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统一 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导学案)(含答案解析)-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1)学习目标: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3.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习难点:秦灭六国的原因及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一、秦灭六国1.条件(1)时期连年战争,各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经过,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王,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经过(1)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

(2)年,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

3.历史意义:结束了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1.目的: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加强对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称,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

(2)中央机构:中央设、太尉、,分别掌管、和监察事务。

(3)地方机构:废除,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的长官都由直接任免。

3.影响: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命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经济:统一货币,以秦国的作为统一货币;统一制度。

(3)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4)军事:开凿,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北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巩固统一的影响: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各地的发展。

3.疆域:秦朝的疆域东至,西到,北至一带,南达南海。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的史实。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3.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意义。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自主学习】知识点一:秦灭六国1.背景:(1)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经过,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3)秦王赢政重用人才。

2.经过:(1)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先后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2) 年,秦王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影响: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二:确立中央集权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____(军事)、____(行政)、御史大夫(____)地方政府:__ _→郡(守)→县(令或长)→乡、亭、里影响: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由掌控; 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三:巩固统一的措施知识点四:秦朝的疆域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 ,北至长城一带,南达 ,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知识检测】1.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 B.秦朝 C.商朝 D.汉朝2.秦统一中国的时间是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30年D.公元前220年3.秦朝规定的全国规范文字是A.大篆B.小篆C.隶书D.楷书4.新转来的小英向同学们自我介绍说:“我的姓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名称一样”,那么小英的姓是A.夏B.商C.秦D.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导学案:秦统一中国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上册教材: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题: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目标】1.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原因;2.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3.了解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学习重点】1.明确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掌握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3.理解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学习难点】1.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即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大家族割据、内外难统一,是否会对中国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二、自主学习1.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课“秦统一中国”的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以及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同学们自主完成教材第9课的课后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1.同学们将小组成员的认识互相交流,讨论每个小组摘录的课文关键词和准备的思维导图,汇报和比较各组的认识。

2.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梳理知识1.让学生回答并总结: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捕捉和总结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方便下节课分享。

五、拓展延伸1.老师展示一幅图画:“兵马俑”,并向学生讲解兵马俑的发现和意义。

2.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思考:秦朝的文化成就还有哪些?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哪些?【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第10课“汉朝的创立”。

【板书设计】秦统一中国一、秦统一中国的背景和原因1.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大家族割据带来的难题二、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1.集权制度:君主专制、郡县制、官僚制2.秦律:法家思想的体现和实践三、文化成就和历史影响1.兵马俑的发现和意义2.其他文化成就和影响【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梳理知识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起秦统一中国的概念,并理解了秦朝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以及文化成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人教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_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人教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_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人教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_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1)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秦统一中国的背景;统一的过程;中央集权制;巩固同样的措施;秦朝的疆域。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通过课堂历史剧表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理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战国形势图》。

教师提出问题“战国有哪几个主要的诸侯国?”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秦有条件来完成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大任?”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后派一个代表总结:(1)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长平之战后,六国更加无力抵抗秦国。

教师按照学生的总结导人本课。

[设计意图:用这样的方法导入,一方面可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并再次熟恐“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在空间上为“秦灭六国”作铺垫;另一方面由“七雄”转到“一雄”,也为分析后面的思考题“秦朝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作用”作铺垫。

](二)、讲授新课一、秦灭六国:教师简单介绍秦实现统一的过程。

“秦灭六国”的内容要注意讲清两点:一是秦灭六国的过程,另一是秦灭六国的意义。

关于秦灭六国的过程,首先要指明秦的统一是经过商鞅变法以后一百多年的兼并战争,不断蚕食东方邻国的土地才完成的。

其次,要讲长平之战以后,秦国统一之勢已成,东方六国再也不能抵挡秦的进攻了。

最后,要讲明秦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灭亡了六国,完成了统一。

《秦统一中国》(名师导学案)(解析版)

《秦统一中国》(名师导学案)(解析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习目标】①了解秦灭六国的经过及意义,知道秦能完成统一的原因。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②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知道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措施。

学习难点:中央集权制度。

【课前预习】一、秦灭六国1、经过: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先后攻灭了韩、赵、魏、楚、燕、齐。

2、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以咸阳为都城。

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目的: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2、内容: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三公之下,设置“九卿”。

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

郡和县的掌管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影响: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措施:①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使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②经济: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货币的统一,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从秦朝开始,圆形方孔这一货币形制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③交通:统一车轨和道路宽度,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朝的统一》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朝的统一》教案【三篇】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编整理了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朝的统⼀》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国家建⽴的意义。

【教学⽬标】识记和理解:记住秦朝建⽴的时间,秦朝中央政府的重要官职。

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起来的?秦始皇为了巩固统⼀采取了哪些措施? 能⼒与⽅法:通过对秦统⼀全国的历史条件的概括,培养概括能⼒。

通过对秦朝建⽴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评价历史事件的初步能⼒。

通过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的概括,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的概括,培养学⽣释读历史图⽚的能⼒,归纳分析的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秦朝时期的相关知识,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秦始皇功绩的概括,培养学⽣尊重历史、是⾮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灭六国的意义。

秦朝专制集权制度的内容与巩固统⼀的措施。

难点: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秦朝巩固统⼀的措施。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活动备注 谈话导⼊新课 回忆商鞅变法与长平之战的影响,合纵与连横。

回忆发⾔。

讲授新课 ⼀、“秦王扫六合” 1、1、读李⽩诗,分析反映的历史事实。

找出完成统⼀的时间、都城、⼈。

讨论:秦统⼀全国的主客观原因,师总结。

讨论:统⼀的历史意义,⽣⼩结。

2、讨论:统⼀后发⽣了哪些变化? 阅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并作下笔记。

讨论、发⾔,得出结论。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 1、谈话法解决“皇帝”的称号及其权⼒。

2、如何治理国家?讨论后阅读教材,然后归纳,落实在书上。

3、分析理解其权⼒的中央集权。

讨论:优与劣。

学⽣阅读教材、结合⾃⼰课外了解的知识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然后教师归纳整理。

三、巩固统⼀的措施 1、观察插图,谈发现,说明了那些问题? 2、为什么要这样做?做了后,有什么好处? 3、发⾔后,归纳:为了巩固统⼀,在经济、⽂化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谈分的影响。

第8 课 秦的统一 导学案

第8 课 秦的统一   导学案

第8 课秦的统一七班姓名:日期:评定:一、【学习主题】(1分钟)1、清楚秦兼并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背景、策略和过程。

2、明确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学习重点)。

3、学会借助地图知道秦朝的疆域四至。

4、知道秦朝统一后的进步性及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学习难点)。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环节自学指导(课前完成)互动策略(10分钟)展示方案(30分钟)一、情境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商鞅变法”的作用,由此导入新课。

2、设问:你能说说秦统一六国的主要原因吗?由此导入新课。

阅读:课本第6课正文及相关知识点,完成对重点知识点的勾画、标注,并把相关内容写在下面:秦灭六国1、秦灭六国的背景。

2、秦灭六国的时间是,并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都城是。

3、六国难以抵抗秦国的战争是,这次战争的特点是。

4、秦灭六国的作用。

5、秦统一后的疆域东至西至南至北至。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秦王嬴政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国家并成为第一个皇帝称自己为“”,军国大事均由裁决。

2、秦始皇在中央设立的主要官职有、和。

分别掌管的事务是、和。

3、秦始皇在地方实行制度。

郡县长官由直接任免,他们的职责是。

统一措施认真阅读课本内容说说秦始皇的统一措施有哪些?等级评定:组长组织本组组员针对疑难展开讨论并把答案写在下面。

重点讨论议题:1、秦是怎样完成统一的?你是如何看待秦的统一?2、秦始皇统一后采取哪些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方案一:明星展示。

假如我是秦王嬴政我会怎么管理国家?1、展示你的治国方略。

2、展示你的治国措施。

方案二:团体展示1、课件漫画展示:漫画反映了说明问题?当堂反馈基础题:1、公元前221年,结束战国诸侯纷争完成统一大业是()。

2、秦统一全国后的货币是(),统一后的文字是()。

3、秦始皇的首创是()。

4、秦朝修筑长城的起止点是(),目的是()。

5、秦朝中央集权制的本质是()。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导学案

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导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习目标:1. 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重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1. 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先学后教:请认真默读课本P44-48,要求:(1)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下列1—3题的答案,理解并准确记忆,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

1.秦灭六国的原因,过程,结果和意义。

2.确立中央集权制背景,措施。

3.巩固统一的措施目的,措施。

时间十分钟注意: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四、先学(一)学生进行紧张地自学,教师巡视,做适当的点拨,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二)检测过渡语:找到答案能准确记忆的请举手。

找到了我们来讨论思考题.1.提问。

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后进生回答,答错子,尖子生进行更正.2.书面检测:PPT题选择题1.李白有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的“扫六合”完成于()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 公元230年D.公元221年2.“它是中国第一-帝都,2000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统一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

”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指()A.洛阳B.咸阳C.长安D.北京3.秦朝统-一后,全国统一一使用的规范文字是()A.金文B.小篆C.隶书D.甲骨文4.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学习主题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9课 秦朝的统一 【目标要求】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

3、了解秦始皇的各项措施对后世的影响。

【学习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习难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新课导学】
学生活动一:“一分钟阅读”
同学们请快速阅读“秦王扫六合”部分的第一段文字,说说秦王可以统一天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明确:1.
2.
3. 学生活动二:“看一看”
1、请同学们先浏览教材50页的“秦灭六国过程简表”,然后看着课件上的地图说说秦王“扫六合”的顺序。

明确:“扫六合”的顺序是
2、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上的的地图,概述秦朝的统治疆域。

明确:东: 西:
北: 南:
学生活动三:自主探究
秦王嬴政采取了什么样的政治措施
来集中自己的权利呢?
明确:1、
2、
3、
学生活动四:小组合作
上面我们讲了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个示意图来理清这三个措施之间的关系。

但要先请同学们来完成下面这个示意图。

(根据示意图右边方框的文字提示,填写左方空白)
学生活动五:“眼疾手快”——快速阅读,勾画要点
为了加强统治,使国家正常运转,秦始皇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和文化措施?
明确:经济措施:1、
2、
文化措施: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