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 3

合集下载

江畔独步寻花小学散文3篇

江畔独步寻花小学散文3篇

江畔独步寻花小学散文3篇江畔独步寻花小学散文一春暖花开的一天,杜甫的心情特别好,他独自一人来到了江边散步。

他听别人说,黄四娘家的花开得很茂盛,于是他就向黄四娘家走去,想亲自看一看。

他来到黄四娘家一看,惊讶地说:“黄四娘家的花太多了,可谓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呀!”枝头上的花一串连一串,一片片花叶密得把弯曲的小路都给遮住了,花的颜色也很多,有白的、红的、黄的……花又大又重,花枝都被它压得低下了头,而小的花像豆粒儿大,在微风中抖动。

一阵轻风吹过,花的香气扑鼻而来。

这时,一群群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舍不得离开。

美丽的小黄莺在花枝上跳来跳去,欢快地唱着歌,杜甫听到了这动听的歌,陶醉了。

杜甫情不自禁地赞叹道:黄四娘家的花真是名不虚传啊!江畔独步寻花小学散文二早上,阳光明媚,空气清新。

大诗人杜甫早早就起床了,他独自一人到江边散步。

此时,杜甫忽然有了一个想法:人家都说黄四娘家花特别好看,我去看看。

于是杜甫独自一人,沿着江边,向黄四娘家走去。

不一会儿,杜甫到了黄四娘家,杜甫一看,惊讶地说:“这里的花真是好看呀!”花多得数也数不清,一朵朵美丽的花,个个争奇斗艳。

旁边的小路,全都让密密麻麻的花给遮住了。

花的颜色很多,有红的、粉的、白的、紫的……花大小不一,大的花如碗口般,把花枝都压弯了,小的花如豆粒大,全都在那里沐浴阳光,绽放光彩,美丽极了!一阵微风吹过,花的香气扑鼻而来。

一群漂亮的蝴蝶飞了过来,在花上翩翩起舞,舍不得离开。

小巧玲珑、漂亮的黄莺在花丛中跳来跳去,唱起了优美动听的歌。

杜甫完全陶醉在眼前的美景中。

杜甫赞叹道:“黄四娘家的花真是名不虚传,美不胜收。

”江畔独步寻花小学散文三呀!真是一个好天气,外面轻柔的风,抚动着家中绿色的纱窗,发出“嗉——嗉——”的声音。

望望窗外,景色十分动人,各色各样的景物涌入眼帘:环顾四周,景致都已经融入到这个美丽的季节中去了。

伸伸肩膀,真舒服呀。

淡香的风,把我逗引出去。

走一走,看看四周,心里不由得愉悦了许多。

3江畔独步寻花_(唐)杜甫 部编版(人教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

3江畔独步寻花_(唐)杜甫 部编版(人教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
他的诗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被称为诗史
第六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代诗人。祖籍湖北襄阳,后来 迁居河南巩县,自幼好学,很有 政治抱负。他的诗敢于大胆揭露 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 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 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被称为 “诗史”。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பைடு நூலகம்独步寻花
(唐)杜甫
独步:独自一人散步。
黄四娘家花满蹊,
寻花:赏花。
千朵万朵压枝低。
蹊:小路。
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舍不得离开。 自在娇莺恰恰啼。
时时:时常。
恰恰:这里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 满了缤纷的鲜花, 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 低低弯下了身。 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 飞舞, 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畔蹊娇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意思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意思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意思"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之一,通过这首诗,杜甫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是他在动荡时期的一种宣泄和呐喊。

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主题和意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全面分析。

一、诗歌背景杜甫是唐朝的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写作《江畔独步寻花》时正值唐朝的安史之乱,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杜甫写下了这首表达自己内心焦虑的诗篇。

二、主题和意境《江畔独步寻花》的主题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的牵挂。

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现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通过江水东流、孤舟独步、寻花觅景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无助和孤独,但又不忘关怀国家和人民的情怀。

诗中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江水东流,寓意国家的盛衰兴衰,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孤舟独步,寓意诗人在乱世中的孤独和无助;寻花觅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心。

整个意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以及对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关切。

三、诗歌的意义和价值《江畔独步寻花》不仅反映了杜甫对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和牵挂,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首先,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内心感情的抒发,塑造了一种深沉、内省的意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其次,诗中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表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再次,诗中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反思,提出了一些反映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并具有时代和社会价值。

总之,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自己内心的抒发,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这首诗既是杜甫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抒发,又是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怀和呼唤,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朵瑰宝。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 4 江畔独步寻花》优质课教学设计_3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 4 江畔独步寻花》优质课教学设计_3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教材简说:《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一组诗,本篇选自其中的第六首,诗中描绘的是一幅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春景图,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幸福的无限向往。

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学会从诗句中提炼出关键词句,抓住作者描写的主要景物。

3、初步学习吟诵这种古人的读书方法,对本诗实行尝试吟诵。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提取出古诗中的关键词句,抓住作者描写的主要景物。

难点:学习吟诵,因为本班学生是吟诵零基础的学生。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本诗的创作背景。

2、教师充分解读此诗,准备好相关的PPT和吟诵录音。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小游戏:出示第一张PPT,上周是我们学校的语文活动中,同学们在各种有趣的语文活动中玩得不亦乐乎。

其实,语文很好玩,今天,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语文、玩语文好不?(好)我们来玩词语大瘦身吧,我说一个两个字的词,请你用其中的一个字来代表这个词的意思你。

1、妈妈、姐姐、弟弟(是不是小儿科?)2、(那么增大难度)快乐、老师3、(哈哈哈!你们上当啦!接着来)比赛、西瓜、冬瓜、傻瓜4、(呵呵呵!要提升警惕呀!来一次终极挑战吧!)老人、小孩、牛奶、奶牛。

板块一:玩转古诗——让诗“丰满”1、看!语文多好玩呢!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墨客把我们的语言文字玩得炉火纯青,他们用诗词歌赋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也是在这样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他们写下了春天的赞歌。

学生接上:“草长……”“江南好……”“春眠不觉……”“碧玉妆成……”“两个黄鹂……”今天,我们一起走入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2、请大家齐读题目(生读),你从诗题中了解到了什么?(地点、人物、事件)3、看来不简单哪!一个题目就告诉了我们这么多的信息呢!让我们一起跟随杜甫的脚步去江畔寻花吧!请大家自由读诗两遍,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读教师巡堂,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预学单”,注重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

小学三年级语文《江畔独步寻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江畔独步寻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江畔独步寻花》写的是在⼀个春光明媚的⽇⼦,诗⼈独⾃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景象。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江畔独步寻花》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江畔独步寻花》原⽂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江畔:江边。

杜甫(712—770年):唐代诗⼈。

黄四娘:杜甫写这⾸诗时的村邻。

蹊:⼩路。

压枝低:花开得多,分量重,把花枝都压弯了。

流连:因为喜欢⽽不愿离去。

娇莺:可爱的黄莺。

译⽂: 黄四娘家花⼉茂盛把⼩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由⾃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篇⼆】⼩学三年级语⽂《江畔独步寻花》教案 ⼀、教学⽬标: 1、引导学⽣展开想象,了解古诗内容,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理解“蹊”、“留连”、“戏”、“娇”等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诗。

3、感受春天的美丽和⽣机,领悟诗歌所描绘的优美意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义。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在娇莺恰恰啼。

”根据古诗想象出景象,领悟意境。

三、教学准备:录⾳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 (⼀)导⼊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或成语? 2、是呀,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五彩动⼈的季节,它的优美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师就要和⼤家⼀起去欣赏春⾊,学习我们伟⼤的诗⼈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同学们,有兴趣吗?(板书:江畔独步寻花) 3、齐读课题。

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呢? 4、请学⽣解题。

(在江边独⾃⼀⼈⼀边散步,⼀边赏花。

) 5、师⽣交流有关诗⼈的资料。

杜甫,字⼦美。

他是我国古代伟⼤的现实主义诗⼈,和李⽩并称李杜,代表着唐代诗歌的两座⾼峰。

诗词鉴赏-江畔独步寻花-杜甫-欧体字帖

诗词鉴赏-江畔独步寻花-杜甫-欧体字帖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唐代〕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桃 花一簇开无主,可爱 深红爱浅红?
译文: 黄师塔前江水向东 流去,温暖的春天使 人困倦,只想倚着春 风小憩。一株无主的 桃花开得正盛,究竟
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 红呢?
简析: 《江畔独步寻花· 其五》是一名具体地点 ,次句则描写出他的 倦态,春暖人易懒倦 ,所以倚风小息。诗 人以一“倚”字,将
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 为一,达到寓情于景 ,以景寄情的完美境 界。末二句着力写桃 花,叠用爱字和红字 ,流露出诗人对花之
美的欣悦,蕴含春光 难留之意,也表现了 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 望。此诗以反问的语 气作结,不仅饶有兴 味,而且由己及人,
扩大审美的范围,强 化了美感。
—小学四年级必背 古诗词!!!

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笔记

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笔记

以下是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的笔记:
1. 《静夜思》
- 内容:描写了作者在深夜思念故乡的场景。

- 关键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诗句意义:床前的明月光,像是地上的霜一样,举头望着明月,低头想起远方的故乡。

2. 《春晓》
- 内容:描写了春天来临的景象,以及作者对春天的感慨。

- 关键词: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诗句意义:在春天的早晨,由于太困,所以不知不觉地醒来;到处可以听到鸟儿的啼叫声;昨晚下过雨,所以知道花园里的花谢
了多少。

3. 《江畔独步寻花》
- 内容:描写了作者在江畔独自散步时看到的美景。

- 关键词:花正开、路漫漫独步寻花、夕阳无限好。

- 诗句意义:正是花朵盛开的季节,我在江畔漫步,欣赏着美景;路上人迹罕至,我独自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夕阳无限美好,让人心醉神迷。

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最新版)

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最新版)

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

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篇一《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原文】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阅读问题】(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分)答:(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2分)答:【阅读答案】(1)满压(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4分,各2分)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篇二《《江畔独步寻花》读写练习题》《江畔独步寻花》读写练习题姓名:一.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写出诗句意思,最后写出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江畔独步2.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答案:1.夸张 2.拟人 3.比喻 4.夸张给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楼房层次寻找黄莺恰当跳舞答案:lóu céng xún yīng qi àǔ规范书写词语。

答案:欲望江畔压枝蝴蝶啼叫穷人给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A.依照 B.挨,靠。

2.更上一层楼。

A.更加 B.再。

3 A.想要 B.欲望。

4.知有儿童挑促织。

A.捉 B.抢。

5 A.疑问 B.怀疑。

答案:1.B 2.B 3.A 4.A 5.B 阅读欢乐岛。

... A.一以事诿之诿:委托.. B.方先帝不豫豫:快乐. C.正当尔尔:这样. D.国人执杀定者来请和执:捕捉.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邵亢“真国器也”的一组是()....①试崇政殿,独亢策入等②内患则不然,系社稷之安危③亢请非延及旁舍者,虽失捕,得勿坐。

④乞索之禁中,若得之,臣当伏诛⑤天下财力殚屈,未宜用兵⑥亢以为幸人之丧,非义也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亢才华横溢,诗作豪放不羁,乡里的先生认为他卓异出群,凭借才华能力,从布衣直接被召为官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的: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其他情况?
(出示多媒体课件)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

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

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

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身在仙境一般。

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

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范读)好,下面的时间我交给同学们,请你们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自学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
1.理解词语
我们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现在我请同学们当小老师,把你自学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我们都知道要学会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谁来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蹊:小路。

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

留连:舍不得离开。

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诗句
同学们学习词语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也初步理解了诗句。

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
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教师引导)
3.感情朗读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那么,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
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读,评)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感受春天的欣欣向荣。

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蝴蝶,黄莺)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黄莺呢?(放声歌唱)如果你是美丽的蝴蝶,可爱的黄莺,游戏在这美景中,会有什么感觉?怎么读?(读,评)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齐读)
诗中写了这三种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赞美春天)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朗读这首诗。

4.理解意境
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学的最好,读得最棒,就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听他的朗诵是否能将你带入这一美景之中?
三、引申
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条小路,小路两旁繁花似锦,蝴蝶在飞舞,黄莺在歌唱,望着这一美景,我们真想把他画下来。

(画画,展示)
四、课后作业
同学们,你们学会这首诗了吗?今天,就请同学们回家后把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父母听,看谁讲得最棒。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
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