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评价师”恶化网购环境
电子商务行业中的虚假评价问题的解决方案

电子商务行业中的虚假评价问题的解决方案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逐渐成为了人们购物的主要途径。
然而,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也愈发凸显。
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虚假评价现象频繁发生,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并损害消费者权益。
本文将介绍电子商务行业中虚假评价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应对这个挑战。
一、背景分析1. 虚假评价概述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卖家往往会通过发布伪造或夸大其词的评价来提高产品销售额和声誉。
这种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无法获得真实信息,影响其购物体验与判断。
2. 虚假评价带来的影响首先,虚假评价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使得具备真实优势产品与卖家被掩盖;其次,在伪造好评下进行交易容易让顾客拥有错误预期,并最终产生不满、退货等后果;最重要的是,虚假评价伤害了整个电子商务行业的可信度与声誉。
二、问题分析1. 卖家主导虚假评价虚假评价现象背后,有很多卖家自行发布或委托第三方通过刷单等方式故意进行造假。
这些卖家可能出于追求较高销售额或者获取更多关注而采取这种不道德和非法手段。
2. 平台监管不足电商平台难以有效监督每一个交易过程中的所有评论。
即使存在举报机制,但在实践中常常无法及时发现与处理存在问题的评论。
缺乏有效监管也让一些商家滥用好评投票机制来控制其店铺在搜索结果中明显显示的位置。
三、解决方案为解决电子商务行业中虚假评价问题,必须从卖家诚信建设和平台监管两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措施:1. 强化卖家诚信管理a)加强认证审核:搭建更加严格准入机制,对入驻/经营者进行资质审查并检查其产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b)严厉处罚机制:对被发现发布虚假评价的卖家进行严肃处罚,包括限制销售权限、暂停账号甚至永久封禁等。
c)加强宣传培训:定期向卖家提供诚信经营教育培训,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和道德行业准则,加强卖家对虚假评价带来风险的认知。
2. 加强平台监管a)投入更多资源:招募更多专业人员从事监控相关评论,增加对私下交易和不实描述的审查力度。
差评就像一把刀

差评就像一把刀
任何事物的兴起都讲因果,虽不能用“存在即合理”来妄断,但“有偿删差评”产业链的兴起确实跟卖家的心理和平台的“漏洞”有关。
什么是“有偿删差评”?看看他们专业的名称——职业删评师就知道了,通过收费来帮卖家删除差评的一种职业。
这种灰产职业是电商快速发展留下的一个“漏洞”,与电商平台的规则设置不无关系。
电商发展初期,为了以公平交易原则,设置了“好中差”评级制度。
初心没有问题,但有电商的地方就有交易,有交易的地方自然会有差评。
差评本无可厚非,但与平台规则捆绑在一起,涉及利益的时候就容易出问题。
我们知道,电商是虚拟交易,买家的选择受评价的影响较大,一个差评就像汤锅里一颗老鼠屎,每一个认真做电商的卖家都不希望自己的店铺有差评。
差评不但影响成交量,有时还参加不了促销活动。
有了这么办?消灭它!
于是一种有偿删差评的职业应运而生,美其名曰:职业删评师。
他们利用卖家对信用羽毛的珍惜心理,通过各种平台、社交软件发广告,吸引有需求卖家的注意。
一旦上钩,他们会拍着胸脯打包票,100%帮你删除差评。
因为他们内部有关系,小二不是他亲戚,就是他朋友。
你不信?他们直接祭出“先删评,再付费”的大招,这下任你金刚大罗汉也顶不住了。
他们还承诺,快则几个小时,慢则三天。
嘿,没想到,这事儿还真成了。
你开始为200元一条的差评买单。
不给钱?没有的事,能给你删除一个差评就能给你整两个出来。
如果你真的信了他们跟内部小二有关系,那你就输了!
且不说平台内部规则森严,不是你想改就能改的,单说一个月薪2万的小二会为了200的外快丢点饭碗吗?。
人工干预中差评

人工干预中差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行业的飞速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评价体系作为消费者和商家之间沟通的桥梁,对于促进交易的完成和保障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之而来的中差评问题也日益凸显,人工干预中差评的现象愈发普遍。
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引言在电商平台上,中差评是消费者对商品及服务的一种评价方式。
它对于其他潜在消费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能够影响商品的销售和商家的信誉。
因此,无论是卖家还是电商平台,都对中差评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然而,随着恶意评价、同行恶意竞争等现象的出现,中差评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了严重影响。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人工干预中差评的现象逐渐兴起。
二、人工干预中差评的现状1.电商平台的管理措施为了解决中差评问题,电商平台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
比如,设立评价举报机制,对恶意评价进行删除;对评价人进行实名认证,提高评价的真实性;设置评价周期,避免短时间内大量评价影响商品信誉等。
2.卖家与买家的博弈在人工干预中差评的过程中,卖家往往通过各种手段诱导买家给予好评。
这包括但不限于:赠送小礼品、优惠券或者现金返现等。
而买家则在评价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体验给出真实评价。
然而,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很多时候买家的真实评价并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3.行业内的不公平现象人工干预中差评导致了一种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那些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干预评价的卖家,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信誉和销售量。
这种现象不仅加剧了行业竞争,还可能导致优质商家被劣质商家排挤出市场。
三、人工干预中差评的利弊1.优点a.提升卖家信誉:通过人工干预,卖家能够获得更多的好评,从而提高信誉度,提升销量。
b.保障消费者权益:电商平台对恶意评价进行删除,保证了消费者能够看到更真实、客观的评价。
c.促进电商平台健康发展:对评价体系的规范管理,有助于营造一个公平、健康的交易环境。
关于职业,那些兴起的与将消失的

关于职业,那些兴起的与将消失的作者:钟合来源:《党员文摘》2016年第05期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这个原来有些严肃的物事,也越来越令人新奇。
有新就有旧,也有一些现在还很“正当”的职业,行将消失。
奇葩的高薪职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职业的数量、种类、结构、要求都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各种奇葩职业也会冒出来。
比如:游戏测评师:工作内容主要是跟踪和解析游戏,然后表达出这个游戏的卖点、缺点、值得优化的地方等等。
前不久,某公司旗下的一个项目组向外开出50万元年薪招聘游戏测评师。
让人意外的是,该职业无学历限制,只要你对游戏很在行,都有机会成功入职。
闻臭师:嗅辨师俗称“闻臭师”,作为一项新职业在许多城市兴起。
此项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监测与分析臭味对城市空气的污染,并为其划定级别,以便环境监管部门责令有关单位对臭源进行治理时有据可依。
日本东京环保局招募的“闻臭师”在地铁、车站、公厕等发现异味,可立即向环保当局报告。
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月薪可高达50多万日元。
酒店试睡员:在国外,酒店试睡员被称为“酒店品评家”。
经常出入五星级酒店,还能到处旅游,光靠睡觉就能轻松月入上万元,听起来似乎没有比这个职业更爽的了。
但事实上,一名合格的酒店试睡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与感受力,每到一个酒店都要全方位地体验,对各个细节观察入微,这些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狗粮试吃员:职业狗粮试吃员需要品尝各类狗粮,以检验其是否符合其品牌质量和标准。
在英国,有很多宠物食品公司都有自己专门的试吃师,收入也颇为诱人,刚入职的新人年薪为2万英镑(约合19万元人民币),职业试吃员能达到5万英镑(约合47万元人民币)。
宠物美容师: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宠物美容师薪金很高,每月约人民币5000元至2万元。
不要小看这份工作,除要深谙造型法则外,还需熟悉一些基本的动物学知识,以及跟宠物相处的耐心。
网购砍价师:随着网购走热,在网购的世界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凭借自己对商品行情的了解和伶牙俐齿,帮买家实现“便宜点、再便宜点”的愿望,从中谋得自己的那一杯羹。
职业差评师的应对方法

职业差评师的应对方法
在现代社会,职业差评师成为了职场中的一股新势力,他们以评论、评价、点评等形式,对某些企业或者个人进行负面评价和批判,给被评价者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和影响。
作为一个职场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职业差评师呢?
首先,保持沉默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被职业差评师攻击,不要急于反驳或解释,这样很有可能会招来更多的攻击。
相反,你可以保持沉默,让事情自然消退。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要放弃维护自己的权益,你可以在合适的时间采取合适的措施。
其次,积极回应也是一种有效的应对方式。
如果你认为职业差评师的评价是错误的或者不公正的,那么你可以积极回应并提供证据来反驳他们。
但是要注意,回应要有理有据,不要使用过激的言语,避免引起更多的争论。
第三,加强自我营销和品牌建设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的个人品牌在行业中有很好的声誉和口碑,那么职业差评师的攻击对你的影响也会小很多。
因此,我们要加强自我营销和品牌建设,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个人形象,树立良好的口碑和声誉。
最后,我们要保持冷静和理智。
职业差评师的攻击很容易激起我们的情绪和情绪反应,但是我们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被情绪左右。
要从攻击中吸取有益的信息和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水平和素质。
总之,职业差评师是一个新的职场现象,我们要保持警觉和应对
策略。
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我们都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形象,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搜猎-围攻-敲诈,月入可达万元晨报记者揭秘灰色职业生意链条新店和低价包邮店最易成为目标刑法修正案规定“多次敲诈勒索”即构成敲诈勒索罪发布者:tracy时间:2012-05-29 07:21:13 来源:解放牛网新闻晨报【收藏】[0] 【评论-1查看】【我要评论】【发起话题】职业差评师“工作”流程图在购物网站上搜索目标拍后收到卖家商品故意给卖家差评王晓芬制图卖家与差评师商量希望对方取消差评差评师提出条件期望直接拿钱晨报记者李元珺[编者按]在网络交易中,一个差评可能引发什么结果?五月中旬至今的一件件骇人听闻的网购纠纷为你揭晓答案。
因为给卖家差评,武汉女大学生收到了一件寿衣,北京买家收到删差评师的短信恐吓,成都女大学生更遭遇连续一个月的电话骚扰,对方甚至致电学校举报她作风不正、从事不正当兼职……在这一桩桩网购纠纷中,两个出镜率奇高的身影——职业差评师、职业删差评师,也浮出水面,令人关注网络生态中最隐秘阴暗的一隅。
事实上,在这个角落里的角色还有“职业刷子”刷出虚假微博转发、职业抽奖每月赚得盆满钵满、APP职业“刷榜族”制造短暂的销售辉煌……他们如同寄居蟹一般粘附于网络,汲取着这个庞大生态系统里的养分。
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网络寄居蟹》专题报道,调查这些在规则的夹缝中生存群体的寄居生态。
每天,他们出没于各大网店疯狂购物。
然而他们购物的目的却不在商品本身,而只为购物之后给商家打上差评,然后坐等忌讳背负恶名的商家送上钱来。
在网络里,就有一群专以给出差评作为自己职业的人,每天在海量的电子商务平台上,对“猎物”进行搜索-围攻-敲诈,换得每月少则2000-3000元、多则上万的收入。
是谁在做这样的营生?送差评如何赚钱?谁最易成为他们的下手对象?晨报记者通过暗访,走进这个灰色职业,调查职业差评师的生意链条。
■网络暗访:差评QQ群里众人围攻目标上午9时刚过,当大部分上班族开始一天的工作,网络上一个400多人的差评QQ群里,头像渐次亮起来。
电子商务行业中虚假评价问题与打击措施

电子商务行业中虚假评价问题与打击措施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虚假评价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难题。
虚假评价通过伪造用户的真实反馈,误导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认知,对整个电子商务市场和消费者权益产生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电子商务平台和相关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打击措施,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一、虚假评价问题的影响1. 误导消费者购买决策:虚假评价给消费者判断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供了错误信息,导致他们无法准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商品或服务。
2. 破坏市场竞争:虚假评价使得品质较差或不具备竞争力的商品或服务获得不公正的好评,扭曲了市场竞争规则。
3. 侵害商家利益:诚实经营的商家因为无法参与虚假评价行为而处于劣势地位,丧失公平竞争机会,直接损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二、打击虚假评价的措施1. 建立信任度机制:电子商务平台加强对用户身份的验证,建立信任度评估机制。
通过实名认证、购买行为等多个维度验证用户的真实性,筛选出具有一定可信度和活跃度的用户,减少虚假评价的可能性。
2. 引入第三方机构审核:电子商务平台与第三方独立机构合作,对商品或服务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价审核。
这些机构具备专业知识和公正判断能力,在提供中立意见和保护消费者利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 严格惩处违规行为:加大对虚假评价行为的处罚力度。
电子商务平台设立举报渠道,接受消费者和商家对虚假评价行为的举报,并积极调查核实。
一旦发现虚假评价行为,对涉及者进行相应惩戒措施,如暂停账号、降低信用等级甚至封禁账号。
4. 提高消费者教育程度:通过多种形式向消费者普及了解如何正确识别虚假评价。
举办培训活动、发布信息公告,加强消费者的法律法规意识和辨别能力,提高他们对虚假评价的警惕性。
三、未来展望1. 借助技术手段进行监控: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电子商务平台上的评论进行监控,自动识别并屏蔽虚假评价。
这有助于实现对虚假评论的及时防范和打击。
处理职业差评师中差的回复话术

处理职业差评师中差的回复话术一、背景介绍1.1 职业差评师的定义职业差评师是指一些投机取巧、以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发布虚假、恶意评价的人,他们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商家的合法权益,给企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1.2 职业差评师的危害职业差评师的行为不仅玷污了商家的声誉,还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给商家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
对于职业差评师的回复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二、回复职业差评师的原则2.1 冷静客观在面对职业差评师时,商家需要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不要被情绪左右,更不能用过激的语言回复。
只有冷静客观的回复才能让消费者感受到商家的专业和诚信。
2.2 合法合规回复职业差评师的内容必须合法合规,不能包含攻击性、侮辱性言语,更不能发布任何违法言论。
商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用合法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3 专业真诚在回复职业差评师时,商家需要展现出专业真诚的态度,向消费者解释清楚事实真相,让消费者了解到商家的用心和诚意。
只有专业真诚的回复才能拉拢消费者,维护商家的声誉。
三、处理职业差评师的回复话术3.1 首先感谢消费者的反馈无论职业差评师的言论有多么恶意,商家都应该首先表达感谢,表示对消费者的反馈非常重视。
例如:感谢您对我们产品的关注和反馈。
3.2 陈述事实真相商家需要客观陈述事实真相,用客观的语言向消费者解释清楚事件的经过和真相。
例如:对于您所提到的问题,我们经过调查发现……3.3 表达歉意和理解在陈述事实真相的商家也应该表达歉意和理解,尽量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不满和抱怨。
例如:我们对给您带来的不便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能理解您的不满。
3.4 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商家需要主动提出解决方案,积极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
例如:为了弥补您的损失,我们愿意……3.5 结语和再次感谢在回复的商家需要用诚挚的语言再次感谢消费者的反馈,表达希望能够得到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
例如:再次感谢您的反馈,我们期待能够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5月88“职业评价师”恶化网购环境文/本刊记者 申杰随着网站的飞速发展,点评数量也在以几何级增长。
每天要对数万甚至数十万的点评进行审核,如何来保证每一个点评都是消费者的真实体验似乎并不容易。
与此同时,受网上职业评价师(也称刷客)“差评师”和“好评师”的影响,以网络评价为信用依据的点评类网站基础日渐松动。
据了解,有些商家为了让自己的生意更红火,花钱雇用职业评价师帮助他们刷单:一方面雇用好评师给自己刷好评,迷惑顾客,增加销量;另一方面,雇用差评师给竞争对手刷差评,以此来打压竞争对手。
职业“差评师”对商家影响大关于职业差评师,顾名思义,就是靠给别人差评生活的人,是由淘宝网催生的新兴职业。
然而随着网购越来越频繁,即便电商平台设置了相应的投诉平台,职业差评师这一职业也并未销声匿迹,电商平台的差评乱象也一直存在。
那么,一个“差评”会对卖家的信誉评级造成不良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影响销量。
遇到恶意差评索要赔偿时,由于举证难,多数商家都会抱着息事宁人的态真品度来处理,那么一个差评对销量到底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有卖家表示,他们也做过相关的评估。
“比如说我们推一个产品,推广成本占了百分之十。
如果有一个差评的话转化率起码会低一倍,就相当于我们这个月用1万元去推这个产品,本来可以赚两万,结果我们只能赚几千块钱,转化率相当于下降一倍。
所以要做到非常诚信,但也要小心树大也招风,总会有人挑你的漏洞,因此,只能做到尽可能减少风险吧。
”据一位淘宝卖家反映。
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连锁餐饮商家老板称,一开始愿意花钱,原因一是存在一些侥幸心理,认为被刷上了一些好评会对自己店铺的口碑有好处;二是如果拒绝,担心这些职业差评师会报复,用大量差评损害店铺的信誉和客源,宁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Market Observation封面报道市场观察目前,很多买家专门以给网店差评为手段,索要网店钱财,甚至还出现多人合作的“团伙作案”。
2017年,90后贵州男子杜某伙同邱某等三人,就干起了职业差评师,以撤销差评为由,先后五次敲诈淘宝店家,从中获利2万多元。
随后警方顺藤摸瓜,侦破了这起案件。
杜某三人以敲诈勒索罪被判处刑期八个月至一年不等。
“职业差评师”被判刑了,可事情没有到此为止,淘宝网又以侵权为由,再次起诉这三名已被刑事判决的“差评师”,索赔金额是1元,合理支出(律师费)2万元,并要求他们在淘宝网首页赔礼道歉,庭审全程网络直播。
2019年2月,一审宣判,法院判决淘宝网胜诉。
这是全国第一例电商平台以侵权为由起诉网络“差评师”的案件。
据了解,恶意差评师往往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存在,在电商平台近年来的整顿中,他们往往做事隐蔽,想加入职业差评师团队则更为不易。
记者通过Q Q搜索职业差评师,跳出了不少相关的Q Q群,根据显示群里人数大多都上千人,申请加群,不需要相关人员通过,直接就可以入群,而这个群其实只是一个中转站。
群主通过临时会话发来了消息询问是否要做差评。
对接以后,群主发来了一个关于做差评师的涉及有相关费用的问题以及待遇问题。
按照对方的要求,想要成为一名职业差评师,需要缴纳300元的会费,这300元将分两次收取。
首先要交180元的培训费和工具费,剩下的120元等赚钱后再缴纳。
同时提到,这300元做一天差评师就可以回本。
至于月入金额,兼职是1500——2000元,全职是5000——1万元不等。
群主表示,为避免风险,做差评的账号会另外安排。
至于如何具体操作,还得交钱后才能说明。
职业“好评师”让买家难辨真伪随后,记者通过贴吧发布的招聘信息加入一个职业好评师的Q Q群,据审核群主跟记者表示,需要拥有自己的购物账号,和付款账号;必须有网购的经验,购物账号不能是刚注册的号码;有足够的时间待在电脑前为商家刷单;必须评价为最高星好评,为最满意的状态等基本条件才可以进入。
该群主还告诉记者,职业好评师比差评师法律风险低,更受欢迎。
其中淘宝网是职业好评师最活跃的平台,许多店铺前期信誉都是靠这些职业好评师刷出来的,商铺前期信誉如果不刷,消费者所搜索的产品并不会靠前排,拍拍网,京东,天猫等各大购物网站都是他们的工作平台。
“每刷一笔交易,通常可获佣金3—20元,最高佣金百元,每小时普通的好评师可刷10笔交易,高手大约可刷15—20笔交易,收入约一千五六百元。
由于职业好评师没有成本支出,收入基本上就是净利润。
”该群主信心满满的说道。
记者缴纳了200元押金进入该群,群主告诉记者标准化运作流程:首先,浏览网店的时间不能少于5分钟。
因为正常的网购者在买东西之前至少要和卖家聊一聊,不可能上来就买。
其次,拍下付款。
时下付款方式有三种,一是客户把钱转到“刷客”的支付宝账号上,由“刷客”扣除佣金后,付款假购商品;二是“刷客”直接垫付,等交易成功后,客户再将“刷客”垫付款和佣金一起打到刷客的支付宝里,由于垫付的风险高,佣金会更高一些,且垫付额度越多,佣金就越多,最多的时候一单生意的佣金可能有百余元;三是一些客户为了将整个流程做得更真实,会给“刷客”发货,不过发过去的是装有佣金的快递袋而已,这样由于从交易记录上无法显示网店在短期内交易频繁,不会引起淘宝网的怀疑。
四就是写评语。
可以说,“刷客”都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据了解,业内一些顶级“刷客”手中至少有数百条关于网店好评的模板,可以每天给网店的好评都是不重样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让网店的好评看起来更加真实。
那么,职业好评师究竟违法吗?相关律师跟记者表示:“从民事角度而言,好评师一般是受雇于商家,为商家提供相关产品好评。
如果好评师提供的评价是真实的,则没有侵犯网购平台的评价系统和消费者权利。
但是如果故意提供虚假好评,从网购平台的角度而言,看他们自己认为自己的评价系统是否受损;但是虚假好评肯定是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属于违法行为。
”“其实,职业好评师,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已经是见怪不怪了,无论是淘宝天猫、还是京东,各大电商的商品评论里,只要消费者有心去仔细阅读一下,你就会发现,里面充斥着很多刷好评的行为。
消费者在加强自身鉴别能力的同时,我们也希望电商自己能够洁身自好,除了不主动雇人刷好评来误导消费者,更要采取技术手段,打击刷单、刷好评的行为。
”相关人士表示道。
警惕职业好/差评师混淆事实如今网上购物,已经成了很多人重要的消费活动之一,能够用完美的商品和服务打动消费者,在购Market Observation市场观察2019年5月892019年5月90折叠手机迎风口三星Galaxy Fold遭遇尴尬文/梅岭进入2019年,折叠屏手机被认为是智能手机行业的新一轮竞技风口。
然而近日,三星G a l a x y Fold折叠手机遭测评员集体吐槽,有试用用户反映,该手机出现屏幕隆起、闪屏、黑屏等问题,甚至手机完全不能使用。
出现问题三星忙解释据悉,盖乐世F old将于4月26日首先登陆北美市场发售。
正式发售前,三星将这款手机的样机提供给一些美国媒体记者试用,但Market Observation封面报道市场观察真品遭到不少记者吐槽。
一些记者在推特上抱怨,手机使用一两天就出现闪屏、断屏等问题;有些人表示,自己并未撕掉显示屏保护层,但屏幕折叠处使用不久就出现凸起;还有些记者将手机故障视频上传到社交媒体,将盖乐世Fold称为继因电池问题发生自燃的三星盖乐世N o t e7手机之后,该品牌又一款存在严重设计缺陷的产品。
4月15日,彭博社记者M a r k G u r m a n在社交媒体表示,虽然两块屏幕中间的折痕比较明显,但用起来还算不错,但此后M a r k G u r m a n在社交媒体上又表示:仅仅两天,自己的Galaxy Fold就坏掉不能用了。
三星解释说,是因为M a rk Gu r m a n撕下了屏幕上的一层保护膜。
但按照M a r k G u r m a n 的说法,这层膜很容易就能撕下。
外媒T h e Ve r g e在其评测中指出,除了屏幕故障之外,三星G a la x y Fold还有一些其他细节上的瑕疵。
比如,折皱较明显,影响一定的视觉观感;屏幕显示还会出现“果冻”效应;机身太厚,拿起来像是两部手机,还没有防水性能;右上角的刘海尺寸较大,隐藏的话会损失一些屏幕空间等等。
危害差不多,一个是‘给了好处就给好评’,一个是‘不给好处就给差评’,两者都对基于真实的消费形成的评价数据构成了污染。
”据业内人士表示道。
实际上,消除“职业好/差评师”的关键还是在于对网络水军的综合打击,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网络水军的非法甚至犯罪活动也是风生水起。
无论是一些舆论事件还是有偿删帖、发帖乃至造谣生事,背后无不物交易完成后,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消费体验,给网上店家写上寥寥几个字的评论,也就成了后续消费者选择店家购物的重要参考。
“职业差评师坑惨了卖家,职业好评师却坑惨了买家。
很多人买之前都习惯先看看其他消费者的购物评价,而有些好评如潮,就可能掺了水分,什么好评返现,刷单、刷信誉等都是‘注水’方式。
有人就问了:职业差评师被法办了,职业好评师谁来管?其实,这两者的充斥着网络水军的身影,甚至很多还是在校大学生,而围绕网点评论滋生的既有“职业差评师”,同样也有店家收买的“职业好评师”。
这些寄生于网络的丑恶生态,更需要包括警方在内的相关部门通过“法治人肉”进行彻底清除,要让形形色色的水军队伍清楚意识到在这样颓废下去只能“钱途是井”。
同时,加强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道德和信仰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