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庙-GB2760宣贯课件2011.10
合集下载
GB2760-2011培训讲稿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使用培训 GB2760-2011
2011-4-20发一部分: 第一部分:食品添加剂基础知识
食品添加剂基础知识
根据卫生部2011年4月20日发布的《食品添加剂 使用标准》(GB 2760—2011)的定义,食品添 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 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 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 包括在内”。 食品中添加和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生 产的需要,食品添加剂对于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保证食品供应,繁荣食品市场,满足人们对食品 营养、质量以及色、香、味的追求,起到了重要 作用。因此,现代食品工业不能没有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
2010年6月1日以后,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 证编号调整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 XK13-217-XXXXX”, XXXXX代表生产企 业编号。原国家质检总局核发的食品添加 剂和食用香料香精生产许可证编号不变并 在原有效期内继续有效,之前取得生产许 可的企业在2010年6月1日起18个月内可以 继续使用原已印制的带有旧版生产许可证 标志包装物。
3、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混合使用时的规定 、
标准条文:表A.1、A.2列出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着色剂、防 标准条文: 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 和不应超过1。 说明: 说明: 该条文是对标准中列出的具有同一功能和共同使用范围的着色剂、 防腐剂、抗氧化剂在其共同的使用范围内混合使用时如何确定各 自使用量的规定。 不具有同一功能或具有同一功能没有相同的使用范围的食品添加 剂不受本条约束; 其中着色剂要求具有同一色泽,如同是红色或蓝色,如果一种添 加剂是红色,一种添加剂是蓝色,即使其具有相同的使用范围, 在使用时也不受本条的约束。 按照该条要求各自的实际使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能 超过1。 公式表示: 假设A和B是同一功能有共同使用范围C的两种食品添加剂,A添 加剂在C中的实际使用量为a,标准规定A在C中的最大使用量为a’, B在C中的实际使用量为b,标准规定B在C中的最大使用量为b’,该 条款用公式表示为,a/a’+b/b’≤1。
2011-4-20发一部分: 第一部分:食品添加剂基础知识
食品添加剂基础知识
根据卫生部2011年4月20日发布的《食品添加剂 使用标准》(GB 2760—2011)的定义,食品添 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 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 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 包括在内”。 食品中添加和使用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生 产的需要,食品添加剂对于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保证食品供应,繁荣食品市场,满足人们对食品 营养、质量以及色、香、味的追求,起到了重要 作用。因此,现代食品工业不能没有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
2010年6月1日以后,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 证编号调整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 XK13-217-XXXXX”, XXXXX代表生产企 业编号。原国家质检总局核发的食品添加 剂和食用香料香精生产许可证编号不变并 在原有效期内继续有效,之前取得生产许 可的企业在2010年6月1日起18个月内可以 继续使用原已印制的带有旧版生产许可证 标志包装物。
3、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混合使用时的规定 、
标准条文:表A.1、A.2列出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着色剂、防 标准条文: 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 和不应超过1。 说明: 说明: 该条文是对标准中列出的具有同一功能和共同使用范围的着色剂、 防腐剂、抗氧化剂在其共同的使用范围内混合使用时如何确定各 自使用量的规定。 不具有同一功能或具有同一功能没有相同的使用范围的食品添加 剂不受本条约束; 其中着色剂要求具有同一色泽,如同是红色或蓝色,如果一种添 加剂是红色,一种添加剂是蓝色,即使其具有相同的使用范围, 在使用时也不受本条的约束。 按照该条要求各自的实际使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能 超过1。 公式表示: 假设A和B是同一功能有共同使用范围C的两种食品添加剂,A添 加剂在C中的实际使用量为a,标准规定A在C中的最大使用量为a’, B在C中的实际使用量为b,标准规定B在C中的最大使用量为b’,该 条款用公式表示为,a/a’+b/b’≤1。
解读国标2760gb2760

配料清单:配料指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 的,并存在(包括以改性的形式存在)于产 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
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 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 按递减顺序排列。
17
1.2.4 食品添加剂的标注(续)
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应标示具体名称,其他食品添加 剂可以按GB2760的规定标示具体名称或种类名称。
上述计算结果是每日摄食总量低于每日允许摄入总量,说 明上述对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的设定是可行的;若每日摄 食总量高于每日允许摄入总量,则要通盘重新考虑。
24
1.3 发展
我国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 准》从2003年开始组织修订:
2005年完成征求意见稿 2005年12月通过修订草案 2006年7月提交国标委, 2007年8月提交最终文本 2007年11月正式批准发布 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准》 1996 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5
1.2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现状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法规/规章:《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食品
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 范》 、《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 、 《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 、《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 业卫生规范》 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GB15193.11994)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 、《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 124931990)、《食品用香料分类与编码》(GB/T 141561993)、《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 148801994) 、《预报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04)
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 序一一排列;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 按递减顺序排列。
17
1.2.4 食品添加剂的标注(续)
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应标示具体名称,其他食品添加 剂可以按GB2760的规定标示具体名称或种类名称。
上述计算结果是每日摄食总量低于每日允许摄入总量,说 明上述对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的设定是可行的;若每日摄 食总量高于每日允许摄入总量,则要通盘重新考虑。
24
1.3 发展
我国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 准》从2003年开始组织修订:
2005年完成征求意见稿 2005年12月通过修订草案 2006年7月提交国标委, 2007年8月提交最终文本 2007年11月正式批准发布 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准》 1996 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5
1.2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现状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法规/规章:《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食品
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 范》 、《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实施细则》 、 《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 、《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 业卫生规范》 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GB15193.11994)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 、《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 124931990)、《食品用香料分类与编码》(GB/T 141561993)、《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 148801994) 、《预报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04)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含1997-2006年增补品种...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含1997-2006年增补品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类别 食品添加剂名称(代码)
使用范围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BAPE)(03.004)
聚氧丙烯甘油醚(GP)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含1997-2006年增补品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类别 酸 度
调 节 剂
食品添加剂名称(代码) 柠檬酸(01.101)Citric Acid 乳酸(01.102)Lactic Acid 酒石酸(01.103)Tartaric Acid 苹果酸 (01.104)Malic Acid
(00) (01) (02)
凉果话杏类食品
20
(02)
亚铁氰化钠
食盐
0.01
以亚铁氰根计(05)
消泡剂 antifoaming agents
乳化硅油(03.001)
发酵工艺用
0.2
Emulsifying Silicon Oil
饮料
0.01(以聚二甲基硅氧 (99)
烷计)
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
酿造工艺用
肉制品
0.50
果蔬罐头、肉类罐头、
果酱、冷冻鱼
1.0
半固体复合调味料
1.0
(03) (00)
抗氧化剂 BHA 与 BHT 混合使用时,总量不得 超过 0.2g/kg;BHA,BHT 与 PG 混 合 使 用 时 , BHA,BHT 总量不得超 过 0.1g/kg;PG 不得超过 0.05 g/kg,最大使用量 以脂肪计
2760-2011食品添加剂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标准(PPT 58页)

• GB 25537-2010食品添加剂 乳酸纳(溶液) • GB 25538-2010食品添加剂 双乙酸钠 • GB 25539-2010食品添加剂 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 • GB 25540-2010食品添加剂 乙酰磺胺酸钾 • GB 25541-2010食品添加剂 聚葡萄糖 • GB 25542-2010食品添加剂 甘氨酸(氨基乙酸) • GB 25543-2010食品添加剂 L-丙氨酸 • GB 25544-2010食品添加剂DL-苹果酸
谢谢
• GB 26400-2011食品添加剂 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发酵法) • GB 26401-2011食品添加剂 花生四烯酸油脂(发酵法) • GB 26402-2011食品添加剂 碘酸钾 • GB 26403-2011食品添加剂 特丁基对苯二酚 • GB 26404-2011食品添加剂 赤藓糖醇 • GB 26405-2011食品添加剂 叶黄素 • GB 26406-2011食品添加剂 叶绿素铜钠盐
2010-2011与食品添加剂 有关的文件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的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现发布《食品添加剂 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发酵法)》(GB 26400-2011)等7项食品安 全国家标准。其品添加剂 三氯蔗糖 • GB 25532-2010食品添加剂 纳他霉素
• GB 25533-2010食品添加剂 果胶 • GB 25534-2010食品添加剂 红米红 • GB 25535-2010食品添加剂 结冷胶 • GB 25536-2010食品添加剂 萝卜红
谢谢
• GB 26400-2011食品添加剂 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发酵法) • GB 26401-2011食品添加剂 花生四烯酸油脂(发酵法) • GB 26402-2011食品添加剂 碘酸钾 • GB 26403-2011食品添加剂 特丁基对苯二酚 • GB 26404-2011食品添加剂 赤藓糖醇 • GB 26405-2011食品添加剂 叶黄素 • GB 26406-2011食品添加剂 叶绿素铜钠盐
2010-2011与食品添加剂 有关的文件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的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现发布《食品添加剂 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发酵法)》(GB 26400-2011)等7项食品安 全国家标准。其品添加剂 三氯蔗糖 • GB 25532-2010食品添加剂 纳他霉素
• GB 25533-2010食品添加剂 果胶 • GB 25534-2010食品添加剂 红米红 • GB 25535-2010食品添加剂 结冷胶 • GB 25536-2010食品添加剂 萝卜红
GB2760_2011培训课件

举例
• 符合带入原则 • 牛肉干制品 微量苯甲酸捡出 • 不适用带入原则,也不符合标准 • 乳制品,不允许使用柠檬黄 • 如对牛肉干、罐头中检出微量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时进行处罚的此类事件。牛肉干中微量苯甲酸钠 并不是在加工过程中有直接加入的,可能是通过 酱油等调味品或辅料中带入牛肉干的。罐藏食品 主要是依靠容器密封和合理杀菌达到商业无菌要 求,因而加工过程中不需要加入防腐剂,也是通 过原辅材料带入的。
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
• 2010年6月1日以后,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 证编号调整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 XK13-217-XXXXX”, XXXXX代表生产企业 编号。原国家质检总局核发的食品添加剂 和食用香料香精生产许可证编号不变并在 原有效期内继续有效,之前取得生产许可 的企业在2010年6月1日起18个月内可以继 续使用原已印制的带有旧版生产许可证标 志包装物。
表A.2的主要规定
• 标准条文:A.2 表A.2规定了可在各种食品 中依照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原则使用的添加 剂。 • 本条的涵义包括:
3、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混合使用时的规定
• 标准条文:表A.1、A.2列出的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着色剂、防 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 和不应超过1。 • 说明: – 该条文是对标准中列出的具有同一功能和共同使用范围的着色剂、 防腐剂、抗氧化剂在其共同的使用范围内混合使用时如何确定各 自使用量的规定。 – 不具有同一功能或具有同一功能没有相同的使用范围的食品添加 剂不受本条约束; – 其中着色剂要求具有同一色泽,如同是红色或蓝色,如果一种添 加剂是红色,一种添加剂是蓝色,即使其具有相同的使用范围, 在使用时也不受本条的约束。 – 按照该条要求各自的实际使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能 超过1。 • 公式表示: – 假设A和B是同一功能有共同使用范围C的两种食品添加剂,A添 加剂在C中的实际使用量为a,标准规定A在C中的最大使用量为a’, B在C中的实际使用量为b,标准规定B在C中的最大使用量为b’, 该条款用公式表示为,a/a’+b/b’≤1。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课件

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5、加工助剂使用规定 •可在各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残留 量不需限定的加工助剂名单(不含酶 制剂)。 •规定了需要规定功能和使用范围的加 工助剂名单(不含酶制剂) •规定了食品加工中允许使用的酶。各 种酶的来源和供体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
使用标准:GB 2760-2014 产品标准:单一品种产品质量标准、复配食 品添加剂通则GB26687、食品工业用酶制剂 GB25594、食品用香精GB30616、食品用香 料通则GB29938、胶基及其配料GB29987 标识标准: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 生产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规范
制定依据
《食品安全法》对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和工 艺必要性提出了新要求 JECFA对部分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做出了新的 评估 GB2760-2014是在GB2760-2011版上,参考 借鉴《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GSFA)的原则 和框架的基础上修订的。 《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是目前国际上食品 添加剂权威标准,各国制定食品添加剂标准 皆以其为基础
•GB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实施要点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使用的食品添 加剂品种。 ——适用于所有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 ——本标准所指添加剂包括: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加工助剂、香精香料、胶基物质。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品种及其功 能、允许使用的食品范围、允许使用的量或残留量。 ——按照本标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除了GB2760,针对新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 量的有关规定,参见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相关公告。
修订内容
5、修订附录B“食品香料使用规定” a)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则 b)增加茶叶、咖啡不得添加香精香料 c)删除八角、茴香等天然香料 d)修订合成香料名单 6、修订加工助剂 a)过氧化氢有工艺必要 b)删除钯、甲醇、聚甘油聚亚油酸酯等助剂 7、删除附录D胶基糖果中基础物质及配料名单 8、修订食品分类系统 9、增加索引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解读PPT课件

2009年12月9日,标准草案初稿送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香料香精分技术委员会年会讨论,修改形成标准草案,2009年12月25 日上报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2010年6月18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组织在上海召开标 准制定会议,标准名称改为《食品香料、香精使用原则》,放入GB 2760附录B香料名单前。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卫生部公开征求意见。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规范了标准名称,将标准名 称由《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参考了CAC食品添加剂通用标准 (Rev. 6-2009)),确定了标 准的框架格式,标准框架基本没有变化。
将2007年~2010年卫生部公告批准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与 GB2760-2007进行整合修订;
香精(Flavouring Substance ):也称为调和香料。 它是以香料为原料,经过调香,加入适当的稀释剂配成的多 成分的混合体。香精通常由主香剂、合香剂、矫香剂和定香 剂四种香料组成。食用香精是参照天然食品的香味,采用香 料精心调配而成的具有天然风味的各种香型的香精。
香基 :也称为基香剂或主香剂,它是香精主体香的基础 ,是香精配方的主体,用量最大。只作为香精的香气主要组 分。
2010年9月~11月 意见汇总、修改文本,完成送审稿 2010年9月-10月初对征集的意见进行汇总; 2010年10月22-25日 对意见初筛,对建议提出采纳、
不采纳、进行研讨等初步处理意见; 2010年11月18日 召开工作组GB2760意见处理会,对
重要问题进行研讨。
5
.
GB 2760 修订概况
收集了CAC、澳大利亚、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地区食品加工助 剂的使用原则和规定,完成比较研究。
食品添加剂管理及GB2760及相关规则的解读PPT精品文档

由 理学试验和一定的安全性评价 于 所有新申报食品添加剂必须经过
严格的毒理学试验和安全性评价
可 使 用
才 得 以 许
因此可以认为,现已将食品添加剂的 危害降到了最低水平。
目前国际上认为由食品产生的危害大 多与食品添加剂无关。人们通常把与食品 有关的危险从高到低分为五类:
①食品微生物污染 ②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 ③环境污染 ④食品中天然毒物的误食 ⑤食品添加剂
(三)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应富有营养,但食品加工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 的营养素损失。食品加工时适当地添加某些属于天然 营养素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可大大提高食品的营 养价值,这对于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 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今天已拥有多达2万种以上的食品,大多是具有防腐、 抗氧、乳化、增稠、着色、增香、调味等不同功能食品添 加剂配合使用的结果。
3.安全评价
CCFA ( 联 合 国 食 品 添 加 剂 法 规 委 员 会 ) 曾 在 JECFA ( FAO/WHO 联 合 食 品 添 加 剂 专 家 委 员 会 ) 讨论的基础上将食品添加剂分为A、B、C三类, 每类再细分为(1)、(2)二类。
A类:(1) 已有ADI值或者安全无毒无需制定ADI。 (2) 已暂定ADI值,但毒理学资料不全。
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外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WTO加入,我 国与世界各国间的食品贸易量无疑将不断增加, 食品添加剂的国际化问题日益突出,我国食品 工业面临着严峻挑战。
内部:
食品加工制造技术、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 的不断进步(其中食品添加剂是最活跃的因 素)。今后,食品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将更加专 业化、科学化,食品将更加方便化、多样化、 营养化、风味化、安全化。
严格的毒理学试验和安全性评价
可 使 用
才 得 以 许
因此可以认为,现已将食品添加剂的 危害降到了最低水平。
目前国际上认为由食品产生的危害大 多与食品添加剂无关。人们通常把与食品 有关的危险从高到低分为五类:
①食品微生物污染 ②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 ③环境污染 ④食品中天然毒物的误食 ⑤食品添加剂
(三)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食品应富有营养,但食品加工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 的营养素损失。食品加工时适当地添加某些属于天然 营养素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剂,可大大提高食品的营 养价值,这对于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 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今天已拥有多达2万种以上的食品,大多是具有防腐、 抗氧、乳化、增稠、着色、增香、调味等不同功能食品添 加剂配合使用的结果。
3.安全评价
CCFA ( 联 合 国 食 品 添 加 剂 法 规 委 员 会 ) 曾 在 JECFA ( FAO/WHO 联 合 食 品 添 加 剂 专 家 委 员 会 ) 讨论的基础上将食品添加剂分为A、B、C三类, 每类再细分为(1)、(2)二类。
A类:(1) 已有ADI值或者安全无毒无需制定ADI。 (2) 已暂定ADI值,但毒理学资料不全。
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外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WTO加入,我 国与世界各国间的食品贸易量无疑将不断增加, 食品添加剂的国际化问题日益突出,我国食品 工业面临着严峻挑战。
内部:
食品加工制造技术、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 的不断进步(其中食品添加剂是最活跃的因 素)。今后,食品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将更加专 业化、科学化,食品将更加方便化、多样化、 营养化、风味化、安全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基本框架
GB2760‐2011
前言 正文
• • • • • • • • •
范围 术语和定义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原则 食品分类系统 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规定 营养强化剂 食品用香料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基本框架
GB2760‐2011
附录 • A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332) • B 食品用香料使用规定及名单(1853) • C 食品用加工助剂使用规定及名单(109) • D 胶姆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38) • E 食品添加剂功能类别 • F 食品分类系统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3.1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食品安全法
第二十条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第二十八条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 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 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 料生产的食品
食品安全法
第三十六条 食品生产者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 证明文件;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应 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检验;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 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 关产品。 第四十三条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实行许可制度。 申请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条件、程序,按照国家有 关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规定执行。
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 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3.1在下列情况下可以使用食品添加剂
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东汉时期,就使用盐卤作凝固剂制作豆腐 南宋开始,一矾二碱三盐的油条配方就有了记载 亚硝酸盐大概在800 年前的南宋用于腊肉生产 贾思勰还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天然色素用于 食品的方法 公元前1500年,埃及用食用色素为糖果着色 公元前4世纪,人们开始为葡萄酒人工着色 1856年英国人W.H.Perkins 从煤焦油中制取的染 料色素苯胺紫。
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
产品标准 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 鉴别试验、纯度、杂质限量以及相应的检 验方法。 对于尚无产品标准的食品添加剂,根据卫 生部、质检总局等九部门《关于加强食品 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 〔2009〕89号)规定,其产品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可以参照国际组织或相关国家的 标准,由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指定。
第六条申请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生产、经营、使用或者 进口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提 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许可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 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 • 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或者文件 •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要求、生产工艺和检验方法,食品中 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或者相关情况说明 • 安全性评估材料,包括生产原料或者来源、化学结构和物理 特性、生产工艺、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资料或者检验报告、质 量规格检验报告 • 标签、说明书和食品添加剂产品样品 • 其他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允许生产和使用等有助于安全 性评估的资料
与GB 2760—2007相比,主要变化
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2007年至2010年第4号卫生部公告的食品添 加剂规定; 调整了部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删除了表A.2食品中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及使用量; 调整了部分食品分类系统,并按照调整后的食品类 别对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则,调整了食品 用香料的分类; 增加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原则,调整了食 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名单。
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 案的通知》2009]8号) 卫生部等9部门《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 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89号) 卫生部等9部门《关于开展全国打击违法使添加 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治理的紧急通 知》(卫监督发〔2008〕60号)
食品添加剂主要作用
改善和提高食品色、香、味及口感等感官指 标 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有利于食品保藏和运输,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
GB2760沿革
• 1954年关于食品中使用糖精剂量的规定 • 1960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科委、卫生部、轻工部《关于受理食用合成染料 的请示报告》及《食用合成染料受理暂行办法》 • 1967年卫生部、化工部、轻工部、商业部联合颁布了《八种食品用化工产 品标准和检验方法》(试行) • 1977年国家标准计量局《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n50-77) • 1981年国家标准总局、卫生部提出《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B2760-81 • 1986年卫生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86) 1988 1989 1990增补版 • 1990年《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12493-90) • 1993年《食品用香料分类与编码》(GB14156-93) • 1996年《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 • 2007年《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 • 201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部应当及 时组织对食品添加剂进行重新评估 • 科学研究结果或者有证据表明食品添加剂 安全性可能存在问题的 • 不再具备技术上必要性的
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
使用标准 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 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了我国食品添加剂 的定义、范畴、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 种、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原则等。 GB14880 —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 卫生标准》,对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定义、 使用范围、用量等内容进行了规定。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 第六条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疾病信息和监 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信息等,对发现添加 或者可能添加到乳品中的非食品用化学物质 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立即组织 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监测、检测和监 督措施。 • 第七条 禁止在生鲜乳生产、收购、贮存、运输、销 售过程中添加任何物质。 禁止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食品用化学 物质或者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
第二条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是指 • (一)未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 剂品种; • (二)未列入卫生部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 加剂品种 • (三)扩大使用范围或者用量的食品添加剂 品种 第三条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 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
食品安全法
第四十四条 申请利用新的食品原料从事食品生 产或者从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 品种生产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国务院卫 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组织 对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估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 食品安全要求的,依法决定准予许可并予以公布; 对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决定不予许可并书面 说明理由。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浙江省卫生监督所 庄苗
主要内容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历史 《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 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 GB 2760—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2011-04-20发布 2011-06-20实施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历史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卫生部公告中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要求(2010年第12号)
•指定标准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3.4带入原则
在下列情况下食品添加剂可以通过食品配料(含食品
添加剂)带入食品中
•根据本标准,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
•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 •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
《关于切实加强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监 督管理的紧急通知》(卫监督发〔2011〕5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 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的通知》 (国办发[2011]20号) 卫生部关于做好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 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工作的通知 卫监督发〔2011〕34号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0‐2011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 •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 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 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 然物质。
食品添加剂是如何分类
按来源分:有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合成品两大类 按生产方法分类,有化学合成、生物合成、天然提 取物 按作用和功能分类 • 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 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 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 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 剂、香料、加工助剂和其它共23类
食品安全法
第六十二条 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 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第六十三条 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 或者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 新品种,进口商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 申请并提交相关的安全性评估材料。国务院卫生 行政部门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作出是否准 予许可的决定,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 标准。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
第十条 • 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对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研 制,及生产现场进行核实、评价。 • 需要对相关资料和检验结果进行验证检验的, 应当将检验项目、检验批次、检验方法等要求 告知申请人。安全性验证检验应当在取得资质 认定的检验机构进行。对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检 验方法标准的,应当首先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