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施工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建设工程施工水土保持措施

建设工程施工水土保持措施一、施工前水土保持措施在施工前,对工程现场进行综合调查,了解周边环境和地形地貌情况,充分评估施工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确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在规划方案中要充分考虑水土保持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对水土资源的保护。
1.完成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明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对施工现场进行临时性的固定设施建设,如围挡、渠道等,避免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3.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施工中水土保持措施在施工中,按照水土保持方案逐步实施相关措施,确保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1.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识,明确施工区域,避免随意涉足。
2.加强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及时清除渣土、垃圾等杂物,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合理利用施工现场周边的草本植物、竹林等植被,建立临时性的绿化带,减少水土流失。
4.设立临时性的围挡、沟渠等防护设施,防止土壤流失、水体污染等现象的发生。
5.优化施工工艺,降低对地表土壤的破坏程度,减少水土流失。
6.开展定期的水土保持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施工后水土保持措施在施工结束后,要对工程现场进行整治和复绿工作,将施工后的环境恢复到原有状态,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1.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残留材料和设施,并进行分类处理,减少环境负荷。
2.修复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等,恢复原有地貌。
3.实施植被恢复计划,重新种植草本植物、乔木等,恢复生态环境功能。
4.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测,定期检查环境质量,确保施工后环境处于良好状态。
以上是建设工程施工水土保持措施的一些基本步骤和方法,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必要手段,建设单位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落实,确保建设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措施1.1环境保护保证措施1.施工过程中, 严格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按合同指定的施工用地范围布置临时设施, 不乱动合同规定范围外的树木、植被。
3.强化环保管理, 健全环保管理机制, 定期进行环保检查, 及时处理违章事宜, 并与当地的环保部门建立联系, 接受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4.废弃物及时运至业主指定的位置进行填埋处理。
5.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噪声、粉尘、废水、废气的控制和治理工作, 做到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
6.保持施工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 及时清除垃圾和废弃物, 并按指定的地点堆放、处理。
7、进入现场的材料、设备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置放有序, 防止阻塞工作场地周围的通道和影响环境。
8、加强环保教育, 宣传有关环保政策, 强化职工的环保意识, 使保护环境成为参建职工的自觉行为。
9、保护生态:施工中注意保护自然生态, 不得随意拆堵水利设施, 保护好河渠, 不污染水源。
10、工程完工后, 做到场地彻底清理、清除、打扫干净。
1.2水土保护保证措施1.尽量避免在工地内造成不必要的环境破坏或砍伐树木, 并注意保护清理区域附近的天然植被, 防止因施工不当造成清理区域附近林业资源毁坏。
2.施工期间应始终保持工地良好排水状态, 修建必要的临时排水设施, 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连接, 且不得造成淤积和冲刷。
3.施工机械防止严重漏油, 并禁止机械在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维修施工机械产生的油污严禁直接排放。
4.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入农田、耕地、灌溉渠, 严禁排入引用水源。
5、不得向河道、溪流进行倾倒, 并禁止弃于专用堆放地以外的场地, 严格按照业主或监理的指示在适当地点设置弃土场, 并进行保护。
6、施工期间加强对边坡的监测, 以防止施工期间出现的边坡塌方。
1.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项目部全面贯彻文明施工要求, 科学组织施工, 做好施工现场各项管理工作, 争创“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
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引言在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合理规划和实施施工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施工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施工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并提供一些建议,以便施工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施工环境保护措施垃圾处理施工现场产生的各种垃圾,包括包装袋、废弃材料等,应妥善处理。
可以设置专门的垃圾堆放点,并定期清理和运输到指定的垃圾处理场所。
对于可回收垃圾,如废铁、废钢等,可以进行分类回收,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此外,还应加强对特殊垃圾(如化学废物、有毒废物等)的管理和处置,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空气质量控制施工现场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烟尘等颗粒物。
为了减少对周边空气质量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喷雾降尘设备,将施工现场进行湿润处理,减少粉尘的扬尘量。
•将露天堆放的材料进行覆盖,防止颗粒物的扬散。
•定期清理和维护施工现场的通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提高空气质量。
噪声控制施工现场常常伴随着噪声污染问题。
为了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噪声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降噪设备,如降噪屏障、降噪挡板等,减少施工噪声的传播。
•根据规定的施工时间,合理安排施工作业,避免在夜间或其他对居民造成噪声干扰的时段进行施工。
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现场防尘措施施工现场的扬尘是一种常见的水土保持问题。
为了防止扬尘对周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喷洒水雾剂或使用喷雾车对施工现场进行湿润处理,减少扬尘。
•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护坡、护栏等保护结构,防止扬尘倒灌和侵蚀。
土壤保护施工现场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土方开挖和填方作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破坏。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土方开挖前,根据土壤调查结果进行合理的开挖规划,避免无谓的土壤破坏。
•在土方开挖和填方过程中,使用防护措施,如覆盖土壤等,防止土壤的侵蚀和流失。
施工期间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

施工期间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施工期间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一、水土保持方案及措施1. 施工前水土保持方案(1)施工前进行现场勘察,评估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确定施工区域内的水土保持责任区域,并进行标识。
(3)建立合理的施工路线,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4)种植土壤保持植物,加固施工区域的土壤结构。
2. 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方案(1)在施工现场设置挡土墙,避免土壤流失。
(2)采取防尘措施,减少大气颗粒物的排放。
(3)进行地面硬化,避免泥浆流入河流和水体。
(4)定期检查施工区域内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时进行修复。
3. 施工后的水土保持方案(1)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排除残留的土壤和材料。
(2)种植适应性强的植物,加强施工区域的生态恢复。
(3)建立水土保持管理制度,定期巡查和维护施工区域的水土保持设施。
二、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1. 硬件设施方案(1)设置防护网,避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石、泥浆等物质流入周边环境。
(2)设置喷淋设备,进行施工区域的湿化处理,减少粉尘的排放。
(3)设置噪音屏障,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2. 排放控制措施(1)对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进行收集,并进行净化处理后排放。
(2)安装粉尘收集设备,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排放。
(3)控制化学物质的使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3. 管理制度及措施(1)制定环境管理方案,明确施工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2)建立环境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对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进行预防和准备。
(3)定期组织环境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技能。
(4)强化环境监测,对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
三、施工期间的应急预案1. 防洪预案(1)对施工区域内的河流和水体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2)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巡逻,发现河流水位异常时及时进行疏散和预警。
2. 化学品泄漏预案(1)对施工期间使用的化学品进行清点并登记,确保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储存。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
在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水土保持是指保持和改善水和土壤资源的功能,预防水土流失和水源减少的活动。
在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有助于保护水资源,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是指在施工现场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卫生性和社会文明性。
这些措施包括严格的安全管理、合理的物资运输、噪声和污染控制、施工垃圾管理等,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不良影响。
这些保证措施是施工行业必备的重要环节,通过有序、规范的施工操作和管理,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及措施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及措施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目标1.1.施工环保目标全面控制施工污染,减少空气粉尘及噪音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全面达到国家、行业和福建省及当地政府的自然保护、环保标准。
施工过程中有完善的环保措施,弃碴、泥浆以及工程垃圾按规定排放、处理,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确保工程所处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
1.2.施工水保目标全面控制施工污染,减少污水排放,控制水土流失,全面达到国家、行业和福建省及当地政府的水保标准。
施工过程中有完善的水保措施,废水、弃碴、泥浆以及工程垃圾按规定排放、处理,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确保工程沿线水域不受污染和破坏。
2.施工环保、水土保持体系建立与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并行的环保、水土保持体系,同当地环保部门协作,无条件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保政策、法规,加强施工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避免人为破坏和污染环境事件的发生。
3.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重视施工环保和水土保持工作是我们的国策要求,因此环保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
施工中严格按规定进行施工,禁止乱挖乱掘破坏当地的植被,同时制定有效的措施,保证当地的自然环境。
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将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
3.1.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组织措施3.1.1.领导小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施工环保、水土保持领导小组,制定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项目经理部、施工队分级管理,负责检查、监督各项环保、水土保持工作的落实。
3.1.2.人员配置项目经理部配备1名环保工程师,收集国家和福建省的相关法律、法规,负责识别、评价环境因素,制定环保方案和措施,并检查和监督措施的落实;项目经理部配备1名环保工程师,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有关环保、水保法规和相关知识,并经常进行宣传教育。
各施工队配备1名专职环保监察员,各工班配备1名兼职环保监察员,负责协助环保工程师工作,并在施工中执行环保方案和措施,及时反馈环保信息,为环保方案和措施的调整提供资料。
建设施工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03
建设施工期环境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
科学评价
01
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
,提出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
全面覆盖
02
评价应覆盖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施
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等阶段。
公开透明
03
评价结果应向公众公开,接受监督,确保公众参与和监督的渠
道畅通。
1 2
推广应用
积极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如高性能混 凝土、绿色建材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政策引导
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建筑企业使用环 境友好型强技术创新和研发,不断提高环境友好型建筑 材料的性能和降低成本,为推广应用创造更好的 条件。
04
建设施工期资源节约 与循环利用
土地复垦
对施工结束后废弃的土地进行复垦,重新利用土地资源,如进行农业 种植、生态修复等。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栖息地恢复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保护野生动植 物及其栖息地,避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 破坏,如设置野生动物通道、保护栖息 地等。
VS
栖息地恢复
在施工结束后,对受到影响的栖息地进行 恢复,采取措施改善栖息环境,如改善水 质、恢复植被等,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
详细描述
在施工期间,应加强现场管理,采取洒水降尘、物料覆盖、设置围挡等措施,减少扬尘和废气的排放。同时,合 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在高峰期进行大规模的土方开挖、装卸等易产生扬尘的作业。对于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 运输,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和废气排放。
水污染控制
总结词
施工期应采取措施控制水污染,防止施工废 水和生活污水对环境造成影响。
建设施工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建设施工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1.预防措施:在施工前期,应根据工程的性质和地理环境的特点,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案,并报请有关部门审核批准。
这个方案应具体阐述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以及采取的必要措施。
2.生态保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对施工地区的土地资源、植被及野生动植物进行调查、评估和保护。
对于受保护的物种或生态系统,应编制专项保护措施,采取防护栅栏、设置警示标志等手段,确保不受到施工的干扰。
3.环境监测:在施工期间,应设立环境监测点,对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以及对污水、垃圾的处理效果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
4.施工工艺控制:控制施工工艺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有害气体和废水,严格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
对于工程现场产生的废土、废石、废弃物等,应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理,以免引发环境污染。
5.水土保持:在施工地区进行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合理的防护和治理措施,包括设置排水设施,防止雨水沟侵蚀,控制土壤侵蚀,并保持植被覆盖以保持土壤的稳定。
6.文明施工:在施工现场,要严禁乱倒垃圾、乱堆土石,严禁乱放化学品以及乱挖乱填,确保施工区域整洁有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绿化造林:在施工完成后,应按照规定的比例带状进行绿化造林,恢复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质量。
8.社会宣传:对于环保工作,应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加强对施工方、监理方和业主等的环保意识教育,共同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建设施工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需要在施工前期进行充分的规划和方案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加强监测和控制。
只有科学、合理地采取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施工区域的环境质量,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施工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
1 临时工程
临时工程的设置应优先考虑永临结合,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临时工程用地周边应设置醒目的标识牌、边界线,严格限制施工人员活动范围、机械作业范围及行进线路。
(一)施工场地、营地:
1.预制厂、铺架基地、改良土拌合站、级配碎石拌合站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设置。
2.小型施工场地、营地的设置应尽量利用沿线既有场地、站区永久征地和城市用地。
3.施工中,应结合工序特点对临时用地进行综合利用,尽可能减少临时用地数量,如改良土拌合站和级配碎石拌合站的结合、取土场地用作小型预制场、施工机械停车场或营地用地等。
(二)施工便道:
1.施工便道应尽量考虑在工程用地内修建或充分利用铁路进站道路、国道及省道公路,以最短的距离与工程用地施工道路沟通,做到尽量少占耕地。
2.施工便道规格尺寸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要求实施,做到少占耕地,少破坏植被。
(三)取、弃土场:
1.取土场在取土前,应将地表30-40厘米厚的耕作层推到一侧临时堆放,完工后覆盖地表以利于复耕;耕作层土壤的临时堆放应设置围挡措施。
2.弃土应优先选择在临近的取土坑和低洼地;严格按照路基土石方调配表方案,做好施工组织安排,避免因不合理施组导致弃土弃渣数量的增
加。
3.外购土方时,应与当地政府协商,签订正式的购买商品土协议,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等。
2 水土保持
(一)施工征地范围内林木的砍伐要遵循审批制度,严禁乱砍乱伐。
(二)临时工程的修建不得切割或阻拦地表径流。
(三)桥梁桩基钻孔弃渣应及时清运至弃土地点,避免堆弃河滩或侵占河道。
(四)弃土作业必须先挡后弃,并避免弃渣外溢。
(五)路堑开挖、路基填筑等要做好截排水措施和坡面临时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3 污染防治
(一)水污染防治:
1.施工营地设置应远离水体边缘;含有害物质的施工材料不得堆、放在河流、沟渠等水体附近。
2.桥梁施工应采取措施防止石油类污染物排入水体;桩基钻孔施工产生的泥浆,经沉淀分离后,沉渣外运至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废水重复利用或用于场地、道路的抑尘和绿化。
3.施工生活污水要设置污水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抑尘或绿化。
(二)固体废弃物处理:
1.施工产生的废弃机具、配件、包装物及各类固态浸有废物等,应集中收集、封装,外运至垃圾场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
2.生活垃圾应统一分类(可降解和不可降解)收集,及时清运至环保部门指定点处理。
(三)大气污染防治:
1.施工场地、道路应定时洒水,防止施工扬尘对地表植物和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城市区域施工场地入口,应设置冲洗设备,对施工车辆进行冲洗,确保城市道路清洁。
2.运输产生扬尘时,运输车辆应装载适中,并采用篷布覆盖严密。
3.施工场地、营地四周应采用围护措施;城市地带的施工场地裸露地
表或集中堆放的土方表面,应采取临时覆盖措施,防止扬尘。
(四)噪声污染防治:
1.混凝土拌合站、预制场等高噪音作业场地设置应尽量避开居民聚居区。
2.临近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噪声敏感的施工,要严格控制机械作业噪声;噪声大的施工作业应尽量安排在白天,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要求需要连续昼夜作业的,应到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同时,要做好对周边居民的公告、宣传和沟通工作。
3.施工车辆通过城区、村庄时应减速慢行和减少鸣笛。
4 景观保护
(一)风景名胜区内的施工,应设置醒目的标示牌、边界线,严格限制施工人员活动范围、机械作业范围及走行线路。
(二)施工临时设施布局紧凑,材料堆放整齐、场地整洁,道路平整,与所处环境景观尽可能协调。
(三)严禁在景观敏感区内设置取、弃土场,严禁随意铲除地表植被和林木;施工临时弃渣堆放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
5 环境恢复
(一)施工营地、施工场地使用完毕后,应清除各类构筑物以及生活、生产垃圾,并采取土地复耕措施;制梁场、拌合站等硬化施工场地应尽可能综合利用。
(二)取土场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做到随取随平整,周界规则;取土完毕后,利用保存的耕作层土进行土地复耕或植被恢复。
(三)弃土场要做到顶面平整,坡面平、顺、直,并对弃土场顶面和坡面及时进行土地复耕或植被恢复。
(四)风景名胜区施工结束后,应加强对场地、便道以及线路两侧的绿化恢复措施。
(五)对环境恢复中的工程措施或植被措施,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