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工艺学第8章
食品工艺学

p15 图1-1-1;
(2)干制对微生物的影响 p18 (3)水分活度与酶反应和化学反应的关系
见 食品化学P
思考题
• 水分活度概念 • 水分活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 水分活度对酶及其它反应的影响
3. 食品中水分含量(M)与 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 • 水分吸附等温线的认识 • 温度对水分吸附等温线 的影响 • 水分吸附等温线的应用
1.
– 比如一大批具有功能性质、保健性质的食品 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被开发 – 以前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
• 比如马铃薯、面粉
2.
– 食品的腐败变质的特征和程度取决于两类因 素:非微生物因素和微生物因素 – 非微生物因素包括:糖的损失、含氮物质的 含量与组分的变化、维生素的氧化和损失、 脂肪的氧化、水分的变化等。这些变化会导 致口感、色泽、风味和产品一致性的不同, 导致不能被消费者接受。 – 微生物因素
• 中等腐败性原料(2周~2月) • 稳定的原料(2~8月)
• 温度 • 气调贮藏 • 包装
3. 原料的贮藏和保鲜
• 质量的定义:食品好的程度,包括口感、 外观、营养价值等。或者将质量看成是 构成食品特征及可接受性的要素
外观
物理感觉
质构 风味
食品质量
营养质量 卫生质量 耐储藏性
一、质量因素
(一)物理因素
• 变质的概念:包括品质下降、营养价值、 安全性和审美感觉的下降 • 影响因素
1. 微生物 2. 天然食品酶 3. 热、冷 4. 水分 5. 氧气 6. 光 7. 时间
三、食品保藏的原则
• 若短时间保藏,有两个原则 (1)尽可能延长活体生命 (2) 如果必须终止生命,应该马上洗净, 然后把温度降下来 • 长时间保藏 则需控制多种因素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冷冻工艺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冻结率=(1-食品冰点/食品温度)×100%2.最大冰晶带:在-5℃到食品冰点之间,食品中所含水的80%已变成冰晶,将这一温度带称为最大冰晶带。
3.冷冻食品的温度系数Q10:指品温下降(升高)10℃,食品品质下降的速度比值。
4.干耗:食品冻结过程中,因食品中的水分从表面蒸发,造成食品的质量减少,俗称干耗。
5.冷害:在冷却贮藏时,有些水果、蔬菜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界限温度时,果蔬正常的生理机能遇到障碍,失去平衡,称为冷害。
6.移臭(串味):有强烈香味或臭味的食品,与其他食品放在一起冷却贮藏,香味或臭味就会传给其他食品。
7.有氧呼吸:指果蔬吸收空气中游离态氧,将呼吸底物最终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
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没有游离态氧的参与,消耗的氧从分子间获得,呼吸底物不能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少。
8.呼吸强度:指1kg新鲜果蔬在1h内放出CO2的质量或吸入O2的质量。
9.MA贮藏:利用食品自身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贮藏环境的气体发生变化,并贮藏食品的方法。
CA贮藏:利用外界条件改变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并将食品贮藏于此气体环境下的保藏方法。
10.食品变质:新鲜的食品在常温下存放,由于附着在食品表面的微生物作用和食品内所含酶的作用,使食品的色、香、味和营养价值降低,以致完全不能食用,这种变化称为食品的变质。
11.微冻保鲜:将水产品的温度降低至其冰点+ 0.5℃,并在该温度下进行保藏的一种保鲜方法。
填空题1.氧化肌红蛋白生成率Mb(%)= 氧化肌红蛋白/肌红蛋白×100%Mb在20%以下,鲜红色。
30%时,红色。
50%时,褐红色。
70%时,褐色。
2.动物死亡后的几个阶段?死亡→僵硬→解硬→自溶(成熟)→腐败3.微生物侵入鱼体组织的途径:①由肠管侵入②由表皮的黏液侵入③由鱼鳃侵入④由鱼体的机械伤口侵入简答题1/1.动物性食品的低温保藏原理:动物性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食品中的酶所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所造成的。
食品工艺学

《食品工艺学》参考书目和考试大纲参考书目:食品工艺学(第二版),夏文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重点考核章节第一章食品的成分及其加工特性第一节食品的加工概念★一.食物与食品二.加工工艺三.食品加工工业第二节食品加工原料的特性和要求★一.食品原料主要组成二.影响原料加工的因素三.食品原料的储藏与保鲜第三节食品的质量因素及其控制★一.食品的质量因素二.变质的影响因素三.食品加工的原则第四节食品工业的发展及其前景第五节食品工艺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内容第二章热冷处理加工原理第一节热加工原理★一.罐头食品的腐败及腐败菌二.微生物的耐热性三.酶的耐热性四.热加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五.热加工时间的推算六.罐头食品的一般加工工艺流程第二节热烫一.热烫的目的和影响因素二.热烫方法第三节巴氏杀菌一.巴氏杀菌的目的二.包装产品的巴氏杀菌方法四. 高压杀菌五. 其他杀菌方法第三章脱水处理加工原理第一节食品干藏原理★一.水分活度对食品的影响二.食品的干藏原理第二节食品干制的基本原理★一.干制机制二.干制过程特性三.影响干制的因素四.合理选用干制工艺条件第三节干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一.干制过程食品的主要变化二.干制品的复原性和复水性三.食品的干制方法的选择第四节食品的干制方法★一.空气对流干燥二.接触干燥三.真空干燥四.冷冻干燥五.干燥方法的发展第五节干制品的包装和贮藏一.包装前干制品的预处理二.干制品的包装三.干制品的贮藏第四章腌渍与烟熏处理加工原理第一节食品的腌渍加工★一.腌渍类型二.腌渍加工的理论基础三.生物组织的扩散和渗透现象四.腌渍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第二节烟熏加工★一. 烟熏目的二. 烟熏加工的原理三. 烟熏工艺四. 烟熏的方法五. 液态烟熏制剂第三节半干半湿食品第五章发酵加工原理一. 发酵的概念以及重要的微生物作用类型二. 发酵加工的原理三. 控制食品发酵的因素四. 发酵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第六章化学加工原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食品添加剂及其使用问题一.食品添加剂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应用状况第三节化学防腐剂一.无机类二.有机类三.生物代谢产物第三节抗氧化剂一.防止食品蛤败的抗氧化剂二.防止食品褐变的抗氧化剂第七章辐照加工原理★第一节概述一.食品辐射加工的定义二.辐射加工的国内外发展简况第二节辐射的基本原理一.辐射类型二.放射性同位素与辐射三.辐射强度及单位四.辐射源第三节食品辐射的化学与生物学效应一.食品辐射的化学效应二.食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第四节辐射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卫生安全性一.辐射加工的类型二.辐射处理的食品种类三.食品辐射加工工艺四.辐照食品的包装五.辐照食品的加工六.卫生与安全性第八章其他加工加工原理第九章畜产食品加工工艺★第一节肉制品加工工艺第二节乳制品加工工艺第三节蛋制品加工工艺第十章水产食品加工工艺第一节水产原料及特点第二节水产食品冷冻工艺第三节水产食品干制工艺第四节水产食品腌制工艺第五节水产食品熏制工艺第六节鱼糜制品加工工艺第十一章农产食品加工工艺★第一节面制食品加工工艺第二节米制食品加工工艺第三节豆制食品加工工艺第十一章园产食品加工工艺★第一节园产原料的预处理第二节果蔬干制工艺第三节果蔬罐藏工艺第四节果蔬制汁工艺第五节果蔬速冻工艺第六节果蔬糖制工艺第七节蔬菜盐腌工艺第十二章调味品加工工艺第一节发酵类调味品加工工艺第二节香辛料加工工艺第三节复合调味品加工工艺第十三章软饮料与发酵酒加工工艺第一节软饮料加工工艺第二节白酒酿造工艺第三节黄酒酿造工艺第四节啤酒酿造工艺第五节葡萄酒酿造工艺第十四章食品工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第一节食品工业废弃物特点和利用途径第二节食品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方法第三节食品工业废液的处理与利用方法第四节食品工业废气的处理与利用方法。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工艺学真题集

一.名词解释1.平衡水分:根据热力学原理,在一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RH)下,当食品内的蒸汽压与外界空气的蒸气压达到平衡时,食品中的含水量。
2.热力致死率(D值):在特定的环境和温度下,杀死90%特定的微生物所需的加热时间3.绿色食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上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农产品4.HACCP :HACCP表示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确保食品在消费的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等过程中的安全,在危害识别、评价和控制方面是一种科学、合理和系统的方法5.软罐头:指用高压杀菌锅经100% 0C 以上的湿热加热,达到商业无菌,以塑料薄膜与铝膜复合的薄膜经热封制成密闭容器所包装的食品。
6.气调保鲜:在冷藏的基础上降低贮藏环境中的氧气的含量,增加贮藏环境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进一步提高贮藏效果的方法7.马口铁:马口铁又叫镀锡铁马口铁是电镀锡薄钢板的俗称,英文缩写为SPTE,是指两面镀有商业纯锡的冷轧低碳薄钢板或钢带。
制造罐头用的镀锡薄板8.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9.二重卷边:金属罐的密封是指罐身的翻边和罐盖的圆边在封口机中进行卷封,使罐身和罐盖相互卷合,压紧而形成紧密重叠的卷边的过程。
所形成的卷边称之为二重卷边。
10冷冻鱼糜:冷冻鱼糜与传统鱼糜有些不同,它是将原料鱼采肉、漂洗、脱水后,加入糖类、多聚磷酸盐等蛋白质抗冻变性的添加剂,使其在低温下能较长时间保藏的一种鱼糜制品。
二.简答题1什么是K值?为何可用来作为鱼类鲜度指标?K值:微生物耐热性的一种特征,随微生物的种类和灭菌温度变化而变化,相同温度下,k 越小,微生物越耐热。
鱼的死后变化,一般按僵硬、解硬、软化、腐败的顺序进行,其过程从引起鲜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来看,可以大致分为自身酶引起的鲜度下降和细菌引起的鲜度下降两个方面。
前者是所谓生鲜度变化,可用K值作为指标。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工艺学参考资料5

(一)低温保藏(鲜)低温保藏原理: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低温抑菌的原因1、导致微生物体内代谢酶的活力下降,各种生化反应速度下降2、导致微生物细胞内的原生质体浓度增加,粘度增加,影响新陈代谢3、导致微生物细胞内外的水分冻结形成冰结晶,对微生物细胞产生机械刺伤,而且由于部分水分的结晶也会导致生物细胞内的原生质体浓度增加,使其中的部分蛋白质变性,而引起细胞丧失活性低温抑菌的影响因素1、温度高低2、降温速度3、温度变化4、pH值5、食品组成分低温对酶的影响:(一)低温对酶活力的影响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很大,低温处理虽然会使酶的活性下降,但不会完全丧失。
食品中酶的活性的温度系数Q10大约为2~3,也就是说温度每降低10℃,酶的活性会降低至原来的1/2~1/3。
相对而言,低温对动物性酶的影响较大,而对植物性酶的影响较小。
(二)低温下酶失活的原因1、酶蛋白构象在低温下的改变2、酶蛋白四级结构中亚基的解聚导致蛋白质低温变性(三)低温处理(冻结)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1、最初的食品介质组成2、低温处理的速度和程度3、冻结的浓缩效应4、食品试样的粘度5、完整组织与简单体系之间的差别低温对食品物料的影响:(一)食品物料的种类1、植物性:主要是指新鲜水果蔬菜等2、动物性:主要是指新鲜捕获的水产品、屠宰后的家禽和牲畜以及新鲜乳、蛋等3、其它类:包括一些原材料、半加工品和加工品、粮油制品等(二)低温对食品物料的作用1、抑制依附在食品上及食品环境中的微生物、其它生物如虫类的活动,保存食品原料的新鲜状态2、降低食品中酶的作用及其它化学反应的作用低温保藏的工艺要求;食品低温保藏的一般工艺食品物料→前处理→冷却或冻结→冷藏或冻藏→回热或解冻低温加工保藏的原则1、对于植物性“活态”原料:既降低植物个体的呼吸作用等生命代谢活动,又维持其基本的生命活动,使植物性食品原料处在一种低水平的生命代谢活动状态。
2、对于动物性原料应尽量延缓动物体死亡后的变化过程,降低温度可以减弱生物体内酶的活性,延缓自身的生化降解反应过程,并减少微生物的繁殖。
(09178)食品工艺学

《食品工艺学》课程(09178)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食品工艺学课程代码:09178学分与学时:2学分3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生物工程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食品工艺学把果蔬等农产品的加工工艺原理及工艺过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它把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化工原理等作为基础,来研究果蔬等食品的开发和利用,为人类提供种类繁多、营养丰富的食品,它是生物工程专业食品科学方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知识,熟练掌握果蔬等农产品加工工艺和基本原理,能够处理各类制品加工中出现的问题,指导生产实际工作,并能从事果蔬加工和新产品开发的研究工作。
三、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绪论教学目的:强调果蔬采后仍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了解果蔬采后损耗的严重性;引用资料让学生了解果蔬等食品加工的重要性。
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目的、任务;了解果蔬产品的特点;了解国内外果蔬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重点与难点:果蔬产品的特定。
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阐述果蔬产品生产的特点及对目前所知道果蔬产品加工方面的的情况,再通过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效信息量大和图文并茂的特点,采取先看图像、录像、图表、照片等,然后让学生分析果蔬类食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主要内容:一、课程的主要内容二、果蔬产品的特征三、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四、本课程特点,如何学习?第一章果蔬加工原理及原料的预处理教学目的:介绍果蔬加工的原理及原料预处理的意义、方法等,使学生树立果蔬加工前处理意识,为做好果蔬加工奠定基础。
基本要求:了解果蔬败坏原因;了解果蔬加工保藏措施;掌握加工对果蔬原料的要求,掌握原料预处理方法;掌握果蔬原料半成品的保藏;了解果蔬品质与加工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原料的预处理方法及半成品的保藏方法。
食品工艺学思考题汇总版

食品工艺学考虑题汇总版第一章1. 按保藏原理划分的保藏方法有几种?答:按照食品保藏的原理可将现有的食品保藏方法可分为下述四类:〔1〕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方法:冷却保藏、气调保藏、冻结保藏〔2〕抑制变质因素的活动到达食品保藏目的的方法:干制保藏〔3〕运用发酵原理的食品保藏方法:腌渍保藏、烟熏保藏、发酵保藏〔4〕运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商业杀菌、巴氏杀菌2. 什么是栅栏技术〔效应〕?通常设置的栅栏因子有哪些?如何决定强度?P237亦可称为组合式的抑菌技术,是结合一种以上食品保藏因子共同保障食品的稳定性和平安性营养强化的食品本身提供微生物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必须增加栅栏的强度,才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活动。
栅栏因子:1.物理性栅栏:温度(杀菌、杀菁、冷冻、冷藏);照射(UV 、微波、离子);电磁能(高电场脉冲、振动磁场脉冲);超音波;压力(高压、低压);气调包装(真空包装、充氮包装、CO2包装);活性包装;包装材质(积层袋、可食性包膜)。
2.物理化学栅栏:包括水活性(高或低);pH值(高或低);氧化复原电位(高或低);烟熏;气体(CO2、O2、O3);保藏剂(有机酸、醋酸钠、磷酸钠、己二烯酸钾…等等)3.微生物栅栏:包括有益的优势菌;保护性培养基:抗菌素、抗生素。
4.其他栅栏:包括游离脂肪酸、脱乙酰壳多糖、氯化物。
决定强度:1.从产品微生物环境和总数量上考虑2.尽可能保持鲜品原有的色泽和外观3.充分表达鲜品的风味特征4.根据产品特性及工艺流程中的关键点设置栅栏限值应用:•食品要到达可贮性与卫生平安性•其内部必须存在可以阻止食品所含腐败菌和病原菌生长繁殖的因子•这些因子通过临时和永久性地打破微生物的内平衡•从而抑制微生物的致腐与产毒,保持食品品质3、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
微生物的作用;食品中酶的作用;非酶的化学作用4.食品按保藏原理的分类方法。
罐头类、干藏类、冷冻类、烟熏制品、辐射制品、发酵制品、腌渍类第二章1.阐述微生物生长与水分活度的关系。
食品工艺学共17页word资料

第一章绪论1.食物和食品的概念答:食物:可供人类食用或具有可食性的物质统称为食物。
食品:将食物经过不同的配制和各种加工处理,从而形成了形态,风味,营养价值各不相同,花色品种各异的加工产品。
2.食品的分类方法答:(1)按加工工艺分类:如罐藏食品,冷冻食品等(2)按原料来源分类:如肉质品,营养食品,水产制品等(3)按产品特点分类:如健康食品,营养食品等(4)按食用对象分类:如老年食品,儿童食品等。
3.食品的特性:安全性,保藏性,方便性。
4.食品加工和食品工艺的概念答:食品加工:就是将食物或原料经过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知识,把它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的过程。
食品工艺:就是将原料加工成半成品或将原料和半成品加工成食品的过程和方法,它包括了从原料到成品或将配料转变成最终消费品所需要的加工步骤或全部过程。
5.食品加工的目的答:(1)满足消费者要求(2)延长食品的保藏期(3)增加食品的安全性(4)提高附加值6.食品工业的组成答:在我国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食品工业包括4大类,21个种类,79个小类。
这4大类为:(1)食品加工业(2)食品制造业(3)饮料制造业(4)烟草加工业7.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答:(1)食品工业体系更加完整和紧密(2)食品工业国际化和科技化(3)食品的消费趋势反映了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8.食品的保藏途径答:(1)运用无菌原理(2)抑制微生物活动(3)利用发酵原理(4)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
9.食品工艺原理研究内容和范围答:(1)根据食品原料特性,研究食品加工保藏(2)研究食品质量要素和加工对食品质量的影响(3)创造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型食品(4)研究充分利用现有食物资源和开辟食物资源的途径(5)研究加工或制造过程,实现食品工业生产的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10.引起食品变质的原因答:(1)微生物的作用(2)酶的作用(3)物理化学作用11.食品的质量因素答:主要包括食品感官指标,营养素含量,卫生指标和保藏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国现多用在15℃标准温度下标刻的“合理”密度计
。所谓“合理”即它的0°Be‘和15℃时水的密度相当 ,66°Be’和浓硫酸的密度1.8429相当,而食盐浓度为 10%时,它的标度正好为10°Be‘,因此在0~10°Be' 间等分成十格,每格大致相当于1%食盐溶液。
在液态溶液中常把液体称为溶剂,而把溶解 在液体中的气体或固体称为溶质。溶液的浓 度就是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有的物质(溶质)重 量,可以用容积、重量或摩尔浓度来表示。
• 溶液的浓度通常可以用密度法来测定,即用密度计测
定。
• 盐水的浓度常用波美密度计(Baume‘或°Be’)测定;糖 水的浓度则用糖度计(Sacchrometer)、波林糖度计 (Balling)或白利糖度计(Brix)测定。
蜜饯是以鲜果坯经糖或蜜渍煮制,不经烘干或 半干性的制品。蜜饯含糖量较低(一般在60% 以下),含水量较大(一般在25%以上)。
果脯是鲜果坯经糖或蜜渍煮制,烘干(或晒干) 而成的制品。果脯含糖量较高(一般在65%以 上),含水量较低(一般在20%以下)。
凉果是将果坯用糖、蜂蜜和其它多种辅料一起 腌渍后,再经日晒干制而成。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
第八章 食品的腌渍、发酵 和烟熏处理
参考文献
1. (美)N. W. DESROIER,J. N. DESROIER著,黄琼 华等译,食品保藏技术,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 1989.9
2. 郑继舜,杨昌举编著,食品储藏原理与应用,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4
3. 袁惠新,陆振曦,吕季章等编著,食品加工与保藏 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
(乳酸菌) (乳酸菌) (乳酸菌) (大肠杆菌) (丁酸菌) (变形杆菌) (肉毒杆菌)
12% 13% 8% 6% 8% 10% 6%
(3) 腌制食品和食盐质量之间的关系
食盐因其来源不同可分为海盐、湖盐、池盐、 井盐、矿盐等,食盐的主要成分为NaCl,不过 常常还含有一些杂质,包括有CaCl2、MgCl2 、FeCl3及CaSO4、MgSO4、KCl等,还有部分 CaSO4和CaCO3等。
式中:
P ── 溶液的渗透压(kN·m-2) C ── 溶质摩尔浓度(mol·L-1) R ── 气体常数(8.29×10-3kN·m·mol-1·K-1) T ── 绝对温度(K)
若将许多物质特别是NaCl分子会离解成离子 的因素考虑在内,前式还可进一步改为:
P=iCRT
式中: i ── 包括物质离解因素在内的等渗系数(
蔬菜腌制过程中,几种微生物所能忍受的最高 的食盐溶液的浓度如下:
Bact. brassicae fermentati Bact. cueumeris fermentati Bact. aderholdi fermentati Bact. coli Bact. amylobacter fermentati Bact. proteus vulgare Bact. botulinus
(2) 不同微生物对食盐溶液的耐受力
一般来说,盐液浓度在1%以下时,微生物的 生理活动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当浓度为 1%~3%时,大多数微生物就会受到暂时性抑 制。当浓度达到6%~8%时,大肠杆菌、沙门 氏菌和肉毒杆菌停止生长。当浓度超过10%后 ,大多数杆菌便不再生长。球菌在盐液浓度达 到15%时被抑制,其中葡萄球菌则要在浓度达 到20%时,才能被杀死。酵母在10%的盐液中 仍能生长,霉菌必须在盐液浓度达到 20%~25%时才能被抑制。
h ── 介质粘度(Pa·s)
前式中的R、N、π均为常数,令K0=R/6Nπ,则上式
可简写为:
D
K0
T rh
温度(T)越高,粒子的直径(r)越小,介质的粘度(h)越 低,则扩散系数(D)就越大。
在其它条件(浓度梯度和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扩散系 数增大,物质的扩散速度和扩散量也就增大。
由此可见食盐和不同糖类在腌渍食品的过程中,其扩 散速度是各不相同的。
果冻是将果汁和糖浓缩到冷却呈能凝胶状的制品。
一、食品腌渍过程的扩散与渗透作用
(一) 腌渍的保藏原理
1、溶液浓度与微生物的关系 溶液的浓度及含义 (2) 溶液浓度的测定方法 (3) 溶液浓度与微生物的关系
溶液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均匀混合且呈分 子(或离子)分散状态的物态体系。可分为气态 、液态、固态溶液三种。通常所谓溶液多是 指液态溶液而言。
在高渗溶液中,微生物细胞内的水分会透过原生质膜 向外界溶液渗透,其结果是细胞的原生质脱水产生质 壁分离(Plasmolysis)。质壁分离的结果使细胞变形,微 生物的生长活动受到抑制,脱水严重时还会造成微生 物死亡。
2、盐在腌渍中的作用
(1) 食盐溶液的防腐机理
• 食盐溶液对微生物细胞具有脱水作用; • 食盐溶液对微生物具有生理毒害作用; • 食盐溶液对微生物酶活力有影响; • 食盐溶液可降低微生物环境的水分活度; • 食盐的加入使溶液中氧气浓度下降。
4. 曾庆孝主编,芮汉明,李汴生副主编,食品加工与 保藏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1
食品的腌渍 食品的发酵 食品的烟熏
第一节 食品的腌渍
让食盐或糖渗入食品组织内,降低其水 分活度,提高其渗透压,或通过微生物 的正常发酵降低食品的pH值,从而抑制 腐败菌的生长,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 获得更好的感官品质,并延长保质期的 储藏方法称为腌渍保藏。
2. 渗透
渗透就是溶剂从低浓度溶液经过半透膜向高浓度 溶液扩散的过程。参见图8-1
半透膜
溶液液面
原始液面
液面差
高浓度溶液
溶剂 低浓度溶液
图8-1
半透膜就是只允许溶剂(或小分子)通过而不允 许溶质(或大分子)通过的膜。
细胞膜就属于半透膜。
从热力学观点来看,溶剂只从外逸趋势较大的 区域(蒸气压高)向外逸趋势较小的区域(蒸气压 低)转移,由于半透膜孔眼非常小,所以对液 体溶液而言,溶剂分子只能以蒸气状态(分子 状态)迅速地从低浓度溶液中经半透膜孔眼向 高浓度溶液内转移。
── 浓度梯度(C ── 浓度, X ── 间距) t ── 扩散时间
扩散速度方程: dQ DF dC
dt
dX
扩散系数D: D dQ / dt
F(dC / dX)
扩散系数的含义是指单位浓度梯度时,扩散物 质通过单位截面积的扩散速度。
假设扩散物质的粒子为球形时,扩散系数D的表达式可 以写成:
盐腌的过程称为腌制;糖腌的过程称为 糖渍。
盐腌的制品有腌菜、腌肉、腌禽蛋等。
糖腌的制品糖渍品(preserves)主要有蜜 饯类和果酱类。
腌菜即果蔬腌制品(pickles),可分为两大类:发酵性和非 发酵性的腌制品。
发酵性腌制品的特点就是腌制时食盐用量较低,腌渍过 程中有显著的乳酸发酵,并用醋液或糖醋香料液浸渍。 产品有四川泡菜、酸黄瓜、酸萝卜、荞头等。
D RT N6rh
式中: D ── 扩散系数,在单位浓度梯度的影响下,单
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溶质量
R ── 气体常数(8.314J·K-1·mol-1) T ── 绝对温度(K) N ── 阿伏加德罗常数(6.023×1023) r ── 溶质微粒(球形)直径,应比溶剂分子大, 并且只适用于球形分子(m)
在同样百分浓度下葡萄糖、果糖溶液的抑菌效果要比乳 糖、蔗糖好。 相对分子质量
例如:抑制食品中葡萄球菌需要的葡萄糖浓度为 40%~50%,而蔗糖则为60%~70%。
(3) 食糖质量与腌渍食品的关系
我国食糖来源主要是甘蔗糖和甜菜糖。食 糖中常常会混有微生物,即使是精制糖中 也会存在少量。这些微生物的存在会引起 某些食品的腐败变质,尤其是在糖溶液浓 度低到20%~30%时最易发生。
• 渗透压和温度及浓度成正比,因此为了加快
腌渍过程,应尽可能在高温度(T)和高浓度溶 液(C)的条件下进行。
高浓度溶液浓度越高,两边液面高度差越大, 低浓度液面上承受的压力P也就越大。在高浓 度溶液的液面上施加一定压力,若这个压力值 等于由于形成液面高度差而使低浓度溶液液面 承受的压力P,则会阻止水分子向浓溶液内渗 透,并使得液面高度差下降,直至形成的液面 高度差消失,所施加的这个压力就是渗透压。
渗透压取决于溶液溶质的浓度,和溶质的数量 无关。
物质全部解离时i=2)
布尔(БУПП)又根据溶质和溶剂的某些特性再进 一步将范特·荷夫公式改变成下式:
P=(r1/100W)CRT
式中:
P ── 渗透压(kN·m-2) r1 ── 溶剂的密度(kg·m-3或g·L-1) R ── 气体常数(8.29×10-3kN·m·mol-1·K-1) T ── 绝对温度(K) C ── 溶液浓度(100g或kg溶剂中溶质的g数或kg数) W ── 溶质相对分子质量(g或kg)
果酱类又分为果酱、果泥和果冻等。
果品糖制后并不保持果实或果块原料形状的制品,统 称为果酱。果酱一般含糖60%~70%。
筛滤后的果肉浆液,加或不加食糖、果汁和香料,煮 制成质地均匀的半固态制品即为果泥。果泥中不加或 加少量糖,加或不加香料制成的比较稀薄的制品常称 为沙司。由果泥干燥成皮革状的制品称为果丹皮。
渗透压可用下式计算:
P=9.81rh
式中:
P ── 清水液面承受的液柱压力 9.81 ── 重力加速度g的取值
r ── 溶液密度(指渗入清水后形成的溶液) h ── 溶液液面和清水液面的高度差)
范特·荷夫(Van't·Hoff)经研究推导出稀溶液(接 近理想溶液)的渗透压值计算公式如下:
P=CRT
(二) 食品腌渍过程的扩散与渗透作用
1、腌渍中的扩散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