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2章第3节中国的水文灾害4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课件(共47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课件(共47张ppt)

1)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 然 原 因
a、流域广、支流多(水系特点) b、流经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洪 水同时袭来(气候异常) c、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形特点)
a.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流域涵养水源
人 能力降低使水位异常升高,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 为 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原 b.水土流失导致湖泊的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导致 因 湖泊面积减小,使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3、
考点二
解析
中国的自然灾害
疑难剖析
考点二
解析
中国的自然灾害
疑难剖析
4
2
解析
思维建模
制定救灾 应急预案
思维建模
思维建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二章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 害》课件(共47张ppt)
2020/8/25
考纲要求:
▪ 结合实例,简述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 的分布和特点,分析洪涝、风暴潮等水文 灾害形成的原因。
▪ 运用资料分析说明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 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灾、减灾的 措施。
▪ 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 加强对天气气候和洪水的监测预报 ▪ 制定并严格执行防洪的有关政策、法规 ▪ 加强防洪管理 ▪ 建立洪涝保险制度 ▪ 制定洪水的救灾应急预案 ▪ 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
4、雨涝
(1)诱发雨涝的自11然00E因素:450N 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 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类 洪水来源 主要分布地区 型
发生时间
暴 主要有台 雨 风、锋面 洪 等带来的 水 暴雨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 的中下游平原。
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 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 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_33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_33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课程标准:分析洪水灾害、风暴潮等灾害的形成原因。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洪水灾害的特点、地理分布、成因与危害。

2.掌握风暴潮灾害的类型、时空差异和危害。

3.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关系上,理解长江中下游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4.结合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分布特点,阐述中国水文灾害灾情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气候、地貌和水文因素,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分布。

2.结合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分析风暴潮的时空差异和危害。

3.联系长江流域的水文灾害,分析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灾情状况与解决对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国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建立良好的人地共存和协调发展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洪涝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灾情特点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难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图示分析法、网络图示法、案例探究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实事天气预报导入板书: 2.3中国的水文灾害新课教学:板书:一、洪水灾害1、洪水灾害的类型学生阅读教材P38相关的内容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洪水类型、形成原因、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等相关知识的教学承转:其中暴雨洪水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下面具体来学习相关知识。

板书:2、洪水灾害分布的特点投影:图2.18我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投影:图2、19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读图思考:1、总结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的特点2、图2.18和图2、19有相关性吗?教师归纳总结:1、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2、高度一致性承转:下面我们具体结合图2.19来看一下中国的暴雨洪水具体分布在什么区域师生共同读图解释洪水和雨涝的区别板书:3、洪涝灾害的原因投影:图2、20中国重大洪水点位示意图师生共同读图分析出中国雨涝分布区合作探究:结合课本,学生合作分析洪涝灾害的原因(1)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洪水频率的高低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总结:(1)自然原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_44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_44

《中国的水文灾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洪水灾害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1)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2)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3)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3、雨涝(1)分布:集中分布在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这一范围(2)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4、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5、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二、风暴潮灾害——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1、主要危害: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受灾体的价值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

2、危害地区: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

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

3、类型: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4、发生时间: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以8月和9月最集中。

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1、灾害链:暴雨洪涝风暴潮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活动探究:分析1998年洪水灾害中死亡人数少、经济损失严重的原因。

(点拨:1998年洪水灾害中人员伤亡少、大堤决口数量和淹没范围小,说明我国防洪工程发挥了作用,综合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有效的抗洪抢险。

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比1954年大得多,是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资产密度加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_4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_4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洪水灾害的地理分布。

2.理解我国风暴潮灾害的类型、时空分布和危害。

3.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理解长江中下游多水文灾害的原因。

1.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合作探究。

2.通过当堂小结训练巩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水文灾害的了解,增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学会采取一定措施预防治理周围的自然灾害,爱护地球,保护人类生存家园。

重点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灾情。

难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解、自主学习、点拨引导、归纳总结、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I.复习回顾1.中国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2.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位于哪里?II.新课引入【导入】今天所学的是另一类对我国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大家通过几张图片感受下。

(5月8日零时至9时,广西桂林市阳朔县、荔浦县普降暴雨,上涨的洪水造成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洪涝灾情,多地人员被困。

桂林消防官兵持续作战,涉险深水区,从8日凌晨3时至当天下午18时,桂林消防共出动449人次,冲锋舟26艘,解救被困人员241人,疏散转移342人。

)III.内容探究讲解【幻灯片展示】 2.3 中国的水文灾害【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知识框架图一.洪水灾害洪涝灾害是由于降雨、融雪、冰凌、风暴潮等引起的洪流和积水造成的灾害,包括洪水灾害和涝渍灾害,泛称水灾。

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

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据统计,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1.原因:暴雨、连续性的降水、冰雪融水、凌汛、水利工程决堤。

启发:堰塞湖是怎样形成的?2.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特点:由P38图2.19得出: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3、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合作学习:请同学们结合书本,小组讨论洪水灾害的主要类型、原因、分布地区、发生时间。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_18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_18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分析洪水灾害、风暴潮等灾害的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洪水灾害的特点、分布、成因与危害。

(2)掌握风暴潮灾害的类型、时空差异和危害。

(3)掌握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1)联系气候、地貌和水文因素,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分布。

(2)结合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分析风暴潮的时空差异和危害。

(3)联系长江流域的水文灾害,分析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灾情状况与解决对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国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良好的人地共存和协调发展关系。

教材分析本章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而本节的水文灾害是其中的一种,所以是本章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主要介绍对我国危害最大的两种水文灾害——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

其中洪涝灾害是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而西高东低的地形地势特点又决定了我国河流自西向东流的水文特点,因此东部季风区降水多,且暴雨集中,加上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洪涝灾害严重,而东部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区,乱砍滥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於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使湖泊对干流的调蓄能力也在下降,洪涝灾害越来越严重。

我国东部海岸地带同时还受台风带来的风暴潮的影响,这里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又加大了灾情的严重性。

因此,联系中国的气候、地貌和水文等知识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分析中国水文灾害的特点、分布和形成原因是本节的重点,而中国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又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实验器材:水槽、连通器、导管、纸杯、水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幻灯片)(师生共同观看幻灯片,引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

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据统计,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_18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_18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分析洪水灾害、风暴潮等灾害的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洪水灾害的特点、分布、成因与危害。

(2)掌握风暴潮灾害的类型、时空差异和危害。

(3)掌握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1)联系气候、地貌和水文因素,分析我国洪涝灾害的形成和分布。

(2)结合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分析风暴潮的时空差异和危害。

(3)联系长江流域的水文灾害,分析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灾情状况与解决对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国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良好的人地共存和协调发展关系。

教材分析本章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而本节的水文灾害是其中的一种,所以是本章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主要介绍对我国危害最大的两种水文灾害——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

其中洪涝灾害是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而西高东低的地形地势特点又决定了我国河流自西向东流的水文特点,因此东部季风区降水多,且暴雨集中,加上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洪涝灾害严重,而东部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区,乱砍滥伐,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於积,河床抬高,围湖造田,使湖泊对干流的调蓄能力也在下降,洪涝灾害越来越严重。

我国东部海岸地带同时还受台风带来的风暴潮的影响,这里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又加大了灾情的严重性。

因此,联系中国的气候、地貌和水文等知识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分析中国水文灾害的特点、分布和形成原因是本节的重点,而中国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又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实验器材:水槽、连通器、导管、纸杯、水桶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幻灯片)(师生共同观看幻灯片,引入新课)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

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据统计,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_48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_48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洪涝灾害的区域分布。

2.分析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掌握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1)通过实验演示,分析我国洪涝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2)小组分析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灾情状况与解决对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国国情,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良好的人地共存和协调发展关系。

教材分析此节内容是人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中国水文灾害在第二章。

第二章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而本节的水文灾害是其中的一种,所以是本章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主要介绍对我国危害最大的两种水文灾害——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

其中洪涝灾害是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分小组资料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运用当地洪水灾害图片对比展示洪水的影响,引出今天新课。

并且明确今天学习内容:洪涝灾害的概念、成因、分布、影响、措施。

二:新课教学本节课主要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为例学习,PPT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板书)一、洪涝灾害PPT展示区分洪水和涝灾的概念,为了便于理解并且图片展示暴雨洪水和涝灾(板书)暴雨洪水、雨涝洪涝灾害它是怎样形成的呢?通过四个实验展示说明实验一:PPT播放实验过程说明:洪涝灾害的发生和降水的强度有关实验二:PPT播放实验过程说明:洪涝灾害的发生和支流数量、流域面积有关系实验三:PPT播放实验过程说明:洪涝灾害和地形有关,地势平坦流速较快水流畅通;地势平缓,流速变慢,水流不畅实验四:PPT播放实验过程说明:泥沙淤积,排水不畅(过渡)通过对洪涝灾害成因的分析大家对洪涝灾害有了初步的理解。

现在我们来看一组长江流域的洪灾数据。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我国洪涝灾害的频发地区位于长江流域(板书)二: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展示长江中下游图片,指出频发洪涝灾害的三大地区。

人教版地理选修5讲义: 第2章 第3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

人教版地理选修5讲义: 第2章 第3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

第三节 中国的水文灾害1.知道我国洪水灾害的特点、分布、成因和危害。

(重点)2.理解我国风暴潮灾害的类型、时空差异及危害。

(重点)3.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相互关系上,理解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洪水灾害阅读教材P 37~P 40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的特点(1)总体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2)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2.暴雨洪水(1)特点: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2)成因类型:台风暴雨、梅雨锋暴雨。

(3)时空分布⎩⎪⎨⎪⎧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3.雨涝 (1)分布:主要发生在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这一范围。

(2)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4.受灾体东部平原⎩⎨⎧农业: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城市、交通、工业)发达地区受洪水威胁严重5.灾情变化(1)特点:灾情日益严重。

(2)原因 ①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河流蓄洪泄洪能力下降。

②低洼地开发和建设,低洼地的资产、人口等密度加大。

(3)解决措施:控制河流上游山地的水土流失与低洼地的过多经济活动。

正误判断:(1)我国西北地区没有洪涝灾害。

( )(2)融雪洪水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 )(3)工业受洪水灾害最为严重。

( )【提示】 (1)×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范围广,东部多、西部少。

(2)× 融雪洪水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山区。

(3)× 农业受洪水灾害最为严重。

教材整理2 风暴潮灾害阅读教材P 40~P 41图2.23,完成下列问题。

1.发生区: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
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
8
9
10
问题:
我国洪水 灾害分布 的特点?
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六盘山 -岷山-横断山以东区域。
11
嫩江 松花江
海河 辽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珠江
图2.19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1949—1989年) 12
通过读图2、20,说出我国特大 洪水点位主要分布的地区?
主要分布我国 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和 珠江的中下游 平原地区。
中国洪水点位图
13
读图说出我国雨 涝主要发生范围
1100E
450N
雨涝主要 发生范围
200N
14
(1)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
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 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 (2)诱发雨涝的根本原因: 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
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 人为因素:东南沿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经 济最发达的地区,有我国发达的农业区和 工业区,密集的人口和城市群。台风风暴 潮灾害给这里带来的影响不仅是直接的人 员、财产等经济损失,还有更加严重的间 接损失,例如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浸泡 精密高级仪器的经济损失等。因此,我们 说影响更为深远。
28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
30
图2.5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31
1954年5-7月长江流域降水量 1998年6-8月长江流域降水量
32
1954年长江流域洪水淹没范围 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淹没范围
33
1954年和1998年的洪水灾害对比
偏 大
小低

12 处
轻于 330000
十分 严重
• 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 土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堵塞,
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洪情况,因此七大江 河流域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
• 也可以认为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七大江河地
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23
二、风暴潮灾害
• 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 沿海。
35
减少洪水灾害威胁的措施:
•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分洪滞洪 修筑堤防,整治河流 •其他:合理利用土地 完善洪水监测预报系统、防洪抢 险系统 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6
类型 形成原因
暴雨 洪水
降雨多、暴雨集 中;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人类 经济活动。
主要分
布地区
东部
发生时间
季风区 4—9月
融雪 受气温升高 洪水 影响形成
西北和
东北山 区。
4—5月
融雪洪水
7~8月
冰川融水
7
类型 形成原因 主要分布地区
发生时间
受河道
流向和
冰 地理位 凌 置的制 洪约
河流从低纬度向 高纬度流的河段 秋末春初
21
说明: 人为活动对灾情有着“放大” 和“缩小”的作用,只有建立 良好的人地共存和协调关系, 才能使生存环境变得更安全。
22
思考 为什么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
土流失的重点? • 我国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七大
江河流域的中下游,这里农业和工业发达,人 口和城市集中,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的灾情,因 此是防洪的重点地区;
34
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地表状况发生改变, 加剧了洪水灾害的发生,例如,植被覆盖 度降低 蓄水能力下降;上游水土流失 下游泥沙沉积;围湖造田 湖泊调蓄能 力下降;水域面积缩小 高水位、高流量。
• ②洪水灾害的严重程度与区域的人口、经 济有关,人口越密集,致灾的可能性越大; 经济越发达,损失就可能越严重。
18
我国农作物水灾受灾面积 呈现在波动中增加的趋势。
19
我国农作物水灾受灾较严重的省 份有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 和四川等农业大省。
20
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围湖造田

森水 林土 陡流 坡失
泥 河流蓄洪
沙 堆 积
泄洪能力 下降
加重 洪灾

垦 下游低洼地 资产、人口
过度开发
等密度加大
年年有损失,年际变化差值较大
灾害链:暴雨-洪涝 风暴潮-洪涝
29
• 它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且中下游地 势低平,是暴雨洪水和雨涝的多发地 区。东部沿海还受到风暴潮的危害。
• 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城市最稠密、 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口占 全国的38%,面积占全国的15.1%, GDP占全国的40%,高新技术产值占 全国的70%。
24
辽东湾
北部湾
25
7-10月 (8、9 月最集 中)
春秋 季节
不仅毁坏船
东南沿海
只,而且破 坏房屋、农
田、海堤以
及码头、港
口等工程设
我国北方沿海 施,并造成
不同程度的
人员伤亡。
26
?思考: 一般影响范围 为什么中
国东南沿 严重影响范围 海地区的
风暴潮灾 害影响更 为深远?
p41
27
• 自然因素:东南沿海的台风发生的频次多, 时间长,引起的风暴潮频繁。
16
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 ——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 性强,而且损失大。
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 最为严重。
17
东部平原是我国农业的精华地带, 主要商品粮基地均位于此。因此, 我国洪涝的多发地区(东部季风区) 恰是我国农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 工业、商业贸易最发达的地区,人 口、建筑、交通道路密集,加重了 受灾体的脆弱性,也加大了灾情的 严重性。
4
一、洪水灾害
•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 点:
• ①东部多,西部少; • ②沿海多,内陆少; • 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 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
北坡少。
5
2、暴雨洪水——特点:影响我 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 最大的洪水灾害。
• 我国洪水类型、形成原因 、 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对 比:
15
我国东部季风区暴雨洪水灾害多发的 洪涝成灾因害?的形成与气候、地貌和水文等因素以及
人类活动均有关系。 • 气候:季风环流影响,降水集中(6—9月)且
多暴雨
• 地形、水文:多平原,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 水不畅,水系发达
• 人为:不恰当的经济活动(例如:围湖造田, 滥伐森林,陡坡开垦,占用河道),导致河流 调洪蓄洪能力下降
2.3 中国的水文灾害
1
中国的水文灾害
“五害之首水为大”——《管子·度地篇》 一、洪水灾害 二、风暴潮灾害 三、水文灾害多发区
2
• 洪水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 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 象
• 涝渍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3
我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致灾因子)大 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在4天以上的城市有 哪些? 有武汉、长沙、南昌、福州、南宁、广 州、海口、香港、澳门、台北等大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