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复习专项七溶解度曲线及溶质质量分数图像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小专题复习课--溶解度曲线(共18张PPT)

t1
这是一种什么图像,可以 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这是固体A的溶解度曲线
A
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A这种物质,随着温度的上升溶解 度明显上升
2、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达到饱和 状态
3、可以获得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t (℃)
4、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 到较纯净的A
……
S(克/100水)
KNO3
图像中a表示的意义 23℃时,硝酸钾的 溶解度为36克/100水
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
b 的温度升高到t2℃,试判断MN两
物质的溶液是否t3℃, 是判断判断M、N两物质的溶液 是否饱和? M、N的溶质质量分
t3 t (℃) 数是否相等?
练习2 在家庭中自制汽水时需要在饮料中加入白糖、 果(汁1)、加小入苏柠打檬(酸Na的H目CO的3是)_、与__凉小_苏_开_打_水_反_,_应_还产__需生__加二_氧_入_化_柠_碳_檬_气_酸体__。; (2)饮用时,将瓶盖打开,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 现 将 具 体 理由阐 述如下 : 一 、 教 育 理 念的统 一:
我 们 的 教 育 理念是 :培养孩 子多方 面的兴 趣,发 现孩子 的内在 潜能,鼓 励孩子 大胆尝 试 ,并 协 助 孩 子实;现 理想 。我们 认为在 这方面 与贵园 的教育 理念是 一致的 。 二 、 对 贵 园 的喜爱 :
溶解度及溶质质量分数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 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 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这是一种什么图像,可以 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这是固体A的溶解度曲线
A
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A这种物质,随着温度的上升溶解 度明显上升
2、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达到饱和 状态
3、可以获得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t (℃)
4、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 到较纯净的A
……
S(克/100水)
KNO3
图像中a表示的意义 23℃时,硝酸钾的 溶解度为36克/100水
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
b 的温度升高到t2℃,试判断MN两
物质的溶液是否t3℃, 是判断判断M、N两物质的溶液 是否饱和? M、N的溶质质量分
t3 t (℃) 数是否相等?
练习2 在家庭中自制汽水时需要在饮料中加入白糖、 果(汁1)、加小入苏柠打檬(酸Na的H目CO的3是)_、与__凉小_苏_开_打_水_反_,_应_还产__需生__加二_氧_入_化_柠_碳_檬_气_酸体__。; (2)饮用时,将瓶盖打开,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 现 将 具 体 理由阐 述如下 : 一 、 教 育 理 念的统 一:
我 们 的 教 育 理念是 :培养孩 子多方 面的兴 趣,发 现孩子 的内在 潜能,鼓 励孩子 大胆尝 试 ,并 协 助 孩 子实;现 理想 。我们 认为在 这方面 与贵园 的教育 理念是 一致的 。 二 、 对 贵 园 的喜爱 :
溶解度及溶质质量分数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 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 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 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22张PPT

9.(2019·常州市)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B的溶解度是__3_6_.0__g;t1℃时,A、B的溶解度(S)的大小关系为: SA___=___SB(填“>”、“=”或“<”)。 (2)现有t2℃的A、B的饱和溶液各100g,同时将两份溶液升度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 发),则此时A、B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ωA__>____ωB(填“>”、“=”或 “<”) (继3续)蒸现发有掉t21℃0g的水B,的仍溶将液温10度0将恢其复蒸到发t2℃掉,10此g水时,析再出将B的温质度量恢_复__>到_t_23℃g时(,填析“>出”、3g“=B。”或若“≥”)
D.16g
12.t1℃时,向盛有等体积水的①、②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可溶性固 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请回答: (1)t1℃时,_①__(选填“①”或“②”)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 饱和溶液;
义
溶解度与浓度的关系w
100Leabharlann S gS100
%
3.固体饱和溶液不同情况下各量变化
恒温蒸发
溶解度 溶质 质量
不变 减小
溶剂 质量
减小
溶液 溶质 质量 质量
分数
变化趋势
减小 不变 析出晶体
KNO3饱和 溶液升温
增大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变不饱和
氢氧化钙饱 减小 和溶液升温
减小 不变 减小 减小 析出晶体
S 100 w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 1 w
中考真题集训
1.[2019·威海]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B ) A.与乳化作用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 B.20 ℃时,50 g水中溶解了15 g的硝酸钾,则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 g C.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 D.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课件(共27页)

2、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
度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
溶
解 度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g
(2)溶解度曲线
溶 200
解 度
190
/
g 180
.
170
160
150
THANK YOU
감사합니다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
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 溶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升温 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
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 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
降温 蒸发溶剂 加溶质
两种结晶方法:降温结晶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结晶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观察溶液中是否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果有且该溶质不再减少,溶质 与溶液共存,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均一 稳定
悬 浊 液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 体里形成不均一、不 稳定的混合物。
不均一 不稳定
乳 液体小液滴分散到另 浊 一种液体里形成不均 不均一 液 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稳定
类别 举例
食盐水 混 糖水 合 稀盐酸 物 石灰水
混 泥浆水 合 洪水 物 混 合 油水 物
乳化现象:洗涤剂有乳化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 数 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为 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 能随着水流走,因此试管的内壁很干净。
如果没有剩余的溶质,则可能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也可能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最新人教版化学中考专项复习溶解度曲线(共26张PPT)教育课件

人
的
一
生
说
白
了
,
也
就
是
三
万
余
天
,
贫
穷
与
富
贵
,
都
是
一
种
生
活
境
遇
。
懂
得
爱
自
己
的
人
,
对
生
活
从
来
就
没
有
过
高
的
奢
望
,
只
是
对
生
存
的
现
状
欣
然
接
受
。
漠
漠
红
尘
,
芸
芸
众
生
皆
是
客
,
时
光
深
处
,
流
年
似
水
,
转
瞬
间
,
光
阴
就
会
老
去
,
留
在
心
头
的
,
只
是
弥
留
在
时
光
深
处
的
无
边
落
寞
。
轻
拥
沧
桑
,
淡
看
流
年
,
掬
一
捧
岁
月
,
握
一
份
懂
得
,
红
尘
纷
扰
,
我
自
未溶解。
溶解度曲线应用——5.曲线上和曲线上下部区域点的意义及移动
中考化学专项复习 专项(七)溶解曲线及溶质质量分数图像课件

的顺序为
2021/12/12
。
大
。
,如20
B>A>C
第六页,共八页。
大 、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
℃时,A、B
(3)改变温度对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
,A、B减小
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xīchū),溶液中溶质的质
①降温(从t3 ℃降温至t1 ℃):由于A、B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量
减小 ,该温度下,B的溶解度大于A,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B
80
g,由此说明该温度下
100 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xiāng
结晶法。
děng)
结晶法。
降温
结晶法;提纯含有少量A物质的B物质,应采用
蒸发
降温
蒸发
2021/12/12
。
第三页,共八页。
结晶法。
4.饱和溶液(bǎo
hé rónɡ yè)与不饱和溶液(bǎo hé rónɡ yè)的转化
溶解度曲线呈上升型的固体物质(如A、B)
线固体物质,如从B饱和溶液中提纯B,应采用(cǎiyòng)
结晶法。提纯含有少量A物质的
B物质,应采用(cǎiyòng)
结晶法。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2)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减小
No
Image
12/12/2021
第八页,共八页。
dà)
。
减小
B>A>C
内容(nèiróng)总结
专项(七) 溶解度曲线及溶质。如图G7-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判断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2.曲线上的点和两曲线交点。(1)陡升型溶解度曲
线固体物质,如从A饱和溶液中提纯A,应采用(cǎiyòng)
中考复习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20张)

中考复习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20页)-PPT执 教课件 【推荐 】
2.溶质的质量分数
(1)基本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S 100g+S
100%
( S表示溶解度)
(2)溶液稀释的计算。 ①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②公式:m浓×w浓=m稀×w稀(w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数为 _____ (精确到0.1 %) 。
(4)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足量的碳酸氢钱固体,会有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晶体析出,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NH4HCO3=NaHCO3↓+NH4Cl,请根据以上信息和图中物 质的溶解度曲线,简述以硫酸铵_
溶液 分子或离子
乳浊液 小液滴
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
特点 实例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葡萄糖溶液、NaOH溶液 油水混合物 泥水、石灰乳
(1)物质以分子形式向水中扩散时,形成的溶液不具有导电性;若以离子形式向水中扩散时,形 成的溶液具有导电性,如酸、碱、盐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2)物质溶于水时,往往会伴随能量的变化,如NaOH、浓硫酸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 高;NH4 NO3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
中考复习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20页)-PPT执 教课件 【推荐 】
中考复习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20页)-PPT执 教课件 【推荐 】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二者之间的转化。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过程中,对溶液组成的 影响 说明:若是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熟石灰),将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时应降温,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 和溶液时应升温。 (2)一般来说,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 联系,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 是稀溶液。但是,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 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PPT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精品课件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实验探究 黑B色.将固体6逐渐0溶℃解,溶的液由硝无色酸变为钾蓝色溶液降温到0 ℃,
6. 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3. 酸+盐 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解析] (1)用装置B和E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或2KMnO4 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所
(3)要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
强化训练
9.[2021抚顺中考]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 答。 (1)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 丙 (填“甲”“乙”或“丙”) 相似。
(2)t3℃时,将40 g甲物质加到50 g水中充分
突破点1 解读图像
3.判断物质溶解性类型(判断依据见
资料卡片
“资料卡片”): 甲为 易溶 物质。 4.判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溶解度/g <0.0 0.01~ 1~10 >10
(20 ℃) 1 1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①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②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解度相等,均为25 g
。
③c点对应的甲溶液属于 不饱和溶液 (填
“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突破点1 解读图像
2.判断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① 4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50 g。 ② 5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大小关系是 丙>乙>甲 。 ③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的
实验探究 黑B色.将固体6逐渐0溶℃解,溶的液由硝无色酸变为钾蓝色溶液降温到0 ℃,
6. 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3. 酸+盐 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解析] (1)用装置B和E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或2KMnO4 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所
(3)要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
强化训练
9.[2021抚顺中考]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 答。 (1)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 丙 (填“甲”“乙”或“丙”) 相似。
(2)t3℃时,将40 g甲物质加到50 g水中充分
突破点1 解读图像
3.判断物质溶解性类型(判断依据见
资料卡片
“资料卡片”): 甲为 易溶 物质。 4.判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溶解度/g <0.0 0.01~ 1~10 >10
(20 ℃) 1 1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①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②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是
解度相等,均为25 g
。
③c点对应的甲溶液属于 不饱和溶液 (填
“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突破点1 解读图像
2.判断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① 4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50 g。 ② 5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大小关系是 丙>乙>甲 。 ③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100%(S
100 g+������
表示溶解度),如
t3
℃
时,A 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44.4% (保留至 0.1%)。
(2)计算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如将 t3 ℃时 180 g A 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时,可以析出 60 g 晶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9
一、“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什么叫“超前思考,比较听课”?简单地说,就是同学们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面,用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进行对 比,从而发现不同之处,优化思维。
比如在讲《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老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林冲当时为什么要戴着枷锁?林冲、洪教头是什么关系?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
质质量分数 不变 ;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减小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升温时溶质质量 减小 ,
溶质质量分数 减小 ,因此升温至t2 ℃时,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编后语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溶解度曲线呈上升型的固体物质(如A、B)溶解度曲线呈下降型的固体物质(如C)
(1)饱和溶 液→不饱和溶 ① 液
升 温② 增加 溶剂
③ 降 温④ 增加 溶剂
(2)不饱和 溶液→饱和溶 液
①降 ③ 增加
温② 蒸发 溶质
溶剂
④ 升 温⑤ 蒸发 溶剂⑥ 增加 溶质
5.涉及溶解度的简单计算来自3.结晶提纯方法选择(1)陡升型溶解度曲线固体物质,如从A饱和溶液中提纯A,应采用 降温 结晶法。 (2)缓升型溶解度曲线固体物质,如从B饱和溶液中提纯B,应采用 蒸发 结晶法。
(3)混合物的提纯,如提纯含有少量B物质的A物质,应采用 降温 结晶法;提纯含有少量A物质的B物 质,应采用 蒸发 结晶法。
尖子生好方法: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猜想老师还会讲什么,会怎样讲, 怎样讲会更好,如果让我来讲,我会怎样讲。这种方法适合于听课容易分心的同学。
2019/5/27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8
thank
you!
2019/5/27
体。
(3)比较两物质降温时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在溶液质量相等且均为饱和溶液时,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
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物质析出晶体多,如将等质量的 A、B 饱和溶液从 t3 ℃降温至 t1 ℃,析出晶体多的
是 A。
6.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1)同温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大 (2)同温下,固体物质溶解度越大,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越 大 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A>C 。
质量分数 不变 ,因此降温至t1 ℃时,C变为不饱和溶液,但其质量分数与t3 ℃时相等,t3 ℃时C的溶解度 比t1 ℃时A、B溶解度都小,所以降温后,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 ②升温(从t1 ℃升温至t2 ℃):由于A、B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不变 ,溶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时消除知识 的“隐患”。
2.曲线上的点和两曲线交点
(1)点:表示该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t3 ℃时,A的溶解度为 80 g,由此说明该温度下100 g 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80 g A物质形成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交点:如图中P点,表示在t2 ℃时,两物质的溶解度 相等
数 相等 。
,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
专项(七) 溶解度曲线及溶质 质量分数图像
考点突破
如图G7-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图G7-1
(1)上升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中物质 A、B ;根据溶解度曲线又可分为①缓升
型,如图中物质 B ,②陡升型,如图中物质 A 。
(2)下降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图中物质 C 。
。 ,如20 ℃时,A、B、C饱和溶
(3)改变温度对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
①降温(从t3 ℃降温至t1 ℃):由于A、B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减小 ,A、B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 减小 ,溶质质量分数 减小 ,降温至t1 ℃时仍为饱和溶液,该温度下,B的溶解度大于
A,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B > A;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 增大 ,降温时溶质质量 不变 ,溶质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记 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