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中学时代

第1课时中学序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学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2.理解中学时代对人一生的意义。

3.明确中学新目标,迎接新挑战。

能力目标

1.认识成为中学生给自己带来的角色变化。

2.明确中学新目标,迎接新挑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中学生活对自己成长的重要影响。

2.能够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准备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3.体验交流、合作、分享带给自己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中学生活是一个全新的天地。

2.认识中学生活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

认识中学生活对自己成长的重要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单元导入男女同学朗读录音;教材“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的情景图片。

学生准备:自由翻阅、了解道德与法治教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悬疑激趣

播放教材单元导入录音:

(女生)生命好像一场旅行。进入中学阶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怎样的风景?

(男生)在这里,我们会遇到哪些老师和同窗,会有哪些奇妙的经历?

……

(合声)这是一段充满挑战的人生旅程……

师:中学生活是怎样的风景?中学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道德与法治这门新课程。

二、畅谈新感受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做一个课堂小调查:请知道老师名字的同学举手。

生:(举手或者说出老师的名字)

师:老师想采访下同学们,问一个很简单又很“难”的问题,大家乐意吗?老师先请三名同学到前面来。

生:(三名同学走到老师跟前)

师:(问生1)你知道父母的名字吗?

生:(很快回答)知道。

师:(问生2)你知道你座位前同学的名字吗?

生:(根据具体情况回答)

师:(问生3)你知道咱们班级几个同学的名字?

生:(根据具体情况回答)

师:踏进初中的大门,我们会有几分陌生,几分新奇,几分忧虑,这些都是我们中学生活的新感受。如果中学生活是一个乐章,现在进行的就是序曲。你是怎样体验这个序曲的?让我们一同体验下吧。请同学阅读教材第3页的“探究与分享”,看看自己是否有同样的感受?

师:(学生阅读交流后)走进中学这个新天地,老师相信大家会有很多相同的感受。在大家看书交流的时候,老师也幸福地回忆一下自己刚步入初中生活的情景。给大家带来这些感受的,不仅是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环境,还有我们对长大的渴望,还有别人对我们的期待和要求。

三、新的起点

(一)畅谈新起点

师:出生时,我们拥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公民,今天,我们又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学生。成为中学生是我们几年前的渴望,也是大人们对我们的期望。这是因为我们希望自己长大,大人们希望我们长大。那么,我们现在长大了没有呢?长大的标志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下面的两个场景。

场景一:(教材第2页“运用你的经验”情景图)

思路一:

问题研讨:

1.上了初中,就是大人了吗?

2.比别人大一岁,自己就是大人了吗?

3.中学生和小学生有什么不一样?

(核心提示:1.不一定;2.不一定;3.此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即可)

思路二:

师:在小学的时候,同学们是自己上学还是靠大人们接送?

生:(不同的回答)

师:现在上中学,大人们还接送我们上学吗?

生:(不同的回答)

师:你能列举具体事例说自己已经长大了吗?

生:(不同的回答)

场景二:(教材第3页“运用你的经验”情景图)

问题研讨:

1.你也有过类似这个小学生这样的想法吗?

2.中学生活究竟有多大变化?

3.你对中学生活究竟有哪些期待?

(核心提示:开放性问题,给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空间)

(二)认识新起点

PPT课件出示教材正文阅读提纲。

1.为什么说中学生活是一个新天地?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思考:新的校园环境;新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未来发展的新起点)

2.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意

义?

预设:

(1)师:中学时代是发现人生的过程。我们发现了自我,发现了一个异性的世界,发现了一个知识的世界……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幅画卷,中学时代就是最为浓墨重彩的几笔。如果把成长看成一个过程,中学生活就是这个过程的一个阶段。中学生活对一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还是先读一读教材第4页的“阅读感悟”吧。

(学生速读后)师:中学对于一个人有多重要?我们可以采访下过来人,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人不上中学会是怎样?

(2)齐读教材第4页最后一段,读后提出问题:你会用哪句话来概括中学时代对于我们的重要作用?

师提示:“这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四、成长的礼物

师:(再次播放单元导入录音)“这是一段充满挑战的人生旅程……享受中学生活,享受生命的馈赠。”这段话说得太激动人心了!成长带给我们些什么呢?

活动一:成长新礼物

阅读教材第5、6页教材正文后思考补充。

1.新的机会:

○我有了更多发表看法和观点的机会;

○我有了当选班委会成员的机会;

○我有了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

○我有了____________机会。

2.新的可能:

○我的学习成绩可能变得更好;

○我可能成为受同学欢迎的人;

○我可能做出一个小发明;

○我可能____________。

3.在刚刚开始的初中生活中,你感受到哪些乐趣?

4.中学的各项要求和小学一样吗?

5.你有信心迎接这些新挑战吗?

活动二:中学新目标

师:同学们想长大吗?想在中学扬帆起航吗?那就谋划一下未来新目标吧。

出示思考提纲:

1.在父母面前,我要做到的形象是____________;

2.在同学面前,我要做到的形象是____________;

3.在老师面前,我要做到的形象是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思考:

1.与同学交流,看看他们的理想形象是怎样的。

2.对照教材第7页“相关链接”的内容,选取一个“学会”的方面,谈谈学会这个方面有什么作用。

五、课堂小结

中学生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新变化,更是新挑战。中学时代是我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中学时代为我们的未来发展奠基。迎接新生活,展望新愿景。中学生活,你做好准备了吗?

板书设计

第2课时少年有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梦想。

2.了解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3.认识梦想的实现需要努力在当下。

能力目标

认识青少年时代是放飞梦想的时代,美好梦想的实现需要不断完善自我,需要不断坚持和努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梦想与时代脉搏、人生目标紧密相连,进而培养亲近社会、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美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梦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2.怎样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难点

梦想与时代和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第8页“运用你的经验”投影图片。

学生准备:预习浏览教材。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感受梦想

少年时代是一个追梦的时代,每个少年都有自己心中的梦想。老师虽然早已经过了少年时代,可对少年时代的梦想却依然记忆犹新。让我们一起重温下自己曾经的梦想。

(出示教材第8页“运用你的经验”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阅读)

师:你在幼儿园的时候有过什么样的梦想?

生:(带着问题思考,可以说出来回应)

师:你在小学的时候有过怎样的梦想?

生:(指定几名同学回答)

师:我们刚刚步入七年级,你是否萌发了新的梦想?

生:(先独自思考,然后与同桌交流)

师:你的梦想是什么?

生:(说出自己的梦想)

师: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

生:(思考)

二、问题导读,课文研讨

(一)有梦就有希望

1.阅读教材第9页正文第一段,思考:

(1)什么是梦想?

(2)梦想有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交流,老师指定部分同学回答。

问题提示: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有梦想,就有希望。

2.阅读教材第9页正文第二段,思考:

(1)少年的梦想有什么特点?

(2)少年有时不切实际的梦想也有意义吗?

学生阅读教材、交流,老师指定部分同学回答。

问题提示:少年的梦想天真无邪,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页“探究与分享”,思考教材下设的两个问题:

(1)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

(2)你从他的故事中获得怎样的启发?

学生阅读教材、交流,老师指定部分同学回答。

4.阅读教材第10页正文第一段,思考:

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有着怎样的关系?

学生阅读教材、交流,老师指定部分同学回答。

问题提示: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5.阅读教材第10页正文第二段,思考:少年的梦想与时代有着怎样的关系?

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二)努力就有改变

1.阅读教材第11页上“探究与分享”,思考:

(1)关于梦想和现实的关系的观点中,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2)梦想和现实之间有桥梁吗?你认为这个桥梁是什么?

学生阅读、交流后,部分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

问题提示: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2.阅读教材第11、12页的“探究与分享”,依据教材的内容回答:

(1)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

(2)从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问题提示:第(1)问,梦想不一定都能实现;第(2)问,心怀梦想才会努力和奋斗。

3.阅读教材第12页正文,依据教材的内容回答:

(1)怎样认识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努力?

(2)如何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问题提示:(1)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2)努力,需要立志。努力,需要坚持。

4.阅读教材第13页“方法与技能”和“拓展空间”的内容,思考:

(1)付出努力应掌握哪些方法?

(2)在生活中,你会为实现梦想付出怎样的努力?

根据教材第13页的“方法与技能”,说一说付出努力应掌握哪些方法,并指出自己应从哪些方面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然后在教材上填写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最后与身边同学进行交流。

三、课堂小结

梦想总是美好的,美好的梦想变成现实,不会是等来的,也不会是想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的。

板书设计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

第1课时学习伴成长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学习的概念。

2.认识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认识终生都需要学习。

2.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终生学习的意识和热爱学习的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难点

学习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运用你的经验”和“探究与分享”的相关情景图片和问题。学生准备:预习本课时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趣话学习

活动一:出示教材第14页“运用你的经验”情景图。

先让同学观察,暂时不出示思考问题。学生短暂交流后出示问题。

活动二:出示教材第14页“运用你的经验”下设的第一个思考问题。

你认得这两个字吗?在你看来,①—⑦各自表达什么意思?

①________⑤________

②________⑥________

③________⑦________

④________

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交流后,指派几个同学回答相关问题。

问题提示:①“学”;②动手进行学习;③学习不知道、不懂的内容;④到专门的机构进行学习;⑤从年纪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⑥“习”;⑦模仿。

活动三:出示教材第14页“运用你的经验”下设的第二个思考问题。

我们共同认可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尝试作答,以自我交流为主,老师巡视关注。

问题提示:以上对于学习的几种解释,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的相关含义。也就是说,这些解释大多数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二、新知构建,学习探索

(一)打开学习之窗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的“探究与分享”,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

问题提示:无论是学习的方式还是学习的内容都是多种的,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的正文,出示问题: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

问题提示: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如何与不同个性的人相处,等等。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的“相关链接”和“探究与分享”,思考相关问题:

(1)学习的过程包括哪些层次?

(2)怎样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

问题提示:(1)在知识学习中,记忆、理解、关联、运用等是相互联系的不同层次。(2)例如,通过参加课外活动、收集资料等方式探究、发现问题,从而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探究与分享”和正文的内容,思考问题:

(1)我们的学习仅仅局限于学校吗?学习还有哪些表现?

(2)学习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吗?

(3)每个人都要学习吗?

(4)长大成人以后,我们还需要学习吗?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

问题提示:(1)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2)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假如我们没有积极学习的态度,即使身处学校,也可能收获不多。(3)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人有学习的天性,从牙牙学语到能言善辩,从懵懂儿童到明理少年,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4)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需要学习,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

(二)学习点亮生命

1.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8页“探究与分享”内容,思考问题:

(1)你想过自己为何而学吗?

(2)两个同学一组,相互探问对方,并对对方的回答进行追问。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论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对于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问题提示:第(1)问,答案开放,只要思考方向是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问题即可。第(2)问,相互了解对方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2.了解学习的意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8~19页正文内容,思考问题:学习对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

问题提示: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充实的生活。学习,打开了生命的视窗,让我们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等等。②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③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同时也增益他人,服务社会,为幸福生活奠基。

三、课堂小结

学习活动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完善品德、提高能力的过程。青少年要充分认识中学学习生活的重要,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树立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搞好初中阶段的学习。

板书设计

第2课时享受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体会学习的滋味,了解学习带来的多种感受。

2.享受学习的快乐,承担学习的责任。

能力目标

1.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学会享受学习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

重点难点

重点

如何享受学习的快乐。

难点

在多种学习感受中寻找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第22页“探究与分享”情景图;教材第23页“方法与技能”情景图。

学生准备:总结自己进入中学以来的学习感受。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初中学习生活,你对初中学习生活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大家还是选一种表情代表自己的学习感受吧。

出示表情图片。

再看看身边的同学,和你选择的表情一样吗?

二、问题研讨,构建新知

(一)体味学习

1.出示教材第20页的“运用你的经验”,思考问题:怎样让学习成为自己想做的事情?

指导学生分享交流各自的感受,并将其分别写在教材的空格内。

问题展示:例如,增强自己对某方面知识的兴趣,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发现自己的潜能等。

2.正确认识学习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0页最后一段及第21页正文第1、2段,思考:你在学习中有哪些体会和感受?

指导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交流。

问题提示:(1)学习中有快乐;(2)学习是一个过程,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3)学习中也有辛苦。

3.怎样做到享受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1页下方的“探究与分享”和第3段正文内容,思考:怎样做到享受学习?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

问题提示:只有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才能不断地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才能在更深层次上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责任,就有了对学习的义务感,更能正确对待学习上的困难,更能为学习吃苦、付出。

(二)学会学习

1.出示教材第22页“探究与分享”的情景图,结合情景图交流:

(1)你有哪些学习的困扰?

(2)面对这些困扰,该怎么办呢?

处理方式:

(1)让学生思考是否存在类似情景中提到的问题。

(2)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学习上的困扰。

(3)初步交流学习上遇到困扰该怎么办。

2.如何学会学习

(1)培养学习的兴趣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的正文,思考:学习兴趣对学习有什么重要作用?

阅读后找同学总结回答。

问题提示: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学习兴趣与个人的学习目的密切相关,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即便对有些科目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方法,逐步培养起探究的兴趣。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