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简介
柳林南山公园宝塔简介

柳林南山公园宝塔简介柳林南山公园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是济南市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公园占地面积广阔,风景秀丽,其中的宝塔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柳林南山公园的宝塔位于公园的中心位置,高耸入云。
宝塔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佛教寺庙中常见的建筑物。
宝塔外形高大庄重,造型美观,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宝塔是由多层的砖木结构组成,每一层都有精细的雕刻和装饰。
宝塔的外墙上刻有各种佛教故事和佛陀的形象,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宝塔内部也是非常宏伟壮观。
宝塔内部有多层楼梯,游客可以登上宝塔顶部,俯瞰整个公园的美景。
登上宝塔,可以看到柳林南山公园的绿树成荫,花草丛生,还可以远眺到济南市区的繁华景象。
宝塔的顶部还供奉着佛像,游客可以在这里祈福祈愿。
每逢佛教节日,还会有许多信徒前来宝塔烧香礼佛,给宝塔增添了一份神圣庄严的氛围。
除了宝塔,柳林南山公园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值得一游。
公园内有湖泊、花坛、亭台楼阁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游客可以在公园内漫步,欣赏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柳林南山公园还有许多活动和娱乐项目,适合全家人一起前来游玩。
公园内有儿童游乐区,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玩耍嬉戏;还有健身区,供游客锻炼身体;还有餐饮区,供游客品尝美食。
柳林南山公园宝塔的建造历史悠久,见证了济南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宝塔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地标,更是人们心中的信仰和祈愿之地。
每年,无数游客前来柳林南山公园,感受宝塔的庄严与美丽,领略佛教文化的魅力。
柳林南山公园宝塔是济南市的一大亮点,也是游客们旅行中不容错过的景点之一。
宝塔的美丽和神圣让人心生敬仰,同时也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无论是信仰佛教还是欣赏建筑艺术,柳林南山公园宝塔都能带给人们无尽的惊喜和感动。
山西吕梁柳林简介

山西吕梁柳林简介山西吕梁柳林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
柳林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柳林地处黄河流域,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柳林境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森林、山脉、河流等。
柳林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0%,是中国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
这里有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如白鹤、杜鹃花、野生石榴等。
在柳林的山水之间,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除了自然风光,柳林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柳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柳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址,如关帝庙、乾隆行宫、老君洞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柳林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繁荣。
柳林还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
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和民间艺术,如柳林大鼓、柳林杂技等。
这些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柳林的民俗文化是山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之一。
柳林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柳林拥有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如酒店、餐厅、旅游交通等。
这些设施和服务为游客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旅行条件。
柳林的旅游业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柳林是一个拥有壮丽自然风光和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
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柳林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为当地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你想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和感受古老文化的魅力,柳林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柳林清河雕塑园解说分享作文

明清时期的柳林,商业贸易繁荣,是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它控制着通往山西腹地和陕蒙地区的重要黄河商路,使柳林成为晋商文化的根据地之一,也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画卷上浓缩了柳林“小北京”的商贸盛况。
这样一幅全景图我们把它称作“柳林的清明上河图”,至今我们当地仍流传有“穆村柳林则,家家户户有银子,一家没银子,瓮旮旯还端出两盆子。
”的民谣,它充分印证了柳林“小北京”的美誉确实名不虚传。
闻名四方的柳林抖气河,系三川河进入黄河的最下游一段,全长四十华里。
由于在柳林上青龙段常年有喷涌而出的大量温泉,此河四季恒温,奔涌蜿蜒而至两河口村。
尤是隆冬时节,热气蒸腾,薄雾笼罩,其间少女浣衣,鸳鸯戏水,恍若仙境,自古被称为“四十里抖气河”,成为黄土高原上一道奇景。
有诗赞道:碧波揽群山,严冬水能燃。
仙境不是梦,随风落三川。
柳林民间在过元宵节时,不仅垒火炉子,搭盘子,蒸面供祭拜天地神灵,更要转九曲,扭秧歌,斗狮舞龙,跑旱船,放焰火,请乐班,听弹唱…每至佳节,全城张灯结彩,满街载歌载舞,大街小巷游人如织,赏盘子观灯,围火炉听乐,热闹非凡,红火至极。
以柳林盘子会为中心的一系列元宵节欢庆娱乐活动由来己久,相沿成习。
近年,更用现代声光电科技手段使其增辉添彩,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东方狂欢节”。
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
狮为百兽之尊,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舞龙斗狮的习俗。
“九曲”又叫“九曲黄河阵”,既像城廓又似迷宫,其回廓没有重复路径。
其间布置有一年二十四节气阵,转上一回等于过了一年,故柳林民间云:转一回九曲,满年通顺,可消灾驱病。
柳林元宵节活动独具特色,当地群众围绕一个叫做“盘子”的特殊物品,举行一系列富有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
由于“柳林盘子”集建筑、雕刻、绘画、面塑、灯饰等艺术于一体,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浓缩的庙宇艺术”。
盘子构造奇巧,制作精美,内涵丰富,其阅世五百余年,堪称华夏一绝,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柳林碗团因其用小碗蒸,熟后晾凉,可以从碗中脱下,故而得名。
柳林南山公园景点介绍

柳林南山公园景点介绍
柳林南山公园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柳南区,是一座集自然
风光、文化古迹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该公园占地面积达2000亩,是南宁市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
柳林南山公园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
光和休闲。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岩画谷、水晶宫、瀑布群、天池等。
岩画谷是柳林南山公园内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岩画,历史可追溯到距今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这些岩画描绘了当时人们生活、狩猎和祭祀场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水晶宫是一个由天然石灰洞穴形成的地下溶洞。
这里有着各种奇特形
态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而美丽的童话世
界中。
在柳林南山公园内还有多处瀑布,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七彩瀑布和仙女
瀑布。
七彩瀑布由七个不同颜色的小瀑布组成,流水清澈、细腻如丝,令人陶醉。
而仙女瀑布则因其飞流直下、气势恢宏而被誉为柳林南山
公园的“天然胜景”。
除了自然景观外,柳林南山公园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南岳庙,这是一座专门供奉岳飞将军的庙宇。
庙内保存着大量关于岳飞生平事迹和抗金战争历史的文物和图片,吸引了众多历史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总之,柳林南山公园是一个集自然美景、文化古迹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无论您是想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历史文化还是放松身心,这里都会给您带来难忘的体验。
刘金文柳林简介

刘金文柳林简介刘金文柳林简介刘金文柳林,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城南,是一处以柳树为主题的景区。
景区内有近3000亩的柳林,分为草原柳林、水边柳林、沙滩柳林等多个景点。
柳树因其枝叶柔软、招瑞祥、抗旱耐寒等特性,被誉为“绿色珠江南岸的生态屏障”。
刘金文柳林是南宁市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生态旅游示范区。
景区内设有多间精装修休闲酒店,配套设施完备,游客可以在此享受放松身心的旅游休闲。
此外,景区还开辟了木栈道、自行车道等多个游览项目,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感受柳林美景。
历史上,刘金文柳林曾经是一个荒芜的沙漠,毫无生机。
但在上世纪80年代,一位名叫刘金文的老人带领村民们种植柳树,几十年来,他坚持不懈地进行植树造林,终于在这片荒芜地带上种出了一片柳树林。
由于其不懈的努力,这片区域逐渐成为了影响整个南宁市的绿化示范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游览。
刘金文柳林的每一个角落都笼罩着浓郁的沙漠风情和浓烈的南疆文化。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壮美的柳树长廊,与沙漠融为一体的极简主义设计,以及错落有致的奇特地貌。
整个景区简约、自然,到处都散发着原始、野性的魅力。
此外,刘金文柳林还有着数不尽的历史峥嵘和民间传说,如饮风岩、牛马戏班等。
到这里游玩,感受的不仅仅是景观的美,更是饱含着这片土地上几十年来人们的积淀和情感。
作为一处以柳树为主题的景区,刘金文柳林不仅成为了南宁市的重要旅游资源,也成为了南疆地区的绿色生态示范区,其所倡导的生态保护理念得到了全国各地游客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总之,刘金文柳林景区不仅迎合了人们对美好旅游环境的各种期望,还糅合了多种元素,展现了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文化底蕴。
它以自然为基础,以文化为载体,成为南疆地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值得一去。
柳林民俗

柳林民俗我的故乡在山西柳林,经常会被故乡独特的地域风情所沉醉!柳林是一个极具地域民族特色的地方,说到地域特色其民俗风情,它是丰富多彩而有独一无二的。
特别是地方所特有的关于孩子出生、结婚习俗、丧葬礼以及柳林盘子文化等一系列民俗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柳林人民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民俗。
一、丧葬礼丧葬礼也称丧礼或葬礼,是人们按照“生自所养,死有所葬”、“慎终追远,敬天法则”的原则,对人死后的处理方式,也是由亲朋友好进行哀掉、纪念、评价或殓殡祭奠的仪式。
丧葬礼一般包括以下程序:1.停尸:即把尸体以棺木盛装,放于规定的地方。
停尸具体的说是老人在临终的时候要召集子孙见最后一面,等老人“走”了之后,家人要给老人擦洗身体、把生前准备好的老衣穿好,还要给老人移动铺位,一般要放到靠窗户的地方,用“七星板”停放。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死者的五代以内的子孙要为其穿戴孝服。
老人死后,要在大门品悬挂告天纸塔,大门贴白纸。
告天纸塔一岁一层,外加天地两层。
告天纸塔挂好之后,儿侄辈身穿孝服,手拿“哭丧棒”向亲戚报丧。
老人死后即要设灵堂,左右各挂铭旌一块,男的用紫色或黑色,女的用红色,用金箔银粉写上死者的出生年月日及死期。
入殓又称“成涵”,即由儿女把尸体放入棺内。
一般在当天或死后一二天进行。
成涵后把棺材移放灵堂,棺材放法:大头朝后,小头在前,设香案、香炉、水灯,孝子们不断烧香祭奠。
2. 吊丧:吊丧又叫“吊孝”、“开吊”,是丧礼的正式公开。
吊丧过程中主要是要请阴阳、打墓、接娘家(死者不论男女,孝子舅家即为娘家人)、哭明祷烧夜纸、开吊。
开吊之日,全村关系较好者均前来帮忙,杂办、采购、接客、端牌、打桌、端盘上饭等事,无论分配干啥均不推辞。
3.出殡:出殡的时间当地为早晨太阳未出宫以前。
指路即孝子轮流烧纸,然后女孝子每人手持香柱向墓地方向导引三回,并且每一回都比前一回远几步。
出丧以后就是下葬,之后清理丧场、谢土。
4.其他习俗:下葬后要复三、过斋七、周年。
柳林民俗文化总结

柳林民俗文化总结引言柳林是一个位于中国江苏省的小县城,拥有悠久而丰富的民俗文化。
在柳林,人们传承和弘扬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和风俗,这些民俗文化不仅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为外来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柳林的窗口。
本文将总结柳林民俗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活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个地方。
柳林的民俗特点柳林的民俗文化深受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的影响,独具特色。
以下是柳林民俗文化的几个重要特点:1. 宗族文化的传承在柳林,宗族文化被视为重要的血脉纽带。
每个宗族都有自己的祠堂和族谱,世世代代的人们通过祭祀和祈福来维系族群的凝聚力。
这些祭祀活动包括祭祖、祈福和家族聚会等,是柳林民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农耕文化的传统柳林是一个农耕社会,农耕文化在这里得以充分展示。
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的传统节日在柳林被庆祝和纪念,人们会举办农耕文化展览和农具展示,以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3. 神话传说的流传柳林地区有许多美丽的民间神话和传说,这些故事通常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有关。
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这些神话和传说在世世代代之间广为流传,成为了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传统节日的盛大庆祝柳林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着丰富的习俗和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烟花和赏月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穿上传统服饰,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团结。
柳林的重要民俗活动柳林不仅有独特的民俗特点,还有一系列重要的民俗活动,以下是其中几个值得一提的活动:1. 歌仔戏演出歌仔戏是一种流行于柳林地区的戏曲形式,被誉为“中国西洋歌舞剧”和“东方歌剧”。
每年,柳林都会举办大规模的歌仔戏演出,吸引了众多观众。
演出的剧目通常是传统故事和历史事件,通过音乐和舞蹈来表达。
2. 舞狮表演舞狮是柳林地区的一种传统民俗表演,通常在春节期间举行。
表演者身穿狮子头和身体的服装,以模仿狮子的动作表演。
舞狮表演具有独特的节奏和动感,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也具有驱邪、祈福和庆祝的意义。
吕梁地区的旅游景点

吕梁地区的旅游景点
1. 柳林风景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柳林县境内,以其丰富的地质景观和古老的文化遗迹而闻名。
景区内有柳家大院、北山腰、玄黄洞、仙人洞等众多景点。
2. 离石古城: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离石区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古老的城墙、古寺庙和众多历史遗迹,如王恭廟、戚秦廟等。
3. 吕梁大峡谷: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离石区太谷县境内,是一处以险峻的地质景观而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着壮丽的山水景观和奇特的地质构造。
4. 吕梁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离石区和交城县交界处,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有着众多的佛寺庙宇和文化遗迹,以其独特的山貌和宗教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
5. 中石家庄砦遗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交城县境内,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代砦址,保存着古代文化和军事遗迹,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防线的重要遗址之一。
6. 柳林上坨古堡: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柳林县境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堡,是中国明代古堡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7. 山上牧场: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岚县境内,是一处典型的高山牧场,有着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高原草原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牧民生活。
8. 吕梁华山风景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交城县境内,是一座以华山为主景的风景区,拥有壮丽的山峰和奇特的地质景观,是徒步和攀岩爱好者的天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林县简介柳林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麓,东邻离石,西靠黄河,北与临县交界,南与中阳、石楼接壤,总面积1288平方千米,总人口30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柳林镇。
邮编:033300,代码:141125,区号:0358,拼音:LiulinXian。
柳林县基本概况柳林县地处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隔黄河与陕西省吴堡、绥德、清涧等县相望,全县国土面积1288平方公里,耕地36.2万亩。
柳林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县境东北部的王老婆山海拔最高为1522米,西南部三交镇下塔村的黄河滩海拔最低为607米,相对高程为915米。
县境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472.3毫米,平均气温10.5℃,无霜期199天。
县境有黄河、三川河、屈产河三大河系,其中黄河境内流长56.7公里,三川河境内流长66.7公里,屈产河境内流长12.8公里。
三川河进入县境上青龙、寨东村后,注入含硫量大的柳林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18℃?D20℃之间,故十冬腊月四十里地内不结冰凌,热气蒸腾,白雾缭绕,被誉为“四十里抖气河”,为柳林的一大景观。
柳林县组建于1971年,由原离石、中阳二县各划部分公社组成。
2001年撤并乡镇前,辖6镇19乡573个行政村,2001年撤并乡镇后,下辖8镇7乡257个行政村,总人口30.12万,其中农业人口24.5万。
2005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3.38亿元,比“十五”初的8.99亿元增加了4.8倍,年均递增19.8%;人均GDP达到14000元,超过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从1.44亿元增加到8.58亿元,净增7.14亿元,年均增幅达42.9%;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24%、17.5%,达到1980元、6809元。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两千多个县(市)的排名中,由2001年的1245位提升到目前的476位,进步了769位,全省排名由27位前移到12位。
柳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
县境薛村镇高红村出土的仰韶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刀耕火种,春秋时为晋国领地,战国归赵,汉代时为代共王九子的候国,北周设定胡郡制定胡县。
军渡、孟门、三交黄河渡口自古就是秦晋两地商品集散地,今县城所在地在明清时期手工业兴盛,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被称为“小北京”。
1906年1月,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贺昌同志出生在这里;1936年2月,东征红军在三交镇坪上村登岸,周恩来、毛泽民在三交镇创建了山西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刘志丹将军等爱国志士的热血洒在这里;八年抗战期间,中共离石县委、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曾长期驻扎在我县孟门、王家沟一带。
悠久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县现保有古建筑、古遗址、石窟等文物古迹8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3处,省级文物7处,市县级文物71处,馆藏文物1250件。
尤其是位于县城东边的香严寺最为壮观,该寺始建于唐初,唐贞元年间德宗李适赐“香严”匾额,至今高悬寺门之上。
柳林盘子、黄河旋鼓、弹唱、剪纸等民俗文化独具特色。
柳林县行政区划柳林县辖8个镇、7个乡:柳林镇、穆村镇、薛村镇、庄上镇、留誉镇、三交镇、成家庄镇、孟门镇、李家湾乡、贾家垣乡、陈家湾乡、金家庄乡、高家沟乡、石西乡、王家沟乡。
柳林县位于吕梁山西麓,东邻离石,西靠黄河,北与临县交界,南与中阳、石楼接壤。
总面积1295平方公里,现辖 5镇20乡,人口26.92万。
柳林县系1971年始建的新县,由原离石县西部的十三个公社、一个镇和原中阳县西北部的十二个公社组成,因县址驻柳林镇而得名。
柳林县历史沿革柳林县系1971年始建的新县,由原离石县西部的十三个公社、一个镇和原中阳县西北部的十二个公社组成,因县址驻柳林镇而得名(出处)。
山西省革命委员会1971年7月5日报告实施,国务院1973年10月5日正式批准。
柳林县辖5镇20乡。
柳林县今境域春秋时为晋国领地,战国属赵之边邑离石。
《史记?赵世家》载:“武灵王二十三年秦拔我蔺”。
赵国之蔺在今本县之孟门镇。
秦时属太原郡。
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封其代共王子熹为蔺侯(古治在今只孟门镇)、忠为隰城侯(治所遗址在今之孟门镇与杨家坪之间),绾为离石侯。
时今县域分属离石、蔺、隰城等侯国。
元朔四年(前125)置西河郡,各侯国皆属之。
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废西河郡,其他并入太原郡。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复置西河郡,西晋时西河郡改为西河国,今县境域分属西河国辖下的离石、隰城、中阳三县。
北朝时期,北齐置西汾州,北周大象元年(579)西汾州下设定胡郡,兼置定胡县,郡县治所皆在今之孟门镇,今县之境域大部分属之。
后西汾州改称石州。
隋大业元年(605),石州改为离石郡。
唐武德元年(618)复称石州。
武德三年(620)置西定州,治所在今之孟门镇。
贞观二年(628)废西定州,改定胡县为孟门县,县属石州。
贞观七年(633)废孟门县,置孟门镇。
贞观八年(634)废镇,复置定胡县。
北宋时期,本县今境域先属石州治下的离石、定胡等县,后期部分地区隶属晋宁军。
金时县境大部分属石州治下的孟门县,县治仍在今之孟门镇。
元朝初年,孟门、方山二县并入离石,今县境分属离石、宁乡二县。
明初离石县并入石州,隆庆元年(1567)石州改称永宁州,今县境属之。
明代后期,今县境属山西承宣布政司太原府治下之永宁州。
清朝时期,今县境分属汾州府治下的永宁州、宁乡县。
民国元年(1912),实行省道县建置,今县境属山西省冀宁道辖下的永宁、宁乡二县。
民国3年(1914),永宁改称离石,宁乡改称中阳,今县境隶属未变。
民国26年(1937),山西省划为七个行政区,离石、中阳属第四行政区。
民国28年(1939),全省下设四个行政公署,离石、中阳改属第二行政公署,今县境仍属离石、中阳两县。
民国29年(1940)1月,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蛤蟆塌(今孟门镇石安村)成立,属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之山西省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四专区;阎锡山政权之离石县政府移至冀家峪(今贺家坡乡冀家峪)。
4月,中共代表王若飞、肖劲光与阎锡山达成以太(原)军(渡)公路为界南北分治的协议,今县境北部遂属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管辖,县境南部遂属阎锡山政权之山西省第四行政区。
民国30年(1941)8月,第二游击区行署改为晋西北行政公署,11月改名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离石、中阳属行政属辖下的三分区。
民国34年(19450),日本侵略者投降,柳林、离石相继解放。
民国35年(1946)中阳县解放,今县境仍分属吕梁地区四专区辖下的离石、中阳两县。
民国37年(1948),离石、中阳改属三专区。
民国38年(1949)二月,离石、中阳改属晋西北行政公署。
9月,离石改属兴县专区,中阳改属汾阳专区。
1951年,中阳县改属兴县专区。
1952年7月,离石、中阳改属榆次专区。
1954年7月,方山县与离石县合并为离石县,晋县境域隶属关系一直未变。
1958年11月,离石、中阳两县合并,复称离石县。
1959年9月,离石、中阳分治,今县境又分属离石、中阳两县。
1971年4月,从离石县西部划出柳林、薛村、军渡、龙华垣、吉家塔、成家庄、孟门、西王家沟、刘家山、贾家垣、结绳??、枣林、东凹、交口1镇13 个公社,从中阳县西部划出龙门垣、庄上、陈家湾、金家庄、留誉、张家圪台、苇园沟、三交、高家沟、石西、贺家坡、杨家峪12个公社组建成新的离石县(原离石县城关及划剩的公社组建成离石郊区)。
5月,离石县革命委员会移驻柳林镇,7月5日,正式定名为柳林县(离石郊区定名为离石县),隶属吕梁地区。
柳林县地理气候柳林县地处黄河中游东岸,柳林县吕梁山中段西侧,属西北黄土高原地带,黄土丘陵沟壑区,整个地势东高西低,三川河横贯全境,由于流水切割,黄土丘陵地形破碎,沟谷走向多由东向西,南北羽毛状排列。
境内较大的垣面有东部龙门垣乡的东垣、中垣、西垣;西部石西乡的呼家垣、刘家垣等,其余大部分为梁峁沟壑地形。
只有三川河两岸有狭小川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该县主要蔬菜产区。
县东北王老婆山海拔1525米,为该县最高点。
境内主要河流有三川河、金家庄河等,均向西注入黄河。
该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年均气温9.2度,一月均温 --7 度,七月均温22.7度,年降雨量500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180天至190天。
柳林县农作物以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大豆等为主。
柳林县产业概览柳林县矿产资源丰富,柳林县主要有煤、铁、铝、石英、云母、石膏、花岗岩等,其中煤炭储量最多,分布最广,且质量特优,堪称“国宝”。
主要工业有煤炭、电力、机械、化肥、水泥、石灰、陶瓷、制砖、食品加工等行业。
柳林县交通便利,境内有307公路通过,孝义至柳林穆村的支线铁路建成通车,使境内的煤焦等物资运输状况得到了改善。
柳林县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贺昌烈士的故乡。
1936 年红军东征时,周恩来、彭德怀、毛泽东、宋任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柳林境内部署和指挥过红军战斗。
柳林县城内的香严寺,相传为古离石县唐朝八大寺庙之一,地处山腰,苍松环绕,翠柏成荫,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该县著名古迹之一。
柳林红枣,最高年产2000万斤,其中三交等沿黄河岸的木枣以其皮厚核小,油大含糖高而驰名全国,三交被命名为“中国红枣第一镇”。
副产品乌孝(熏枣)、蜜枣、糖枣已打入国际市场,享有很高声誉。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该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柳林县自然资源自然条件柳林县位居黄河东岸,山西省西部的吕梁山脉西侧。
东邻离石市,西隔黄河与陕西省吴堡县相望,南界石楼县,北依临县。
境内南北长54.75公里,东西宽42.20公里,近势长方形状,地理座标为东径11037′30″?D11006′00″,北纬3708′47″?D3738′15″。
境内沟壑纵横,山丘交错,梁峁连绵,山、川、滩、垣、沟形态俱全,属典型的黄土兵陵沟壑区。
全县土地总面积1287.587平方公里,折合1931380.9亩。
土地资源特点柳林县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全县山丘面积占75%以上,农耕地垦殖指数高,林草覆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泛,限制因素较弱,宜农、林、牧地潜力较大;土地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水地域组合良好,地下资源丰富,便于多渠道、多途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充足,发展农、林、牧业生产用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土地利用现状(一)农用地1、2006年全县耕地面积621861.8亩。
其中水浇地6112.3亩,旱地615749.5亩。
2、园地面积18223.1亩,主要是苹果园,还有刚发展起来的梨园等。
3、林地面积434219.7亩。
其中有林地246649.1,灌木林6703.7亩,疏林地11736.3亩,未成林造林地168848.3亩,迹地50.7亩,苗圃231.6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