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温庭筠中心思想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读后感《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以精美的描绘和含蓄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这首词通过对一位宫女扮好新妆却无人赏识的幽怨之情的刻画,表现了她不胜幽怨之情。
词人通过对宫女梳妆打扮的传神刻画,表现了她不胜幽怨之情。
上阕写她小山重叠、金光明灭的妆束,表现出她的孤独寂寞;下阙写她刚穿上绫罗裙,又要换别的衣裳,写出了她百无聊赖的心绪。
整首词以华丽的辞藻、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温庭筠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唐代宫廷女子的生活和情感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让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它让我思考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以及人们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下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词作,它让我感受到了温庭筠的卓越才华,也让我对古代文化和人文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词作充满了华丽的辞藻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精致细腻的描写:温庭筠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通过对景物、人物的细节刻画,展现出一种柔美的氛围。
在这首词中,他用“小山重叠金明灭”来描绘女子的发髻,用“鬓云欲度香腮雪”来形容她的容颜,给人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华丽的辞藻:温庭筠的词作辞藻华丽,富有韵味。
他善于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使词句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中的“画蛾眉”“梳洗迟”,既形象地表现了女子的梳妆过程,又充满了诗意。
对女性形象的关注:温庭筠的词作中有很多是描写女性的,他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独特的风格。
在这首词中,他通过描写女子的梳妆过程,展现了女性的柔美和娇羞,同时也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菩萨蛮温庭筠的主旨及情感

菩萨蛮温庭筠的主旨及情感1. 爱情的苦与乐1.1 这首词里的情感可以说是非常复杂。
温庭筠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他对爱人的思念与牵挂。
你看,词中提到的“月下独酌”,这不就是把那种孤独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吗?仿佛我们都能感受到那种“明月照我影”的寂寞,心里一阵阵空落落的。
1.2 而且,词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春天的意象,比如花开、鸟鸣,这些都是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让人忍不住想要去追求。
就像咱们日常生活中,看到花开了心情也会跟着变好,对吧?温庭筠在这些描写中,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爱是苦涩的,但同时也可以是甜美的。
2. 怀旧的情感2.1 说到怀旧,温庭筠在这首词里可真是拿捏得恰到好处。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当年和爱人一起度过的时光,那种青涩的回忆就像是电影中的慢动作镜头,慢慢流淌在心头。
读到这儿,总让人有种想起初恋的冲动,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2.2 而且,咱们常说“时光荏苒”,可惜的是,时光总是悄悄溜走,让人无可奈何。
温庭筠用词中那种淡淡的忧伤,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别等到失去后才后悔。
3. 人生的哲理3.1 除了爱情和怀旧,温庭筠在这首词中还隐含着一些人生哲理。
比如,爱是人生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全部。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挫折和遗憾,这些都成了我们成长的经历。
就像我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每一次的经历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
3.2 他在表达思念的同时,也在暗示我们要有一颗开放的心,去接受生活中的一切。
不管是甜蜜的瞬间还是苦涩的回忆,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
这样一来,温庭筠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情感的真挚,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所以,读《菩萨蛮》就像在享受一场心灵的盛宴,既有爱情的甜蜜,也有生活的哲理,真的是让人回味无穷啊!总之,这首词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让我们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能有所感悟,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和铭记的。
希望大家在阅读时,能像我一样,感受到那份温暖和力量!。
《菩萨蛮》诗词赏析

《菩萨蛮》诗词赏析
《菩萨蛮》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代表作。
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
辛弃疾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
总的来说,温庭筠的《菩萨蛮》和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都极为出色,展现了高超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内涵。
《菩萨蛮》(温庭筠)解析

女子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一 步步写到穿衣,穿的是有贴绣花样的,或是刚 刚烫平的最好的衣服。罗是很好的质料,“绣 罗襦”表明上面还绣有花纹,再加上刚刚熨平 则更是好上加好。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委婉 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孤独寂寞。鹧 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 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 和艺术成就。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这里的“小山”并非指自然界山水之山,而 是指“指眉毛”(唐明皇造出十种女子画眉的式 样,有远山眉、三峰眉等等),“小山重叠”即 指眉晕褪色,有深有浅;唐代的妇女喜欢在额上 涂上黄色,叫做额黄,“金明灭”是说褪色的额 黄有明有暗” 。“小山重叠金明灭”乃是写妇 女初醒发状,以示其惺松懒散神态。“鬓云”, 形容鬓发细柔乌黑;“度”即飘度,形容头发蓬 乱,丝丝袅袅,半掩着面容,如飞飘之状;“腮” 当然是指面庞;“雪”则白嫩,或指敷粉。短短 十四字中,把色泽、气味、体态……连同神情都 生动地描绘出来。俞平伯谓:“度字含有飞动 意。”
词作诵读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 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 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是以什么为 描写内容的?
这首词选取“小 山”、“鬓云”、“香 腮”、“蛾眉”、 “花”、“镜”、 “面”、“绣罗襦”、 “金鹧鸪”等意象,描 绘了一个闺房女子起 床—梳洗—画眉—簪 花—照镜—着装的过程, 展示了女子的美丽、富
词风迥然
“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 纸,端己(jǐ)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 事。”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温庭筠词的风格主要是绮靡、细密,在表现 手法上多罗列景物、精心雕镂。其次,飞卿词比 较注重对人物动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绝少 表现作者主观感情。 韦庄的词,首先用民歌传统中的白描手法, 以明白吐露见长,以简劲清淡取胜,开启了文人 词以白描手法直抒其情的道路;再者,与华美秾 丽、缺乏个性、注重客观的温词相比,韦词开始 具有作家主观情性,体现出文人词的发展。
《菩萨蛮》温庭筠词的读后感

《菩萨蛮》温庭筠词的读后感《菩萨蛮》温庭筠词的读后感摘要意象是产生诗词意境的基础。
温庭筠在对意象的选择性运用中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意境,表达主人公的情意和感受真实贴切,词作所选意象色彩斑斓、浓艳绮靡,构成了以思妇为中心的意象群和自然山水意象群,两大意象群的组接始终贯穿思妇之情,虚实相生,兼长并美。
透过《菩萨蛮》十四首力求从意象的角度对温词有新的感悟和体会。
关键词温庭筠意象虚实情一引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意境是艺术价值最高的审美评价。
意象,作为产生诗词意境的基本要素,是词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复合体,它是词人为了表现某种内心情感,通过精心的选择 , 提炼客观物象,加工后而形成的有特定情感意义的一种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
“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简言之,即是寄意于象,以象尽意。
如果把一首词的意境比喻为一座建筑物的话,那么意象就是构成建筑物的砖石。
高妙的词人总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细致的观察体验,精心的选择出适合于他表情达意的艺术表象,创造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意象,以组合成为一个真实生动,含蓄蕴藉,引人无限遐思,具有无穷艺术魅力的境界。
前人论温词,或谓“唐之词人,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
”或谓“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美不出乎绮怨。
”诸如此类,皆与作者善于选择意象,以创造独特的艺术境界密切相关。
“温庭筠者,太原人,本名歧,字飞卿。
能逐管弦之音,为侧艳之词。
”他是晚唐第一个大力作词的文人,古人誉之为“花间鼻祖”。
温庭筠开创的以侧艳为主要特色的花间词风代表了当时整个词坛的创作倾向和审美趣味,成为当时文人作词纷纷追摹学习的典范,词作影响深远。
温词有富贵气,也有华丽之色,但绮而不俗,类似邓丽君的歌,含蓄委婉,雍容华贵,哀而不伤,蕴着浓的化不开的幽幽之情。
有趣的是邓丽君的歌也曾被归入“靡靡之音”的艳曲,《菩萨蛮》的意境类于《在水一方》或《南海姑娘》,《梦江南》好似《船歌》(《星星索》),《更漏子》则可比《何日君在来》。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译文] 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出自] 唐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释:水精:即水晶。
玻璃:也有文本作“颇黎”,天然水晶。
惹梦:催人做梦。
锦:指锦被。
藕丝:青白色,此指衣服。
人胜:古代女子雀形首饰。
参差:高低错落。
香红:指花。
头上风:指首饰因行走而微颤,有如风吹。
译文:精致的水晶帘里,她枕在玻璃枕头上,鸳鸯锦被里温暖的香气,惹得她进入了梦乡。
梦见心上人没有回来,只有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你看她,穿着浅淡的藕荷色的丝裙,头上插着别致的金釵和耀眼的鲜花,玉钗正在迎风摇颤着。
只可惜如此华丽的衣饰仍然排解不掉她心中的孤独和惆怅。
赏析:这首美丽的《菩萨蛮》,其实写的是一份相思怀念的感情。
可是这样的字通篇却没有一个,只通过一些意象,隐隐地暗示着,透露着一种如梦境一般的情意。
柳树,让人联想的是别离,古人有灞桥杨柳,折柳送别,“柳”,谐音“留”。
“江上柳如烟”,那飘垂的细长的柳丝,那江畔迷朦的烟霭,传达出的,是一种绵长凄迷的离别与怀念之情。
汉代的苏武沦落在匈奴牧羊时,曾经将帛书绑在南飞的鸿雁脚上,向故国传递书信——雁,是可以传书的;而月,是代表相思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清照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飞残月天”,是这几句意境的浓缩,暗示的`仍然是相思怀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秋”,代表着凋零、悲哀。
屈原在《离骚》中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宋玉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在诗中说:“摇落深知宋玉悲”……“藕丝秋色浅”,隐隐地透露出一种等待离人归来、恐惧生命摇落变衰的悲哀。
解读温庭筠《菩萨蛮》

解读温庭筠《菩萨蛮》解读温庭筠《菩萨蛮》引导语:温庭筠的词给人的是一种感官印象。
《菩萨蛮》就细细的描绘了一幅女子梳妆的场景,下面让我们仔细解读一下这首词。
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唐代人,字飞卿。
后人称他为“温八叉”,据传其双手交叉八次,大作就会诞生。
这足以和曹植七步成诗相媲美。
按照“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说法,词并不是唐代文学的主流,但温庭筠是一个例外。
在内容上,《菩萨蛮》写了一个女子起床梳妆的过程,大体顺序如下: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着装有人会问,温庭筠一个大老爷们写女孩子起床梳洗之事,未免太“娘”了吧?其实,这是典型的以现代人观念揣度古人的想法。
词,和今天的流行歌曲没有本质区别。
词的功能是娱乐,多由美丽女孩在酒席间演唱。
说柳永词作“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这个意思。
试想,如喝酒时唱“红星照我去战斗”这样“高大上”的歌曲,不能不说是大煞风景吧!可见,温庭筠《菩萨蛮》写女子梳洗打扮的小情调是篇“优秀作文”,一点儿也不跑题。
不仅不跑题,还写得文思细密、辞采飞扬、耐人咀嚼。
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是什么意思,“金”又指什么呢?这是两个麻烦的问题。
可以肯定,“小山”肯定不是小山丘。
原因很简单,写女孩子起床梳洗,跟山丘八竿子打不着。
教材的说法,“小山”是一种眉的样式,据说还是唐明皇李隆基发明的。
李隆基艺术修养很高,把女子所画之眉分成十种,“小山眉”是第二种。
我猜测这种眉大概画得长度比较短、颜色比较浅,远山如黛嘛!但问题来了,眉如何“重叠”呢?有人说这女子晚上没卸妆,早起时眉色凌乱不均。
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合事理,一觉就能将眉睡“花”,那得出多少汗?太不堪了!“小山”,指眉可备一说,但我并不认同。
第二种解释,小山是一种屏风。
叶嘉莹持这种观点,我认同。
古人的床前枕畔有一个用来遮面的屏风,被称为小山屏。
温庭筠《菩萨蛮》鉴赏

温庭筠《菩萨蛮》鉴赏菩萨蛮温庭筠据《唐诗纪事》记载,《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词,是温庭筠代令狐綯撰写以供宫女歌唱的一首词作。
宫女们歌唱是给皇帝后妃等人听的,故词作大多都是以宫廷生活为背景,抒写“宫怨”和“闺愁”的。
而“怨”“愁”又不能说得太露骨、太明显、太过分;只能呈现一种吞吞吐吐,未歌先咽,欲说还羞的情状,尽量使人感觉到,却又摸不着。
这首词就是这样一首略显“花间派”词风的词作。
温庭筠的这首《菩萨蛮》,俨然一幅技法高超、特色突出的美人春睡图。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描写的形象生动逼真。
如果我们用绘画作比,那么词作则描绘的是一幅鲜活的仕女画,一幅绝佳的美人春睡图。
其中有“小山”(屏风),有“金”,有“鬓云”,有“香腮”,有“峨眉”,有“妆”,有“花”,、“镜”、“罗襦”等等,一望而知,描绘的是一位雍容华贵的佳人。
形象渲染得这般富丽堂皇,调配的色调尤为光彩焕发:明灭之“金钿”,“鬓云”之乌黑,“香腮”之洁白,花红、镜明、罗襦、鹧鸪,五光十色,陆离焜耀,相映相宜眩眼夺目。
词人用强烈的色调刺激,使人产生一种如见其人的异常真切的感受。
其次,描写的顺序和技巧高妙。
头两句写静态,但其乍明乍暗、闪烁不定的光彩,将动未动、欲落未落的蝉鬓,都是暗示动态的一种预感,非动而何?——这是静中寓动的手法。
如果全篇都集中描写外形,主人公毫无表情,就成了土塑木雕、没有灵性的美人。
于是,作者便以“懒”“迟”二字描绘其神,以“双双金鹧鸪”点明其情。
鸟儿双双,人儿孤单,暗含着“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般的“怨情”。
——这是“即景生情”手法的妙用。
再次,遣词造句的手法新颖。
如词中,用“懒”字状此时此地美人的情态,十分精到,不可用他字替代。
若改用“疾”“速”“快”等相反的字,则意趣索然;若改用“徐”“缓”“慢”等字,也只能表现其动作状态,不能反映其内涵的情感。
改用“羞”“慵”等字,虽可情态兼顾,但却分量太轻,力量不够,不足以充分而准确地表达出美人的“怨情”,且与全词的气氛、情绪不太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温庭筠中心思想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菩萨蛮温庭筠中心思想,欢迎借鉴!
全文: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①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③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④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⑦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⑧罗襦:丝绸短袄。
译文: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
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地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中心思想: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非常娇柔,仿佛描述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