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育小故事
20个经典小故事

20个经典小故事1、父子骑驴从前有对父子,牵着一头驴进城去。
半路上有人看见了就说:“这俩人真傻,有驴不骑。
”父亲听了,就让儿子骑上驴。
走了不久,又有人说:“这儿子真不孝,自己骑驴,让父亲走路。
”儿子听了,赶忙下来,让父亲骑上驴。
没走多远,又有人说:“这父亲真狠心,自己骑驴,让孩子走路。
”父亲听了,赶紧把儿子也拉上驴。
结果,又有人说:“这俩人真残忍,把驴累成这样。
”父子俩不知所措,最后只好把驴抬着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总是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
2、猴子捞月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们看见井里有个月亮。
猴子们以为月亮掉进井里了,就想把它捞上来。
于是,一只猴子倒挂在树上,拉住另一只猴子的脚,依次连接。
可是,手刚碰到水面,月亮就碎了。
猴子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继续捞,直到累得精疲力竭,也没捞到月亮。
这让我们明白,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不能盲目行动,要先搞清楚状况。
3、小马过河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途中遇到一条小河。
小马不知道河水深浅,就问老牛,老牛说水很浅,能过去。
小马刚要过河,松鼠拦住它说水很深,会淹死的。
小马犹豫了,回去问妈妈。
妈妈让它自己去试试。
小马小心地过河,发现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
这个故事教会我们,凡事要自己亲自尝试,才能知道真相。
4、掩耳盗铃有个人想偷别人家的铃铛,又怕铃铛响会被人发现。
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
结果,他刚一动手,就被人抓住了。
这告诉我们,自欺欺人是没有用的,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会因为我们的主观意愿而改变。
5、亡羊补牢一个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一只羊,他没在意。
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他这才赶紧把羊圈修补好。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出了问题要及时补救,还不算晚。
6、守株待兔一个农夫在田里干活,突然一只兔子撞到树桩上死了。
农夫捡到兔子后,就不再干活,天天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捡到兔子。
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故事

有教育意义的经典故事
正文:
故事 1:鹰的重生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鹰,它拥有矫健的翅膀和强大的力量。
它经常飞到高空,俯瞰大地,享受着自由和荣耀。
然而,有一天,这只鹰遭遇了一次灾难,它的翅膀被一只凶猛的野兽抓伤了,翅膀严重受伤,无法飞翔。
这只鹰陷入了痛苦和绝望之中。
它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生命的力量,无法再飞翔于天空。
但是,这只鹰并没有放弃。
它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重新恢复力量。
于是,这只鹰开始了漫长的重生过程。
它先是用爪子清理了伤口,然后喝足了水和食物,让身体恢复力量。
接下来,它开始用翅膀在地上拍打,练习飞翔,直到感觉自己的翅膀重新变得强劲有力。
最终,这只鹰重新展翅高飞,回到了它热爱的天空。
它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因为它知道,无论发生什么,它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来克服困难。
拓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遭遇挫折和困难。
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不断努力和锻炼自己,我们就可以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故事 2:乌龟的胜利
有一只乌龟,它住在一个小池塘里。
这只乌龟非常缓慢,总是落
后于其他动物。
它经常被其他动物嘲笑和欺负,这使得它非常自卑和失落。
但是,这只乌龟并没有放弃。
它知道自己的特点和弱点,于是开始努力锻炼自己。
它花时间练习游泳和爬行,不断地挑战自己,最终,它取得了胜利。
教育孩子的经典小故事

教育孩子的经典小故事
教育孩子的经典小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经典小故事:
1. 《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夜中卖火柴。
尽管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她依然充满希望和坚持。
这个故事教育孩子要珍惜并感恩拥有的一切,同时也要勇敢面对困难和困境。
2. 《乌鸦和狐狸》
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欺骗一只乌鸦,偷走了它的美味食物。
它通过夸夸其谈,赞美乌鸦美丽的鸣声而诱骗了它。
这个故事教育孩子要警惕欺骗和奉承,并懂得保护自己的财物和隐私。
3. 《拔萝卜》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贪婪的兔子试图通过拔萝卜来解决饥饿问题,但结果却陷入了困境。
只有腼腆的小乌龟通过与其他动物合作才成功解决了问题。
这个故事教育孩子要懂得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互助。
4. 《勇敢的小蛇》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条小蛇想要过河,但害怕水。
最终,它决
定克服恐惧,勇敢地游过河流。
这个故事教育孩子要勇敢面对自己的恐惧,并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这些经典小故事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通过故事情节中的角色和事件来传递一些关于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理念。
它们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感人的10个经典教育故事(德育故事)【可编辑版】

感人的10个经典教育故事(德育故事)感人的10个经典教育故事(德育故事)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
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
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
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
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
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十大经典教育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
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
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
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
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又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
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
经典教育孩子的故事

经典教育孩子的故事:1、孟母择邻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相传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承担了教育孟轲的职责。
孟母为了教育他,曾经三次搬家。
起先,他家住在一座山下,山上有很多坟墓,他便经常学着上坟人的样子,又烧纸又跪拜。
孟母怕儿子误入歧途,就把家搬到人多的集市上,可是他家的邻居是个屠户,孟轲又学着吆喝卖肉。
孟母十分担心,又把家搬到一个靠近学堂的地方,他每天听到的是读书声和先生的教导,学堂里琅琅的书声吸引了孟轲,他渐渐地学着念起书来。
孟母终于满意了。
在孟母的努力下,孟轲终于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后来,他拜孔子的孙子子思为师,最后成为伟大的思想家,被人们誉为“亚圣”。
智慧小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常常会影响到自己。
也有说:学好三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
因此,善于学习之人,会很谨慎地选择朋友,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弟子规》中说:“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近,百事坏。
”意思是说:亲近仁德之人,亲近良师益友,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学问。
而与不善之人相处,便会受到影响,损伤道德。
2、三人行必有我师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
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呢。
孔子叫那个小孩让路,而小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
”孔子想:确实不能把这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具。
我这样想,可孩子不这样想啊。
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子给问住了。
孔子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智慧小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孔子的名言,出自《论语》。
要求人要谦虚好学,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弟子规》中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意思是说: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
10个感人的经典教育故事

10个感人的经典教育故事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
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
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
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
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
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
22个经典教育学生的故事

22个经典教育学生的故事1、土拨鼠哪去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因为痴迷于电脑、电视、小说等往往放松了学业,忘记了最初的追求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给他们叫这样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
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了一只白色的兔子,兔子飞快的向前奔跑,三只猎狗围追堵截,兔子急了,“噌”的一下爬上了另一颗大树。
兔子在树上,仓惶中没有站稳,一下子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兔子乘机逃跑了。
事讲完后,教师要问学生:“这个故事有问题吗?”学生可能说:“兔子不会爬树。
”“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
”……直到学生找不出问题了,教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去了?”趁学生思考之际,教师由此引发话题教育学生:“土拨鼠,猎狗追求的目标,可是由于兔子的出现,猎狗改变了目标,我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打了差,土拨鼠竟在我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在追求人生的目标中,我们有时会被风光迷住,有时会被细枝末节打断,有时会被一些琐事分散精力,在中途停顿下来,迷失了方向,或走上了歧路,从而忘记了最初追求的目标。
“同学们,人生的路很长很长,既有奇花异草的诱惑,又有山峦叠嶂的阻挡,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不要忘记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标。
”2、鹅卵石与钻石“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呢?”这是当老师的所听到的学生们的抱怨与质疑中最常出现的一句话。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给学生讲这样一个寓言: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
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的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旨意。
神出现了,神开始说话了:“你们沿途要多拣拾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褡子里。
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后悔。
”说完,神就消失了。
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教育小故事爱的神奇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黑人贫民窟的真实故事。
一位大学教授带着他的学生来到这里搞调查研究,有一个课题是对该区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预测。
学生们都很认真,不久报告都出来了,结论令人沮丧:200名孩子无一例外地被认定为“一无是处”、“无所作为”、“终生碌碌”等等。
40年后,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继任者从档案里发现了这份报告,好奇心驱使他来到当年的黑人贫民窟。
他惊奇地发现:当年被调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个已离开故地,无从考查外,其余180个孩子大多数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就,他们之中不乏银行家、商人、大律师和优秀运动员。
采访这些人,他们都说最该感谢的是当年的一位小学教师。
继任者找到那位小学教师,她已迟暮晚年,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话任何人都听得懂:“我只是爱这些孩子们。
”只有没有爱心的父母和老师,没有改变不了的孩子。
20美金的价值父亲下班回家很晚了,5岁的儿子在门旁等他。
“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爸爸,你1小时赚多少钱?”“我1小时赚20美金。
”“爸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父亲非常生气。
约1小时后,他平静了下来,开始想自己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于是,父亲走进儿子房间,给了孩子10美金。
“爸爸,谢谢你。
”小孩欢笑着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些弄皱的钞票,慢慢数着。
爸爸问:“为什么你已经有了钱还要?”“因为这之前不够,但现在够了。
”孩子回答,“爸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1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时间可以换来金钱,也可以换来家庭的亲情和快乐。
给孩子、家庭挤出些时间吧,因为有些东西拿钱买不到,有些东西错过了永远没法弥补。
分苹果的故事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
一位犯人和一位成功人士,谈小时候母亲为他们分苹果的事。
犯人写道:妈妈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弟弟抢先说想要最大最红的那个。
妈妈瞪了他一眼,责备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最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脸上亲了一下,把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我。
通过说谎,我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
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
最终,我进了监狱。
成功人士写道: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苹果。
妈妈说:“我把门前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最大的苹果!”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最大的苹果。
我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必须努力争第一。
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世界。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可以教孩子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努力的人。
为自己建造房子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儿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请他最后再帮忙建一座房子。
老木匠答应了,可他的心已经不在工作上。
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
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新房子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木匠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
如果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现在他得住在自己建造的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明白:每个人每天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建造房子,不是为了别人。
我们认真,未来就享受认真的好处;不认真,未来受苦的也是自己。
记住“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把自己当成那个木匠,过好每一天,用好每一天,把整个人生用来建一幢华美的人生“大厦”。
人生第一课这是美国一家普通幼儿园。
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开始上课。
图书馆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好!”孩子们答道。
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
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
“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幼稚的声音在厅中回荡。
老师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给这个故事配张插图?”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
画得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
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
孩子们,写书并不难。
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从自信、希望开始。
孩子比任何物质更重要大卫在教他7岁的孩子凯利使用割草机割草。
他正教孩子如何在尽头把割草机掉头时,妻子叫他去问事情。
当大卫转身回答问题时,凯利把割草机推到草坪边的花圃上,花圃中大约2尺宽的花被夷为平地……大卫很生气,这是他花了很多时间、费了很大力才侍弄出的花圃,令邻居们非常羡慕的花圃!他开始对儿子提高音量,妻子很快地走到他身边,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说:“大卫——我们在养小孩,不是在养花!”大卫的妻子也提醒我们,为人父母必须明了孰轻孰重。
孩子以及他们的自尊比他所破坏的任何物质的东西更重要。
砸碎的窗户,碰倒的灯,掉在地上的碟子,都已经破了,花也已经死了,再责备孩子又有何用?我们必须记得不要打破孩子的心灵,不要让他们觉得他们在父母心中不如那些东西重要,不要让他们因畏惧犯错而不敢行动,不要让他们的活力被压抑,不要再增添更大的损失。
有位妻子开车撞坏了车,非常内疚,等着丈夫的责备,丈夫却说:“亲爱的,我爱的是你,不是车!”这真是位懂得尊重伴侣、真正怜爱伴侣的好人。
对爱人如此,对孩子我们不更该如此吗?孩子的心灵比任何物质更重要,孩子自尊和爱的花朵会开得比任何鲜花更美丽!孩子打翻牛奶孩子打翻牛奶,父母可以严厉责怪,甚至惩罚,也可以轻描淡写地处理,还可以像史蒂芬•葛雷(美国科学家)的母亲那样。
有一次葛雷尝试着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他失手把奶瓶掉在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
他的母亲来到厨房,没有对他大呼小叫、教训或惩罚他,她说:“哇,你制造的混乱还真棒!我从没在家里看见过这么大的水坑。
在我们清理它之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几分钟?”葛雷开心地玩地上的牛奶。
几分钟后,他的母亲说:“你知道,每次当你制造这样的混乱时,最好你再把它清理干净,物归原处。
所以,你想这么做吗?我们可以用一块海绵、一条毛巾或一只拖把。
你喜欢哪一种?”他选择了海绵,于是他们一起清理地上的牛奶。
他的母亲又说:“你知道,我们在如何用两只小手拿大牛奶瓶上已经做了个失败的试验。
让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是否可以拿得动它。
”小男孩学到了,如果用双手抓住瓶子上端接近瓶嘴的地方,他就可以拿住它不会掉。
这堂课真棒!葛雷说,那一课使他知道他不需要害怕错误,知道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
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即使实验失败,我们还是会从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每个父母对待孩子的一些错误、失败,能像葛雷母亲,我们的孩子将会怎样?说禅一位年轻人想向一位著名禅师学禅,禅师开导他很长时间,年轻人还没找到入门途径。
有一天,禅师当着徒弟面倒水,杯子满了,茶水溢了出来,他还在倒。
弟子很惊讶,提醒他水倒不进了。
他说:“是呀,杯子满了,水就倒不进了;而你呢?用成见把自己的脑子塞得满满的,我又如何能增加你的智慧呢?要想学到禅的奥妙,必须把头脑腾出空来,把充塞其中的幻象和杂念清除出去。
”如果一味以书本为权威,让过多、无用、甚至可能错误的书本知识充斥头脑,就会限制我们接受新东西,限制我们的思维,限制我们的成长。
教育应该在教给学生所需书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对书本知识保持一种客观清醒的认识,“读书而不为书累”,心灵时常处于“虚怀若谷”的清净、开放状态。
木偶小孩这是一则童话。
木偶剧团里一个木偶逃跑了,导演又气恼又着急,发动人四处寻找,结果错把一个小孩当作木偶抓了回来,因为他特别听话。
马路上路口处信号灯坏了,红灯总亮着,绿灯一直不亮,这个小孩站在路口等绿灯,半天就是不走。
导演试了一下,发现他确实比真正的木偶还听话。
后来,这个小孩加入剧团,成了一个非常受观众欢迎的木偶明星。
童话中的“木偶明星”当然是艺术的夸张,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受欢迎的木偶明星一般的孩子?我们的教育制造出大量听话、顺从、守纪律和规则的孩子,却不痛惜孩子缺乏个性和独立性、失去灵性和活力。
我们太强调孩子听话顺从,强调教育的整齐划一,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育方法、同样的评价标准,要求、衡量着智力、爱好、兴趣和经历、基础迥异的学生,把各不相同的人改造成相同的人,相同的“木偶”。
国家教育的改革,也许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父母却不能、不应该等,应该勇敢担起塑造孩子个性、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教育责任。
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问天真的孩子:“花儿为什么有很多种颜色?”孩子的回答个个透着可爱的童稚。
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就不喜欢了,有的说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蜜蜂就不想吃了……最后这些回答都被判作是错的,主持人一本正经地说出正确答案——因为花儿中有胡萝卜素……直到节目最后,主持人也没有对孩子们的想像力给予褒奖。
我们为说出“要是花儿只有一种颜色太阳就不喜欢了”之类不同答案的孩子们担心,担心他们无比宝贵的想象力,会被我们大人用一个“胡萝卜素”之类的标准答案轻而易举地涂抹掉。
像“胡萝卜素”之类的常识,孩子迟早会知道。
不要以牺牲孩子的想象力的代价,来了解常识,我们有责任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想像力。
教育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训练思维,点燃学生头脑中创新思维的火把。
无声的教育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间,在禅院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墙外一阵响动,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才发觉刚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
小和尚惊慌失措,张口结舌,站在原地,等待师傅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师傅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有时,宽容、关心远比惩罚的教育效果要好。
张伯苓以身作则戒烟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