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特征对技术扩散的影响

合集下载

创新扩散理论梳理

创新扩散理论梳理

大众传播理论课堂作业题目:传播效果研究之“创新扩散理论”创新扩散理论创新扩散理论,又译成创新传播理论、创新散布理论、革新传播理论等,是由美国学者埃弗雷特• 罗杰斯(E.M.Rogers)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

1962年,罗杰斯和休梅克通过深入调查农村中的新事物(新品种、新农药、新机械)的采用和普及过程,出版了《创新的扩散》一书。

该书对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对“两级传播”理论做出了重要的补充,重点研究了社会进程中创新成果是怎样为人知晓以及如何在社会系统中得以推广的。

内容提纲:◆创新扩散理论的提出背景◆创新扩散理论的集大成者◆理论的局限性和修正◆当下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一.创新扩散理论的提出背景1.起源——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创新扩散的问题引起人们注重自20世纪开始,创新的浪潮席卷全球,新观念、新工艺、新装置及大量外来的文化不断涌现,或从其他地方借鉴而来。

工业革命期间,创新的速度加快了,并且运输工具和传播手段也有了长足的进步,19世纪30年代的便士报、40年代的电报、70年代的电话、20世纪初期的广播和电影,是原来口头传播流动的信息变成了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的信息洪流。

信息、新产品、观念、技术开始相当快的速度到达使用者。

问题的提出:人们开始关注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一些新事物、新思想能得到承认并广泛采用,而另一些则被人忽视?2.发展——早起阐释者:法国社会学家加比尔·塔尔德和佩姆伯顿两种路径:一是,心理学角度,塔尔德提出的“模仿法则”,他在1890年提出“为什么同时出现的100个不同的新事物中——其中有单词、天马行空的思想和生产方法等——只有10个会广为流行,而90个则会被人们忘记?”塔尔德集中研究人们的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知晓、权衡,然后走出决定,接受还是抛弃某个文化特质。

他认为,人类通过一系列的“暗示”过程,将“事物”的特性与人类“欲求”联系起来,这一决策过程存在某种“模仿法则”。

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

2021/7/12
精选可编辑ppt
10
2021/7/12
精选可编辑ppt
11
但是,如果我们把扩散规模看成是采用者的非累计数量 或百分率,那么,通常可以画出一条铃形或波浪形的反映采 用者分布频率的扩散曲线,如下图所示。
2021/7/12
精选可编辑ppt
12
可见,扩散曲线描述了某项创新扩散的基本趋势和规 律。借助扩散曲线可以分析某项创新的扩散速度与扩散范 围。扩散速度是指一项创新逐步扩散给采用者的时间快慢, 扩散范围是指一定时期采用者的数量比率。
24
造成农业创新衰退的原因主要是:
①无形磨损 创新不及时推广就会被新创新取代而过期失效。例 如一种农药被另一种新农药取代。
②有形磨损 创新本身的优良特性随使用年限逐渐丧失,进而失 去推广价值,如良种退化或抗病性丧失等。
③政策性磨损 指国家农业政策、法规法令及农业经济计划的变 化与调整所造成的农业创新的早衰。
创新扩散理论
一、扩散曲线与扩散过程 二、创新的采用过程 三、采用率及其决定因素
2021/7/12
精选可编辑ppt
1
自我介绍
薛庆林,1960.11月出生,河北省易县人。教授,博师生导师 。 1983.7毕业于河北农大农学专业(本科),1990.7毕业于河北农大植 物生理生化专业(硕士),2009毕业于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及 管理专业(博士);主要从事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科技推广的理论 研究与实践;现任:保定市政协委员,河北农大植物保护学院院长、 河北省植保技术推广协会副理事长、河北省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副会 长、河北省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编著 书3部,公开发表论文50篇,获科技成果10项,科技奖励8项;曾获 “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全国科 普先进个人”、“河北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保定市 科普先进个人”等荣誉号。 Tel:0312-7528166,18632209778 Email:xql16688@

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扩散系统要素构成与特征分析

产业集群中技术创新扩散系统要素构成与特征分析

为 扩 散 的 基 础 。本 文 作 为研 究产 业 集 群 中技 术 创 新 扩散 动 力机 制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过 将 扩 散 动 力 机 制 的 各 要 通
素 置 于 一 个 满 足 产 业 集 群 中创 新 要 求 的动 力 系 统 中 , 挥 其 对 创 新 扩 散 的促 进 作 用 。 本 文 首 先 对技 术 创 新 扩 散 发 动 力 系统 的构 成 要 素 进 行 探 讨 , 别 从 扩 散 动 力 源 、 散 株 、 散 宿 和 扩 散 域 等 展 开 ; 次 就 技 术 创 新 扩 散 动 力 分 扩 扩 其
网络协作 关 系 。 而使 得各 个地 区 的企业 群落 围绕 从 某 些 特 定 产 业 生 产 , 成 了 自适 应 的 生 产 协 作 体 形
系。
出社 会对技 术 创新 的“ 仿 ” 但是 他对 技 术创新 扩 模 , 散 作 用 的认 识 却是 十分 清楚 散理 论 的 学 者认 为 是 该项 研 究 的 鼻 祖 。 门对技 术创 新扩 散进 行研 究 的代 表性学 者 专
技 术 创 新 扩 散 理 论 ( eh o gcl n o ai T c n l i n vt n o aI o D f s n, D) 源 头 可 以 追 溯 至 奥 地 利 经 济 学 i ui TI 的 f o
收稿 日期 : 0 8—1 20 0—2 1
家 约 瑟夫 . 熊彼 特 (oeh A.S h mp tr 的创 A. Jsp c u ee ) 新 理论 , 其 创 立 的五 种 创 新理 论 中 , 术 创新 是 在 技 重 要 的一 项 内容 。在他 的代 表作 《 济发 展 理 论 》 经 中, 熊彼 特描 述 了技 术 创新对 于 经济 发展 的作 用和 影 响过程 , 且他认 为 正是 由于 技术 创新 扩散 的力 并 量导 致 了经济 的周 期性 波动 ; 术创新 的主体 是企 技 业 家 , 业 家 的 天 职 就 是 进 行 组 织 创 新 和 观 念 创 企 新。 虽然他 没有 直接 提 出“ 散 ” 扩 这一 字眼 而 只是 提

创新扩散理论PPT

创新扩散理论PPT

某项创新在有限基 础上可被试验的程 度。
某项创新结果 能为他人看见 的程度
二、主要内容
2.1创新扩散的4要素:
传播渠道(Communication channel合性与有效性会影响个体决定采用还是拒 绝创新。个体主要通过大众媒介得到创新的信息,而在个体做出采纳或者 放弃该创新的决策中,人际关系中的说服作用则更为重要。
转折点: 美国田园社会学的杂交玉米实验——大众传播效果的里程碑。
二、主要内容
创新扩散的4要素
创新扩散的过程 创新的采用者
扩散过程中所呈现的曲线
创新扩散理论的启示
二、主要内容
2.1创新扩散的4要素:
扩散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项创新,通过特定的渠道,花一
定的时间,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中传播。
二、主要内容
2.1创新扩散的4要素: 创新(innovation),是被个体感受为新的观念、行为、实践、或者物
体。创新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它的采纳速度。 认为某项创新优越 于它所取代的旧主 意的程度。
相对优势
易用性 可试性
相容性
可观察性
认为某项创新与 现有价值观、以 往经验、预期采 用者需求的共存 程度。
认为某项创新 理解和运用的 难度。
第三类:扩展创新扩散理论模型适用性。根据 特定的研究对象,将创新扩散理论模型与其他 理论模型融合,得到了新的理论模型。 Jen-Her Wua,Shu-Ching Wang将创新扩散 理论、感知风险和支出加入技术采纳模型,构 建一个扩展技术采纳模型,用于调查人们接受 移动商务的影响因素。
应用
生活
理论
例如在青少年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利用理论提高 健康教育成效,使医学知识创新转化为社会经济效益 的一种有效传播方法。《创新扩散理论在少年儿童健 康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

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

用 户 数
①② ③ OA B C
时间 D
图7-2农业技术扩散阶段划分示意图
7.3.1 农业扩散技术概述
3)农业技术扩散的速度
农业技术扩散的速度是衡量技术传播快慢的指标。可 以从横向转化速度(TS)和纵向转化速度(VS)这两个 不同侧面来反映技术扩散速度,其公式如下:
横向扩散速度(TS)
扩散度增量 时间增量
18
7.2.5农业技术创新与我国农业发展
一、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模式及实现途径 (1)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一种是政府供给主导型农业技术创新 一种是农户需求主导型技术创新 。 因信息不对称性使得农户对市场的信息掌握不够 全面,且市场对农业技术创新的自组织能力还比较弱 ,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不够主动,因此我国主要以 政府主导型农业技术创新模式为主。如下图:
2 科研单位、教育单位、
其他单位组织的推广活动 (如企业合作社+农户)
34
世界各国(地区)的农业推广体系
日本、台湾、美国、印度?
35
7.3.3农业技术推广
3)农业技术推广的原则与评价指标 (1)农业技术推广的原则
农业技术推广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当

地的生态、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人文环境
与农民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第七章 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
内容概要
1 技术创新 2 农业技术创新 3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4 农业技术选择与采用
2
7.1 技术创新
7.1.1技术创新的概念 7.1.2技术创新的特征 7.1.3技术创新的分类
3
7.1.1 技术创新的概念
1)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阿洛伊斯·熊彼特1912最早提 出创新概念,认为创新包括:

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户对黄瓜网室杂交制种技术采用情况的实证分析

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户对黄瓜网室杂交制种技术采用情况的实证分析

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农户对黄瓜网室杂交制种技术采用情况的实证分析马永青张金良(河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摘要:本文通过对黄瓜网室杂交制种技术在特定区域扩散情况的调查研究,指出了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扩散的规律性,并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因素,以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扩散的主体,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企业家、科技人员以及农民群众等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有效解决农业科技创新科研和市场“两张皮”的现象,加速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扩散的主体,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定州市大鹿庄乡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在进行黄瓜网室杂交制种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分析,系统地研究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性。

1黄瓜网室杂交制种技术扩散情况黄瓜网室杂交制种技术是一项黄瓜杂交高产制种采种技术,该技术在网室隔离条件下,通过人工授粉进行黄瓜杂交制种,有利于不同自然环境下的种瓜成熟,具有省时省工、制种纯度高、产量高、质量好的特点。

“定州市大鹿庄乡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是河北省重点龙头企业.该协会自1990年起到天津黄瓜研究所引进了该项技术,由协会掌握黄瓜的原原种,向农户推广网室杂交制种技术,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再由协会回收黄瓜种子,向市场销售。

自1990年起该项目扩散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时闻\年J1P9019P21993199419951998200020022003200420052006扩散情况\农户采用(户)5015035060015002000280035004000340036003000扩散范围(亩)7016020040010002000300038005000400042003000经}齐效益(万214862l30320700105013301900160016001500从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技术创新扩散大约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入期,从1990年一1994年间,这一期间扩散的速度较慢。

11_diffusionofinnovations创新的扩散

11_diffusionofinnovations创新的扩散
然加快,曲线迅速上升并保持这一趋势,即所谓的 “ 起飞期 “ 在接近饱和点时,进展又会减缓。整个过程类似于 一条 “S” 形的曲线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创新扩散
在创新扩散过程中,早期采用者为后来的起飞 作了必要的准备。这个看似 “ 势单力薄 ” 的群 体能够在人际传播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劝说他 人接受创新(马云的例子)
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s) 他们是受人尊 敬的社会人士,是公众意见领袖,他们乐意引 领时尚、尝试新鲜事物,但行为谨慎。
早期采用人群(Early Majority) 他们是有思 想的一群人,也比较谨慎,但他们较之普通人 群更愿意、更早地接受变革。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创新采用曲线类别
后期采用人群(Late Majority) 他们是持怀疑 态度的一群人,只有当社会大众普遍接受了新 鲜事物的时候,他们才会采用。
迟缓者(Laggards) 他们是保守传统的一群 人,习惯于因循守旧,对新鲜事物吹毛求疵, 只有当新的发展成为主流、成为传统时,他们 才会被动接受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思考:如果面试时你要帮一家公司,例如佛山 移动公司设计动感地带推广方案,你如何设计 ?(理论的功能)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创新扩散
创新扩散理论是多级传播模式在创新领域的具 体运用
在创新向社会推广和扩散的过程中,大众传播 能够有效地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而在说服 人们接受和使用创新方面,人际传播则显得更 为直接、有效
了解阶段:接触新技术新事物,但知之甚少。 兴趣阶段:发生兴趣,并寻求更多的信息。 评估阶段:联系自身需求,考虑是否采纳。 试验阶段:观察是否适合自己的情况。 采纳阶段:决定在大范围内实施。

技术创新扩散对企业集群创新能力影响分析

技术创新扩散对企业集群创新能力影响分析
维普资讯
全 锡崔 国技 创 扩 对 业 群 新 力 响 析 哲 , :术 新 散 企 集 创 能 影 分 启
★ 嚣

技 术 创 新 扩散 对 企 业集 群 创新 能 力 影 响 分 析
全 哲锡 崔启 国
( 林 大学管 理学 院 , 林 吉 吉

b 6 +6K +∑。 (∑为误 差 项 ) 是 采 用 创 新的投 资 , 二者 均为
步步地 得到 推广 和应用 的过 程 。技 术创新 扩散 是伴
随 着创新 理论 的发 展而 发 展起 来 的 , 含 在 技 术创 新 包 的大过 程 之 中 。到 2 O世 纪 7 O年 代 末 , 技术 创 新理 论
中 图分 类 号 :73 54 F 1 .8
以相互关 联 的企 业 和大学 、 科研 机构 , 以及 中介机
构 机构集 中在 一定 区域 内形 成 了企 业 集 群 , 行 弹性 进
企 业集 群 的创新 经济 带来 了新 的理 论 和实践支 持 。
化生产 , 产生 巨大 的社 会 和 创 新 经济 效 益 。在 这 个 具
2 技 术发 展 过 程 中 的 技 术 创 新 扩 散 变 化
Mased的 S型 扩散 模 型 的基 本 理论 , 设 扩 散 n fl i 假
有显著地域相关特征的区域网络 内部 , 资和信息频 物 繁地 流动 , 技术 创新 在其 特定 的空 间范 围 内广 泛扩散 , 发挥 了系统创 新优 势 。本 文 在论述 技术创 新 扩散理 论 成果 的基础 上 , 合技术 发展 的各 阶段 , 理 论上 分析 结 从
摘 要
长春
10 2 ) 30 2
技术创新扩散促进 了企业集群创新 系统 的发展 , 加快 了集群 内信 息的流动速度 , 原 来基 于资源禀赋 的比较优 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第2卷 5
26 第 1 期 0 年l 1 0 1 月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 . 总 o5 № 1 1 第 2 l
17期 5
创 新 特 征对 技 术 扩散 的影 响
万 谦 董 景荣 万 涛0 (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4 ) 007 (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4 ) 007 0( 重庆通信兵学院,重庆 404 ) 007

格朗 (e g u 8)首次将博 弈论应用 到技术扩散 并 Ri a m 1 1 nn 9
开创该领域的严格 理论分析 阶段 ,此后 ,博弈论 就被广 泛应用于采用决 策、扩 散路径依赖 性、企业 间技 术扩散 和创新扩散影 响因素等扩散研究 领域 。本文 的研究 目的

( —c p t+d+E c t () ) 2
【 关键词) 协调博弈 技 术创 新 扩散 [ 中图分类号 ]F2 .2 ( 243 文献标识码]A
1 引 言
二战以后 ,在 熊 彼 特创 新 思 维 影 响 下 ,技 术 创பைடு நூலகம்新 [e n oe I oa n T hog ̄ n vt ]对产 业结 构 调整 和 经济 增长 方 c ll n i o
者可以 自由选择新 旧产品且不考 虑技术 转换成 本。为 了
对创新扩散起影 响因素的创新特 征进行 分析 ,本文 引 入
了对扩散起重要作用的两类创新特征:性能和消费者异
和 表示新旧产品性能,且 a ,表 >d 术创新扩散往往比技术创新本身更为重要;而且 ,没有 质性。本文利用 a d 可表 示影 响创 新 扩 大规模的技术 创新扩散过程 ,技术 创新所蕴 涵的经济 效 示新产 品具有相对 优势 性能 ;b和 c
式转变的重要性 得到 了国内外研 究人 员和 政府 的重视 。 与此 同时 ,技术创 新过程 中的一个关 键环节——技术 创
而且市场技术信息 溢出度 、消费者 异质性 等因 素也 会对
参与人的期望采用支付产生影响。因此,利用协调博弈 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技术采用这类双边影响动态市场环 境下参与企业 的相互 策略行为 以及相应 的支付 回报 。本
料- ,创 新特征可 以划分 为产 品特征 和市 场特 征。 产品 3 j
文假设两个消费者 (I和 Ⅱ)面 临新 旧两种产 品 ,消 费
新扩散 [e n oc nvi i sn Tc og a I oao D u o]也得到越来越 h l iln tn f i
多 的关 注。正 如 美 国经 济 学 家舒 尔 茨 [c l]所 言 , S oz ht 从 国家经济增 长模 式 的转 变和经济 发展的角度来说 ,技
能和规模就不能得到最大程度 的发挥 。 从早期的 “ 传染 病”模型到最 近的社会 相互作用 方
法 (I,许多研究人 员通过不 同的方 法和模型对技术创 s)
散的其他 因素 ,并假定时刻 t 与人选择 S 的期望支付 参
满足如下关系 :
U 。

I () a 1 ( ) +£ =p t × +( 一pt ×b l )
7 一 8
维普资讯
第 2卷 5
26 1 0 年l 0 月
第 l期 1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Px p) F ) —- e r > = ( = / ( x n 5 LI -
v ‘ _u … J_ L
V.. o1 总 5 N. 0 1 第 2 1

新扩散展开了研究 ,博弈论就是其 中一种 重要方 法。技
术创 新扩散 博弈论研 究起 源于 1 9世纪 8 代初 ,莱 茵 O年
( —b p t+b+ 1 a ) () £
() 1
时刻 t 参与人选 择 的期望支付 函数为 :
Ud t ( ×c 1 ( ) d =p t ) +( 一pt xd ) +
收 稿 日期 :2 0 o 一 l 5
图 1 期望 支付和临界点
方程 ()和 () 中分别 引入 了随 机误 差 £ 1 2 i 。随机
误差 E实际上就是消 费者 异质性 ( i 消费者异 质性指 潜在
基金项 目:本文获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 ( 目编号 : 4 J02 项 0 CY 1)

17 5 期
d t
采用企 业对技术创 新的认识 和理解不 同而 造成的消 费者
对创新产品存在 的个 体差 异) ,其 中 E表示 创新 产 品的 1
消费者异质性 , 表示 旧产品 的消 费者异质性 。根 据方
( 5 )
3 模 型 分析
影响技术 创新 扩 散 的 因 素很 多 ,根 据 国外 文 献 资
2 扩散 阈值
协调博弈是一类常用 的博弈模 型 , 该类 模 型广 泛应 用 于参与人策略选择 时是否存在策 略协调的研究 中。模 型中通常假设 : 在两个可协调 位置 A和 B 存 ;当参 与人
采取 相 同策略时 ( 可协 调时 ) ,双方 均可 获得较 高 的支
P‘
付 ;如果 同时 位于 位置 A ,则获得 最高支 付 ;如果 同时 位于位置 B ,则获得 的支付将 比参与 人分别 位于不 同位 置时获得的支付要 高。技术创新采 用环境 中 ,对手 的采 用策略和采用 时机 将会 对参与 人 的期望 支付 产生影 响 。
( 要 ] 根据协调博 弈模型 ,本文通过技术创新特 征 ( 摘 产品性能、消 费者异 质性 )刻画 出技 术 创新扩散 阈值 函数 ,井根据技术创新扩散阈值概 率分布的分析来讨论产品性能和消费者异质性 对技 术创
新扩散的影响 ,其 目的是 为不同市场位置企业的创新产品 市场进放策略进行 指导
() 2
根据上式 ,U . n 。 于 P t的线性增 函数 ,而 d 是关 () . 1 是关于 P() t的线性减函数 ,图形如下 图:
是根据协 调博弈模 型的期望支付 建立创新扩散 阈值函数 ,
并通过对该阈值函数概率分布的分析来讨论产品性能和
消费者异质性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 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