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2010中国风电成果统计
2010年我国离网型风力发电行业发展概况

2010年我国离网型风力发电行业发展概况作者:李德孚来源:《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1年第05期一、前言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也是风力发电产业历史性发展的一年,全球风电产业格局发生新变化,大型并网风力发电机组新增12904台,装机容量18928MW,累计总装机34485台,装机容量44733MW,我国首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同时,中小型离网风力发电产业也得到了稳步增长,创出了离网型中小风力发电行业历史新高,产量、产值、保有量、生产能力仍居世界之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离网型风电行业现状1、研制、生产单位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底,从事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企业超过百家。
其中主要生产企业38家。
在这38家企业当中,又有部分企业在整个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包括:扬州神州风力发电机有限公司、宁波风神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蜂鸟电机有限公司、广州红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中科恒源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宁津华亚工业有限公司、浙江华鹰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致远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海力特、青岛安华新源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宁波爱尔韵升风力发电机有限公司、北京远东博力风能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希翼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夏风霸机电有限公司、深圳泰玛风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高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上海法诺格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浙江钻宝电子有限公司、内蒙呼市博洋可再生能源公司等。
主要科研单位:中科院电工所、内蒙工业大学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所、汕头大学能源研究所、中南大学长沙铁道学院爪极电机研究所、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江苏南通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总后西安建工所等。
2、机型、产量及销售量2010年生产的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共有19个品种,单机容量分别为:100W、150W、200W、300W、400W、500W、600W、800W、1kW、2kW、3kW、4kW、5kW、10kW、20kW、25kW、30kW、50kW、100kW。
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

3、2010年许多企业推出了风轮直径为86-89米的 1.5MW风电机组并有部分机组已经安装;
3、2.5MW及以上风电机组安装33台,计容量 94.2MW,占当年新增装机的0.63%;
4、当年安装的还有其他功率风电机组,包括750kW、 850kW、900kW、1000kW、1250kW和1650kW 等。
单位: kW 1600
1400
图: 中国历年新增及累计安装风电机组平均功率
新增装机平均功率
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
杨瑞 2011-11-15
说明
1、风能专委会自2010年12月末至2011年3月初,对中 国市场2010年风电装机情况进行了调研和统计。统 计基础数据来源于风电设备制造商,具体的项目信息 同各设备制造商本身、各地发改委数据以及风电开发 商进行了核对,并对部分项目进行了现场的项目核 对,以期保证项目信息真实、准确。
5、此前未有风电开发的天津、陕西、安徽、贵 州和青海等地也于2010年开始了风电项目的开 发和建设,并于当年完成了风电机组的安装工 程。
30000 25000
单位:M W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华东
华北
西北
注:1.2010年台湾装机数据暂缺
数据来源: C W EA
中南
西南
东北
1
港澳台
2、本统计中“风电装机容量”指风电场现场已完成吊装 工程的风电机组容量,与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及验收运 行装机容量不同。
3、关于数据误差。本统计虽与发改委、开发商等核 实,但由于各统计存在不同时间截点、统计口径,因 此与业主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统计结果并不完全一 致。
2010年风电企业大盘点

2010年风电企业大盘点专家辩析风电发展三大焦点浏览量:8针对速度与质量、技术路线和并网标准等风电产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近日在京组织有关专家展开专题研讨,为我国风电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出谋划策。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取得了飞速发展,连续四年实现了100%的增长。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俊峰告诉《经济参考报》,“风电发展速度很快,但其在整个电力装机中所占比例还很低,风电发展空间巨大。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580.5万千瓦,2010年底可望超过4000万千瓦,但是总的比例还很小,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的比例不到3%,占全国发电量只有2%左右。
针对个别地方风电场出现的质量问题,国家能源局日前启动质量专项调查。
对此,李俊峰认为,这是国家能源局敦促风电企业重视质量,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从总体而言我国风电机组本身并不存在大的缺陷。
”他说,“政府和电网企业都在积极努力,为风电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预计未来10年每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仍可保持在1500万千瓦-2000万千瓦。
”据了解,一直以来,有关风机技术路线的分歧争议从未中断。
潘伟平说,双馈机组、直驱机组是当今世界风电机组的两种主要技术路线,各有特点,都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检验。
其中齿轮箱驱动机组的市场占有率约为70%-80%。
风电并网国家标准何时出台,颇受业界关注。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透露,国家能源局委托风电协会及中电联起草一个并网的检测方法,可能预示并网标准的出台。
他说,目前我国风电已进入规模化开发的时代,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并网标准至关重要。
“制订标准要更多地听取风电行业的意见和声音。
”李俊峰说,“第一,风电并网标准一经出台将成为国家标准;第二,这个标准应该是考虑行业发展的水平和状况;第三,我们的标准不会超出国际通行的规则。
2010年全球风电装机情况-(GWEC)

2010年全球风电装机情况-(GWEC)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本月初发布的最新消息,2010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35.8吉瓦,至此,全球风电装机总量达到194.4吉瓦,较2009年的158.7吉瓦,增长了22.5%。
同时,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也意味着价值473亿欧元(约合650亿美元)的投资。
风电市场异军突起中国成黑马2010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呈现出一大亮点,那就是从往年更多被传统欧美富国市场的垄断中突围,转战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的统计,2010年超过一半的新增风电装机来自欧美之外的非传统市场,其中贡献最大的要数中国,几乎占到了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一半,约为16.5吉瓦。
至此,中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超过40吉瓦(约合4000万千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其他新兴风电市场还包括:印度新增2.1吉瓦,巴西新增326兆瓦,墨西哥新增316兆瓦,北非(包括埃及、摩洛哥以及突尼斯)新增213兆瓦。
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Steve Sawyer说:“现在风电强劲的发展势头表明了风电日益增长的竞争力。
这种上升趋势不仅发生在亚洲、拉丁美洲,尤其是巴西和墨西哥,甚至在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我们也看到了令人鼓舞的苗头。
”从2005年开始,中国的风电总装机连续5年实现翻番,“主要得益于政府政策支持,并进而形成强大的市场,行业踊跃参与。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告诉本报记者。
不过在傲然的成绩面前,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不足和差距仍然存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俊峰表示:“首先是中国风电装备的质量水平,包括设备完好率、发电能力等还有待提高,虽然20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超过了美国,但是发电量只有500亿千瓦时,仍低于美国;其次并网容量与吊装容量的差别,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般来讲国外先进水平未并网容量不会超过10%,而中国一般高达30%以上,影响了风电效率和效益水平的提高。
2010风电排名

2010年,华锐风电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38万千瓦,占全球市场份额11.1%,排名全球第二位;金风科技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73万千瓦,排名全球第四;东方电气排名第七位2010年,我国风电设备国产化率为90%。
2004年,也就是《可再生能源法》颁布的前一年,这一数字仅有10%。
在7年的时间里,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从2005年开始,我国风电装机每年翻番增长,2010年新增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超过4000万千瓦,均居全球第一位。
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3家企业新增装机容量进入全球前10位。
丹麦知名咨询机构MAKE发布调查报告说,“中国厂商的迅速崛起正在改变着全球风电产业的格局,预计2011年到2016年期间,中国市场将占据全球市场装机量的38%左右。
”在全球的视野下,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有以下几个方面可圈可点:第一是规模。
“十一五”时期,我国风电装机连续6年翻番增长,从2005年底的120万千瓦,增长到2010年底的4230万千瓦。
先后超越欧洲传统风电强国丹麦、德国和曾经全球排名第一的美国,成为装机规模世界第一的国家。
2010年,华锐风电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38万千瓦,占全球市场份额11.1%,排名全球第二位;金风科技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73万千瓦,排名全球第四;东方电气排名第七位。
这3家企业也占据了国内市场将近60%的份额,反映了我国风电设备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的态势。
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已从一个相对落后的产业跃升至全球有力竞争者的位置。
单位千瓦造价也已从“十一五”初期的7000元左右降到4000元以下,降幅达40%。
风机关键零部件供应体系逐步完善,包括风机叶片、齿轮箱、轴承、电机、变频器等关键零部件,在国内都有生产厂商。
第二是技术。
通过高起点引进再创新,我国风机企业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兆瓦级风机的技术垄断,目前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湘电、明阳等7家企业都具备了兆瓦级风电机组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能力;建设了高水平实验室和测试平台、培养专业风电技术人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自主研发体系;风机叶片、机架、轮毂、罩壳等都具备了自主生产能力。
2010年 中国风能发电发展现状及前景

风能发电发展现状及前景一、我国可开发的风能资源情况 (2)(一)陆地风能资源储量 (2)(二)海上风能资源储量 (3)(三)风能资源区划 (4)二、我国风电装机发展现状 (6)(一)总体情况 (6)(二)地区结构 (7)(三)海上风电 (8)三、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9)(一)市场结构 (9)(二)市场竞争 (12)(三)技术水平 (13)四、我国风电发展预测 (14)(一)风电发展预测 (14)(二)技术发展趋势 (15)五、世界风电发展现状和趋势预测 (17)(一)风能资源可利用量 (17)(二)风电发展现状 (18)(三)风电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20)(四)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21)风能发电发展现状及前景一、我国可开发的风能资源情况我国风能资源丰富,按照风功率密度大于等于400W/m2的标准计算风能资源理论可开发量,考虑实际可应用的风能资源后,得到陆地上离地面50m高度处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在6亿~10亿kW之间;在离岸20km的近海海域范围内,离海面50m高度处风能资源的理论可开发量为1.8亿kW;在水深不超过20m的近海海域,如利用10%~20%的海域面积,技术可开发量约为1亿~2亿kW;风能总技术可开发量约为7亿~12亿kW,陆上风能资源大于海上。
从资源储量、开发成本以及与负荷中心的距离考虑,我国近中期风电开发应遵循“以陆上为主,因地制宜的开发海上风电”的原则。
如果以上资源全部得到开发,我国风能年发电量可以达到1.4万亿~2.4万亿kWh。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风电可以成为未来能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陆地风能资源储量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2004~2005年,中国气象局分别组织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两次普查得出的结论为:我国陆地上离地面10m高度处风能资源理论储量分别为32.26亿kW和43.5亿kW,技术可开发量分别为2.53亿kW和2.97亿kW。
2010年东北电网风电运行报告

2010年东北电网风电运行分析报告2011年1月目录1 2010年东北电网风电发电概况 (1)22010年东北电网风电发电特性分析 (2)2.1数据来源及算法 (2)2.2全网风电发电特性分析 (2)2.2.1风电出力5分钟变化率 (2)2.2.2 风电出力10分钟变化率 (7)2.2.3 风电出力15分钟变化率 (11)2.2.4风电出力概率分布 (16)2.2.5风电保证出力和有效出力 (19)2.2.6风电出力月度平均值 (19)2.2.7风电反调峰出力特性分析 (21)3 2010年东北电网风电限电统计分析 (22)4总结 (24)1 2010年东北电网风电发电概况东北电网风电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年底,东北电网风电装机容量10810MW,比2009年增长77.04%,2010年东北电网风电发展情况如图1.1所示。
图1.1 2010年东北电网风电装机容量2010年东北电网全网风电发电量为16758394MWh,比2009年增长77.05%,2010年风电发电量约占东北电网总发电量5.05%。
其中风电日发电量最大值为110700MWh,出现在2010年11月24日,风电发电电力最大值为5571MW,出现在2010年11月24日15:05。
全网风电月度发电量情况如图1.2所示。
图1.2 全网风电发电量月度分布2 2010年东北电网风电发电特性分析2.1 数据来源及算法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将全网风电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全网风电组合在一起时的运行特性。
本文分析的数据来源是网调DMIS系统中全网风电5分钟出力总加数据。
本文关注的是风电场出力的运行特性,研究内容有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风电出力变化率、出力概率分布、出力月度平均值、反调峰、保证出力和有效出力。
2.2 全网风电发电特性分析本文分析采用数据为DMIS系统中全网风电5分钟出力数据,范围从2010年1月1日00:00至2010年12月31日23:55。
风电:戴着“镣铐”起舞 2010中国风电产业大盘点

风电:戴着“镣铐”起舞2010中国风电产业大盘点国家能源局在日前举行的能源形势发布会上透露,至2010年底,中国将实现风机总装机3500万千瓦。
对此,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表示,实际装机容量有可能会超过这一数字,但他并未给出具体的预测。
相比之下,美国2010年的风电产业形势不乐观。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之前发布的报告,预计2010年美国风机装机同比将下滑39%。
截止2010年底,中国风机装机总容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统计,中国2009年新增风机装机1380.3万千瓦,同比增长124%;累计达2580.53万千瓦,同比增长114%。
按照上述官方数字计算,2010年保守估计风机装机1000万千瓦,相对于2009年新增装机1380.3万千瓦稍有减少,但是增长速度依旧惊人。
“风驰电掣”的中国风电虽然估计2010年相对于2009年风机装机增长速度减缓,但是1000万千瓦装机量只是保守估计,实际增长量远不止这些。
经过一年的建设,我国不仅在风机装机量上,而且在风电基地建设、风电机组研发、风电企业发展、风电并网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盘点一:七大基地纳入规划2010年,中国风电行业尤为抢眼的便是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的规划与发展。
根据国家《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草案,我国将在甘肃、新疆、河北、吉林、内蒙古、江苏六个省区打造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国家能源局确定了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规划,在保证规划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成后,我国在2020年就可以达到1亿千瓦以上的装机容量。
按照国家电网的规划,国内7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将于2020年建成,预计2015年建成5808万千瓦,2020年建成9017万千瓦,占据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60%左右。
盘点二:风机供应商“风光依旧”2010年风电产业规划不仅带动了风电基地的建设,同时也吊足了中国风机供应商的胃口。
2009年已经挤进全球十大风机供应商的华锐风电[0.00 0.00% 股吧]、金风科技[16.96 0.06% 股吧]和东方电气[27.82 1.20% 股吧]三大中国风机供应商更是表现不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2010中国风电成果统计【来源】:《能源》【作者】:王民浩【发表时间】:2011-6-3 9:27:07 【浏览次数】:239∙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十一五”时期,风电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十一五”时期,风电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支持下,我国开展了大规模风电建设,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建设质量明显提升,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其突出表现为:一是依托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重点开发建设了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是通过特许权招标和制定陆上风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等措施,加快推动了风电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三是加强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启动海上风电示范工程,积极探索海上风电规模开发方式;四是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提高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形成了兆瓦级风电机组设计和批量化生产的能力,2010年风电机组吊装累计容量跃升为世界第一;五是风电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初步形成。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水电总院和国家风电信息管理中心会同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各风电开发投资企业、风电机组制造企业汇总完成“十一五”期间全国风电信息统计工作,并编制了各年度中国风电建设成果统计报告。
建设规模迅速扩大自1986年建成山东荣成第一个示范风电场至今,随着风电技术进步和国家产业政策持续支持,风电装机规模迅速扩大。
2005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仅为122万千瓦,位居世界第八位;到“十一五”末,全国(不含港、澳、台)共建设802个风电场,安装风电机组32400台,总吊装容量达到4146万千瓦(建设容量3828万千瓦,并网运营容量3131万千瓦),年均增长率为102%,累计和新增吊装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装机规模达到了新的水平。
其中,内蒙古、甘肃和河北风电吊装容量分别为1239万千瓦、550万千瓦和448万千瓦,位居全国各省装机前3位。
2010年,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投入商业化运营,成为除欧洲以外的第一座海上风电场。
风电为我国能源供应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全国风电年发电量490亿千瓦时,按照发电标煤煤耗每千瓦时320克计算,可节省标煤15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2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4.6万吨,风电已经成为我国除火电、水电等常规能源外最重要的发电方式。
2003年,从国家第一个10万千瓦特许权项目建设开始,我国风电开始规模化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建设75个10万kW以上的大型风电场,累计建设容量为980万kW。
主要分布在甘肃、内蒙古、河北、吉林、江苏、辽宁、广东、上海、福建等省区。
其中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大型风电场数量之和超过全国总数的一半,甘肃省有23个,总建设容量为231万kW,内蒙古自治区有18个,总建设容量为285万kW。
“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了“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风电开发总体思路,陆续规划了甘肃酒泉、新疆哈密、蒙西、蒙东、河北、江苏、吉林和山东等八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
各基地均已开始风电场建设。
到2010年底,河北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并网发电装机358万kW,蒙东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并网发电装机382万kW,蒙西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并网发电装机630万kW,吉林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并网发电装机202万kW,甘肃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并网发电装机134万kW,新疆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并网发电装机5万kW,山东地区已并网发电装机195万kW,江苏沿海地区已并网发电装机128万kW。
机组制造能力迅速提高“十一五”期间,全球风电机组制造技术迅速发展,水平轴风电机组技术成为主流机型,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持续增大,变浆变速功率调节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双馈异步发电技术仍占主导地位。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2003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通过组织风电特许权项目开发权招标和大型风电基地项目设备集中打捆招标,为风电机组设备制造业提供稳定的市场支持。
在政策扶持和市场支持作用下,全国风电机组总装厂家近90家,零部件制造厂家100多家。
目前我国已有多家整机制造企业基本掌握了兆瓦级风电机组设计能力和制造的关键技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并向多兆瓦级研发迈进。
3MW 海上风电机组已在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
单机容量为2000 kW的机组也开始批量生产和安装,目前全国已有吊装容量304万kW,占整个兆瓦级安装机组的9%。
其他多兆瓦风电机组如单机容量为2.5MW、3MW等机型也在个别风场进行少量安装。
此外,华锐、金风、东汽、海装、湘电等企业已开始研制单机容量为5MW的风电机组。
通过对典型风电场发电量情况分析,内资机组与外资机组年利用小时数差距不大,并且价格明显降低,有效地降低了风电场建设成本。
到2010年底,全国已建风电场共计吊装了内外资82家企业生产的风电机组,总吊装容量4146万kW。
其中,内资企业58家,容量3296万kW,约占全国市场的80%;外资企业19家,容量760万kW,约占全国市场的18%;中外合资机组制造企业5家,容量90万kW,约占全国市场的2%。
全国共吊装21892台兆瓦级风电机组,总容量3336万kW,约占全国风电市场的80%。
其中内资兆瓦级机组装机2902万kW,占全国市场的69%,外资兆瓦级机组装机364万kW,占全国市场的9%,中外合资兆瓦级机组装机70万kW,占全国市场的2%。
2010年,全国新增风电机组吊装容量1734万kW,其中内资厂商生产的机组1518万kW, 约占当年全国新增市场的87%,外资厂商生产的机组206万kW,约占当年全国新增市场的12%,中外合资厂商生产的机组9万kW, 约占当年全国新增市场的1%。
2010年,全国新增吊装10595台兆瓦级风电机组,总容量1616万kW,约占当年全国新增市场的93%。
其中,内资兆瓦级机组装机1488万kW,占当年全国新增市场的85.6%,外资兆瓦级机组装机123万kW,占当年全国新增市场的7.1%,中外合资兆瓦级机组装机5万kW,占当年全国新增市场的0.3%。
国内华锐、金风、东汽三家风电机组制造商已成为国内风电机组制造龙头企业,能够大批量生产单机容量1.5MW的风电机组。
截至2010年底,华锐、金风、东汽三家风电机组制造厂商在国内吊装机组总容量达2424万kW,占全国比例59%。
其中华锐集团以累计吊装容量970万kW和新增413万kW的吊装容量位居全国风电机组制造商之首。
与2009年相比,内资机组累计装机市场份额由73.72%增加为79.51%,外资机组的市场份额由22.92%减少为18.31%,中外合资机组的市场份额由3.36%减少为2.18%。
内资机组的市场份额略有增加,而外资机组包括中外合资机组的市场份额有所减小。
国内品牌在研发上的投入有所提高,从以往的以购买生产许可证为主到委托设计、联合设计和自主设计,逐渐拥有了自主技术的国内品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并网配套逐步加强到2010年底,风电运营容量3131万kW,占全国电源装机比例3.25%,年上网电量490亿kW•h,约占全国上网电量比例1.15%。
“三北”地区依然是消纳风电的主要区域,其中,华北区域的蒙西风电装机占本地区电源比例超过15%,年上网电量比例超过8%,成为风电装机比例和年上网电量比例最高的地区;东北区域各地区风电装机占本地区电源装机比例超过10%,年上网电量比例平均值超过4%;西北区域的新疆、甘肃、宁夏风电装机占本地区电源装机比例均超过5%,年上网电量比例超过1%。
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气象预报和风功率预报等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风电的可调度性也逐步增大。
从2008年起,近三年全国新增运营容量分别为489万kW、828万kW、1364万kW,表明风电并网配套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对风电建设迅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为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2006年国家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从法律上为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国家能源、财政等主管部门相继研究制定了有关配套政策,形成了我国较为完整的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
在国家鼓励风电政策的持续支持下,我国已经建立了从管理、标准制定到设备检测认证的较为完备风电产业体系,产业水平基本成熟。
风电涉及多个行业,做好风电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并网管理以及风电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制造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对促进我国风电健康发展,培育技术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3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风电的标准化建设工作,组织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制定了一系列包括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及风电并网等20余项前期工作建设管理办法和有关技术规定,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电前期工作建设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以国家风电信息管理中心为平台,开展对风电信息的收集、统计和评估,提高了产业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国家对风电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风电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国内外风电投资商积极在我国风能资源具有开发价值的区域建场设点,开发风能资源,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风电建设的快速发展。
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约有近900个风电项目公司,近90家风电制造企业,近90家科研设计单位参与我国的风电开发建设。
围绕资源评价、项目规划与设计、技术规范等工作,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风电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队伍;建立了风电行业组织,促进行业自律、人才培训、技术咨询、信息交流和国际合作;建立企业、消费者、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促进了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问题探讨风电场前期工作需进一步规范。
近几年来,我国风电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项目前期工作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全国已核准的1139个风电项目中,5万kW以下的项目有1046个,占91.8%,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省级核准项目,国家核准的项目在个数和容量上都比较少,也多是大基地和特许权项目。
小项目有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有的对可建设10万kW以上的大型风电场化整为零,分散核准,以规避国家核准,这对于配套电网的统一规划和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且不易对资源的整体开发和集中管理,对风电建设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信息统计亟需加强。
在风电信息统计和管理方面,我国风电信息化建设依然相对滞后,信息化建设难以及时全面有效地服务于整个产业。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风电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国家风电信息管理中心建设风电信息上报系统和中国风电场工程数据库,对风电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全面规范的信息统计方法和指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电信息共享,全面、客观、及时地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