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1-01
人文地理学参考书目

人文地理学参考书目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人文地理学的相关书籍,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域的人类行为和文化差异。
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人文地理学书目,可以帮助你深入了解这一学科领域。
1.《人文地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Human Geography)作者:James M. Rubenstein出版年份:2017年这本经典教材提供了人文地理学的全面导论。
它介绍了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涵盖了人口、城市、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案例研究和图表展示,读者可以深入理解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概念和实践方法。
2.《社会文化地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作者:Peter Jackson出版年份:2008年这本书探讨了社会文化地理学在人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应用。
它深入研究了人类行为和感知如何受到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地理环境和文化景观的案例研究,读者可以了解地理空间如何塑造和被人类社会所塑造。
3.《文化地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Geography)作者:Timothy Oakes, Patricia L. Price出版年份:2008年这本书提供了对文化地理学的综合介绍。
它涵盖了文化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地理空间、地方认同、文化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书中还详细讨论了文化多样性、全球化、城市化等重要议题,帮助读者理解当代世界中的文化地理现象。
4.《城市地理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Urban Geography)作者:Paul L. Knox, Jon C. Sadler出版年份:2014年这本书着重讨论了城市地理学这一分支领域。
它介绍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理论,分析了城市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宋代江西文化地理

04
宋代江西文化地理的成就与影响
文化名人与学术流派
文化名人辈出
宋代江西文化地理最为突出的成就之一是孕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如王安石、 欧阳修、曾巩等,他们的诗歌、散文、政治思想等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 重彩的一笔。
学术流派纷呈
宋代江西也是学术流派纷呈的地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江西诗派”,代表 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等,他们主张以杜甫为宗,强调诗歌的思想性、艺术性 和社会性,对中国古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术交流
随着宋代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江西成为学术交流 的重要场所。许多学者在江西进行学术交流、探 讨学术问题,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教育兴盛
宋代江西的教育事业十分兴盛,书院众多,培养 了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 著成就,进一步巩固了江西在全国的文化地位。
艺术繁荣
宋代江西地区的艺术也取得了较高成就,如赣剧 、瓷器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些艺术形式 不仅丰富了江西地区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江西 在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影响力。
赣南文化区
客家文化
赣南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宋代时 期客家文化在赣南地区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独特
的民俗风情。
书院教育
赣南的书院教育在宋代盛极一时 ,培养了大批人才,对于传承和 弘扬中华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宗教信仰
赣南的宗教信仰多元,宋代时期 佛教、道教等宗教在赣南传播广 泛,为当地文化增添了浓厚的宗
意义
通过对宋代江西文化地理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当时江西地区 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情况,以及江西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 重要地位和影响。同时,对于今天江西地区的文化建设和旅 游产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研究目的与方法
苏皖历史文化地理

气候
苏皖地区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四 季分明,雨水充沛,其中安徽的 皖南山区和江苏的苏南山区气候 较为湿润。
自然资源
苏皖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 括煤炭、铁矿、铜矿等矿产资源, 以及农业和水产资源等。
历史背景
古代史
苏皖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 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该地区曾是吴越文化的中心地 带,后成为楚国的重要疆域。
03
苏皖地区的宗教与信仰
道教文化
起源与发展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起源于东汉时期,经历了漫长 的发展过程。在苏皖地区,道教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 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主要流派
在苏皖地区,道教的主要流派有全真道、正一道等。其 中,全真道注重内丹修炼,正一道则更注重法术和仪式 。
文化遗迹
苏皖地区的道教文化遗迹丰富,如苏州的玄妙观、南京 的朝天宫等,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体现了道教文化的 历史价值。
佛教文化
起源与发展
01
佛教起源于印度,汉代传入中国。在苏皖地区,佛教文化也有
着悠久的历史。
主要流派
02
在苏皖地区,佛教的主要流派有禅宗、净土宗等。其中,禅宗
强调内心修行,净土宗则更注重念佛和修行环境的清净。
文化遗迹
03
苏皖地区的佛教文化遗迹众多,如南京的鸡鸣寺、扬州的金山
寺等,这些寺庙保存完好,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历史价值。
其他宗教信仰
民间信仰
在苏皖地区,民间信仰非常普遍,如祭祖、祭神等。这些信仰形式多样,但没有明确的教义和组织。
外来宗教
在苏皖地区,也有一些外来宗教的信仰者,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这些宗教信仰在当地有一定的社 会影响,但规模相对较小。
04
河南人文地理概况

目录
• 河南历史与文化 • 河南地理环境 • 河南经济与社会发展 • 河南旅游资源 • 河南人文地理与现代生活
01
河南历史与文化
河南历史沿革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01 早在夏商周时期,河南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的
中心。
河南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治变革,如春 02 秋战国、秦汉、唐宋等时期的战争和变革,都对
河南的历史名人涵盖了政治、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他们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02
河南地理环境
河南地理位置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势平坦,是华北平原和 南阳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东邻安徽、山东,南接湖北、湖南,西连 陕西,北靠山西,是中国的交通枢纽和中原地区 的重要经济中心。
干燥。
年平均气温在12~16℃之间,降 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
在600~1200毫米之间。
河南省的气候特点使得该地区适 合农业发展,是中国的重要粮食
产区之一。
03
河南经济与社会发展
河南经济发展现状
01 农业大省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 源和农业基础,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花 生等。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加强与周边省份和国际旅游目 的地的合作,共同打造区域旅 游品牌和线路,实现资源共享 和互利共赢。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推 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农民
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05
河南人文地理与现代生活
河南人文地理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交通影响
河南地处中原,地理位置优越, 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发达的交通 网络使得河南与外界的交流更加 便捷,促进了现代生活的发展。
《文化地理》主要内容_01

《文化地理》主要内容第一章文化地理绪论文化地理:关于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形成。
第一节地理学思想史古代地理学:古埃及关于金字塔的设计;希罗多德:历史上的人地关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人的四种气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地球上,随着地球纬度的分布,形成了不同的地带;近代地理学:地理大发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香料;麦哲伦的航海,地球是圆的;航海技术、测量技术、造船技术、海盗文化;如中国的西南地区:艾芜:《南行记》中记载茶马古道,马帮第一等的英雄,偷马贼为第二等的英雄;近代地理学和地理学家(德国为中心):康德:太阳系形成的星云说;洪堡:纬度地带性;海陆环境的差异;互动联系;李特尔:区域地理的描述;历史地理学的理念;拉采尔:《政治地理》:国家是地球上一些生物所形成的一个政治团体;位置、空间、界1/ 3限三因素;引领地缘政治;早期环境决定论的诱导;山脉(界限)和水体(渠道)的关系;森林(落后民族的避难地)和沼泽。
第二节文化地理学的主要内容系统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等人文地理学:交通、城市、人口、经济、文化地理等等区域地理学:世界地理、亚洲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村落地理文化:素养、气质、基础;文化节:地域的经济和习俗而形成的东西耕作、教养、教育希腊culture 培养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品质、能力罗马人与宗教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中世纪人的气质和发展过程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成员作为一种生物体不受生物遗传影响的所有行为而炮制出来的东西。
人类给自然环境打上来的烙印地理学家文化地理所研究的内容:所有文化现象在世界上的空间分布、组合形式以及它的变异。
所有这些问题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物质文化(地域差异):建筑、服饰精神文化(地域差异):歌舞、宗教制度性的文化:政体、政党、法律心态文化:20 世纪 60 年代诞生,为心理想象绘制的空间想象研究的核心内容:文化源地是一切问题的起始点,文化区是文化地理研究的终结点。
文化地理教案初中

文化地理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理分区、地理环境等。
2. 培养学生对地球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分区2. 地球上的主要文化地理特征3. 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地球仪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整体形状、地理位置和地理分区。
2. 提问:地球是如何分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理分区的?这些分区有哪些特点?二、地球的基本地理特征(10分钟)1. 教师介绍地球的基本地理特征,包括经纬度、地形、气候等。
2. 提问:地球上的地形有哪些种类?它们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三、地球上的文化地理特征(10分钟)1. 教师介绍地球上的文化地理特征,包括宗教、语言、风俗习惯等。
2. 提问: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有哪些差异?它们对当地文化有什么影响?四、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点(10分钟)1. 教师介绍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点,包括地形、气候、饮食文化等。
2. 提问:中国的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五、课堂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作业和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地球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地球仪或地图2. 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3. 网络资源,如地理知识网站、视频等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增强课堂互动性。
地理教学计划中的文化地理与乡土教育

乡土教育在文化地理教学中的
05
作用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01
通过乡土教育,让学生了解家乡 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经济社 会发展,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认同 感和归属感。
02
引导学生参与家乡的文化活动和 社区建设,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 体验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交往中学会尊 重他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 际视野。
文化地理与乡土教育的实践探
06
索
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结合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地理和乡土教育的内容,通 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 和探究文化地理现象和乡土文化特色。
03
乡土教育概述
乡土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乡土教育是一种基于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认识 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培养其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特点
地域性、文化性、实践性、综合性。
乡土教育的内容与目标
内容
包括乡土历史、地理、文化、民 俗、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涉 及自然、社会、人文等多个领域 。
• 历史学:历史学研究过去的事件和人物,与文化地理有共同的研究对象。历史学可以为文化地理提供历史背景 和文献资料,而文化地理则可以从空间角度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和人物。
• 民族学:民族学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社会、经济等问题,与文化地理有交叉。民族学可以为文化地理提供民 族文化和民族分布等方面的资料,而文化地理则可以从空间角度探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扩散等问题。
乡土文化景观的实地考察与体验
安排学生实地考察具有代表性的乡土 文化景观,如古村落、历史街区、博 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乡土文化的 魅力和价值。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1-1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教师版)

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1.1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1.通过实例,说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与价值。
2.举例说明人类如何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1.通过实例,区别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不同要素的服务功能与价值。
3.通过材料分析人类如何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
2.人类如何合理选择利用森林的服务功能。
3.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的含义。
4.水坝建设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
知识点01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概念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不仅从自然环境中获得食物、淡水、木材、各种矿产……还享受了自然环境提供的质量良好的空气、舒适的气候以及娱乐和审美体验等。
这些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1)_______服务:为人类提供_______,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物质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的种类和数量_______。
(2)_______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_______。
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
(3)_______服务: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_______、审美体验等_______,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
(4)_______服务: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_______,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并通过这些服务间接为人类提供服务。
如果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出现问题,其他服务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3.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目标导航知识精讲限时思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
沙棘易于大规模种植,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大部分植被稀少,生态脆弱的区域,以沙棘为先锋树种,都能快速恢复地表植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地理学CULTURE GEOGRAPHY
李永春教授
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第一章绪论
1-1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作用
一、文化地理学的定义
二、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文化地理学的作用
思考题
一、文化地理学的定义
研究地表各种文化现象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的科学。
是大学地理系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近年来被作为大学素质教育的素养课程。
文化地理学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学科。
它研究人们在空间和环境中如何组织自身,从而更好地利用和改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文化地理学将一切人文事象视为人类的文化创造。
1、关于文化
(1)“文化”名称的来源
“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中
国古代对“文”的认识还反映在对天文和人文的区分上;《易.贲卦》说:“圣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文指的是自然现象和规律,人文指的是社会现象和规律。
“化”的本义是改易。
这种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又分自然之演化与人为之教化。
(2)“文化”的广、狭义
1)广义的“文化”
是以人类与非人类的分野作为立论的依据。
《大英百科全书》(1974年版)定义:文化等同于“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
《苏联大百科全书》(1973年版)定义:“(文化)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
2)狭义的文化
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其实,人类文化很难将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截然分开。
一切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创造物,都凝聚着创造者的观念、智慧、意志这些属于精神的因素。
我们设置狭义文化概念的目的,是要排除纯粹的物化自然世界,把我们的眼光,集中到以人为中心的世界,来观察人类自身。
狭义的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常用的文化概念
1)文化事象
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文化事象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
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
例如原始的巫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宫廷服饰以颜色和样式代表等级、古代的科举和现代的高考、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等等。
文化事象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以及对其它文化事象的发展所起的作用,称作文化事象的功能。
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
2)文化现象
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现象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有些现象带有单一性,例如捕鱼的方法、网捕不同样式和大小的鱼网;观察舞蹈的场合、人数、动作、道具等等,现代城市交通拥挤、改革开放出现的民工潮等等。
每一个具体的状态,都是一种现象。
在诗歌题材问题上,律诗盛行于唐代,词盛行于宋代,曲盛行于元代……这些都是人们观察出的现象。
现象带有经验性,偏重感性的体验,但就其所影响的方面来说,有微小的,也有重大的。
诸如影响到国家兴亡、民族生灭、新制度产生等现象,即属于重大现象。
3)文化内涵
我们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即事物的人文性的一面,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例如,汉文化的食具用筷子,西方文明的食具用刀叉勺;同时,有关它们的传说故事以及它们命名的由来均属于它们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也就是它们的文化内涵。
平时所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等等,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文化内涵(农业文明)而言的,不是这些事物可以自称为一种文化。
不可因此把“文化”概念庸俗化。
4)文化产品
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例如,农具实用的生产资料,属于文化产品。
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文化产品具有可视听的性质,它虽然体现某种思想观念,但有别于纯粹的思想观念形态。
例如,音乐、美术、雕塑等艺术作品,都是体现作者一定的审美观的,只有可见、可感的艺术作品才是文化产品。
一切典籍都记载人的思想,但思想未被记载时不能称产品,只有写成的典籍或成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才是文化产品。
2、文化的空间现象
1)地理现象空间上存在绝对的差异性,即空间分布不均匀。
2)任何地理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我国语言的空间差异
1)北方方言2)南方方言北京话;吴语;
东北话;赣语;
河南话;粤语;
山东话;闽语;
四川话;湘语;…………
我国居住形式的空间差异
1)北京四合院;2)四川四合院;3)皖南民居;4)客家土楼;5)西南干栏民居;6)西北窑洞;7)藏式石碉;8)蒙古包;
我国文化的南北地域差异
南繁北齐;南细北爽;南老北孔;南骚北风;南顿北渐;南柔北刚;南文北武;南拳北腿;南骗北抢;南米北面;南甜北咸;南敞北封;南经北政;南上北下……
二、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1、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2、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
3、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
4、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变异与整合
5、文化现象的综合体——文化景观
三、文化地理学的地位与作用
1、解释人类文明空间差异的成因;
2、探求文化对地域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影
响力;
3、预测地域的文化走向;
4、文化哲学与人地关系认识的进步;
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示
人口
自然生物环境技术
社会组织
思考题
1、何谓文化地理学?简要阐述文化地理学的地
位与作用。
2、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3、试解释下列概念:
文化事象;文化现象;文化内涵;
文化生态;南繁北齐;南敞北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