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8下语文《诗经》两首《关雎》《蒹葭》同步练习(含解析)

《诗经》两首课时作业单选题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读《蒹葭》,我们领略了金秋拂晓、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的空灵意境。
B. 《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 《全唐诗》作为一本唐诗合集,编校于清代康熙年间,收录了约二千二百余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作。
D. 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一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也是一座启迪心灵的宝库。
2.下面对《诗经·关雎》和《诗经·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运用了“兴”的手法,表现出了小伙子对心上人念念不忘、执着追求的感情。
B.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此句是实写,描写了男子与追求的淑女结婚时的热闹情景,表达了他的美好愿望。
C.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几句采用的是“兴”的笔法,描写了秋天水边的景色,营造出充满朦胧的艺术境界。
D.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宛”字是“仿佛、好像”的意思,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3.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左右流之(求取)寤寐求之(醒时)B. 左右芼之(挑选)水中沚(水中的高地)C. 道阻且跻(〈路〉高而陡)水之涘(水边)D. 道阻且右(向右迂曲)溯洄从之(逆流)4.下列句子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B. “琴瑟友之”的“友”是“友爱”的意思。
C. “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D. “钟鼓乐之”的“乐”是“使……快乐”的意思。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诗经》二首(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12《诗经》二首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jiān jiā)..(yáo tiǎo)蒹葭B.荇.菜(xìng) 关雎.(jū)C.溯洄..(sùhuí) 寤寐..(wǔmèi)D.萋.萋(xī) 琴瑟.(sè)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左右芼.之()(2)溯洄..从之()(3)白露未晞.()(4)道阻且跻.()(5)在水之涘.()(6)宛在水中沚.()3.按要求默写填空。
(1)《关雎》中描写君子产生追求淑女愿望的句子是“”。
(2)《关雎》中描写君子想象求得淑女后欢乐的句子是“”和“”。
(3)古诗常常会成为现代歌词作者的灵感之源。
比如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就化用了《诗经·蒹葭》中的“,”这两句诗。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大部分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
“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部分为周代宫廷乐歌。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窈窕..淑女()(2)君子好逑..()(3)寤寐思服.()6.文中“琴瑟友之”是指()A.以琴瑟为好友B.弹琴鼓瑟对待好友C.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D.对琴瑟表示友好7.这首诗首章用“”起兴,引出“”;诗中描写君子追求淑女不得时苦苦思念的短句是“”“”(不必是连贯的句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描写主人公以来化解求之而不可得的矛盾。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12 《<诗经>二首》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下列有误的一项是()A.雎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B.好逑( qiú) 寤寐( wù mèi)C.蒹葭(jiā) 溯洄( sù)D.萋萋( qī) 水之( yì)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求之 (睡觉)..雎鸠 (拟声词) B.寤寐C.寤寐思服.. (想穿衣服) D.宛在水中沚. (底部)3.解释划线的重要实词。
(1)左右流之( ) (2)窈窕淑女()(3)君子好逑( ) (4)悠哉悠哉( )(5)寤寐思服( ) (6)左右芼之( )(7)溯洄从之( ) (8)蒹葭苍苍( )4.文学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总集,收录了从到时期的诗歌_ 篇,也称《》。
这些诗歌分为 _、、三个部分,写法上有_赋、比、兴三种,其中最能体现《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是。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之一。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雅”分为“大雅”“小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颂”是祭祀乐歌。
C.《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主要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D.求之/不得,寤寐/思服7.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句子。
(1) ,在河之洲。
(2) ,君子好逑。
(3)《关雎》中作为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表现文静而美好的姑娘是小伙子所追求的好配偶的句子是“,”。
(4)《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中开头“,”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5)《关雎》中“,”生动形象地写出男子对心中姑娘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写出了他因追求不到而苦闷难眠的情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同步测验

《蒹葭》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纳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相同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能够领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仰慕和求而不得的难过。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周南》。
选自《诗经2. 以下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A.好姑娘苗苗条条,君子想和她成双。
B.姑娘好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C.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D.姑娘好苗苗条条,君子想和她成双。
3. 以下对于《关雎》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纳的是“比”的手法。
B.《关雎》大批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足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
C.本诗环绕一个“求”字,写一个男子对娴静美好的女子的仰慕追求。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4. 以下对诗文内容剖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核舟记》一文介绍核舟不是依据“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次序,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颠倒过来。
B.从全文来看,核舟这个工艺品艺术的精深主要表此刻三个方面:一是用料体积小,二是所刻事物众多,三是所刻事物神态毕备。
C.《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追乞降想念,写男子梦寐以求的忧虑和最后求而得之的愉悦。
D.《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暮秋的清早,在蒹苍露白的河边,彷徨来去,魂不守舍,心焦地寻求他想念的恋人。
5.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纳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相同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能够领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仰慕和求而不得的难过。
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练习题与答案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练习题与答案关雎蒹葭练习题一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2. 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3. 本诗围绕一个______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
4. 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_______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5. 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6. 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7. 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什么作用?8. 关关雎鸠,有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9. 《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关雎蒹葭练习题二1.本诗选自《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本诗属于______。
2.体现诗的全部旨意出来,且起到联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章的后四句都具体写主人公执着的追求爱情,“溯洄”二字写寻找意中人逆流而上的情景,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溯游”二字写顺流而下寻找意中人的情景,突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6.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7.本诗在艺术表达上注意了动静结合,试加以说明。
8.本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9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抒发的感情?答案: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窈窕淑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练习(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雎鸠..(cēn cī)未晞.( xī)..(yáo tiǎo)参差..(jū jiū)窈窕B.荇.菜(xíng )寤寐..(jiān jiā)..(wù mèi )琴瑟.(qín sè)蒹葭C. 溯洄..(hào qiú)在水之湄.(méi)..(sù huí ) 萋.萋(qī)好逑D. 跻.(jī) 水中坻.(chí)水中涘.(sì)水中沚.(zhǐ)【答案】D【解析】A窈窕(yǎo tiǎo) B荇菜(xìng ) C好逑(hǎo qiú)2.解释加点词语:(1)窈窕..淑女:(2)君子好逑.:(3)左右流.之:(4)寤寐..求之:(5)溯洄..从之:(6)白露未晞.:(7)道阴且跻.:(8)蒹葭采采..:【答案】(1)文静美好的样子。
(2)配偶。
(3)捞取。
(4)这里指日日夜夜。
(5)逆流而上。
(6)干。
(7)(路)高。
(8)茂盛的样子。
【解析】只有牢固掌握实词的含义,才能准确理解诗歌。
因此应该下功夫记忆。
3.默写填空:(1)求之不得,。
,。
(2)蒹葭采采,。
,。
(3),道阴且右。
,宛在水中沚。
【答案】(1)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2)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3)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解析】注意书写工整,不要写错别字。
4.《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代大约五百年间的篇诗歌。
原本只称《诗》,在先秦典籍里通称《》,汉代以后,儒家奉它为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包括“、、”三部分。
“”为民歌,共有十五国风。
共一百六十篇,是《诗经》中现实主义的代表,其中大部分是各地的民间歌谣;“”是“大雅”和“小雅”的总称,共一百零五篇。
《关雎》《蒹葭》练习题与答案

《关雎》《蒹葭》练习题与答案《关雎》《蒹葭》练习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给以下加粗字注音:雎鸠窈窕好逑寤寐溯洄坻荇菜2、填空题: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局部。
⑵《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
⑶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讲解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二、简答1、《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在古汉语的规那么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
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2、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p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比拟《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4、从两首诗歌中的任意选取一首,将它改写为现代诗歌,或者一个散文片段,意境要优美,描写要生动,字数不限。
三、阅读《君子于役》,答复以下问题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第12课、《诗经》二首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寤寐..()..()好逑..()窈窕溯洄..()坻.()荇.()菜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3.对下列句子中的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 填空题。
(1)____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___篇,包括____、____、___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第一节用雎鸠的叫声起兴,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喜爱的人的向往之情。
B.《蒹葭》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主人公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
6.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7.下列句子中无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8. 下面对《蒹葭》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两句引出了所思念者和所在地,不仅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融合无间,而且又为后四句抒发主人公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艰难之情做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两首练习
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
..()()好逑
..()()窈窕
寤寐
..()()坻.()荇.菜()..()()溯洄
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_、_ _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
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
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能力提高
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
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
并体会其作用。
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24 《诗经》两首答案
达标训练
1、jū jiū yǎo tiáo hǎo qiú wù mèi sù huí Ch í xìng
2、(1)《诗经》 305 风雅颂(2)赋比兴(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C.
4、B
能力提高
1、[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
但是,关键不只在于识别,更在于体会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
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析]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
[参考答案] 景语情语。
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
一条河流,蜿蜒而去。
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
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
但景物又有不同。
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
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
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4、[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 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
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J、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5、《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
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
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
很多家长很怕孩子查这种小字典不够,于是就给孩子买了很多大部头的字典,殊不知最权威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携带方便,又容易查阅。
有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经常读错的字词,举个例子:电饼铛,豆豉。
很多人都在念:电饼当,豆gu正确的读音是:cheng,chi。
又比如:呱呱坠地,很多人在念:gua正确的读音是:gu.
再举个例子:龟一共有几种读音呢?宿一共有几种读音呢?
查字典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查字典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查字典,不要求查一遍就能记住,第一遍也就是有个印象,第二遍、第三遍查的时候才能彻底记清。
初中阶段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总共也就是几页,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地去查,到初三的时候就不会再为这些字词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