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性格形象
《焦仲卿》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焦仲卿》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焦仲卿》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焦仲卿,是产生于汉末建安时期著名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中的男主人公。
《孔雀东南飞》亲情的冷漠及焦仲卿性格分析

《孔雀东南飞》亲情的冷漠及焦仲卿性格分析1. 引言1.1 概述《孔雀东南飞》亲情的冷漠及焦仲卿性格分析《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描写了焦仲卿的悲惨人生以及他与父亲之间冷漠的亲情关系。
焦仲卿被逼娶香儿,但他深爱着青梅竹马的李秀英。
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亲情的冷漠成为了主题之一。
焦仲卿性格复杂,既有执着坚强的一面,也有软弱无奈的另一面。
他对爱情充满热情,但在亲情面前却显得冷漠。
他深情的爱着李秀英,但却在父亲的命令下不得不娶香儿,这种矛盾的心理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焦仲卿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挣扎也在文章中有所体现。
他对爱情的追求与亲情的牵绊之间,他是如何在内心挣扎的,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其展现在读者面前。
焦仲卿对亲情的态度在故事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变化,从最初的冷漠逆反,到最后的理解接受,他的成长历程也是对亲情关系的一种探索。
所以,《孔雀东南飞》中亲情的冷漠及焦仲卿性格的分析,反映了人性中矛盾、挣扎和成长的过程,也引发了人们对亲情关系的思考。
2. 正文2.1 冷漠的亲情关系描述《孔雀东南飞》这部小说中,亲情关系的冷漠主要体现在焦仲卿与他父亲焦大的关系上。
焦大是焦仲卿的父亲,但在整个故事中,他并没有展现出对儿子的关怀和爱护,反而表现出了一种冷漠和漠视。
在焦仲卿远赴江南谋生的过程中,焦大并没有给予儿子任何支持和鼓励,而是只顾自己的私利。
他甚至在焦仲卿遭遇困境时,选择了置之不理,让儿子独自承受磨难。
这种亲情的冷漠让焦仲卿感受到了孤独和无助,也加深了他对家庭的失望和疏远。
在亲情的冷漠中,焦仲卿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坚强的人。
他学会了独自面对困难,不再依赖父亲的支持。
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不懈,努力拼搏,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种经历使得焦仲卿的性格变得更加坚毅和成熟,他学会了自立自强,不再为他人的冷漠而沮丧。
亲情的冷漠对焦仲卿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虽然他在父亲的冷漠中受到了伤害,但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和锻炼。
焦仲卿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强,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就。
《孔雀东南飞》亲情的冷漠及焦仲卿性格分析

《孔雀东南飞》亲情的冷漠及焦仲卿性格分析《孔雀东南飞》是明代文人刘基创作的长篇小说,描述了焦仲卿与焦文期的亲情故事。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小说中焦仲卿的性格以及亲情的冷漠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
焦仲卿是焦文期的儿子,他生性聪明机智,才情出众,但同时也有些傲慢自大,对他人冷漠不理。
这种性格特点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焦仲卿对父亲焦文期也存在冷漠的态度。
焦文期为人刚正不阿,对家族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但在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却对父亲的事业不感兴趣,对他提出的要求漠不关心。
尤其是当焦文期要求焦仲卿为了家族荣誉而放弃婚事时,焦仲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的幸福,置父亲的意愿于不顾,表现出他对父亲的冷漠态度。
焦仲卿对待其他人也表现出冷漠的一面。
在小说中,焦仲卿对待宅内的婢女、家仆往往目中无人,冷淡对待。
他认为自己出身高贵,才智出众,对一些底层人物毫不在意。
尽管焦仲卿外表温文尔雅,但他内心深处却是一个冷漠自私的人。
这种冷漠的态度也体现在他对待自己的妻儿上。
虽然文期与黄氏成婚,但焦仲卿对黄氏仅仅是尊敬之情并没有真正的爱遗憾。
最终,焦仲卿和黄氏的婚姻破裂,导致焦仲卿的自私和冷漠给他带来了惨重的代价。
亲情的冷漠在《孔雀东南飞》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焦仲卿的冷漠性格的形成不仅与个人的天性有关,更与他自幼受到的教育方式有关。
焦仲卿从小就是家族的继承人,他身份高贵,享有优渥的待遇。
他长期生活在虚荣的氛围中,父亲把目标事业看得比亲情更重要,很少关心家庭,没有给予焦仲卿足够的爱和关心。
这让焦仲卿对亲情产生了冷漠的態度。
在整个小说中,焦仲卿对亲情的冷漠造成了一系列的悲剧。
他因自私自利而失去了父亲的赞同和支持,最终导致了自己事业失败和个人境况的急剧下滑。
通过焦仲卿这个角色,作者告诫人们,亲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亲情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忽视了它,最终只会带来悲剧的结局。
《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的性格刻画和亲情的冷漠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对亲情的忽视带来的悲剧后果。
《孔雀东南飞》亲情的冷漠及焦仲卿性格分析

《孔雀东南飞》亲情的冷漠及焦仲卿性格分析《孔雀东南飞》是由钱钟书所著,是一部以19世纪末清朝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小说以焦仲卿为主人公,通过描述焦仲卿在家庭、官场、婚姻等方面的经历,展现了清朝末年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丑恶面。
亲情的冷漠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之一。
焦家四兄弟的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焦仲卿是四兄弟中最为才华出众、最有前途的一个,他因为在家庭里受到冷眼旁观,所以对家人之间的亲情并没有太多的盼望。
在家庭的角色里,焦家四兄弟的父亲对四个儿子都很不关心,甚至对他们的成长没有多少作为。
焦母则对长子焦仲卿很满意,但对其他三个儿子冷淡至极。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焦仲卿在家庭中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和爱,这影响了他对家庭关系的认识和态度。
他渴望得到家人的认可,但最终却只能离家出走。
另外,焦仲卿爱情的失败也与家庭冷漠有关。
焦仲卿之所以一直没有找到一个真正爱他的女子,很大程度上是与家庭的氛围和家人对他的不关心有关。
当他遇到了卓文君这样善良美丽的女子时,他渴望得到家人的祝福和支持,但始终没有得到。
尤其是他舅舅进三门对卓文君和焦仲卿之间的感情抱有极大的反感,这让焦仲卿对舅舅产生了极度的反感。
这种家庭冷漠导致了焦仲卿的爱情失败和最终的悲剧结局。
除了亲情的冷漠,小说中还塑造了焦仲卿这一角色的性格特点。
焦仲卿是一个才华横溢、聪明绝顶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善良、热情、有爱心的人。
他对朋友、亲人都十分关心和支持,尤其是对卓文君这个他心爱的女子更是守护有加。
他的善良和热情让他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支持,但同时这也是他的软肋,让他对感情容易陷入极端。
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他的性格也逐渐变得悲观、厌世。
最终在政治斗争和家庭冷漠的双重打击下,他选择了离开人世。
在整个小说中,焦仲卿也体现了主人公与现实社会的矛盾。
他和当时的封建文化、官场腐败、家庭冷漠等因素展开了不断的斗争,但在最终失败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力量压倒了他的自我意识和个性,使他走向了绝境。
刘兰芝焦仲卿形象分析

刘兰芝焦仲卿形象分析《孔雀东南飞》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文通过曲折的情节、艺术的手法描述了东汉末年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的婚姻悲剧故事。
在此诗中,作者极力刻画了刘兰芝和焦仲卿这两位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人物形象。
作者刻画了一位有着美丽外貌和美好内在的完美女性的被毁灭,展示了封建礼教制度对有价值的美好的事物的才摧残,使这部悲剧引起了读者的愤慨与同情。
刘兰芝的形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首先她是一个勤劳能干、温柔体贴的女性。
文中“十三能素织,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体现了她的多才和勤劳。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尽管焦仲卿常日不在家,与刘兰芝见面也是“常日稀”但刘兰芝依然在家“守空房”反映了她的温柔体贴与大方,正是由于她的体贴、大方才使得焦仲卿得以抽出时间在事业上奔波。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用陈祚明的话说“鸡鸣织何早,夜不息何迟,三日五匹何速,甚言无可出理。
”亦充分说明兰芝是一位勤劳能干的女性。
其次,刘兰芝是个自尊自重,并竭力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的女性。
面对“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她宁可忍受恩爱夫妻分离的痛苦也要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主动提出“及时相遣归”。
在仲卿面前,她也没有哀求仲卿去向焦母求情以求容纳自己。
面对仲卿“不久当还归,还必相迎取”的承诺,兰芝以“仍更被驱谴,何言复来还”维护自己的尊严。
刘兰芝还有着镇定、刚强的性格。
兰芝临行前的“事事四五通”的严妆打扮写出了即使是被驱谴回家也要严妆打扮一番的刚强的女子形象。
后文的“上堂拜阿母”,兰芝的不悲不亢亦体现了她的镇定的性格。
还有刘兰芝被兄长逼迫嫁于太守第五郎,兰芝虽然表面答应兄长但最后却以投水自杀来抗婚,表现了刘兰芝的刚强的性格。
最后,刘兰芝最签注的形象就是忠于爱情,并敢于为之反抗。
刘兰芝归家后先是拒绝了县令的第三郎的求婚,继而以投水自尽来表明自己对与仲卿爱情的忠贞以及敢于为爱情同封建礼教制度进行反抗的斗争精神。
孔雀东南飞人物分析

《孔雀东南飞》亲情的冷漠及焦仲卿性格分析

《孔雀东南飞》亲情的冷漠及焦仲卿性格分析焦仲卿是中国明清时期的一位知识分子,他拥有着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德,在当时的社会中颇受尊重。
与其崇高的品德相比,焦仲卿在亲情上却表现出了一些冷漠的态度。
焦仲卿并没有像其他文人一样,对自己的亲人展现出过多的关怀和疼爱,他的亲情关系显得十分淡漠。
焦仲卿对其儿子焦芝的态度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小说中,焦仲卿对自己的儿子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和呵护。
相反,他更多地关注着自己的政治事业,而对儿子的成长却几乎置之不理。
在焦芝少年时代受到侮辱和欺凌时,焦仲卿并没有为他说个公道,反而是冷漠地认为这是他自己的不争气造成的。
当焦芝在外闯荡,为了父亲的荣誉而不惜一切时,焦仲卿却并没有给予他应有的支持和鼓励,而是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政治理想。
可以看出,焦仲卿对儿子的冷漠态度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焦仲卿对自己的妻子也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爱和照顾。
在小说中,焦仲卿对自己的妻子并没有过多的情感表达,而是更多地关注着自己的政治抱负。
即使是在妻子患病的时候,焦仲卿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怀和呵护,而是更多地用自己的政治理想来劝慰妻子。
焦仲卿在妻子的亲情关系上也表现出了一种冷漠的态度。
以上种种表现都表明了焦仲卿在亲情关系上的冷漠态度。
而这种冷漠的态度则与焦仲卿自身的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
焦仲卿是一个绝顶聪明、深谋远虑、坚韧不拔的人,他对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非常高的追求和执着。
在他的心目中,政治事业几乎成了他生命的全部。
他对亲情关系的冷漠态度正是由于他过于重视自己的政治事业,而忽视了家庭和亲情的重要性。
焦仲卿的冷漠亲情也与当时的封建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男权思想非常严重,文人多以政治事业为重,而对于家庭和亲情往往并不是十分重视。
焦仲卿对亲情的冷漠态度也正是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冷漠亲情和性格特点的描写都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如此高尚的文人为何对亲情表现出如此冷漠的态度?这是否意味着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或许正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人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孔雀东南飞》亲情的冷漠及焦仲卿性格分析

《孔雀东南飞》亲情的冷漠及焦仲卿性格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一部以中国现实主义小说为背景的作品,通过对焦仲卿这一角色的
塑造,展现了亲情的冷漠以及焦仲卿的性格特点。
在小说中,焦仲卿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
的人物,他在家庭、爱情以及人际关系中都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
将对焦仲卿的性格特点以及亲情的冷漠进行分析。
焦仲卿是一个既自卑又自负的人。
在小说中,他对自己的家庭背景感到自卑,觉得自
己与家人之间存在着隔阂,无法融入到家庭中。
与此焦仲卿又具有一定的自负心理,他渴
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关爱,同时又不愿意在家人面前示弱,表现出自己的软弱。
这种复杂
的心理矛盾使得焦仲卿在家庭关系中显得矛盾与困惑。
焦仲卿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在小说中,尽管焦仲卿对家人之间的冷漠感到痛苦不已,但是他始终不忘履行自己的责任,尽力维护家庭的利益。
与此焦仲卿对待朋友和爱人也十
分忠诚,他愿意为了朋友和爱人付出一切,展现出了他坚定的性格和责任感。
焦仲卿是一个性情中人。
在小说中,焦仲卿对待爱情充满了热情与激情,他对自己钟
情的女子情深意切,愿意为了爱人放弃一切。
与此焦仲卿对待朋友间的交往也非常真诚,
他对朋友间的情谊充满了真诚和坦诚,展现出他性情豪放的一面。
焦仲卿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在小说中,焦仲卿的独立人格得到了充分展现,他
在家庭、爱情以及人际关系中都展现出了自己独立思考、独立抉择的一面。
他对自己的生
活充满了热爱,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展现了他不服输的性格与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性格形象
同刘兰芝一样,焦仲卿是《孔雀东南飞》中一个性格鲜明、内涵丰富、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作品对于焦仲卿这个人物,是做了肯定性塑造的。
但多年以来,语文教材提供的教参资料,对他的性格一直多做负面评价。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2004版)配备的教学参考书,提供的两份参考资料,仍然说他是一个“不敢直接抗争,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课文鉴赏说明》)和“是一个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唐弢《〈孔雀东南飞〉的现实主义》)的人。
这样的评价,笔者认为既无视了焦仲卿生活的时代背景,也没有真实地面对作品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对师生鉴赏这个人物形象造成了误导。
中国封建社会,经西汉初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整合,到了焦仲卿生活的东汉末年,封建礼教、家长专制不仅在社会制度和法律层面得到严格的维护,且儒家的“尊亲孝悌”“长幼尊卑”等思想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
在《孔雀东南飞》这首长诗中,我们看到,不仅是在焦仲卿这样的没落仕宦家庭里,作为家长的焦母,在子女面前有绝对的权威,不容冒犯;就是在刘兰芝这样的、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家庭里,有着家长身份的兰芝兄长,对刘兰芝也有不容抗拒的支配权。
刘兰芝回到娘家后,面对哥哥的威逼,只得答应再嫁知府公子。
难道我们会据此认为刘兰芝也是一个懦弱的、没有反抗精神的人吗?
只要改变僵化、偏激的思维方式,顾及到那个时代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我们就会在作品中发现,焦仲卿为了自己的爱情,为了自己和兰芝的幸福生活,面对封建宗法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制度的迫害,一直在勇敢地、一步一步地反抗着。
只因为他是一个从小就知书达礼、受过良好的儒家文化教育,成年后又在仕途上进取的封建士子,也因为他还是一个寡母家长哺育大的儿子,他的这种身份和经历,使他的反抗形式与刘兰芝不同罢了。
在故事的开始,他从郡府还家小住。
当兰芝向他述说婆媳二人矛盾的缘由及自己遭婆母逼迫的悲苦,并要他为俩人的婚姻爱情做出选择时,我们看到,仲卿并没有像一般懦弱的男子那样,在婆媳矛盾冲突中,采取沉默不作为、或是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的和事佬方式,而是毫不犹豫地为保护兰芝、为维护俩人的婚姻爱情前去劝谏母亲、阻止母亲对兰芝的伤害。
他对母亲说:“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
何意致不厚?”这段话,他用心理智,方式得体。
他先说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大富大贵之人,而只是一个贫寒的士子,能够娶到刘兰芝这样美丽贤惠、勤劳持家的妻子已是侥幸了;然后又讲他和兰芝情投意合,感情深厚,要一生相伴相随;最后竟反守为攻,指责母亲为什么在兰芝品行无偏斜的情况下,刻薄地对待她?这是多么明确的态度,多么鲜明的情感倾向,又是对专制家长多么有理有节有力的反抗方式?接下去,当焦母粗暴严厉地拒绝他的要求,并用为他再娶美女的条件进行怀柔时,焦仲卿非但没有在焦母的威吓利诱下退缩,反而更进一步抗争到:“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焦仲卿以终身不娶反抗母亲的家长专制,在封建礼教控制下的社会是不“尊亲事孝”的行为,是让自己背上了有违人伦道德的罪名的,也是他在血亲关系中,以个体形式反抗焦母这个专制家长最强有力的手段。
这难道不是最直接的,也是极有勇气的反抗吗?我们不能要求生活在东汉末年、读的是“四书”“五经”的焦仲卿,为了维护他和刘兰芝的婚姻爱情,能够采取去诉诸法律的方式,抑或带着兰芝脱离母亲去独立生活。
焦仲卿在反抗封建家长破坏他的婚姻爱情时,以个体的、和平理性的方式所能够做的,也只能是直言劝谏、据理力争,直至以终身不娶反击。
当专制、冷漠的焦母失去理智,一意孤行时,焦仲卿转而希望通过暂时的妥协淡化婆媳二人的矛盾:他劝慰兰芝暂且回娘家住一段儿时间,目的是通过分离消除焦母对兰芝的敌视,在没有矛盾冲突的时间延续中使焦母回心转意。
焦仲卿的妥协,不是软弱和怯懦,而是为守护俩人婚姻爱情所采取的、既主动又理智现实的行动。
但仲卿、兰芝二人的爱情,不只受到焦母这个专制家长的摧残,继而还受到了同样是专制家长的刘兰芝哥哥的破坏。
焦仲卿决没有料到的是,兰芝回到娘家后,专制粗暴的兰芝哥哥不给他们守护爱情的时间,兰芝被逼再嫁。
这是他和兰芝都无力控制的事变。
他因自己种种努力最终都失败了而绝望,决意一死。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是焦仲卿在面临两个人的婚姻爱情被彻底毁灭的时候,首先向兰芝提出了死的打算。
在获得兰芝的认同后,随即回家为自己的死做准备。
即使面对焦母的哀求,他也没有改变与兰芝一起做出的选择。
仲卿决意死,首先是为了回报兰芝对他的爱。
对于兰芝这样一位美丽、贤惠、善良、多才多艺又能辛勤持家并深深爱着他的妻子,他无力保护她,给她幸福的
生活,只有用一死表明自己对她的爱。
其次,仲卿选择死,也是对摧残他和兰芝俩人爱情、毁灭俩人幸福生活的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制度的强烈反抗。
仲卿是个重感情、懂得爱,爱妻子、也爱母亲的青年。
他在死前诀别母亲时,所说的那一段凄凉哀恸的话语,鲜明地显示出了他内心深重的血亲伦理情爱。
但他在自己与兰芝的美好爱情被毁灭的过程中,清醒地看到了母亲这个集封建礼教、专制暴君于一身的封建家长的冷酷残忍,他决意以死来回应母亲对他和兰芝俩人婚姻爱情的摧残,实质上是向整个封建专制社会、封建宗法礼教做个体式的誓死抗争,以此维护自己的生命尊严,维护自己的美好爱情。
这样的反抗,难道还不够勇敢,还不够直接和彻底吗?
一个性格软弱怯懦的人,在强权的压迫、伤害下,会听凭命运的摆布。
但焦仲卿不是这样的人。
在作品中,他自始至终都在积极勇敢地抗争着,特别是他对死的选择,是做了最终的、不屈和顽强的反抗,可敬可爱、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