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思想的语文人
做个会思考的语文老师

做个会思考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是学生们学习语言文字的引路人,他们不仅要教授语文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一个会思考的语文老师,不仅要对语文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还要能够引导学生运用语文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当今社会,要做一个会思考的语文老师,需要具备许多素质和能力。
一个会思考的语文老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
只有对语文知识有深入理解和掌握,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语文知识不仅包括语法、词汇、修辞手法等基础知识,还包括文学、修辞学、写作等相关知识。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对这些知识了如指掌,才能够在教学中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语文素养。
除了扎实的语文知识,一个会思考的语文老师还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开阔的视野。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仅应该了解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还应该了解科学、技术、经济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面,语文老师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个会思考的语文老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清晰的语言和条理清晰的文章,将复杂的问题讲解得简单易懂,让学生受益匪浅。
他们还应该善于用文字组织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语文思维的训练。
只有通过优秀的语文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语文老师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自由表达,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个会思考的语文老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情感和沟通能力。
语文是一门情感浸润的学科,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他们还应该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
最重要的是,一个会思考的语文老师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通过分析、评价和推理等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
一个会思考的语文老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文学技巧,使学生形成辨别是非、审时度势的思维习惯。
做一位灵魂有香气的语文老师

做一位灵魂有香气的语文老师一位灵魂有香气的语文老师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师德。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老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发展。
一位有着高尚品德和正直为人的语文老师可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言传身教中,语文老师应该注重自身修养和品德修为,做到双重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香气的灵魂。
一位灵魂有香气的语文老师应该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自身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
一位灵魂有香气的语文老师还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师生关系的建立。
学生处于成长阶段,需要老师的引领和关怀。
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支持。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老师的言传身教,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一位灵魂有香气的语文老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语文教育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领域,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走上正道。
语文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和引领者。
在教育的大道上,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努力成为一位有着高尚品德和热情教学的“香气之人”。
只有拥有了这种“香气”,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引领者。
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灵魂有香气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语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教案

语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教案《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Man is a reed that thinks)是帕斯卡尔所做的一篇哲理性文章。
节选自《思想录》。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语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帕斯卡尔的相关知识。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3、学会理解句子含义。
4、做一个“会思想,能思想”的人。
教学重点:围绕“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人文话题,通过品读、讨论、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教学难点:通过关键词的分析、重要语句的理解、重要文段的品读,来领会文章的旨意。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人们时常仰望着星空,思索着“人是什么”。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曾经面对着他的门徒给人下了一个定义:“人就是没有羽毛、两条腿直立的动物。
”于是门徒中就有反对者抓了一只公鸡,把羽毛全部拔光,拎着公鸡来到柏拉图面前质问说:“这就是老师所说的人吗?”面对着学生的质问,柏拉图一时无言以对,面红耳赤。
柏拉图当时只是从外部特征来定义人,显得过于表面化,是错误的。
然而,在西方另一哲人位帕斯卡尔的眼中,人是能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帕斯卡尔为什么要把人比作能思想的苇草,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文本去探讨,去感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学生标出自己感到疑惑的语句。
三、分析题目“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是一个奇特而富有诗意的比喻句。
题目概括了人什么特点?怎么理解。
这个句子的主干成分是“人是苇草”,为什么把人比作苇草呢?本体和喻体具有相似点,是脆弱。
但是,在中心名词“苇草”前面加了一个定语“能思想”,突出人不是一般的苇草,而是能思想的苇草,强调能思想的特点。
作者发出如此深刻的人生感慨,其实和他的人生经历和遭遇有关。
一方面,帕斯卡尔一生体弱多病,始终被病魔折磨着,39岁英年早逝。
另一方面,在短短的一生中,他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突出的成就。
可以说帕斯卡尔在肉体上是脆弱的,但是思想上是强大的。
一个语文老师的素养

一个语文老师的素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除了传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自身的素养修养。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高尚的师德情操以及耐心细心的教学态度,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就是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首先,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
语文作为传统学科,涉及文字、语言、文学等多个领域,要想教好语文,首先要自己精通语文知识。
这包括对文字的理解、语言的运用、文学作品的分析等方面。
只有对语文知识有深刻理解,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其次,语文老师要有高尚的师德情操。
作为一名教师,师德是起到榜样作用的,一个拥有高尚师德情操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在教学中,语文老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好榜样。
要有耐心和耐心,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尊重学生个性,关爱学生成长,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他们关怀和引导。
另外,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学态度。
热爱教育事业是语文老师的本能,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尽职尽责,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要有耐心和耐心,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养修养,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高尚的师德情操以及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学态度。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才能更好地开展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时刻铭记自己的使命,不忘初心,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怎么去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

怎么去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当好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坚持立德树人,回归教育初心,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啦奥东为孩子们施以心灵的浇灌和培养,让他们健康成长。
小编在此整理了做好一名语文老师的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怎么去做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语文教师本身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德育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要求,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缺乏德育的教育,不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德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自觉地通过所学教材去感受和领悟其中做人的准则,通过语文教材中的因素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并注意在生活中体现自己的道德情操。
通过德育教育还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以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因此说,语文教学与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语文教师自身的修养和道德素质,直接决定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效果。
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地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每篇课文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把德育寓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教育。
同时,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热爱本职工作,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
语文教师要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很多。
有思想品质教育,有爱国主义教育,有识别真假美丑的教育,也有对哲理的领悟和对高尚思想精神的歌颂等等,不一而足。
如,《三峡之秋》《可爱的中国》《济南的冬天》《听潮》等课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写和美好感情的分析,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宏伟之志和壮志豪情。
又如,《孔乙己》《多收了三五斗》《梦想与现实》《范进中举》《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曼哈顿街头夜景》等课文,通过入情入理的分析人物,分析主题,会极大的激起学生对黑暗残酷社会的憎恶之情,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感受到生活在这个国度的自豪感。
再如,《才能来自勤奋学习》《两种习惯养成不得》《攻书如捡粪》《谈骨气》《落花生》等课文,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的启迪,对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良好的人生观,及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做一个有思想的语文教师

当然 , 除了以上几种思考外 , 还有
许多其他可以思考的途径和渠道 ,关键 在于我们能否做教学的有心人,从教学 的点滴中捕捉可以引发自己思考的灵感
和契 机。 三、积极尝试练笔
这种机会,将其弄个彻底 , 探个究竟。
相信这一探究、分析的过程定会让我们
获益 良多 。
无争议的。因为包括 《 教师教学用书 》 ( 人教版 ) 在内 的众多 课外参考资料也都
不能确定,但却明确了一点 , 那就是诗 中的 “ 夜郎”应在现在湖南境内,而非 贵州。这样一来,诗人借明月来寄托 自 己 对好友的感情也总算是有了落脚点。
这种对文章的疑问 ( 包括课后注释 与练习) ,只要语文教师稍加留心,还是 比较容易发现的,其中也不乏有许多有 价值的问题。重要的是我们要善于抓住
是 这样 翻译 的 ,所 以我 根本就 想不 出还
有了以上的阅读和思考 ,如果再能
尝试练笔 , 将其整理成文,那么我想我
服。这又是一个全新的角度,而且听上 去似乎更接近问题的本质。到底哪种解 释才是最确切的呢?经过一 番热烈的
惑。我们知道,王昌龄这次是被贬到龙 标 ,即现在的湖南黔阳,可按这个注释 来理解,似乎要到贵州去了,又如何表 达诗人对好友的这份真情呢?之后几天, 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我也曾上网
做 一个 有 思 想 的 语 文 教 师
◆
陈
丹 丹
萍
北师大削 f l 教授曾经说过: “ 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 境” 。特级教师黄艳枫老师也说过: “ 一个老师的思想有多远,就会带着学生走多 远” 。我想,一个语文教师,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为只有有思想的 语文教师,才能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教师;才能成为有所建树的教师;才能教出有独
语文的使命语文教学的文化使命

语文的使命语文教学的文化使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青少年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希望。
在经济建设大发展的今天,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及所占的比重却逐年上升。
近些年,各科课堂教学改革在不断进行,各种教学方法也在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尝试。
这些改革与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科教学的进步与发展,但我们不能不看到,这些努力多注重的是教师职能的“教书”方面,而忽视了教师职能“育人”方面。
中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法制观的形成与知识的积累大多在此阶段。
面对迷失的青少年语文教师更应肩负育人之使命。
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已16年,现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学与育人问题交流几点个人认识与做法。
一、身正为范,树立好榜样德国教育家斯多德说:“教师其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最直观最富有教育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
中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情绪化明显,良莠不辨,爱屋及乌。
“亲其道而信其师”,更是常有的事。
身处一线的教师在清醒“学高为师”之时,也要有“身正为范”身教胜于言教的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章第29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
二、立足教材,育人润无声中学语文教材,尤其是高中教材,法制教育的资源十分丰富,诸多课文均可成为法制教育的好材料。
如《李逵负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庄周买水》、《我有一个梦想》、《小团圆媳妇之死》、《雷雨》、《孙悟空大战红孩儿》、《威尼斯商人》等。
记得学习《李逵负荆》一文,在学生分析了李逵正直鲁莽的个性人物后,我又补充性的强调了李逵在道院诛杀多人的粗蛮个性。
在拓展阅读环节,针对李逵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了《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武松与林冲几位英雄形象。
2023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文阅读理解: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①一个有思想的人,不会在乎旁人的误解,也不会在乎世俗的偏见。
因为他的内心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多半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②有思想的人,不会因不同意见而焦虑。
他有一种特别的开放意识与开放心态,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他能认真听取缜密思考,同时又对自己相信的东西始终保持一份警惕。
因此,他不会拒绝不同的声音,也不会一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焦虑不安,甚至改变自己的想法,他会用逻辑、常识、直觉、经验及科学的方法再检验一次。
③有思想的人,通常是不合群的,却能以自己的方式,引导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他们往往被贴上“标新立异”“唯恐天下不乱”的标签,甚至被称为“神经病”。
或许他们并不会有任何反抗社会的行为,而是选择保持沉默,而沉默往往导致他们逐渐被边缘化。
④但是,事实已经证明,很多在昨天看起来还危险的思想,在令天却变成了常识。
在历史长河中,所谓有“偏执”思想的人,往往是这个社会的清醒者,是现实问题的第一反思者。
哥白尼用毕生的精力去进行天文研究,以惊人的天才和勇气揭开了宇宙的秘密,把“地心说”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
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是为维护真理而献身的不屈不挠的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说的巨人之一”。
⑤有思想的人,崇尚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也有这样一个群体,背负着来自民众的误解与毁谤,默默地承受着社会的压力,却持之以恒,始终朝着他们的理想而奋斗。
梁启超竭尽一生努力唤醒国民;鲁迅弃医从文,用孤独的声音“呐喊”:张志新即使被割喉,也要“像小草一样”凄厉地“歌唱”……正是这种独立的人格与尊严,才使得他们如此特立独行。
他们以自己深刻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对社会提出一种屈原式的“弱者“的绝唱。
他们“拯救”了很多人的思想与认知,他们因此注定被当时的社会离弃,因为每个人观察事物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而能够达到最优的,水远只是极少数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个有思想的语文人
作者:赵安平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05期
学语文必须有思想,有思想的人学语文,那我们获得的语文思想性,其实就是通过人的思想去加以解读和实现的;同样,人的思想又拓展和丰富了语文的思想性。
所以,我们常说,语文学习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悟体验”,实际上就是要做个有思想的语文人。
有一个成语“秋扇见捐”,意思是说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也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唐代诗人刘云有一首诗《相和歌辞·婕妤怨》:“君恩不可见,妾岂如秋扇。
秋扇尚有时,妾身永微贱。
莫言朝花不复落,娇容几夺昭阳殿。
”诗中的弃妇命贱不如秋扇,因为“秋扇尚有时”。
但是,面对“秋扇见捐”这一现象,我们还可以上升为一种哲理去理解:得意处别忘了失意时。
扇子,夏日炎炎能不得意?但它能想到秋凉以后被抛弃的时候吗?
这就是语文,语文本身的思想赋予了“秋扇见捐”是一种常理,但每一个语文人则会有自己的不同解读法,这种不同解读法就形成了有思想的语文人。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有一段黛玉听曲的描写:
(黛玉)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
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
只是林黛玉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
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
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想毕,又后悔不该想,耽误了听曲子。
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
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黛玉初始并不留心去听,仅仅是“偶然两句吹到耳内”。
然后“止住步侧耳细听”并“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
恋恋不舍“又侧耳”去听,只听得个“心动神摇”,“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想起平日里所见所感“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为什么?因为此时黛玉的思想、情感、经历、处境与《西厢记》特定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有着相同或类似之处。
“听评书掉泪,替古人担忧”说得正是此理。
这个例子也就是“共鸣”。
黛玉听到的唱词就像是被敲击的琴键拨动着少女的内心,触发了她的情感,最后令她落泪。
这也是语文,每一个有着相似的境遇而又不同的人也会有着同样的感受。
也就是说,崔莺莺和黛玉这两个语文人的思想已经想在一起了。
看来,有不同又有相同,这才是语文人的思想。
那么,语文人的思想又是怎样得以体现的呢?
其实,有思想的语文人,就是通过熏陶感染后达到的一种境界。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产生了一大批鲜活的文化形象。
它是文化的载体、睿智的思想、灵动的才智、高尚的情感,无不栖身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声声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
而这些,远不是字、词、句、篇所能简单涵概的。
所以,语文仅能断文识字是不够的,还得有思想融入。
读陶诗,不是简单地记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是要学会诗意地栖息在心中悠远宁谧的田园;读“楚辞”,也不是机械地默写“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而是要学会在举世皆浊的时候能够洁身自好;读宋词,也不是摇头晃脑地背诵“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是要用心去体味劳燕分飞时的伤感意境。
这一切,如果失去了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和深沉的民族感情,那么任何一种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
所以,语文如果没有思想的参与,就不可能有入情入景入理的彻悟。
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读到“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也只会茫然;没有细腻的心灵感触,也不会体味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微妙;没有旷达脱俗的情怀,永远也不能明白“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豪放。
语文不是妙手偶得的技巧,也不是苦练所得的经验,而是融化于血液、铭刻在骨骼、伴随着人一生的思想境界。
所以,语文一旦抛弃了有思想的阅读,那是十分可笑和可怕的。
固然,我们可以为了求知而读书,但决不能没有思想。
没有思想的阅读,仅仅是把自己的脑袋当作口袋,这个口袋里装得再满也都是别人的知识,“纸上谈兵”的赵括,他满腹才学,兜售出来的都是别人的知识,所以赵国30万人马全军覆没。
因此,有的人读书变得迂腐,那是因为思想的缺失。
所以,语文最重要的是感悟体验,让心灵得到升华。
盘古开天劈地,女娲补天,用刚与柔成就了所有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这就是语文,这就是境界。
行文至此,我们不妨思考一下,语文学什么?语文就是有思想的人,在独特的感悟体验中受到熏陶感染后,通过内化所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
所以,一个有思想的语文人,也应该是一个有精神境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