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完成全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压力很大

合集下载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本次宏观调控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措施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本次宏观调控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措施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本次宏观调控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措施首先,楼继伟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措施的决策是基于对中国经济的整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得出的。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结构性问题而非总需求不足。

短期刺激措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有问题,但并不能根本解决。

因此,楼继伟认为应该从长期的战略角度出发,着眼于结构性,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

其次,楼继伟有意避免通过短期刺激措施引发过度依赖债务的问题。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债务扩张,导致了债务规模的迅速增加和隐性风险的积累。

因此,继续采取短期刺激措施可能会加剧这一问题,并引发金融风险的增加。

为了避免此类风险的发生,楼继伟决定将重心放在结构性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再次,楼继伟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也是出于对通胀和资产泡沫的担忧。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刺激措施,导致了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尤其是房地产市场。

这种资产泡沫的形成可能会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过度的货币供应也可能引发通胀风险。

因此,楼继伟决定不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以避免进一步加剧这些问题。

最后,楼继伟认识到经济调控不应仅仅局限于短期刺激措施,而应该更加注重结构性和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

他强调了供给侧结构性的重要性,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等措施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这种思路与中国政府提出的以供给侧结构性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本次宏观调控中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措施是出于对经济稳定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他认为应该从结构性的角度出发,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并避免引发债务问题、资产泡沫和通胀风险等后果。

这一决策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长远思考和谨慎管理的态度。

楼继伟解读财税改革:平衡是最大关切

楼继伟解读财税改革:平衡是最大关切

新一轮改革从何破题?除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另一个“呼声”很高的领域是财税体制改革。

3月24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新任财政部长楼继伟坦言,当前中国财政面临两大压力:一是外部冲击下过去几年的财政赤字;二是今后不断增加的财政开支和放缓的增收速度之间的矛盾。

后者是“实质性的压力,(目前)没有什么好办法”。

压力倒逼改革。

在楼继伟看来,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不仅是建立稳定强大的国家财政,而且还要支撑包容性增长。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史蒂芬·格罗夫也认为:“如果不进行财政和税制方面的改革,中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性会受到挑战。

”“中国的财税体制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刻,楼继伟继任财政部长本身应该代表了一种信号。

”一名财税领域专家对《第一财经日报》评论称。

不要总想着收勤劳者的税财政政策在政府调节市场经济中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方面调控经济增长,但更大更受关注的作用在于通过再次分配,实现社会公平,保障民生,用楼继伟的话说即实现“包容性增长”。

这是楼继伟履新财政部部长之职后首次公开演讲,其题目就是《包容性增长与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税收的改革是专门强调的重点改革,包容性发展要求把创造机会均等、平等发展、维护社会正义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在这些方面涉及非常广泛。

而且往往又同财政制度相联系,所以财政既要加快自身的改革,完善财税制度,也要积极支持配合相关的改革,着重于建立机制,促进包容。

”楼继伟说。

正是基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楼继伟借用解决民生问题的四个原则表达其实现财税体制改革与促进包容性发展的观点。

这四个原则即去年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民生问题四原则。

楼继伟说,财政政策要实现持续性不能“承诺过多而收入不够”,在民生支出方面“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另外要“完善制度、引导舆论”,“我们的很多制度是不完善的,往往是没有约束的,我们应该帮助穷人,而不应该帮助懒人。

”“总体上来看财政政策问题的核心在支出和收入的平衡问题,而支出最明显的表现在于二次分配,而当前的中国教育、医疗等公共事务方面的支出是非常有限的,这直接制约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国人民的福祉。

15.08.12 楼继伟 如何应对1992年以来最严重的财政收入下滑

15.08.12 楼继伟 如何应对1992年以来最严重的财政收入下滑

楼继伟如何应对1992年以来最严重的财政收入下滑2015-08-12 10:32 来源:凤凰财经导语:“直男”楼继伟的又一次演讲曝光了。

4月25日其在清华大学关于“中等收入陷阱”话题的演讲引爆学者和媒体的诸多讨论,热度持续近两个月。

这次演讲是4月9日在中国财政学会2015年年会上发表的,楼继伟直指中国经济面临四方面的严峻挑战:投资增长乏力;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增多;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表现在财政上,则是财政收入持续下滑,增速创1992年来新低,债务问题突出。

同时还提出中国高杠杆、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进而提出了三个建议: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有史以来最迫切;财政制度公共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以下为演讲实录:各位代表,同志们:大家好!祝贺中国财政学会2015年年会顺利召开,大会对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会进行了换届选举,感谢大家选举我担任会长。

近年来,中国财政学会不断开拓进取,在理论研究、学术交流、财政宣传、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财政科研事业进步和财政改革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此,我代表财政部党组对前任会长谢旭人同志以及全国从事财政理论政策研究和各级财政学会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财经形势面临严峻挑战,财税体制改革任务繁重。

在此背景下,财政系统和中国财政学会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做好各项财政工作。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当前财政经济形势,准确把握宏观政策方向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复苏动力不足,地缘政治影响加重,不确定因素增多,推动增长、增加就业、调整结构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受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中“三期叠加”的影响,我国经济也面临着体制改革、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的压力,客观上要求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释放市场活力,沉着应对、攻坚克难、稳中求进。

实行减税政策 楼继伟提明年积极财政政策四大发力点

实行减税政策 楼继伟提明年积极财政政策四大发力点

实行减税政策楼继伟提明年积极财政政策四大发力点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韩洁、申铖)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布局明年宏观调控政策时提出,2016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

收入形势更严峻,支出需求更大,更大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该如何发力?
28日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坦言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收入潜在增长率下降,财政收支矛盾呈加剧之势。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大力度,应从四方面发力:
一是阶段性提高赤字率,扩大赤字规模,相应增加国债发行规模,合理确定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

二是进一步实施减税降费政策。

继续推进营改增试点。

推进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坚决遏制各种乱收费。

适当调低财政收入增长预期,坚决不收过头税,给企业和市场主体留有更多可用资金。

三是加大统筹财政资金和盘活存量资金力度,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将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结余资金,按规定调入通常公共预算统筹使用。

实现盘活存量实时化。

建立库款余额与转移支付挂钩机制。

四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有压有保。

压缩三公经费等通常性支出,按可持续、保基本原则安排好民生支出。

中央基建投资集中保障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坚决从通常竞争领域退出。

创新财政支出方式,市场化运营各类投资引导基金,加大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推广和项目落地力度。

楼继伟释放财政改革信号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

楼继伟释放财政改革信号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

楼继伟释放财政改革信号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由于财税改革涉及真金白银的分配,长期以来,这是经济改革中的“硬骨头”。

近日,国家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多个场合提及进行财政体制改革。

譬如,他表示,“财政改革应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适当增加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

”在业内看来,促进财权、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改革指日可待。

相关专家在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在财政体制改革上,我们主要是在财力和财权上做文章,未来事权的调整或是方向之一。

调整事权是方向/7月20日,楼继伟在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表示,中国政府不会再次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而是通过改革促进增长和就业。

他透露了财政税收改革的三条政策走向,其中之一就是“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保持财政政策稳定,中国政府将通过改革来实现财政的可持续,财政赤字率预计为2.1%。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对记者表示,针对当前财政风险越来越大的问题,财政部提出要通过改革实现财政的可持续性,这涉及整个财政体制问题。

具体到财政改革措施,楼继伟提出,推进营改增、减少政府管制、减税同时削减政府开支等。

最近,有关财政体制改革的消息密集放出。

7月11日,楼继伟在参加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表示,正在酝酿财政改革以支持经济和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方向之一是“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适当增加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保障市场更加统一、公平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全国均等化。

”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蔡继明认为,这一调整非常必要,在中央转移支付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各种关系跑部进钱,难免会出现财政不公平,也会助长寻租行为。

刘尚希表示,这意味着下一步的财政体制改革涉及事权调整,政府间的事权未来可能上移,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将逐步上移,实现事权合理划分。

过去在财政体制改革上,更多是在财力和财权上做文章,现在的方向之一是在事权上做文章,在事权上进行调整。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财税体系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及随后税制调整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中央税体系和地方税体系也对应着中央和地方在财权事权方面的关系。

楼继伟卸任财政部长,那些"思考与梦想"

楼继伟卸任财政部长,那些"思考与梦想"

楼继伟卸任财政部长,那些"思考与梦想"
佚名
【期刊名称】《决策》
【年(卷),期】2016(0)11
【摘要】11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免去楼继伟的财政部部长职务,肖捷接任财政部长。

1950年出生的楼继伟,在财政部部长任上3年多时间,外界对其评价颇高。

财政部门官员一般比较低调务实,但个性鲜明的楼继伟以敢言、直言著称。

【总页数】1页(P10-10)
【关键词】财政部长;楼继伟;全国人大常委会;财政部部长;梦想;1950年;财政部门;个性鲜明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71.2
【相关文献】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劳动合同法》修改问题的思考——兼对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三批”《劳动合同法》的回应 [J], 王全兴
2.卸任书协主席后的“大梦想”——再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张海 [J], 杨佩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劳动合同法》修改问题的思考——兼对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三批”《劳动合同法》的回应 [J], 王全兴;
4.楼继伟:犀利财长卸任 [J], 贺斌
5.娄继伟卸任财政部长担任部长未满5年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财政部长为何担心中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

财政部长为何担心中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

财政部长为何担心中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王贵成/文“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陌生概念。

这一概念由世界银行于2006年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及,其基本涵义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低端制造业起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逐渐增高,但当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如果因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发展战略及发展方式的转变,往往会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亦无法与技术先进的富裕国家竞争。

这一概念提出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了,中国学术界却很少谈及这一论题,或许是此前中国尚未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或许是中国人一向乐观自信,蒸蒸日上的中国经济哪里会滑入什么陷阱啊!然而,日前,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在出席一个论坛时,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及中国可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

楼部长是这样说的,在未来5至10年之间,中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超过50%。

此论一出,立即引起了中国朝野的广泛热议,甚至引来一些专家的指责和抨击。

是啊,总爱弘扬正能量的专家们怎么能不生气呢?我天朝大国近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业绩可谓举世无双,就连美国著名投资人巴菲特日前也盛赞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功,认为中国用四五十年的时间做了美国两百年的工作,是个“奇迹”,并认为中国“找到了释放自己潜力的道路”。

连美国人都对中国经济点赞,你堂堂一个财政部长却在唱衰中国,这像话吗?然而,尊敬的专家们还是先不要生气,请看看惨淡的现实再说吧。

按照世界经济的发展水平,权威机构认定目前世界的中等收入水平为人均GDP处于6000至8000美元之间。

而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的人均GDP为7500美元,正好处于中等收入水平。

而中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近几年来的经济发展处于下行区间,GDP增速屡创新低,从前些年的双位数已降至7%左右。

不用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降低肯定是遇到了诸多一时难以克服的困难,基于此,楼继伟所谓中国可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预警就并非空穴来风了。

未完成预算

未完成预算

未完成预算未完成预算是指实际收入与计划收入的差或者实际支出与计划支出的差。

财政部最新决算报告显示,去年多项收入和支出均未完成预算数。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24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作了国务院关于2013年中央决算的报告。

报告显示,受经济影响,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等多项税种收入未能100%完成预算,教育、科技环保等支出也未能完成预算数。

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60198.48亿元,为预算的100.2%,比2012年增长7.2%。

不过,从税种来看,受到经济形势影响,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16635.17亿元,为预算的88.3%,低于预算较多。

楼继伟解释说,主要是受进口增长低于预期、高税率商品进口减少、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去年企业所得税决算数却超过预算10个百分点,达到14443.86亿元。

楼继伟分析称,主要原因是受企业利润增幅高于年初预期,以及清缴以前年度税款等一次性因素影响。

过去,我国税收任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对于完成预算目标,地方税务部门会受到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压力。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4日所作的审计报告也显示,去年一些地方人为调节财政收支指标。

审计的9个省本级、9个市本级和18个县通过以财政借款缴税等方式虚增财政收入58.07亿元。

如2011年~2013年,辽宁省岫岩县将财政借款以税费名义缴入国库,虚增财政收入8.47亿元,占其公共财政收入的22.6%。

此前有地方企业和税务机关官员反映,经济形势不佳的时候,税务部门受到上级部门税收压力,出现收“过头税”的情况,也就是提前将来年的税先收上来,以完成当年的税收任务。

这一局面未来可能会有所好转,按照现在的预算管理改革要求,未来预算目标仅作为预测数,不再具有强制性。

但经济压力增大时,如何令税务机关摆脱行政干涉的难题仍待解。

据记者了解,随着前五个月财政增收压力加大,已有部分地方被要求一定要确保财政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继伟完成全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压力很大6月2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2012年中央决算报告(下文简称“决算报告”)和中央决算草案。

报告显示,2012年基本保持了收支平衡,中央公共财政收支总量相抵,赤字5500亿元,在安全范围内。

而今年的财政收入受困于国内外经济增长乏力的现实,要实现年初预算确定的目标,今年后几个月收入平均增幅须达到11.3%。

“完成全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压力很大。

”楼继伟表示,因此,他强调今年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支出管理。

此外,针对决算报告中部分科目比预算开列数据有较大出入的问题,财政部相关负责也表示,“扎实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试点,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的绩效”。

“完成全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压力很大”楼继伟在决算报告中表示,上一财年基本保持了收支平衡。

具体数据显示,2012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56175.23亿元,完成预算的100.5%,比2011年(下同)增长9.4%。

加上2012年年初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2700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为58875.23亿元。

而中央公共财政支出64126.31亿元,则完成预算的100%,增长13.6%。

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8764.63亿元,完成预算的101.3%,增长13.6%;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45361.68亿元(相应形成地方财政收支),完成预算的100.6%,增长13.6%。

加上用于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8.92亿元,支出总量为64375.23亿元。

“中央公共财政收支总量相抵,赤字5500亿元,与预算持平。

”楼继伟表示。

与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的预算执行数相比,中央公共财政收入增加42.81亿元,中央公共财政支出减少21.96亿元。

依照财政部惯例,上一年度的收入增加和支出减少合计64.77亿元,全部用于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加上2013年年初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尚余的253.93亿元,目前,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318.7亿元。

相较往年,本次决算报告的一项创新,是增加了对今年财政情况的报告以及下一步财政部工作情况的具体打算。

现阶段,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国内外运行大环境皆存在不小挑战。

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增长乏力,国内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潜在风险,特别是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仍比较困难。

决算报告显示,今年1-4月累计,全国公共财政收入434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7%,增幅同比回落5.8个百分点。

其中,中央财政收入19963亿元,同比下降0.8%,主要是受经济增长趋于平缓,实施结构性减税,一般贸易进口增幅低以及去年同期清缴2011年末部分收入导致基数较高等影响。

而据财政部初步分析,制约后几个月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仍然较多,主要包括工业增加值增长趋缓、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企业效益下滑,以及今年8月1日起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扩大到全国。

“因此,完成全年中央财政收入预算压力很大。

”楼继伟说。

加大民生支出“2012年中央决算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部分预算支出调整较多”。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廖晓军表示。

此前,全国人大财经委曾听取了财政部的这份决算报告和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并对中央决算草案进行了初步审查。

在廖晓军所作的这份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12年中央决算审查结果的报告》(下文简称审查报告)中,对此问题有专门分析。

对照决算报告,与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的预算执行数相比,的确存在部分科目比预算开列数据有较大出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包括住房保障、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等项目上。

决算报告的数据显示,住房保障支出2601.57亿元,完成预算的122.9%;农林水事务支出5996.06亿元,完成预算的109.2%;环保支出1998.42亿元,完成预算的113%;交通运输支出3969.89亿元,完成预算的111.3%。

其中,变动最大的住房保障支出,据财政部决算报告显示,增加的开支主要是用在了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危房改造的补助。

具体而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601万套、新开工建设781万套(户),支持改造农村危房560万户。

“部分支出科目决算数与预算数存在差异,主要是预算执行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没有扩大中央财政支出规模的情况下,调整支出结构,重点增加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节能环保等民生领域的投入。

”楼继伟称。

对此,全国人大财经委在审查报告中,亦明确提出,要求财政部门“健全决算制度”。

“中央决算草案应当按批准的预算所列科目编制,按预算数、调整或变更数以及实际执行数分别列出,变化较大的要作出说明。

严格依法调整预算。

”廖晓军表示。

此外,对于列支较大的民生领域,全国人大财经委也建议尽快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反映重点和民生支出的绩效情况。

而在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所作的决算报告中,亦对上述问题有所回应。

他表示,财政部将按照中央厉行节约的要求,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同时,楼继伟表示,财政部将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的要求,保障好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重点支出需求,“扎实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试点,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的绩效”。

以下内容为繁体版6月27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2012年中央決算報告(下文簡稱“決算報告”)和中央決算草案。

報告顯示,2012年基本保持瞭收支平衡,中央公共財政收支總量相抵,赤字5500億元,在安全范圍內。

而今年的財政收入受困於國內外經濟增長乏力的現實,要實現年初預算確定的目標,今年後幾個月收入平均增幅須達到11.3%。

“完成全年中央財政收入預算壓力很大。

”樓繼偉表示,因此,他強調今年要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支出管理。

此外,針對決算報告中部分科目比預算開列數據有較大出入的問題,財政部相關負責也表示,“紮實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試點,進一步提高財政支出的績效”。

“完成全年中央財政收入預算壓力很大”樓繼偉在決算報告中表示,上一財年基本保持瞭收支平衡。

具體數據顯示,2012年,中央公共財政收入56175.23億元,完成預算的100.5%,比2011年(下同)增長9.4%。

加上2012年年初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2700億元,使用的收入總量為58875.23億元。

而中央公共財政支出64126.31億元,則完成預算的100%,增長13.6%。

其中,中央本級支出18764.63億元,完成預算的101.3%,增長13.6%;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支出45361.68億元(相應形成地方財政收支),完成預算的100.6%,增長13.6%。

加上用於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48.92億元,支出總量為64375.23億元。

“中央公共財政收支總量相抵,赤字5500億元,與預算持平。

”樓繼偉表示。

與向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報告的預算執行數相比,中央公共財政收入增加42.81億元,中央公共財政支出減少21.96億元。

依照財政部慣例,上一年度的收入增加和支出減少合計64.77億元,全部用於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加上2013年年初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尚餘的253.93億元,目前,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餘額為318.7億元。

相較往年,本次決算報告的一項創新,是增加瞭對今年財政情況的報告以及下一步財政部工作情況的具體打算。

現階段,對於中國經濟而言,國內外運行大環境皆存在不小挑戰。

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增長乏力,國內經濟運行仍存在不少問題和潛在風險,特別是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仍比較困難。

決算報告顯示,今年1-4月累計,全國公共財政收入4346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7%,增幅同比回落5.8個百分點。

其中,中央財政收入19963億元,同比下降0.8%,主要是受經濟增長趨於平緩,實施結構性減稅,一般貿易進口增幅低以及去年同期清繳2011年末部分收入導致基數較高等影響。

而據財政部初步分析,制約後幾個月財政收入增長的因素仍然較多,主要包括工業增加值增長趨緩、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企業效益下滑,以及今年8月1日起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擴大到全國。

“因此,完成全年中央財政收入預算壓力很大。

”樓繼偉說。

加大民生支出“2012年中央決算中也反映出一些問題,主要包括部分預算支出調整較多”。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廖曉軍表示。

此前,全國人大財經委曾聽取瞭財政部的這份決算報告和審計署的審計報告,並對中央決算草案進行瞭初步審查。

在廖曉軍所作的這份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於2012年中央決算審查結果的報告》(下文簡稱審查報告)中,對此問題有專門分析。

對照決算報告,與向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報告的預算執行數相比,的確存在部分科目比預算開列數據有較大出入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包括住房保障、農林水事務、交通運輸等項目上。

決算報告的數據顯示,住房保障支出2601.57億元,完成預算的122.9%;農林水事務支出5996.06億元,完成預算的109.2%;環保支出1998.42億元,完成預算的113%;交通運輸支出3969.89億元,完成預算的111.3%。

其中,變動最大的住房保障支出,據財政部決算報告顯示,增加的開支主要是用在瞭對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村危房改造的補助。

具體而言,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601萬套、新開工建設781萬套(戶),支持改造農村危房560萬戶。

“部分支出科目決算數與預算數存在差異,主要是預算執行中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沒有擴大中央財政支出規模的情況下,調整支出結構,重點增加瞭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水利、節能環保等民生領域的投入。

”樓繼偉稱。

對此,全國人大財經委在審查報告中,亦明確提出,要求財政部門“健全決算制度”。

“中央決算草案應當按批準的預算所列科目編制,按預算數、調整或變更數以及實際執行數分別列出,變化較大的要作出說明。

嚴格依法調整預算。

”廖曉軍表示。

此外,對於列支較大的民生領域,全國人大財經委也建議盡快建立“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反映重點和民生支出的績效情況。

而在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所作的決算報告中,亦對上述問題有所回應。

他表示,財政部將按照中央厲行節約的要求,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同時,樓繼偉表示,財政部將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的要求,保障好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重點支出需求,“紮實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試點,進一步提高財政支出的績效”。

6月2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2012年中央决算报告(下文简称“决算报告”)和中央决算草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