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嘱处方点评方法概述
医院处方(医嘱)点评制度

医院处方(医嘱)点评制度1.总则1.1为规范我院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我院处方质量,促进我院合理用药,保障我院医疗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1.3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建立我院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
1.4医务科加强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药学科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医务科联合药学科制定并落实处方质量持续改进措施。
2.组织管理2.1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医院处方点评工作,由医务科和药学科共同组织实施。
2.2医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建立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名单见附件2),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
2.3药学科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名单见附件3),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2.4处方点评工作小组由具备以下条件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组成:2.4.1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2.4.2具备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处方点评的实施3.1药学科会同医务科,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率,其中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1‰,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
处方点评具体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具体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是指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评估和点评,以提高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处方的点评,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用药行为,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二、目的和意义1. 优化用药方案:通过点评处方,发现患者用药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优化用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防止滥用和误用药物:通过对处方的点评,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滥用或者误用药物的情况,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不必要的药物费用。
3. 提高医生用药水平:通过对处方的点评,可以及时发现医生的用药错误或者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提高医生用药水平和规范用药行为。
三、处方点评的具体实施细则1. 点评范围: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用法、用量等方面。
2. 点评内容:(1) 药物选择:评估医生选择的药物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药物使用规范,是否存在更合适的替代药物。
(2) 药物剂量:评估医生开具的药物剂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过高或者过低的风险。
(3) 药物用法:评估医生开具的药物用法是否准确清晰,是否存在用法错误或者不当的情况。
(4) 药物用量:评估医生开具的药物用量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用量过大或者过小的风险。
(5) 药物配伍:评估医生开具的药物配伍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或者不良反应的风险。
(6) 药物疗程:评估医生开具的药物疗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过长或者过短的风险。
(7) 药物禁忌:评估医生开具的药物是否存在禁忌症患者使用的情况。
(8) 药物不良反应:评估医生开具的药物是否存在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有需要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或者替代药物建议。
3. 点评方法:(1) 人工点评:由专业药师对处方进行人工点评,结合临床指南和药物使用规范,对处方进行评估和点评。
(2) 系统点评:利用药学信息系统对处方进行自动点评,根据预设的规则和算法,对处方进行评估和点评。
4. 点评结果:(1) 合理用药:对符合规范的处方赋予合理用药的评价,鼓励医生继续保持良好的用药行为。
医院处方点评

医院处方点评一、引言处方点评是对医院处方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旨在提供对处方的客观评估和改进建议,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对医院处方点评的标准格式进行详细阐述。
二、背景介绍医院处方点评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对处方的点评,可以评估医生的处方准确性、合理性和安全性,及时发现和纠正处方中的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处方点评内容1. 患者信息在处方点评中,首先需要提供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病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对处方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2. 处方信息接下来,需要详细描述处方的内容,包括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用量等。
同时,还需要提供处方的开具日期、开具医生的姓名和职称等信息,以便进行点评和追溯。
3. 处方准确性评估对于处方的准确性评估,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药品名称是否正确:检查处方中药品名称是否与患者实际需要的药品相符。
- 药品剂量是否合理:评估处方中药品的剂量是否符合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病情等因素。
- 药品用法用量是否明确:检查处方中药品的用法和用量是否清晰明确,避免患者因使用不当而产生不良反应。
4. 处方合理性评估处方的合理性评估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药物选择是否合理:评估处方中所选用的药物是否符合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
-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检查处方中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药物禁忌症评估:评估处方中的药物是否存在患者禁忌症,避免使用不当导致不良后果。
5. 处方安全性评估处方的安全性评估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药品剂量是否安全:评估处方中药品的剂量是否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 药物过敏史评估:检查处方中的药物是否存在患者过敏史,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 药品储存和使用安全评估:评估处方中药品的储存和使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避免药品被滥用或者误用。
四、处方点评结果基于对处方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安全性的评估,可以给出相应的点评结果和改进建议。
处方点评制度

处方点评制度1、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2、医师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合理选择药品用法用量,不得滥用抗菌药物。
3、对于高危药品和易滥用药品,医师应当特别注意用药安全,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4、医师应当对用药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用药效果和安全性。
二、评价方法一)处方审核1、药师应当对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处方书写规范、药品选择合理、用法用量准确。
2、对于存在问题的处方,药师应当及时向医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药师应当记录处方审核情况,留存备查。
二)处方评价1、医院应当建立处方评价制度,对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处方书写、药品选择、用法用量等方面。
2、评价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医师,帮助其提高处方质量。
3、医院应当定期对处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三、处方管理1、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处方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处方管理规范、有效。
2、医师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合理开具处方,确保用药安全。
3、药师应当对医师开具的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处方书写规范、药品选择合理、用法用量准确。
4、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师和药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处方管理和用药安全意识。
处方应当严格控制用量,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
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并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药品剂量与数量。
剂量应当使用法定剂量单位,如重量以克(g)、毫克(mg)、微克(μg)、纳克(ng)为单位,容量以升(L)、毫升(ml)为单位,国际单位(IU)、单位(U),中药饮片以克(g)为单位。
不同类型的药品剂型有不同的单位,如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溶液剂以支、瓶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当注明含量;中药饮片以剂为单位。
处方点评管理办法

处方点评管理办法
一、加强组织管理
1.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院医务科和药剂科共同组织实施。
2.并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建立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及工作小组(见附件),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二、健全工作制度与职责
1.每月对医院临床科室的门(急)诊处方、住院医嘱进行点评。
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处方。
2.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医院在药事管理、处方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向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报告。
3.发现可能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损害发生。
三、规范处方点评内容
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
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
四、完善保障措施
1.将处方点评结果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医师定期考核与绩效考核指标,并与评先树优、职称晋升相挂钩。
2.对于不合格处方要运用通报、批评、培训、经济处罚等措施及时进行干预,情节严重的要通过脱岗培训、暂停处方权、取消评先树优资格、取消职称晋升资格及诫勉谈话等方式加大处罚力度,因不合理用药导致严重后果的,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3.对于处方点评成绩优秀的个人与科室要进行全院表扬及经济奖励。
处方医嘱点评制度

处方医嘱点评制度
根据宁卫药『2011』6号文《南京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内容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处方医嘱点评制度。
1.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处方医嘱集中点评,处方点评每次不得少于100张,住院病人医嘱点评每次不得少于当月住院(含出院)病人的50%。
2.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3名的医师进行表扬,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3名的医师,在单位内进行通报。
3.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年度绩效考核的依据。
4.一个年度内,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
限制其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汤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3年7月19日。
处方、医嘱评价制度

处方评价制度1 目的:建立医院处方评价制度,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2 范围:中、西药处方。
3 责任者:医务科、药剂科。
4 制度:4.1 处方评价的形式:对处方格式、书写规范的评价和对处方用药合理性的评价。
不合格处方数为格式、书写规范有误的处方数和非合理用药的处方数的总和。
4.2 处方用药合理性的评价依据:各种文献资料及药品说明书,如遇到文献资料与药品说明书不符,以药品说明书为准。
4.3 处方评价的标准:《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陕西省《处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处方开具中凡存在下列问题之一者,为不合格处方。
4.3.1 处方格式:(1)前记患者姓名(必须与病历持有人即患者完全一致,如有误所有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处方医师全权负责)、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别或病室和床位号,临床诊断(暂不能下诊断时为写上初步印象),开具处方日期(格式****年**月**日**时)”等栏目有缺项。
麻醉的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除以上栏目外,缺少必须的患者身份证件编号和代办人身份证件编号;(2)正文无Rp或R标示,药品书写未顶格、未顶行(在Rp或R标示后留空格和空行)或未分列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等栏目;(3)后记中“医师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以及审核、调配、核对、发药的药师双人签名或加盖专用签章”等栏目有缺项;(4)处方用纸颜色不符合要求(急诊处方、普通处方、麻醉的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的印刷用纸应分别为淡黄色、白色、淡红色、淡红色、白色,并在处方右上角以文字标注)。
4.3.2 处方书写规范:(5)开具处方时,处方前记、正文、后记规定的各项目中有缺项,或与病历记载不相一致;实无法填写的应当将空栏划去以示无效;(6)开具处方时使用了规定外的红笔、铅笔和易褪色的笔或者用双色笔;(7)每张处方未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8)处方书写字迹难以辨认,或修改处缺签名或加盖签章及未注明修改日期;(9)处方药品名称用不规范的中文或英文书写或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或用代号。
处方点评的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的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是指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评估和点评,以确保处方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处方的点评,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用药行为,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二、目的和意义1. 提高患者用药安全:通过对处方的点评,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用药过程中的问题,减少用药风险,提高用药安全性。
2. 优化药物治疗效果:通过对处方的点评,发现和纠正药物的不合理搭配和用量,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加快疾病康复进程。
3. 规范医生开药行为:通过对处方的点评,引导医生合理开药,减少滥用和不必要的药物,提高医生开药的质量和水平。
三、实施步骤1. 处方采集:采集医生开具的处方,包括处方副本、电子处方等形式。
2. 处方审核:对采集到的处方进行审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选择:评估医生选择的药物是否符合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2) 药物搭配:评估处方中药物的搭配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或者重复用药等问题。
(3) 用药剂量:评估医生开具的药物剂量是否适合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是否存在用量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
(4) 用药时长:评估医生开具的药物使用时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过长或者过短的问题。
3. 处方点评:根据审核结果,对处方进行点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性评价:评估处方的合理性,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2) 安全性评价:评估处方的安全性,指出潜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预防措施。
(3) 有效性评价:评估处方的治疗效果,指出可能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善建议。
4. 反馈意见:将处方点评结果反馈给医生,提供改进建议和指导意见。
同时,将点评结果归档,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5. 统计分析:对处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的共性和趋势,为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四、实施要求1. 专业人员参预:处方点评应由具备临床经验和药学知识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点评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处方点评的目的:
● 发现处方或用药医嘱中存在的问题、实施干预措施,达到改进与提高的目的。
✧
规范医师处方和药师调剂医疗行为,提高处方质量。
✧ 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的用药权益。
✧
要逐步解决从“事后点评”提升到“事前认真审核处方”
● 为此,应规范处方点评,规定点评的(组织、程序与方法),提高点评质量。
差错处方登记数据库。
(处方信息;争议内容;处理结果)
时间;科别;患者姓名;处方医生;药品名称;具体错误;分析依据;正确建议;干预结果。
处方点评由药学部门具体负责,应成立“处方点评小组” ● 处方点评小组主要成员应是调剂药师 ● 处方点评主要是调剂药师的职责
● 处方点评中发现的用药问题,说明药师调剂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 从事后处方点评,逐步提升到事前处方审核、及时发现不适宜处方,干预及纠正 点评小组药师资质:
1. 技术水平:系统药学专业知识;较丰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
2. 具有获得信息能力:具有获得新药物和临床正确、适宜使用药物知识能力
3. 熟悉、并掌握相关的药事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4. 有一定的交流沟通技能
5. 实践经验:有较丰富审核处方和临床用药经验
6. 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二级以上医院主管药师以上;其他医疗机构药师以上医师也参加处方点评小组 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 坚持科学、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2. 处方点评要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并要坚持客观、准确的原则
3. 每次处方点评后应有小结,并至少每年应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总结
4. 对不规范处方和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规范调剂,应有医疗管理部门通知当事人及其所在科室
5. 药学部门要十分关注自身存在的不足、特别是调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容易发生问题的高风险药品:
1.使用频率高、用量大的药物
2.严重ADR发生率高的药物
3.治疗窗口窄的药物
4.抗菌药物(预防、治疗)
5.中药静脉用注射剂
6.某些疗效不确切的药物
7.某些复方制剂
应关注容易发生问题的特殊人群
1.老年患者
2.儿童、特别是新生儿、幼儿
3.孕妇、浦乳期
4.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5.高危患者的用药
6.器官移植患者
7.抗凝治疗的患者
8.高过敏患者
标准化点评方法的需求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药监测、评价和超常预警制度,对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行监测、
分析、评估,实施处方和用药医嘱点评与干预。
●本次培训目的是为医疗机构的药学人员在处方点评工作中,提供标准化的方法,引导点评流程及判断标准的
一致性,以形成可共享的处方评价信息。
点评方法:一、处方用药不规范。
二、处方药物不适宜。
(一)判断为不规范处方的情况: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
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定明日、月龄的;
5)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6)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7)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8)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9)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写不全的;
10)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5种药品的;
11)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天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需要适当
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12)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规定的;
13)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二)判断为用药不适宜处方的情况:
1.适应症不适宜
处方药品与临床诊断不符
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1)药品与诊断相符,考虑是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和儿童需要禁忌使用的。
2)老年患者(代谢功能减退的)及肝肾功能不全者
3)药品选择与患者性别、年龄不符
4)患者有药物过敏史
5)患者有药物禁忌的疾病
6)处方药品与患者疾病轻重程度不符
7)药品浓度和溶媒选择不适宜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药品剂型不适宜
●药品给药途径不适宜
4.无正当理由不选国爱基本药物(国家基本药物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
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的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
5.用法、用量不适宜
1)疗程过长或过短;
2)给药次数过多或过少;
3)用药剂量过大或不足;
4)不同适应证用法用量不适宜;
5)手术预防用药时机不适宜;
6)特殊原因需要调整用量而未调整用量的;
6.联合用药不适宜
1)产生拮抗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如瞳药与治疗青光眼药;
2)联合后加重药物反应的
3)联合后减弱药物治疗作用的
4)同类药物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合用;
5)不需联合用药而采用联合用药的情况;
7.重复给药
1)同一种药物成份但不同的通用名的药物一起处方,导致剂量和作用重复,发生过量和药物不良反应;
2)含有相同主要成份的复方制剂联合应用;
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
1)药物配伍使用时,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等理化反应的。
2)药品配伍使用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3)药品配伍使用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
4)药品配伍使治疗作用减弱的。
虚线表示证据支持不足或必要时谨慎使用的组合;
缓控释剂可掰开的药物,中间有刻痕。
没有刻痕不可掰开……
两个NSAIDs联合应用:
1)选择非甾体抗炎药时必须权衡利弊,如COX-2抑制剂不宜用于患有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患者,但适用于有胃肠疾
病的患者。
2)降低NSAIDs的有效措施还包括选择最低的有效剂量和短期疗程以及避免NSAIDs之间的联合用药
3)“布洛芬、洛索咯芬、塞来西布、洛芬待因”—药品说明书。
应避免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合用,会增加胃肠道不
良反应,并可能导致胃肠溃疡。
处方点评要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并要坚持客观、准确的原则;
国家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