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到微观

合集下载

从宏观物体到微观物质的层次结构

从宏观物体到微观物质的层次结构

从宏观物体到微观物质的层次结构说明:本文是综合网络上的相关知识,编辑而成,以供大家参考。

一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是人类已知的最大物体,其曲率半径达到10^31m,约等于10^16光年。

(注:1光年≈ 9.46×10^15m,即约9.46万亿公里。

天文学上还用“秒差距”pc作距离单位,1pc≈3.08568×10^16m,约为3.26光年)。

宇宙中的物质不是连续均匀分布的,而是一团一团的,呈立体网状的。

宇宙中包含很多个超星系团,并且各个超星系团之间相距遥远。

每一个超星系团里面又包含若干个星系团,星系团彼此之间也是距离遥远。

每一个星系团里面又包含若干个星系群,星系群彼此之间也是距离遥远。

(星系群就是小的星系团,有的观点没有星系群的说法。

)每一个星系群里面又包含很多个大星系,大星系彼此之间也是距离遥远。

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就是大星系之一,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多光年。

每一个大星系里面又包含很多个恒星系。

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就是一个恒星系,它属于银河系中的一员。

银河系包含上千亿颗恒星,恒星彼此之间距离非常遥远。

恒星系基本上都是由位于中心的一颗或两三颗恒星,以及周围的若干附属天体组成。

附属天体包括行星、行星的卫星、彗星和其他一些小天体。

宇宙中除了上述天体,还弥漫着大量的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运转变化,各个星系团、恒星、行星和卫星等,都在旋转,既绕着它们系统的中心公转,同时又在自转。

但旋转的速度、方向和轨道角度等都各有不同。

宇宙中时常都有老的恒星死亡,变成红巨星、白矮星或黑洞;也时常有新的恒星诞生,有超新星爆发。

还有星系碰撞、撕裂、吞并等现象。

我们所在的太阳系,是由中心的一颗恒星——太阳,和周围的八大行星、数颗矮行星、上百颗天然卫星以及数以亿计的各种小天体组成。

太阳系的直径约为10^16 m ,即大约1光年。

太阳是一颗中等大小的恒星,是一个炽热的充满强磁场的等离子球体,也是太阳系最大的天体。

从宏观到微观

从宏观到微观

Hale Waihona Puke 各学校教育思想选录北京光明小学教学思想:让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能说: “我能行”!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争取明天行; 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 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办学思想: “教育就是播种爱” 北京实验二小办学思想: 北京崇文小学办学思想: 苏州市实验小学办学思想: 北京一师附小办学思想: “以爱育爱” “以情移情” “小学校 大教育”
从宏观到微观
——办 学思想从何而来
从宏观到微观
——办学思 想从何而来
讨论
办学思想是什么? 办学思想为什么? 办学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办学思想是如何引领学校发展的?
办学思想是什么?
应当是一个校长的教育理念、信仰、价值观在学校工作中 的体现,是校长的智慧和创造才能的展示,是校长在学校 发展中的思路。它是校长向自我的智力和体力极限挑战的 过程,是校长在实践中体验和领悟的结果。
3、教师和学生幸福、尊严的生活
2010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
中国孩子的幸福指数世界最低 没有幸福的老师哪有幸福的学生?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90964名公众进行了“中国 教师健康状况调查”。调查发现,85.3%的人认为教师是 一个辛苦的职业。
“入学率在提高,校园在美化,校舍在越建越豪华,教学 现代化技术越来越先进,教师的待遇也在改善……但是, 如果没有着眼于人的发展,这些“华美”非但与人的幸福 无关,反而会加剧人的不幸。”(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校 长杨远芳 )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1985年5月15-20日 ,党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育 工作会议,中心议题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并研究贯 彻执行的步骤和措施。 邓小平出席了会议的闭幕式,发表了一个13分钟的题为《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 的重要讲话,要求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把中央的教 育体制改革决定落到实处”。《决定》确立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 管理”。 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1994年6月14-1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贯彻了一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江泽民总书记在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强调要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位,并告诫全党,这一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不能动摇。李鹏在开幕式上作主 题报告,李岚清在闭幕式上作总结讲话。会议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 除青壮年文盲列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则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6月15-18日召开。会议上发布 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时任国家 主席江泽民亲自出席会议,并发表长篇讲话,再次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的号召。 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 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4基本概念——微观量与宏观量的联系

4基本概念——微观量与宏观量的联系

Why 微观态?
5.3.3 宏观量与微观量的联系
1.宏观量从整体上描述系统的状态. 一般可以直接测 量。如压强P、体积V、温度T等。 2. 微观量描述系统内微观粒子的物理量。如分子的 质量、直径、速度、动量、能量ε等。 3. 微观量与宏观量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宏观量是 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统计力学基本观点。
(1,0,0)
2 1
m
3 2 1 1 2 对独立粒子体系,系统的状态
(1)可用各单粒子状态数的集合表示
(2)系统能量表现为各单粒子能量之和
系统的 微观态
例1、例2
自旋系统的量子数只能取有限个数值,因 而微观态总数有限 除自旋系统外,一般系统的量子数可取无 穷多个值,没有上限,微观态总数也为无 限,这样的系统称为正常系统。
i
最可几宏观态
出现几率最大的宏观态。 最可几宏观态对应于热力学的平衡态。 系统在最可几宏观态中的物理量值可作为系统的状态参量。
质量 mi 动能 i 势能Ui 转动惯量Ii 振动频率i 速率v
宏观量
温度 T 压力 p 质量 m 熵 S 内能 U Gibbs 自由能G
统计 平均
统计热力学的目的就是从组成系统的微观性质出发, 用统 计的方法说明、计算或预言平衡系统的热力学性质, 从而 揭示物质的运动本质.
各态经历假设——当实验测定某种宏观性质时, 总是需
统计力学问题归结为:对一个具体的系统, 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由微观结构模型求出各 微观态出现的几率(分布函数),再由分布函 数建立微观结构与宏观量之间的联系。 A观测 Ai i
i
补充:概率论基本结论
1. 概率(几率Probability)
随机事件i 出现的几率Pi 满足

从宏观和微观环境分析[5篇]

从宏观和微观环境分析[5篇]

从宏观和微观环境分析[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从宏观和微观环境分析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从宏观和微观环境分析(一)宏观环境分析金融营销宏观环境是指影响金融企业营销战略制定、实施的各种社会力量。

由此可见,方法分析宏观环境对于金融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而银行业作为关系国家经济金融命脉的重要产业,受到政府当局极高的重视和相当严格的监管,它与其他所有行业之间关联密切的特殊性更使得宏观环境对于银行业经营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一般行业。

下面,我们采用PEST 模型从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四个方面深入展开对我国银行业的宏观分析。

1.政治——法律因素:在政治法律环境方面,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首要目标,政府谨慎对待金融开放步骤,从而导致了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经营模式单一的格局。

2.经济因素:最近两年以来,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净息差持续扩大、中间业务发展迅速、资产质量稳步提高”的四大特征受益于良好的经济环境。

3.社会——人文:因素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是由银行业所主导的。

虽然近年来资本市场而直接融资制度不断完善,但银行业霸主地位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被撼动。

4.技术因素: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推动银行业经营服务水平的提高。

微观环境分析金融营销微观环境是由影响金融企业并与营销活动有关联的外部因素构成。

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金融企业、生产商和供应商、营销中介机构、竞争者以及公众等这六个基本竞争作用力,它们综合起来决定着产业中的企业获取超出资本成本的平均投资收益率的能力。

对银行来说,他的目标顾客主要是企业和消费者(个人和家庭)。

它们不仅是资金的供应者,而且也是资金的需求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大银行的竞争日益增加,银行卡市场的争夺火爆,针对各个类型的的消费者各大银行都推出了适合他们的银行卡,针对学生我们也推出了YOUNG卡。

开发策略银行卡的开发是顾客和竞争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宏观到微观的论证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的论证方法

从宏观到微观的论证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的论证方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将问题从整体(宏观)到局部(微观)分解,逐步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和内在关系。

该方法在各个学科、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从宏观到微观的论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一个问题的整体情况。

在分析一个复杂问题时,我们往往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审视问题,了解问题的背景、范围、影响因素等,这就是宏观分析。

通过宏观分析,我们可以对问题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理清问题的主次关系,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

例如,假设我们要探讨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首先,我们可以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整体情况,包括交通流量、道路状况、交通规划等方面。

然后,我们可以逐步深入,从微观角度分析交通拥堵问题的各个方面,比如车辆密度、交通信号、驾驶行为等。

最后,通过宏观到微观的论证方法,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为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提供有效的建议。

从宏观到微观的论证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更科学地分析复杂问题。

在分析一个复杂问题时,往往需要考虑多个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因素,并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的论证方法,我们可以将问题逐步分解成更小的部分,分而治之,逐步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从宏观到微观的论证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问题的整体情况,深入挖掘问题的细节和内在关系,更科学地分析复杂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从宏观到微观的论证方法,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从宏观到微观

从宏观到微观

从宏观到微观,微观反连接宏观人类世界矩阵位于宏观具体世界的太阳系下地月系之中,宇宙的细胞结构也在如同人的细胞机构那样再发生时时刻刻的连接和反连接。

连接者不是别的事物,刚好是宇宙太阳中心下急需动能者们。

人类需要电能、风能、潮汐能源,这是第一连接带。

第二连接带是人类自我建造的,比如来源于大自然的树木、水、河流、土地、矿洞、植被等等,可以用来燃烧、发电、取热等。

第三链条就是宏观进入微观,微观反套于宏观世界的人类活动。

正如人体机构那样,有骨骼、血管、细胞、淋巴、心脏构建的内脏体系那样,整个人类的现代生活也被建立了整体细胞关联。

货币---黄金----石油,就是宏观生活下的第一微观膜,吃货的选择第一位,其实就是巨吞噬细胞的类似者。

这个类似者所建造的,就是物物兑换的中间体系,货币反应链,多国货币兑换比率。

当我们吃下第一口美味的饭食,新闻和互联网就开始电子渠道的播放,这个连接很像人体的血管,看到大街上的电线杆了吗?“很形象的看到了我身体里面的血管,还有支撑血管的骨架。

”超级发挥下你的想象力,没有什么不跟咱们人类所类似。

超级发挥你的人脑想象力,可以加速生产。

宏观一只炮,微观男人撒泡尿。

天上的飞机,树上的鸟。

人体结构出楼体。

马达机械的人体肠胃,无所不能的超级神经系统,这就是互联网。

人脑每根神经系统都可以发射到不同的人体部位。

当互联网变成整个人类社会的人脑时,他可以在网上发射一切。

一个国家的军队入驻互联网,通过联网方式直接关联世界三大洲、五大洋,可以说此时的世界市场就可以被飞机装载高尔基体了。

从地心到地表、地壳结构万能型不断运动进化,人的生产能力犹如大地,从单人生产,到互联网的飞机装载高尔基体,家门口直接取下自需的淋巴细胞产品。

宗教只是一表,万物万事连接在一起时,一种从宏观到微观,微观反连接宏观的世界,就这样沿着无所不包容的核心,开启了人类---地球生态的最高级阶段:宏微观超级体系。

微观和宏观力学的关系

微观和宏观力学的关系

微观和宏观力学的关系微观和宏观是自然界存在的两个不同层面,微观从原子和分子的尺度上观察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而宏观则是对大块物体或系统整体的宏观运动规律和特性的研究。

力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极其基础和重要的一部分,也包含了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研究。

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关系出发,讨论微观和宏观力学的关系。

微观力学指的是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研究,包括经典力学、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等不同的理论。

在微观世界中,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它们的运动遵循着牛顿的三大定律。

比如,当一颗粒子受到一个外力时,它会按照力的方向运动,其运动速度和加速度与所受的力成正比。

这一原则在宏观力学中也同样适用。

而在宏观力学中,研究的对象是大体积物体或系统的宏观性质和运动规律。

比如,在宏观力学中,我们可以使用牛顿力学来描述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当物体受到一个外力时,其受力会引起它的加速度,加速度与所受的力成正比。

这在微观力学中同样适用,不同之处在于微观力学中的运动规律是由原子和分子的碰撞和相互作用产生的。

微观和宏观之间的关系,常用一个著名的例子来解释:研究气体的统计物理学理论认为,气体压强与分子数、体积、温度和分子平均动能有关。

在微观层面上,它实际上是由气体分子的运动和碰撞引起的,而在宏观层面上,它体现为气体的压强。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微观力学和宏观力学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方法的支持,数学描述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是力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比如,微观力学中使用的波函数描述了原子及分子状态的演化和变化,而宏观力学中的向量和微分方程同样是描述物体运动和变化的重要数学工具。

从历史发展来看,微观力学和宏观力学的关系也经历了不同阶段。

在过去,人们认为宏观力学中的牛顿力学可以完全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微观力学仅仅是牛顿力学的低能量和小尺度的应用。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能力的提高,我们开始逐渐发现宏观力学往往并不能完全描述物体的运动和变化,更精细、更复杂的微观力学理论在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和问题上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宏观 中观 微观

宏观 中观 微观

宏观中观微观
宏观指的是国家、区域总的经济情况或态势。

中观指的是产业、行业的经济情况或态势。

微观指的是具体企业的经济情况或趋势。

对一个企业而言,既可以归纳为生产某类产品的上下游企业,那这类企业的总和就是产业,也可以归纳为只做某类产品的一个环节,那这个环节的所有企业称作行业。

比如钢铁厂,从挖矿到最后生产出钢铁,所有的企业称为钢铁产业。

如果只是冶炼一个环节,那这类企业称为冶金行业。

内容都一样,越宏观经济指标越少,越微观经济指标越细。

比如经济收入、gdp、投资回报、资产总额等等,到产业就增加产能、企业总数等等,到具体企业还要增加具体产品等等。

企业所有的经济指标,按产业或行业汇总起来就是产业或行业的经济指标。

企业的很多指标,在产业或行业是没法加在一切的,比如铁、钢、特殊钢,指标只有减少,再到宏观,更没法加在一起,比如生产的玉米,没法同钢的产量加在一起一样。

经济指标都是动态的,故都在上年或某一固定基点比较,看出态势或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1.避免用“红墨水”代替“品 红”? 2.关键词:布朗、布朗运动、分 子的无规则运动、反映 3.“一堆煤长期堆放在墙角”这 句话说明固体分子的扩散是一个漫长 的过程.
一)关于现代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与宇宙起源的知识:
(1)中国周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战国:浑天如鸡子,地如鸡子黄 (2) 外国:巴比伦→印度→托勒玫 →哥白尼
二)关于宇宙大爆炸:
1.1922— 1924年,苏联数学、物理学家弗里德 1.1922 1924年 苏联数学、 曼提出均匀各向同性膨胀的动太宇宙模型. 曼提出均匀各向同性膨胀的动太宇宙模型. 2.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的观测事实有力地 2.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的观测事实有力地 支持了宇宙膨胀模型. 支持了宇宙膨胀模型. 3.1948年 3.1948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宇宙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开始是个高温高密的火球,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开始是个高温高密的火球, 因为发生剧烈的核聚变反应,火球爆炸, 因为发生剧烈的核聚变反应,火球爆炸,向各方迅 速膨胀,随着密度和温度的降低, 速膨胀,随着密度和温度的降低,逐渐形成今天宇 宙中的各种天体. 宙中的各种天体. 4.1964年 4.1964年,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 3K的微波辐射 的微波辐射, 了来自太空温度 3K的微波辐射,为伽莫夫预言的宇 宙大爆炸后遗留下的背景辐射提供了实验依据. 宙大爆炸后遗留下的背景辐射提供了实验依据.
第一章 从宏观到微观
教材内容简介 :
第一节 认识宇宙(4课时) 认识宇宙( 课时) 宇宙的起源、演化和大小(1) 太阳系家谱(2) 天象奇观(1) 物质的粒子模型( 课时) 第二节 物质的粒子模型(5课时) 物质由粒子构成(2) 粒子间有间隙(1) 粒子在运动(1)三态的特征比较(1)
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目标)
1918年,卢瑟福继J.J.汤姆逊之后,担任卡文迪许实验 室主任,卢瑟福是20世纪初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1908 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一生发表论文约215篇,著作6种,培养 了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937年10月19日患肠阻塞并发症逝 世,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牛顿墓旁 .
授课过程 1.第15页<讨论与活动>的计 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量概念,突 出一个“小” 2.质量、密度概念的恰当处 理直接有利于初二和初三的物理 教学
二)准备至少一个关于行星的更详细 的资料,例如“土星”,以培养学生对资料 的处理能力,作好“示范”.
三)授课时 1.注意引导学生按照各行星离太 阳远近的顺序来记忆九大行星. 2.介绍一个新的概念:天文单位.
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目标)
1-3太阳系家谱(2) 太阳系家谱(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上昼夜温差很 没有天气变化,声音也无法传播. 大,没有天气变化,声音也无法传播.(B) 2.月相的变化有规律可循 月相的变化有规律可循, 2.月相的变化有规律可循,日、地、月三 者的位置不同使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月亮的阴晴 圆缺. 圆缺. 3.彗星是太阳系中较特殊的成员 彗星是太阳系中较特殊的成员, 3.彗星是太阳系中较特殊的成员,中国是 世界上最早观测并记载彗星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观测并记载彗星的国家.
课前的知识准备: 1.搞清楚编者的思维脉络,即生物 具有粒子性、非生物亦具有粒子性,进 而得到“15页”的小博士:细胞乃至许
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太小,我们 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太小, 在光学显微镜下根本观察不到分子. 在光学显微镜下根本观察不到分子.
2.非生物专业教师最好对下列概念 进行刷新:生物、细菌、核酸、病毒. 3.从哲学史的角度对古希腊、古代 中国、现代分子(原子)概念的形成等 知识进行补充.
一)关于太阳的知识准备
1.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系质量的 99.87%都集中在太阳,它强大的引力控制着行星、彗星 等天体的运动. 2.太阳的中心核反应区约占太阳半径的20%,集中 了太阳质量的一半。高温高压使这里的氢原子发生热核 反应,聚变为氦,每秒钟有6亿吨的氢聚变为5.96亿吨 的氦,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释放出质量相 当于400万吨的氢的能量,根据目前对太阳内部氢含量 的估计,太阳至少还有50亿年的正常寿命. 3.太阳的最外层大气由高温、低密度的等离子体组 成。日冕温度达100-200万开尔文。高温使气体获得克 服太阳引力的动能,形成不断发射的较稳定粒子流---太阳风,是造成彗星尾背向太阳的主要动力.
1-1.宇宙的起源、演化和大小: 1.宇宙的起源、演化和大小: 宇宙的起源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由错误到科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由错误到科 学的过程, 学的过程,宇宙大爆炸学说是目前大多数天 文学家赞同的宇宙形成的学说. 文学家赞同的宇宙形成的学说. 2.现在人类认识的宇宙起源于130多亿 现在人类认识的宇宙起源于130 2.现在人类认识的宇宙起源于130多亿 年前的大爆炸,是漫长演化的结果. 年前的大爆炸,是漫长演化的结果. 3.光年是距离单位 光年是距离单位, 3.光年是距离单位,目前人类观测到的 宇宙范围约130多亿光年. 130多亿光年 宇宙范围约130多亿光年.
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目标)
1-4.天象奇观 4.天象奇观 1.日食和月食是日 日食和月食是日、 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者处 于特殊位置时产生的天象奇观. 于特殊位置时产生的天象奇观. 2.流星是流星体与地球大气摩擦产 2.流星是流星体与地球大气摩擦产 生的天象奇观. 生的天象奇观.
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目标)
1-7.粒子间有间隙 粒子间有间隙 1.构成物质的粒子间都有间隙 构成物质的粒子间都有间隙. 1.构成物质的粒子间都有间隙.(B) 2.就分子间距离而言 是气体最大, 就分子间距离而言, 2.就分子间距离而言,是气体最大, 液体居中,固体最小. 液体居中,固体最小.(B) 3.气体分子在相互碰撞前后都是以一 3.气体分子在相互碰撞前后都是以一 定的速度大小做直线运动. 定的速度大小做直线运动.(B) 4.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4.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于分子 或原子)间的排列不同, (或原子)间的排列不同,会成为性质不 同的两种物质. 同的两种物质.
第一章
从宏观到微观
1 认识宇宙 2 物质的粒子模型
第一章 从宏观到微观
全书结构安排的目标处理 在内容上 :从宏观到微观的介 绍使学生了解物质世界构成的复杂 性及可探索性,介绍了常见现象的 观察、分析与实验的手段,体现了 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第一章 从宏观到微观
1 2 3 4 在能力上 观察与体验 假设与设想 演绎与归纳 判断与接受
三)授课时需注意的事项
1.速度的单位“米/秒”及其读法 2.光速 3.第5页的<讨论与活动>的处理 4.思考与练习的处理
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目标)
1-2.太阳系家谱(1) 2.太阳系家谱( 太阳系家谱 1.指导学生读图说出太阳系的主要 1.指导学生读图说出太阳系的主要 成员及其大小和位置关系. 成员及其大小和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辨别恒星 行星、卫星. 引导学生辨别恒星、 2.引导学生辨别恒星、行星、卫星. 3.解释天文单位的概念 解释天文单位的概念. 3.解释天文单位的概念. 4.指导学生收集九大行星的资料 指导学生收集九大行星的资料, 4.指导学生收集九大行星的资料, 最好能指导学生合作出一期墙报. 最好能指导学生合作出一期墙报.
课前的知识准备 卢瑟福1871年8月30日生于新西兰。1895年考取大英博
览会奖学金,进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 。1907年 出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 .
1909年3月,卢瑟福向正在实验的马斯登提出 “看一看你是否能够得到从金属表面直接反射α粒子 的效应?”结果,马斯登发现了等于和大于90°的大角 度散射现象。卢瑟福以特有的洞察力和直觉,抓住这 个反常现象,从原子内存在强电场的思想出发,1911 年构思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教法要求
1.注重用“测沙子体积”引入主 题的过程设计. 2.注重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 分析的设问设计. 3.注重对每一实验的解释. 4.通过“面包实验”突出深刻理 解事物本质的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
1.正方形容器里盛沙子说明 的是:常见的物质粒子间有间隙. 2.“酒精和水”实验在本节效果很好,能 说明问题而且易激发学生兴趣. 3.“排球”实验应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打 气”是怎样使气体的体积变小的. 4.注意第18页<小博士>中关于固体的描述 5.若能通过“面包”问题的讨论理解颗粒 间距和分子间距将是一举两得的事.
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要求(知识目标)
1-6.物质由粒子构成(2) 物质由粒子构成( 物质由粒子构成 1.汤姆逊发现带负电的电子 汤姆逊发现带负电的电子. 1.汤姆逊发现带负电的电子. 2.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2.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3.所有物质都由粒子 分子、 所有物质都由粒子( 3.所有物质都由粒子(分子、原子或带 电原子——离子)构成,原子则由原子核和 电原子 离子)构成, 离子 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B) 4.质量的概念 质量的单位, 质量的概念, 4.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它不随物 体的位置、形状、温度、运动状态而改变. 体的位置、形状、温度、运动状态而改变. ( B) 5.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物质的密度 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物质的密度. 5.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物质的密度.密 度的单位. 度的单位.
一)教师知识准备 1.月球的基本知识,如绕地球运转, 表面基本情况等 2.熟悉月相的变化 并在思想上 熟悉月相的变化, 准备和理解一些词汇,如“朔月”、 “望月(满月)”等 3.储备关于“彗星”的更详尽的知 识,中国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文观测资 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