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地方文献概念及其“宽窄度”标准_0
论地方文献书目_0

论地方文献书目我国有丰富的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书目是揭示、报导地方文献的重要工具。
研究地方文献书目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于开展地方文献工作,为社会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方文献是一种文化资源。
它有两个本质特征:即地区性和资料性。
地区性是指地方文献以一个地区为记述范围且反映该地特色;资料性是指地方文献内容广泛而丰富。
除这两个本质特征外,还具有时代性、多样性等非本质特征。
地方文献的地区性、资料性两个特征反映了地方文献的范围和内容价值,从而揭示了地方文献的内涵。
地方志是地方文献的一种,从名称上看,方志体现了文献的含义;从内容上看,方志具有地方文献的本质特征。
地方文献的划分是地方文献概念的外延。
我认为:杜氏三分法、于氏三分法、任氏三分法及王氏七分法各有其不足,而且,按内容划分地方文献不应作为其划分的主要标准,而应以形式划分为主要标准。
按形式划分,可按著述形式和载体形式分;按内容划分,则可以按文献主题和学科内容分。
还可以按编纂程度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原始文献,第二层是既有原始内容又有加工的文献,第三层是原始文献的加工,第四层是原始文献的二次加工。
地方文献书目属第三、四层次。
考察地方文献书目,它必须具有三个要素:地方文献、编制方法、工具。
根据这三个要素可以确定地方文献书目的含义:它是揭示有关一地方自然和社会各方面情况的文献,并按一定的方法编排起来的一种工具。
划分地方文献书目,按地方文献、著述形式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包括多种著述形式的地方文献,另一类是只包括一种著述形式的地方文献书目,有地方志目录、家谱目录、地图目录、论著目录、年谱目录、资料汇编目录等等。
按地方文献出版形式可分为:图书目录、报刊目录、图片目录、缩微品目录等。
按地方文献内容可分为地方文献综合目录、地方文献专题目录。
按地方文献揭示程度可分为地方文献简目、地方文献考录。
而地方著述书目、地方出版物目录与地方文献书目则是相互交叉的关系。
地方文献书目在各类型书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明确地方文献的概念]明确“地方文献”的概念
![[明确地方文献的概念]明确“地方文献”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260a244f121dd36a22d823a.png)
[明确地方文献的概念]明确“地方文献”的概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地方文献工作已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特别是最近几年的编史修志,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源被开发和利用,使地方文献工作发展十分迅速。
地方文献除了具有永久性的史料保存价值外,且对当前的改革开放、四个现代化和两个文明建设有极重要的作用。
但从全国范围来说,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很不平衡,还没有进入科学的轨道。
这除了社会条件外,地方文献本身的复杂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关于地方文献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明确认识,致使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利用发生了不少混乱,直接影响了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地方文献是文献的一种。
“文献”一词国家标准早有明确的规定:“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那么地方文献是不是可以这样说:“记录有地方知识的一切载体”。
这里的关键是对“地方知识”怎么理解。
所谓“地方知识”,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等等,这里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有人说地方文献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地方史、志,地方籍人士著作,地方出版物。
地方1/ 5史、志毫无疑义是地方文献,这是大家一致公认的。
至于地方籍人士著作、地方出版物是否是地方文献呢?很有争论。
地方籍人士的著作有文艺作品,也有学术报告;既有处女作,也有成名作;既有不朽名著,也有稚嫩的习作。
可以说、任何地方的地方籍人士著作中,大部分同地方知识毫无关系,若有些关系,也只是客观的反映,或作为背景来描写、直接记录地方知识的是其中的极少部分。
如果把地方籍人士的著作全部当作地方文献来收集,那么地方文献中不是有很大部分同地方知识无关了吗?此其一。
二,甲地人士编纂乙地的地方志、地方史,这地方志、地方史理所当然是乙地的地方文献。
如果说,凡地方籍人士著作是地方文献的话,那么这乙地的地方志、地方史不也成了甲地的地方文献了吗?例如,我国现代文学家巴人,是奉化籍人士。
地方文献分类之我见

地方文献分类之我见作者:丁学芝来源:《卷宗》2018年第19期摘要:本文从地方文献的涵义、特征、收藏;地方文献的分类现状;地方文献的分类标引;地方文献分类、编目、管理的具体意见几个方面分析了地方文献分类。
关键词:地方文献;分类1 地方文献的涵义、特征、收藏1.1 地方文献的涵义地方文献是记录地域知识、报道地域内人们活动信息各种载体的集合,是某一地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记录,是某一地域历史资料和现实资料的总和。
是地方文化的历史积淀和社会现实的反映,它能较全面地反映某一地域的自然环境的沿革和发展情况,是人们认识某一地域的有力工具。
1.2 地方文献的特征地方文献作为特种文献,具有下列特征:1)地域性。
这是地方文献的本质特征。
此类文献反映某一区域范围的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自然资源、科学技术、文教卫生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
2)丰富性。
主要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上:地方文献内容丰富,是对特定地区自然、社会、人文诸般事物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性记录,它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如全面反映某一地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各具方面的综合性志书、年鉴等从历史的角度反映和记载某一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资料;文史资料等反映某一地域的形象资料等。
3)真实性。
地方文献的真实性表现在文献内容上,其内容包括本地历史、地方人士著述、个人作品和风土人情等,情况真实可靠。
4)收集的特殊性。
地方文献大多数属非正式出版物,零散地分布在各单位内部或民间,通过一般的采购方式是不能有效地收集的,必须采用订购、捐赠、交换、复制等独特的方式,才能建立地方文献的藏书体系。
5)使用的专指性。
地方文献的地域性构成了使用的专指性,但是地方文献内容的广泛性又形成了使用的多样性。
1.3 地方文献收藏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直接影响分类体系,因此确定收藏范围至关重要。
地方文献收藏的范围包括。
1)地方志。
地方志是记录某一区域的地理形态、气候环境、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事件等历史性资料的总汇。
地方文献领域研究综述

地方文献领域研究综述地方文献是指在某个特定地域内产生、保存、流传的各种文献资料,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方面情况的综合反映,是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地方文献领域的研究,是对地方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深入探究和发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地方文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地方志、家谱、档案、史料、地方文化、方言等方面。
其中,地方志是地方文献的主要代表之一。
地方志是以某个特定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收集整理该地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编撰成册的一部综合性书籍,既是地方文化的重要宝库,也是各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和依据。
地方志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地方文献学的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料,也能够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素材。
与地方志相似的文献还有家谱。
家谱是以某个家族或一系列家族为对象,记录了这些家族的家族史、家族文化、家族族谱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对家谱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些家族的社会地位、文化传承、亲戚关系等方面的情况,也可以为民族研究和社会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材料。
除了地方志和家谱,档案、史料以及地方文化、方言等方面也是地方文献研究的重要内容。
档案和史料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和整理,可以更好地了解某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和变迁。
同时,地方文化和方言是代表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这些文化和方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方文化的内涵和特色,从而更好地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实际的研究中,地方文献领域的研究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地方文献整理和保护、地方文献学研究和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
地方文献整理和保护是研究地方文献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对地方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和素材。
地方文献学研究则是对地方文献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对地方文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方历史、人文、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对地方文献概念的思考

摘要在图书馆界对地方文献概念探讨的基础上、就地方文献概念的“广义”说和“狭义”说及相关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近年来,随着地方文献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方文献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重视。
但由于我国不少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实际上仍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有关地方文献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滞后,给从事地方文献工作的同志造成了一些思想上的混乱。
比如由于目前学术界对地方文献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因而各馆在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书目编制、数据库建设上各行其是、五花八门,直接影响了地方文献工作的质量。
因此,要搞好地方文献工作,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地方文献。
本人就目前图书馆界对地方文献概念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1目前图书馆界对地方文献概念的理解关于地方文献的定义,目前图书馆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不一,以致我国权威的《图书馆学百科全书》的编著者也难以取舍,避而不录。
尽管如此,1998年5月在韶山举行的全国首次地方文献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关于地方文献的概念还是基本上取得了共识,即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理解是:地方文献包括地方出版物。
地方人士著述。
地方史料;“狭义”的理解是:地方文献指地方史料。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广义”说和“狭义”说,究竟哪一种界定更能体现出地方文献的本质和特色呢?2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能否统统作为地方文献收藏地方出版物和地方人士著述属于“广义”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地方出版物和地方人士著述都能作为地方文献进行收藏呢?2.1地方出版物地方出版物指某一地域范围出版的出版物,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等。
可以是印刷型的,也可以是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的、地方出版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地域在某一时期的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但由于其内容繁杂,涉及各个领域和学科,所以,多数地方出版物在内容上都不具备地方特色。
如2000年云南面向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47种期刊中,内容上涉及到云南的约24种,占51%;1996年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431种图书目录中,内容反映湖南特点的仅15种,不到4%。
地方文献概况

谢 谢!
2、从文献的载体类型来区分 • 图书馆地方文献主要包括纸本、 光化学制品和磁记录品,几乎 包括了当代图书文献的所有载 体类型。
3、从文献的出版方式区分
• 地方文献中包括公开出版物、非公 区分 • 这类型的文献包括核心文献、 辅助文献和背景文献。
国内其他说法
“凡涉及本地区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内容的一切 出版物,不论其出版地为何处,均应属地方文献范围之内。”
“凡关于本地区自然的社会的一切史料记载均可以视为地方文献。 不论是文字的、录音、录像的或其他什么形式的‘信息载体’, 也无论其收藏管理单位为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或其他性质 单位,只要记载着与本地区有关的历史的现实的资料,都可视 之为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是指本地方的一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史料”
国外说法:
“凡是涉及一个地方的一切出版物,不管它们的出版 地是哪里,一概属于地方文献。”
“地方文献包含某一地区生态变化的文献,这些变化 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影响,人与变化中的环境和人与 一些政治行政集团权力范围的相互影响,以及人与 自然区域的相互影响”
综上得出
三、地方文献特征
1、地域性
在文献内容中体现出的鲜明的地域性,是地 方文献的最大特点。只要具备这一特点,文 献就具备了被确认为地方文献的基本条件。 至于文献形式、文献载体、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期乃至文种等等,都不是鉴别地方文献 的重要标准。
四、地方文献类型的划分
1、编纂方式 2、载体类型 3、出版方式 4、信息密度
1、从文的编辑出版方式来区分
地方文献可分为书籍、报刊、会议录、 文件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舆 图、谱录、统计图表、簿记、票据、 证劵、画册、印谱、相册、乐谱、文 告、传单、商标、戏剧说明书以及地 方文献专用的参考工具书等形式。
地方文献工作略述

地方文献工作略述省级(区)图书馆担负着为教育、科学研究服务与提高中华民族知识水平等任务。
作为一省藏书中心的省级图书馆来说,藏书的综合性无疑是它的重要属性。
然而,藏书的地方性也同样是省级馆务必首先考虑的。
地方文献的概念与范围要建立有地方特色的省馆藏书体系,以供社会利用。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地方文献。
其概念与范围各指什么。
随着人类文化与科技的进展,近代意义上的地方文献,已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地方性,即某一地方文献务必与该地有关。
二是资料性,即有关该地的地方文献务必是有某种参考价值与使用意义。
三是多样性,即形式上能够是载体多样、文字各异、版式不一。
以上三条即为地方文献的特点,也就是它的概念属性。
那么,毕竟什么资料属于地方文献,什么文字载体属于地方文献呢。
这能够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去划分:首先,从内容上可划分为。
(l)地方人士的著述。
所谓地方人士的著述,它首先是指籍贯是本地而又在本地工作的人士的著作,同时也包含籍贯虽非本地而在本地工作的人士的著作。
(2)本省区的地方出版物。
地方出版物是检验某一省(区)文化进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根据之一。
(3)与本省(区)有关的著述。
其次,从形式上可划分为。
(1)本省区历次编修的地方志与专志。
(2)本省(区)历代著名人物的著作及当代作者的著作。
(3)本省(区)的地方出版物。
除公开出版的报纸书刊外,要着意搜集那些非正式出版物。
(4)古今中外论及本省(区)的文章或者专著。
(5)本省区工厂企业的产品广告、商标、图案、产品目录、产品说明等。
(6)本省(区)人士的手稿、书信、日记、字画等。
(7)其他。
如历史照片、民间契约、旧时代帐薄、宗谱、碑记、志铭、褐文、民谣等。
地方文献的搜集方法地方文献搜集工作至关重要。
务必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措施。
假如靠图书馆传统的收集方法,大批的地方文献就会从我们手头漏掉,收集的文献可谓十不足一。
其搜集的方法为:第一、建立地方文献呈缴制度,用法律形式与地方行政手段来保证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
试述地方文献概念及其“宽窄度”标准

试述地方文献概念及其“宽窄度”标准试述地方文献概念及其“宽窄度”标准在谈地方文献概念及其“宽窄度”标准之前,我们不能不回顾一下多年来图书馆界关于地方文献概念定义之争鸣。
大家都知道,我国最早对地方文献进行概述的是杜定友先生,杜先生所描述的地方文献是从一个较宽泛的角度来叙述的,他认为“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都属于地方文献的范畴。
此后,关于这一话题一直处在探讨之中,图书馆界人士渐趋分成两大流派,即地方文献定义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所谓广义地方文献指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地方史料;狭义地方文献则单指地方史料,即内容上具有地方特征的区域性文献。
地方文献概念的广狭之分、广狭并存这一特征在98年全国首次地方文献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就曾被与会代表所认可,并取得共识。
虽然地方文献概念的广狭之分、广狭并存现象,从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图书馆学术界,对各图书馆开创地方文献工作带来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比如,甘肃省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湖南图书馆等,在充分认识分析自身情况的基础上,以狭义地方文献概念为指导,深入发掘各馆特色,分别打出了“西北文献部”、“孙中山文献专藏”、“北京地方文献报刊索引”、“湖南名人资料中心”等地方文献精品,开创了各馆地方文献工作新纪元,呈现出地方文献工作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但是,从总体工作来考虑,从持续发展角度来思索,地方文献概念的不确定性,势必会给地方文献工作带来一些消极负面影响,造成各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各行其是的'局面,在总体把握上很难有一个精确的尺度来衡量。
特别是地方文献概念两种理解并存的现状,无疑会给做地方文献实际工作的同志的思想造成假象,认为地方文献概念尚未定论,随便搞搞就可以,不必太认真。
这样,主观上的被动,必然带来宏观指导上的盲动性,实际操作上的随意性。
长此以往,想把这项工作向更深层次推进,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统一规范地方文献概念,明确界定地方文献范畴是当前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以笔者愚见,是否可由权威部门召集有关专家学者,就此问题展开专题研讨,进而形成共识,做出决议,借助行政手段和图书界杂志以及其它媒体等形式,大张旗鼓,态度鲜明地亮明、确定地方文献概念,统一各馆认识,提高馆员工作积极性,使地方文献工作尽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试述地方文献概念及其
“宽窄度”标准
在谈地方文献概念及其“宽窄度”标准之前,我们不能不回顾一下多年来图书馆界关于地方文献概念定义之争鸣。
大家都知道,我国最早对地方文献进行概述的是杜定友先生,杜先生所描述的地方文献是从一个较宽泛的角度来叙述的,他认为“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都属于地方文献的范畴。
此后,关于这一话题一直处在探讨之中,图书馆界人士渐趋分成两大流派,即地方文献定义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所谓广义地方文献指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地方史料;狭义地方文献则单指地方史料,即内容上具有地方特征的区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