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斯用兵之效也。
⏹4、赵尝五战于秦⏹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9、暴霜露二、词类活用⏹1、非兵不利,战不善⏹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5、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一、特殊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2、请其矢,盛以锦囊⏹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6、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8、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9、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二、词类活用⏹1、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3、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一、特殊句式⏹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2、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3、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4、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5、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6、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1、惟兄嫂是依2、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3、未可以为信也。
4、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5、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
”未始以为忧也。
6、吾实为之,其又何尤!7、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8、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9、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10、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二、词类活用⏹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3、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特殊句式⏹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高中必背文言文特殊句式50句

高中必背文言文特殊句式50句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师说》2.陈胜者,阳城人也。
(……者,……也)《史记·陈涉世家》3.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也)《项脊轩志》4.临之厚,君之薄也。
(……也)《烛之武退秦师》5.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者)《游褒禅山记》6.莲,花之君子者也。
(者也)《爱莲说》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史记·陈涉世家》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岳阳楼记》9.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
(即)《史记·项羽本纪》10.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皆)《六国论》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为)《鸿门宴》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桃花源记》1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非)《六国论》14.予本非文人画士。
(非)《病梅馆记》15.刘备天下枭雄。
(语意)《三国志·鲁肃传》16.秦,虎狼之国。
(语意)《史记·苏秦列传第九》被动句1.不拘于时,学于余。
(于)《师说》2.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受……于……)《三国志·诸葛亮传》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伶官传序》4.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为……所……)《赤璧之战》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掳。
(为所……)《鸿门宴》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8.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定语后置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之)《劝学》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之)《岳阳楼记》3.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者)《愚公移山》5.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者)《赤璧之战》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句式结构和语言特点。
在高中教育中,学生需要掌握并运用各种文言文句式,以提高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言文。
1. 并列句式并列句式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一种句式,用于表达两个或多个并列的意思。
常见的并列句式有:“不但...而且...”、“虽然...但是...”、“既...又...”等。
这些句式常用于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之中,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例句:不但国家富强,而且民众安康。
虽然他年纪小,但是见识广博。
既是朋友,又是同事。
2. 状语从句状语从句是文言文中用来修饰句子的句子,包括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原因状语等。
常见的状语从句有:“当...时”、“一...就”、“因为...所以...”等。
例句:当天气晴朗时,我常常去散步。
一听到好消息就笑了起来。
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3. 倒装句式倒装句式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句式,是将主语和谓语的顺序颠倒的句子。
常见的倒装句式有:“若非...”、“不仅...而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
例句:若非你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不仅事实如此,而且还有更多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4. 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是文言文中用来表达平行关系的一种结构,通过使用相同的词或短语来连接多个并列的成分。
常见的并列结构有:“人有得意时,必有劳心期”、“日月无光,星辰无辉”等。
例句:人有得意时,必有劳心期。
日月无光,星辰无辉。
5. 设问句式设问句式是文言文中用来表达疑问的一种句式,通常用于启发读者思考或引起注意。
常见的设问句式有:“何以...”、“焉...”等。
例句:何以道德才能高尚?焉能更兼爱?焉能无辞?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希望能对学生们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通过掌握这些句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阅读和分析古代文言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注:本文为题目“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所编写的文章,请以文言文的格式进行阅读。
)古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使用了许多独特的句式。
学习古文,了解和掌握这些特殊句式对于高中生而言尤为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并介绍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1. 并列句式在古文中,多个并列词语或短语并列连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例如:“天寒地冻,冰雪漫天”(《红楼梦》)。
“天寒地冻”和“冰雪漫天”两句分别由“天寒”、“地冻”和“冰雪”两个相关的短语并列构成,形成了一种生动的对比效果。
2. 递进句式古文中的递进句式可以用于表达事物逐渐推进或发展的过程。
例如:“日月如梭,岁不我与”(《醉翁亭记》)。
这句话通过“日月如梭”和“岁不我与”两个短语的递进排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无法改变的事实。
3. 排比句式排比句式是指用相同结构或类似结构的词语或短语进行连续排列,以达到强调、对比或修辞等目的。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丽春院序》)。
这句话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和“秋水共长天一色”两个排比短语使整句话更加雄辩,表达了秋景的壮丽。
4. 倒装句式古文中常常使用倒装句式来强调句子中的某一成分,或对语气产生一定的修饰作用。
例如:“不日赏告,内忧外侮,中国百姓,咸以上下,未尝闻矣!”(《红楼梦》)。
这句话的“不日赏告”和“内忧外侮”两处使用了倒装句式,增强了表达的语气和力度。
5. 省略句式古文中的省略句式是指通过省略某些成分,使得语言更加简练、精练的一种表达方式。
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这句诗中省略了主语“我”,但读者仍能够理解句子的意思。
6. 感叹句式感叹句式是用来表达人们的喜悦、惋惜、赞叹等情感的一种句式。
例如:“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渔歌子》)。
这句话中的“江上数峰青”通过对峰景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一、倒装句1. 部分倒装例:行到水穿处,坐看云起时。
解析:动作行到的时候,主语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第二个动作坐看。
2. 整体倒装例:皎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解析:把状语提前,按照谓语动词加上主语和宾语的顺序交换的方式构成倒装。
二、省略句1. 主语省略例:弦弦掩抑声声思。
解析:句子中的主语被省略,仅保留动词独立完成。
三、比喻句1. 平行比喻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通过两个平行的事物进行比喻,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2. 阶梯比喻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通过阐述一事物具有的特征和属性,以便形容另一事物。
四、排比句1. 省略拟声词的排比例:铿锵玫瑰,叮当咖啡,嘶嘶声中, 冬风飒飒。
解析:通过省略拟声词,仅保留句子结构相同的字对应的字音,构成排比结构。
五、比拟句1. “如”字比拟例:乱云飞渡仍从容,云散风停雪未融。
解析:通过“如”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2. “若”字比拟例:云霞若出未出群,山松若放非放云。
解析:通过形容词性的“若”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六、反问句1. 答案反问句例: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解析:通过反问表达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七、设问句1. 疑问反问句例: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解析:通过疑问的方式表达出所要表达的观点和问题。
以上是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特殊句式是教师教授的重要内容,那么具体有哪些特殊句式是需要我们掌握的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 “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将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臣本布衣。
”“且相如素贱人。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
例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如:此人力士。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完整版)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
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例如:刘备天下条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胃。
(同上)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一、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2.此帝王之资也。
(……也)3.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者,……)4.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7.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为)8.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则)9.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即)10.巨是凡人。
(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二、判断句练习题(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明月几时有》)(3)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赤壁之战》)(4)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信陵君窃符救赵》)(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沈括《活板》)(6)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蔺相如列传》)(7)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9)\"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1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13)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14)我,子瑜友也。
(《赤壁之战》)(1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列传》)(16)曹公,豺虎也。
(《赤壁之战》)(17)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18)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19)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大全文言文的句式与白话文的句式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即使是相同的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惯句式)。
除了疑问句和否定句之外,其他的句式都被称为特殊句式,因为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句式不同。
一、判断句(10种类型)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判断句的类型包括:1.“……者,……也”类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也”类型,如“此帝王之资也。
”3.“……者,……”类型,如“XXX者,扬之泰州人。
”4.“……,……”类型,如“XXX天下枭雄。
”5.“……者也”类型,如“XXX之参乘樊哙者也。
”6.“乃”类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7.“为”类型,如“XXX、XXX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8.“则”类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9.“即”类型,如“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
”10.“是”类型,如“巨是凡人。
”练: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而欲投XXX,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4.XXX为XXXXXX夫人。
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6.我为XXX,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7.蔺相如者,XXX也。
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9.“离骚”者,犹离忧也。
10.XXX之师,授之书而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1.四人者:XXX,XXX回深父,XXX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1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3.吾闻二世XXX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XXX。
14.我,XXX也。
1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16.XXX,XXX也。
17.此世所以不传也。
18.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秦国是一个充满虎狼之气的国家,不可信任。
建议不要前往。
(《屈原列传》)二、被动句1)曲罢后,善才们都向我致敬,但我妆扮得太美,引起了秋娘的嫉妒。
(《琵琶行》)2)在舞榭歌台上,风流的人们总是被雨水和风吹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我忠诚而又信任,却被人怀疑和谩骂,难免会有怨言。
(《屈原列传》)4)当世界混乱不堪,只有我独自清醒,众人都沉醉其中,因此我被放逐。
(《屈原列传》)5)如果我向秦国交出城池,他们可能会欺骗我,如果不交出,就会招来秦国的军队。
(《廉颇蔺相如列传》)6)我的士兵疲惫不堪,被敌军的马踩在身下,这是全国人民的XXX。
(《屈原列传》)7)在我去世后,我的印章被我身边的人保管,一直保存至今。
(《活板》)8)我想投靠XXX,但他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且还在远方,很快就会被敌人攻陷,不值得信任。
(《赤壁之战》)9)我真的很担心在国王那里被欺骗,以至于辜负了赵国的信任,所以我派人将璧送回了赵国。
(《廉颇蔺相如列传》)10)因为XXX忠诚的重要性,所以被XXX迷惑,被XXX欺骗。
(《屈原列传》)11)虽然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但国王却更喜欢XXX,所以XXX想和他结盟。
(《廉颇蔺相如列传》)12)荆州的人投降XXX,只是因为被逼无奈,而不是真心拥护他。
(《赤壁之战》)13)日月不断地缩小,最终导致了亡国。
(《六国论》)三、疑问句XXX提出以十五座城池来换取我的璧,我是否应该同意?(《廉颇蔺相如列传》)四、否定句秦国不可信任。
(《屈原列传》)五、词序(倒装句)1.善才们曲罢后向我致敬。
(动宾倒装句)汉语的语法规律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但有时候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动词前面。
在文言文中,动宾倒装句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例如“莫我肯顾”、“古之人不余欺也”。
第二种情况是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包括动宾结构、介宾结构,如“豫州今欲何至?”、“沛**在?”、“国胡以相恤?”、“子何侍而往?”、“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一言以蔽之。
”、“XXX、XXX向坐,亚父南向坐。
”、“余是以记之,盖叹XXX,而笑XXX之陋也。
”。
第三种情况是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例如“何功之有哉?”、“唯马首是瞻”。
第四种情况是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例如“英雄无觅XXX处。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
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
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第二种情况是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赋税之繁重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第三种情况是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第四种情况是中心词+数量词,例如“尝贻余核舟一。
”、“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最后是XXX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例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其人在东莱,时为东莱令。
”。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介词短语应该在动词前面,但放在了动词后面。
例如,《促织》中的“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
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XXX暴以好乐”。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
宾语前置的句式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XXX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自比于管佟⒗忠悖比四硪病#ā堵≈卸浴罚?”、“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大王来何操?”、“沛**在?”、“客何为者?”、“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豫州今欲何至?”、“宋何罪之有?”、“何功之有哉?”、“何陋之有?”、“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问:‘何以战?’”、“余是以记之,盖叹XXX,而笑XXX之陋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XXX以自佐。
”定语后置的句式常见于古代诗歌和文言文中,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XXX水军精甲万人,XXX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XXX之师,授之书而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介词短语倒装句的特点是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后面,例如“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
”、“及滑,XXX高将市于周,遇之。
”主谓倒装的句式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例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省略句中主语被省略了,例如“儿俱,啼告母。
母闻之,面色灰死。
”2)备曰:“我和苍梧太守XXX有旧情,打算去投奔他。
”3)这个亭子是谁建造的?是山里的僧人智仙。
他的名字是谁起的?是太守自己。
4)在XXX住了五天后,他感到身体不适,派人去找XXX,但XXX已经逃到秦国了。
XXX最终死去。
5)他看到渔夫,非常惊讶,问他从哪里来。
渔夫告诉他后,他就请他回家,设宴杀鸡作为食物。
6)永州野外有一种奇怪的蛇,黑色而有白色斑点,触碰到草木,草木就会死亡;如果咬到人,就没有人能够防御。
1)石头穿过空气,波涛拍打着岸边,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之间有多少豪杰。
2)轻拢慢捻、抹和挑弹琵琶,最初是演奏《霓裳》,后来演奏了《六幺》。
3)对于小小的案子,虽然不能完全依靠推理,但一定要考虑情况。
4)一个屠夫晚上回家,肉已经卖光了,只剩下骨头。
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追了很远。
1)连船舰排成一排,可以点燃然后离开。
(在《赤壁之战》中)2)于是XXX见XXX,问他:“XXX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我的玉璧,我应该答应吗?”3)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他们。
(在《鸿门宴》中)4)因为XXX多次进谏,所以被派去领军。
(在《陈涉世家》中)5)现在杀了相如,最终也得不到XXX,还会断绝XXX 两国的友好关系。
不如厚待他,让他回赵国去。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6)相如看出XXX并没有真心想要归还赵国的城池,于是说:“这块玉璧有瑕疵,请您指出来。
”7)于是明白之前的那只狼是假装睡觉,是为了引诱敌人。
(在《狼》中)8)这个人一一把自己听到的事情说出来,大家都感到惊叹和惋惜。
(在《桃花源记》中)9)第二天,客人从外面来,和他坐下来聊天,问他:“我和XXX谁更英俊?”客人回答说:“XXX不如你英俊。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10)攻打XXX时,XXX都不在,只有一个守丞在谯门中和敌人战斗。
最终守丞死了,敌人进入了XXX。
(在《陈涉世家》中)11)现在我带着一把匕首潜入秦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我留下来等我的客人一起行动。
(在《荆轲刺秦王》中)12)权拿出来给大家看,大家都震惊得失色了。
(在《赤壁之战》中)1)如果不用,就用纸条代替,每一首诗都写在一张纸条上,放在木格里面存放。
2)我曾经和XXX在边境见面,他私下握住了我的手说,“我想和你结为朋友。
”因此我想去燕国。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3)国内大乱,将军在江东起兵,XXX在汉南聚集人马,和XXX一起争夺天下。
(在《赤壁之战》中)4)在晋太元年间,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在《桃花源记》中)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说:“你真是太不明智了。
你用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毁掉,还指望移动土石?”2)可以弹奏素琴,阅读金经。
没有嘈杂的丝竹声,也没有繁琐的文案。
南阳的诸葛庐,西蜀的XXX。
XXX说:“何必在意这些简陋的环境呢?”3)愚公的妻子提出了疑问:“你用你的力气,连魁父的丘陵都无法损毁,还想移动太行山和王屋山?还想移动土石?”4)既然北方通往巫峡,南方通往潇湘,迁徙的游客和文人多聚集于此,欣赏风景,难道不会有不同的感受吗?5)主帅已经劳累到筋疲力尽,如果不给他准备好必需品,难道不是不可行的吗?6)XXX说:“秦国不为我的丧失感到悲痛,反而进攻同姓的我,秦国是没有礼仪的,我们该怎么做呢?”7)官员呼喊声有多么愤怒,妇女哭泣声有多么痛苦!练:八.固定格式1)河曲智叟笑了,停止了他的话:“你真是太不明智了。
你用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毁掉,还指望移动土石?”2)可以弹奏素琴,阅读金经。
没有嘈杂的丝竹声,也没有繁琐的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