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界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课件(四)倒装句

合集下载

文言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 课件(52张PPT)

文言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 课件(52张PPT)

指出这个句子有哪些特殊句式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 心服也。(《资治通鉴》)
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
被动句:被兵势所逼 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B.蔺相如者,赵人也
(C)
C.然是说也,余犹疑之
D.其人勇士
A.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B.庭中始为篱
5.动词表被动 (意念被动句)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城陷而虏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B)
A、行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晖刚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答:朱晖做官刚正不阿,被上司忌 恨,所到之处他经常被人弹劾。
有一种句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
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
为“我”。
如: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教。 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2.望见谅。 希望原谅我。 3.请勿见笑。 请不要讥笑我。
4.使用“被”表示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
C.灭六国者六国也
D.夫天者,人之始也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禹、汤被之矣
B.恐为操所先
A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A
D.受制于人
2、省略谓语动词:
(1)承前省略。如: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 而竭。”
(2)蒙后省略。如: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倒装句
定语:主、宾语前,表示其性状、数量、所属等。的
例句:1、(高一的)我们爱(语文)学习。
状语:谓语前,表示谓语的时间、地点、程度等。地 例句:1、我们[上半年][非常地]爱学习。
补语:谓语后,说明谓语的时间、地点、程度等。得
例句:1、对学习,我们爱<得疯狂>。
枝叶成分——定状补(难点)
定语:主、宾语前,表示其性状、数量、所属等。的 状语:谓语前,表示谓语的时间、地点、程度等。地 补语:谓语后,说明谓语的时间、地点、程度等。得
以大事也 (状语)

状语后置—初中例句
定义:文言文中状语出现在谓语后边的倒装句。
例句:又七年,还自扬州。《伤仲永》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屠惧,投以骨。 《狼》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
回顾:文言文倒装句
★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出现在谓语前边的倒装句式。
微斯人,吾谁与归?
(《陋室铭》)
(《岳阳楼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又七年,还自扬州……(《伤仲永》)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2、定语后置
定义:文言文中定语出现在主或宾语后边的倒装句。
例1: 现代汉语: 日行千里的 马……
(定语) “现代文言文” : 千里 (主语) 马 之 千里 者…… (定语)
古代文言文:
马 (主语)
定语后置
定义:文言文中定语出现在主或宾语后边的倒装句。
例2: 现代汉语: ……就写了四句

(定语) (宾语) “现代文言文” : …… 古代文言文:…… 即书四句 诗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PPT精品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PPT精品课件

• 1、掌握文言文倒装句的特点。
• 2、根据倒装句的特点能区分文言倒装句并进行翻 译。

一、宾语前置


二、定语后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置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句式特点: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35张PPT)
• ①忌不自信
“不自信”
•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之有”
•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 件(35 张PPT)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35张PPT)
• 孔子云:“何陋之有?”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什么实在意义。
• 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C)
•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一、宾语前置 • 二、定语后置 • 三、状语后置 • 四、主谓倒置
•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 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不仁哉!梁惠王也。
• 巩固练习:
• (3)青,取之于 ,而青于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
•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从而师 之。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今译时一 般作状语。
• 例: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2)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3)具告以事。 • • 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代词宾语。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 (共135张PPT)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   (共135张PPT)

定语后置
•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 在中心词(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 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中心词, 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1、中心词+之(而)+定语+者
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此大小之辩也。(庄子《逍遥游》)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4、“……,……”式。
“者”“也”都不用,译成现代汉语 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字。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二、“……为(是)……”式。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用动词“为” )
2014年新课标2卷 5、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 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 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 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韩文传》)
译: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 想强夺任丘老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 力相争才停止。
6、2014年四川卷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 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梁书 王筠传》
表示判断。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者,……”式。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 后面不用“也”。
பைடு நூலகம்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3、“……,……也”式。
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 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译: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 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PPT $number{01}目录•文言文特殊句式概述•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01文言文特殊句式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文言文特殊句式是指在古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常规句式不同,具有独特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句子形式。

特点言简意赅,表达含蓄;语序灵活,多省略;常用典故,富有文化内涵。

123历史与发展宋元明清时期文言文逐渐规范化,但仍保留了大量特殊句式,成为古代汉语的独特魅力。

先秦时期出现大量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奠定了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基础。

汉代至唐代随着文学的发展,骈文、赋等文体盛行,特殊句式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意义与价值学术价值研究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汉语语法、修辞和文化内涵,推动语言学、文学等领域的发展。

教育价值通过学习和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表达能力,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文化价值文言文特殊句式作为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2判断句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关系等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特点通常使用“者”、“也”等助词来表示判断。

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判断关系,即主语所代表的事物等于或属于什么,或者主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01020304判断句的定义与特点主语表示被判断的对象。

谓语表示判断的结果。

•助词:如“者”、“也”等,用于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判断句的构成与分类肯定判断句主语和谓语之间是肯定关系,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否定判断句主语和谓语之间是否定关系,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事物不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等同关系类属关系存在关系比喻关系判断句的语义关系主语所代表的事物存在或具有谓语所代表的性质或特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主语和谓语之间通过比喻来表达某种相似性或关联性,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常见文言文倒装句PPT课件

常见文言文倒装句PPT课件
常见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主谓倒置
2
第2页/共12页
(一)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 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 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 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 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之庙堂、远之江湖
6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7 马之千里者 千里之马
第5页/共12页
三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8 躬耕于南阳
于南阳躬耕
9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不以其道策之
10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孙叔敖于海举,百里奚于市举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介宾后置
翻译时必须转变为现代汉语的语序 必须熟练掌握现代汉语句子的成分
第3页/共12页
一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 忌不自信。 2 何陋之有? 3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信自 有何陋? 不欺余
4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与谁归
第4页/共12页
二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第9页/共12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B )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尝遗余核舟一。

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教学课件

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教学课件

一 试 身 手
4、状语后置
4、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谓语动词+介词结构(状语)
现代汉语 介词结构一般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充当状语,如: 从国外回来 向雷锋同志学习 把椅子搬来 在教室讨论 放在谓语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 古代汉语 经常安置到谓语(动词、形容词)后面充当补语补语。 基本判断方法:动词、形容词﹢“以”或“于结构“ 如:1、祭以尉首 2、咨臣以当世之事 3、战于长勺 4、贤于弟子 5、取之于蓝
4、状语后置
4、状语后置
(一)、介词结构“于……”放 在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后。
例:1、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习惯,把介词结构 放在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状语。
4、状语后置
(二)、介词结构“以……”,
1、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臵的一项 ( B )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 送之。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一试 身手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臵的一项 D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1、( C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 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 的一句是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A
2、主谓倒装
2.主谓倒装
常放在谓语动词或形ຫໍສະໝຸດ 词之后。• 例:1、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 • 灌油其中,裹以帷幕。《赤壁之战》 • 2、何不试之以足? • 3、饰之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文言文句式倒装句PPT课件

文言文句式倒装句PPT课件
4.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
译文:希望司马光或许原谅我 。
第10页/共32页
规律六: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 有时也前置。
1.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
2.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
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 看不到水的尽头”。
第11页/共32页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陈利兵而谁何。 B、古之圣王,唯此之慎。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
第14页/共32页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C )
A、之二虫又何知? B、卿欲何言?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3,以“是”、“之”为标志的 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代词做介词宾语)
5,“相”、“见”的特殊用法中,宾语前置。 需
6,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要
7,古典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压韵的需要, 注
往往把宾语提到谓语动词的前面。
意 的
第13页/共32页
巩固练习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B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不然,籍何以至此。
规律四: 定语后置形式之四
中心词+ 数量词
第21页/共32页
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B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客有吹洞萧者。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第22页/共32页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D)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省去。
下列句子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句是( A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练习: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2、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4、何哉,尔所谓达者? 尔所谓达者何哉?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中的几种特殊句式; 2、掌握文言句式的特征及判断技巧; 3、在句子翻译中处理好文言句式;
一、考点分析: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 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 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 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 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 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另外,古汉语的疑问句和固定句式也 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用“之” 或“唯„„是”把宾语 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 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 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规律五: “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 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 时“相”是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 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例如: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 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 ......的)、比及(等到......的时候)。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
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 ......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 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
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 ......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
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 ......乎(不是......吗)、得无 ......乎(难道......吗)、何 ......为(为什么......呢)
规律三: 定语后置形式之三子,归纳句式特点
1、尝遗余核舟一。 一(只)核舟 2、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十二(头)牛 3、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规律四: 定语后置形式之四
中心词+ 数量词
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B )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客有吹洞萧者。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C ) A、之二虫又何知? B、卿欲何言? C、安得广厦千万间。 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4、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 全一致的一句是( A )(06年广东卷)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 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 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 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 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 者,其在君乎?”
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否定句中宾语前臵)
定语后置句
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2、求人可使报秦者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能不易其志之缙绅 可使报秦之人 知其事之宾客
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
规律五:“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 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相”是宾 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 的后面。
译文: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 (意思是父亲就去世了)。
4.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
译文:希望司马光或许原谅我 。
“英雄无觅”应理解为“无觅英雄”。 2.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中原北望”应理解为“北望中原”。


常 见
宾语前置句的几种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 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代词做介词宾语) 5,“相”、“见”的特殊用法中,宾语前置。 6,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7,古典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压韵的需要, 往往把宾语提到谓语动词的前面。
规律一: 定语后置形式之一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练习2: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马之千里者 千里之马 铿然有声之石
2、石之铿然有声者
规律二:定语后置形式之二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练习3: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之庙堂、远之江湖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3、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陆离之长铗、崔嵬之切云
2、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用)孝悌之义]申之
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比)吾]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于(在)河北]作战、[于(在)河南]作战
规律: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标志性
词语:“以”、“于”、“乎” 等。 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 分后。有时候,后置的介词结构中的 介词(主要是“以”“于”这两个介词
练习3: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何以战?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项王项伯东向坐 规律三: 以何 与谁 向东
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
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
宾语前置。
练习4: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夫晋,何厌之有? 3、唯命是从 4、唯利是图 规律四: 不知句读、不解惑 有何厌 唯从命 唯图利
需 要 注 意 的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B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不然,籍何以至此。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陈利兵而谁何。 B、古之圣王,唯此之慎。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
规律: 主谓倒置即将谓语前置,大都
是为了突出谓语部分,适应表达的 需要。主谓倒置句以感叹句、疑问
句居多。
下列句子属于主谓倒置的一句是( D )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B、且焉置土石? C、居域中之大。 D、子邪,言伐莒者?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 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 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 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 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 定俗成,经久不变。它的分类可 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练习2: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大王来何操?
2、沛公安在? 操何
在安
为何
3、客何为者?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 “操”“在”“为”的宾语,宾语都前置。 3、都是“疑问代词+动词(或介词)”这种形式。 规律二: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何、安、谁、孰、胡、焉等。 疑问代词:
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忌不自信。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不信自 未有之 不欺余
3、古之人不余欺也!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有否定词。
2、都由代词 (“自”“之”“余”)充当宾语,
宾语都前置。
3、都是“否定词+宾语+动词”这种形式。
规律一: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否定词: 不、未、莫、无等
(四)倒装句(变式句)
掌握倒装句四种特 殊句式特征,并能在句 子翻译中处理好这几种 文言句式。
倒装句(变式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 般为:(定)中心词“主”─[状] “ 谓”─ (定)中心词“宾” ,但在文 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 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 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 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规律六: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 有时也前置。 1.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
2.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
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 看不到水的尽头”。
规律七:古典诗词中,有时为了平仄或压 韵的需要,往往把宾语提到谓语动词的前面。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D )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练习: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从)蓝]取之、 [于(比)蓝]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