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美国逼的
被美国弄死的5个国家

被美国弄死的5个国家被美国弄死的五个国家是指在历史上,美国干预或参与的军事行动、政治干预以及经济压迫等因素导致这些国家陷入动荡、破坏和混乱的局面,最终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崩溃,进一步造成了无数的人员伤亡和人道灾难。
以下是五个被认为受到美国干预影响而遭受损害的国家的简要介绍:1. 伊拉克:美国于2003年发动了对伊拉克的入侵战争,借口是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然而,事实上,这些指控后来被证实是虚假的。
战争导致了伊拉克政权的崩溃,社会秩序的崩溃,以及国内和地区的混乱。
战争结果,超过40万名伊拉克人丧生,数百万人逃离家园,伊拉克社会和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2. 利比亚:美国和北约于2011年对利比亚发动军事干预,以推翻穆阿迈尔·卡扎菲的政权。
然而,干预所带来的破坏不仅局限于对该国政权的颠覆,而且导致了无政府状态、恐怖主义的滋生以及疾病传播等问题。
至今利比亚仍然处于混乱状态,不同的政治势力和恐怖组织相互争斗,并且该国成为非法移民前往欧洲的主要途径。
3. 阿富汗:美国于2001年发动了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旨在推翻塔利班政权并消灭与基地组织相关的恐怖分子。
然而,数十年的战争对阿富汗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导致几十万人丧生、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即使塔利班政权被推翻,目前阿富汗仍然存在着恐怖主义的威胁,并且政治局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面临巨大困境。
4. 叙利亚:美国和其他国家在2011年开始支持反对政府的叛乱武装,导致内战爆发,并引发了复杂的地区冲突。
美国支持的武装力量与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作战,导致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
数百万人逃离家园,成为难民。
到目前为止,叙利亚的内战仍在继续,国家经济、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都遭受了巨大破坏。
5. 越南: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参与了越南战争,试图阻止南越共产主义者的胜利。
然而,这场战争造成了超过300万的人员伤亡,包括平民和士兵。
同时,美军广泛使用化学物质,如橙剂(代号Agent Orange)破坏森林和粮食作物,导致了持久的环境损害和残留问题,并对越南人民的健康产生了长期影响。
美国性文化

美国性文化(一)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想写一写关于美国的性文化,因为谈美国或是西方流行文化,“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性"充斥着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提到“性”,就不能不提“性感”。
“性感”在西方人眼中可是个褒义词。
英文表达是“sexy” 还有“hot”。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搞不明白这个“sexy”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我原本以为衣着暴露就是性感,可是当我打扮得像个男人婆,穿着长衣长袖的的西装西裤去上班时,饺子会告诉我我很“sexy” 。
我又以为女人丰胸肥臀,前凸后撅,那才叫性感。
我又错了。
因为就我这样干干扁扁,可以让瀑布“飞流直下”的体型竟然也会有老美夸我“sexy” 。
后来我明白了,所谓的性感其实是你给人的一种感觉。
也许是你的一颦一笑,也有可能是你的一举一动触动了某个异性心中的欲望琴弦,将他们的思绪载上了一辆欲望列车。
如果有人夸你性感,那么就欣然的接受吧!因为他们在告诉你你有一种让他们浮想联翩的魅力。
但至于这是一种怎样的魅力,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是没有一种统一标准,可以令我们投“其”所好的。
美国人对待“性”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态度?首先,美国人将“性”看作一种人生需要,一种生理需求,是一个不需要忌讳和回避的话题。
美国人的逻辑是“我们饿了需要吃饭,累了需要睡觉,而情欲浓浓时也同样需要排解”。
除了在美国一些宗教势力强大的保守地方,“婚前性行为”是被认可的,因为在大部分非保守的美国人看来,用一种人为的社会制度如婚姻去约束人的生理需求是残忍的。
这也就是你会在美国的某些电影里看到如下的情节,当剧中女主角得知男主人公在丧妻之后始终未进女色,独身八年时都会惊诧不已,然后是心生敬佩,再生爱慕,因为在美国女性看来“禁欲”绝非凡夫俗子可为。
每看到类似这一幕,我就会嗤之以鼻笑一下。
有什么了不起,在我们中国人里,为了子女的幸福,不再娶,不再嫁的有的是。
也没见哪个把自己当成个圣人,或是英雄什么的。
谈到这里,如果我给你留下的印象是“美国人把‘性’当成家常便饭,随便得很”,那么我要说,你理解错了。
美国干嘛总逼人民币升值

美国干嘛总逼人民币升值近半年多来,美国频繁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美国这样做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要看得懂美国的意图,必须了解美国的历史和性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了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元成为国际货币。
美元之所以能成为国际货币,和当时美国的经济地位是分不开的。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德、日、意都战败失去了发言权,而英、法等国都伤痕累累,财政入不敷出,基本上要靠借美元过日子,因而也基本上失去了经济上的发言权。
而美国由于在战争中大发战争财,同时美国本土并没遭到攻击(珍珠港除外),因而基本上没受到多少损失。
这样,美国不仅在战后主导了联合国而且主导了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美国政府承诺任何国家随时都可以36美元1盎司的比例,用美元去换他们的黄金。
然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越战导致美国政府出现巨额赤字,由此使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信心产生严重动摇,于是各国纷纷拿自己储备的美元去美国换黄金。
而美国当时根本无法应付这种挤兑,最后,美国政府开始玩赖,干脆宣布不再履行兑换承诺,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瓦解。
美元危机由此爆发。
后来,美国从越南撤兵,再加上其它的外交努力,美国终于成功地把美元规定为国际石油市场的唯一结算货币。
石油号称“液体黄金”,美国通过此举再一次挽救了美元。
而此后,美国开始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借钱和印钱购物的时代。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美元失去了黄金的约束而使得美国可以随意开动印钞机而不必担心世界各国出于对美元的担忧而去挤兑黄金;第二,美元与石油交易挂钩也确保了美元的地位,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得不储备巨额的美元。
这样一来,美国为了确保美元的地位就必须确保石油的地位。
而确保石油地位一是通过打仗或战略威慑控制石油通道。
上个世纪的几次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以及本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都是为了控制石油的生产和输出;另一方面美国大力引导和发展汽车业、航空航天等产业,因为这些产业都需要大量的石油。
标准美国黄卡(精要)

标准美国黄卡(精要)总则:·强牌细叫,差牌高叫·任何位置都使用5张高花开叫·5-5或6-6等长套优先开叫较高花色·4-4低套一般开叫1D·3-3低套一般开叫1C·无将开叫表示平均牌,但可有5张高花或低花套·1NT=15-17 P 应用Stayman,Jacoby·2NT=20-21 P 应用Stayman,Jacoby·3NT=25-27 P 应用Stayman,Jacoby·强2C开叫·2D以上花色开叫为弱阻击叫1NT--?:2C 斯台曼Stayman,逼叫一轮,通常8P+,但也可能大牌点很少,只是试图对任何回应停叫。
如持4-4-4-1牌型草花单张。
开叫人必须应叫2D/2H/2S。
是4-4高花时应叫2H。
2D/2H 杰科贝Jacoby转移叫显示有5张以上高花。
应用杰科贝转移叫时否定另一高花4张,否则应用斯台曼。
1NT--2D/2H2H/2S 接受转换。
3H 17大牌点和4张红桃支持。
1NT--2D/2H2H/2S--?·PASS 满足于打2H/S。
(※1NT-2D-2H-2S不逼叫进局)·2NT,3S 邀叫。
对2NT开叫人低限时PASS或叫回3S,高限时叫3NT/4S。
·3C/3D/3H 自然套和进局逼叫。
应叫人再叫另一高花,表示此高花为5张套(暗示另一高花4张〕,仅在3阶再叫时才是进局逼叫。
低花,通常有满贯企图,至少为5张套。
·3NT 要求在3NT/4S 中作选择。
·4S 止叫,六张以上套。
1NT--2S3C/3D--?·Pass C套。
·3D D套。
1NT -- 3C/3D 6张以上套,邀叫3NT。
3H/3S 6张以上套,满贯兴趣(否则应使用转换叫)。
4C 戈伯Gerber Ace问叫。
对开叫和应叫1NT/2NT后的4C都是戈伯Ace问叫。
站在美国人种鄙视链最高处的白人都来自哪里?

站在美国人种鄙视链最高处的白人都来自哪里?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让我们一起寻找答案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每天铺天盖地的新闻已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地球并真是不太平,自然灾害、病毒蔓延、战争冲突……让我们在2020年有了深刻的认识。
美国的一个黑人小伙弗洛伊德由于用了一张20元的假币,被白人警察给弄死了,由于这件事情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甚至波及到了整个欧洲。
在美国白色人种一直站在鄙视链的顶端,但美国的白色人种都是怎么来的,这些白色人种的祖先又是什么人,白色人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我想在这里给大家梳理一下。
白色人种包括日耳曼人、凯尔特人、斯拉夫人、罗马人、雅利安人,还有由日耳曼人分化的法兰克、勃艮第、汪达尔、盎格鲁、萨克森、诺曼人。
日耳曼人发源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古日耳曼人分为北日耳曼人,西日耳曼人,东日耳曼人。
北日耳曼人是斯堪的纳维亚的日耳曼人,维京人就属于北日耳曼人,后来演化为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岛人。
西日耳曼人包括:易北河日耳曼人,如斯维比人,后来演进为施瓦本人、马克曼尼人和夸迪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曾经的普鲁士,现在的德国拜仁、拜恩地区人)。
北海日耳曼人,如巴塔维人、弗里斯兰人、考肯人、萨克森人(撒克逊人)、盎格鲁人、朱特人等,后来形成盎格鲁-撒克逊人(英格兰人)。
莱茵河-威悉河日耳曼人,如切鲁西人、法兰克人(法国人)等。
东日耳曼人包括:波罗的海南的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等。
日耳曼人遍布了整个欧洲北部,德意志人、奥地利人、瑞士人、盎格鲁-撒克逊人、荷兰人、挪威人、丹麦人、瑞典人、冰岛人都是日耳曼人。
欧洲殖民时期更是遍布了全世界,如今,从欧洲到非洲,从美洲到大洋洲皆能见到日耳曼人占相当数量,甚至是主要民族的国家。
日耳曼人身材高大,皮肤白皙,发色多为棕色与金黄色,眼睛多为蓝色与更浅的颜色。
主要形成的国家有:德国、荷兰、英格兰、法国、丹麦、瑞典、挪威、冰岛、瑞士、卢森堡、意大利、比利时等。
5si[体育]SAYC-美国标准黄卡
![5si[体育]SAYC-美国标准黄卡](https://img.taocdn.com/s3/m/eb23d6c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f.png)
美国标准黄卡S A Y C第一部分本叫牌体系是美国定约桥牌联合会(ACBL)的标准黄卡,由维恩·弗罗诺伊和安娜·马什于2002年7月修订。
桥牌世界整理制作。
此文档资料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即本部分是美国标准黄卡的基本叫牌系统,第二部分是可选的约定叫,可用于美国标准黄卡和二盖一叫牌体系。
概述斯台曼(Stayman)美国标准黄卡雅各贝(Jacoby)转移到高花!基本叫法雅各贝(Jacoby) 2NT!*对1NT开叫的应叫及后续叫品第四花色逼叫!*2NT和3NT开叫黑木(Blackwood)一阶花色的开叫/应叫/再叫定量 4NT强2开叫DOPI*满贯试探约定叫控制张扣叫防守叫牌格伯(Gerber)*平衡叫品大满贯逼叫!*竞叫性叫品弱二弱三开叫首攻和信号对弱二开叫的2NT应叫!OKBridge的SAYC约定卡对弱二开叫加叫不逼叫(R-O-N-F)注:!= 此约定叫及后续叫品需提醒不寻常NT!*注: HCP=实际大牌点(High CardPoint)麦克尔扣叫!*注:总牌点=实际大牌点+牌型点否定性加倍!注:*= 可选约定叫品(见下) 求救性再加倍概述第一部分介绍被OKBridge众多桥牌爱好者使用的美国标准黄卡(SAYC)叫牌体系。
SAYC 是开叫五张高花的叫牌体系,但牌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在第三座开叫比较好的四张高花。
有关SAYC的许多自然的后续叫品,牌手们可以赋予其为"逼叫", "邀叫",或者"不逼叫"等含义。
第一部分中所有的虚叫/约定叫都属于标准的美国黄卡。
初学者可以和他/她的同伴约定不使用其中的部分约定叫,但同伴间必须明确地同意哪些约定叫不包括在他们的叫牌中。
建议初学者可省略掉以上带有*号的约定叫。
在你逐渐掌握了SAYC的基本叫牌法后可一个一个的加入这些约定叫牌法。
基本叫法1.正常开叫五张或五张以上的高花(和)。
2.等长套(5-5 或 6-6), 正常开叫高级别花色。
隐藏在美国背后的五大家族,真相惊人

美国政治的周期性现象——从最初控制美国的60个家族,到现在已成标签的美国版“四大家族”乃至新近形成的“五大家族”,家族政治的隐性影响力,从这个国家建立之初就已经被接受,存在于美国独特的政治生态当中超过百年。
这种存在与美国对外展示的民主形象是如此迥异,但这种长期形成的特殊制度,才是美国政治最真实的棱镜面之一。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政治豪门控制美国政治的百年历史,就是美国人用一种山寨自英国的姿态,通过美国式的讨价还价,形成一笔笔看似公平公开,但不乏偷步暗算的交易。
美国的政治运行规则许多直接来源于英国,这一点少有疑问。
许多史料研究表明,美国家族政治的形成,也直接与英国特有的贵族政治有关。
“政治流淌在一个家庭的血液中,就像煤垢永存在矿工家族的指甲缝里一样。
”“记得我21岁时,倘若有人对我说,我无法成为议会一员,我会觉得那是天大的笑话,因为我是来自那样的家庭。
”以上两段独白分别出自英国女议员、下院前议长贝蒂·布思罗伊德,以及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相似的思维也被美国开国领袖们所认同。
虽然美国的开国元勋一致认为政府不应在一个家族手中代代相传,但是他们并不反对将政治作为家族事务。
斯坦福大学的历史学家戴维·肯尼迪也认为,开国元勋“期望‘天生的贵族’或他们所谓的‘弗吉尼亚最早移民后裔的家族’能担当可以胜任的职务”。
所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美国自建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总统或主要的政府高层领导人,最初都几乎出现在组成美国最初的13个州的政治家族当中。
到后来陆续形成了60个政治家族——1937年,费尔南德·伦德伯格就在《美国六十个家族》一书中,阐述美国由60个最有权势的家族统治。
于是,亚当斯、汉密尔顿、塔夫脱、哈里森、罗斯福、肯尼迪,这些姓氏伴随着美国的200多年历史。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政治豪门的力量角逐,在1952年大选,也就是二战之后美国的第一次大选中发生过巨大变化。
当时出身豪门的杜鲁门卸任,以平民身份奋斗到二战盟军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接棒——以1952年大选为分野,此前的美国政坛,被称为“古典政治时代”,总统绝对是新英格兰的白人世家(信奉基督教新教,来自盎格鲁-撒克逊血统)才有资格候选,而且选上谁,是门阀们关门博弈的结果。
二战秘闻:美国大兵在欧洲的“性冒险”

二战秘闻:美国大兵在欧洲的“性冒险”八一军刀2014/2/26 7:53:48收藏分享>58135二战后期,反攻欧陆的美军士兵既是解放者,也是大批犯罪行为的主角。
特别是在法国,成千上万女性沦为美军性暴力的受害者。
自1944年夏季反攻欧洲大陆伊始,美军便在战场上树立起“解放者”的伟岸形象——他们兵锋所指,敌人节节败退,最终使法国摆脱了纳粹的残酷统治。
后世的文人墨客对此不吝赞美,称这段历史为“一群年轻英俊的男儿解放了一个被压迫的国度”。
数十年来,相关认识一直未曾被动摇。
2004年诺曼底登陆60周年时,即便法美关系因伊拉克战争遇冷,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仍然强调,法国决不会忘记“永远的美国朋友”。
最近,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历史教授玛丽·路易斯·罗伯茨的研究成果,却被认为有可能颠覆外界长期以来对美军在欧陆所作所为的认知。
通过广泛研究法国档案、美军记录、媒体报道及其他材料,罗伯茨以《士兵们做了些什么?在二战法国的美国大兵和性》为其新著命名。
她在书中援引部分法国民众的观点,称美军士兵并非为了正义与自由,更像是为了法国姑娘才来扮演“解放者”的;他们想方设法与法国女性寻欢作乐,掀起了“欲望的海啸”。
“赶紧把女人藏好”美国大兵在欧洲的“性冒险”,从他们进驻英国时便露出了苗头。
这些高大、自信、精力过剩的年轻人,用巧克力、尼龙袜和肥皂等小礼物,换取与当地女孩亲热的机会,买春者亦不在少数。
诺曼底登陆前夕,从伦敦的夜总会和酒吧钻出来的美国军人,时常乘着酒兴,在街头寻找“流莺”,谈妥价钱后(通常为3英镑左右),便在军大衣掩盖下匆匆完成交易。
一位士兵在给朋友的信中如此描述这种现象:“我们正开辟‘第二战场’。
我无法形容海德公园夜幕降临后的情景和响动,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战场’。
”据不完全统计,1942年至1945年间,美国军人在英国犯下126起强奸案。
相对来说,由于英国不属交战区,美军已经算是十分克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是美国逼的:中央真的“动真格”了!端
出最后王牌
微博如今发烧于神州大地,我也难以抵御其诱惑,在新浪注册了“围脖”,并通过它找到了许多老朋友,也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包括《中国青年报》青年评论员曹林。
11月10日,曹林发一围脖:“估计这是假新闻,如果是真的,那就越来越瞎搞了:重庆晚报,记者昨日从有关渠道获悉,为防房价大幅上涨,有关部委正着手制定相关办法。
据该办法,价格主管部门将可对房价进行直接行政调控。
该办法核心内容包括:当房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时,经省政府同意,省级物价部门有权直接出手限制商品房销售价格。
”
我立即跟评:“不像是假新闻啊,今天财经网也报道了”,并给了他链接。
《财经网》引述的是《证券时报》的报道,应该不是假新闻。
如果是真事,那发烧热度不亚于微博的中国房产调控,就确如曹林所言,是“越来越瞎搞了”。
今年“十·一”前后,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房产调控措施,包括限购令、限外令(即外地人不得在本地买房),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房调“组合拳”;后来又有传言说,为了打压房价,有关部门还在考虑开征房产税;如今,物价部门也要掺和进来,直接出手限制房价了。
从限购、限外,到征税,再到限价,看来有关部门真的打算“动真格”了,但不知这些衙门是真的糊涂,还是假装糊涂,因为所有这些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
限价房(网上戏称为“政府定价房”)是否有退回计划经济之嫌,这里暂且不谈,问题在于,用“直接”的行政限价手段管制房价是否有效?是否真的能够控制住本属市场供需升降范畴内的房价?中国高房价背后的动力是高需求,政府不通过经济手段鼓励开发商增加商品房供给,又不大规模兴建廉租房以降低民众对商品房的需求,反而试图通过行政手段压低商品房的市场价格,岂非推高需求?
再深究一层,中国高房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地方政府的天价土地出让金,政府不去降低地价,却让物价局限制商品房的市场价,岂非舍本逐末?
至于据称正在紧锣密鼓制定的房产税,更是荒唐,如果需求不降,供给不增,加税的后果便如限价一样,最终只会进一步提升房价。
政府已经通过土地转让金、契税、物业增值税等等税费挣得盆满钵满,如今又要在讨论不公开、决策无公决的情况下再次推出一项新税种,岂非与民争利?
新浪微博上反对开征房产税的意见也很多。
还是那个曹林,在其微博上这样写道:“一个奋斗了一辈子的人好不容易改善了自己的住房,举全家之力将30平方米的房子换成了100平方米,政府已经通过天价土地出让金从他身上捞了一笔,再以房产税捞他一笔,那么毫无疑问,这种税就是恶税。
”
中国几个超大城市的房价,其涨幅的确远远超过了许多西方大城市,原因除了政府炒地、开发商与富人炒房之外,还有一个原因,
往往被某些利益团体有意无意地淡化,这就是:在中国这些超大城市中,普通人的购房需求也远远超过了许多西方国家。
根据中国媒体提供的统计数字,北京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而英国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是37岁,日本和德国是42岁。
中国人较早买房,原因很多,除了中国大城市缺乏政府兴建的廉租房之外,还包括一些社会、文化因素,例如,中国大城市许多女性的择偶条件就是“无房莫问”,而西方绝大多数年轻人婚后仍然租房;中国父母愿意资助子女买房,而西方大多数年轻人只能自己攒钱买房等,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还是观念不同:西方年轻人对长期租房习以为常,即使是香港打工一族,工作到退休才还完房贷者也大有人在,只有中国人才认为年轻人名下无房便是“失败”,在这种社会观念的强烈刺激和推动下,中国人的购房需求不旺才怪,中国的楼价不升才怪,但更怪的一个现象是:一方面,如此众多的中国人都想往大城市里挤,挤进大城市的所有人又都想买房子;另一方面,在大城市里买不起房子的人又都埋怨房价高,又都呼吁政府用非经济手段出手打压房价。
其实,这两者是不能兼得的。
人人都能拥有低价房——这个社会理想,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人满为患的中国大城市里,其实是一个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中国大城市那些没有购房财力的年轻人如果想让商品房价格降下来,唯一的选择就是:不要过早买房,不要让父母资助买房,集体对商品房说“不”,集体呼吁政府大规模兴建廉租房,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依我看,中国大城市的房价仍然继续会像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
当然,他们还有一个选择:呼吁政府直接出手,用行政手段限制商品房的市场价。
但对此选择,一位中国经济学家有个著名的比喻:如果说房价如一池水中之皮球、政府行政干预如硬往水中压球之手,那么,球中之气就是中国人的购房需求,只要球不撒气,结果肯定就是手松球弹,而且压力越大,弹得越高,除非政府抽干池中之水——即废除市场经济。
当然,市场经济也有人道与非人道之别。
人道市场经济,又称“福利资本主义”,绝对不是一个任由价格规律肆虐、任由“富人楼百套、穷人宿大街”的弱肉强食的社会。
在市场经济中,房屋具有两种属性:一是居住的功能属性,二是买卖的商品属性,人道市场经济中的政府,通常是尊重房屋的这两种属性,对商品房和福利房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一方面兴建廉租房,让低收入阶层租住政府补贴租金的福利房;另一方面对商品房价格的升降基本上“无为而治”,最多以利率升降来间接干预,或用其它经济杠杆促使商业银行“限贷”,从而间接调控房价,而绝对不会采取“限购”、“限外”、“限价”等直接压低房价的行政干预手段,一言以蔽之,福利房归政府管理,商品房归市场调节。
面对天价楼市,中国政府是否就无能为力呢?非也;但其房调措施不应该是用“看得见的手”去商品房市场限购、限外、征税、限价,而是应该把“看得见的手”伸向商品房买卖市场之外那些最需要出“手”的领域,而且要多“手”出击:一“手”大幅压低土地出让金,一“手”全力打击不法开发商,一“手”善用利率等宏观调控措
施,一“手”大力兴建廉租房。
注意,我上面说的是廉租房,而不是廉卖房(即中国人所说的“经济适用房”)。
中国的经济适用房自实行以来弊病甚多,实际上形成了两块价格相差很大的市场,就像中国改革开放早期的价格双轨制,为腐败的盛行造成了巨大的空间。
所以,中国经常传出经济适用房房主开着宝马车出入、某某高官的老婆怀揣几套经济适用房钥匙的故事,而廉租房就不同,即使审核租户资格的过程不公正、不透明,富豪、贪官或其亲友也不太可能花自己的钱,租几套永远不太可能获得产权的廉租房。
中国自从实行房改以来,决策者一直在不同利益集团的方向截然不同的呼吁声中心情纠结、行动彷徨:打压房价吧,不仅有房阶层叫苦连天,而且房价大跌也会拖累经济;不打压房价吧,不仅无房阶层呼天喊地,而且中国可能会因为“居者无其屋”造成社会动荡,对决策者来说,似乎中国楼市的问题就是一个死结。
但“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中国政府参考借鉴成熟市场经济体的做法,根据房屋的两种属性,把房屋分成商品产权房和福利租赁房两大块,采取不同的手段去调控,一方面“房主拥其屋”,另一方面“房客租其屋”,也许决策者就能走出中国楼市的怪圈。
此文正要收笔之时,我又看到了凤凰卫视11月11日财经节目的最新报道:为了对抗通货膨胀,重庆中产阶层纷纷买房保值;浙江二、三线城市规定凭票买房,导致一张购房券已经炒到五十万元人民币。
这条消息不仅凸现了中国人购房需求的强劲,而且验证了“限购”、“限价”等行政房调手段的无效:如果需求不降,限制措施(购房券)本身也会成为“紧俏商品”!
我把这一消息发到了微博上。
不久,便收到了一位博友的带着四个感叹号的跟评:“额,抓紧买房,刷爆所有信用卡也要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