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合集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课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课件)

五、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1、日美矛盾的激化
1940年8月,日本公开提出所谓 “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严重损害了美 英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美英等 国宣布对日本进行贸易禁运。美日矛盾 激化,日本军部决定趁美国尚未准备就 绪,发动突然袭击,取得战争主动权。
2、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三、德国西线的进攻和法国沦陷 1)西线形势:1940年4—5月,德军在 西线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占领了丹 麦、挪威、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等 国。英法军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迫敦刻尔克大撤退。 2)法国沦陷:1940年6月,德军对法 国发动总攻,意大利对法宣战。6月22 日,法国投降。戴高乐领导“自由法 国”运动继续抵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单位:甘肃省成县第一中学 年级: 高二年级 制作:周江怀 地址: 甘肃省成县第一中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1939年9月1日 德国闪击波兰


本节课知识结构时空示意图
走向战争 1938 吞并奥地利
全面爆发 1939 控 制 欧 洲
突 袭 慕尼黑阴谋 波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兰
• 5、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事件是( ) A、德突袭波兰B、德突袭苏联C、日军偷袭珍珠港 D、德军进入巴黎 • 6、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 B、科技迅猛发展 C、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法西斯势力掌 握政权 • 7、20世纪30年代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国家是( ) A、英法 B、美日 C、英日 D、法德 • 8、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事件是(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C、出 现"静坐战争" D、苏德战争
偷袭珍珠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D 5、下列产品中不属于仿生产品的是(

A.蝇眼照相机
B.飞机上的平衡锤
C.雷达
D.汽车的发动机
6.“冷光灯”仿生的动物是
(B )
A.蜜蜂
B.萤火虫
C.猫头鹰的眼
D.狼的眼
7.科学家利用动物做生物反应器,必须改造
动物的 A.外行
B.乳房
(D)
C.大脑
D.遗传基因
动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调查报告的格式: 1.调查对象: 2.调查目的: 3.调查时间: 4.调查方法: 5.调查结果:
核潜艇

雷达 电子鼻
蝙蝠 海豚
电子蛙眼
青蛙
圆形屋顶
乌贼
军事伪装防御设施 蛋壳
动物对于人类的作 用要辨证地看待!
练习题
1.生物反应器就是指人们研究和利用
动物做“____生__产__车___间_____”,生产人
类所需要的____某__些__物__质______。 2.目前人们认为很理想的一种生物反 应器是“__乳__房__生__物__反__应__器__”,即人类 通过对某种动物的___遗__传__基__因_______进 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 分泌出人们_需__要__的__某__些__物__质___。
调查内容提示:
1. 提供衣、食等生活用品 2. 发展畜牧养殖业、渔业,带动
经济发展 3. 娱乐 4. 文学、造型艺术等方面
调查方式:
• 图书资料查询; • 上网查询; • 走访药店、超市、菜市场、水族
馆…… • 向家长了解; • ……。
课外调查要求:
• 小组成员明确分工. • 可利用照相机或录像机记录部分资料; • 把调查时遇到的问题记录在本子上; • 学会整理收集到的文字资料。

九年级历史 7、8课精品课件

九年级历史  7、8课精品课件

改变了世界 面貌
影响了世界历史 的发展进程
材料三:由于二战的惨烈,为了维 护国际和平与安全,1945年10月24 日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成为 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材料四:在二战的严峻考验中,技 术上出现了惊人的发明和改进。如 无线电引信、火箭以及伴随出现的 炮火瞄准和控制方面的改良。
警示篇
“七· 七事变”: “1937年7 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 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 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 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 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 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 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 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 得困难起来。”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霸王计划 美苏两极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亚洲战事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苏军攻占柏林——德国战败 ——欧洲战争结束 最后胜利
1945年5月8日
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1945年9月2日
镜头二:
尘埃落定,我们 在反思……材料一原ຫໍສະໝຸດ 篇(一)德国失业折线图
材料二:1938年9月的慕尼黑 会议上,英、法等国妄图以牺 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求得 “一代人的和平”,推动德国 进攻苏联。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二 战爆发的哪些原因?此外还 有哪些原因?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疯狂的战车 第8课:正义的胜利
复习旧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两个策源地 欧洲策源地的形成(1933年——德国)
亚洲策源地的形成(1936年——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5年前的这一天,奥匈帝国在得到它的强大盟 友——德国的支持后,进攻塞尔维亚,挑起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类遭到空前的浩劫。今 天,战胜国选择在5年后的同一天,让德国人 接受协约国对它的审判。
5、法国沦陷
希特勒和贝当
以戴高乐将军为首的一批爱国者 流亡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 动,坚持抗德斗争。
★●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演讲: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1、德国突然袭击苏联
1940年4、5月间
比利时
荷兰
卢森堡
挪威
丹麦
绕过马奇诺防线 1940年6月
英国 法 国

1939、9月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立 东
扩张疆域 方

线
波兰
德国
苏联
1939、9月对德宣战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
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6月到11月,德军占 领了苏联一百五十多万平方 公里的土地,控制了苏联大 约百分之四十的人口以及大 部分工业区。
课堂小结
法西斯兴起





1929-1933年
源 地
世界经济危机 形

九一八事变
入侵埃塞俄比 亚、西班牙 慕尼黑阴谋
为什么在30年代大危机影响下,美 国与德、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启示?
1.历史传统的影响:美国是通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 比较彻底,没有沉重的封建包袱,有较浓的民主色彩 德日都没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带有较强的专 制残余势力
轴心国(Axis),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 家联盟,领导者是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及与他们合作的一 些国家和占领国。名称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 者墨索里尼在《德意同盟条约》签定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 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 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 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 ( ) A.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开罗宣言》的发表 C.《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D.美国对日宣战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意义是 ( ) 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结成了战时联盟 B.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有利于人力、物力的集中 D.促进了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瓦解 5、“9· 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有人称之为美国 自建国以来本土所遭到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第一次 是指 ( ) A.来克星顿枪声 B.美国内战 C.珍珠港事件 D.中途岛战役
6、国的爆发 B 美国改变以往的“中立”态度 C 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激化 D 苏联参战加强了战争的反法西斯性质

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以下事件,按时间顺 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日本偷袭珍珠港 ②英法对德国宣战 ③莫斯科保卫战 ④法国投降 A.②④③①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②①③④
1、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 扩大。
2、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3、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 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4、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重点: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太平洋战争的爆 发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形式的复杂性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扩大的标志是什么? 2、粉碎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的战役是? 3、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什么?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原因?时间?标志? 影响? 5、简述《联合国家宣言》的内容。 6、二战中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美 国为什么可以团结起来?
1、背景: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共同的利益 2、时间及标志: 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 3、内容: ①签字国保证使用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共同对抗 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 ②各国保证不同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等。 4、表现:战略上的联合:三大战场遥相呼应 经济上的联合:美国提供战略物资 政治上的联合:重要会议 5、作用: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 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人教版初中历史7第二次世界大战1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历史7第二次世界大战1PPT课件
实行军事占领及苏联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的是( D )
5. “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的 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法西斯侵略,保卫世界和 平;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 争,……我们不会忘记,大批苏联红军远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 国军民肩并肩对日作战,为中国夺取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重 要贡献。”—胡锦涛会见参加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时讲话
攻克柏林德国投降 1945年5月8日
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欧洲战争 结束。
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1943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转折点。
11、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
广岛
长崎
日本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 签订投降书,二战结束。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中国在毛泽东号召下,发起对日的最后一战。
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
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
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C )
A.殖民扩张政策
B.委任统治政策
C.绥靖政策
D.“冷战”政策
3.下图为丘吉尔在1940年5月就任首相时的演讲。请问丘吉
尔所说的“胜利”是( B )
一、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的顶峰
1、背景: (1)德国的领土要求 (2)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2、时间、国家:1938年9月,德、意、英、法。 3、内容:割苏台德区给德国 4、绥靖政策:——英法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 略扩张,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求得自身的一时太平, 并尽可能把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这种姑息养奸的做法,统称为“绥靖政策”。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教案3篇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教案3篇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教案3篇人教版初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教案3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北欧和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国家,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日本偷袭珍珠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

能力:思考讨论二战的战争性质,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方法。

概括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提高归纳概括历史进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让学生充分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在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我们要确立为人类的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影视资料《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这段资料介绍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一、自主学习通过刚才的阅读和之前的学习谁能告诉大家希特勒上台后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哪个?德国吞并奥地利实际上就是向哪一条约的挑战啊?也是对当时存在的被英法所控制的所谓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哪一机构的挑战啊?师:德国兵不血刃的吞并了奥地利,各国政府态度如何呢?咱们一起来读一下下面的材料:(展示材料)材料一英国首相A.N.张伯伦宣称,当德国占领奥地利时,奥无法指望其他大国的援助。

世界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世界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组织单位:山东潍坊滨海区教学研究室学校:潍坊渤海实验学校年级与科目:初三历史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第三单元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参赛教师:袁玉忠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三2、学科:历史3、课时:1课时4、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上网查找关于二战的图片、文字资料。

5学生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感兴趣的二战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也可观看反映二战的影片。

二、教学课题: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三、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紧承上一课教材介绍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世界进步力量联合起来,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

斯大林格勒战役等战役的胜利,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和9月德国和日本相继投降。

经历六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法西斯轴心国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参战国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世界未来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作用、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等相关史实。

(2)分析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及探究的能力(3)通过引导分析二战的性质和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对带有思考题的史料进行阅读、分析,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通过对历史地图及表格的识读,培养识读历史图表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寻找史料,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掌握“论从史出,以史佐证”的原则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二战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并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年级:初三学科:历史设计:审核:
学习目标: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突袭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前置自学:
1、慕尼黑阴谋:
(1)背景:德国扩军备战,吞并了奥地利,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

英国、法国希望以牺牲的利益,求得一时太平。

(2)(慕尼黑会议)内容: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等地割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

(3)实质:___政策。

(慕尼黑阴谋将这一政策推向顶峰)
2、绥靖政策:
(1)原因: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苏联力量的壮大。

②西方大国企图通过牺牲小国利益安抚侵略者,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

(2)影响:影响及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力量。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1)爆发:年9月1日,德国突袭。

对德宣战。

二战全面爆发。

(2)初期阶段:德国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

(3)扩大:1941年6月,德国侵略,直逼苏联首都。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核对交流,不明白的或把握不准的提出来共同解决。

合作探究:想一想,为什么二战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
达标拓展:。

1、慕尼黑阴谋导致利益被牺牲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捷克斯洛伐克
2、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 A.绥靖政策 B.对德作战 C.中立自保 D.冷战政策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