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浓情端午节作文三篇

合集下载

浓情端午作文10篇

浓情端午作文10篇

浓情端午作文浓情端午作文10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浓情端午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浓情端午作文1端午节快到了。

我们打算放三天假。

我们都很快乐。

放学时,老师问我们:“端午节的英语怎么说?”全班立刻鸦雀无声。

你知道吗?这是答案。

当我到家时,一个匆忙的电话说:“琳琳,快下来。

我们去大智山做粽子吧。

”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兴奋。

收拾行李换鞋。

赶紧跑下楼去。

我看见一辆车在十字路口等我。

我上了那辆车。

虽然车有点快。

有风,但我很高兴。

风吹不走我的兴奋。

到了大智山,我就下车帮忙。

开始把一片大叶变成漏斗,然后在肉上放1/3的糯米。

然后把糯米盖上,包起来。

一个又大又香的粽子吃完了。

在滚烫的热水中一个个饱满的种子,芳香而糯,这是劳动的最好结果。

据说端午节要做一个香包。

晚上,我用剪好的布料,用针缝好,然后放上我最喜欢的香料。

很好吃!想要一个彩色的。

其中,紫色最香,有薰衣草的香味,但它也是我的最爱。

画鸡蛋是端午节我最喜欢的部分。

用水使水粉的颜色变浅。

在众多的'鸡蛋中,选择最接近你肤色的一个,用水粉作画。

但在这之前,你可以用记号笔在鸡蛋上画出轮廓,然后涂上颜色。

这就像是锦上添花。

粽子,鸡蛋和香包。

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端午节的习俗,历史的传播,民族的智慧!浓情端午作文2一看到老妈泡米和桌子上满是粽叶,我就知道端午节又到了。

小的时候我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

后来也只是知道一点点关于纪念屈原的传说,至于还有什么我就一无所知了。

每到端午节,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是必不可少的。

大人们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栓好了的五色线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才可丢掉。

老妈告诉我说,据老人们讲,这样能避免灾害,由此能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

刚到五月,家里就开始浸泡糯米了。

【精选】走进端午作文3篇

【精选】走进端午作文3篇

【精选】走进端午作文3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端午作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走进端午作文篇1昨天上午9点,精彩纷呈的舞蹈节目、悠扬的歌声、老人们的掌声和欢笑声飘荡在xx镇敬老院里。

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为了让敬老院的老人们过上一个温馨、快乐的节日,正余镇组织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家等数十余名志愿者来到xx镇敬老院,举办端午节爱心敬老活动,大家包粽子、演节目,和这里的老人一起度过了欢乐的上午。

xx镇敬老院有数十名孤寡老人,他们当中有无依无靠的低保户,也有因身体缺陷无法生活的残疾人。

老人们听说志愿者来表演节目,陪他们过端午节,都高兴地早早等在了院内。

在敬老院里志愿者熟门熟路,有的为老人打扫卫生、有的为老人修剪指甲,有的陪老人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情况,并把慰问品送到每一位老人手里。

志愿者们又和老人们一起包起了粽子(见图),一时间,敬老院里其乐融融。

“我们一辈子无儿无女,但是晚年却享到了子女的福,我们现在住得好、吃得好、穿得好,逢年过节孩子们就惦记我们,陪我们一起过,真的非常高兴。

”今年80多岁的李大爷说。

xx就是大爷口中的“儿子”,他是海门好人、xx镇志愿者服务站的一名志愿者,多年来一直心系着这些孤寡老人,每逢中秋、春节等重大节假日,他会带上自己亲手为他们采购的食品和鞋子到敬老院看望这些老人。

老人都认他为干儿子。

昨天吴志勇又来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提供健康咨询和量血压服务。

这次到敬老院一检查,他发现有好几位老人血压都偏高。

将这些数据信息传达给敬老院相关负责人,让他们平时多留心这些血压偏高的老人们,并嘱咐老人们按时吃药,平时行动多加注意和小心。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敬老院的.老人多是无儿无女,常年孤独寂寞,不能享受那份团聚的天伦之乐,我就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我们有责任尽一己之力为这些孤寡老人奉献一份爱,关爱老年人。

端午浓情作文(10篇)

端午浓情作文(10篇)

端午浓情作文(10篇)端午浓情作文1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难得这次六一遇上了端午,所以我们连放了三天假。

于是,妈妈决定带着我去外婆家感受一下过节的气氛,由爸爸开着车,来到了外婆家。

一进门,我便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粽香味,我来不及脱下鞋,“飞”一般地冲进了厨房,只见锅里放着一串小巧玲珑的粽子,我顺手拿了一个,剥开粽叶,两三口就把它吃进了肚子里。

不一会儿,外婆回来了,见着垃圾桶里的粽叶,笑吟吟地对我说:“等一下咱们来包粽子吧!”我开心地说:“赞成。

”过了半个小时,外婆端来了洗净了的粽叶,我好奇地摸了摸,问:“这是啥呀?”妈妈咽下去的一口茶差点喷了出来,说:“这是粽叶啊……”我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忘了嘛。

”不一会儿,外婆拿了三盆材料走了过来,我看了看,哦!原来是香菇、竹笋炒肉还有糯米呀。

我们来到了阳台上,拿了两把椅子坐了下来。

外婆拿起两片粽叶,弄成勺子状,用汤勺打了些糯米、少许的香菇和竹笋炒肉,最后再用一勺糯米把馅料都盖住,压了压,把它弄成小三角,绑在了粽绳上。

我见了,也学着外婆的样子,拿了两片粽叶,左翻翻右掰掰。

粽叶好像和我作对一样,不是漏洞,就是分开。

我气坏了,使劲地一掰。

啊哈!弄好啦。

我的脸比翻书还要快,马上做出了胜利的表情。

接着,我把料一样一样地装进了“粽子壳”里,把它给包好,笨手笨脚地把粽子绑在了粽绳上。

一看外婆,哇塞!外婆已经把那一把的粽绳给绑满了!那粽绳看上去就像是一棵长满了粽子的树。

我也加油起来,一鼓作气包了三个。

这三个粽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妈妈见了,对我说:“不错嘛,你的粽子能评上一个‘形态各异奖’哟!”我笑了笑。

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那一盆满满的粽叶一下子就精光了,而我也吃上了我包的粽子。

嗯!还是觉得自己包的粽子比较好吃呀!我爱浓情端午节,更爱我的外婆和美味的粽子。

端午浓情作文2梦回昨日,五千多年前的农历五月初五,屈原为国苦生忧愁,正处悲痛欲绝之际,抱石自尽于波涛滚滚汨罗江。

人们苦寻屈原遗体未果,恐鱼儿食之,投绿粽,划木舟赶鱼,门前挂艾叶纪念。

浓情端午作文(集锦9篇)

浓情端午作文(集锦9篇)

浓情端午作文浓情端午作文(集锦9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浓情端午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浓情端午作文1每到端午节那天,家里都会摆上十几个粽子,毫无疑问是爷爷奶奶做的。

吃过无数种种粽子,也许爷爷奶奶做的不是最好吃的,却是最特殊的,最受家里人喜爱的。

爷爷把粽子送来的.时候,总是满面春风喜洋洋的。

我打开袋子,瞬间迎面扑来一阵阵绿水青山的气息,夹杂着些许糯米蒸熟后的清香,我仿佛感受到了叶儿绿、水声潺、鸟声脆。

我随意拿出一个,很沉,足足有两个拳头那么大,圆筒状外面一层薄粽叶,里头的香糯米裹得严严实实一根长,而细的绳子将粽子平分三个部分,使粽子看上去饱满生机,如同一个裹在襁褓里的肉嘟嘟的婴儿。

晚上,窗户推开,月朗星稀,灯火辉煌,阵阵晚风吹来,云霞的温柔与惬意,所有美好象征着团圆。

奶奶终于将热好的粽子端上来,那叶子显得更蓬松,发出了更加浓烈的清香,奶奶把粽叶一片一片取下,把粽子切成几分,那白胖子瞬间小了许多,长得像寿司,逗得大家欢喜。

我们每人各夹了一片粽子,粽子片里可以看到有很多绿豆和肉。

一口咬下去,不只是饱满的感觉,还有叶子留在粽子上的鱼香绿豆与糯米进入口中,肥肉肥而不腻,既有棉花的软,也有牛肉的劲。

一起滑入喉咙口中,却还有绿水青山的余香,吃完后有了空前的满足感。

过来几日,在街上买了几个粽子,更小巧轻盈,却怎么也闻不到那股大自然的味道。

白粽太无味,肉粽肉又太少,吃时也不像那日那样开心了。

在后面的日子里,总是在念着那粽子,念着那清香,念着那一天的到来。

浓情端午作文2七夕过后,天气越来越凉爽了,果实熟了,树叶也黄了,这时迎来了中秋节。

母亲以前跟我讲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嫦娥偷灵药,又住进了广寒宫,还养了两只小玉兔。

每当中秋佳节时,我都会想起一首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浓情端午作文600字(通用25篇)

浓情端午作文600字(通用25篇)

浓情端午作文浓情端午作文600字(通用2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浓情端午作文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浓情端午作文篇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有些人可能不太在意它,我却非常喜欢,不仅因为它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还因为在这一天里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每年端午节这天,我都是忙碌而快乐的。

一大早,村子里的人就起床为过节作准备。

大人们都赶着去集市上买油条、糖糕——它们是这天必不可少的早餐,去得晚了就怕没得买了。

小孩们是为什么起早呢?他们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割艾草。

过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几株艾草,用来辟邪。

可是孩子们割艾草不仅仅为了这个,艾草在他们手里还有一个重要作用——缝荷包。

吃过早餐,大家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忙些什么呢?当然是包粽子啦!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食物。

我家每年的粽子都是自己做的,这样才有意义。

我跟大人们学过,知道大概怎么做——先到河边摘些苇叶,放在锅里煮软;然后用几片煮过的苇叶包些糯米(有的还添些葡萄干、红枣、猪肉等)。

包好以后,便可以放在锅里煮了。

接近中午,大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丰盛的午饭了,什么鸡啊鱼啊肉啊都有。

我们小孩则拿上自家的粽子聚在一起,互相交换。

换完就一顿猛吃,然后评论谁家的好吃、谁家的不好吃。

那场面绝不亚于一场辩论赛,因为谁也不承认自家的粽子不好吃。

当然,我们每次去主要还是为了吃到不同口味的粽子,至于谁家的好吃、不好吃倒是次要的。

趁着大人们还没喊开饭,年龄大一些的孩子,便给小不点儿讲从老师那里听到的关于屈原的故事。

终于开饭了,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饭菜,其乐融融,这时候,我们还可以在电视上看龙舟竞赛。

这可是最有趣的事了。

我们边看边打赌,赌哪条龙舟会赢,大人、小孩都可以参加。

在我家有个特殊规定,谁赢了就可以满足一个心愿,但是不能花钱。

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7篇

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7篇

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7篇端午情浓粽飘香作文1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了。

今年的端午节比往年更特殊些,因为从今年开始,国家把端午节定为法定假日,大家对这个日子也就更关注了。

前几天就开始收到朋友们的短信祝福,无形中把一个往年很平常的节日渲染得气氛很浓烈。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很隆重的习俗。

大家也都知道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记得小时候,我们都盼着过端午节,倒不是因为知道屈原其人,而是每到这个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我们这群馋小孩,自然也巴望着吃那又香又糯的粽子了。

在端阳的前一天,奶奶就开始张罗糯米、粽叶、赤豆、红枣等物品,到了隔天,就淘米洗粽叶,包上几十个粽子,然后在灶堂的锅里架火煮,待香味飘满屋时,我们的嘴馋也解了。

每当奶奶包粽子时,我就会在边上看,很认真的样子。

总好奇奶奶的手怎么这么巧,会包出四个角的粽子。

时常我也会学着一起包,奶奶也会一边包一边教我。

所以在我十岁时,我就能独自包粽子吃了,而且经常被奶奶夸我包的很好。

其实包粽子是有点难度的,不会的人怎么也包不好。

会了,就得心应手了。

包粽子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很关键的。

要先把粽叶洗净浸泡几小时,这样叶子不会碎裂。

还要把80%的糯米和20%的梗米相配好,淘洗沥干一个小时左右,再加上食用碱水,这样的粽子糯硬香正合适,容易煮熟,煮后也不会把粽叶涨破。

一切工作准备好,就可以包粽子了。

把一张粽叶呈圆锥形对折成漏斗状,在里面放上一把糯米,再放二颗红枣,再放糯米,一边放一边用手压压。

这样的粽子煮熟后不松软却很糯,而且咬两口就能看到中间的红枣馅。

等米放到齐粽叶口时,再把长出来的两个叶柄叶稍弯下来盖住圆口,再往边上一折成三角状,这样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捏在手心里了。

当然,这时还不算完工,最主要的是还要用线把之牢牢地扎起来。

那时候包粽子我们就用一根根稻草做线,用嘴咬住稻草的一头,另一只手拿着另一头开始在粽身上缠绕,绕了二至三圈后把稻草的两个头缠在一起转几圈,然后把嘴里的那头塞进粽身上的绕线里,再收紧。

深深的端午情作文

深深的端午情作文

深深的端午情作文深深的端午情作文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的节日之一。

在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因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

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身。

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成端午节。

今天,我和奶奶一起包粽子。

我把粽叶弄成三角形体,然后,奶奶放一些糯米豆子花生……再包裹起来,我和奶奶配合可好了,奶奶包完一个,我立刻把另一个三角形体的粽叶传给奶奶。

就这样,我们不一会儿就包完了。

绿油油的粽叶包着雨点那么的米露水那么大的豆子玻璃球那么大的花生,好看极了!刚包完,我就迫不及待的要煮粽子,我等啊等,怎么还没有煮好呢,奶奶说:“得三四个小时才能煮好”。

我惊讶的说:“要煮那么长时间呢,真想马上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粽子!”奶奶说:“别着急,是急不来的,糯米比较难煮,粽子必需煮熟了,才能好吃”。

这个等待的时间总是那么漫长,等的花了都要凋谢了,我一直在看表,表上的分针为什么走得那么慢,等啊等啊,终于时间过了三个小时,我就急着让奶奶拿出了一个,先让我尝尝,结果,粽子里面还有个硬心呢,虽然还没有熟,但我已经闻到粽子的香味了,青青的味道,太好闻了,更是好吃啊!又煮了将近两个小时粽子才煮熟。

刚出锅的粽子端上了桌,我剥开粽叶,立刻闻到了粽子的香味和粽叶的清香,我大口大口地吃着香香的甜甜的粽子,奶奶笑着说:“你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可别囫囵吞枣,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尝不出味道一口就吞了!”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感觉好极了,这个端午节过的特别有意义!深深的端午情作文2“5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这首民谣生动地表达了端午节的主要风俗。

是的,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传闻在古时候诗人屈原投江时,大家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所以包了很多粽子偷到江中。

怪不能,我一想到端午节脑海里就浮现出一只香香的粽子来。

今天,姥姥包了我最爱吃的大肉粽,可香啦!刚开始,姥姥端来了一盆加好调料的生糯米。

浓情端午作文(6篇)

浓情端午作文(6篇)

浓情端午作文(6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浓情端午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浓情端午作文1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这是我最喜爱的节日了!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以为深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据说他因为自己的见解得不到楚王的理解,忧国忧民,后投入汨罗江而死。

屈原死后,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遗体。

人们扔下饭团和肉,希望鱼不要吃他的遗体。

从此,在端午节那天,人们就通过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端午节最高兴的事是能品尝到不同口味的粽子。

粽子用粽叶包裹着,仿佛是一个个绿娃娃似的,煮熟了,老远就能闻到一股扑鼻的香味,沁入肺腑。

粽子的形状可多啦:三角形的、长方形的、正方形的。

不同形状的粽子口味不一:有肉馅的、红枣馅的、咸蛋馅的、还有板栗馅的……吃进嘴里,都能让你感觉到香甜黏口。

端午节在家乡是非常热闹的节日。

这一天,村民们纷纷来到江边赛龙舟,江边人山人海、热火朝天。

江上龙舟争相追逐,岸上人们擂鼓呐喊,场面真是相当热闹。

五月五,是端午。

我喜欢这热闹又浓情的节日!浓情端午作文2端午节快到了。

我们打算放三天假。

我们都很快乐。

放学时,老师问我们:“端午节的英语怎么说?”全班立刻鸦雀无声。

你知道吗?这是答案。

当我到家时,一个匆忙的电话说:“琳琳,快下来。

我们去大智山做粽子吧。

”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兴奋。

收拾行李换鞋。

赶紧跑下楼去。

我看见一辆车在十字路口等我。

我上了那辆车。

虽然车有点快。

有风,但我很高兴。

风吹不走我的兴奋。

到了大智山,我就下车帮忙。

开始把一片大叶变成漏斗,然后在肉上放1/3的糯米。

然后把糯米盖上,包起来。

一个又大又香的粽子吃完了。

在滚烫的热水中一个个饱满的种子,芳香而糯,这是劳动的最好结果。

据说端午节要做一个香包。

晚上,我用剪好的布料,用针缝好,然后放上我最喜欢的香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浓情端午节作文三篇
篇一
端午的脚步悄然走近。

早晨,一踏进厨房,一种箬叶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让人不由想起糯米那黏软绵长的口感。

我的馋虫立刻被勾起来了。

“妈妈,你是不是包粽子了?”
“我哪会啊!这是你外婆裹好了,给我们寄过来的。


外婆做的粽子,我最爱吃了。

此时岂能再多加等待?我立马从锅中捞出一个个头的粽子宝宝,三下两下
剥去粽叶就吃起来。

动作虽急,却不舍得囫囵吞枣。

先对着它轻轻吹了两口气,又小心翼翼咬下一个角,开始心满意足地品尝起来。

粽子对我来说,有种特殊的意义。

三年前那个端午,外婆一大清早就在厨房忙碌起来,我看在一遍遍地清洗着如芭蕉扇一般大的叶子,一脸不解,开口问道:“外婆,这是什么啊?”外婆乐呵呵地告诉我:“那就是
包粽子的叶子。

”一听这话,睡眼朦胧的我登时清醒了,拉着外婆的衣角恳求道:“我也要包粽子!”外婆笑着
答应了。

只见她熟练地将叶子卷成漏斗形,装进米,再放各种馅,最后用绳子一裹,胖鼓鼓的粽子就成型了,整套动作行云流水。

我跃跃欲试,却发现根本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

“怎么这么难!”我感到十分气愤,嘟起嘴到一旁生起闷气来。

外婆把我搂到怀里安慰道:“宁宁,没事的,第一次包就是这样的。

”最后,在外婆的手把手教导下,我包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鲜肉粽。

此后,外婆成了我
心中最厉害的人。

这份独特的记忆让我的心突然变得柔软,回味嘴里粽子的余香,眼眶不禁有些发热。

好想念啊!远在家
乡的外婆,你还好吗?我多想再和你一起过端午!
每一年,我都买好了彩绳,可外婆又要到何时,才能来帮我编手链呢?
还记得那个宁静的午后,慈祥的外婆坐在阳台上,几根彩线在手中飞快穿梭,来来回回。

阳光照在她的身上,他眯着眼,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在消受莫大的欢愉。

而小小的我趴在她的腿上,聚精会神地看着,眼里满是渴望。

半小时过去,她打上了最后一个结,大功告成。

我迫不及待地将手伸过去,吵着要戴上。

那串五彩手链在白嫩的小手上熠熠生辉,也装饰了我们的笑。

光阴如梭,曾经合适的手链渐渐嫌小,却成了我最珍贵收藏。

记忆穿过岁月而来,时光在一年年的粽香中轮回,时光从一根根细线中穿过,时光从一个个端午中走过……一切都没变,只是外婆不在身边。

我唯有静默独坐,回忆端午那些事儿。

篇二
我喜欢端午节,不仅仅因为在这一天,可以品尝到美味的粽子,可以获得短暂的假期,更在于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间接缩影。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已经与国庆节、劳动节等具有了平等的地位,因为端午节的这一天,也成为了国假。

每到这一天,学校会给予我们一天的假期。

这表明了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而庆祝民族节日,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因自己身处的国家——楚国被秦国所灭,他万念俱灰,但不愿成为亡国之人,宁死也不辱节。

就这样,他以一死表明了自己的赤胆忠心——投汨罗江。

当时的士大夫认为死是十分崇高的,以死方能明志。

屈原投江之后,楚国人民十分焦急和悲伤,但心中仍留存着一丝希望,就坐船在汨罗江中不断搜寻屈原。

可惜已经太迟了,屈原的灵魂就此要长眠于湍急的汨罗江水之中。

人们担心无知的鱼儿会啃食这位悲情的士大夫的肉体,就在江中投下了很多米团,供鱼儿们食用。

这样,顽皮的鱼儿就会“嘴下留情”了。

发展至今,屈原投江的那天被定为“端午节”,当年搜寻屈原的船演变成了“龙舟”,产生了“赛龙舟”这项运动。

青色外皮的“粽子”也是基于当年米团的原型。

每到端午节这天,几乎每家都要吃粽子。

一般常见的粽子是三棱锥型的,碧青的芦叶中包裹着的是雪白的糯米。

糯米的口味大相径庭,有肉馅的、蜜枣馅的,还有颗颗红豆点缀的......在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是蜜枣馅的。

因为我觉得带糯性的食物如果和甜的味道相融合,就会很完美。

如今长大了,但对于粽子依然很偏爱。

至今,粽子似乎已经发展成了一种饮食文化,各种外形的粽子屡见不鲜,除了常见的三棱锥型的,别出
心裁的四棱锥型、长方形的也进入了销售市场。

各种口味的一应俱全,包括水果系列的。

迷你型的小粽子,最能吸引小孩子们的眼球了。

由此观之,粽子作为端午节这一节日的代表,其影响已经深入人心了。

对于我们而言,端午节的特征非吃粽子莫属。

其实在很多地区,赛龙舟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运动。

比赛开始,两舟在河面竞渡。

伴随着船桨的有力舞动,河面激起了白色的浪花,那争先恐后之势,实在激动人心。

虽然我未曾亲眼目睹,但仅从荧幕上就可以一览参赛者们的风采,便也无憾了。

有些地区在端午这天有喝雄黄酒的习俗。

沈从文的《边城》就有对这一情景的描绘。

湘西人民在端阳这天喝雄黄酒,妇女孩子,还需蘸着雄黄酒在额头上画个“王”,目的是辟邪,保佑平安。

端午节,是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这一点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

无论是美味可口的粽子,振奋人心的赛龙舟大赛,还是辟邪的雄黄酒,都寄托着我们对于这一伟大爱国者的悼念。

屈原的亡魂不会孤单,因为有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为他祈福。

我们更需要记住的,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点,我们应该具备。

做到了这些,我们的纪念才会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啊!
篇三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是我们最亲最温暖的朋友。

为了让大家感受到温馨的邻里亲情和浓浓的
端午佳节气氛。

我们社区决定在今年的端午节前夕别出心裁地进行一场包粽子比赛。

经过民主选举,我们家一致同意推荐老妈和奶奶参加比拼,这下她们俩可忙开了。

你瞧,今天一大早她们就准备好围裙出发了。

来到中心广场上,只见场面非常壮观,虽然有些微风细雨,但仍挡不住社区邻居们的热情,几百人凑在一起有说有笑,热闹极了。

上午8时许,社区的100多名居民陆续来到比赛现场。

比赛时间未到,大家就纷纷拿出了剪刀、筷子、勺子等工具做好准备。

8时30分,随着主持人一声“开始”,大家纷纷投入“战斗”。

我奶奶的动作可快呢!就像机器人一样的,经过她那双多年勤劳的巧手,理、拢、压、扎,便成了这有
楞有圆的粽子。

旁边的老妈也不甘落后,一个接一个的包。

看到米堆一点一点地减少,看到粽叶一张一张地抽出,我和老爸在一边为她们加油呐喊。

“强中还有强中手”,不远处36号的吴奶奶更熟练了,只见她把线拴在了桌子腿上。

拿起粽叶、装上糯米、缠线两圈,一个精致的三角粽就包好了。

记者见吴奶奶包粽子方法与众不同,并且包的粽子又结实又好看,速度还快。

连忙拿起话筒采访,听吴奶奶说,每年的端午节家里都会包粽子,而且包的数量较多,煮好的粽子不但自家人吃,还会送给亲朋好友一起品尝。

“粽叶要先煮好,如果往糯米里加一些花生、绿豆、板粟、香肠、腊肉,味道会更好!”由于吴奶奶包得特别快,不一会儿,主办方提供的粽叶就用完了。

老家在山东的王大妈说,这样的活动非常好,她已经感受到了端午节的气息。

半个小时的比赛时间很快过去了,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但仍有十几名居民意犹未尽,还在埋头包粽子。

经过评委们的评选,36号选手吴奶奶获得本次比赛第一名。

吴奶奶介绍经验说:“在家包的时候都是把线挂起来,现在没地方挂线,只好用牙齿咬住线的一头,勒得紧一点,这样包的粽子才结实。

”看来正应了“姜还是老的辣”这句话。

不过我奶奶和老妈也双双进入了前十的佳绩。

我为她们感到骄傲。

百名邻居共包粽子千余个,听说这些粽子将由社区领导干部,分别上门送给辖区的孤寡老人、贫困家庭和福利院。

今年的端午节真是别有一番意义。

包粽子活动,不但包出了邻里情,而且包出了慈善心,真是浓情端午粽飘香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