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面(分型面)的处理原则
PL面选择

PL的选择要考虑的因素
cavity side
cavity side
slide
core side
不合理
core side
合理
slide
5):一般分型抽芯机构侧向抽拔距离都较小,故选择分型面时应将抽 芯或分型距离长的一边放在动、定模开模的方向上,而将短的一边作为 侧向分型的抽芯。
PL的选择要考虑的因素
PL的选择要考虑的因素
❖ 塑件的形状.尺寸和壁厚 ❖ 塑件性能及填充条件 ❖ 排气及脱模 ❖ 模具结构简单.制造简单。
PL的选择要考虑的因素
不合理
合理
1):一般情况下只采用一个与注射机开模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分型面, 特殊情况下才采用较多的分型面。分型面应尽量选择与开模运动方 向相垂直的方向上,以避免形成侧凹或侧孔。
cavity side
slide
slide
core side
不合理
slide
core side
合理
slide
6):因侧向合模锁紧力较小,故对于投影面积较大的大型制品(如大 型线圈骨架等),应将投影面积大的分型面放在动.定模的合模主平面 上,而将投影面积较小的分型面作为侧向分型面。
PL的选择要考虑的因素
√
分型面优化
改善钢位强 度
分型面优化
消除小高差 插穿
分型面优化
加上插穿 角度后
×
√
分型面优化
简化分型面
√
2018-7-2
分型面优化
×
倒角未对齐
√
夹线的确定
1.满足产品外观的要求,尽量选择在不影响外观的部位, 2. P/L线尽量采用平直分型面,有利于加工制造, 3.尽量避免段差,起级,插穿,有利于封胶, 4.有利于塑件脱模,避免由于拔模的原因造成大小端尺寸差异过大 6.尽可能与料流末端重合以利于排气, 7.尽量选择在产品的棱边或圆角处。
塑胶模具设计(PL面之选取及注意事项)

优化进料和排气结构
总结词
进料和排气结构对塑胶模具的性能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详细描述
进料结构应保证塑料能够均匀、顺畅地流入模具型腔,避免产生涡流或滞留。排气结构则应确保在注塑过程中能 够及时排出气体,防止气体的滞留和形成气泡。优化进料和排气结构可以提高塑胶模具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 检测,确保PL面的质量和稳定 性,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设计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 流,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创新能 力,推动PL面设计的不断进步 。
THANKS
感谢观看
04
PL面的加工和保养
PL面的加工工艺的选择
01
02
03
机械加工
通过切削、磨削等机械加 工方法,对PL面进行加工, 以满足模具设计要求。
电加工
利用电火花、电化学等电 加工技术,对PL面进行加 工,具有加工精度高、表 面质量好的特点。
激光加工
利用激光束的高能量对PL 面进行加工,具有加工速 度快、热影响小等优点。
塑胶产品的使用要求
考虑塑胶产品的使用要求,如强度、耐磨性、耐热性等,选择适当的PL面以优 化产品性能。
根据模具的结构和尺寸选取
模具的总体布局
根据模具的总体布局,选择合适 的PL面,以确保模具结构的紧凑 性和稳定性。
模具的尺寸精度
根据模具的尺寸精度要求,选择 适当的PL面,以确保模具制造的 准确性和产品的合格率。
PL面的定义和重要性
PL面是指塑胶模具中分型面与成型 孔的侧面,是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
PL面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塑胶产品的外 观、尺寸精度、生产效率等方面,因 此,合理选取PL面对于保证产品质量 和提高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塑胶模具分型面的处理原则

第三章 分型面的处理原则一、 于R 角的切线上分模当公母模仁沿成品的R 角切线分模或一个面分别在公母模侧成型,为防止加工及合模时产生误差,使外观面产生痕迹,应将在公模侧成型的成品面内缩0.05-0.1mm,亦即使成品出现0.05-0.1mm 断差.取消R 角做出斷差導R 角公模仁母模公模母模公模母模PL面為曲面10度插破二、靠破曲面的延伸成品的PL面为一曲面或斜面,拆模时,需用Extend Single指令将成品面延伸出来5-10mm左右,再拉成直面,若直接用Extend Along延伸成品面,则在模仁上会形成一条棱线,不好合模,容易跑毛边,三、靠破斜面的防滑措施若成品整个PL面为斜面或曲面时,需在PL面上做一平面来插破起定位的作用,否则合模时,公母模仁会因斜面或曲面的作用而产生相对滑动,合不准,从而造成射出成品报废的严重后果.另外,钳工在检查模仁时,也可以此平面作为测量的基准.四、插破的处理当公母模仁有对插时,一定要避免插破尖角的产生,需有一段靠破面(X一般为1mm以上),否则会使模仁尖角处强度过低,易撞断,公母模对插处,在选定插破角后,插破面上下限差值应在0.1-0.15mm以上,如下图所示:這些孔需公母模仁對插成型公模仁五、对与成品上一些开槽处,要与其它成品配合,设计模具时,需将成品面延伸出来作为分模面,使公母模仁两侧面插破,这样可以改变毛边的方向,有利于装配.如下图所示:但对于成品上比较窄小的槽,延伸出来插破,会造成模仁插破处太薄,强度低,容易撞断,因此,可以不必延伸出来,直接以成品面插破.但是,插破角必须足够.模仁插破处太薄,强度低,容易撞断直接以成品面插破延伸出來插破转轴的处理若制品上有圆柱型转轴,须将圆柱面单边砍掉0.1mm(如下图所示),成一个平面,防止加工及合模时产生误差,发生错位,装配时会产生干涉.特殊形式的倒钩一、对于成品上公模面与母模面相交的棱线倒R角,此R 角会产生倒钩,我们通常会以偷料的形式来将R 角的倒勾去掉.此面為公模側拔模角此面為母模側拔模角此黃色R 角部份為倒鉤A 面因A 面脱模方向作在母模侧,故此R 角若拆在公模,会产生倒勾無拔模角此处偷料与前面所讲偷料方法一致,只是砍出来的断差面(红色表面)不再做母模侧拔模角,这样倒出来的R 就不会再有倒钩.二、对于成品侧壁开槽处倒R 角,且对成品外观精度要求较高,不允许在R 角处逃料时,需采用滑块机构.因为此R 角若拆在模仁上成型,会产生倒勾,如下图所示: 靠破孔处理原则当成品上有靠破孔时,通常有三种处理方法:一、当成品上的靠破孔很多时,应将靠破面设置在孔的三分之二处(距公模侧),开模时,使开模力大部分集中于公模侧,防止成品粘在母模;另外,为防止合模时公母模合不准,而在中间跑毛边影响外观.,应将公模侧孔径单边做大0.05-0.1mm.如图:二、当成品上有少数几个靠破孔,而且对成品的外观精度要求较高,不允许成品外观有任何毛边时,可将靠破孔完全拆在母模,在公模面上靠破.这样即使跑毛边,也不会影响外观,且不用担心粘模.如下图:成品上有少数几个靠破孔母模仁成品三、有时因成品本身结构的限制,靠破孔必须全部留在公模成型,开模时,成品肯定不会粘在母模,但是却有可能使卡死在公模上,顶出时,会将成品拉坏,因此成品在公模侧的脱模角必须足够大;而且这样做易在母模面产生毛边,影响外关,除非特殊原因,最好不要这样做.公模仁成品四、成品装配性的考虑我们在处理成品的靠破孔时,一定要坚持“肉厚减少,铁料增加(减胶)”的原则,这样即使模仁尺寸超差,钳工可以修模,有补救的余地;另外将孔的尺寸做大,在装配时,也不会产生干涉.如下案例:由上图知,成品三处孔的大小尺寸不相等,相差几条,为便于备料及加工,应将尺寸改为一致,以最大尺寸(6.858*6.35mm)为准.。
分型面的选取

8
圖2
主分型面
9
比較圖1與圖2﹕ 圖1﹕主分型面取在成品中心﹐母模仁凸出 了母模板﹐滑塊依靠后跟塊來逼緊﹐模板 強度減弱
圖2﹕主分型面位于母模仁的最低面上﹐滑 塊依靠母模板自然逼緊(省去了耐磨塊)﹐ 模板強度增加
10
3﹑依特殊模具結構來確定主分型面
11
上圖所示為爆炸式滑塊結構﹐主分型面的 選取要分別考慮滑塊及模板的強度問題
17
總結﹕ 以上兩種方法所能解決的問題有限﹐都 不能達到很完美的效果﹐因此﹐我們采 取以下方式加以改善:
18
母模側
放大后
PL面 公模側
左圖紅色線所 示為分模線﹐ 公母模仁在此 靠破
19
注﹕1.此種分模方式成品的1/3在母模﹐2/3在 公模
2.為了確保成品最終留在公模側﹐母模 側的拔模角度要大于公模側
品質
23
4﹑盡量減少側向倒勾,簡化模具結構
見下圖
24
此產品外觀形狀怪異﹐通
過多個靠破與插破面﹐可用公母模仁直接 成型。圖中紅色線所示為分模線
25
無法直接脫模
可順利脫模
26
5﹑便于加工
母模側 PL面
公模側
此處必須放電加工浪 費加工工時
27
母模側 PL面
公模側
將PL面改在成品底部﹐便于加工
28
3
分型面﹕我們通常稱为PL面﹐它是公模 (动模)与母模 (定模)的分界面,是取出塑件 或浇注系统凝料的面
主分型面﹕公母模板的分界面 分型面
次分型面﹕模仁部分﹐涉及成品 的分界面
4
分型面﹐在一些制品中客戶已作具體規 定﹐但在很多的模具設計中要由模具設計 人員來確定。一般來講﹐在平面上的分型 面比較容易處理﹐但碰到立體形式的分型 面就應當特別注意。分型面的選擇應遵照 以下原則﹕
关于分型面加工的几点要求

一,型面加工规范1,对平面分型,尽量不采用飞刀,优先选择平底刀或圆笔刀.2,曲面加工优先选择球刀,精加工方向以排气方向和圆弧方向为首选,然后依次选择方向顺序为: 0º, 90º,45º.并且,精加工和半精加工方向成一定夹角.通常定为90º3,加工步距:平底刀(圆笔刀)以刀端平底宽度的75%为准,球头刀步距大致按刀直径的1%为参考,然后根据曲面的要求,可适当的调整(具体可参照加工参数表), 4,精加工和半精加工时,分型面和胶位面不能连在一起加工,必须分开,如果有些半精加工必须连在一起加工,那么就必须把分型面抬高,一般为+0.5mm以上,特别在胶位面和分型面交界处.5,分型面X,Y方向(即侧面),以我们目前机床和刀具状况,塑模过切-0.02mm; 冲压模过切-0.05mm.6,分型面避免大面积配合,一般封胶面宽度有10--20mm就足够了,特别在一些流道边,10mm就足够了,如在加工中遇到大面配合的情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一般避空-0.0.3-- -0.05mm就行了,7,分型面有内外圆角或斜面配合的地方,以分开面加工为原则,避免在拐角加工时出现过切或者不到数现象.8,分型面需要多次加工或者改变加工方向,尽量以环形顺序为准则,避免长距离抬刀移动,因机床带来的误差.9,在型面精加工过程中,杜绝一把刀长时间加工, 特别在球刀平行铣加工中,以我们目前的刀具寿命,一个程序不能超过5H,有时间过长的,应该把程序分开,同时也要求操作员更换新刀(刀粒),10,分型面光洁度低于胶位面,但精确度要求高于胶位面.所以加工时应区别对待. 11,半精加工留余量尽量少,一般不能超过0.03--0.05mm,对于一些深腔加工,或者型面起伏较大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大,且半精加工步距不能超过0.25mm,同时要求操作员不能在一些主轴偏摆太大的机床上进行半精和精加工,同时,操作员必须测刀.12,对于大面加工要做基准带.有镶拼间的,基准带尽量做在镶件相接处.13,胶位部分精加工,走刀方向尽量和出模方向一致.二, 配合件加工1,虎口加工:虎口顶面和圆角基本上都需要避空,真正定位的是两斜面,所以,斜面加工精度要求高,A,以我们目前机床状况,精加工虎口时,不能以等高等环绕形式,把几个面连在一起加工,必须以单面的形式分开加工.B,圆角先加工,然后再加工两斜面,斜面过切-0.03mm,一般选择凸出面作过切. C,推荐加工方式:以环绕式进行半精加工,留+0.01mm--+0.03mm的余量,最后精加工(-0.03mm)两斜面就行了,因为倒圆角部分设计时就避空了.2,配合件的加工,由于在实际加工中,有刀具磨损/刀具避让和机床丝杆间隙的存在,所以,我们单纯按理论加工,往往达不到我们所希望的结果,一般是不到数的,除非弹刀,特别对于我们目前刀具和机床状况都不太好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补偿加工措施.A,配合面精加工尽量以单面形式进行,避免用环绕方式,大面配合时要做基准带, B,在配合面部分,双方共过切-0.04mm(即单方各-0.02mm),就算真出现了过切间隙,也不用担心,一般我们常用的塑料的溢料值是0.05mm,这种情况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除非加工异常,(所有加工必须遵循能用大刀尽量用大刀;能用短刀尽量用短刀的原则;),3,镶框加工:由于镶真正有作用部分是口部的几十毫米部分,而加工一些深框,刀具避让大,往往我们费了很多功夫,却达不到要求,A,粗加工尽量采用简化方式,在中间加工一个下刀点(最好选喷钻),然后由内往外分层加工(具体见简化培训教材).B,大框和周边缺口分开加工,如果缺口太大,让框的整条边在口部没有定位,那么,该边的定位深度就得下移,以该缺口底部下移50mm.C,深框过切值:深度-50mm,过切-0.02mm; -50---150mm: 过切-0.07m; 超过-150mm:-0.12mm.并且,-50mm以下,直接半精加工到数,不在精加工,但是必须保证一定的光洁度.D,推荐加工方式:尽量用大刀开粗,然后用小刀清角,一般采用棱形刀粒,然后半精,最后用短刀精加工口部50mm部分.(需要培训详细讲解)用刀原则:1,能用大刀尽量用大刀.2,能用短刀尽量用短刀.3,能用飞刀尽量用飞刀.4,能用圆刀粒的尽量不用方刀粒.(刀杆完善后)5,能用手工刀的尽量不用标准刀.(加工规范后)。
材料成型基础(分型面的选择)

带孔六面体的七种分型面方案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1. 应使铸件全部或大部置于同一半型内 2. 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目 3. 分型面应尽量选用平面 应便于下芯、 4. 应便于下芯、合箱和检查型腔尺寸 5. 不使砂箱过高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6. 受力件的分型面的选择不应削弱铸件 结构强度 7. 注意减轻铸件清理和机械加工量
在机器造型中, 如铸件形状必须采用不平分型面, 在机器造型中 , 如铸件形状必须采用不平分型面 , 应尽量选用规则的曲面,如圆柱面或折面。 应尽量选用规则的曲面 , 如圆柱面或折面 。 因为只有 下模底板表面曲度精确一致时才能合箱严密, 上 、 下模底板表面曲度精确一致时才能合箱严密 , 不 规则曲面会给模底板的加工带来困难。 规则曲面会给模底板的加工带来困难。
a) 合理
b) 不合理
以上简要介绍了选择分型面的原则, 这些原则有的相互矛盾和制约。一个 铸件应以哪几项原则为主来选择分型 面,这需要进行多个方案的对比,根 据实际生产条件,并结合经验作出正 确的判断,最后选出最佳方案,付诸 实施。
工艺图实例之一
工艺图实例之二
机器造型的中小 件 , 一般只允许有一 个分型面, 个分型面 , 以便充分 发挥造型机的生产率, 发挥造型机的生产率 , 凡不能出砂的部位均 采用砂芯, 采用砂芯 , 而不允许 用活块或多分型面。 用活块或多分型面 。 如右图所示: 如右图所示:
用于机器造型
但在下列情况下, 但在下列情况下,往往采用多分型面的劈箱造型 铸件高大而复杂,采用单分型面会使模样很高, 铸件高大而复杂,采用单分型面会使模样很高, 起模斜度会使铸件形状有较大的改变 砂箱很深, 砂箱很深,造型不方便 砂芯多而型腔深且窄, 砂芯多而型腔深且窄,下芯困难源自面 规 则 曲 面 分 型
拆模注意事项-PL面的分取

應盡以靠破代替插破
六 角落分方法模 七 R角拆法 適用情況最外緣為R
0 .1
破孔拆法
1 正面靠破孔 A 全留母模 案例:面板 優點:表面無痕跡 缺點:粘母模
B 全留公模: 優點:特徵高深留公模可切入子 可靠破易損壞,公模做可換入子
C 公母對半
0 .1
2 側面破孔
若平面分取時PL面與開模方向平 行PL
則必須做出插破角,原則上插破角愈大愈 好,在受限制情況下: Xmin =0.2mm
主PL面的分取
•平面PL分取
若此平面與開模方向垂直直接延伸成PL面
•斜面PL分取
不可
主PL整體分 斜面時,應留兩處平 臺定位
使用插破防滑
插破面
超連接技術通報
•曲面拆法
應先沿成品曲面延伸後再做出平台
•管類
0 .1
(1) 對於圓軸零件有真圓度要求時,在 PL面上向內做小0.1mm
(2
防位,利於公母模合併加工
分型面基本原则

分型面设计基本原则
分型面设计一般考虑产品的各种要求、模具使用及加工三大方面。
在满足以上三大要求时力求简单。
一、产品要求
1.在产品的非外观面及无要求的面上分型面可进行一定的简化,让产品上有一点小断差。
需与客户沟通。
2.对于产品表面要求较高型腔需抛光的模具(例如前大灯灯罩),分型面不可用扩大,必需按水平方向平拉。
3.分型面的设计位置要利于产品成形时的排气。
二、模具使用
1.应尽量避免尖角,减少应力集中。
2.产品内部的分型面要注意强度,厚度太小无法增加强度时要与客户沟通。
3.分型面制作时要便于模具设计的后期处理,在拉伸之前需对分型线进行一定的处理,例如连接曲线。
4.分型面一般用扩大,扩大出一段距离之后也需沿水平方向拉伸。
这样有利于模具的承压。
5.在不影响产品的情况下尽量让模具结构简化。
6.要尽量利用垂直分型,有对插面的,对插面斜度需在3°以上,无法保证则需跟客户沟通。
7.在转角处需进行光顺过度,即相邻分型面做好之后再对转角处进行光顺连接。
8.对于产品内部的分型面设计时要考虑后期冷却水设计是否方便,需考虑冷却水设计后的冷却效果。
9.要确定产品在哪一侧顶出,以此来确定分型面的设计位置。
三、便于加工
1.分型面上不管何处,R角能倒大则尽量大,要尽量让CNC一次性将分型面加工出来。
2.当模具承压面及封胶面足够大的时候需对多余的配合面进行避空。
特别是对于难以配模的位置,能避空则尽量避空。
以上所述为分型面设计的基础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面的處理原則靠破斜面的防滑措施
来源:未知 模具人责任编辑:模具站 发表时间:2010-06-08 19:15
PL面靠破斜面防滑pro/E基础教程pro/E产品模具设计pro/E逆向造型Pro_E数控编程pro/E综合技巧
核心提示:靠破斜面的防滑措施 若成品整個PL面為斜面或曲面時,需在PL面上做一平面來插破起定位的作用,否則合模時,公母模仁會因斜面或曲面的作用而產生相對滑動,合不准,從而造成射出成品報廢的嚴重後果.另外,鉗工在檢查模仁時,也可以此平面作為測量的基准.…
靠破斜面的防滑措施
若成品整個PL面為斜面或曲面時,需在PL面上做一平面來插破起定位的作用,否則合模時,公母模仁會因斜面或曲面的作用而產生相對滑動,合不准,從而造成射出成品報廢的嚴重後果.另外,鉗工在檢查模仁時,也可以此平面作為測量的基准.
靠破曲面的延伸
成品的PL面為一曲面或斜面,拆模時,需用Extend Single指令將成品面延伸出來10mm左右,再拉成直面,若直接用Extend Along延伸成品面,則在模仁上會形成一條棱線,不好合模,容易跑毛邊,且會增加模具的加工難度. 注:
1.若成品用PRO/E建構,可Insert Mode至還未建機構之前,然後Copy成品面,將此面延伸,作為PL面;
来源:未知 模具人责任编辑:模具站 发表时间:2010-06-08 19:18
成品PL面開槽處pro/E基础教程pro/E产品模具设计pro/E逆向造型Pro_E数控编程pro/E综合技巧
核心提示:對與成品上一些開槽處,要與其它成品配合,設計模具時,需將成品面延伸出來作為分模面,使公母模仁兩側面插破,這樣可以改變毛邊的方向,有利於裝配.如下圖所示: 但對於成品上比較窄小的槽,延伸出來插破,會造成模仁插破處太薄,強度低,容易撞斷,因此,可以不必延伸出…
2.若成品並非PRO/E建構作延伸.
P/L面的處理原則插破的處理
来源:未知 模具人责任编辑:模具站 发表时间:2010-06-08 19:17
PL面插破處理pro/E基础教程pro/E产品模具设计pro/E逆向造型Pro_E数控编程pro/E综合技巧
P/L面的處理原則於R角的切線上分模
来源:未知 模具人责任编辑:模具站 发表时间:2010-06-08 19:05
分模P/L面R角切線pro/E基础教程pro/E产品模具设计pro/E逆向造型Pro_E数控编程pro/E综合技巧
核心提示:於R角的切線上分模 當公母模仁沿成品的R角切線分模或一個面分別在公母模側成型,為防止加工及合模時產生誤差,使外觀面產生痕跡,應將在公模側成型的成品面内縮0.05-0.1mm,亦即使成品出現0.05-0.1mm斷差. 具體做法:可先將R角取消,再沿R線砍出0.05-0.1mm斷差,最…
P/L面的處理原則靠破曲面的延伸
来源:未知 模具人责任编辑:模具站 发表时间:2010-06-08 19:08
延伸P/L面原則破曲面pro/E基础教程pro/E产品模具设计pro/E逆向造型Pro_E数控编程pro/E综合技巧
核心提示:靠破曲面的延伸 成品的PL面為一曲面或斜面,拆模時,需用Extend Single指令將成品面延伸出來10mm左右,再拉成直面,若直接用Extend Along延伸成品面,則在模仁上會形成一條棱線,不好合模,容易跑毛邊,且會增加模具的加工難度. 注: 1.若成品用PRO/E建構,可Insert Mo…
核心提示:插破的處理 當公母模仁有對插時,一定要避免插破尖角的產生,需有一段靠破面(X一般為1mm以上),否則會使模仁尖角處強度過低,易撞斷,公母模對插處,在選定插破角後,插破面上下限差值應在0.1-0.15mm以上,如下圖所示:…
插破的處理
當公母模仁有對插時,一定要避免插破尖角的產生,需有一段靠破面(X一般為1mm以上),否則會使模仁尖角處強度過低,易撞斷,公母模對插處,在選定插破角後,插破面上下限差值應在0.1-0.15mm以上,如下圖所示:
對與成品上一些開槽處,要與其它成品配合,設計模具時,需將成品面延伸出來作為分模面,使公母模仁兩側面插破,這樣可以改變毛邊的方向,有利於裝配.如下圖所示:
但對於成品上比較窄小的槽,延伸出來插破,會造成模仁插破處太薄,強度低,容易撞斷,因此,可以不必延伸出來,直接以成品面插破.但是,插破角必須足夠.
轉軸的處理
於R角的切線上分模
當公母模仁沿成品的R角切線分模或一個面分別在公母模側成型,為防止加工及合模時產生誤差,使外觀面產生痕跡,應將在公模側成型的成品面内縮0.05-0.1mm,亦即使成品出現0.05-0.1mm斷差.
具體做法:可先將R角取消,再沿R線砍出0.05-0.1mm斷差,最後導R
P/L面的處理原則對與成品上一些開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