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虚美不隐恶_《史记》的史家传统文言基础知识讲练_动词、形容词活用试题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ppt1(课件+试题,打包5套) 苏教版2

素材运用
1.课本素材
点击素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飞将军李广
李பைடு நூலகம்,其先祖李信为秦国名将,曾率秦军追擒燕太子丹直到辽东。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少年从军,抗击匈奴。他作战英 勇,杀敌甚多,汉文帝大为赞赏。公元前144年,李广率军出雁门关,被
匈奴大军包围,因寡不敌众而受伤被俘。在押解途中,他飞身夺得敌兵
(2)当
立即,随即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___________ (3)即 就 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____ 假使,如果 即有急,奈何:___________ 登上 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______ 告晓,告示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___________ (4)谕 明告 因以文谕项羽:_____ 比喻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______
名言警句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2.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卢纶《塞下曲》)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子路篇》)
4.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品读研讨—— 文本核心
整体把握
1.脉络梳理 遇匈奴,智归大军
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但他还是有缺点的。 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载体写李广,但仍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 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 弱点、缺点。由此看出司马迁在情感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上是极有分寸 的,体现了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纪检监察部门、纪检干部,其使命光荣、责任
大、权力大,然而犯错的机会也很大,这对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势 必是更大的挑战和考验。
高二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苏教版)

0 7 正史鼻祖 文章大宗——《史记》的影响
01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公自序 *报任安书(存目)
02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 《史记》的体例
夏本纪 鲁周公世家 *河渠书 *六国年表
03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 的史家传统
06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 —《史记》的叙事艺术
*秦始皇本纪 *赵世家 魏公子列传 淮阴候列传
07
正史鼻祖 文章大宗——《史记》的影响
正史鼻祖 文章大宗——《史记》的影 响
*《史记》与史学 *《史记》与文学 研究《史记》 参考选题 活动建议
感谢聆听
高二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 (苏教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 录
0 1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
0 2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0 3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 的史家传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4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05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0 6 善叙事理 其文疏荡——《史记》的叙事艺术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 的 史家传统
高祖本纪 *李将军列传
04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 的理想人格
*孔子世家 管仲列传 屈原列传
05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摹形传神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本纪 *廉颇蔺相如列传 *滑稽列传 刺客列传
高二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同步练习:3.1 高祖本纪 Word版含解析

第三专题 不虚美 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高祖本纪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繇.(yáo ) 媪.(ǎo ) 樊.哙(fàn ) 单父..(shàn fǔ) B.啖.(dàn ) 筮.(shì) 深堑.(qiàn ) 自刭.(jīng ) C.飨.(xiǎng ) 鸂.(bū) 垓.下(gāi ) 郦食其..(yì jī)D.跂.(qǐ) 贳.(shì) 属.吏(shǔ) 大泽之陂.(bēi ) 解析:A 项,“樊”应读“fán ”;B 项,“刭”应读“jǐnɡ”;D 项,“属”应读“zhǔ”。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看不起 B.臣等以死守.之 守:坚持(自己的意见) C.摄衣谢.之,延上坐 谢:感谢 D.起为太上皇寿. 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解析:C 项,谢:道歉。
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杨熊走之荥阳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B.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益张疑兵旗帜张饮三日C.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实不用其命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D. 汉王复入壁驰入齐王壁 夺其军解析:A 项,示众;巡行、攻占。
B 项,增设;搭起帐篷。
C 项,服从;信任使用。
D 项,均为“营垒”。
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A .士卒皆歌思东.归 B.会项伯欲活.张良 C.杨熊走.之荥阳 D.沛公然.其计 解析:B 项与例句均为使动用法。
A 项,名词作状语;C 项,逃跑;D 项,意动用法。
答案:B5.下列各句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B.大丈夫当如此..也C.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D.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解析:A项,古义:劳苦的工作。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ppt1(课件 试题,打包5套) 苏教版1

2.一词多义 休息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______
叹息 喟然太息曰:______
(1)息 生 臣有息女:___ 停止 九年而水不息:______ 大风(一说止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__________ 气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______
(2)徇
示众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______
(4)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古义:______ 规约。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古义:___________ 没有出息。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刁撒泼,蛮不讲理;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13)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词作动词,深挖 (14)会项伯欲活张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动用法,使……活命 (15)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______________ 使动用 (16)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作动词,赶在诸侯之前 (17)及见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动用法,使……不同 (2)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动词,留下不走 (6)高祖竟酒,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动用法,认为……对 (7)沛公然其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动用法,使……跟从 (9)沛公从百余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

b.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喜”)(“懈”)
c.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安堵”,不迁动,不变
更)
(2)词类活用:
a.沛公引兵西
(名词作动词,向西进军)
b.西过高阳
(名词作状语,向西)
c.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名词作状语,向北)
d.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 (使动,
使……投降)
e.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名词作动词,乘着白车,
f.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军)
g.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意动,以……为苦)
h.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使动,使……称王) (名词作动
词,称王)
i.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动词作名词,规约)
j.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使动,使……破费)
(3)古今异义词:
a.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古:指责别人的过失 今:说人坏
节节取胜 入关约法
明确:第一破,用张良计,派说客利诱; 第二破,巧设疑兵,施仁爱,收买人心; 第三破,乘胜追击,取得完胜。善于用人 用计,收买人心是刘邦在交战中节节取胜 的根本原因。
刘邦:“破之“大破之”
知人善用
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 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
武关。
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 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
(……的原因)
h.沛公又让不受
(推让)
二、知识梳理
1.实词、虚词
归属,隶属
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
交付,委 托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属 吾属属且于为之虏矣 类,辈
() ()
()
名属教坊第一部 写作
张衡善属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嘱咐 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掌管
不虚美,不隐恶——说说《史记》的史家传统

事实 的本来面貌 , 不能 随从流俗和 习惯 , 不做任何 曲笔或漏 略。 司马迁在 《 史 记》 中, 完全秉持这一 史家 的优 良传统 , 通 过捕捉人物 事件的典 型性 , 冷静客观 地刻 画世 间人物 的百态万象 , 全方位地展现社会生 活 , 反 映历史 的真实本质 。 由此可见 , 我们学 习研读本专题 , 需要重点掌握 以下 内容 : 司马迁在记录历史 的过程 中, 能始终如一地 坚持 “ 不虚 美 , 不隐恶” 的“ 实录 ” 精神 , 非常难
融液 , 情 事之悲愤 , 则又千年 以来 , 所绝无者 ” 。《 史记 》 是“ 实 录” , 它能按 照历史的本来面 目记述 , 又能抓 住人物特点 , 把人物放在历史事件 中加 以生动 的描摹 , 通过一个个形象鲜 明 、 各具特点 、 栩 栩如生的人物去反映活生生 的历史 , 使读者如 闻其声 , 如见其人 , 如历其事 。因此 , 在本专题 文本 研读中, 我们 要揣摩 司马迁是如 何运用对 比、 互现法 去描写人物 , 如何用 各种细节 刻画人物把一 个个人 物写活的 , 如何 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等等 。
四、积 累相 关的文 言知识 , 熟悉 并掌握倒 装句 中的定语后置 和状语后置 。 学 习文言文 , 必须得 了解古代 汉语与 现代汉语 的区别 , 掌握 古代汉语特 殊句式 的一 般规律 。
结合本 专题 , 我们得熟 悉并掌握倒装句 中的定语后置 和状语后置 。 文言文 中所谓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语序顺序 而言的 , 文言文 中倒装 句有下面 四种情况 : 主谓倒 装 、 宾语 前置 、 定语后置 、 介宾 短语 后置 ( 也 叫状语 后置 ) 。本专题我们 主要 学习定语后置 、
2019-2020版语文新一线同步导学苏教史记选读(课件+讲义+精练) (3)

文本素养落实
Ⅰ 语言积累与梳理
一、基础梳理 1.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_同__“__债__”__,__债__务__ (2)高祖常繇咸阳:_同__“__徭__”__,__服__役__ (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__坐__”__同__“__座__”__,__座__位__;_“__诎__”__同__“__屈__”__,_ _理__亏__,__这__里__有__不__安__的__意__思__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__卤__”__同__“__掳__”__,__抢__;__“__憙__”__同__ “__喜__”__,__高__兴__;__“__解__”__同__“__懈__”__,__懈__怠___ (5)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__内__”__同__“__纳__”__,__ _接__纳__;__“__距__”__同__“__拒__”__,__抵__抗__
5.请把下列句中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归类 ①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②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③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④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⑤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⑥高祖竟酒,后 ⑦沛公然其计 ⑧大王起微细 ⑨沛公从百余骑 ⑩诽谤者族
⑪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
⑫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⑬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6)形容词活用为动词:_⑬__⑯__
必备知识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与状语 (1)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①两个名词相连,前面的一个常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 ②结构助词“所”之后的名词活用。“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③名词后直接跟“者”,活用。“赵王之子孙侯者。”(《触龙说赵太后》) ④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饮且食兮寿而康。”(《送李愿归盘 谷序》)“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 ⑤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辱而逐之,折而族之。”(《原谤》) ⑥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师说》)
语文《不虚美不隐恶》章节测试(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

一、基础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膻.味(shān)勘误表趑趄.不前(qiè)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B.扺.掌(zhǐ) 发详地蒙.头转向(ménɡ)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C.豇.豆(jiānɡ) 号码簿稂.莠不齐(liánɡ)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D.订.正(dìnɡ) 庇护权膘.肥体壮(biāo)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解析:选D。
A.趑趄.不前(jū) ;B.发祥地、蒙.头转向(mēnɡ);C.良莠不齐、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2.(2011年高考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
专家________,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________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________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A.提出产生适合B.提出引发合适C.提醒产生合适D.提醒引发适合解析:选C。
“提醒”不仅是“提出”,还有“促使注意”之义,与后文座椅带来的身体毛病相照应。
“引发”意为“引起,触发”,与“疲劳感”不搭配。
“适合”是动词,与中心词“高度”不搭配,“合适”是形容词,与中心词“高度”搭配。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意大利“80后”作家、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的处女作《质数的孤独》于2008年出版后一举拿下意大利文学最高奖斯特雷加奖,近日被引进中国出版。
B.人社部公布工资新政:适时调整最低工资;实现职工工资年增15%;三年内解决农民工欠薪,这些消息令人鼓舞,关键要看如何落实。
C.在高房价、高物价的背景下,对于“用500万换你10年,你换不换?”这个问题,有52%的受访者表示:“我换,最好拿现金!”D.一边是国外认为存在安全隐患;另一边是有关部门回应未超国家标准,新近发生的“雀巢婴幼儿米粉事件”,再次引发消费者对食品的海内外“双重”标准的困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词、形容词活用动词的活用古汉语中,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两类,一是活用作使动用法,一是活用作名词。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它分两种:1.多数情况下,不及物动词表示使动。
不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一旦带了宾语,就有可能是使动用法。
如:(1)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活)(《鸿门宴》)(2)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季氏将伐颛臾》)2.及物动词表示使动。
及物动词本来就可以带宾语,它的一般用法和使动用法从句型上看不出区别,只能从上下文意中去体察。
如:(1)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相斗)(《过秦论》)(2)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
(使……跟从)(《高祖本纪》)练习一指出下列句中具有使动用法的词语,并解释其义。
(1)太上不辱先。
辱:使……受辱。
(2)臣具以表闻。
闻:使……知道。
(3)百忧感其心。
感:使……感触。
(4)屈贾谊于长沙。
屈:使……受屈。
(5)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惊:使……震惊;泣:使……哭泣。
(6)拔剑而破之。
破:使……破。
(7)毕礼而归之。
毕:使……完毕;归:使……回去。
(8)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承担。
练习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用法。
(1)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谏太宗十思疏》)译文:将要有兴造宫室一类的事情,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
(安:使……安宁。
)(2)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阙”“利”均为使动用法。
)(3)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五人墓碑记》)译文:众人不能忍受,把他们打倒在地。
(仆:使……倒下。
)二、动词活用作名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的;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
动词活用作名词,则表示与那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阿房宫赋》)例(1)“生”“死”原是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现在活用作名词,用来表示与动作行为相关的人,“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例(2)“收藏”“经营”原为动词,现作名词,表示“收藏、经营的金玉珠宝等物”。
动词既然活用作名词,也就具备名词的功能,可以作主语、宾语等,或受“其”“之”的修饰;反之,若动词处在了主语、宾语、定语的位置,或前面有了代词“其”“之”,那么,它就活用了。
如:(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
(《屈原列传》)(4)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练习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名词的动词,并解释其义。
(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秋水》)闻(后一字):见闻(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至:到达的人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相对复杂些,主要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活用为名词三类。
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形容词用作使动,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如:(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使……稳固)(《谏太宗十思疏》)(2)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使……坚定)(《李将军列传》)练习四指出下列句中具有使动用法的形容词,并解释其义。
(1)万事劳其形。
(《秋声赋》)劳:使……劳累。
(2)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安:使……安定。
(3)(禹)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夏本纪》)劳:使……劳累;焦:使……焦急。
(4)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夏本纪》)薄:使……单薄。
(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赤壁赋》)正:使……端正。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活用为意动用法,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形容词活用作意动,是它在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如:(1)而耻.学于师。
(认为……羞耻)(《师说》)(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把……看作羞耻)(《廉颇蔺相如列传》)(3)渔人甚异.之。
(认为……奇怪)(《桃花源记》)练习五指出下列句中具有意动用法的形容词,并解释其义。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秋水》)少:以……为少;轻:以……为轻。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孟子·尽心上》)小:认为……小。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美:认为……美。
三、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是指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一般作主语或宾语,用来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事。
如:(1)屈平疾……邪曲..之不容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邪恶之人,端方..之害公也,方正正直之人)(《屈原列传》)(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叶,红花)(李清照《如梦令》)练习六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并解释其义。
(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圣(前一字):圣人;愚(前一字):愚人。
(3)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五人墓碑记》)远近:远近的地方。
(4)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远:远方之地。
(5)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
(《高祖本纪》)贤、能:贤能之人。
综合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都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或形容词的活用,请指出它们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烛之武退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2)舞.幽壑之潜蛟(《赤壁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3)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形容词作动词,发白,变亮(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5)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形容词作动词,交好(6)猥以微贱..(《陈情表》):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形容词作动词,远离(8)李牧连却.之(《六国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9)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10)窜.梁鸿于海曲(《滕王阁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窜(11)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形容词作名词,俊杰人物(12)流俗之所轻.也(《报任安书》):形容词作动词,轻视,看不起(13)太上不辱.先(《报任安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14)宏.兹九德(《谏太宗十思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大(15)亦以明.死生之大(《五人墓碑记》):形容词作动词,表明(16)不耻.相师(《师说》):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17)群贤.毕至(《兰亭集序》):形容词作名词,贤士(18)所以游.目骋.怀(《兰亭集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游;使……驰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卜式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选自《汉书》,有删改)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使者以闻.:使……知道(2)布.衣草履而牧羊:穿着布衣(3)岁余,羊肥息.:繁殖(4)上过其羊所,善.之:认为……好参考译文卜式,是河南人。
以耕种畜牧为业。
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
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
”使者说:“家里难道有冤家仇人,想讲出来吗?”卜式说:“臣生来与人无争,有贫穷的乡人我就借钱给他,为人不善的我就教他做好事,去到哪里,人们都顺从我,我有何冤事啊?”使者说:“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把钱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
”使者报告了朝廷。
丞相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希望陛下不要允许。
”于是,皇帝没有接受卜式的请求。
卜式回家,又到田里牧羊了。
一年多后,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开支很大,国库空虚,贫民大迁徙,所有费用都靠朝廷补给,朝廷没法完全供给。
卜式又拿出了二十万给河南太守,用来发给迁徙的民众。
河南上报富人救济贫民的名单,皇帝认出了卜式的名字,说:“这是以前希望捐出一半家产帮助边疆的人。
”皇帝于是把卜式尊为长者,召见卜式,任命他为中郎。
起初,卜式不愿意做官,皇帝说:“我有羊在上林苑里,想让先生去牧养它们。
”卜式做了郎官后,穿着布衣草鞋去牧羊。
一年多后,羊肥壮又繁殖很多。
皇帝探访他牧羊的地方,对这很满意。
卜式说:“不仅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这样。
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他损害群体。
”皇帝对他的话很惊奇,让他管理人民,有政治声誉。
皇帝认为卜式朴实忠厚,任命他为齐国的相。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