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故事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

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在一个遥远的村庄,有一个人名叫小明。
小明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他对于自然的美景和动物的生态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小明的周围,经常会发生一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故事一:小明与蝴蝶有一天,小明在花园里看到一只华丽的蝴蝶。
他走近蝴蝶,轻声跟它说话,蝴蝶也停在了他的手上,轻轻地振动翅膀,仿佛在与小明交流。
小明把蝴蝶放到一朵花上,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就这样,蝴蝶和小明成了好朋友,经常一起在花园里玩耍。
故事二:小明与大象一天,小明来到了一片大森林。
他突然听到了一阵巨大的声音,原来是一只巨大的大象在向他招手。
小明毫不犹豫地走了过去,并和大象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大象告诉小明,它们是这片森林的守护者,负责保护森林里的植物和动物。
小明深感敬佩,与大象一同游览了整片森林,见识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
故事三:小明与小鸟一天清晨,小明听到了一个美妙的歌声,他追着声音走来,发现是一只小鸟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小明站在树下,不禁和小鸟一起唱起来。
小鸟欢快地跳下树枝,停在小明的肩膀上,小明温柔地摸摸小鸟的羽毛,他们一起继续走进了树林,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故事四:小明与河流有一天,小明来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边。
他蹲下身子,伸手探入河水中。
河水温暖而柔和,小明觉得河水在与自己进行交流。
他向河流倾诉心事,同时也聆听着河流的回应。
河流就像一个朋友,让小明的心境平静下来。
小明在河边度过了很长时间,他与河流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故事五:小明与大自然的和谐小明的心灵和自然之间建立了一座美丽的桥梁。
他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他教会了更多的人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小明还组织了一次大自然观察活动,邀请了更多的人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大家通过观察树木、欣赏花朵、聆听鸟鸣,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美好。
小明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明白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小明和自然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联系和亲密的关系。
历史关于和谐的故事

历史关于和谐的故事
和谐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一种根本目标,它代表了社会的稳定秩序、合理与协调的关系以及平等和平的共存。
下面是一些历史上关于和谐的故事:
1. 古希腊雅典的和谐社会:在古希腊雅典,人们追求一种和谐社会,这种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权利,并且彼此之间都有尊重与信任。
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都建立在这种关系基础之上。
2. 儒家的和谐思想:儒家思想中,“和谐”是一种重要的概念,强调个人内心的修养和自我约束,以及社会中各种关系的和谐与协调。
儒家认为,一个和谐的社会是建立在道德原则和公正分配的基础之上的。
3. 法国大革命的和谐: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追求一种平等和和谐的社会,这种社会中人民享有自由、平等、博爱、协调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革命运动,人们摧毁了原有的特权制度,建立了法治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4. 黄河文明的和谐:在中国古代,黄河流域的文明历史上,人们一直追求基于自然的和谐共处。
面对自然的力量,人们理解和尊重大自然,通过治理水利、土地保护和农耕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们一直在追求和谐,不断探索和发现和谐的位置和方法。
在当今社会中,和谐仍然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我们应该继续致力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和创造共同的繁荣与发展。
关于和谐的名人故事

关于和谐的名人故事
关于和谐的名人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周恩来总理的故事: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国内事务时,始终坚持以和平、协调、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他曾经说过:“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我们要合作,不要对抗;我们要相互尊重,不要强加于人。
”这种和谐的思想和方法,使得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信任。
2. 曼德拉的故事: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推动种族和解和民主转型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和平、宽容、理解的方式处理问题。
他曾经说过:“我们必须学会宽容,只有宽容才能和解。
”这种和谐的思想和方法,使得南非成功地实现了从种族隔离到民主和解的转型。
3. 特蕾莎修女的故事:特蕾莎修女是一位著名的慈善家,她一生致力于帮助穷人、病人和弱势群体。
她曾经说过:“我们必须关心他人,只有关心他人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
”这种和谐的思想和方法,使得特蕾莎修女成为了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人之一。
这些名人的故事都体现了和谐的价值观,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思想,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婚姻家庭和谐历史典故

婚姻家庭和谐历史典故1、举案齐眉:汉时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
每当丈夫梁鸿回家时,妻子孟光就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
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视丈夫的脸,总是把盘子托的跟眉毛齐平,丈夫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
后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很有礼貌,很平等,是赞美夫妻美满婚姻的专用词。
2、“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故事。
东汉初年,刘秀起用西汉时期的侍中宋弘,并升他为“太中大夫”。
刘秀的姐姐守寡并看上了宋弘,刘秀想把姐姐嫁给宋弘,问宋弘对“贵易交,富易妻”的看法,宋弘回答道:“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只好放弃。
汉代曾发生过王莽(实为王郎)赶刘秀的故事。
当时,刘秀力量薄弱,被王郎一路追杀,由北向南日夜奔逃。
战斗中,刘秀手下有个叫宋弘的大将不幸负伤。
当逃到饶阳境内时,宋弘实在走不动了,而后面追兵又紧,怎么呢?刘秀没法,只好将宋弘托咐给郑庄一户姓郑的人家养伤。
姓郑的这户人家很同情刘秀,而且非常善良,待宋弘亲如家人,端茶送水,好吃好喝,很是周到。
特别是郑家女儿,长得虽不很漂亮,但为人正派,聪明大方,待宋弘像亲兄弟,煎汤熬药,问寒问暖,关情备至。
宋弘非常感动。
日子一长,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宋弘伤好后,两人便结为夫妻。
后来宋弘跟随刘秀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终于帮刘秀得了天下。
刘秀当了皇帝后,万事如意,只有一件事使他放心不下:刘秀有个姐姐,早年丧夫,整日闷闷不乐。
刘秀多次派人给她提亲,说一个又一个,姐姐就是不满意。
后来,刘秀得知:姐姐看上了宋弘。
他想,我是皇帝,这点事还不好?再说,宋弘的妻子郑氏年龄大且不说,那模样和姐姐一比就差多了,便派人向宋弘提亲。
谁知宋弘听后却说:“糟糠之妻不下堂。
“来人将宋弘的话向刘秀禀报后,刘秀深为宋弘的为人所感动,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对他更加看重。
从此,“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故事便流传开来。
和谐的例子中国故事当代案例

和谐的例子中国故事当代案例和谐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处融洽、和睦共处的状态。
下面将列举一些中国的故事和当代案例来说明和谐的含义和实践。
一、故事篇1.岳飞与精忠报国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名将,他忠诚于国家,力战敌人,被尊为“民族英雄”。
在《岳飞传》中,岳飞被称为“精忠报国”,这个故事展现了岳飞对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忠诚和奉献精神,彰显了家庭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2.孔子教育弟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他的弟子们互相尊重、友爱无间,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学术交流和生活共同体。
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和而不同”,即在保持个人独特性的同时,与他人和谐相处。
3.梁祝传说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古代中国著名的爱情传说,他们之间的爱情经历了种种困难和考验,最终化为蝶子,永远幸福地在一起。
这个故事反映了爱情的坚贞和对彼此的承诺,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
二、当代案例篇1.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当代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者服务活动中,通过自愿奉献和乐于助人的行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
志愿者们共同努力,相互合作,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社会服务网络。
2.企业员工团结协作很多企业注重员工的团队建设,通过各种培训和活动,增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员工们相互支持、互相帮助,达到了工作上的和谐相处,也提高了企业的绩效和效益。
3.群众性文艺活动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群众性文艺活动在当代社会中非常普遍。
例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表演、舞蹈、音乐等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参与和观赏,让人们在欢乐中感受和谐社会的力量。
以上仅是一些例子,和谐的实践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是古代故事还是当代案例,它们都展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美好价值。
和谐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现代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希望通过这些例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谐的含义,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实践和传播。
关于和谐的经典历史故事

关于和谐的经典历史故事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关于和谐的经典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品德,也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将相和”的故事传颂千古。
战国时期,赵国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件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认为自己战功赫赫,蔺相如仅凭口舌之劳却位居自己之上,心中不服,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廉颇,不与其发生冲突。
他的门客不解,蔺相如解释道:“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颇将军。
如果我们两人争斗,势必不能共存,赵国就会有危险。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廉颇听到这番话后,深感羞愧,于是负荆请罪,蔺相如则热情迎接,两人从此成为刎颈之交,共同为赵国的稳定和繁荣努力。
这个故事中,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和廉颇的知错能改,共同成就了将相之间的和谐,也使得赵国在一段时期内保持了强大。
还有“六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相邻。
吴家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
因两家都是名门望族,县官难以定夺。
张英家人便修书一封给张英,希望他能利用职权施压。
张英收到信后,回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书,主动退让三尺。
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后退三尺,于是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这个故事体现了邻里之间的相互谦让,以和为贵,最终化干戈为玉帛,成就了一段佳话。
在古代的商业领域,也有体现和谐的故事。
比如徽商,他们注重诚信经营,遵循“以义取利”的原则。
在交易中,徽商讲究公平公正,不欺诈、不哄抬物价,与合作伙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
这种和谐的商业氛围,使得徽商在明清时期得以蓬勃发展,成为中国商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而在政治治理方面,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广开言路,任用贤臣,如魏征等。
他能够听取不同的意见,与大臣们共同探讨治国之道,营造了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贞观之治。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村庄,村庄的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彼此照顾。
这是一个被山脉环绕的美丽地方,草木葱茏,鸟语花香。
村民们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他们深深明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故事一:慈爱的老奶奶和小鸟在这个村庄里,住着一位慈爱的老奶奶。
她年轻时曾是一位杰出的钢琴家,但现在已经走进了耄耋之年。
每天,她在村庄的广场上弹奏着动听的音乐,吸引了许多小动物的光顾。
有一天,一只小鸟欣赏着老奶奶的琴声,飞到她的身边。
它似乎很喜欢这美妙的旋律。
老奶奶注意到小鸟左翅膀上有一道伤口,于是她小心翼翼地为小鸟处理了伤口,并将它放在温暖舒适的笼子里。
几天后,小鸟的伤口痊愈了。
老奶奶决定和小鸟共处在这美丽的村庄中。
她每天都打开笼子的门,小鸟飞到村庄周围自由自在地翱翔。
它成了村庄里的守护者,帮助老奶奶保护花园里的蔬菜不受其他动物的侵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不仅是满足自身需求,也要保护和照顾其他生物,彼此之间实现真正的平衡。
故事二:小男孩与森林中的动物在村庄的边缘,有一片茂密的森林。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里面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小男孩小明对这个森林充满好奇。
有一天,小明决定进入森林探险。
他小心翼翼地走进森林,眼前的美景让他兴奋不已。
树木高耸入云,花草香气扑鼻,小明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在探险中,小明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小狐狸,它被丢弃在草丛中,无法行动。
小明立刻前去帮助,他小心翼翼地为小狐狸包扎伤口,并给它找到一处安全的地方休息。
小狐狸很快康复,成为了小明在森林中的好朋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明和小狐狸一起探索森林,他们帮助其他受伤和需要帮助的动物,一起建立了一个和谐的庇护所。
这个庇护所为那些受伤和迷路的动物提供庇护和食物,让它们可以重新获得力量,回归大自然。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互相照顾和尊重,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平和可持续的世界。
故事三:团结合作的农民这个村庄的人们过着务实的生活,他们早起劳作,种植蔬菜和水果,与大自然紧密相连。
民族和睦的故事

“和美童声”校园广播民族和睦的故事1、文成公主和亲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唐朝皇室远支)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以促成唐蕃友好。
而文成公主,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
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文成公主对吐蕃贡献良多。
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
2、昭君出塞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3、秦晋之好意为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
语出《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胤到徐州见布,称说:…主公仰慕将军,欲求令爱为儿妇,永结秦晋之好。
‟”《明史·孙鑨传》:“乃至鑨割渭阳之情,南星忍秦晋之好。
”亦作“秦晋之盟”。
成语出处:公元前676年,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承君位,即晋献公。
献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齐桓公女儿齐姜,齐姜则与当太子的姬诡诸有私情。
姬诡诸继位后,把庶母齐姜娶为夫人,生女穆姬及子申生。
穆姬在后来的秦晋政治联姻中嫁给秦穆公为夫人,这便是所谓“秦晋之好”的开端。
4、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国在新疆伊犁大草原一带,有一位和亲使者,她是有史以来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和亲的第一位公主——细君公主,细君在史书中还被称为“江都公主”、“乌孙公主”,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留下姓名的和亲公主,更是丝绸之路上第一个远嫁西域的汉公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和故事之一眼见为虚,耳听为实有一次,孔子与众弟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受围困,个个饥饿不堪,体力不支。
子贡突破重围,好不容易换回一些米来,让颜回负责煮饭。
一天,子贡无意间经过煮饭的房间,竟然看见颜回在用勺子舀饭吃。
颜回是孔子十分信任和经常称赞的弟子,他竟然也偷饭吃,子贡对此深感不平,就去见孔子。
行礼之后,子贡问孔子说:“仁人廉士会不会因为穷困而改变气节?”孔子回答说:“当然不会。
”子贡向老师讲述了亲眼所见颜回偷饭吃的事。
出乎意料的是,孔子却说:“我对颜回是仁者一向是坚信不移的,虽然你说的是亲眼所见,但我还是不会怀疑他,恐怕是另有隐情吧。
”随后,孔子将颜回叫来,说:“我前几天梦到了自己的祖先,想必是要护佑我们吧?你把饭做好了之后,我准备拿它先祭祀祖先。
”颜回摇头答道:“不行啊,老师!刚才我在煮饭时,屋顶有一小块黑土掉到饭里了,我就用勺子将其舀起来,想把它倒掉又觉得可惜,于是便吃了它。
吃过的饭是不能祭祀先祖的啊!”孔子听了,满意地笑了,说:“原来如此。
要是换了我,也会吃了它的。
”颜回走后,孔子对几位在场的弟子说:“我对颜回的信任,是由来已久的,并不是因为今天的事情。
”周围的弟子由此对孔子更加叹服。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但人际交往中,亲眼所见的事情未必就是真的,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自身的狭隘可能会影响对事物的判断。
面对可能产生误会的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不猜忌、不偏信、不主观地做出判断,而是对得到的信息作进一步调查和分析。
只有这样,才不会在交际中种下怀疑的种子,长出不和谐的花朵。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贵和故事之二让跑在你前面的人打破纪录1966年11月,前苏联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奥什市某中学,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拉开了战幕,目光聚焦在马拉松赛场上,女子比赛正在进行,报名者极少,只有三个女孩子,这样的比赛裁判员超过了运动员。
现场围观了许多学生和群众,三名运动员正蓄势待发,其中一个女孩子名字叫做奥通巴耶娃,她身材中等,体形稍瘦,是三名学生中最有实力的选手,大家对她抱以热烈的期待。
许多同学热情地支持她,并且在沿途上设置了蓄水点,以便她可以及时补充能量。
因为考虑到学生的体力,整个赛程缩短至8公里,没有执行国际比赛规定的距离。
比赛开始了,三名运动员马上分出了高低,奥通巴耶娃体力好,遥遥领先于其他两个同学,在跑到2/3距离时,她已经领先第二名100余米。
在离终点还有两公里左右时,她感觉自己的体力下降得厉害,口干舌燥,脚下如灌了铅般沉重,意识告诉自己,她今天后半路的状态欠佳,正在此时,后面的一位同学超越了她,她鼓足勇气跟了上去,但还是与对手差了半臂距离。
奥通巴耶娃感觉口干舌燥,她想喝水,本能地,一位同学送给她一瓶水,她喝了几口后,准备扔到地上,这也是长跑运动员的一种习惯姿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她竟然将那瓶水送给了跑在她前面的同学,一切发生在瞬间,周围的同学惊呼着时,那名同学接过水瓶,喝了几口后,扔进了旁边的稻田里。
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那名同学由于及时补充了能量,破天荒地打破了校马拉松的运动会纪录。
同学纷纷责怪奥通巴耶娃,不该送给对手那瓶水,正是那瓶水救了对手。
她接受校杂志采访时说道:我已经感觉不行了,体力不支,即使是补充水分也不可能战胜她,我想帮助她打破纪录,要知道,这个纪录已经20多年没有人打破了。
帮助对手赢得比赛,奥通巴耶娃的行为在学校内部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她傻,有人说她善良、大度。
这个叫奥通巴耶娃的女孩子,毕业后踏上从政征途,她先后担任过吉尔吉斯斯坦外交部长,反对派领导人,并且领导过“郁金香革命”。
视对手为朋友,这是她一贯坚持的人生原则,这也使她无论在朋友中间还是在对手中间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2010年7月,吉尔吉斯斯坦发动骚乱,奥通巴耶娃临危担任吉尔吉斯斯坦过渡时期总统,她成为吉尔吉斯斯坦名副其实的掌门人。
即使你赢不了比赛,至少可以让跑在你前面的人打破纪录。
这也许是她成功的要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贵和故事之三你会像一粒扣子一样示弱吗这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当父母。
但是,没办法,他们做了我的爹妈,我没有选择。
我妈生活的全部意义都在麻将桌上,只要有麻将打,她的脸就笑成了一朵花。
我爸喜欢喝酒,他最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爸没啥本事,也没啥爱好,这辈子就爱喝两口,将来你若是孝顺爸,就给爸买酒。
我讨厌透了这种生活。
我承认我脆弱过,但是,我告诉自己,我讨厌我爸妈过的生活,我不能再重复那样的生活。
所以,我是个好姑娘。
我没有跟坏孩子一起混,我也没有离家出走。
我爸出事那天,我的左眼一直跳。
我爸喝醉酒去工地,从脚手架上掉了下来。
我很想恶狠狠地说他一句,我早知道会这样。
但是,他闭着眼睛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我能说什么呢?我妈只会哭。
于是,我去找医生,我去找工地的包工头。
包工头很傲慢,他说:责任不在我,是他喝醉了酒。
我知道。
我不是不讲道理的姑娘。
我没想赖你。
但是,请把欠他的工钱都给我,我爸要治病。
包工头没想到那个酒鬼有我这样一个女儿,他叫会计把钱开给我,然后拍了拍我的头说:好姑娘,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从包工头那儿出来,我就掉眼泪了。
你看,这世界,你清清楚楚地对它,它总会给你善意的微笑。
我回到医院时,我爸在喝粥了,他穿着的睡衣上有一粒扣子松了。
我让妈去护士站找针线给爸缝上。
我说:就是生病,也不能不像样子。
我妈乖乖地去了。
她弯腰缝扣子时,我看到她的头发都已经有些白了。
她从前设想过的生活也一定不是现在这副模样。
那天晚上,我抱着枕头睡在了老妈的床上。
我说:妈,你白天缝扣子时,我想,其实我们人可以像那粒扣子一样示弱。
那粒扣子肯定是在衣服上被绑得累了,它就松懈下来,告诉别人它累了,它想休息一下,而不是假装坚强,直到崩落下来。
我妈瞪着眼睛,我想她没明白我说什么。
我说的意思是,我们是亲人,我们可以把自己内心最软弱的话说给彼此听。
所有的困难我们大家一起面对,然后想办法。
我妈没想到我会突然说这些,眼泪前赴后继地涌了出来。
那天晚上,她说了很多话,我妈从前竟然是文学女青年来着,在学校里还是校刊的编辑。
她长长地叹了口气,说:现在日子过成这样,简直不敢回头看。
我搂住我妈的肩膀,我说:你才四十岁,还有大把的日子过,叹什么气?人家说塞翁失马,我没想到我爸出事竟然是我家的转折点。
我成了他们两个人的监工。
人家父母教育孩子,我是孩子管着父母。
我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偷偷去打麻将,我去了没客气,我说:马兰花,如果你想在你女儿心中做言而无信的人,那你就继续。
我爸跟我商量可不可以少喝点,一顿只喝一小杯。
我板着脸:能喝一杯就能喝一瓶,你看着办。
我也会像一粒示弱的扣子一样,我跟他们说别人家的父母是怎么疼孩子的,我想去公园跟他们野餐,我想要条漂亮的裙子,我想跟他们去必胜客吃披萨……他们是爱我的,所以,他们会为我的愿望努力。
这样就够了。
我妈去做了钟点工,一个月后,她去了一幢大厦做保洁员。
再一个月,她的工作得到了部门的认可,她手下管了两个人了。
我爸不喝酒时技术本来就很好,他的奖金成了工程队里最高的。
我生日那天,他们带我去吃披萨。
其实,我并不爱吃那东西,那么贵,还不如街边卖的馅饼好吃。
但是,我们三个吃得都很高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贵和故事之四牵对了手,有茧又如何?她是台湾知名全能主持人,两性问题专家,情感分析类书籍更是长居台湾畅销书排行榜之首。
性格独立。
青春叛逆的她在21岁时,有过一年短暂婚姻,后来追求者仍是数不胜数。
他是理工生,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算是个高级打工仔。
平凡的家庭,中规中矩的个性。
他对她一见钟情。
她是吴淡如。
他叫邓明坤。
他们在巴厘岛相识。
彼时,只看数理化书籍的他根本不知道眼前的美女是文艺界的大名人。
回到台湾后,他才从家人口中得知,美女吴淡如便是电视上鼎鼎大名的主持人。
自知其中差距,邓明坤便不敢再往前迈步。
没想到,吴淡如倒是记着这个不善言辞的台湾老乡。
某天她所乘坐的出租车抛锚,心里便想起了他。
于是,从这天起,邓明坤做了吴淡如六年的免费司机,无论早晚,无论晴天下雨,他都随叫随到。
他的诚意并非没有打动她,但是两人性格的差异横在眼前成了巨大的鸿沟。
她生性浪漫,喜欢一切有情趣的东西,当她感叹明月的皎洁与诗意时,他都会认真地纠正:“今天不是满月,它没有那么圆也没有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么亮。
”心中刚刚培养出来的火花,很快便被对方的一盆冷水浇熄。
她觉得实在无法与如此无趣的人相守一生,暗下决心要渐渐远离。
故事的转折点出现在某年的清明节。
那天她想去给弟弟扫墓,而墓地在郊野,需要用镰刀割去野草,她一个人应付不来。
左思右想之下,她打电话向他求助。
邓明坤不假思索地说:“好,我陪你去。
”在弟弟的墓前,她把心事说给他听:从小父母关系恶劣,家庭战争不断,只有她与弟弟相依为命。
没想到,弟弟因为失恋,选择了跳楼自杀。
有五年的时间,自己都不敢走进弟弟的房间……看着他弯着腰,一言不发,认真地在坟前割草。
吴淡如忽然觉得,这个沉默内敛的男人才是真正可以依靠终身的。
两人低调结婚后,却不为亲朋看好。
不仅是身份的差异,毕竟两人的思维方式、成长背景都有太多的不同。
这段婚姻似乎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耐心来经营。
矛盾果然因为两辆自行车而激烈爆发。
为了照顾老公的情绪,吴淡如从来不过问他的收支情况,也从来不伸手向他要钱。
她没想到,邓明坤居然花天价买下一辆豪华山地车。
作为自行车运动的狂热爱好者,邓明坤觉得这笔开支必不可少,而吴淡如却完全理解不了:作为一个打工仔,是否应该花这么多钱去买“奢侈品”?我从来不花你一分钱,难道就是为了让你攒钱去买贵得离谱的自行车?更让她生气的是,在她明显表示反对的前提下,他竟然又偷偷买了一辆所谓的“竞速车”!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性敏感的她心里起了疑,她觉得这个曾经很诚实的男人如今已经变得不老实了。
“既然你可以背着我,偷偷地买来第二辆车,那么,你就有可能背着我偷偷地娶个小老婆!”这回轮到一向理性思考的邓明坤无法理解了:自行车跟小老婆有什么关系!这场架吵得天翻地覆。
最终,她还是接受了这两辆车的存在,试着去了解山地车和竞速车的不同;而他,也试着去体会妻子的感性思维,从此后把存折工资卡全部都交给她保管。
在与家人的相处上,他们一样要特别下足工夫。
相对于吴淡如,邓明坤的家人大多是冷静到沉闷的个性,太过活泼,则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聪明的吴淡如便化劣势为优势,她会在节假日给他的家人安排节目,组织“抽奖晚会”,让一家人都活跃起来,不再默默地围着电视看新闻。
现在吴淡如在福建一家电视台做节目,而邓明坤则在深圳一家公司上班,总是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
但是,经历了这么多,这份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却越走越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