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_以中山大学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Study on Tour ism Behav ior of College Studen ts —— the Ca se of Zhongshan Un ivers ity
L I L i2m ei1, BAO J i2gang1 (1. Cen ter f or T ou rism P lann ing & R esea rch, Z hong shan U n iversity , Guang z hou 510275, Ch ina) Key words: co llege studen tm m o tivation; tou rism attitude; tou rism p reference; em issiveness Abstracts: Based on a su rvey w ith 400 sam p les co llected from Zhong shan U n iversity in A p ril, 2000, th is p ap er analyzes the tou rism behavio r of co llege studen ts in d ifferen t asp ects such as tou rism m o tivation, tou rism attitude, tou rism p erference, destination cho ice behavio r and em issiveness.
4. 44 4. 21 4. 07 4. 05 3. 92 3. 68 3. 41 3. 26 3. 20 2. 98 2. 95 2. 91 2. 78 2. 76 2. 74 2. 51 2. 45 2. 28 2. 16 2. 01 1. 95
3 表示很符合、较符合所占比例
%3 92. 65 80. 45 77. 44 78. 28 62. 69 63. 02 55. 51 41. 67 42. 15 36. 09 32. 45 33. 83 32. 31 21. 29 27. 20 24. 90 18. 01 20. 95 16. 79 11. 32 10. 31
表 1 反映了大学生旅游动机调查结果。从中可看 出, 文化的动机或精神的动机是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主 要动机, 交际的动机居于其次的地位。“游览著名的风
46
景名胜地”,“游览著名的历史古迹”,“了解异地他乡 的风土人情或艺术文化”得点均高于 4, 分别为 4. 44、 4. 21、4. 05, 而且 80% 以上的人都赞同上述四项符合 他们的出游目的。 交际动机中的“体验新的生活经 历”,“摆脱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 也不乏赞成者, 得 点分达 4. 07、3. 68。“探险”得点虽然只有 3. 2, 但仍有 四成的大学生认为“探险”很符合或较符合他们的出 游目的, 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为满足自身对世界的好奇 心, 在智力和体力上对知识的探求。 20% - 35% 的大 学生出游是为了“参加学校社团或班级组织的活动”, “实习”,“上补习班”, 反映出大学生这一旅游群体区 别于其他旅游者的鲜明特点。 在众多的旅游动机中, 较 遭反对的有“一时冲动”,“宗教朝拜”,“疗养”,“参 加会议”, 说明当代大学生旅游主要是观光旅游和娱 乐旅游。
二、调查结果分析及结论
(一) 文化或精神的动机是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重 要动机
本次问卷设计了旅游动机专项调查, 列举了 21 种旅游动机, 让大学生对列举的每个动机是否符合自 己在大学期间出游的实际目的作评价。分五个等级进 行评价: 5 代表很符合, 4 代表较符合, 3 代表可有可 无, 2 代表较不符合, 1 代表很不符合。平均得点越高, 表明该项动机越符合大学生的出游目的。
[ 关键词 ]大学生; 旅游行为; 旅游动机; 旅游态度; 旅游偏好; 出游率 [ 摘 要 ]利用今年四月中旬对中山大学 400 名本科生的抽样调查数据, 对大学生旅游行为进行解释分析, 并试图找出一些 大学生旅游行为规律。 [ 中图分类号 ]F 59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8- 6080 (2000) 04- 0045- 05
上述调查分析表明: ( 1) 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具有多重性, 列举的 21 项可能的旅游动机没有一项是大学生 100% 认为不 符合他们的出游目的, 即使是最遭反对的“参加会议” 一项, 也有 1 10 的大学生认为很符合或较符合自己 的出游目的。这说明了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多样性和复 杂性。 (2) 众多的旅游动机中主要动机非常突出, 文化 动机或者说精神的动机与交际的动机是大学生出游 的主要推动力。 (3) 当代大学生旅游活动的行为层次主要属游 览观光的基本层次。而娱乐和购物旅游以及专门旅游 得点均较低。 (二) 大学生对旅游持有非常肯定的态度 大学生对旅游持有非常肯定的态度。 在收回的 345 份有效问卷中, 有 96. 8% 的人回答完全赞成或条 件允许的话当然赞成, 只有 2. 0% 的人认为旅游对大 学生来说可有可无, 持不赞成或 反 对 态 度 的 仅 有 112%。即使是尚未外出旅游的大学生, 他们对旅游的 态度也是非常肯定的, 有 91. 6% 的人回答准备在大 学期间外出旅游。这再次证明了大学生这个旅游群体 强烈的出游欲望。 再深入地探讨一下曾外出旅游过的大学生对日 后旅游的看法。仅有 7. 4% 的人不准备在以后的大学 期间外出旅游, 而且作如此回答的主要是 96 级即将 毕业的大学生。尽管如此, 仍有 85. 9% 的大四生说打 算再外出旅游, 这与大四生除毕业论文外无过多课程 负担、时间较充裕有关。 当问及是否会重游同一旅游 地, 约有 36. 2% 的人希望能重游同一个地方, 30. 5% 的人表示不确定, 另有 33. 3% 的人肯定地表示不会
针对较少有人专门研究过的大学生旅游行为进行研 究, 试图找出一些大学生旅游行为规律。
一、调查方法
(一) 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次调查选择中山大学 96- 99 四个年级的本科 生为典型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个人特征、 出游动机、出游态度和偏好、出游方式和次数、旅游花 费来源和旅游消费状况等。 1. 大学生的旅游行为是指其在大学期间内进行 的旅游活动。 2. 调查的重点是大学生离开学校超过 24 小时 (即过夜旅游) 的旅游行为。 3. 省内游是指在广东省内的旅游, 国内游是指在 广东省外的国内旅游。 (二)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 具体调查工作的展开 采用非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中的配额抽样法 (即按一定 的标志对总体进行分层分类排列, 再以一定比例的配 额, 由调查人员根据一定标准自由选取样本) , 按年级 和性别对中山大学全体本科生进行分类, 以一定的配
重游同一地方。希望重游同一旅游地的人由于上一次 旅游为时间或经济等客观条件所限, 无法尽兴游览; 或者上一次旅游收集到的一些事实满足了他的求知 需要后, 激发了高一层次的求解需要, 从而促使他重 游当地。 不愿重游的人则主要受经济、时间等客观因 素的影响, 期望每次旅游都能获得不同的体验, 换取 身心的最大满足。
(四) 大学生实际到访城市旅游区最多 那么, 大学生的旅游偏好是否会导致特定的旅游 行为呢? 大学生出游过程中, 倾向于追求在资金和闲 暇时间限制下的最大的旅游效益, 对旅游目的地的选 择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 图 2 显示了大学生实际旅游 地的选择。 大学生对城市旅游区的到访率最高 (到访 率是指抽样调查中某客源样本区的被试回答实际到 访某一目的地的人数与被试总数的比) 风景名胜区略 低, 对民族风情区的到访率最低。 将大学生的旅游偏 好与实际旅游选择相比, 如图 3 所示 (剔除了国外旅 游区)。偏好值最高的民族风情区的到访率反而最低, 大学生的态度偏好与行为明显不一致。 究其原因, 主 要有:
图 2 大学生实际旅游地的选择
图 1 大学生的旅游偏好
感兴趣的是国外欧洲、北美的一些国家。一方面, 东西 方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文化环境差异都很大, 对大学 生具有强有力的吸引。 另一方面, 大学生通过课堂及 各种媒体对西方国家形成了一个初步感知印象, 非常 希望能实地体验。其次是民族风情区, 主要是云南、西 藏、新疆等西部少数民族聚集区, 这同样是因为少数 民族的服饰、饮食、信仰、文化等与汉族差异显著, 从 而形成一种神秘感和吸引力; 大学生对风景名胜区和 历史古迹区的偏爱值也颇高, 对这些传统旅游区似乎 形成了一种看法: 作为中国人, 就应该到这些地方走 一走, 看一看。大学生对于城市旅游区的偏爱值最低, 主要是由于中国许多城市景观大同小异, 只有像北 京、上海、南京等一些有特色的大城市才能吸引大学 生。 旅游地与居住地的差异, 对大学生构成一种恒久 的吸引力。差异越大, 吸引力也越大, 大学生对其的偏 好也越大。因而大学生的旅游偏好从差异最大的国外 旅游地向差异最小的城市旅游区递减。
(三) 大学生偏爱民族风情区和风景名胜区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模式表明, 态度是由信念与见 解、情感以及行动的心理倾向构成的。态度一旦形成, 就产生行为方式的偏爱或意向, 某种或另一种类型的 社会因素, 又对这种偏爱或意向是否实际导致特定行 为产生重要影响。 问卷中让大学生随意列出他们心仪的旅游地, 从 中可看出大学生的旅游偏好。 将旅游地分为五种类 型: 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区、民族风情区、城市旅游 区和国外旅游区。 调查结果如图 1 所示, 最令大学生
α [ 收稿日期 ]2000- 07- 13 [ 作者简介 ]李丽梅 (1978- ) , 女,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硕士研究生; 保继刚 (1964- ) , 男,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 心, 博士、教授、博导, 主要研究旅游发展、旅游规划与旅游地理。
45
额选取样本, 发放问卷, 并对个别学生进行了深入访 谈。本次调查工作于 4 月 17 日开始, 4 月 30 日结束。 共发放问卷 400 份, 收回问卷 360 份, 有效问卷 345 份。其中, 99 级学生 103 人 (占 29. 9% , 男生 58 人, 女 生 45 人) ; 98 级学生 78 人 (占 22. 6% , 男生 45 人, 女 生 33 人) ; 97 级学生 78 人 (占 22. 6% , 男生 42 人, 女 生 36 人) ; 96 级学生 86 人 (占 24. 9% , 男生 61 人, 女 生 25 人)。
青年旅游者是整个旅游市场一个重要而又独立 的组成部分。 据国外的一份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在世 界各旅游目的地, 青年旅游者在全体旅游者中的比例 为: 美 洲 42. 9% , 欧 洲 49. 0% , 非 洲 34. 0% , 亚 洲 3817% , 大洋洲 34. 0%。尽管不少业者认为在青年旅 游者中至少有半数以上是青年学生 (主要指大学生) , 但目前却尚未有令人信服的具体数字 。不过, 青年大 学生作为一支旅游生力军的地位确实不容忽视。 另 外, 青年大学生自身的旅游选择之外, 受青年大学生 影响而做出的家庭旅游的选择, 在我国国内旅游活动 中, 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旅游者行为, 国 内已有了一定深入的研究。保继刚 (1987) 对旅游者行 为从旅游动机、偏好、决策等方面做了综合研究; 陈健 昌等 (1988) 用假设检验法对旅游者决策行为和空间 行为作了开拓性研究; 吴必虎 (1994, 1997, 1999)、张 捷 (1995, 1999)、马耀峰 (1999) 分别对国内旅游者、来 华海外旅游者出游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 陆林 (1994, 1996, 1997) 等对典型样本区山岳风景区的旅游发展、 客 观 规 律、游 客 行 为 等 进 行 了 系 列 研 究; 王 家 骏 (1994, 1997) 对旅游者决策行为进行了研究等。 本文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年第 11 卷第 4 期 Vol. 11- No. 4
Journa l of Gu il in In stitute of Tour ism
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α
——以中山大学为例
李丽梅1, 保继刚1
(1. 中山大学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275)
表 1 大学生旅游动机统计表
旅游动机
均值
游览著名风景名胜地 游览著名历史古迹 体验新的生活经历 了解异地他乡的风土人情或艺术文化 品尝各地风味小吃 摆脱单调乏味的日常生活 参加娱乐活动, 放松 在陌生的地方结交新朋友 探险 探亲访友 参加运动, 锻炼身体 参加学校、社会团体或班级组织的活动 各种媒体介绍, 想亲自去看 选购纪念品、旅游商品 从事考察活动或社会调查 实习 上补习班 一时冲动 宗教朝拜 疗养、防病 参加会议, 如运动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