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灭》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
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2、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3、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4、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5、罗襦:丝绸短袄。
6、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本词写法上有他的特点:其一是温庭筠只是在生活的片段过程中,选取最具有特点的动态或物象,略加勾画,省云彼此间的表面联系,如首句仅写床周屏风的景色,而略去这景色所依附的屏与榻,次句只是突现出一个睡起的女子面貌,其他一切事物都隐藏在可感触的暧昧之中,两句合看,即可依据已勾勒出的形象加以想象补充,构成一幅完整的“晨闺”图画。其次是表情隐蔽,温庭筠只是对人物动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但于其中微露或暗示人情,给读者尽多的想象体会余地。
《菩萨蛮》温庭筠鉴赏

在结构上,上下片似不相涉,而实则“香红”与“暖香”相映射,“风”又与“江上”相呼应,前后脉络清晰,神理贯通,浑然一体。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紧承“暖香惹梦”,自然叙写的是梦境。一说是写女主人公梦醒时所见到的楼外朦胧景色,虽也说得通,但解作梦中所见更觉富于幻想意味。写到这里,不禁想到词人另一首词所说的:“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望江南》)这位女主人公大慨也像此中的女子一样,常常倚楼眺望,思念着远方的离人。“江上”十字,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江岸柳树迷蒙如烟、朦胧一片;拂晓之际,月残雁飞。正结队北飞的大雁,触动着女子的心扉。个中真正的情愫是意在画面之外:冬去春来,飞往南方避寒的大雁如今正连夜返回家乡,唯独自己久久思念的梦中人远出未归。是梦中,是实境,对于苦苦思虑的她,已无从分辨。正如陈廷焯所说的:“飞卿佳句也,好在全是梦中情况,便觉绵邈无际。若空写两句景物,意味便减。”(《白雨斋词话》卷七)整个画面淡远,富于诗意,只见雁飞,不见人归的无限怅惘,自然而然见于画面之外。诚难怪有人说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从此脱胎而来。薛道衡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给此词以很好的启迪。词人借助景物的烘托,宛转地透露出人物的心理状态。
下片前两句写妆成后的明艳,极绘其人之美。“弄妆”虽迟,终究会完毕,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人面“交相映”!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三四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意为穿上丝绸短袄时,忽然看见衣服上有新帖的双金鹧鸪。“新贴”,即新鲜的“花样子”,剪纸贴于绸帛,作为刺绣的“蓝本”;“丝绸短袄”,指丝绸短袄;“金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当时的衣饰,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如何鉴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菩萨蛮》温庭筠鉴赏,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用。
《菩萨蛮》温庭筠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菩萨蛮》理解性默写1.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早晨醒来的状态的句子是:“,”。
2.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因没有丈夫在身边而懒散状态的句子是:“,”。
3.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
4.温庭筠《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
5.《菩萨蛮》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
6.《菩萨蛮》中,诗人用眉的深浅不一和发髻的蓬松如云来暗示女主人公刚刚起床的诗句是:,。
7.《菩萨蛮》中,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8.《菩萨蛮》中,尾句“双双金鹧鸪”正好呼应的了上阙诗句“,”,揭示了女子“懒”“迟”的根源。
9.《菩萨蛮》中,描写女主人公精巧的女红却编制出寂寞和惆怅的诗句是:,。
10.《菩萨蛮》中,“”一句把两种静态的物象贯串起来,将美人的绰约韵致写得栩栩如生。
11.《菩萨蛮》中,描写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细小之眉富有生机的诗句是:,。
《菩萨蛮》默写答案1.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早晨醒来的状态的句子是:“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2.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因没有丈夫在身边而懒散状态的句子是:“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3.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4.温庭筠《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5.《菩萨蛮》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6.《菩萨蛮》中,诗人用眉的深浅不一和发髻的蓬松如云来暗示女主人公刚刚起床的诗句是: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7.《菩萨蛮》中,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意境相同的诗句是: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8.《菩萨蛮》中,尾句“双双金鹧鸪”正好呼应的了上阙诗句“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揭示了女子“懒”“迟”的根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诗歌鉴赏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诗歌鉴赏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①小山: 1.眉妆的名目, 指小山眉, 弯弯的眉毛。
2.指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
3.形容女子隆起的发髻。
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③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 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 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 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 暗。
④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⑦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⑧罗襦:丝绸短袄。
⑨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 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⑩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 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译文】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
懒得起 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地后镜, 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刚穿上的绫罗裙 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大意】 这首 《菩萨蛮》 , 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 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 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 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并成功地 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 寂寞空虚。
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1/6【赏析】 飞卿为晚唐人,而《菩萨蛮》十四首乃词史上一段丰碑,雍容绮绣,罕见同 俦, 影响后来, 至为深远, 盖曲子词本是民间俗唱与乐工俚曲, 士大夫偶一拈弄, 不过花间酒畔,信手消闲,不以正宗文学 视之。
菩萨蛮温庭筠的具体赏析

菩萨蛮温庭筠的具体赏析 菩萨蛮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下面 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菩萨蛮温庭筠的具体赏析,欢迎大家浏览。
菩萨蛮温庭筠的具体赏析【1】 《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词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 是其中的第十首。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
“宝函钿雀金鸂鶒”, 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妆图: 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
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
次 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
“沉香阁上吴山碧”, 亦“泰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
登上自家的香阁, 伊凭栏远望。
江南的绿水青山, 十分可爱。
“杨柳”两句承上, 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
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 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 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
这个“又”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雨时”, 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
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 起那个春雨潇潇的日子, 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 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 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
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 下片接写别后。
“画楼音信断”, 说明人去信断。
“芳草江南岸”, 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
末两句, 自伤苦忆之情, 无人得知。
“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
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
“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
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 也是全词的高潮。
这首词由物到景,由景到情,自今忆昔,又由昔至今,看似散乱不连,实则 脉络暗通,婉转绵密,情韵悠然,这些正是温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色。
菩萨蛮温庭筠的具体赏析【2】 贺黄公《载酒园诗话》曾把李商隐 、温庭筠二人生平的长短得失做过比较。
他说:诗歌 笺启,二人都不相上下。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赏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赏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赏析《菩萨蛮》描写的是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孤独苦闷的心情。
下面整理了《菩萨蛮》赏析,欢迎欣赏!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晚唐词人温庭绮作为花间词派的鼻祖,词风浓绮艳丽。
多写闺阁之艳词,故而词中女性形象较多,犹以思妇形象为主。
飞卿词擅长发掘出潜藏于女性美丽外表下难以言说的内涵。
从而最终创造出一个个形象饱满、情感丰沛、内蕴丰富的思妇形象。
关于飞卿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所蕴含的原型猜想,学术界形成了两派观点,一种是以国学大师王国维、民国词学专家李冰若,以及加拿大籍学者叶嘉莹老师为代表的,认为飞卿词多纯美客观之作,其中的女性形象没有内涵很深的原型,只是简单地勾画一些个普通女性形象,没有什么隐喻在其中。
还有有一派观点是以著名的常州词派代表人物张惠言,他认为温词继承了《楚辞》、《诗经》所广泛运用的“比兴寄托”的高超艺术手法,其塑造的女性形象有暗喻的功能,是群有着深刻内涵原型的艺术形象。
这两派观点长期以来针锋相对,所以我才敢在争议上谈自己的想法,正所谓“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
在这里因本人知识能力所限,没有能力对温词整体女性形象做原型分析,仅以一首最为家喻户晓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入手,试着对其中的女性形象做个大胆的原型猜想。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词:“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糯, 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菩萨蛮》赏析推荐

温庭筠《菩萨蛮》赏析推荐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温庭筠精通音律。
其诗辞藻华丽,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然题材狭窄,多写妇女离愁别恨之作,简洁含蓄、情深意远,但伤之于柔弱秾艳。
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相传温庭筠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温庭筠《菩萨蛮》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孤独苦闷的心情。
开头两句是写她退了色、走了样的眉晕、额黄和乱发,是隔夜残妆。
三四两句写刚起床时“弄妆”,用一“懒”字、一“迟”字由外表进入人物内心的描写。
下阕开头两句写妆成之后的明艳,极写其人之美。
最后两句写穿衣时忽然看见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金鹧鸪”,到此,全词戛然而止。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
这二句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象。
此二说均可通,后者意蕴较深,而前者景象鲜明。
“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
“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也鬓发轻扬之状。
“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
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的时间过程。
这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的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
“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
温庭筠 菩萨蛮 情景默写

温庭筠《菩萨蛮》
1.温庭筠《菩萨蛮》中通过描写女主人的服饰,用反衬手法写出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句子是:,。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2.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因没有丈夫在身边而懒散状态的句子是:,。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3.《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与“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4.《菩萨蛮》中,诗人用眉的深浅不一和发髻的蓬松如云来暗示女主人公刚刚起床的诗句是:,。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 方式,就古代诗歌 而言, 它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菩萨蛮温庭筠 表现手法,一起来看看这首词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菩萨蛮温庭筠表现手法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
——细节描写。
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 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
——反衬手法。
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鹧鸪双双,反 衬人物的孤独; ——比喻、借代。
“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 中女子之的美。
“小山重叠金明灭”, 以“小山”借指眉妆, 以“金”借指额黄, 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
“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 反衬闺 中女子之孤独。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 ①小山:是山屏,即折叠的屏风,高低起起伏像山的形状。
【翻译】 晨光照在重叠的屏风上,光影闪动,那睡眠中的女子微微睁开眼,那乌黑的 头发好像从雪一样细腻洁白的香腮上滑过, 她懒懒地起来画一画娥眉, 慢吞吞地 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
对着镜子照一照新插的花朵, 再用前后两面镜子对照着, 红花与容颜交相辉 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收在《花间集》的共十四首,这是其第一首。
本词写一 个独处闺中的妇女, 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 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 及心情。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
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 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 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鬓云”为鬓边下垂的 黑发,曲卷而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
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 出鬓发轻扬之状。
“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
整句凸出一副 娇慵的女性面貌, 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 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 的时间过程。
这第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 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 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 雪白香艳的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
“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 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
“懒起”即懒懒地 起来。
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
“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 复做弄。
“迟”字总承“弄妆”与“梳洗”诸事。
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慵之状 宛然可见。
下阕写其人之继续活动。
“照花”二句写其对镜簪花, 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 动中, 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
自赏: 人面如花; 自怜: 盛年独处。
此“花” 当为插于发髻之饰物,非喻人面,从次句之花面并提可知。
前后镜对照,脑后发 髻簪插之花映于前镜,乃与镜中人面交相辉映,其人之容色光丽可想。
最后二句 写梳妆后穿着衣服, 不写其动作, 但点出主人公眼中的衣上彩绘--金线绣的一 双双的鹧鸪鸟。
试想她满怀心事,懒洋洋地勉自梳妆罢,刚要着衣时,而入眼的 乃是“双双金鹧鸪”,则其情当如何难堪! 本词写法上有其特点, 其一是作者只是在生活的片段过程中, 选取最具有特 点的动态或物象,略加勾画,省去彼此间的表面联系,如首句仅写床周屏风的景 色,而略去这景色所依附的屏和榻。
次句只是突现出一个睡起的女子面貌,其他 一切事物都隐藏在可感触的暧昧之中, 两句合看, 即可依据已勾勒出的形象加以 想象补充,构成一幅完整的“晨闺”图画。
其次是表情隐蔽,作者只是对人物动 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 但于其中微露或暗示人情, 给读者尽多的想象体会余 地。
至于辞藻浓丽,更是温词的普遍现象。
因此种种,常使读者感到晦涩,然如 细心玩索,得其艺术匠心所在,当更觉情味丰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