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3-15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规范训练13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规范训练13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5分)A.玉臂.(bì)胳臂..(ɡē bei)虚幌.(huǎnɡ)恍.然大悟(huānɡ)B.嚼.啮(jiáo) 咀嚼.(jué)黄金勒.(lēi) 勒.紧(lè)C.柏.树(bǎi) 柏.林(bó)空好.音(hào) 宁.可(nìnɡ)D.涕泗..(tì sì) 天寒地坼.(chè)金柝.(tuò) 戎.马(rónɡ)解析A项“恍”读“huǎnɡ”;B项“黄金勒.”读“lè”,“勒.紧”读“lēi”;C 项“好”读“hǎo”。

答案 D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5分)A.鄜州坠地堕落黄鹂B.戎马戒严戌守戊戍C.凭轩云鬟蒲公英泪满襟D.频繁篱笆泪盈巾明眸皓齿解析B项戌—戍;戍—戌。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①《哀江头》这朵诗苑奇葩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杰作,______千余年来,凡读此诗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②当此之时,严武病逝成都,杜甫痛失挚友,孤苦无依,被迫于衰朽之年,抱病弱之躯,漂泊江湖,______异乡,兼以政治上屡遭排挤,心境自然凄苦异常。

③李白擅长夸张,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______时间上的故意缩短,形象地表现出迟暮之年的到来,不知不觉竟在早晚之间。

A.面世作客经过B.问世作客通过C.面世做客通过D.问世做客经过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运用能力。

“面世”指精神或物质产品与世人见面,强调它的投产上市;“问世”专指作品著作等出版物跟读者见面,强调事物的诞生,一般物质产品不可使用“问世”。

“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经过”指过程、经历;“通过”指以人或物为媒介或手段达到某种目的。

答案 B4.下面对近体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A .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指的是成熟于唐代的律诗和绝句。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3-13含解析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3-13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5分)A.伫.倚(zhù)黯.黯(àn) 凭阑.(lán)强.乐(qiǎnɡ) B.参.差(cān)差.使(chāi) 憔悴.(cuì) 谯.楼(qiáo)C.沙堤.(dī) 天堑.(qiàn)珠玑.(jī) 罗绮.(qǐ)解析B项“参”读“cēn”。

答案B2.下列词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5分)A.望极春愁,暗暗生天际。

B.无言谁会凭阑意?C.为伊消得人憔悴。

D.嬉嬉钓叟莲娃.解析B项暗暗—黯黯.答案A3.对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5分)A.伫倚危.楼风细细危:高。

人憔悴消得:消瘦得。

B.为伊消得..高牙:高高飘扬的军前大旗。

C.千骑拥高牙..D.参差十万人家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解析消得:值得。

答案B4.下面均是摘自宋代词人的词句,请按词人词风选出分类正确的一组()(5分)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⑤⑥/②④解析①③⑥婉约,②④⑤豪放.答案A阅读与鉴赏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8分)。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3-15含解析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3-15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5分)A.疏.远(shū)碧.绿(bì)嫉妒.(dù) 熔.金(yónɡ)B.闲暇.(xiá) 捻.金(niǎn)簇.拥(cù)冠.中秋(ɡuàn)C.雕栏玉砌.(qì) 暮霭.(ǎi)羽扇纶.巾(ɡuān) 荠.麦(jì)D.豆蔻.(kòu) 初霁.(jì)纤.云(xiān)怆.然(chuànɡ)解析A项“熔”读“rónɡ”。

答案A2.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来相.招、香车宝马相:互相.B.谢.他酒朋诗侣谢:谢绝。

C.次第岂无风雨次第:转眼...冠中秋:在秋天的花卉中称首。

D.画栏开处冠中秋...解析A项“相”的意思是“我",偏指一方。

答案A3.下列两联所咏的人物是( )(5分)①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苏轼辛弃疾 B.苏轼李清照C.辛弃疾李清照D.辛弃疾苏轼解析①“继”、“美芹"、“南宋"是关键词;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漱玉集"、“金石录"是关键词。

答案C4.下列修辞手法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5分)A.梅花妒,菊应羞。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B.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C.次第岂无风雨?(运用了设问的手法)D.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解析C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答案C阅读与鉴赏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1)~(5)题.(40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首句中“风住尘香”用语含蓄,请思考一下,这句话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景?暗含着怎样的心情?从下句看,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为什么“倦梳头"?(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三、四两句直接抒情,“事事休”是关键,它包含着哪些意思?。

高中语文 (十三)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十三)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 兰 花柳 永佳娘捧板①花钿簇。

唱出新声群艳伏。

金鹅扇掩调累累②,文杏梁高尘簌簌。

鸾吟凤啸清相续。

管裂弦焦争可逐。

何当夜召入连昌③,飞上九天歌一曲。

[注] ①板:檀板,乐器名。

檀木制的拍板。

②掩调累累:掩不住连续不断的歌曲乐律。

③连昌:唐代皇帝行宫之一,此借指皇宫。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词第一句从神态、装扮上正面描写佳娘的美丽,为后面写她的歌声做铺垫。

B .叠词“累累”“簌簌”的使用,生动地描绘了佳娘歌声的连绵和高亢。

C .“鸾吟凤啸清相续”化抽象的歌声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实写虚,写出了佳娘歌声的清丽婉转。

D .那美妙的管弦和焦尾琴声怎可与佳娘的歌声相争,侧面衬托了佳娘歌声的动听。

E .这首词用铺陈、夸张、比喻的手法为我们刻画了一位拥有美妙歌喉的歌姬,她的歌声让众人为之叹服。

解析:选AC A 项,没有“神态”描写,应是“动作、装扮”;C 项,“鸾”“凤”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实写虚”错误。

(2)“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这两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①这两句用了想象(或虚写)的手法写出佳娘希望有一天能实现“九天歌一曲”的愿望。

②词人借对歌女的充分肯定表达了对佳娘的欣赏和赞美,并祝愿她有更好的舞台和未来。

③同时,也是借希望佳娘能被欣赏、重用,来表达自己希望被重用,能够大展宏图的愿望。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迷 神 引①柳 永一叶扁舟轻帆卷。

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②旧赏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注] ①这首词作于柳永五十岁后。

②旧赏:往日的赏心乐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上片一起笔便抓住了“帆卷”“暂泊”的舟行特点,约略透露出了旅途的劳顿。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4-22含解析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4-22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5分)A.瀑布寺.(sì)红绣鞋.(xié)创.伤(chuānɡ) B.攒雪剑(cuán)倚.树(yǐ)啼.鹃(tí) C.命窘(jiōnɡ) 沾粘.(nián)盛钱囤.(dùn) D.馄饨(dùn)清浊.(zhuó)开创.(chuànɡ)解析C项“窘”读“jiǒnɡ”。

答案C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传说中的风神)A.阴洞吼飞廉..(没有金钱)B.人皆嫌命窘..C.绝顶峰攒.雪剑(聚集)D.清廉贬入睡馄饨(同“混沌”,懵懂)..解析B项命窘:命运不好,处境困窘无奈。

答案B3.下列对文本内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5分)A.《[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是一首写景的曲子,“比人心山未险”为全曲的警句。

B.《[正宫]醉太平·无题》用语华丽,讽刺独到,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元代社会的病态和世俗风气的腐败。

C.《[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构思奇特,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D.《[正宫]醉太平·无题》多处运用比喻,语言通俗.解析B项“用语华丽"错.应为多用口语,通俗易懂。

答案B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5分)A.行走不够快,我们就跑了起来,跑步不够快,我们就飞了起来.人生旅途上,我们不停地走,跑,飞,可我们的灵魂跟上我们的脚步了吗?B.河南“天价过路费案”的偷逃过路费额由原来的368万元减至49万元,这个结果是公检法部门自身作为使然,还是媒体和公众的舆论使然?C.重法度是书法家理性化思维的体现.《书谱》说:“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而以文字为起点,“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则是道法自然的书法大境界。

D.市工商局启动的“叫停电信收费不合法规则”行动:万人晒话费账单、公开征集侵权证据,是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的有效措施。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规范训练15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规范训练15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6分)A.停泊.(bó)湖泊.(bō)野旷.(kuànɡ) 粗犷.(ɡuǎnɡ)B.霁.色(jì) 膏腴.(yú)畋.渔(tián) 晦暝.(mín)C.葵藿.(huò) 桑榆.(yú)兀.然(wù) 充塞.(sài)D.松柏.(bǎi) 轻拂.(fú)千沟万壑.(hè) 绕.屋(rào)解析A项“泊”读“pō”;B项“暝”读“mínɡ”;C项“塞”读“sè”。

答案 D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6分)A.烟渚赭黄浩荡追溯B.巍峨危耸兀然树梢C.坦荡海隅青霭禽鹊D.翔集反诘优游无邪解析鹊—雀。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6分)A.林表..明霁色(树梢)B.相与尚膏腴..(肥沃,此泛指富贵)C.山泽时晦暝..(隐晦曲折)D.高峰夜留景..(残留着日光)解析晦暝:昏暗。

答案 C4.从我国古代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来看,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6分) A.《诗经》→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李白→白居易→辛弃疾B.《诗经》→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陆游C.《楚辞》→汉乐府民歌→李白→杜甫→陆游→龚自珍D.屈原→建安诗人→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龚自珍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学生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及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汉乐府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而建安诗人则是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屈原和李白都是浪漫主义风格,所以首先排除A 项和D项。

C项中杜甫是现实主义风格,也被排除。

高中语文(十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十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阅读鉴赏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②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

《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②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③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颔联像两幅图画。

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

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

“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

E.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喻,用“茂陵”喻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

解析:选CE C项,“在匈奴时”错,应为“从匈奴归国时”;E项,“借喻”错,应为“借代”。

(2)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

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 ..... . ............................. .............................. . .......参考答案:(好处)大量运用虚写,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苏武出使时英气勃发的情景,苏武被扣留匈奴牧羊、思归的凄凉痛苦生活,以及回到汉朝后物非人也非、恍若隔世的感慨,以及对汉武帝的无限追思。

塑造了一个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

高中语文 (二十)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二十)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元小令,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吕·四块玉]别情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下面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曲从别后说起,一开篇就表明送别情人之后难以割舍的心境。

语气强烈,情感浓郁,抒发了无休无止,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

B.“一点相思几时绝”,“一点”与“几时”对举,表明一种相思,却能惹起长久的万种离愁,留下了永久难以消失的伤痛。

C.“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这四句寓情于景,描绘了一幅令人心痛欲碎的情境,把送别之情渲染的凄婉动人。

D.“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有二重意味:首先点明季节为初春时候,杨花似雪,暗示别离情景的意味;二是点明处所系有阑杆处,当是高楼远眺。

E.这首小令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委婉含蓄而又意味悠长,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

解析:选AD A项,“语气强烈,情感浓郁”分析不当,开篇语气平易,情感抒发表面上也并不浓郁;D项,“初春”说法错误,应为“暮春”。

(2)“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中,“拂”字用得极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解析:作答本题,首先指出“拂”的意思。

然后把“拂”字放在诗句中,描述诗句表达的内容,最后指出运用“拂”字,诗句有什么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拂”是轻拂的意思,曲中的女子轻拂掉眼前如雪花般飘扬的柳絮,以免挡住她远望的视线;该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子在恋人离去后望眼欲穿的神态,表达了女子对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2.阅读下面两首小令,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吕·四块玉]闲 适①关汉卿其二边笑呵呵。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④泼,老瓦盆③,新醅②旧酒投闲快活。

其四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世⑥耕,东山卧⑤南亩 [注] ①《四块玉·闲适》是一组小令,共四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和第四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5分)
A.疏.远(shū)碧.绿(bì)
嫉妒.(dù) 熔.金(yónɡ)
B.闲暇.(xiá) 捻.金(niǎn)
簇.拥(cù) 冠.中秋(ɡuàn)
C.雕栏玉砌.(qì) 暮霭.(ǎi)
羽扇纶.巾(ɡuān) 荠.麦(jì)
D.豆蔻.(kòu) 初霁.(jì)
纤.云(xiān) 怆.然(chuànɡ)
解析A项“熔”读“rónɡ”。

答案 A
2.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来相.招、香车宝马相:互相。

B.谢.他酒朋诗侣谢:谢绝。

C.次第
..岂无风雨次第:转眼。

D.画栏开处冠中秋
...冠中秋:在秋天的花卉中称首。

解析A项“相”的意思是“我”,偏指一方。

答案 A
3.下列两联所咏的人物是()(5分)
①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苏轼辛弃疾B.苏轼李清照
C.辛弃疾李清照D.辛弃疾苏轼
解析①“继”、“美芹”、“南宋”是关键词;②“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漱玉集”、“金石录”是关键词。

答案 C
4.下列修辞手法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5分)
A.梅花妒,菊应羞。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B.落日熔金,暮云合璧。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C.次第岂无风雨?(运用了设问的手法)
D.如今憔悴,风鬟霜鬓。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解析C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答案 C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1)~(5)题。

(40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首句中“风住尘香”用语含蓄,请思考一下,这句话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景?暗含着怎
样的心情?从下句看,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为什么“倦梳头”?(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句直接抒情,“事事休”是关键,它包含着哪些意思?(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愁苦至极,便想外出游览以排遣愁苦(李清照早年极好游览,《如梦令》即是例证),
这正是下阕的主要意思。

但最终却没有成行,原因是什么?(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载不动,许多愁”历来被人称绝,这一句好在什么地方?(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也有激昂豪放的一面,如她的《夏日绝句》这首诗,请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
说说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8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风住尘香”一句的意思是:昨天夜里刮了一夜大风,花全都被吹落了。

早晨风停了,路上的尘土因花瓣飘落也带上了香味。

这里头暗含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伤感。

从“日晚倦梳头”看,这应该是早晨七八点钟的时候。

之所以“倦梳头”,一是花落春去的伤感,二是下句的“物是人非”。

(2)“事事休”是说所有的事都完了,主要包括国难家仇两方面。

从国难说,朝廷偏安,无力恢复,南逃的北方人有家不能归。

从家仇说,丈夫中年去世,自己孤苦伶仃,漂流异乡,所以“欲语泪先流”。

(3)下阕先说“闻说”,然后有了“也拟”的想法,但终于害怕船太小会被愁苦压沉而只好放弃了。

这个变化过程,十分形象而具体地把自己的愁苦之多、之深突出地表现出来。

(4)“载不动,许多愁”,好就好在把愁写得可摸可感。

愁本来只是一种情绪,是虚的。

如果从本质上去说,也只能说愁得厉害,甚至愁白了头发,这些说法都显得太抽象,而用小船都载不动,就有了重量和质感,这是一种独创,不仅奇特而且形象。

(5)《夏日绝句》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对项羽的直接赞扬,后两句的意思是: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十分钦佩项羽那种宁死也不愿愧对江东父老的英雄气概。

这实际是借项羽的事迹来指责南宋统治者的投降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