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统一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秦的统一教案

秦的统一教案

《秦的统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秦统一六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 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秦统一的原因和影响。

- 组织学生讨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培养学生客观、辩证看待历史人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和意义。

-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 难点- 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 对秦始皇的评价。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 分钟)播放一段有关战国纷争的视频片段,然后提问学生:“这种长期的战乱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什么?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从而引出秦统一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30 分钟)1. 秦统一六国(10 分钟)- 展示战国七雄的地图,介绍各国的实力和政治形势。

- 分析秦统一六国的原因,从商鞅变法、秦王嬴政的个人才能、正确的策略等方面进行讲解。

- 讲述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强调公元前221 年,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 巩固统一的措施(15 分钟)-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展示秦朝中央和地方的政治架构图,讲解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的内容和作用。

- 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展示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图片,讲解其意义。

- 文化上:统一文字- 展示秦统一前后文字的对比,说明小篆作为统一文字的推行及其影响。

- 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道路- 讲解统一车轨和修筑道路对加强各地联系的作用。

- 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开凿灵渠- 展示相关地图,讲述军事行动的概况和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公开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统一中国》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秦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讲解秦国从崛起、统一六国到建立秦朝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秦始皇的雄才伟略以及秦朝的短暂而辉煌的历史。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针对秦朝的历史知识相对较为薄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跳出来,全面、深入地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认识秦始皇的雄才伟略,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秦始皇的雄才伟略,秦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教学难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及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故事、图片等,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对秦朝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重点介绍秦始皇的雄才伟略,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设置问题:“秦始皇是如何实现统一六国的?他是如何巩固统一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小组合作寻找答案。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秦朝的统一优秀教案

秦朝的统一优秀教案

秦朝的一致【教课目的】1.知识识记:(1)认识秦一致六国的基本状况及秦朝增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知道秦一致中国的时间,国都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3)理解秦一致中国的意义及稳固一致各项举措的作用。

2.能力培育:(1)议论秦成立一致国家的进步意义。

(2)识读“秦朝领土图”,能指出秦朝领土的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术。

(3)察看文字、钱币、胸怀衡在一致前后的插图,指出一致后的势所在。

(4)识读“秦朝驰道表示图”,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域和吴、楚地域的驰道,能正确指出秦长城西起和东至的所在地域。

3.感情教育与价值观:(1)经过学习秦的一致,明确秦一致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一统的演进,切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梦想,是历史的进步。

(2)经过学习秦稳固一致的举措,感知这些举措对促使各地域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3)经过学习秦始皇增强中央集权的举措,认识秦始皇在一致过程中的作用。

【教课重难点】要点:秦的一致和秦始皇稳固一致的举措。

难点:怎样正确理解秦始皇的一致举措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课过程】一、导入:战国时期,七国盘据称雄,不停进行吞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也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

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完全,奴隶制被取销,封建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了,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

所以,七国中秦国最有实力一致六国。

向学生播放《秦王扫六合》的歌曲,并配以秦始皇画面和李白《古风》诗句,即歌曲的歌词,以创建情境,让学生提早感觉到“扫六合”的氛围,产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好奇心。

发问:“秦王”指的是谁?(秦始皇)“扫六合”是什么意思?(一致天下。

)(一)秦灭六国。

指出在公元前 221 年,秦王成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一致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久混战的场面。

下边我们一同看看这位灭掉六国,达成一致大业的秦君的风范。

出示幻灯片:秦始皇画像及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让学生叙述对秦始皇画像的印象和感觉。

2024年初一历史教案《秦朝的统一》范文

2024年初一历史教案《秦朝的统一》范文

2024年初一历史教案《秦朝的统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让学生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掌握秦朝统一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理解秦朝统一对后世中国历史和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资料的分析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历史事件的模拟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通过秦朝统一的历史,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以及和平、发展与合作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秦朝统一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秦朝统一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难点:理解秦朝统一对后世中国历史和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

分析秦朝统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因素和矛盾。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秦朝时期的文物图片或相关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秦朝统一的兴趣。

简要介绍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新课分析秦朝统一的原因:讲解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社会动荡以及秦国自身的强大等因素如何促成了秦朝的统一。

探讨秦朝统一的过程:通过地图展示和故事叙述,让学生了解秦朝如何通过战争、外交等手段逐步统一六国。

探究秦朝统一的意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秦朝统一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对后世中国历史和文明发展的深远意义。

深入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秦朝统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秦朝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统一后实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这些政策和措施对后世的影响。

拓展延伸通过历史小故事或案例,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秦朝统一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引导学生关注秦朝统一后的社会变革,如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等,以及这些变革对后世的影响。

课堂总结总结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二、内容分析战国后期,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势力最强的国家,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秦国用10年时间灭了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形成了完备的官僚机构;在地方,推行群县制,中央牢牢控制地方。

为了巩固统一,秦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教学目标1.识记秦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及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聚焦关注点。

(二)讲授新课1.秦灭六国(1)教师活动根据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秦能统一天下的原因?(2)学生活动①广大民众期盼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社会趋势)②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的势力。

(经济、军事基础)③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只重才能。

(个人因素)(3)教师活动根据教材提示,完成秦统一的相关史事填写?(4)学生活动(5)教师活动研读材料,概况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及其地位。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

二、为中国民族之形成。

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穆(6)学生活动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教师活动政治措施:措施1:建立皇帝制度措施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措施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影响: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影响深远。

3.统一巩固措施(1)教师活动文化措施:统一文字——小篆经济措施:措施1: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措施2:统一度量衡交通措施:措施1:车同轨、修驰道措施2:开凿灵渠军事措施:措施1:南征越族、北击匈奴措施2:修长城五、课堂总结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亲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9课 秦统一全国 教学设计

第9课 秦统一全国 教学设计

第9课秦统一全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探讨秦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2、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汉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三、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译文:秦王横扫天下,那如老虎一样看着诸侯的气势多么雄大啊。

他挥剑割断浮云,各国诸侯就全都向西来朝拜秦王了。

师:亲王是指秦始皇嬴政,六合至全国,秦始皇统一了全国。

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据材料分析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材料一: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推动了秦国经济和军事的发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生: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如李斯、蒙恬、尉缭等。

其中,尉缭是当时的军事家,当秦王嬴政发现这位出色的军事人才时,竟然放下国王的架子,“衣服食饮与缭同”,后来任命他统领军事。

生:重用人才。

材料三:战国以来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生:人民渴望统一,顺应了民心。

材料四: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国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先后攻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

生: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

过度:正因如此,秦始皇统一了全国。

下面我们用图示来了解一下秦统一的过程: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他认为自己“德盖三皇、功过五帝”、于是采取了:材料展示:“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

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朝的统一》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朝的统一》教案【三篇】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编整理了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朝的统⼀》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国家建⽴的意义。

【教学⽬标】识记和理解:记住秦朝建⽴的时间,秦朝中央政府的重要官职。

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起来的?秦始皇为了巩固统⼀采取了哪些措施? 能⼒与⽅法:通过对秦统⼀全国的历史条件的概括,培养概括能⼒。

通过对秦朝建⽴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评价历史事件的初步能⼒。

通过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的概括,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的概括,培养学⽣释读历史图⽚的能⼒,归纳分析的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秦朝时期的相关知识,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秦始皇功绩的概括,培养学⽣尊重历史、是⾮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灭六国的意义。

秦朝专制集权制度的内容与巩固统⼀的措施。

难点: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秦朝巩固统⼀的措施。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活动备注 谈话导⼊新课 回忆商鞅变法与长平之战的影响,合纵与连横。

回忆发⾔。

讲授新课 ⼀、“秦王扫六合” 1、1、读李⽩诗,分析反映的历史事实。

找出完成统⼀的时间、都城、⼈。

讨论:秦统⼀全国的主客观原因,师总结。

讨论:统⼀的历史意义,⽣⼩结。

2、讨论:统⼀后发⽣了哪些变化? 阅读,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并作下笔记。

讨论、发⾔,得出结论。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 1、谈话法解决“皇帝”的称号及其权⼒。

2、如何治理国家?讨论后阅读教材,然后归纳,落实在书上。

3、分析理解其权⼒的中央集权。

讨论:优与劣。

学⽣阅读教材、结合⾃⼰课外了解的知识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然后教师归纳整理。

三、巩固统⼀的措施 1、观察插图,谈发现,说明了那些问题? 2、为什么要这样做?做了后,有什么好处? 3、发⾔后,归纳:为了巩固统⼀,在经济、⽂化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谈分的影响。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5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5篇“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教案精选范文一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识读历史地图。

2、过程与方法识读《秦朝形势图》《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研读文字材料、《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

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学生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二导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

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

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

——秦始皇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秦灭六国条件:1、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六国。

2、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谋划统一。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秦朝建立)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朝的统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3、了解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动手制作战国时期各国的不同形状货币,掌握历史事物的模仿制作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及了解。

2、通过情景模拟——秦统一后征收赋税情景,培养学生于具体历史场景中,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展示秦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统一乃历史发展的潮流;通过学生讨论及思考统一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统一的重要作用,及统一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从而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2、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3、通过课堂小结,即在视频、音乐背景下,教师用自己的语言,有感情地对课堂内容以总结,其中着重描述秦始皇统一对中国的影
响,从而让学生感情升华,内心产生对统一的拥护,及为当前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的情感。

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教学难点:
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法、互动法、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

2、学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战国末年七雄割据,争战称雄。

是谁结束了分裂,统一了全国?(嬴政)(投影图片)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被后世尊为“千古一帝”(投影)!为何能得此尊号呢?让我们穿越历史,走近嬴政,见证《秦朝的统一》板书课题(投影)。

围绕课题“秦朝的统一”,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两大内容:一是如何完成统一,二是如何进一步“巩固统一”。

(板书: _________
/
________/
首先,请走上这条实现统一的必经之路:秦王扫六合
“秦王扫六合”——完成统一(投影)
自读第一目下的第一段,勾画出秦能实现统一的内在外在的原因,也是它能统一全国所具备的条件。

找到的同学请举手跟老师示意。

(板书:嬴政完成统一)(生答3条)
析1:我们都知道战国后期的主要诸侯国有几个?能否和平共存?所以统一成了历史的必然(投影)。

如果你是一名战国人,战争如此频繁,他们内心最渴望什么?(和平)对,顺应历史潮流,顺应民心(投影)就是秦能完成统一的客观条件。

析2:那么,主观条件呢?回忆一下,秦能成为七国中的最强国的原因何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无力与之抗衡!
秦王嬴政执掌政权后,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投影)。

十年征战,先后灭亡六国(投影)
既然是远交近攻,最先灭掉的肯定是最近又最弱小的(韩国),然后……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

请记住这个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时间:公元前221年。

在此之前,秦只是一个地方政权,叫做“秦国”;在此之后,秦是一个统一王朝,叫做“秦朝”。

让我们一起为秦的统一奏响这胜利的凯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那么,秦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呢(投影)?请迅速在文中上找出来。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投影)
大家还记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吗?(夏朝)而秦朝则是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一词之差,含义深远。

“统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好处?
(齐读)第二、统一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

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投影)
自秦以后,统一成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那么同学们我们今日的中国完全统一了吗?台湾还未和大陆实
现统一,致力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嬴政统一六国,功绩彪炳千秋。

作为统一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他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呢?欢迎进入秦朝的国家机构,体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巩固统一
(一)政治措施
请先进行自主学习(板书:巩固统一政治措施)看哪些同学的学习效率最高。

(开火车?)1生答皇帝。

对于“皇帝”的权力是如何规定的呢?再读本目下第一段的相关内容,完成材料分析题。

……这说明了……
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裁是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

通过皇帝制度我们可以看到秦朝所建立的这套政治制度的专制性。

后面的同学接着回答2、3
为什么要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呢?有何优势呢?且听廷尉李斯如何说?
于是地方实行了郡县制,请看《中国历史地图册》的第21页上秦朝当时所设的郡,这儿有一个郡,叫南海郡,这说明了从秦朝开始南海就已纳入我国版图,教材的62的《秦朝形势图》也很清晰地向我们反映出了这点,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历史史实!
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通过这一系列的政治制度,秦朝形成了以皇帝为中心,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

(投影)不管中央还是地方,官员的任命都是谁决定的?(皇帝)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投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在秦朝建立起来了。

它有什么积极影响呢?(齐读: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秦以后,我们历代封建王朝都基本沿袭了这种政治体制,形成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经济文化措施
政治制度建立了,国家要正常运行,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是什么呢?请听故事秦始皇微服私访记。

板书:经济文化措施)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会给秦朝带来哪些不便?请在巩固统一的经济文化措施目录下去找到答案()是那究竟如何解决的?看书寻求答案
(一)经济措施:
(1)统一货币:秦始皇规定以秦国的_________________作为全国通行的货币。

教材的64页画有一枚秦半两钱,右到左写着钱币的名字“半两”。

可别小它,老师这儿有一个清代的货币,外形也是外圆内方,可见这种币制通行了两千多年。

(2)统一度量衡颁布了全国通用的_____、_____、_____的计量标准。

度量衡是3个概念,64页的秦权是重量器具,大家说说它的外形像今天的什么?
(3)统一轨道
修建以_____为中心的全国道路网,_____和_____是道路网的主干道。

这是秦国的交通网,有了直道驰道,崎岖山路变高速公路,多方便。

(二)文化措施
(4)统一文字:全国统一后,把_____作为全国通用字体,后来,书写更为方便的_____逐渐流行起来。

这是小篆,半两钱和秦权上的文字都是小篆,它与现在的繁体字是不是很接近呢?汉字自此基本定型。

这些经济文化措施的实施对秦朝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看视频,听解说,注意关键内容
分小组讨论:统一货币、度量衡、路轨和文字对秦朝有什么影响?
统一货币度量衡
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统一轨道
便于调稳定边疆,方便各地区间的交流。

(世界上最早高速公路)(提示63页的小字)
(4)统一文字
便于国家政令的畅通和文化的交流. 从此汉字基本定型。

总的来说,秦始皇所采取的这四项经济文化措施不仅对当时秦王朝的政权巩固有利,对后世也是有积极影响的。

秦始皇开启了太多历史的新篇章,后世称其为千古一帝,当之无愧。

我们也来为他点赞:
秦扫六国嬴统一始称皇帝后代承集权中央置三公废分封制郡县行半两货币字小篆度量衡定轨道通千古一帝政策新后世齐声赞统一
学习测评:
1、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里的秦的“政制”主要是指()
A.郡县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D.封建等级制
2、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说“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指的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中的哪两项。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统一文字和轨道
C.统一度量衡和文字 D.统一货币和文字
结语:亲爱的同学们,秦始皇为我们开创了统一的先河,以史为鉴,我们理当维护祖国统一,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这是你的梦,我的梦,我们的中国梦!
板书设计:巩固统一
/政治措施
完成统一/ 经济文化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