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中央电视台《新闻1+1》有感

合集下载

浅析《新闻1+1》的特点

浅析《新闻1+1》的特点

浅析《新闻1+1》的特点《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2016年开播的一档新闻评论类节目,该节目采用嘉宾点评+互动话题的方式,深度解读新闻背后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让观众在娱乐中获取知识。

融合娱乐与新闻《新闻1+1》将娱乐元素与新闻融合,化腐朽为神奇,让新闻不再是单调呈现,也不再仅仅是纯粹的传递信息。

节目嘉宾在点评当天热点新闻的同时,还会加入相应的娱乐元素,让观众在收获信息的同时感到轻松愉悦。

强调价值观与思想内涵《新闻1+1》不仅仅是简单地呈现新闻,更是在通过点评新闻的方式,传达相应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

节目中引入的嘉宾都是在各自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他们通过点评新闻的方式,传递出各自领域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让观众深入了解不同领域的思想文化,感受到新闻背后的丰富内涵。

给观众留出思考空间《新闻1+1》的点评方式强调让观众自主思考、独立判断,而非一味接受。

节目给观众留出了思考新闻背后现象的空间,引导观众自主思考新闻中的问题,从而获得更加深入的收获。

同时,还会开放讨论与互动环节,让观众在整个节目中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

以新闻事件为主线《新闻1+1》以新闻事件为主线,点评事件背后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

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多维度分析,引领观众独立思考,从而更好地认知和理解事态的发展。

节目还通过多方位视角和深入解读,让观众从不同角度重新看待新闻事件的背景,勾勒出更加全面鲜活的画面。

小结《新闻1+1》以自由、充分讨论作为手段,点评新闻中的热点事件,引领观众积极参与其中,暴露事件背后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给观众留出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空间。

同时,善于发掘新闻背后的娱乐元素,化腐朽为神奇,确保节目娱乐性和知识性的兼备。

《新闻1+1》观后感600字以上作文

《新闻1+1》观后感600字以上作文

《新闻1+1》观后感600字以上作文《新闻1+1》观后感600字以上作文观看电视新闻节目《新闻1+1》2017年12月27日的节目《酒店五星,卫生恶心?》后,我发现了电视新闻评论有如下几个特点:1.声画结合,通过解说词进行评论电视新闻评论最大的评论就是既有能够声画结合,观众在听着文字播报时也能够看到相应的画面。

在同样的时间内,画面能够展示的信息量比文字和语言更多。

通过镜头语言和画面来叙事,能够迅速的让观众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

例如在阐述哈尔滨一些五星级酒店用马桶刷刷浴缸和水杯的时候,就直接使用了早前获取的视频资。

此时再结合一些解说词,表达新闻意见,也使得整个表述更加客观,避免观众自己进行主观臆测。

2.电视主持人的作用在《新闻1+1》的节目这期节目中的主持人是董倩,她在整个节目之中既起着主持人又起着评论员的作用。

主持人董倩在谈整个事件的情况时可以直接通过语言进行评论,例如在节目中间梳理事件时,她就加入了一些评论,表达了对这些五星级酒店监管上的质疑。

除了语言上的信息,主持人还能够通过非语言的符号,例如表情、动作、语气等来说明主持人该事件的看法。

每每提及酒店清洁时的行径时,主持人董倩都稍皱眉头,并且表情和语气都表达出了嫌弃,这种非语言符号能够拉进新闻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同时显得新闻评论更加有人情味。

3.新闻评论节目的结构不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像我们平时看的文字评论,文字评论报道需要在一开始就说清楚整个事件的全貌,而电视新闻却可以将它划分成一些小的板块来逐一展开。

这种方式更符合电视传播的特点,如果按照文字评论方法来组织电视新闻节目的组织方式,那么可能观众看到一半就换台了。

因此电视新闻评论需要让每一个小段都能有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的地方,可能是特别的视频资料,可能是出彩的观点,可能是主持人与嘉宾的探讨等等。

例如这期节目就是先大概交代了一下事件,就由主持人进行一段叙述和评论,再接入一段更加深入的采访和对谈。

(完整版)浅谈新闻一加一

(完整版)浅谈新闻一加一

浅谈《新闻1+1》《法院先审“大法官”》,大家一直在等待的足坛反赌、打黑这样的案件终于今天开庭了,为什么等待了很久,因为从事发到现在已经800多天过去了。

第一个出庭的是张建强,一个曾经主管裁判工作的人,裁判大家都知道,是足球场上的法官,作为在中国职业联赛当中主管裁判工作的张建强,可以称为大法官,所以法院先审大法官也就成了我们今天节目的一个标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得节目中的其中一期。

它谈论的是当天最热的新闻话题,它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采用“1+1”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的双人谈话模式,解析新闻背景脉络,这就是《新闻1+1》。

从每一期的标题例如:如何医治“医患之伤”?、中日如何“不惑”?···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些许黑色幽默,以及从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白岩松式的风格。

的确,白岩松是节目的关键,可以负责任的说没有白岩松也就没有《新闻1+1》,因为他不仅仅是节目的主持人,更是栏目的策划人。

《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节目形式与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颇为类似。

主持人、新闻观察员共同对重大的、热点的时事话题进行探讨,并以直播的形式播出。

《新闻1+1》之所以得到大家的关注,能够成功,在如今众多的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我想与它的革新与特色是分不开的。

首先它突破了央视以往新闻节目的模式,大胆采用直播,节目在形态上寻求突破,由主持人与评论员的一对一访谈模式,改为由主持人承担评论员职能,对新闻热点展开个性化的评论与报道。

在报道风格上,新版栏目强化“丰富的信息量”、“明快的报道节奏”与“鲜明的主题性”的融合,突出评论内容的多元化、深入性与媒体性特色;在关注题材上,栏目将进一步强化热点新闻的跟进,依托各地应急报道点资源,第一时间采访新闻当事人,突出热点新闻的即时延展。

配合改版,栏目以“主播制”进一步强化主持人的符号特色。

由《新闻1+1》看电视记者采访

由《新闻1+1》看电视记者采访

由《新闻1+1》看电视记者采访摘要《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节目内容上主要侧重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的热点话题,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公共性,该栏目在栏目设置上位于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通过对该节目的梳理,笔者发现对于当今电视记者的采访启示如下: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采访实施过程中要控制好自己的感情,学会倾听,突发新闻事件现场的资料搜集。

关键词新闻1+1;记者;采访1《新闻1+1》栏目概况《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节目内容上主要侧重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特鄙视其中的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就其展开评论。

该栏目在栏目设置上位于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时间上主要分为首播和重播,具体来说,周一至周五21:30-21:55(首播),次日1:30-1:55、4:30-4:55(录播),《新闻1+1》还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由白岩松、董倩联袂搭档主持采用“1+1”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的双人谈话模式,第一时间跟进评论直播,深入解析错综复杂的新闻幕后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像,更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

2《新闻1+1》对电视记者采访的启示稍纵即逝,不可逆转;不断变化,随时发展;现场信息的全方位性和记录现场的选择性,这是电视采访中的现场具有的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既满足了受众对于信息的获取,更重要的是一种立体式的的获取,同时也对于记者的采访提出了重要的挑战。

1)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电视采访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有些采访对象平时夸夸其谈,但是面对摄像机的时候可能就默不作声,并不是他们不配合,而是“霍桑效应”的结果,因此,如何有效的应对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采访前准备的一个方面。

这有利于采访的正常进行,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前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

除了上述的情况之外,有效的采访工作,还有助于记者的采访有条不紊的进行,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之前,拟好采访的提纲,并按照相关的问题进行重要性的排序,当面对一些负面采访,采访对象不配合的时候如何旁敲侧击,这就是采访技巧方面的准备工作。

新闻1+1

新闻1+1

中国民办高职教育成功探索的先锋-----邯郸领创新大学《新闻1+1》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以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强强推出“向青春致敬”的系列报道节目。

7月28日、30日,由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主持的“青春,在拥挤中出发”、“青春,在户籍改革中前行”两期专题节目里,邯郸领创大批学子在众多受访者中脱颖而出,接受采访时领创学子们的自信、坦诚、活力等无不诠释着领创新大学的成功所在。

今年有727万人同时走出大学校门,比去年多出28万人,成为“史上更难就业季”。

大学生最新就业动向成为全国上下时刻关注的焦点。

作为权威媒体之一的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们不辞辛苦的跟踪报道着毕业生的最新就业动态。

央视记者将追踪目标锁定在北京数以百万记的北漂蚁族中,邯郸领创大批学子在接受采访时的自信、坦诚、活力等精彩表现,让他们在众多受访者中脱颖而出。

通过采访我们知道,这个蚁族聚集地,大概有十万人;专本合计91.8%,领创学子所占比例不到万分之一,学历最低,可是,他们几乎代表了采访对象的全部!难道仅仅是运气吗?!!!他们是一群热情奔放的“蚁族”,是一群勇敢自信的寻梦人。

截图1:白岩松主持“向青春致敬”主持人白岩松:青春就是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就像马拉松的起跑一样,最初刚出发的时候一定非常拥挤,这里拥有一种活力,也拥有一种艰辛,人生的路从此开展。

截图2:领创学子集体出镜今年4、5月份间,邯郸学院领创教育网络推广专业A8班60多名同学,循着师哥师姐们的足迹,陆续来到北京,开始了他们“拥挤的马拉松奔跑”。

新大学教会他们务实,他们怀揣梦想,手掌技能,既有做小事的准备,也有成就事业的大志向。

《新闻1+1》记者不辞辛苦跟随北漂族中领创教育网络推广专业A8班王玉成小组一行16人,从简陋廉价的“蜗居”出发,更换两次地铁,再倒三次公交来到其所工作的单位,详实地记录了他们的奋斗轨迹。

镜头中领创学子们自信阳光的笑容和平静自然的谈吐,以及他们对未来创业梦想的深情描述,无不透露着“青春,在拥挤中出发”的豪情和活力!截图3:采访主角--领创学子王玉成镜头中的王玉成,奋斗的一天从8元钱盒饭开始,匆匆的地铁、公交倒车赶路,沿途不忘欣赏地铁站精美的设计;进入单位,尽情挥洒着自己智慧的汗水,与同事切磋技能,交流心得。

以《新闻1+1》为例——浅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

以《新闻1+1》为例——浅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

的 深 意 。对 于 新 闻媒 体 而 言 , 评论就是旗帜 , 有 没 有 坚 实 有 力 的 评 符 合 节 目解 读 的事 件 或 者 议 题 以 及 评 论 的 对 象 及 论 述 的范 围 。 因
论 也 成 了 衡 量 媒 体 是 否 具 备强 势 竞争 力 及 内涵 的 重 要 标 准 之 一 。 面 对 复 杂 的 社 会 环境 和行 业 竞 争 , 目前 电 视 新 闻 评 论 在 新 的 此, 选 题 也 就 变 成 了 节 目的最 根 本 基 础 和 依 据 。 硬新闻是《 新闻 1 + l 》 选题界域的支点 , “ 硬新 闻” ( H a r d N e w s )
用 公 正 的论 辩 来 引 导 受 众 的 感 知 和 思考 , 就显得至关重要。 媒 体 必 后 话 以 及 节 目主 持 人 、 记 者 的即 兴 点 评 , 主 要 以 口播 形 式 出现 ; 另 须从一种宏观的角度去解读新闻 , 为 受 众 提 供 有价 值 的新 闻 评论 , 类 是 电视 专题 评 论 , 也 称 电视 评 论 片 。 将 活动 图 像 包 括 同 期 声 、
1 . 绪 论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3 3 1 5 ( 2 0 1 7 ) 0 5 — 1 7 6 — 0 0 2
的 重 大 问 题 和新 闻事 件 发 表看 法 , 进行解释分析 , 是 一 种 具 有政 治
电视 新 闻 评 论 类 节 目融 合 了 电 视 声 画 兼 备 、视 听 结 合 的传 播 倾 向性 的 以 广大 观 众 为对 象 的 电视 新 闻 体 裁 。是 电视 反 映 和 引 导
于 新 闻 本 身 或 者 表面 , 媒体必须从一种宏观的角度去解读新 闻 。 为 特 质 。 因此 , 从 某 种 意 义 来说 。 新 闻 评 论 节 目 的选 题 直 接 影 响着 电 受 众 提 供 有 价 值 的新 闻评 论 ,让 受 众 了 解新 闻 背 后 的 事 实 及 蕴 含 视 新 闻评 论 节 目 的成 败 。节 目策 划 者 必 须 遵 循 栏 目 的定 位 去 选 择

从《新闻1+1》看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

从《新闻1+1》看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
从《 新闻 1 + 1 》 看电 视新闻的深度报 道
传媒 与 艺 术
从 《 新闻 1 + 1 》看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
梁红 梅 ( 漯河 电视 台新 闻中・ , 1 1 河 南漯河 4 6 2 0 0 0 )
【 摘些特 点 。 Fra bibliotek要 】 本文以 《 新闻1 + 1 》为例 , 论述 了电视新 闻深度报道的意义及特点 , 介绍了《 新闻1 + 1 》的报道方式和取得 的效果 。指 出新
程 甚至未来 走向 , 那 么作为承载 作详尽 的、 有思想深 度的 、 具有 直击 、 白清楚 , 信息量 丰盈饱满 , 又 实时把层层 深入的采访 过程和思 考延展
追访 、 链接 、 多 向交流 特点的新闻深度报道 形式也就备受观众 青睐 。 电视 要实现 、 确立舆 论 中心地 位 , 充 分发挥 影响 、 引导舆 论 的作 用, 就不能停 留在对新 闻事实做简 要报道 的消息传 播上 , 必须 向深度 报 道开掘 。电视新闻深 度报道是综 合运 用各种电视表 现手段 与播出 方 式, 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 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 闻价值 又为厂大观众 津 津乐道 、 对社会有 巨大 影响的热门话题的报道形 式, 近年来从中央 、 省 级卫视到地市台都开办了不少诸如 “ 焦点 ” “ 透视 …‘ 观察” “ 追踪 ” 类的新 闻深 度报道 栏 目, 这其 中中央 电视 台时事新 闻评论 直播 节 目 《 新闻 1 + 1 》凭借创新和品质 , 成 为新 闻深度 报道的杰出代表和典范 。 中央 电视台 推出的 时事新 闻评论 直播节 目 《 新闻 1 + 1 》 , 在众 多 的电视 新 闻深度报 道节 目中脱 颖而 出 , 原 因是其 革新与 特色 。它突 破 了以往新 闻节 目的模 式 , 大 胆采 用直播 , 即时生 动 ; 更 首次 引入 了 “ 新 闻观 察员 ”的全新概念 , 节目形态上 采用主 持人与场外 评论员一 对一访 谈 甚至两位 主 持人中一 人担 当评论 员对谈 的方 式 , 场 外链接 实时跟进 , 对 新闻热点展开个性 化 , 甚至是 同步 的评论 与报道 。 新 闻深度报道 最显著 的特征是 具备 新闻性 、 重要性 、 专 题性 。它 首先 是围绕 最新 的新 闻事件 、 新闻人 物 、 新 闻典 型展开 , 它的 时效性 体现 在是 “ 最近 ”发 生的事 实, 适 宜于当 前形势 及舆论 需要 。其二 要精选题材 , 不能 “ 眉毛 、 胡 子一把抓 ” , 而要聚焦 那些对公众有影响 、 人们 实际 生活 中迫切 需要解 决的 重大事件 及热 门话题 , 它要 求做新 闻深 度报道 的记者 具有 “ 慧眼” : 从 浩若烟 海的新 闻事件 中提取 、 挖 掘题材 , 从中 提炼 主题与 思想 , 从报 道的 “ 这一 个 ”中体现 出来普 遍 意义 和正 确导 向。其 三, 新 闻深度报 道大 多集 中、 围绕 一个 主题 , 因 为注重 深度 , 所 以要专一 、 完整 、 透彻 , 要充分运 用各种 手段 、 元素 , 集 中统一去 表现构思及节 目主旨 。《 新闻 1 + 1 》就 很好 地体现 了新 闻深 度报道 的上述特点 。 《 新闻 1 + 1 》每 晚播 出一期 , 日 寸 长近 3 0分钟 , 每 期节 目从 时事 政 策、 公共话题 、 突发事件 等大型选 题中选 取当天最新 、 最热 、 最快 的新 闻话题 展开评 论分 析 , 打破 了 传统 的播报 方式 , 采用 “ 1 + 1 ”即一 位 主 持人和 一位 新闻观 察员 的双人 谈话 或对话 模式 , 深 入探 讨当天 最 热 的新闻话题 , 第-8 t 间跟进评论 直播 、 深入解 析新 闻幕后错综复 杂 的 背景脉络 , 还原新 闻全貌 、 解读 事件真相 , 更力求 以精度 、 纯度 和锐 度 为新闻导 向 , 呈献给观 众最质 朴的新 闻。播出 以来 , 不仅得到 厂大 电视观众 的厚爱和好 评、 取得 了稳定的收视 率 , 同时 也受到众多 新闻 媒体的高度关注 和信 服 。 以“ 兰 考孤儿火 灾事故 ”为例 , 与部 分媒体不 分青红皂 白、 蜂拥 而 上热 衷表 面报道 袁厉 害无证 收养孤 儿 、 当 地民政 官员监 管缺 失导 致火灾惨 剧事 故发生 不同 ,《 新闻 1 + 1 》的记者 却是蛰 伏当地 , 用大 量不 同角度 的实 地采访 和思 考 , 加 上连线 专家 、 当地群众 、 官员 等进

新闻1+1解析

新闻1+1解析

名牌节目赏析——新闻一加一《新闻1+1》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唯一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自从2008年3月24日开播以来,已经播出了140多期节目,每期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大型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论分析。

就新闻类节目来说,《新闻1+1》是一种创新,他糅合了新闻和评论两种模式,与时俱进分析事实。

它还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采用“1+1”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的双人谈话模式,由白岩松、董倩联袂搭档主持,第一时间跟进评论直播,深入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像,更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给观众最质朴的新闻。

央视新闻频道一档直播的国际新闻评论节目《环球视线》,栏目挑选当天最为重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一个或两个国际新闻事件,进行重点分析、评论,并辅以大量详实资讯和各方观点,揭示事件本质——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有人说两档节目有些雷同,但新闻一加一中与《环球视线》不同的是,节目讨论的话题取材自国内的新闻事件,内容来自于我国大众生活中,意义更大。

其实,《新闻1+1》的节目形式与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颇为类似。

主持人、新闻观察员共同对重大的、热点的时事话题进行探讨,并以直播的形式播出。

“这是央视首个直播新闻评论节目。

”央视新闻频道某负责人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新闻1+1》突破了央视以往新闻节目的模式,尤其涉及突发事件的探讨,直播意味着极大的难度。

”所以在我看来,虽然说央视没有自主创新出一个栏目,但借鉴之后敢于迈出这一步开始做直播新闻评论节目也是一种进步。

“评论是新闻的最高台阶,它起到一种灯塔的导向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电视评论的价值有时会超越新闻报道本身。

”可以说,《新闻1+1》的开播,使中国大陆的电视新闻评论再上一个台阶,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成为炙手可热的节目样式。

《新闻1+1》的成功可以说是必然的。

首先是它独特的新闻评论特点:时效性强和解析新闻话题视角独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摩中央电视台《新闻1+1》有感(对比凤凰卫视《时事开讲》)
现如今各大电视台的新闻深度报道类节目百家争鸣,,而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核心在于:对所报道题材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展示,挖掘出事实真相;运用理性思辨,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观众不仅具有感性的直观触及,而且能得到深刻的理性认识。

而一直经久不衰并成为电视新闻界一块招牌的《新闻1+1》凭借其栏目的品质沉淀,时间的打磨考验,还有结合主持人个性引导与对新闻客观事实的尊重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好评。

下面学生就以自己的理解来谈谈感受。

层次结构:《新闻1+1》时长近30分钟,每期一个话题,节目中主持人的作用尤其重要,一方面要分解话题不停发问,另一方面要把握评论节奏和走向。

每期节目从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等选题中选取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分析评论。

《新闻I+l》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采用“1+1”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的双人谈话模式,第一时间跟进评论直播,深入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给观众最质朴的新闻。

节目开始5-10分钟精炼的介绍本期主题事件,将事情交待清楚。

在之后开始总结民众的关心热点问题并进行深度挖掘。

节目中段根据问题找到相关负责人并进行采访,从中获取信息反映给受众。

最后由主持人(新闻评论员白岩松)进行评论。

不足:与凤凰卫视《时事开讲》相比,新闻1+1的结构层次有些许单调和程式化。

《时事开讲》拥有自己固定的“自由评论员”,他们签约于凤凰卫视,有的还担任一些高层管理职务,但由于凤凰卫视的媒介性质和运行机制不同,所以他们的话题顾忌较少。

同时,凤凰卫视“名记者、名主持人、名评论员”的“三名”战略也使节目评论员们的个性特征非常鲜明,言论风格和语言表现从来不拘泥于任何形式,观点独特、辛辣,尤其是站在世界华人的大角度去评析新闻事件,给内地观众不一样的解析和评论。

由于争取到了“第一解释权”,因此在对外传播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每一期1+1只有一个话题和方向的讨论,而《时事开讲》有3到5个开放性话题。

采访问题设计:
优势:《新闻1+1》强调在1对1的互动中体现主持人的作用,以“问题疫苗”这期为样本。

在这期实际25分钟的节目中:主持人开场解说词1次,短片3次,电话连线2次,共占时间12.28分钟,占整个节目时长的一半多。

这些视听元素的加入使得节目叙事更流畅,新闻评论更客观和权威,同时受众也更易接受和理解。

现场问题或者连线采访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出,其中“调查式采访”方式以及“分析式采访”方式。

将节目开头叙事时没有完全弄清楚的信息和关键词提炼出来询问被采访对象,以及根据事态发展方向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分析出隐藏的信息。

不足:尽管《新闻l+l》的创办宗旨是“给您不一样的解析”,力求对事件进行深刻、公正的评论,但由于行政和体制的双重规范,它会不可避免地站在党和国家的角度去解读事件,所以有时采访连线。

但值得称赞的是,《新闻1+l》的节目评论员并没有一味宣讲和图解党和政府的声音,尤其在涉及政府的一些负面新闻时,评论员会给予客观甚至严厉批评性的言论,这也是节目开播以来受到广大观众欢迎的主要原因。

主持人语言表达方面
优点:在节目的主持人上,“1+1”主持人是董倩,白岩松以新闻观察员的身份出现,节目中以白岩松一人评论为主;“开讲”通常是曹景行、郭一鸣、朱文晖、邱震海、马鼎盛、石齐平、何亮亮等众多嘉宾轮番担纲节目主角,以嘉宾评论为主,董嘉耀和郑浩仅仅是引出话题和串场的作用。

从这两种安排上来看,在央视众多的主持人中,白岩松确实是最适合担当新闻评论员的人选,他的新闻脱口秀不仅内涵深刻而且独具风格,他诗情画意的语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确实可以赢得电视观众特别是高端人群的青睐。

单纯以电视人的角度来看,个人认为白岩松在电视主持人里的相对知识结构和相对知识储备是很强的,但是如果只靠白岩松一个人来撑起一个日播栏目,那必将产生力不从心之感,长此以往“1+1”的节目质量也会下降,不过我相信白岩松后面会有一个强大的编辑团队来给他支持。

相对而言,“开讲”则有更为庞大的嘉宾团,每个人都有其特长和独特的知识面,可以为“开讲”提供更丰富的视角和个性的观点。

缺点:与《新闻1+1》相比,《时事开讲》拥有自己固定的“自由评论员”,他们签约于凤凰卫视,有的还担任一些高层管理职务,但由于凤凰卫视的媒介性质和运行机制不同,所以他们的话题顾忌较少。

同时,凤凰卫视“名记者、名主持人、名评论员”的“三名”战略也使节目评论员们的个性特征非常鲜明,言论风格和语言表现从来不拘泥于任何形式,观点独特、辛辣,尤其是站在世界华人的大角度去评析新闻事件,给内地观众不一样的解析和评论。

由于争取到了“第一解释权”,因此在对外传播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节目谈话过程控制比较,《新闻l+l》与《时事开讲》在谈话过程管理方面也有所不同。

《新闻1+1》开创了一种“双人舞蹈”的新范式,董倩的身份是主持人,对节目进行引导,对新闻意见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平衡,形成双人立体交互式评说模式。

《时事开讲》节目主持人董嘉耀认为“我作为串场,只能提供新闻背景事实和外界的反应,但不能发表意见和评论。

我的意见和取向,甚至对于这件事的看法隐含在我的发问与对于此事件的最后结论。

最重要的是,我恪守这样一个原则,新闻和评论必须分开。

我提供的是新闻,但绝对不是评论。


二者都是当下比较成功且具有代表性的新闻评论节目,对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同时也必将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化、法制化建设做贡献。

13英汉3班131101305
韩竣
指导老师:李海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