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风险效应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_太湖流域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6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科研热词 磷 土地利用 鹅真荡 阈值 遥感 输水河道 漕湖 滞留能力 湿地 浮游植物 曝气鱼塘 时空变化 断头河浜 截留净化 影响因子 工程示范 太湖流域 太湖河岸带 太湖 复种指数 养分特征 人工浮岛 hants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科研热词 太湖流域 长江中下游 重污染区 遥感 速效磷 统计降尺度 空间聚类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灌溉需水 源解析 河流生境质量指数 水质 水稻 水生态功能 水生态分区 水环境质量 水环境容量 水污染控制 气候变化 时空变异 总量控制 太滆运河 太湖流域重污染区 地统计学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方式 序号 1 2 3 4
科研热词 空间变异 水稻土 有机质 太湖流域
推荐指数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科研热词 营养盐 饮用水源地 非点源污染 雨量变化 雨岛效应 输出强度 西苕溪 蓝藻 苏锡常地区 生活污水处理 流域 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 植物浮岛 植物 景观异质性 时空特征 底物类型 太湖流域 大溪水库流域 城市化 功率密度 农村地区 人工湿地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非点源污染物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非点源污染 径流 农业非点源污染 降雨径流 降雨 资水流域 流溪河流域 污染源 水质评价 氮 太湖流域 圩区 农业非点源 内梅罗水污染指数 swat模型 黄河 饮用水水源 颗粒污染物负荷 非点源 负荷特征 负荷 紫色土流域 空间变异 磷素 磷 珠江三角洲 灰色关联 灌区 潼关 滨河湿地 源类型 源 渭河流域 渭河 泥沙污染 河流 汇 水质 水环境容量 水土流失区 水体污染 氮污染物 氮污染 模型验证 景观格局 施肥后首场大雨 控制管理 大暴雨 大宁河流域 城市非点源污染 地统计学方法 土地利用类型
推荐指数 8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swat annagnps
1 1 1 1 1
53 54 55 56 57
swat模型 gis cod annagnps模型 agnps
推荐指数 4 4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有关苏州太湖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的问题调研

有关苏州太湖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的问题调研古人苏轼曾对太湖有过这样一段描写“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从来不著万斛船,一苇渔舟恣奔快。
仙坛古洞不可到,空听余澜鸣湃湃,,”。
幽幽八百里太湖,总给人们心旷神怡的清新与滂沱。
昔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已然烟消云散,如今的太湖正面临着一个持久的嘴边话题――水环境污染。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素有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
对于当前太湖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太湖流域人口、工业咼度密集,水质型缺水、水量型缺水现象并存,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突出,需要进一步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落实供水安全应急职责。
二是太湖流域水污染形势严峻,直接影响到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比其他流域更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流域排污总量控制。
三是太湖流域不同行政区域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矛盾突出,破坏太湖岸线、占用太湖水域等现象比较突出,湖区淤积严重,需要通过立法建立有效的流域管理协调机制,强化对太湖水域、水资源的保护。
四是各部门、各地方在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例如加强流域防汛抗旱调度、以流域为单元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地区间生态效益补偿、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分配和调度等,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化、法制化。
曾今的碧水蓝天,湖光倒影已经成为昨天的辉煌,今天的太湖不再拥有往日的游客熙攘,泊船瓜洲,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泛舟湖上,你会发现眼前的湖面没有那么晶莹剔透、清澈见底。
鱼儿不再有它们往日嬉戏的水上天堂,茂密的芦苇、疯长的蓝藻(俗称水葫芦)挤占了它们的生活空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太湖水质的下降呢?随着环太湖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由于工业和城乡生活污水量及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处理水平较低,致使水资源污染严重。
如太湖流域的大量化工、印染、电镀、制药等高风险企业,还有一部分规模不大但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都没有将污水的处理标准放在首要的位置,工业废水没有完全达到有关部门的规定,就时不时的往太湖里排放,这就必然导致水质的不断下降,,当然,农业方面的农药化肥还没有得到合理的排放与处理,这也是导致太湖水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硕士答辩PPT范例

人Pop口ulat单ion位(mi:lli百on)万
研究目的、意义
目的:
揭示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水质的影响
意义:
现实意义:为太湖流域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和生态环 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实现流域的社会经济稳定发 展和创造人水和谐环境。
科学意义:实现了地势低平,河网湖泊密集流域的 水文过程研究,研究结果对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CN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CN = 1000 / (10 + S) 其中,S为补给能力或某个时期的潜在最大保持力
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Q / ( P - Ia ) = ( P – Q - Ia ) / S Q:直接径流量 Ia:初始损失量
P:是降雨量 S:补给能力或潜在最大保持力
L-THIA模型的数据准备
78.01 2 - 5 28.18 5- 10
44.17
区域2的城镇用地面积增加量最多,其次分别是区域1,区域3和区域 5,通过 分析发现 ,这些区域都 位于太湖的北部地区 。
区域6的耕地面积减少总量最多,减少面积为1782.49 km2,其次分别 为区域2,区域1和区域3,这些区域本别位于 太湖的南部和北部地区。
T:研究时段,若单位为年,则K表示土地利用变化的年平均动态度
水体 商业用地
耕地 高居民地 低居民地 草地/牧地
林地 工业用地
1978-1991 年均变化
109.89 3.47 -269.99 78.21 86.79 17.71 -37.99 11.92
1991-2000动 态度
2.98% 5.03% -1.18% 7.09% 2.69% 2.98% -0.76% 4.00%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 化对地表产流及非点 源污染负荷的影响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_土地利用类型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20

推荐指数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2014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遥感( rs) 1 湿地 1 地表温度( lst) 1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lucc) 1 分类 1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科研热词 1 空间分异 2 最小方差法 3 土地利用结构
推荐指数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科研热词 珠江三角洲 混合像元分解 地表温度 地氟病 土壤 土地覆盖 v-i-s模型 f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科研热词 面源污染 茶园 源解析 流域分区 沙河水库 水质目标管理 氮 毛竹林 次生马尾松林 天目湖流域 天目湖 壤中流 地表径流 丘陵山区 丘陵地区 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 磷形态 滩涂围垦 滞留能力 海岸带 沉积物 水塘 富营养化 太湖河岸带 多水塘系统 土地转变 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利用 养分特征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科研热词 生态环境 江苏省 驱动因素 调控措施 苏锡常地区 绿化 空间分异 滁州市 气候效应 植被类型 时空变化 时空分异 城市化 土壤ph 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土地利用变化 协调度 产业结构变动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一、总体安排 -------------------------------------------------------------------------------------------48 三、工业点源污染治理项目 -------------------------------------------49 四、城乡污水与垃圾处理项目 -----------------------------------------50 五、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51 六、生态修复项目 ---------------------------------------------------52 七、引排工程 -------------------------------------------------------53 八、河道(网)综合整治工程 -----------------------------------------54 九、节水减排项目 ---------------------------------------------------54 十、资源化利用项目 -------------------------------------------------55 十一、监测预警项目 -------------------------------------------------55 十二、科技攻关项目 -------------------------------------------------56
第三章 主要任务 ------------------------------------------- 26
太湖流域湿地及保护措施

---------------《水资源研究》第24卷第3期(总第88期)2003年9月----------------太湖流域湿地及保护措施陈荷生(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上海 200434)摘要: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湿地资源类型众多,广义湿地面积占流域的65.9%。
太湖流域的湿地保护是流域水资源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组成,湿地保护和建设不仅是太湖生态修复的核心内容,也是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主要任务。
保护好流域内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湿地的综合效益,是尽快实现太湖水质和流域生态实质性好转的关键之一。
生态建设是主线,保护和修复是关键。
综合措施是根本。
关键词:湿地;保护措施;生态系统;太湖流域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下游三角洲,流域面积3.69万km2,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占流域面积的80%,河流长度达12万km,河网密度3.2 km2,面积在0.5 km2以上的大小湖泊189个,总面积3 159 km2,蓄水量57.68亿3,较大的湖泊有太湖、鬲湖、阳澄湖、洮湖和淀山湖,占全流域河湖水面面积的1/6。
平原地面高程2.5~10.0 m,低于5 m的平原洼地占流域面积的69.4%,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
1 太湖流域湿地概况1.1 太湖流域湿地类型太湖流域处于较优越的自然地理地带,湿地类型多,资源丰富。
依据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太湖流域湿地主要类型包括:湖泊湿地、水库、池塘、稻田和少量沼泽湿地。
1.2 太湖流域湿地动植物资源据有关部门最新的湿地调查资料,流域生物资源丰富。
主要动物种类有:浮游动物79种、底栖动物59种、鱼类106种,两栖类共9种,爬行类2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17种,省级重点保护的10种),兽类36种(其中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5种,省级重点保护的7种),鸟类有173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1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6种,省级重点保护的6种)。
有水生植物34科57属,75种,其中沉水植物18种,浮叶植物11种,漂浮植物8种,挺水和湿生植物38种。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作者:胡开明陆嘉昂冯彬常闻捷巫丹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第19期摘要: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目的是实现中国流域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管理的精细管理理念,综合考虑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等,确定分区指标体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学方法,对基础空间数据和流域水生态系统特征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将太湖流域划分为49个分区(陆域43个和水域6个),并提出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方向,为该区域水陆一体化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水生态环境管理;分区指标体系中图分类号 X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9-0098-07Study on Aquatic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in Lake Taihu BasinHu Kaiming et al.Abstract:The purpose of aquatic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is to achieve the management goal of “partition,classification,grading and staging” for Chinese basin.Considering the phys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quatic ecosystem structure inLake TaihuBasin,regionalization index systemwas constructed.Through analyzing the basic spatial data and the survey data of the watershed ecosystem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of Arc GIS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such as cluster analysis,the division methods of aquatic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in Lake TaihuBasin had been ke TaihuBasin was divided into 49 regions(including 43land regions and 6 lake regions).The direction of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for aqua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Lake Taihu Basin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This study also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management of water-land integration as well as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in the research area.Key words:Lake Taihu Basin;Aquatic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Aqua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Regionalization index system当前,我国水体管理正处在从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治理向水生态管理转变的过程中,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都要考虑到水生态系统的基本要求,而水生态系统具有区域性与层次性特征,客观上要求建立以水生态功能分区为基础的管理技术体系[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 第7期自 然 资 源 学 报V ol 25N o 7 2010年7月J 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Ju.l,2010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风险效应高永年,高俊峰,许 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摘要:以太湖流域及其一级水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对象,以L andsat遥感影像解译获得的2005年和2008年土地利用分类图等为基础数据,基于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变化、转移矩阵、G IS叠加分析、土地利用综合转换速率、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风险效应系数等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太湖流域及其不同一级水生态功能区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在计算相关中间参数的基础上,从景观尺度计算得到了太湖流域及其不同一级水生态功能区景观生态风险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太湖流域及其不同一级水生态功能区景观生态风险差异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分析了各区景观生态风险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效应关系,从而为流域不同水生态功能区差异化水生态保护决策提供依据。
关 键 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风险;景观生态风险效应系数;水生态功能区;太湖流域中图分类号:X171;X8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0)07-1088-09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内容,已逐渐发展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肖杨和毛显强对山西省平遥县[1]、贡璐等对博斯腾湖区域[2]、陈鹏和潘晓玲对阜康三工河流域[3]、李景刚等对北京市[4]、W u等对东山岛[5]的景观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张学林等对区域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框架和方法进行了探讨[6],谢花林从景观结构和空间统计学的角度对区域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7],Kapustka等运用景观生态方法对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用以指导风险管理与决策支持[8],王娟等分析了云南澜沧江流域不同研究时段内不同空间范围的土地利用和景观生态风险变化情况[9]。
从研究区域上来看,尚缺乏太湖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分析;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尚缺乏土地利用与景观生态风险的关系分析。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北抵长江,东临东海,南滨钱塘江,西以天目山、茅山为界,总面积3 69 104km2[10],近几十年来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类活动强烈,土地利用变化活跃,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基于水生态分区的水生态管理模式逐渐发展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并被相关政府部门应用到日常的水资源管理中来,逐渐成为国际水资源管理的常用基本单元[11 12]。
国内对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较少[13 15],目前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设立了相关项目正在进行积极探索。
针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水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根据太湖流域特征,对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区进行了划分,共收稿日期:2010-01-19;修订日期:2010-05-04。
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 X07101-014,2008ZX07526-007)。
第一作者简介:高永年(1977-),男,安徽郎溪人,助研,博士,主要从事流域发展的水文水生态效应、流域生态水文遥感和G I S区域建模等方面的研究。
E m a i:l yngao@n i g l *通信作者简介:高俊峰(1967-),男,研究员,博士。
E m ai:l gaoj un@f n i g l 致谢:感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高焕研究员、刘庆生副研究员和谢传节副研究员提供太湖流域2005年和2008年土地利用分类数据。
7期高永年等: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风险效应1089划分为2个一级水生态功能区即西部丘陵水生态功能区和东部平原水生态功能区[16]。
由于自然本底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的差异,不同的水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变化过程是不一样的,土地利用变化必然导致景观生态风险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水生态结构、过程和功能,因此,研究不同水生态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景观生态风险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进而为后续差异化水生态保护和恢复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从而最终实现水生态系统健康。
1 数据与方法1 1 数据研究数据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数据和水生态功能分区图,其中土地利用数据主要为2005年和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其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对研究区2005年和2008年两个年份的Landsat T M/ETM+遥感影像解译结果,根据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图在G I S中分别提取获得不同水生态功能区在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图。
1 2 研究方法(1)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方法土地利用变化的实质是区域内不同用地类型间的相互转换,本文主要从结构变化、数量变化和格局变化3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中,采用类型比例分析结构变化,采用转移矩阵分析数量变化,采用G I S叠加分析法分析格局变化。
(2)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计算方法景观生态风险指数主要根据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进行计算,其公式为[7]:ERI= n i=1A i A E i F i(1)式中:ER I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n为景观类型的数量,E i为景观类型i的干扰度指数,Fi为景观类型i的脆弱度指数,A表示某单元土地总面积,A i为景观类型i的总面积。
景观干扰度指数采用下式计算[7,17]:E i=aC i+bS i+c DO i(2)其中:C i=n iA i(3)S i=D iP i=0 5n iA0 5AA i(4)DO i=12(DP i+DC i)(5)式中:系数a、b和c分别为各指标即景观破碎度C i、景观分离度S i和景观优势度DO i的权重,且a+b+c=1,三者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干扰对景观所代表的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分析权衡,认为破碎度指数最为重要,其次为分离度和优势度,对a、b和c三个指标分别赋以0 5、0 3和0 2的权值;ni 为景观类型i的斑块数;Di为景观类型i的距离指数;Pi为景观类型i的面积指数;DP i为第i类景观要素的相对密度;DC i为第i类景观要素的相对盖度。
由1090自 然 资 源 学 报25卷于C i、S i和DO i量纲不同,在计算E i前需要进行归一化处理。
景观脆弱度指数 不同的景观类型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完善整体结构和功能、促进景观结构自然演替等方面的作用是有差别的。
研究区6种景观类型所代表的生态系统,以未利用地最为脆弱,其次是水域,而建设用地最稳定,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对6种景观类型赋以脆弱度指数:未利用地=6、水域=5、耕地=4、草地=3、林地=2、建设用地= 1,然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自的脆弱度指数[7]。
(3)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风险效应分析方法参考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分析方法[18],采用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风险效应系数表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风险效应,其计算公式为:ERV=uv100%(6)其中,u=ERI j+1-ERI jr ERI j(7)v=1rmi=1A(j+1)i-A(j)iA(j)i2A(j)iA(8)式中:ERV表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风险效应系数,u表示年均景观生态风险变化速率,v表示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转换速率,r为期间年度间隔,i为土地类型,m为土地利用类型数,j为时相,A i(j)表示j时期第i类用地面积。
ERV指数代表景观生态风险相对变化对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转换速度的响应程度,若指数为正,说明景观生态风险在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综合转换不利于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的改善,且指数值越大,景观生态风险对土地利用变化速度的响应特征越明显,反之亦然。
2 结果分析2 1 土地利用变化2005 2008年太湖流域建设用地和草地分别增加了24 21%和5 66%,而耕地、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分别减少了6 68%、1 44%、5 82%和17 58%,6种地类中建设用地面积净增最多,耕地面积净减最多,水域面积净减也较大;东部水生态功能区变化最快的是建设用地,增加了24 36%,净增13 57 104km2,其次是草地和未利用地,增加幅度分别为18 30%和11 88%,减少最快的是耕地,减少了6 99%,净减10 51 104km2,林地和水域也分别减少了6 45%和5 95%;西部水生态功能区变化最快的是未利用地,3a间减少了31 11%,增加最快的是建设用地,净增2 38 104k m2,增加幅度为23 40%,除草地增加2 81%外,耕地、林地和水域分别减少了3 70%、0 93%、4 05%,其中耕地净减面积最大,净减1 83 104km2。
空间分布上(图1),东部区土地利用变化较西部区剧烈,且在东部水生态功能区中,城市周边变化较剧烈,其中上海市周边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其次为苏锡常地区,而在南部的嘉兴市则变化相对平缓,东部区土地转出的地类以耕地为最多,其次为建设用地,再次为水域和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转换面积相对较小;土地转入的地类则以建设用地为最多,其次为耕地,再次为水域和林地,草地和未利地用转换面积最小。
西部水生态功能区中,参加变化的土地面积小,空间分布范围小,零散分布,土地转出的地类以耕地为最多,其次为林7期高永年等: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风险效应1091地,再次为建设用地和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地转换面积相对较小;土地转入的地类则以建设用地为最多,其次为耕地,再次为草地和水域,草地和未利用地转换面积最小。
例中数字表示地类(1、2、3、4、5、6分别表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点用地和未利用地),第一个数字表示2005年地类即类,第二个数字表示2008年地类即转换后地类,如 6,1 表示由地类6转换为地类1即未利用地转换为耕地。
图1 2005 2008年太湖及其一级水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布Fi g 1 S pati al d istri buti on of land use changes i n Tai hu LakeW at ershed and its l evel I aquaticeco f unctional regions fro m2005t o20082 2 景观生态风险变化根据式(1)计算了太湖流域及其2个一级水生态功能区的2005年和2008年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图2)。
2005年太湖流域、东部水生态功能区和西部水生态功能区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0 0436、0 0469和0 0392,2008年太湖流域、东部水生态功能区和西部水生态功能区的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0 0443、0 0457和0 0417,2个年份均表现出东部水生态功能区的景观生态风险大于西部水生态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