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的多媒体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多媒体课程实训报告模板

多媒体课程实训报告模板一、实训内容本次多媒体课程实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理论课和实践课。
其中理论课包含了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以及发展历程等内容;实践课则重点介绍了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方法,例如PPT制作、音视频处理、网页设计等。
二、实训过程1.组建团队在实训开始前,我们先进行了团队组建。
我们的团队共有4人,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例如项目经理、文案策划、平面设计师和多媒体制作人等。
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我们也讨论了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以确保我们能够互相补充,发挥出最好的团队合作效果。
2.理论课学习在理论课学习中,我们对多媒体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我们主要学习了多媒体的发展历程,掌握了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分析。
在理论课的学习中,我们也参加了一些有关多媒体领域的线上讲座和座谈会,了解了业界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和探讨。
3.实践课学习在实践课学习中,我们主要掌握了多媒体软件的使用方法。
我们使用了PPT制作、音视频处理和网页设计等多种软件进行实践操作,学习了如何让视觉、听觉和交互等多个方面的元素融合到一个项目中,从而打造出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作品。
我们还参观了一些多媒体行业的企业,了解了他们的生产流程和制作方法,收获了很多实用经验和技巧。
4.实训项目我们的实训项目是一个PPT制作项目,该项目旨在提升我们的多媒体制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个项目分为多个阶段,包括项目策划、设计方案制定、素材搜集、制作和最终呈现等。
在项目中,我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确保了项目进程和质量。
我们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我们都能及时解决和讨论,最终呈现出了一份出色的PDF文件。
三、实训成果本次多媒体课程实训,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我们不仅掌握了多媒体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够自如地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制作,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我们的实训项目PPT制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附件2
浙江省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项目编号 kg2013001 kg2013002 kg2013003 kg2013004 kg2013005 kg2013006 kg2013007 kg2013008 kg2013009 kg2013010 kg2013011 kg2013012 kg2013013 kg2013014 kg2013015 kg2013016 kg2013017 kg2013018 kg2013019 kg2013020 kg2013021 kg2013022 kg2013023 kg2013024 kg2013025 kg2013026 kg2013027 kg2013028 项目主持学校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 项目名称 基于多媒体的沉浸式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以模块化方式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药剂学教学改革 全校通识课《智慧与正义》教学创新 《国际贸易学》研究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基于“1+3”(讲 授+文献导读→主题论文→Seminar)授课模式 基于拔尖学生能力提高的求是科学班“基础化学实验”多模式 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研讨启发式“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微机系统设计与应用”课程的“教法、学法、考法”改革与 实践 大类基础课《植物学》的研究型及国际化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双螺旋上升式”教学模式在药理学中的应用 LBL结合PBL教学模式在精神病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自控理论课堂教学优化 微积分课堂教学方法与课内外教学互动创新模式的探索及实践 虚拟与实体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课堂教学中培养土木工程师创新与实践综合能力的探索 搭建自协同学习平台,探索过程启发式教学——理论力学课堂 教学改革与实践 《学术英语写作与口头报告》课程改革研究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交互式教学研究 探索并改进“FlippedClass Model” 信息安全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 基于开放教育资源(OER)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探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 先进材料实验课程自主开放、互动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 践 工程实例嵌入型教学方法在《土力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肝胆胰外科实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体化创新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体结构与功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建构式互动教学在《生命科学基础》课程应用与实践探索 大班实时互动和分班专题研讨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完全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研究 主持人 盛跃东 高建青 张国清 严建苗 赵华绒 马皓 王立强 傅承新 丁玲 禹华良 王慧 苏德矿 邱利民 赵羽习 叶敏 丁展平 张兴宏 姚缨英 蔡亮 李艳 马建青 刘芙 胡安峰 吴李鸣 张晓明 柯越海 潘正权 朱柏铭 参与人 马以容,张昀,徐知媛,冯丽春 等 应晓英,袁弘,杜永忠,朱卡林 等 无 无 吴金龙,吴百乐,方文军,王彦广 等 徐德鸿,王正仕,石健将,陈宏 等 王晓萍, 刘玉玲,梁宜勇,张秀达 等 赵云鹏,姜维梅,邱英雄,于明坚 等 杨波,吴昊姝,应美丹,朱卡林 卢蕴容,郜彬,刘微波 邵之江,宋春跃,吴 俊,徐正国 等 童雯雯,毕惟红,朱静芬 甘智华,张小斌,孙大明,陈振英 等 段元锋,李育超 邓茂林,宦荣华,陈丽华,金肖玲 等 庞继贤,汪运起 王齐,涂克华,朱蔚璞,万灵书 范承志,樊伟敏,李玉玲 无 郭玉清,张剑平,董榕,张慕华 王东莉,封丽萍,陈小英,万慧进 等 陈立新,乔旭升,邬震泰,程继鹏 等 龚晓南,谢康和,谢新宇,黄大中 吴健,陆定,胡晨,徐军 等 欧阳宏伟,夏强,周俊,陈玮琳 等 傅承新,鲁林荣,卢大儒,程洪强 厉位阳,鲍世宁,应和平,阮永红 等 无
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实际项目的学习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项目式教学法可以提供学生更为真实和实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围绕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展开讨论。
一、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意义和价值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而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而项目式教学法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创新的学习方法。
项目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完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进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1. 项目主题的选择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有一定实践意义的项目主题,如网页设计、软件开发、多媒体制作等。
通过引入实际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团队的组建在项目式教学中,学生通常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团队,每个团队有自己的项目负责人和成员,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项目任务的设计教师需要根据项目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项目任务,明确项目目标和要求,指导学生制定项目计划、分工合作、完成项目进程。
4. 实践操作和反思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和实时调整,并及时反思总结,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和改进方法,从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实验报告

多媒体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多媒体技术在信息传递和学习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对学习效果和记忆力的影响。
实验设备:计算机、显示器、音响设备实验过程:1. 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参与者。
实验组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学习。
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材料相同,内容为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文字、图片和音频。
3. 实验组使用计算机和显示器展示学习材料,通过观看图片和文字的同时,听取相应的音频解释。
4. 对照组使用课本展示学习材料,参与者通过阅读文字和观看图片来学习。
5. 学习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参与者分别进行知识测试和记忆回溯。
6. 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参与者的测试成绩和记忆回溯结果。
实验结果:1. 实验组在知识测试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成绩,平均分高于对照组。
2. 实验组在记忆回溯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表现,能够回忆起更多的学习内容。
3. 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学习方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讨论与分析:1. 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同时传递信息,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
2.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视听效果,增强学习材料的吸引力和记忆效果。
3. 多媒体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参与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实验结论:多媒体技术在学习和信息传递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力,激发学习兴趣。
因此,在教育和培训领域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会有更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实验延伸:基于本次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多媒体技术对学习效果和记忆力的具体影响因素。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研究方向:1. 多媒体形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类型的多媒体材料,例如视频、动画、交互式游戏等,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形式的多媒体,我们可以确定最适合特定学科和学习内容的多媒体形式,以提高学习效果。
多媒体课件实践报告范文

多媒体课件实践报告范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效果和应用方法。
首先,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在课堂上展示生动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可以让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多方面地参与学习。
相比传统的黑板板书方式,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更加生动、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其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展示,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
通过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可以生动地解释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同时,多媒体课件还能够将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再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查找、整理和处理各种资源。
通过此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分析和综合能力。
同时,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学生需要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最后,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简洁明了,内容要有层次、重点突出,避免信息过载。
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有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更适合某些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最后,教师要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综上所述,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因此,教师应积极尝试和推广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多媒体技术实训报告(一)

多媒体技术实训报告(一)引言概述:多媒体技术实训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多媒体技术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实践课程。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多媒体技术实训的过程、实验设计与实施、实验结果分析以及总结与展望,以便于读者了解该实训课程的目标、方法和成果。
正文内容:1. 实训过程a) 实训目标分析本节主要对实训目标进行分析,包括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等。
b) 实训环境搭建本节将介绍实训所需的硬件软件环境的搭建过程,包括计算机设备和多媒体软件的安装与配置。
c) 实训内容与计划本节将详细介绍实际实训的内容和计划,包括实验项目的选择和划分、实训时间的安排等。
d) 实训方法与指导本节将探讨实验教学方法和指导方式,包括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作业指导等。
e) 实训过程总结本节将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包括实训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学生的表现和反馈等。
2. 实验设计与实施a) 实验设计原则本节将介绍实验设计的原则,包括实验的目的、步骤、要求和评价指标等。
b) 实验项目选择本节将详细介绍选取的多媒体技术实验项目,包括图像处理、音视频编码、虚拟现实等方面。
c) 实验过程步骤本节将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数据收集、算法设计、编程实现等。
d) 实验数据分析本节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e) 实验评价与改进本节将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3. 实验结果分析a) 实验结果展示本节将对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包括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效果图、音视频编码的压缩比率等。
b) 实验数据对比本节将对不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c) 实验结果影响因素分析本节将分析实验结果受到的影响因素,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环境和算法等。
d) 实验结果讨论与解释本节将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包括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e) 实验结论本节将总结实验结果,提出实验结论和发现,以便于读者对多媒体技术实训的成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多媒体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多媒体项目管理课程设计项目化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它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实际项目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多媒体项目管理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并教授他们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项目化教学的多媒体项目管理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包括项目需求分析、项目计划制定、项目执行和控制、项目交付与验收等方面的能力;2. 教授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包括使用项目管理软件、制作项目管理文档、搭建项目管理平台等方面的技能;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让他们能够与他人有效地合作完成项目工作;4.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在项目管理中能够灵活应对问题和提出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项目管理概述:介绍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让学生了解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项目需求分析:教授学生进行项目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让他们能够准确理解和捕捉项目的需求;(3)项目计划制定:教授学生制定项目计划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让他们能够合理分配资源、制定时间表和确定项目里程碑;(4)项目执行和控制:教授学生项目执行和控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他们能够有效监控项目进展、处理问题和调整计划;(5)项目交付与验收:教授学生项目交付与验收的基本流程和要点,让他们能够确保项目交付的质量和效果。
2. 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述项目管理的概念、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项目案例,让学生了解项目管理的具体应用场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实际项目任务,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项目管理的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多媒体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5)评估考核:通过课程作业、小组项目报告和个人学习成果展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和考核。
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基于项目教学模式
二、教学方法
3、项目开发:通过分组或独立完成项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际项目开发。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 用。
二、教学方法
4、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 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二、教学方法
5、学习小组:建立学习小组,定期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相互学习和促进知 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规划教学任务
在确定项目后,我们还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任务计划。任务计划应 该包括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总结等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明确 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例如,在需求分析阶段,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 和分析,掌握需求获取和分析的方法;在设计阶段,可以引导学生使用面向对象 编程的思想进行系统设计,
四、评价教学效果
四、评价教学效果
在项目教学法中,评价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项目成果来评价学生的 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检查学生的代码和 文档以及学生最终提交的项目成果来评价其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 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和不足之处,从而 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谢谢观看
二、规划教学任务
培养其设计能力和抽象思维;在编码阶段,可以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掌握 Python编程的核心语法和常用库的使用方法;在测试阶段,可以让学生学会使用 测试工具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提高其软件质量意识;在总结阶段,可以让 学生总结项目经验,反思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培养其总结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与实践基于项目教学模式
目录
01 一、介绍项目教学法
基于项目课程学习教学资源配置的探索与实践
博士 ・ 家论 坛 专
基于I 目课程学 习教学姿 源配置韵攘索与实跬 页
徐 州生物 工程职 业技 术 学院( ) 宋如敏 王开德 张春 红 筹
[ 摘 要] 本文阐述 了在 项 目课程设计完成后 , 应根据课程 的教 学 内容 与方法、 学模 式与教 学效率的要 求 , 教 合理的设计教 学资源的 配置 。 同时提 出应兼顾 不同专业 同类课程的教学需求, 来实现教 学资源共享与合理 配置, 以及讨论 了如何降低教 学成本 , 高教 学效 提 益 , 个 职 业 教 育领 域 都 在 努 力探 究 的 问 题 。 这 [ 关键词 ] 教学资源 项 目教 学 合理配置
导书 、 课程教学参考资料等 。 以液压与气压课程为例 , 第一个教学 区设在多媒体教室 , 在这 里进 行理论知识学 习 , 对学生进行分组 , 布置项 目任务并进 行分析 , 讨论制 定工作计划 , 取相关信息等 , 二个教学场地是液 压与气压实训室 , 获 第 设有液压 与气压实验 台, 各种类 别的液压 与气压元件等 。 再 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例 , 第一个教学 区仍设在 多媒体教室 , 第 二个教学场地则是相关机加工实训 车间。 现代 制造技术实训 中心作为机 电一体化专业 实训平 台 ,目前 我校 已建成 C AD机房 、 机械制 图实训室 ,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室、电工 实训车 间、 普通机加工 实训车间 、 数控加 工车间 、 特种加 工车间等十多个实训 车间( 。实训设备先进 , 室) 设备总价值近 2 0 万元 , 00 可同时满 足 10 00 余实训 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训 , 形成了真实生产实训环境 。 按“ 做学教” 合一原则 , 建成了“ 机床拆装维修 实训室” “ 、液压 与气 动实训 室” “ L 、 C实训室” P 等专业教室 , 能承担 C D 钳工 、 A 、 车工 、 维修电 工 、数控加工等专业实训项 目教学 。各专业 实验 室和实训车间能进行 C D、 A 钳工 、 焊工 、 车工 、 铣工 、 数控车工 、 电工等工种 的中 、 高级工 的鉴 定。机械 制造技术方 向和 电气控制技 术方向可在校 内进行 中、 高级工的 鉴定与考证。 还可为专业群的模具 、 数控 、 企业 职工培训等提供钳工 、 电 工、 普车 、 数车 、 特种加工 的培训与考证。 设 备管理制度齐全 , 运行状况 良好 , 建立 了《 设备 台帐》 《 备运行 、 设 登记表》 《 、设备 维修保养制度 》 等一系列设备管 理制度 , 设备数量 和质 量、 价值满足教学任务需求 。实验实训 的设施设 备齐全 , 专业实训项 目 能全部在制造 中心完成 , 达标率 和开 出率达 10 设 备生均价值 5 0 0 %; 00 元以上 , 价值达标率 10 有设 备运行登记 表 , 0 %; 有健全的设备保养制度 和管理措施 , 设备完好率在 9 %以上。 5 双休 日向学生开放 , 制订 了 C D机房及 现代 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双 A 休 日开放计划 , 开放 时间 l 4小时 / 学生可根 据学习需要进入实验实 周。 训 室 学 习 , 指 导教 师 的指 导 下 进 行 自主 实 训 。 在 项 目教学资源如此配置 的理 由有 以下三个方面 : 教学资源的配置是 为了满 足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 。多媒体 教学设备和教学课件 为学生 掌握项 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项 目任务提供 了条件 , 教学参考书和工 具书 、 图工具 与图纸 、 绘 实训指导 书以及加工 工具等为学生从资讯 开始到检查评价等工作步骤提供 了条件 ,使学生 能够方便地利用现有 条件正确选择加工工具 ,确定加工工艺和加工参 数, 进行 零件加工操作 , 检查零件加工质 量 , 并根据零件加 工任务完成 的情况给予反思和评 价。 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了高的教学效率的需要 。教学效率 的高 低是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合理性评价的一项重要 内容 ,理论知识与专 业 技 能 学 习 区 域 与 资 源 的 相 对 集 中 配 置 ,较 大 幅 度 地 提 高 了学 生 的有 效学 习时间 , 进而可以保证较高 的学 习效率 。 教学资源的配置兼顾了不同专业同类课程的教学需要 。极大地 降 低 了教学成本 , 提高了教学效益 。
小学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精选文档
小学科学课程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一、项目化教学的起源教育领域中的“项目”,目前指的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即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
最早可以追溯至18-19世纪自然主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以Rousseau等人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教育家认识到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弊病,如忽视学生的自我发展,教育与生活相脱离等,进而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进步的教育主张,其主线都是强调儿童自我发展和自主活动的重要性,这些思想都成为“项目方法”重要的理论源泉[1]。
20世纪初,美国哲学家,教育用主义代表John Dewey吸取了Rousseau等人的教育思想,创建了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体系,为项目课程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60至70年代欧美国家的教育改革,项目方法又一次成为了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和教育改革实践的亮点,其中以萨利?伯曼的项目学习为主导[3]。
1971年起,项目课程被列入德国一些学校的课表中,2003年,德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职教所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德国盛行。
项目化教育最早的实践是出现在16世纪晚期意大利建筑学教育和工程学教育运动中。
18世纪末期,随着工程学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欧美纷纷建立了工业学校和职业学校,于是“项目方法”从欧洲传到了美国,美国华盛顿大学O‘Fallon工业学院院长Calvin M.Woodward把“项目”当作一种“综合练习”,“教学”成为“产品制造”,他的这种综合练习项目,在18世纪9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中。
1919年项目教学传入我国,当时Dewey在我国宣传项目教学的思想及主张,影响了我国教育界一大批的思想家,如胡适,陶行知,张伯苓,蒋梦麟,郭秉文等,他们为Dewey的教育理论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在南京高师附小试行,其教师成为“杜威院”,开展典型的项目课程[1,3]。
1927年,在Kilpatrick来华讲学又掀起了项目教学实验的高潮,近年来,关于“项目”的研究,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大领域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项目的多媒体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本文针对传统多媒体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项目式教学法的特点,阐述了项目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并具体给出了多媒体技术实验的一个项目范例以说明经过教学实践证明项目式教学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项目式教学;教学实施1引言作为计算机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多媒体技术课程成为了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应用类课程,在介绍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多媒体信息制作与处理的应用能力。
传统的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过程,往往偏重于基本理论的介绍,实验内容多以验证型实验为主而忽视应用制作与开发的介绍,学生对实验的目的体会不强,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基于项目的实验教学过程,通过对应用类项目的逐步分析,将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项目式教学法的特点项目式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贯穿始终,将课程中的多个知识点融入项目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项目进行分析,以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完成项目为主要学习目的,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教师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研讨、团队协作、沟通等基本能力。
项目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 目的明确。
项目具有要求明确的工作任务说明,是理论教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体。
很好的解决了以往教学活动过程中,实验之间相对独立,联系性不强,导致学生对实验目的体会不强,无法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问题。
(2) 启发性强。
以往教学过程中,验证型实验内容居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模仿,而项目中含有诸多问题,很多问题并不是某个理论知识的简单运用就能解决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分析,克服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论证等独立思考的能力。
(3) 综合性。
项目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通过项目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学习如何在众多的知识点中找到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4) 解决方案多样化。
以往教学过程中,实验结果单一并且无法体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项目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多样的,同一个项目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解决方案,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可以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同时解决方案的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且通过不同解决方案间的差异比较,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
3基于项目的多媒体技术课程实验设计多媒体技术课程主要介绍多媒体基本概念、多媒体硬件与软件技术、多媒体音频视频技术、多媒体压缩技术、多媒体通信等内容,既有理论性很强的各类多媒体压缩算法,又有多媒体软件应用等操作性很强的内容。
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以项目为驱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3.1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项目的选取标准通过项目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实践,发现项目的难易程序以及与生活的贴合度对教学效果影响比较大。
项目的选择标准就包括以下几点:(1) 选择的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应注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2) 项目应具有一个要求清晰的任务说明,对于项目的最终成果应该有明确而具体的考核指标;(3) 项目应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的应用,而且最好要求学生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学习新知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相结合,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3.2多媒体技术课程项目的分类设计从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理论课内容分析,可以实施项目式教学的知识内容主要可分为:多媒体音频视频技术、多媒体压缩技术、多媒体通信、视频后期制作及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等5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知识点内容设计了6个项目,其中分别是:微型GIS系统、微型监视系统、常用图像压缩软件、多媒体播放软件、简单RPG 游戏、语音识别系统。
这6个项目涵盖了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绝大多数知识点,同时不同项目间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交叉。
由于项目要求的知识点,都代表着当前多媒体技术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在有限的学时内学生很难独立完成,学生以团队的方式组队,3~5人一组完成项目。
3.3多媒体技术课程项目教学的实施方法多媒体技术课程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有以下5个主要步骤: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总结。
(1) 项目分析阶段:教师对项目的背景、目标要求、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并强调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项目,使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要应用哪方面的知识,练习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2) 制定计划阶段:学生一般以团队方式工作,每个团队3~5人,自行将项目分成多个小模块,并根据模块的功能需求,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最后将多个工作计划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计划。
(3) 项目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计划完成制定的任务,教师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并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
学生可以就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请教,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方向性指导,不给出明确的答案。
(4) 项目评价阶段:项目式教学的评价具有多元性,其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标准的多元性。
项目有多种解决方案,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并不是“对”与“错”,而是“好”与“更好”。
因此,在评价方式上,项目式教学强调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评价标准上,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达到项目式教学的目标要求,更关注学生在项目式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5) 项目总结:教师对项目的应用特点、关键步骤、主要理论知识点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通过展示学生完成的较为优秀的作品,扩展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发现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4项目范例以“微型监视系统”项目为例进行教学活动的说明。
监视系统应用广泛,它可以实时获取指定地点的图像或视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和识别。
微型监视系统模拟实现一个银行的监视系统,其主要涉及到:图像采集卡的基本应用、图像压缩、多媒体通信等方面的知识点。
项目基本要求:(1) 完成监视系统的硬件连接;(2) 利用图像采集卡完成静态图像和动态视频的采集;(3) 动态视频的保存;(4) 监视录像的实时播放。
项目教学目标:(1) 了解图像采集卡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图像采集卡的使用;(2) 视频信息的处理;(3) 视频压缩技术;(4) 多媒体通信技术。
在项目的教学实践中,首先让学生收集市场中常见的监视系统的资料,归纳监视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使学生对项目的应用情况和基本构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获得的知识信息比教师的单纯讲解要来的深刻,在此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完成监视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案。
然后教师将项目中使用到的知识点进行分解,例如讲解图像采集卡的基本原理和视频相关的基础知识,便于学生认识整个应用中涉及到的单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之上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确定设计方案中的视频压缩、传输等实现方法,并开始具体实现设计方案。
在实现过程中,学生可以与教师讨论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但不能直接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生体会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掌握实际开发的基本过程,从而提升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在项目评价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实现的系统、设计过程中的表现等进行多方面的考核,指出学生设计中的不足,同时肯定学生设计中的优点。
当项目结束时,教师可以演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对其中的关键步骤、所用知识和实现手段等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项目式教学实践中,同一个项目的设计方案在难度上是有区别的,应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在完成项目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针对项目适当增加功能。
经近3年的教学实践表明,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率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4项目式教学总结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解决以下问题:(1) 项目要求的知识点是否包含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正在学习的知识?(2) 项目是否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否让学生感兴趣,激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3) 项目是否重视实践性?项目式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论在多媒体技术课程实验中开展项目式教学证明:项目式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程逻辑组织知识的学习,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有明显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多媒体技术中多数知识点抽象度较高,在短时间内学生很难亲自动手完成每一个知识点的实现,常常借助已有的第三方控件完成项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动手完成复杂度较低的知识点,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1] 郭方方. 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建设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8,10:78-80.[2] 朱金秀. 项目式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52-55.[3] 孙文彬. 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148-151.[4] 张晓红. 在模具课程实习中运用项目模块式教学的操作过程[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8:43-44.[5] 高路斯. 设计性综合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3):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