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材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熟悉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零件设计、传动系统设计等内容。

在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包括绘制设计图、计算零件尺寸、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传动方式等。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首先,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设计流程、设计原则和设计步骤等。

然后,讲解机械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如零件、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等,以及它们的设计方法和计算方法。

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机械设计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方法。

同时,利用实验法,进行机械设计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选用《机械设计基础》作为主教材,辅助以《机械设计手册》等参考书。

多媒体资料方面,制作课件、教案和案例分析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

实验设备方面,准备机械设计实验室,提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

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期刊、在线课程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讨论积极性等,通过观察和记录来进行评估。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组成、特点和应用 场景。
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分 析方法,能够绘制运动曲线图。
平面连杆机构的力分析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受力分析方法,能够计 算各构件的受力情况。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步骤和方法,能够 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机构设计。
螺纹连接结构设计
了解螺纹连接结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能 够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的螺纹连接结构。
键连接设计
键连接类型与特点
了解常见键连接类型(如平键连接、半圆键连接、楔键连接等) 及其特点,掌握各类型键连接的适用场合。
键的选择与强度计算
熟悉常用键的标准和规范,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键,并 掌握键连接的强度计算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
• 课程概述与目标 •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 常用机构设计 • 传动系统设计 • 轴系零部件设计 • 连接与紧固件设计 • 课程设计与实践环节 • 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概述与目标
课程背景与意义
机械设计是制造业的基础,对于 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
要意义。
了解销孔的加工方法和装配要求,能够正确加工和装配销连接。
07
课程设计与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任务书解读与选题指导
解读任务书
详细解读课程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目标、要求 和限制条件。
选题指导
提供选题建议,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兴趣和专 业方向的课题。
课题分析
帮助学生分析课题,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和实施 计划。
02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机械设计基本概念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编写设计说明书:详细描述设 计思路、设计方案、设计过程 等
准备答辩:准备答辩PPT,熟 悉设计内容,准备答辩问题
完成设计说明书:提交设计说 明书,等待老师审核
参加答辩:参加答辩,回答老 师提出的问题,展示设计成果
第四周:答辩,修改完善设计
答辩时间:第四周
答辩地点:学校报告厅
答辩内容:介绍设计思路、 设计方案、设计成果等
感谢观看
汇报人:
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产品的可维护 性和可升级性
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产品的使用寿 命和耐久性
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振动等
选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保证装置的强度和刚度
设计合理的结构,避免应力集中和疲劳破坏 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螺栓、焊接等,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
成果展示:展示 设计成果,包括 图纸、模型、实 验数据等
问题分析:分析 设计中遇到的问 题和解决方案, 以及改进措施等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
认真听取老师的问题和意见,保持谦虚的态度 回答问题时,要清晰、准确、有条理 对于老师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并提出改进措施 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展现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团队精神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团队协作:通 过团队合作, 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
沟通能力:通 过团队沟通, 提高表达和倾
听的能力
领导能力:通 过团队领导, 提高组织和协
调的能力
创新能力:通 过团队创新, 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创新
能力
02
课程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
确定机械装置的功能和用途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 设计机械装置的草图和结构 制作机械装置的零件和组件 组装机械装置并进行测试 修改和完善机械装置,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减速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减速器)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学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题目: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职称:年月日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4)二、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7)2.1 传动方案特点 (7)2.2 计算传动装置总效率 (7)三、电动机的选择 (7)3.1 电动机的选择 (7)3.2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8)四、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9)五、V带的设计 (9)六、齿轮传动的设计 (14)七、传动轴和传动轴承及联轴器的设计 (20)7.1 输入轴的设计 (20)7.2 输出轴的设计 (24)八、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29)8.1 输入轴键选择与校核 (30)8.2 输出轴键选择与校核 (30)九、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30)9.1输入轴上轴承的校核 (30)9.2 输出轴上轴承的校核 (31)十、联轴器的选择 (33)十一、减速器的润滑和密封 (33)11.1 减速器的润滑 (33)11.2 减速器的密封 (34)十二、减速器附件及箱体主要结构尺寸 (34)12.1 附件的设计 (34)12.2 箱体主要结构尺寸 (36)设计小结 (37)参考文献 (37)中北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06 /2007 学年第学期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学生姓名:学号:课程设计题目: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起迄日期:课程设计地点:指导教师:系主任:下达任务书日期: 2007年月日二、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2.1 传动方案特点1.组成:传动装置由电机、V 带、减速器、工作机组成。

2.特点:齿轮相对于轴承对称分布。

3.确定传动方案:考虑到电机转速高,V 带具有缓冲吸振能力,将V 带设置在高速级。

选择V 带传动和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2.2 计算传动装置总效率543321ηηηηηη⋅⋅⋅⋅=a式中η1、η2、η3、η4、η5分别为带传动、联轴器、轴承、齿轮和开式齿轮的传动效率。

机械系统课程设计

机械系统课程设计

机械系统课程设计机械系统课程设计是机械制造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教授学生如何设计机械系统、进行机械系统计算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机械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程目标1.学习机械系统基本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应掌握机械系统的基本构成、机械运动、机械传动等知识,了解机械系统的相关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机械问题。

2.培养机械系统设计思维: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具备机械系统设计思维,即从整体设计的角度分析问题,加强设计与制造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掌握机械系统分析方法: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机械系统的求解方法和分析技能,熟练使用各种分析工具和软件,为实际机械设计提供支撑。

二、课程内容1.机械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机械系统的基本概念,为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2.机械运动学:通过机械运动学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运动学基本知识,了解各种运动类型及其规律,为后续机械系统设计提供支撑。

3.机械静力学:学生学习机械静力学原理,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掌握各种力组合形式及其求解方法。

4.机械动力学:学生学习机械动力学原理,了解和掌握机械系统的动力学计算方法,掌握力的合成、分解原理以及运动学与动力学的关系。

5.机械传动:学生学习机械传动原理,了解机械传动的构成要素与设计原理、各种传动机构的结构及几何参数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传授机械系统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机械设计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系统的设计过程,以及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计算及绘图实践:课堂外要求学生完成机械设计案例的计算和绘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评价体系1.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机械系统设计的掌握情况,加深其知识理解程度。

2.设计报告:要求学生完成机械设计的实践报告,以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硬币分拣机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硬币分拣机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硬币分拣机设计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个硬币分拣机,能够将不同面额的硬币自动分拣分类,并通过显示屏显示结果。

通过这个设计,可以提高硬币分拣的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

二、设计原理硬币分拣机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硬币接收系统:设计一个接收硬币的装置,可以将硬币引导到分拣系统中。

可以使用一个漏斗状的装置将硬币引导到下方的传送带上。

2. 传送带系统:设计一个传送带系统,将硬币从接收系统传送到分拣区。

传送带需要具备稳定的速度和可靠的传送能力。

3. 传感器系统:在传送带上设置多个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硬币的直径和厚度来确定硬币的面额。

通过传感器的信号,可以确定硬币的面额并进行相应的分拣。

4. 分拣系统:设计一个分拣系统,能够根据传感器的信号将硬币分拣到相应的槽中。

可以采用机械臂或者气动装置进行分拣。

5. 控制系统:设计一个控制系统,通过编程控制传送带的速度和传感器的工作时间,实现硬币的自动分拣。

控制系统还需要将硬币的分拣结果显示在显示屏上。

三、设计步骤1. 设计硬币接收系统:确定硬币入口的位置和形状,设计合适的漏斗装置将硬币引导到传送带上。

2. 设计传送带系统:确定传送带的长度、速度和传送带的材质。

通过传送带将硬币从接收系统传送到分拣区。

3. 设计传感器系统:根据硬币的直径和厚度设计传感器的位置和数量。

通过传感器的信号,判断硬币的面额。

4. 设计分拣系统:根据传感器的信号,设计分拣装置将硬币分拣到相应的槽中。

可以采用机械臂或者气动装置进行分拣。

5. 设计控制系统:编程控制传送带的速度和传感器的工作时间,实现硬币的自动分拣。

控制系统需要将硬币的分拣结果显示在显示屏上。

四、设计参数1. 传送带速度:根据硬币的通过速度和传感器的工作时间来确定传送带的速度,使得硬币能够稳定地通过传感器。

2. 传感器数量和位置:根据硬币的直径和厚度来确定传感器的数量和位置,确保能够准确地判断硬币的面额。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02
掌握了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
04 不足
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设计进度滞 后。
05
06
对某些设计软件的掌握不够熟练,影响了 设计效率。
对未来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展望
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 化设计,以满足多样 化的市场需求。
加强与其他专业的交 叉融合,拓展机械系 统方案设计的领域和 应用范围。
作精度等方面。
可靠性
评价机械系统在规定的使用条 件下,能够无故障地完成预定 功能的性能。
经济性
评价机械系统的制造成本、运 行成本以及维护成本等经济指 标,以确定其经济可行性。
安全性
评价机械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对 操作者和环境的安全保障程度

03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
确定设计目标
根据设计任务,确定设计目标,如优化机械系统的工作效率、提高稳定性、降低 能耗等。
设计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制定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任务和目标,制定初步的设计方案,包括机械系统的整体结构、工作原理、关键参数等。
方案优化
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如改进结构、调整参数、提高效率等,以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
设计要求
设计方案应满足实际需求,具有 创新性和实用性;同时,设计过 程需遵循工程规范和安全标准。
02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概述
机械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机械系统的定义
机械系统是由各种机械设备、装置、 工具等组成的,用于实现特定功能的 整体。
机械系统的组成
机械系统通常包括原动机、传动装置 、执行装置、控制装置以及辅助装置 等部分。
引入更多的智能化和 自动化技术,提高机 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

一、《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1 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本课程后,进行一次学习设计的综合性练习。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有关理论知识,及生产实习等实践技能,达到巩固、加深和拓展所学知识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分析比较机械系统中的某些典型机构,进行选择和改进;结合结构设计,进行设计计算并编写技术文件;完成系统主传动设计,达到学习设计步骤和方法的目的。

通过设计,掌握查阅相关工程设计手册、设计标准和资料的方法,达到积累设计知识和设计技巧,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

通过设计,使学生获得机械系统基本设计技能的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为进行机械系统设计创造一定的条件。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内容由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图样技术设计和技术文件编制三部分组成。

1.2.1 理论分析与设计计算:(1)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设计方案的分析,最佳功能原理方案的确定。

(2)根据总体设计参数,进行传动系统运动设计和计算。

(3)根据设计方案和零部件选择情况,进行有关动力计算和校核。

1.2.2 图样技术设计:(1)选择系统中的主要机件。

(2)工程技术图样的设计与绘制。

1.2.3编制技术文件:(1)对于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自我经济技术评价。

(2)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

1.3 课程设计题目、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要求1.3.1课程设计题目和主要技术参数题目01: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53r/min;N max=600r/min;Z=8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题目02: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5r/min;N max=710r/min;Z=9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 题目0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63r/min;N max=500r/min;Z=7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 题目04: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5r/min;N max=500r/min;Z=8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05: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0r/min;N max=630r/min;Z=9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06: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50r/min;N max=400r/min;Z=7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07: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63r/min;N max=710r/min;Z=8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 题目08: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50r/min;N max=800r/min;Z=9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 题目09: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75r/min;N max=600r/min;Z=7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 题目10: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0r/min;N max=450r/min;Z=8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11: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min=35.5r/min;Nmax=560r/min;Z=9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12: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0r/min;N max=315r/min;Z=7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1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71r/min;N max=710r/min;Z=6级;公比为1.58;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 题目14: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0r/min;N max=400r/min;Z=6级;公比为1.58;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15: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63r/min;N max=630r/min;Z=6级;公比为1.58;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 题目16: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5r/min;N max=450r/min;Z=6级;公比为1.58;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17: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80r/min;N max=450r/min;Z=4级;公比为1.78;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 题目18: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63r/min;N max=355r/min;Z=4级;公比为1.78;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19: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50r/min;N max=280r/min;Z=4级;公比为1.78;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1440r/min 题目20: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0r/min;N max=224r/min;Z=4级;公比为1.78;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1430r/min 题目21: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80r/min;N max=1000r/min;Z=12级;公比为1.26;电动机功率P=2.5/3.5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 题目22: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71r/min;N max=900r/min;Z=12级;公比为1.26;电动机功率P=3.5/5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 题目23: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90r/min;N max=900r/min;Z=11级;公比为1.26;电动机功率P=2.5/3.5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 题目24: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75r/min;N max=750r/min;Z=11级;公比为1.26;电动机功率P=3.5/5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 题目25: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95r/min;N max=800r/min;Z=10级;公比为1.26;电动机功率P=3.5/5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 题目26: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80r/min;N max=630r/min;Z=10级;公比为1.26;电动机功率P=2.5/3.5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 // 题目27: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0r/min;N max=900r/min;Z=8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2.5/3.5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 题目28: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5r/min;N max=1000r/min;Z=8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3.5/5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 题目29: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35.5r/min;N max=800r/min;Z=8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3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题目30:分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50r/min;N max=1120r/min;Z=8级;公比为1.41;电动机功率P=4kW;电机转速n=710/1420r/min题目31: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120r/min;N max=2400r/min;n j=300r/min;电动机功率:P max=3.0kW;n max=3000r/min;n r=1500r/min;题目32: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35r/min;N max=4000r/min;n j=145r/min;电动机功率:P max=3kW;n max=4500r/min;n r=1500r/min;/p-314741032410.html题目33: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100r/min;N max=2000r/min;n j=250r/min;电动机功率P max=3.0kW;n max=3000r/min;n r=1500r/min;题目34: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75r/min;N max=4000r/min;n j=250r/min;电动机功率P max=2.8kW;n max=3000r/min;n r=1500r/min;题目35: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67r/min;N max=3500r/min;n j=220r/min;电动机功率P max=2.2kW;n max=3000r/min;n r=1500r/min;/p-975357092788.html题目36: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86r/min;N max=3000r/min;n j=250r/min;电动机功率P max=3kW;n max=3000r/min;n r=1300r/min;/p-908280258068.html题目37: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78r/min;N max=2700r/min;n j=225r/min;电动机功率P max=2.8kW;n max=3000r/min;n r=1300r/min;题目38: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86r/min;N max=3000r/min;n j=250r/min;电动机功率P max=2.2kW;n max=3000r/min;n r=1300r/min;题目39: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110r/min;N max=2200r/min;n j=275r/min;电动机功率P max=3 kW;n max=2000r/min;n r=1000r/min;题目40:无级变速主传动系统设计技术参数:N min=46r/min;N max=2400r/min;n j=150r/min;电动机功率P max=2.8 kW;n max=2000r/min;n r=1000r/min;1.3.2技术要求:(1)利用电动机完成换向和制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机加工毛坯工艺路线方案为:
工序Ⅰ:粗铣底面。
工序Ⅱ:粗半精铣顶面
工序Ⅲ:钻,锪螺栓孔及销孔。
工序Ⅳ:粗铣左右两侧面。
工序Ⅴ:粗精镗轴承孔
工序Ⅵ:在前后侧面轴承孔周围钻孔,攻螺纹
2.工艺方案分析:
粗铣底面以加工出精基准,然后以此为基准加工顶面及其螺栓孔和销孔。为了镗孔时定位面准确,先铣侧表面,再扣上上箱体镗削轴承孔。最后钻侧孔攻螺纹。
机床进给量为:
查表得切入长度: ,切出长度: 。
2)。半精铣顶面。相关参数的算法同上,具体结果见工艺卡。
每批时间:
批加工500件:
每批准备终结时间:
辅助时间:
附加时间:
单件时间:
工序:钻螺栓孔
1.加工条件:
在Z518立式钻床上,使用直柄麻花钻,量具塞规,钻模钻套为辅具。
2.切削用量:
1)钻 孔
加工直径9,通孔长度为23.
为减小铸件内应力对机械加工质量的影响,应设退火工序或进行人工时效处理。
(二)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到提高。否则,不但使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问题百出,更有甚者会使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粗基准的选择:本零件粗基准选择可以是上顶面或者下底面,但考虑到毛坯的加工工艺是铸造,上表面的铸造要求较高,铸造的表面质量也较好,所以我们选择上顶面作为粗基准,这样加工余量较小,同时加工后零件的硬度比较均匀。
二.工艺规程的制定: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由《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查得选用HT190灰铸铁(GB976-67),它有铸造性,耐磨性,切削性好的优点,而且经济成本低。
箱体毛坯:Ⅱ级灰铸铁总余量,平面6~10mm,孔(半径方向上)7~12mm,直径小于30mm的孔不铸出,直径大于50mm的孔铸出。
主轴转速:
进给次数:
零件直径分别为: ,
切削速度: ,
机动时间:
(2)精镗孔分别至 ,
选用一个刀杆,利用金刚石镗床同时对工件进行粗,精镗孔,故切削用量以及工时均与前相同。即:
; ;
切削深度:
切削速度: ,
(3)金刚石细镗孔分别至 ,
选用一个刀杆,利用金刚石镗床同时对工件进行金刚石细镗孔,故切削用量以及工时均与前相同。即:
具体方案参见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零件材料选用HT190灰铸铁,硬度HB143~229,毛坯重约为7.5kg(6.6~7.8g/cm3),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采用铸造毛坯,Ⅱ级精度组(成批生产)。
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根据零件的材料和加工表面几何尺寸及加工方法),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由此定出毛坯尺寸。详见毛坯图。(附注:旧工艺手册上查出的加工余量比较大,如铣为5~7,而新手册上只需要2就可以了。)
1.夹具结构方案确定
定位:
由于工件底面已经经过机加工,故可以两个平行度及光洁度都较高的条形板定位底面,限制三个自由度,在一端加一圆凸限制一个移动自由度。由于铣顶面时无需限制X方向的移动和Z方向的旋转两个自由度,故由此完成工件的不完全定位。
夹紧:
夹紧时主要考虑夹紧作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如采用与切削力方向一致的夹紧方案则不便于装卸工件。考虑到切削力不是很大,对夹紧力没多大帮助,故不用这个方案。另外可以采用左右侧向压紧,利用侧面与夹具的摩擦力平衡切削力。但由于工件下宽,上窄侧面不能与夹具形成大面积的接触,故摩擦力不够大。而且一侧施压会使工件发生翻转翘曲,而产生较大的定位误差。
3.夹紧力的计算。
1),切削力计算:(软件中进行)
设计任务名称:切削力计算
设计任务编号:Rw1-1
设计者:PYP
铣削切削力计算类别:
工件材料:灰铸铁
刀具材料:硬质合金
铣刀类型:端铣刀
公式:F=490*(ap)^(1.0)*(fz)^(0.74)*D^(-1.0)*B^(0.90)*z
参数:ap = 5
就我们个人而言,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进行的学习进行一次适应性的训练,在设计中锻炼了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教。
最后,诚挚的感谢在课程设计中对我们进行了细心指导的老师:刘莉赵彤。
第Ⅵ道工序——工序Ⅵ:钻螺纹低孔M6,深14,本卡具将用于台式钻床Z4006A(南京人民机械厂)。刀具为高速钢钻头,本工序要求加工出工件端面上轴承孔周围均布的3个孔,共计有18个孔,分别在箱座的两侧。
1.确定定位夹紧方案:
如图所示,待加工面为均布在轴承孔周围的 孔,在箱座的前后侧面各有一组。定为基准为两面,下底面和一侧面,采用支撑钉和支撑板结合定位,定位精度比较高,工件装卸和排屑比较方便。
所以
共有36个孔: 一批加工500件:
每批准备终结时间:
辅助时间:
附加时间:
单件时间:
工序:攻螺纹
采用高速钢机动丝锥,选定螺距为1mm,即确定了So.查表10-167,可确定转速,其它算法同钻孔。结论见工序卡。
四.夹具设计: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卡具。
(一)铣顶面夹具设计:
因本工序的主要技术要求是:工件上的 的相对位置公差要求。根据夹具设计方案可以知道,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故不存在基准不重合误差。由于工件底面已经经过机加工较为光整,而定位板的设计要求也很高,故基准位移误差也可忽略。
小结:
机械系统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所有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机床:坐标镗床TS4132,(南京机床厂)
主轴转速:125~2500(r/min),主轴进给量:0.02~0.12,电动机功率:1kw
刀具:通切镗刀片(尺寸:d=38~150)刀具材料:W18Cr4V
2.计算切削用量:
(1)粗镗孔分别至 ,
加工长度:
刀具切入长度:
刀具超出长度:
切削深度:
主轴进给量:
由此分析可知采用上下施压是比较好的。较直观想到的是在底座处夹紧,但是这会引起切削时切削力对工件的翻转力矩过大易引起松动的问题,因而采用在轴承孔处利用压板压紧。这样能够保证定位的可靠和夹紧力作用点适当。
具体结构方案见夹具装配图。
2.定位误差分析:
根据夹具设计方案可以知道,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故不存在基准不重合误差。由于工件底面已经经过机加工较为光整,而定位板的设计要求也很高,故基准位移误差也可忽略。
由表10-70,取 =0.2mm/r.查得:主轴转数: ,扭矩: 。
切入长度: ,切出长度: 。计算得:;2)钻 孔。
计算方法同上,结果见工序卡。
每批时间计算方法同工序1.
工序:铣两侧面。
查表方法及参数确定依据同铣顶面,结论见工序卡。
工序:粗镗,精镗,金刚石细镗轴承孔: , ,
1.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HT10灰铸铁,硬度HB143~229,铸件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工序:铣顶面。
1.加工条件:
机床:X50万能铣床。根据铣床工作台面积与工件加工面积查表6-39得。
刀具:Φ160镶齿端铣刀,齿数为8.根据铣刀的应用范围(表8-36)和铣切深度和宽度(表8-37)分别确定铣刀的类型和直径。由表10-102确定铣刀材料为YG8.
2.计算切削用量:
参数:fz = 0.1
参数:D = 160
参数:B = 87
参数:z = 8
计算结果= 1240.804N
2)夹紧力估算:
工件质量7.5KG,重力为75牛。
夹紧力有四个均布的作用点。查表得摩擦系数为0.16,安全系数为1.4.
查表可以看出直径为20毫米的螺旋,螺距为1mm时,只需旋转一周就能远超过所需的夹紧力。
机械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减速箱下箱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彭宇平2001010640
王文慧2001010663
吴义智2001010661
机械15
指导老师:刘莉赵彤
附件:
1.零件图1张
2.毛坯图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1张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2张
5.机械加工卡具装配图1张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功能:
我们所选的零件是减速箱下箱体,箱体是机器和部件的基本零件,它将机器中的许多零件连成一个整体,并使之保证正确的相互位置,完成必需的运动。箱体加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机器的性能,精度和使用寿命。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减速箱下箱体由零件图可以看出,它一共有四组加工表面,而这四组加工表面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将这四组加工表面分述如下:
; ;
切削深度:
切削速度: ,
3.计算工时:
共有6个孔: 一批加工500件:
每批准备终结时间:
辅助时间:
附加时间:
单件时间:
工序:钻螺纹底孔M6,深14,攻螺纹
1.加工条件:
工件材料:HT10灰铸铁,硬度HB143~229,铸件
机床:台式钻床Z4006A(南京人民机械厂)
最大钻孔直径:6mm,主轴转速范围1000~7100(r/min),电动机功率:0.25
3.钻模板与钻套的选择:
由于采用半箱形卡具体,钻套可直接装在卡具体上。卡具体壁厚取 ,安置钻套处加凸台厚 。
由于是大批量生产,所以采用可换钻套( ),当钻套磨损后,可以卸下螺钉,更换新的钻套。按照标准钻套规格,选取可换钻套尺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