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序列写作导学案 第三章 记叙文序列训练11 Word版含解析
2018版高考语文(全国)大一轮复习复习讲义课件:现代文阅读 第三章 专题一

6.按国别分: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高考选小说文本,主要是小小说(微型小说)、散文化小说及长篇小说节 选。这里重点介绍前两种小说。
1.微型小说
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超短篇小说。它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仅三
两个,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现一个简单的主题。
其特点有: (1) 篇幅短小, (2) 立意奇特, (3) 选材小中见大, (4) 情节完整,
术。第三,要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是怎样为塑造形象、表
达主题服务的。
Ⅱ 把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要点
一、读懂,才能做题
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
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记叙的对象、
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
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无论
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2.初步认识人物形象
通过情节的发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
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编者认为,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小说,用细
读的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要真正地去读懂文本,方法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改变我们在阅读上 的认识和态度:①破除阅读的功利之心。许多考生没有足够的耐心阅读 文本,更没有静下心来阅读文本,在 “做题得分” 的功利性目标驱使下, 草率、仓促地浏览一遍文本后,就带着题目的要求进行信息的筛选了。
二、考场阅读要求: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2018高考语文(通用版)大一轮复习序列写作导学案第一章构建高考写作基本素养序列训练3含解析

序列训练3 不畏浮云遮望眼——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备考策略1.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试题特点。
2.把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策略。
3.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模式。
(2016·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号,洋洋洒洒一篇以“语文”为题的文章已挥笔写就。
生活就是语文,那叫“幸福里”的招牌,“爱护自然”的温馨提示,充满希冀的电话号码,无一不是语文的化身。
曹雪芹写《红楼梦》,有人说他是写自己,在富贵家庭里养尊处优,一场冰冷的大雨浇灭了所有骄傲,他在破败小屋里衣衫褴褛,在萧瑟风中饥寒交迫,在浊酒昏灯下增删批阅,他所经历的,就是最好的素材,他用他的脚印,缀满了大观园所有人的悲欢。
本段用身边的事例揭示生活和语文的紧密关系。
本段用曹雪芹的事例论证生活是写作的素材。
语文教我们品味生活,生活教我们学习语文。
从最初的咿呀学语,到以后的执笔写字,到后来笔下开花,随着我们一步步成长,生活向我们展示了语文更多的魅力和无法替代的重要性,如同喝一坛甘醇的老酒,越饮越醉人,在香气的熏陶下,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要再次一品佳酿。
曾有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
”提高语文素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唯有立足于生活实践的沃土,语文之花才能盛放。
本段论述语文的意义,始终伴随人的成长。
本段照应材料,论证语文立足于生活。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技巧1.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在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考生要细读材料、细读题目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2015年全国Ⅰ卷的作文在叙述材料后有两段文字,这两段文字应是考生关注的重点之一: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2022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序列写作导学案 第三章 记叙文序列训练10 Word版含解析

序列训练10 于微小处见精神——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学习在记叙文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021·北京卷节选)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在中华民族进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很多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一般人一样的对奇特生活的眷恋。
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开放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
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
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镇静,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
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穿越千年历史,这一天我和心中的英雄司马迁生活在一起,我是一个卑微的小吏。
我再次走到司马迁近旁悄声伤心地说:“太史公大人,我可以帮您逃离天牢,从今隐姓埋名,便可躲过此劫,日出之前,您要做好选择,否则就没机会了。
”昏暗的灯光下,司马迁猛然站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贵重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白;活,忍辱偷生,完成未环境描写烘托了冷寂的气氛。
“悄声”“猛然”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亮。
竟事业,使文采表于后世。
岂可隐姓埋名,湮没于世?”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
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
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使司马迁身后有长长的抖动的影子,好像加重了黑暗。
我肯定要想方法营救我心中的英雄司马迁。
“太史公大人,还有一条路,以您的才华和文笔,给皇帝写一封认错信,肯定能让他转变办法,怎么样?时间不多了,您赶快写,小人拼了命,肯定在天亮前,把信送到皇帝手中。
”太史公一动不动,然而借助昏暗的灯光,我能感受到,无法遏制的生气在他心中升腾。
2018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序列写作导学案第三章记叙文序列训练9含解析

第三章记叙文序列训练
序列训练9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如何写出波澜
了解并在记叙文写作中体现情节的波澜。
(2013·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
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更重要的事
手里捧着奶奶做的虎头鞋,我终于明白了这些天我们所忽略掉的更重要的事
.....。
就在今天,一家人筹划许久的家庭聚会终于得以实现了。
半个月以来,奶奶的生日聚会是大家共同期待的最重要的事。
妈妈忙着采购,爸爸负责联系亲属,婶婶去买蛋糕,兴高采烈地问妹妹要什么口味。
一家人情绪高涨,好不热闹。
久违的团聚气氛让我感到阵阵温暖,而我心里却总有一丝难以言说的不安—-是否有什么更重要的事被什么是“更重要的事”?开篇点题,同时引起悬念。
交代了“半个月以来,奶奶的生日聚会是大家共同期待的最重要的事”,继而提出“是否有什么更重要的事被我们遗忘了"的疑问设置悬念。
吞吐之。
2022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序列写作导学案 第三章 记叙文序列训练11 Word版含解析

序列训练11 浓妆淡抹总适宜——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学习运用各种描写方法使作文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起来。
(2021·江苏卷)依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才智是一种阅历,一种力量,一种境界……犹如大自然一样,才智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小巷面条香小巷的深处是家面店。
仆人是位老人。
老人一头白发,精瘦。
当他闲适地坐在门前台阶上抽烟时,透过那缥缈的烟雾,我分明从他浑浊却深邃的眼中,看到了人世沧桑。
面店是没有招牌的。
每当早晨,小巷的人们尚未起身,面店的门就开了。
那面香,便从小门中涌出,漫到每家的窗台。
于是,人们被香味从睡梦中拖起,走进小店,端坐于桌前,等待着自己的一碗芳香。
这时,我才洞悟:此店若有了招牌,便俗了。
小面店人少时,便由老人的儿子招呼着。
人多时,就由老人来协调。
每当上班族和同学党急着离开时,老人便向不忙的人拱拱手,道个歉,那人定会爽快地答应多等一会儿。
我自然属于赶时赶刻的同学党,所以坐下来不久,便可获得一碗芳香。
吃完后,向四周的人道个谢,携着众人的善意目光走出去,迎来求学的一天。
啊,有了这位老人,劳碌的小店始终不乱,时时溢出三分韵律,七分诗意。
人物的肖像描写、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写出了老人的歉意。
“吵闹地”“炫每当有人夸赞时,老人可不会虚心,总是吵闹地应承,并炫耀自己的汤面——面条是自家手制的,卤是用从乡下的钓翁处讨来的野生鱼熬的,就连水都是从自家院子的井里挑来的。
有人打趣道:“老人家,你的秘诀都透露了,不怕被抢了生意?”老人却一笑:“哪里是什么秘诀呦,谁都知道,但有谁像我这样坚持几十年呢?”老人的儿子也是厨师。
熟客们会发觉,父子俩的面颇为不同。
所以,叫面时总要添一句“老爷子的面”或“小伙子的面”。
至于我,偏爱老人的面。
老人的面筋道,叔叔的面偏软;老人的面,味轻,叔叔的面,味偏重。
有人说:“小伙子的面是酒,宜趁热享用;老人的面似茶,宜渐渐回味。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套教学案(119份)-通用56常用教案

第一章 构建高考写作基本素养序列训练 千古文章意最高——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了解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
.学会常见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据夏明作品改动)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进步与退步在第一组漫画中,前一位小孩因考得分而获得了家长的亲吻,后一位则因为拿了不及格的分而被家长打了一巴掌。
然而在第二组图中,曾获分的小孩因只得了分而被惩罚,后一位曾不及格的小孩因为进步得了分而受奖励。
两组图对照,不难看出这其中蕴含的进步与退步的关系。
在我看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这是一篇议论文引述材料明确材料实质提出论点本段分析进步与退步的辩证关系,看似相反,实则在既要给孩子进步的鼓励,也应给孩子留有一定的退步空间。
进步与退步,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趋势,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同的方向。
进步是一个人能力发掘的过程,而退步则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
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待进步与退步,教育者应秉持科学的态度,鼓励进步者是鼓励其不断砥砺自我的奋进状态,而鼓励退步者则是为其留足反思的空间。
利用好暴露的缺陷,实现自我完善。
正确地处理进步与退步,最终都将促使受教育者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
家长应鼓励孩子前进的每一小步。
漫画中的第二位小孩两次获得的分数均未超过第一位小孩,但其家长仍在他获得进步后予以鼓励,这是我所赞同的。
即便分到分只有分的进步,且分离满分还有很远距离,但这个鼓励是应有的。
家长以鼓励的方式告诉孩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在自我的升华过程中,需要一个量的积累,一小步的前进相对于从差到优的路途来说是微小的,但没有这一步步的积累便不可能到达优秀。
因此,家长给予小孩进步的鼓励,应从细微处出发,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指引,脚踏实某种程度上有着相同的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列训练11 浓妆淡抹总相宜——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学习运用各种描写方法使作文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起来。
(2015·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一般记叙文中,人物是六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
对人物的描写,可以说是记叙文中最关键的环节。
人物描写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大类:写人可正面描摹,以见真形;也可进行侧面烘托,以显神韵。
正面描摹,即对作文中要写的人物等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侧面烘托,则是借他人他物或环境,以帮衬此人显出精神的一种方法。
一、正面描写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主要包括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
1.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指记叙文中人物的对话和独白。
言为心声,人物的话语最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最能灵活而直接地展示人物性格,它可以充分、细致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因此,人物的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
由于时代、职业、身份、年龄等因素造成的差异,人们说话的内容、方式各有不同,语言描写就是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写出“这一个”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如: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
班主任来了,瞪着眼问:“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说:“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
”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个鬼脸说:“哈……开了窗,好通风。
”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
“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
”董小天脚一跺说:“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
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
”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口水,神情恍惚。
在这段对话中,捣乱鬼董小天无事生非,油嘴滑舌;张小勇油嘴滑舌,混淆是非;高芳芳正义、勇敢,不留情面;李星性格软弱,胆小怕事,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了。
2.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指的是人物的一举一动,即写人物“怎样做”。
人物的动作是人物性格、思想品质的具体表现。
描写人物的行动正是为了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思想品质。
老舍说过:“行动描写可以使人物站起来。
”如:小姨将双袖向上一挽,裤脚也被卷到了大腿。
她在小溪水里慢慢移动着,左脚轻轻地抬起一点,向前迈了一小步,右脚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着千斤重的鞋。
她把帽子扭正了些,弓着背,低着头,眯着眼,双手做出捧东西的样子。
这时,她停下脚步,不再东张西望,而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右边的一个地方,猛然把手向水中一扎,将一条小鱼捧在手中了。
这段文字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小姨捉鱼时的动作,用词生动,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肖像描写果戈理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肖像主要指人的容貌、姿态、衣饰等方面。
形神兼备的肖像刻画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肖像刻画更要以形写神,形神俱似,不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如:“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故乡》中鲁迅先生对豆腐西施的描写从头到脚却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形象浮雕般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4.心理描写人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社会中,故有七情六欲。
这种种心理反应,支配着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精神。
如: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把我网住,使我不能动弹,不能挣扎。
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失望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这段心理描写通过幻觉的形式写出了自己在考试后的惶恐。
5.神态描写神态是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
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
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
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就喜上眉梢;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心里担忧,往往满脸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皱。
神态描写,就是指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的方法。
如:大路旁有个小草棚,人们都挤在下边避雨。
大伙说着笑着,谈论着这场雨正下得紧。
这时,从大路上跑来一个姑娘,十八九岁,高高的身材。
衣服被淋湿了,贴在身上,不时滴着水珠。
一双很俊的眼睛,露出纯洁坚定的神情。
她没有拧衣服上的雨水,也没有跺脚上的泥,只用手轻轻掠了一下额前的几丝被淋湿了的头发。
她在草棚最边上找了一块刚能避雨的地方,不声不响地站在那里。
这个片段写姑娘避雨时的神情,“纯洁坚定”“不声不响”等描写神态的词,很好地突出了姑娘的与众不同,为下文作铺垫。
二、侧面描写除了正面对人物进行描写外,记叙文常常以景衬人。
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作有关的环境描写。
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桥》这段文字通过描写洪水到来时的情境,衬托老支书临危不惧、勇于牺牲的形象。
记叙文中还常常通过对次要人物的描写衬托主要人物。
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对次要人物的着墨十分少,但他们却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文中的“我”面对穷困潦倒的于勒,还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这表明“我”是一个有同情心、正义感的人。
在这里经过对次要人物“我”的简单描写,就把菲利普夫妇冷漠无情、虚伪自私的特性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一、片段训练通过对人物的面部神情的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或对某件事物的反应。
要求抓住人物面部最具表现力的神情,比如说眼睛、脸色、嘴角等来表现人物。
场景:请续写下面的场景。
语文课上,正在电风扇的呼呼声中迷迷糊糊“钓鱼”的他被老师叫了起来回答问题……示例:他站起来,极力撑开双眼望着老师,在听到背后同学重复着老师的提问后,他好像忽然“活”过来似的,恢复了平日的灵性。
黑溜溜的一对眼珠子在他的大眼眶里滴溜溜不停转着,一会儿左顾右盼,像在寻求援助,一会儿又若有所思。
当他终于等到来自背后同学的援助时,便开始翕动嘴唇,结结巴巴地回答起来,勉强得到老师“赦免”后,趁老师转身写字的当儿,他得意地扮了个鬼脸,同时转身向后面一揖。
二、整篇训练(2016·广西钦州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假如你观察山涧里一派激流的水,你除了感叹“逝者如斯夫”之外,也可以见到涧内种种东西应付水流的方法也是很不一致的。
树叶,草根,落花,是完全跟水走的,可以算第一种。
大一些的东西,例如石块,大树的老根,无论水流得如何湍急,是丝毫不动的,可以算第二种。
涧床深处,有许多鱼,头部一律向着上流顶着,鱼身的方向恰恰和水流的方向相反;好像争着往上流游去,却是并不见有什么进步,它们是潮流中的挣扎者,可以算第三种。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我来立意】【写作提纲】写作指导:材料所说现象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更是社会的。
“激流”是社会的隐喻,比喻社会变动或发展的趋势。
三种应对方法也就是三种“人生的态度或方法”。
三种方式,三种人生态度,也就有至少三个写作切入的角度:如落花、草叶一般的随波逐流,是一种懦弱的生活态度,等待它们的只有腐败和消失;如石头、老根一样的坚定,是一种对自我的坚守,是对磨难说“不”的勇气;如小鱼一样的挣扎,虽然看不到什么进步,但它们的逆流而上的勇气,不屈服于潮流的拼搏,正是我们需要的生活态度。
参考立意:①顺势而动,春泥护花;②坚韧,生命的真谛;③在拼搏中进取。
对相关事物进行描写时注意正面与侧面结合起来。
范文示例:小镇烧饼铺在每个清静的早晨,阳光就会悄悄地走到他的烧饼铺,和寂寞的小镇安静地美丽着。
那间店房给人以朴素安宁的感觉。
陈旧的木门上挂着一个写着“烧饼”二字的牌子,流动着淡淡的清香,案台上撒着凌乱的面粉。
我时常看见他蹲在河岸仔细地择洗那一捧翠绿的韭菜,他从不允许一片烂叶子混入他的烧饼。
那些酥酥脆脆的沾着芝麻粒的烧饼在他案板上灵活地跳动着,那酥香的味道闻起来好像能挑起厌食症患者最旺盛的食欲,只有亲口尝过烧饼的人才能感受到烧饼的灵魂。
我第一次去他的烧饼铺时,他热情地招待我,用腰间的围裙擦去脸上的汗珠,他的脸被火烤得红扑扑的,像锅炉里烧得发红的小煤球。
我看见他微白的鬓发和花白的胡子,岁月把他洗礼得和那些烧饼一样。
“两个龙虎斗,出炉喽!”他的声音虽然沙哑,却又充满力量。
他用粗壮的大手把烧饼用报纸包好,捋好边角轻轻递给我。
他灰蓝的眼睛里含着朴实坚毅,好像在执着地坚守着什么。
他真的在坚守吗?我常看见他蹲在门边,望着街道拐角处的人群。
这个小镇,由于快餐的涌入,很多他的忠实的顾客被冲走了。
人们更喜欢坐在空调室里搅拌着咖啡消磨早晨时光。
只有那条小河,陪着他静静地荡漾。
那个时候的他,深邃的眼眶中酝酿着忧伤。
可他一如既往地做着他的烧饼,每天太阳依旧温暖地升起,烧饼依旧在案板上跳跃,他依旧执着地用沙哑的声音喊着:“烧饼出炉喽!”黄昏,我走过他的店铺,有一种美丽的芬芳。
我想帮他,经常去买他的烧饼,也经常看到他脸上的兴奋或者失落的神情。
那一次,我故意多给了他五块钱,刚要走,被他叫住了:“小伙子,你怎么多给了我五块钱?”再平常不过的话语,也是我意料之中的话语。
望着他浸着风霜的脸,我的心里有一种隐隐的痛,他不肯为了个人的利益轻易改变他的经营方式,不肯放弃自己的人格尊严,又怎么会多收我这五块钱呢?我看见他的额角的皱纹,中间流淌着晶莹的汗珠,有一种美,一种不可言喻、无法比拟的美。
从这些美好中我看到了一份执着,一份坚守。
每天,他依旧把案板上的烧饼摞得老高;每日,河岸仍然印着他的身影。
这身影是黎明的太阳,是黄昏的一抹虹霞,是夜空中闪烁的钻石,成为我心中永恒的记忆,告诉我什么叫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