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四种情况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
一、成语中名词的活用。
第一类: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使它后面的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报仇雪耻(“使……昭雪”)、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汗牛充栋(“使……出汗)等。
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什么看成(当成)什么的意思。
如:草菅人命(把……看作野草)。
三是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名词放在副词(主要是“不”)的后面而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如:不胫而走(长腿),不翼而飞(长翅膀),不稂不莠(长狼尾草、长狗尾草),密云不雨(下雨),不毛之地(长草木),不情之请(近人情),莫名其妙(说出),华而不实(结果实),不衫不履(穿上衣、穿鞋子),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等。
(2)两个名词形成主谓或动宾结构时,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尽力实行),心猿意马(心如猿猴跳跃、意如快马奔驰),一诺千金(一个许诺下来就价值千金);洞烛其(照亮),计日程功(计量、考核),韩信将兵(带领),平步青云(行走,这里指走上)等。
第二类: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时间名词作状语。
A、日、月、年等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
可译为“日日(每日)”、“月月(每月)”、“年年(每年)”。
例如:日理万机、日新月异。
B、日、月放在表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可译为“一天天地”。
如:日积月累、蒸蒸日上。
C、“朝”“暮”“晨”“夕”等时间名词用在动词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如:朝不虑夕、朝闻夕改。
2、普通名词作状语。
A、表示方位和处所。
如: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外面);筑室道(在路上)谋;虎口余生(虎口里);金榜题名(金榜上);风餐露宿;风雨飘摇;管窥蠡测(从竹管孔里);道不拾遗等。
B、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一判断方法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例1 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 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 2 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 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例 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分析例 3 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例 4 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 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例 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分析例5 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今王鼓乐于此。
③冠切云之崔嵬。
(2)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郑商人弦高市于周。
(3)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4)同一名词迭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联合、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5)前面有结构助词“所”,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置人所罾鱼腹中。
(6)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面有连词“而”或副词,有的前面既没有连词“而”也没有副词。
例如:秦师遂东。
2、名词的使动用法。
(1)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①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②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2)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
例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3)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①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②筑室百堵,西南其户。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①孟尝君客我。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名词的为动用法。
例如: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名词直接做状语。
(1)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活用为状语。
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名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活用为状语。
例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4)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孤帆一片日边来。
(5)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良庖岁更刀。
(6)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南取百越之地。
[转载]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转载]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f5a1d41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1.png)
[转载]成语中的词类活⽤现象原⽂地址:成语中的词类活⽤现象作者:蔡蔡在古代汉语中,常常会有⼀些词因为某些语⾔交流上的⽅便,改变它原来的语法功能,这就是词类活⽤现象,这种现象在我们阅读古代⽂选的时候经常会出现。
⽽在现代汉语中,这种⽤法已经没有了,只有在某些成语中还有着这种⽤法。
下⾯就对成语中词类活⽤现象分类进⾏分析和论述。
⼀、名词活⽤为⼀般动词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较常见,应⽤于成语中主要有五种情况:1、两个名词连⽤,如果它们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同位关系和偏正关系,也不表⽰判断,则其中⼀个名词活⽤为动词。
⽐如说“敬贤礼⼠”中的“礼”和“⼠”都是名词,若都翻译成名词,则意思不通,所以此处的“礼”作动词使⽤,是“礼遇”的意思。
此类成语还有:报仇雪恨、披发⽂⾝、披发缨冠、汗颜⽆地、祸国殃民、⾯墙⽽⽴、⼼猿意马、如⽇中天其中,当两个相同的名词连⽤时,其中必有⼀个⽤作动词,⽐如说“春风风⼈”和“春⾬⾬⼈”中的“风”和“⾬”后⾯接有名词“⼈”,在此作为动词,译为“吹拂”和“下⾬”。
2、名词前有“能”、“可”等能愿动词,名词活⽤为动词。
⽐如说“不可名状”中的“名”,本是名词,但前⾯⼜能愿动词“可”字,故在此作动词,意为“说出”,此类成语还有:能⽂能武、⼈皆可夫、不可救药3、名词前有副词时,名词活⽤为动词。
⽐如说“不期⽽遇”中的“期”,本是名词“⽇期”的意思,在此因前⾯有⼀副词“不”,所以在此作为动词,译为“约定⽇期”。
此类成语还有:不谋⽽合、不速之客、不⽑之地、未⾬绸缪、横⾏不法、不名⼀钱、莫名其妙、不翼⽽飞、⾔必信⾏必果、密云不⾬4、名词⽤“⽽”连接,那么“⽽”字前⾯的或者后⾯的名词活⽤为动词。
⽐如说“画地⽽趋”中的“趋”字,“⽽”字之前是⼀个动宾词组,所以名词“趋”作动词,译为“疾⾛”。
此类成语还有:不胫⽽⾛5﹑名词的前⾯有“所”字,名词活⽤为动词。
⽐如说“⽆所事事”中的“事”字,⽤在“所”之后,⽤作动词,译为“做事”。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四种情况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四种情况导读: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特点是;名词用作谓语动词,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
(三)名词的意动用法
特点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是充当谓语动词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即“认为宾语是……”。
(四)名词用作状语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是古代汉语里一种常见的现象。
它本不属于活用范畴。
只是为了叙述方便,所以放在这里加以介绍。
名词做状语,表现的意义是多样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表示方位或处所,相当于“在……”、“从……”、“向……”。
2、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相当于“用……”、“根据……”。
3、表示对人的态度,“像对……一样”。
4、表示比喻,“像……一样”。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规律

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必须改变词性才能解通,变为动词解才符合全句的意思。
概言之,形容词处在它该处的位置“谓语”的位置上,也会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项伯素善留侯张良(课文《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记》)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课文《齐桓晋文之事》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4、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课文唐·韩愈《师说》出自《昌黎先生集》)
5、火尚足以明之(课文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出自《临川先生文集》)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课文《触龙说赵太后》出自《国策·赵策》)
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西汉·贾谊《新书·过秦论》)
3、大王必欲急臣(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卷八十一》)
4、臣请完璧归赵(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卷八十一》)
5、足以荣汝身(课文南朝《孔雀东南飞》出自南朝·徐陵《玉台新咏》)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且庸人尚羞之(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卷八十一》)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课文唐·韩愈《师说》出自《昌黎先生集》)
3、太子迟之(《国策·燕策三》)
4、虽辱而愚之(课文唐·柳宗元《愚溪诗序》)
5、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卷八十一》)。
形容词变动词的变化规则

形容词变动词的变化规则形容词是描述事物特征和性质的词语。
当形容词转化为动词时,它们经历一定的变化规则。
以下是形容词变动词的常见变化规则:1. 加上后缀-ize或-ify:有些形容词在转化为动词时,在词尾添加-ize或-ify。
例如:- adj. central(中心的)→ v. centralize(使中心化)- adj. active(活跃的)→ v. activate(激活)2. 变化词尾:有些形容词在转化为动词时,会改变其词尾。
例如:- adj. long(长的)→ v. lengthen(延长)- adj. deep(深的)→ v. deepen(加深)3. 不变化:一些形容词在转化为动词时,保持不变。
例如:- adj. parallel(平行的)→ v. parallel(与...平行)- adj. perfect(完美的)→ v. perfect(使完善)4. 使用不同的词性后缀:一些形容词在转化为动词时,使用不同的词性后缀。
例如:- adj. broad(宽广的)→ v. broaden(扩大)- adj. narrow(狭窄的)→ v. narrow(变窄)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形容词转化为动词时可能存在特殊的变化规则,具体规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词汇进行研究和理解。
形容词变动词的变化规则对于丰富语言表达和提升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则,我们能够更灵活地运用词汇,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
以上是关于形容词变动词的变化规则的简要介绍。
References:- Smith, J. (2018). English Grammar Guide. Publishing House.。
成语中的词性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 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四种。
一、名词的活用
成语中名词活用的现象比较多,可 分为两大类: 一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作状语。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个名词,在某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如果它出现在动词应当出现的位置上,在意 义上又不能用这个词本身所固有的意义把句 子解释通,而应当换成一个与这个名词直接 有关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的意义来解时,就 可以说这个名词活用成动词了。共分三种情 况:①名词的使动用法;②名词的意动用法; ③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鱼肉百姓 草菅人命
幕天席地
3、吾从而师之 4、孔子师郯子
3. 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所谓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就是 指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没有使动用法和 意动用法的现象。
(1)副词+名词 (2)名词+名词 (3)几种特例
⑴副词+名词
副词在句子中一般只作动词或形 容词的修饰语,名词放在副词(主要 是“不”)的后面,便具有了动词的 性质,活用为动词。
精兵简政 发扬光大 含糊其辞 高视阔步 光宗耀祖 涸泽而渔 独善其身 正本清源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
的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成语》中例子有四: 不耻下问 是古非今 不远千里 文人相轻
3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
1、时间பைடு நூலகம்词作状语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时间名词都
可以作状语,但意义有所不同。古汉语 中,时间名词放在动词前,用来表示动 作行为频繁不间断的意思。时间名词作 状语,主要有三种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二) 名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名词用作谓语动词,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
(三) 名词的意动用法特点是:主语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是充当谓语动词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即“认为宾语是……”。
(四) 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是古代汉语里一种常见的现象。
它本不属于活用范畴。
只是为了叙述方便,所以放在这里加以介绍。
名词做状语,表现的意义是多样的。
主要有以下几种:1、表示方位或处所,相当于“在……”、“从……”、“向……”。
2、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相当于“用……”、“根据……”。
3、表示对人的态度,“像对……一样”。
4、表示比喻,“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