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高一化学答案
高一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试题答案及解析1.催化氧化的产物是的醇是()A.B.C.D.【答案】A【解析】选项中均为醇,含﹣OH,与﹣OH相连C上有2个H能被氧化生成﹣CHO,即含﹣OH结构,以此来解答.CH2解:A.含﹣CHOH结构,可催化氧化生成醛为,故A选;2B.与﹣OH相连的C上只有1个H,催化氧化生成酮,故B不选;C.与﹣OH相连的C上只有1个H,催化氧化生成酮,故C不选;D.与﹣OH相连的C上只有1个H,催化氧化生成酮,故D不选;故选A.2.白酒、食醋、蔗糖、淀粉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见物质,利用这些物质能完成的实验是①白酒中是否含甲醇②鉴别食盐和小苏打③蛋壳能否溶于酸()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答案】D【解析】利用食醋与小苏打反应产生气体可以鉴别食盐和小苏打;蛋壳中含有碳酸钙,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利用食醋中的醋酸可以鉴别蛋壳中的碳酸钙是否溶于酸,所以答案选D。
【考点】考查物质的化学性质3.下列物质经过彻底水解后,其产物是两种糖的是:A.麦芽糖B.蔗糖C.淀粉D.纤维素【答案】B【解析】麦芽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两种物质,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只有葡萄糖;答案选B。
【考点】考查糖类的水解(白磷s)△H = +17kJ•mol﹣1根据以上方程式,下列推论正确的是4. 4P(红磷s)P4A.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B.当lmol白磷完全转变成红磷时放出17kJ热量C.当4g红磷转变成白磷时吸收17kJ热量D.白磷比红磷稳定【答案】B【解析】A.根据化学方程式4P(红磷s)→P4(白磷s)△H=+17kJ•mol-1,焓变大于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项错误;B.该热化学方程式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逆反应是放热反应,即当lmol白磷转变成红磷时放出17kJ热量,B项正确;C.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只能表示物质的量,当4mol红磷转变成白磷时吸收17kJ热量,C项错误;D.根据4P(红磷s)→P4(白磷s)△H=+17kJ•mol-1,则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所以红磷具有的能量低,红磷比白磷稳定,D项错误;答案选B。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一章1-4节答案

第一节1.C2.B3.C4.C5.A6.A7.D8.A9.A 10.C 11.C 12.C13.氧化分解CO2和H2O 糖元脂肪14.( C6H10O5)n 不多甜不能水解葡萄糖15.③①②④①16.淀粉麦芽糖葡萄糖17.(1)稀硫酸 NaOH溶液新制银氨溶液(2)不可以,在酸性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银氨溶液会被破坏,不能发生银镜反应.(3)90%(4)19600只第二节1.D2.B3.B4.A5.A6.C7. B8.C9.D 10.D 11. BD 12.C 13.D 14. (1)小难易饱和程度固态液态(2)碱性水解(发生皂化反应)酸性水解15.酶高级脂肪酸甘油热量能量原料16.可选择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如褪色,则为植物油,不褪色,则为矿物油;也可用热的浓烧碱,如果油状物消失,则为植物油,不消失的为矿物油。
17.植物油中含有较多的C = C等不饱和键,而动物油(脂肪)含饱和烃基较多.摄入动物脂肪过多,体内多余的脂肪水解成的饱和高级脂肪酸会导致人体发胖,使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并增加血小板的血栓性,容易引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
而不饱和高级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减少心血管的疾病发生的几率。
第三节1.D2.A3.B4.C5.B6.D7.C8.A9.C 10.BC 11.C 12.A13.高温下蛋白质变性而使细菌死亡皮肤上的蛋白质与浓硝酸发生了颜色反应14.浓HNO3盐析15.(1)多肽氨基酸氢键螺旋状(2) 416. 催化调节免疫17. (1) 0.168g (2) 3.4%第四节1.A2.A3.C4.D5.D6.B7.A8.B9.D 10.B 11.D 12.B 13.D 14.D15. 最好加醋凉拌生吃16.(1)甲状腺(2)KIO3+5 (3)分解 (4)C(5)合格解析: I2+2S2O32-→2I-+S4O62-n (I2)=0.030mol·L-1×18.00mL×10-3mL·L-1×0.5=0.27×10-3molIO3-+5I-+6H+→3I2+3H2O;n (KIO3)= 0.27×10-3mol×1/3=0.090×10-3mol每千克食盐中含KIO3:214g·mol-1×0.090×10-3mol×1000g/428g=45mg该加碘食盐是合格的。
高中化学选修一课后答案

第一章(一)1.糖类物质对人类生活有重要意义,可引导学生从人类的衣、食、住、行和人体健康等方面去讨论。
4.不对。
糖尿病人由于体内糖代谢异常,要限制每天糖类物质的摄入量。
糕点中的面粉属糖类物质,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过多食用是有害的。
第一章(二)1.脂肪进入人体后,主要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
脂肪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高级脂肪酸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供机体需要。
多余的脂肪成为脂肪组织存在于皮下。
2.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有:供给人体热量;储存于脂肪细胞中相当于储存“能量”;作为人体所需的其他化合物如磷脂、固醇等的原料;必需脂肪酸还有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参与胆固醇代谢的功能。
3.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合程度,对油脂的熔点有重要影响。
由饱合的脂肪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在室温下呈固态,如羊油、牛油等动物油脂。
由不饱合的脂肪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在室温下呈液态,如花生油、豆油、菜子油、葵花子油、玉米胚芽油等植物油。
第一章(三)4.蛋白质进入人体后,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
一部分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构成和修补人体的各种组织;另一部分氨基酸则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活动的需要。
高中生每天要摄入80-90g蛋白质。
第一章(四)1.维生素在体内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或作为辅酶催化某些特殊的化学反应,能调节各种器官的机能并维持细胞的特性,对人体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2.碘被称为“智力元素”,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可缺少的。
它在人体内仅含30毫克,其中一半集中在甲状腺内。
加碘食盐中加入了一定量的KIO3。
KIO3性质稳定,不挥发,不吸水,流失少,易被人体吸收。
所以食用加碘食盐可以补充碘,减少碘缺乏病的发生,同时由于人摄入食盐的量均衡而有限,不易导致体内碘过量。
铁在人体中含4-5克,是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参与氧气的运输和各种器官的形成。
缺铁导致人记忆力、免疫力和对温度的适应力下降或引发贫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9.1.42 g ,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 略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 主要特征 举例铁 粉过 滤 Fe 、Cu FeSO 4溶液 稀硫酸过 滤 FeSO 4溶液 蒸发结晶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阴离子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4) 不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铁粉过滤FeSO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4溶液蒸发结晶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5.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举例浊液>100 nm不稳定,不均一泥浆水溶液<1 nm稳定,均一饱和NaCl溶液胶体1~100 nm较稳定,均一6.BD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 阴离子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 (4) 不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全套课后习题答案及解析

11.干燥剂有酸性、中性、碱性之分,也有氧化性、非氧化性之分,还有液态、固态之分。要根据被干燥物质的性质与干燥剂的性质,以二者不发生化学反应、不溶解为原则选择。
SO2——可用浓硫酸干燥,但不能用碱石灰;
NO——可选用无CaCl2干燥。注意!不能用浓硫酸,因浓硫酸能与NO化合。也不宜用碱石灰。
10.2Fe3++Cu=2Fe2++Cu2+ 转移2e-
11.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转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转移4e-
12.Na2CO3 21.2g 0.2 mol
第三章第三节
10.55% 21×103 t
14.(1)1.43 g (2)要考虑导管、烧瓶内会残留大量Cl2。故必须多取反应物(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的不同之处)。
15.略
第四章第三节(P95课后习题)
1.CaO+SO2 = CaSO3 2CaSO3+O2+4H2O = 2CaSO4·2H2O
2.(1)高温下促使N2、O2化合,另一可能原因是汽车汽缸内用于点燃汽油蒸气的电火花促使N2、O2放电反应。(2)2NO+2CO 催化剂 CO2+N2 (3)①②
3.A 4.C 5.C 6.D 7.D 8.C
9.(1) 2SO2+O2 2SO3 (2)Cl2+2NaOH=NaCl+NaClO+H2O (3)3NO2+H2O=2HNO3+NO
10.(1)1280 kg= 1.28 t (2)448 m3 (3)720 t 11.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高一化学答案.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高一化学期中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48分)二、填空题(共20分)17.(4分)向沸腾的水中滴加少量氯化铁饱和溶液(1分)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褐色(1 分),丁达尔效应(2分)。
18、(2分) ③⑤⑧。
(错、漏一个扣1分,二个或以上不给分)19.(10分)(1)A CO2;B Cu ;C O2;D H2O。
(2)是(每空2分)20、(4分) 氧化。
B 。
(各2分)三、实验题(共24分)21.(20分)(1)(5分)第一组①②;第二组③④⑤⑥;第三组⑦⑧;(各1分)因为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强酸(盐酸和硫酸)分别与金属氧化物、金属、盐的反应,所以如此分类。
(2分)(2) (共9分,现象各1分、离子方程式各2分,没↑、↓扣1分,不配平扣1分)②固体溶解,得到蓝色的溶液; CuO+2H+=Cu2++H2O。
⑤镁条溶解,产生大量气体; Mg +2H+=Mg2++H2↑.⑧产生白色沉淀; Ba2+ +S042-= BaS04↓;(3)(共6分写出其中三个点给满分)①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②酸能跟某些盐反应;③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反应;④酸并不能跟所有金属反应;⑤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速度不同。
22.(4分)(1)到外面化工商店买回硫酸锌试剂(1分)(2)调整配方(3分)调整配方如下:选用氯化锌代替硫酸锌各成份的用量分别为:氯化钾:0.1mol;硫酸钾:0.3 mol;氯化锌:0.1 mol四、计算题31、(8分)(1)(3分)C=1000×1.20×36.5%÷36.5=12.0mol/L(2)(3分)设需浓盐酸XmL100mL×3.00mol/L= 12.0mol/L·XX=25 mL(3)(2分)①③⑥⑤④⑦⑧②。
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DOC

高一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1.C2.C3.CD4.略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1.D2.5.6 7.14mL8.n(Ca)9.1)10.40(1.C2.6.(1)(2(3(47.(1)8.9.1.42 g ,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铁粉 过滤Fe 、Cu FeSO 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 4溶液蒸发结晶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5.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123.C4.8.9.10.(1(3)强酸(5)11金属是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第二章第三节1.电子氧化还原失去氧化还原得到还原氧化2.O2KClO3KMnO4HNO3H2O2Fe3+等H2 CCO金属单质等3.氧化S+O2=点燃=SO2还原4.C5.D6.C7.CB8.BC9.(1)还原剂H2氧化剂O2转移电子4e-(2)还原剂P氧化剂O2转移电子20e-(3)KCl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转移电子12e-(4)还原剂H2氧化剂WO3转移电子6e-10.略第二章复习题1.(1)A组CO2;B组非金属单质或气体等;C组O2;D组酸或强电解质等(2)2Cu+O2+H2O+CO2=Cu2(OH)2CO3转移4e-2.还原性3.C;S和KNO34.A5.111212.B3.7.8.6.72L9.Al放出的氢气多。
第三章第二节1.2Na2O2+2H2O=4NaOH+O2转移2e-2Na2O2+2CO2=2Na2CO3+O2转移2e- 2.酸强碱两性两性3.白色沉淀沉淀不消失生成白色沉淀沉淀逐渐消失4.D5.B6.B7.C8.D9.D10.2Fe3++Cu=2Fe2++Cu2+转移2e-11.先生成白色沉淀,迅速转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B A
D B D C A B D D D A C C B
二、填空题(共20分)
17.(4分)向沸腾的水中滴加少量氯化铁饱和溶液(1分)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褐色(1分),丁达尔效应(2分)。
18、(2分) ③⑤⑧。
(错、漏一个扣1分,二个或以上不给分)
19.(10分)(1)A CO2;B Cu ;C O2;D H2O。
(2)是(每空
2分)
20、(4分) 氧化。
B 。
(各2分)
三、实验题(共24分)
21.(20分)(1)(5分)第一组①②;第二组③④⑤⑥;第三组⑦⑧;(各1
分)因为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强酸(盐酸和硫酸)分别与金属氧化物、金属、
盐的反应,所以如此分类。
(2分)
(2) (共9分,现象各1分、离子方程式各2分,没↑、↓扣1分,不配平扣1分)
②固体溶解,得到蓝色的溶液;CuO+2H+=Cu2++H2O。
⑤镁条溶解,产生大量气体;Mg +2H+=Mg2++H2↑.
⑧产生白色沉淀;Ba2++S042-= BaS04↓;
(3)(共6分写出其中三个点给满分)
①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②酸能跟某些盐反应;③酸能跟多种活泼金
属反应;
④酸并不能跟所有金属反应;⑤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时速度不同。
22.(4分)(1)到外面化工商店买回硫酸锌试剂(1分)
(2)调整配方(3分)
调整配方如下:选用氯化锌代替硫酸锌
各成份的用量分别为:氯化钾:0.1mol;硫酸钾:0.3 mol;氯化锌:0.1 mol
四、计算题31、(8分)
(1)(3分)C=1000×1.20×36.5%÷36.5=12.0mol/L
(2)(3分)设需浓盐酸XmL
100mL×3.00mol/L=12.0mol/L·X
X=25 mL
(3)(2分)①③⑥⑤④⑦⑧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