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航测数字化成图的工作流程及要点

合集下载

利用测绘技术实现航空摄影测量的流程与要点

利用测绘技术实现航空摄影测量的流程与要点

利用测绘技术实现航空摄影测量的流程与要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航空摄影测量技术通过航空摄影和测绘方法相结合,能够高效快速地获取地表地物信息,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地质勘探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利用测绘技术实现航空摄影测量的流程与要点。

首先,航空摄影测量的流程分为航空摄影准备、航空摄影、航测数据处理三个阶段。

航空摄影准备阶段包括航空摄影任务规划、飞行任务准备和航空摄影设备检查等工作。

在航空摄影任务规划中,需要确定航拍区域和飞行高度,设计飞行线路和拍摄间隔等参数。

飞行任务准备包括飞行计划制定、飞行器准备和飞行员培训等工作。

航空摄影设备检查主要是对航空摄影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航空摄影阶段是通过载荷搭载设备对目标区域进行航空摄影,在保证安全飞行的基础上,采集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

航测数据处理阶段主要包括航摄数据传输、存储和管理、数据预处理、数据匹配与定位、数据制图等工作。

其次,实现航空摄影测量的关键要点包括航空摄影设备的选择与调试、航拍参数的确定与校正、航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数据制图与精度控制等。

在航空摄影设备的选择与调试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航拍任务需要选择适用的航空摄影设备,并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测试,以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航拍参数的确定与校正是保证测量精度的重要环节,包括飞行高度、拍摄间隔和相机内外方位元素的测定等。

航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数字高程模型的生成等工作。

数据制图与精度控制则是将测量数据转化为地图产品的过程,需要进行制图投影转换、边线检查和精度评定等工作,确保制图产品的质量。

在航空摄影测量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航拍区域的选择应考虑地物分布的均匀性和多样性,以满足后续的测绘需求。

此外,飞行高度和拍摄间隔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地形复杂性和摄影目的等因素。

测绘技术中的航测摄影测量流程详解

测绘技术中的航测摄影测量流程详解

测绘技术中的航测摄影测量流程详解测绘技术是一门以获取、处理和表达地理空间信息为目标的科学与技术。

在现代测绘技术中,航测摄影测量是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探讨航测摄影测量的流程。

第一步:规划航线在进行航测摄影测量时,首先需要进行航线的规划。

航线的规划是根据测绘目标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的。

规划航线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航速、航高、航向等。

航线的规划既要保证测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又要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第二步:选择摄影设备在进行航测摄影测量之前,需要选择适合的摄影设备。

选择摄影设备时需要考虑传感器的类型、像素分辨率、焦距等因素。

目前常用的航测摄影设备有航空相机和无人机相机等。

根据实际需求和条件选择适合的摄影设备能够提高测绘的效果。

第三步:飞行摄影飞行摄影是航测摄影测量的核心环节。

在飞行摄影过程中,摄影设备以一定的航高和航速进行拍摄。

航摄的航高、航向和侧摄角度等参数是根据不同的测绘目标确定的。

通过快速连续的拍摄,可以获取连续的航空像片。

第四步:像片选择与整理在完成飞行摄影后,需要对获取的航空像片进行选择和整理。

首先需要选择出质量较好、覆盖范围较广的像片作为分析和测量的依据。

然后对选出的像片进行编号和整理,以方便后续的处理和分析工作。

第五步:像片扫描与数字化像片扫描与数字化是将实物像片转为数字化数据的过程。

通过像片扫描仪,可以将航测像片变为数字图像,然后通过数字化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字化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边缘线判野、点位点标定等步骤,以获取像片上各点的坐标和高程信息。

第六步:解析平差与测绘数据处理解析平差是根据像片上的控制点和物点,通过测量原理和数学模型,计算得出物点在地面上的坐标和高程。

解析平差需要根据像片上的连续点、异高点和像间交汇等特征进行计算。

解析平差结果是后续测绘数据处理的基础。

第七步:地物提取与图像配准地物提取是根据像片上的图像特征,通过人工或自动化的方法进行物体的识别和提取。

地物提取的结果可以用于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

航测作业技术流程

航测作业技术流程

航测各阶段任务流程一、前期技术准备项目合同签订以后,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到测区完成两个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了解甲方需求,完成工程的技术交底.现场进行踏勘,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气候情况、交通状况、地质地貌特点、地物复杂程度等,并和用户进行技术上的沟通,确定所要使用的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投影面高程、高程系统、基本等高距、图幅分幅规格及图号编排、数据格式等,并询问用户有无规范之外的特殊要求。

第二项任务是收集已有成果及图件,为工程技术设计提供资料。

同时向用户收集有关资料:测区基本用图(1:10000、1:50000地形图)测区范围、已有控制点成果(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点之记。

随后即可编写技术设计书。

二、航摄技术设计书与航空摄影有关资料收集到受益后,摄影公司即可编写航摄技术设计书,根据工程任务挑选合适的摄影仪器,按照合同要求选择合适的摄影比例尺对整个测区进行航空摄影,获取合格的航空摄影像片.三、航测内外业技术设计书根据现场踏勘及技术沟通情况,并依据合同内容,技术科应尽快编写内、外业技术设计,确定整体施工方案,及时安排外业队外出测区作业,这样才能尽快拿出外业成果,提交内业工序作业,这样也才能够保证工期。

应该优先完成外业设计,内业设计在内业开工之前完成即可.1 / 6四、航测外业航测外业主要包括基础控制测量、像片控制测量、像片(纸图)调绘、碎部测量(野外补充测量).外业成果是整个航测工程的基础资料,外业成果的可靠与否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一定要严格按照技术设计作业。

1、基础控制测量一般情况下,测区已有高等级的控制点数量有限,分布也不是很均匀,难以满足航测成图要求,这就要求适当加密一些基础控制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像片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

目前基础控制测量主要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方法或光电测距导线测量。

测量完后一定要认真检查原始观测记录手簿,没有错误方可进行计算,一定要确保测量成果的精度合乎规范要求。

2、像片控制测量像控点包括平高点、平面点、高程点三种.要建立立体模型,必须以像控点为基础,因此像片控制测量是内业采集的重要依据。

航测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流程探讨

航测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流程探讨
学 术 论 坛
航测数字化地形 图测绘技术流程探讨
邓 福 军 王继 红
f 6 )
摘要: 在 各项 工程建 设 、 城 乡规 划 、 市政建 设 、 公 共 管理等 领域 , 需要 用航 测法测 制 比例尺地 形 图, 目 前许 多勘 测部 门对数 字化 地形 图航测 成 图 技 术要 求不 一。 如何 在 源头把握 测 图质量 , 从做 好测 量人手 , 探 讨 了航 测地形 图的现 状和技 术流程 , 期 望更好 地为勘 测部 门施测提 供借 鉴 。 关键词 : 数字化 地形 图 航 测 测绘 现状
中 图分类 号: P 2 3 1 . 5 文献标识  ̄ O - s : A 文章编 号: 1 0 0 7 — 9 4 1 6 ( 2 0 1 3 ) 0 9 . 0 2 0 8 - 0 1
1数字化地形图测 绘现状分析
( 1 ) 野外数字化测图。 在 野外现场测量 , 使用全站仪, 用数字化方 式采集到的地 形数据 并绘制成地 形草 图之后 , 在室内将数字化的地 形数据 自动传 输到电脑上 , 利用相关的软件进行管理 图幅 、 高 线生 成、 图形编 辑 、 处理 图廊整 饰与接边 、 数据格 式转换的地形 数据处 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在作业依据 中的规定对 附近测 区的控制 理, 输出或储存最终的数 字地形成果。 ( 2 ) 航空摄影的测量 。 航空摄影 平面位置 中误差 , 高程 中误差 以及注记点, 等高线对 附近野外控 的测量是利用飞机从高空获取测量区的航 摄像片 , 并在野外进行实 点 , 最大误差取2 倍 中误差 为限差 。 地像 片的联测和调绘 , 可获得测 区像控 点的坐标 、 高程和相关地物 制点 的高程 中误差要求要符合 , 2 . 4航 测 内业地 形 图测 绘软 件 平 台技 术 方法 情况, 再利用专业航测仪器 或航 测数字 化的软件 从航拍影像 中, 获 该方法 比较适宜采用空 中三角软件平 台为O RI MA; 立体测 图 得地形 的信息形成相关的数字化地形 图。 通过航空摄影测量制作大 e o wa y E d i t 为数据整理和编辑平台 , 主要的航 测内业 数 比例尺地形 图中的直观 、 真实 、 准确精度 比较高 , 可 以大大的减少 了 软件 主要G X4 D P S 和G e o wa y D P S 为平 台, 以Au t o C AD 2 0 0 4 的} . 野外测量的工作量 , 并提高 了成 图的效率 。 但是现有的航测数字化 据 采 集 以J wg 最为 终转换格 式。 采用AD S 8 0 的影像数据进行 空三加密 时, 应 软件, 制作成图精度要求较高的1 : 1 0 0 0 测 图、 1 : 5 o o o  ̄ 0 图时 , 其精度 d O S 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的方法 。 所获取 的曝光点在航空摄影时 的 比传统 的 白纸测 图精度低 。 ( 3 ) 数字化 内业测 图。 主要是 通过 常规 的 用P P S 数据为WG S 8 4 坐标系 , 并且像控点 的成 果数据要求 同时提供 方法来产 白纸地 形图或利 用原有 的地 形图资料 , 使用的原始数 据 , G S 8 4 坐标和为地 方独立坐标的两套坐标系 。 在立体下先通过影像 然后通过数字化仪或 扫描 仪数 字化 的地 形图矢量化软件加上生成 WG 判读进行地物矢量要 素的采集 , 接着采用外业调绘和全站仪相结合 电子地 图。 白纸测图内业数字化的优点是对于作业员专业素质要求 进行地物要素 的调绘主要是修测、 补测 、 补调以及属性 ,最 不高 , 生产成本 和降低设备 投资成本 , 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 的 的方法 , 后在 内业进行数据整理和属性编辑 , 输出符合设计要求和 图式的图 地形 图数据 , 它 的缺 陷是 准确 精度 低。 形数据 。 2航测数字化地形圈测绘技术流程 2 . 5航 测 的 主 要技 术 流 程 2 . 1航 测的像 控 点测量 在O RI MA平台下进行G P S 辅助空三加密 , 由于摄站 点和空 中 根据航 测测量的特点和技术流程 , 像控点要沿测区布设均匀 。 控 制点需根据要 求来布设 : 1 : 1 0 0 0 地形 图测 绘的精度要求 的基 础 上, a 像控点 的影像 目标应清晰及容 易判断读懂 , a 像控 点尽 可能的 选在地物 的几何 点上 , 以避免在测区的角落 , 交叉上选点 ・ 隙 控点 刺 孔的大小 应该 根据“ 航摄外业规范 ” 的要求 , 不能太模糊或超大 , 以免导致在 内业无法准确观测 , c 像控点的整饰应参照“ 航摄外业规 范” 来操作。 平高像控点 的平面坐标用G P S 静态 测量 , G P S 测量等测 量方法 。 G P S 静态测量 采用E  ̄G P S 网, 需要一个控制点作为检核 : 平 面 图一般布成 网状成片的要有重合 的检查 点, e 像片控 制点的高程测 量: 像 控点的开始算 点都有可能是各种级别的三角点、 G P S 点, 同时 要注意 坐标系统的准确无误 。 高程控 制点及平高 控制点高程 测量的方法 , 主要 采用测 图水 准、 光 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或G P S 一 一 RT K测量 。 测图的水 准须起始 于水准点 、 经水准连测的G P S 点等的外水准点 。 采用水准一次读数 的 单面的标尺读数至厘米 。 使用仪器时前后 的视距应尽量相等 , 水准 仪的角不得大于2 O ; 测量仪器标 尺不能超过2 0 0 m; 附合水准路线 的 长度不大于5 k m, 高程闭合的差数不大于 ±0 . 2 m。 光电测距 高程 导 线垂直角必须对 向观测 , 直返觇高差不大于 土0 . 0 4 S i n , 路线总长度 不大于5 k i n , 闭合差不能超过 土 0 . 2 m。 利用G P S -R T K 测量时, 起算 的高程点精度不得低于 四等 , 至少 采用三个高程 点 , 其他的余残差 不高于 ±8 c m。 2 . 2航 测测 量 注记 点 建筑面积铺 平道路 , 广场, 大型水泥地 板, 其从外业测量 的高程 G P S 采用WG S 8 4 坐标来采集 的数据 , 空三加密成果也为WG S 8 4 坐 标系 。 航测 内业恢复立体像对后应该通过b u r s a 七参数转换 , 将立体 像对转换到用户坐标 系, 进行 影像 匹配获取D E M、 D O M, 最后进行 矢量数据 的立体采集 。

航测各阶段任务流程

航测各阶段任务流程

一、前期技术准备项目合同签订以后,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到测区完成两个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了解甲方需求,完成工程的技术交底。

现场进行踏勘,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气候情况、交通状况、地质地貌特点、地物复杂程度等,并和用户进行技术上的沟通,确定所要使用的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投影面高程、高程系统、基本等高距、图幅分幅规格及图号编排、数据格式等,并询问用户有无规范之外的特殊要求。

第二项任务是收集已有成果及图件,为工程技术设计提供资料。

同时向用户收集有关资料:测区基本用图(1:10000、1:50000地形图)测区范围、已有控制点成果(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点之记。

随后即可编写技术设计书。

二、航摄技术设计书与航空摄影有关资料收集到受益后,摄影公司即可编写航摄技术设计书,根据工程任务挑选合适的摄影仪器,按照合同要求选择合适的摄影比例尺对整个测区进行航空摄影,获取合格的航空摄影像片。

三、航测内外业技术设计书根据现场踏勘及技术沟通情况,并依据合同内容,技术科应尽快编写内、外业技术设计,确定整体施工方案,及时安排外业队外出测区作业,这样才能尽快拿出外业成果,提交内业工序作业,这样也才能够保证工期。

应该优先完成外业设计,内业设计在内业开工之前完成即可。

四、航测外业航测外业主要包括基础控制测量、像片控制测量、像片(纸图)调绘、碎部测量(野外补充测量)。

外业成果是整个航测工程的基础资料,外业成果的可靠与否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一定要严格按照技术设计作业。

1、基础控制测量一般情况下,测区已有高等级的控制点数量有限,分布也不是很均匀,难以满足航测成图要求,这就要求适当加密一些基础控制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像片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

目前基础控制测量主要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方法或光电测距导线测量。

测量完后一定要认真检查原始观测记录手簿,没有错误方可进行计算,一定要确保测量成果的精度合乎规范要求。

2、像片控制测量像控点包括平高点、平面点、高程点三种。

测绘技术航测数据处理步骤

测绘技术航测数据处理步骤

测绘技术航测数据处理步骤测绘技术是应用于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的科学技术。

在现代的地理信息系统中,航测数据处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测绘技术航测数据处理的步骤,涵盖了数据获取、预处理、处理和结果验证的过程。

1. 数据获取航测数据是通过航空器(如飞机、无人机等)进行空中摄影或激光扫描来获取的。

航测数据的质量对后续的处理和分析非常关键。

因此,在数据获取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航测仪器和设备,并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天气条件、摄影位置和高度、相机参数等因素,以获取清晰、准确的航测数据。

2. 预处理预处理是指对航测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和整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预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镜头畸变校正、图像配准、影像融合等。

镜头畸变校正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纠正航测图像中的畸变,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图像配准是将不同时间或不同传感器获取的图像进行几何校正,以便后续的比较和分析。

影像融合是将多个传感器获取的图像融合在一起,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测绘技术航测数据处理的核心步骤。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借助计算机和相应的软件工具进行。

数据处理的主要目标是提取和分析航测数据中的地理空间信息。

具体的处理步骤包括数字正射影像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建立、三维重建等。

数字正射影像是根据航测数据生成的无畸变、无遮挡的正射投影影像,可以作为地图制图和空间分析的基础。

数字高程模型是基于航测数据生成的地形表面模型,可以用于地形分析和地貌研究。

三维重建则是根据航测数据生成的三维地理实体模型,可以用于城市规划、环境评估等领域。

4. 结果验证结果验证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验证。

通过与实地调查、地面测量等方法进行对比,可以评估航测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验证的主要目标是发现潜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并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调整。

此外,根据用户的需求,还可以进行数据精度分析和有效性评估,以确保处理后的数据符合要求。

航测作业流程

航测作业流程

航测作业流程航测作业流程是指利用航空器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过程。

航测作业常用于地理测绘、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等领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典型的航测作业流程。

首先,航测作业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计划。

这包括确定测区范围、制定测区分幅和飞行计划,并对飞行器、传感器及测量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

在确定飞行计划时,需要考虑飞行高度、航线设置、航速等因素,以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接下来是航测作业的实施阶段。

在飞行器起飞前,应对飞行器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其状态良好。

然后,根据飞行计划,飞行员将飞行器带入预定的测区,并按照设定的航线进行飞行。

同时,传感器将记录地面上的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存储设备中。

在航测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飞行器的稳定,避免飞行器受到气流等外界因素的干扰。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传感器和测量设备的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完成航测作业后,接下来是数据处理和分析阶段。

首先,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校正和处理,以消除仪器误差和环境影响。

然后,根据测量目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译,提取出需要的信息和特征。

最后,将处理后的数据制成地图或其他形式的产品,用于相关领域的应用和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航测作业的流程可能因不同的具体项目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作业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同时,航测作业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规定,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总之,航测作业流程包括计划、实施、数据处理和分析等阶段。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准确的数据采集,航测作业可以为地理测绘、资源勘探等领域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同时,作业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安全,以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

数字化测图的作业步骤

数字化测图的作业步骤

数字化测图的作业步骤河南黄河水文勘测总队2003年8月数字化测图的作业步骤草图法数字化测图就是外业采用全站仪进行碎部点测量并记录到仪器内存中(或传入电子记录),同时根据实地情况采用测点代码或编号法画出草图,将外业采集的碎部点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后,根据外业所画草图采用测图软件将测点连线编辑成图。

根据我单位的实际作业情况,并结合TOPCON GTS 211D 全站仪和南方CASS4.0测图软件,对草图法数字化测图的作业步骤作一阐述。

1.外业数据采集图根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完成后,进行外业数据采集作业,就是采用全站仪测碎部点并记录在仪器内存中,同时根据碎部点点号在实地画出草图。

以TOPCON GTS 211D 全站仪为例,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1准备工作:在测站点上安置好仪器并量取仪器高后,按键打开仪器,进行水平和竖向转动,使仪器进入正常测量模式:*1)要创建一个新文件或直接输入文件名,可按F1(INPUT)键,然后键入文件名。

*2)当一个文件已被选定,则在该文件的左边显示一个符号“*”。

*3)按F2(SRCH)键,可查看箭头所标定文件的数据内容。

1.2测站设置:测站点的设置有两种方法:直接由键盘输入和利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来设定。

下面以直接由键盘输入为例介绍设置测站的步骤。

1.3定向设置:后视点定向角的设定方法有三种:1)直接键入后视点坐标;2)直接键入设置的定向角;3)利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设定。

下面以直接由键入后视点坐标为例介绍定向设置的步骤。

注:*1)每次按F3键,定向设置方法就在输入定向点点号PT、坐标NEZ、方位角AZ之间转换。

*2)必须首先照准定向点,再确认输入定向点坐标。

1.4数据采集:2.数据传输外业数据采集完成后,要通过数据电缆将外业所测的碎部点数据自全站仪传输至计算机并以数据文件的形式保存。

2.1计算机接受数据的操作步骤:首先进入南方CASS4.0软件系统,执行“数据处理→数据通讯→GTS-200/300→微机”菜单命令,如下图所示:执行数据处理→数据通讯→GTS-200/300→微机菜单命令,屏示如下:(1)通过点击可以改变存储数据文件的路径(目录);(2)在栏中输入传输的数据所要存储的文件名(缺省文件后缀为DA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航测数字化成图的工作流程及要点
发表时间:2015-11-17T17:14:34.4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4期作者:马成
[导读] 青海省第二测绘院青海西宁 810000 航测数字化测图首先在内业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建立立体模型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外业调绘修补测。

青海省第二测绘院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航测数字化测图的主要优势,论述了航空摄影测图的工作要点,同时提出了航测数字化成图的工作流程及要点,仅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航测成图;数字化;工作要点;工程流程
1、航测数字化测图的主要优势
1.1 在测量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仪器,所以可以实现更高的自动化强度,也就能够避免传统的手工统计环节导致的信息流失和测量误差,大大的提高了测图的准确性。

从工作人员的角度上看,采用先进的仪器和技术,不仅节省了外业作业的工作时间,还降低了工作强度,有利于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1.2 精度高。

传统的测图的方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尤其是各种视距误差、方向误差以及刻绘误差等,但是数字化测图的实现就克服了这些缺点,因为其测量方式的特殊性以及技术的准确性,使得在测图的过程中有效的避免了因为展点、刺点、刻绘导致的测图变形的情况,所以大大的提高了测图的精度。

1.3 信息量大。

数字化测图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受比例尺的限制,也就有效的扩大了其信息量的范围,并且还可以实现对所获数据的分类存放,基本上可以实现对房屋、道路、水系、电力线、通讯线、管道、植被、地貌、高程注记点、名称注记等信息的整齐分类和储存,大大的提高了测图结果的可用性。

1.4 信息存贮、传递方便。

数字化测图的成果结果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储存的,不仅可以储存在磁盘、光盘中,还可以以计算机文件的形式进行灵活的传输和保管,大大的降低了图纸的保管的成本。

1.5 便于成果更新。

数字化测图的成图的结果是通过点和线的方式来存储的,所以在对图纸进行更新的过程中,也只需要通过对相关的信息的编辑即可实现,提高了测图的成果的变更的灵活性。

1.6 能满足各种不同的用图需要。

计算机与显示器、绘图仪联机时,可以显示或绘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图,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数字地图可以直接作为内业数字编图的原始资料(只需复制一套即可用来编图),还可以作为GIS 的重要信息源。

2、航空摄影测图的工作要点
航空摄影是测绘1:500比例尺线划图和正射影像图的前提工作,考虑到成图比例尺的需要,兼顾测量区域的地形地貌条件,摄影比例尺为1:2000。

2.1 航线按图幅中心线敷设,要求一张航片覆盖一幅图,航向重叠60%-65%,旁向重叠30%-35%。

2.2 一个航摄分区,航线飞行方向为东西方向,航片最大倾角小于2°,旋偏角小于7°。

2.3 航线两端过渡片的像主点应落在成图图幅的图廓线和测区的边界线之外,过渡片与中心片应具有正常的航向重叠。

2.4 航摄分区的平均高度平面,按分区的高点平均高度加低点平均高度的1/2求得。

2.5 同一条航线相邻航片的航高差不得超过20m,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差不得大于30m,摄影分区内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得大于50m。

2.6 实际航迹线偏离图幅中心线或设计航迹线不得大于1/5图廓长度,航线弯曲度应小于3%。

3、航测数字化成图的工作流程及要点
数字化地形图的作业过程包括航空摄影、野外等级控制测量、像片控制点空三加密、地形图数据采集、地形图外业调绘、地形图数据编辑等。

3.1 航空摄影、野外等级控制测量、像片控制点空三加密工作要点
①航空摄影在专用飞机上安装航空摄影机,通过对该测区的连续摄影,以获取航空摄影像片资料。

②影像扫描完成以后开始像控点的布点,采用平高区域网布点,在受限制的地形处应采用不规则区域网布点。

③像控点的选刺,为使布设的控制点尽量公用,左右相邻区域控制网间公用点的点位距像片边缘距离不小于1.5cm,离方位线不小于5cm,当旁向重叠较小使相邻航向点不能公用时,分别布点,像控点应选在影像清晰的明显地物点,接近政教的线状地物交点,地物拐角或固定的点状地物上,并选择最清晰的一张作主刺片。

④像控点联测,像片控制测量的实施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内业加密和立体测量的精度,像片联测可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及RTK方法进行施测,这样所有的平面点和高程点都可作为平高点使用。

提高航测测图数学精度,最重要的是保证像控点的测算精度。

3.2 数据立体采集要点
①能快速在大范围内进行点位三维坐标测定;②不受地面通视条件约束来进行方便的观测;③大量减少了野外的工作量;④能顾及大气折光差,地球曲率及底片变形等系统误差的影响。

随着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不断研究、发展、改善,它不仅在测绘部门,而且在国民经济和科研领域都将成为点位坐标测定的重要手段。

数字化成图内容:一般包括居民地、工矿设施、交通、管线、河流、境界、地貌、植被等地的采集。

全数字化摄影测量必须依据立体模型、全方位、全要素采集数据,城市测量由于有较高等建筑物遮挡,给内业测图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减少外业工作量,应尽量测定可见建筑物的外轮廓线,以便外业补测。

高程测量因立体模型和摄影季节不同,有的采集并不理想,因此应采用外业测定各地块代表性高程并结合内业采集高程加以修正,保证图面高程注记的精度。

3.3 地形图的调绘要点
外业调绘对地形图的精度和属性有着最直接的关系,调绘人员持初编图到实地按规范、图示、技术设计书的要求,对图上地物逐一定性,对摄影后新增地物进行补测,其中包括对电信及相关设施的调查,其设施的定位可采用GPS定位或全站仪定位。

另一部分包括对地名、小区名称、单位名称、道路名称、河流名称及流向、管线性质及输送方向、境界归属、独立地物、的判定、植被种类的区分等加以补调。

房檐的改正时关系到整图精度的一项硬指标,因采集时所测房屋的外轮廓,所以要求调绘人员对每一房屋的房檐都要到实地量测,确
保地物的平面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3.4 地形图的编辑要点
此项工作利用立体采集的三维数据及外业调绘的资料,根据技术设计书要求进行标准地形图的处理工作,包括对各个要素相对关系的处理,对外业调绘各项数据进行编辑处理,对各种属性的参加,数据分层,线型编码,线条接缝,数据接边等项工作的处理,在整个地形图编辑过程中。

地物编辑时一项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处理好各地物间要素的点、面、线关系,面状要素要封闭(如房屋、湖泊、水库等),线状要素要连续(如铁路、河流),线状要素要相交(如相同属性或不同属性),端点要严格相交到同一点,不能悬挂。

等高线应能真实表示地貌特征,等高线走向分明,表示合理,线条圆滑,不能抖动,不能有断点,要处理好等高线与陡崖、陡坎、冲沟、河流、道路等关系,要标示等高线高程注记及示坡线,做到线划流畅,图上美观。

在编辑过程中,各项注记保证正确,逐一各种注记的摆放位置,尽量不要压盖地物及地形。

3.5 地形图的输出要点
经编辑后的地形图再经过自检、互检及技术人员百分之百的检查合格后,内容符合成图要求后就可进行图纸输出。

4、结束语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学科在测绘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城镇大范围的地籍图测绘中,航测数字化测图己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航测数字化测图首先在内业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建立立体模型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外业调绘修补测。

这种方法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节省大量的外业工作时间,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宋子柱,孙忠才,李厚宝等,地籍测量[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
[2] 宋其友,数字地籍测量[M],北京:策划出版社,2008
[3] 蒋辉,数字会测图技术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