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颅脑CT定位法

合集下载

颅脑ctp操作流程

颅脑ctp操作流程

颅脑ctp操作流程
颅脑CTP(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朧检测脑部血流灌注情况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脑部血流情况,对脑卒中、脑出血、脑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下颅脑CTP的操作流程。

首先,患者需要躺在CT扫描床上,头部固定好,确保头部不会移动。

医生会给患者注射一种含有造影剂的静脉对比剂,这种对比剂可以帮助CT机更清晰地显示脑部血流情况。

接着,CT机会开始进行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CT机会连续拍摄多张图像,每张图像都会显示脑部的血流情况。

整个扫描过程通常会持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具体时间取决于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情况。

扫描完成后,医生会将扫描结果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这些图像,医生可以得出脑部的血流速度、血容量、血容量时间曲线等参数,从而更准确地评估脑部血流情况。

最后,医生会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如果发现脑部血流灌注不足或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比如进行血管造影、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总的来说,颅脑CTP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脑部血流情况,为脑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患者在接受颅脑CTP检查时,需要配合医生的操作要求,保持身体放松,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CT检查技术

CT检查技术

CT检查技术头颈部CT检查技术一、颅脑检查技术(一)普通检查颅脑CT扫描常取仰卧位,先扫定位片,然后确定扫描范围,再行横断位扫描。

扫描所用基线多为听眦线(即外眦与外耳道的连线)或听眉线(即眉毛上缘中点与外耳道的连线)。

两侧应对称,从基线向上扫描至颅顶。

通常采用层厚10mm连续扫描,特殊部位病变的检查采用5mm以下薄层扫描。

通常先行CT平扫,即不注射造影剂的CT扫描。

冠状位扫描在颅脑CT检查中也常用,为显示垂体微腺瘤的最佳体位,通常采用层厚2-3mm;鞍区、颞叶病变和小脑幕交界处、大脑半球凸面病变需辅以冠状位扫描,有助于更好地显示。

(二)增强扫描为使病灶与临近正常组织的密度对比差异增大,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可采用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主要用于脑肿瘤、颅内感染及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瘤、血管畸形)等。

颅脑外伤病人CT平扫正常而临床疑为颅内等密度血肿者及原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3天以上者也应增强扫描。

急性颅脑外伤、急性脑卒中、先天性颅脑畸形一般只行平扫,无需用增强扫描。

造影增强方法:静脉注射60%的碘造影剂60-100ml,儿童剂量为2ml/kg。

注射方法有两种:(1)快速静脉注射法:在1-2分钟内注射完造影剂并立即扫描,用于大多数病变;(2)造影剂团注法:在20-30秒钟内注射完造影剂并立即扫描,主要用于检查垂体病变及脑血管病变。

(三)特殊检查1.靶CT 也称放大CT或目标CT,是为详细观察某一器官结构或病变细节而对兴趣区进行局部CT扫描的一种方法。

常用小视野、薄层(1-3mm),扫描矩阵不变。

靶CT主要用于鞍区、颞骨岩部的检查。

2.脑池造影CT 为更好地显示小脑脑桥角、脑干及颅底区的病变,需辅以脑池造影CT。

可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如欧乃派克5-8ml,经腰穿注入蛛网膜下腔,用变换体位使脑池充盈后再行扫描。

3.动态增强CT 快速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对所选定的区域进行连续扫描,测定兴趣区的CT值,描出时间密度曲线,以了解兴趣区血流动力学变化。

介绍一种简易实用CT颅表定位栅

介绍一种简易实用CT颅表定位栅

! 病例资料Βιβλιοθήκη 病例 % ! 男性 "() 岁 # 于 *&&’ 年 + 月 %& 日受头部轻微外
作者单位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 湖北武 汉 "!"##"# %
(%#
/1 窗位 8 调整窗宽 " 能消除伪 影 观 察 /1 图 像 " 仍 然 能很好作出定位 # /1 颅表定位栅还能为微创神经外
科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2(3"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尤其是 在没有立体定向仪及神经导航设备的基层医院和初 学者中更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
参考文献
1 图 ( /1 靶点和锥颅点与定位栅关系
栅!
" 操作方法
术前剃头后 " 用胶布将定位栅垂直贴附在病灶 大致投影在颅表的区域 " 根据病灶大小 # 性质确定
! 原理与构造
用较高密度的标记物贴附在颅内病灶大致相对 的颅表投影区域 " 然后进行 !" 扫描 ! 根据 !" 所显 示的颅内病灶和颅表标记物关系 " 将颅内病灶的颅 表投影位置或最佳入颅穿刺点非常准确地直接定位 标记在颅表头皮上 ! 取 1*) 段长约 &*) 45 废弃 .6 或 -6 介入造影用导管 " 间距 * 45 平行排列 " 上下用 胶布粘贴固定 %图 * &! 因其呈栅栏状 "故命名为定位
直粘贴在颅内病灶大致相对颅表投影区域表面 " 进行 !" 扫描 ! 根据 !" 所显示的颅内病灶和颅表标记物关系 " 将颅内病灶颅表 投影位置或最佳入颅穿刺点非常准确直接定位标记在颅表头皮上 ! 结果 经过对 $ 例颅内金属异物 #%& 例脑脓肿 #’() 例颅内血 肿 #*(% 例颅内肿瘤进行术前定位 " 证实定位准确 ! 结论 自制 !" 颅表定位栅 " 取材容易 # 制造简单 " 操作方便 # 无创 " 颅表定位准 确可靠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颅脑病灶的CT定位方法改进

颅脑病灶的CT定位方法改进
分 比较 定 位 准 确性 。 结 果 常 规 定 位 对 照 组 定 位 准 确 性 评 分 平 均 为 4 . 3 0 + 1 . 1 3分 。调 整 基 线 定 位 组 定 位 准确 性 评 分 平 均 为 4 . 7 0 + 0 . 6 3分 。行 z检 验 . 两 组 间 比较 Z = 2 91 . > 1 . 9 6, 两 组 间 有 显 著 性差 异 。 结论 颅脑 C T调 整 基 线 定 位 法 准 确 度 更 高 , 有 较 高 的 临床 应 用 价 值 。
【 Ab s t r a c t 】 1 3 , 1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t r o d u c e a n d e v a l u a t e t h e mo d i i f e d me t h o d f o r p r e c i s e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o f c r a n i o c e r e b r a l l e s i o n s s h o w e d i n a n 0 f f _
【 摘要】 目的 介绍并评价一种对非标准体位头颅 C T扫描患者进行颅 内病灶手术定位的改进方法 。 方法 选取近 3年来 2 1 8例脑 内
血肿手术患者 , 常规定位对照组 7 4例 , 调整基线定 位组 1 4 4例 , 根据血肿与骨窗 中心或 穿刺 点的位 置关系 , 设计评价标准 , 根据定位准确性评
he mo r r h a g e a n d b o n e wi n d o w o b s e r v e d i n he t o p e r a t i o n , o r t h e u b i e U a n d o ie r n t a io t n a mo ng h e mo r r h a g e a n d p un c t u r e t u n n e l d i s p l a y e d i n c o mp u t e d

介绍一种方便实用的CT-头颅体表定位法

介绍一种方便实用的CT-头颅体表定位法

介绍一种方便实用的CT-头颅体表定位法
陶志强;吕兴胜
【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
【年(卷),期】2006(011)001
【摘要】目前,CT已成为发现颅内病变和头皮下异物的最常用的手段,但应用于头皮上定位的报道尚不太多。

临床上屡有手术切口偏差的情况.国内大多介绍使用废弃的心导管一类作为定位环.在基层医院不但材料难得,其实也不方便。

笔者自1996年以来一直采用“一角硬币”定位法.效果很好。

【总页数】1页(P88)
【作者】陶志强;吕兴胜
【作者单位】322000,义乌,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322000,义乌,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介绍一种方便实用的中,外文期刊订书查重卡 [J], 周芳
2.介绍一种方便实用的计量器 [J], 赵玉玲;王钦玉;董慧芬
3.介绍一种方便实用的外伤冲洗车 [J], 吴清芳;乔建英;李静
4.介绍一种简便实用的异物定位法 [J], 张荣水;邵益森
5.介绍一种方便实用的外伤冲洗车 [J], 吴清芳; 乔建英; 李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脑部立体定位辅助装置、定位仪及脑部定位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脑部立体定位辅助装置、定位仪及脑部定位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脑部立体定位辅助装置、定位仪及脑部定位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钟成,王璐璐,鲁艺,王立平
申请号:CN201611261145.2
申请日:20161230
公开号:CN107049543A
公开日:
201708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脑部定位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脑部立体定位辅助装置、定位仪及脑部定位方法。

脑部立体定位辅助装置包括悬挂装置,以及设置在悬挂装置上的定型爪,所述定型爪包括若干定位点,该定位点用于为脑部调平提供坐标位置。

同时还提供了采用上述辅助装置的定位仪,以及提供了一种脑部定位方法。

本发明通过悬挂装置可以将定型爪设置在定位仪的上部,定型爪的若干定位点直接作用于颅骨上,用于指示大小鼠头部调节方向及距离,从而降低了实验人员手术时间、提高定位准确率,从而提高实验成功率。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地址: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学苑大道106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颅脑ct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颅脑ct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颅脑ct操作方法注意事项颅脑CT扫描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用于帮助医生诊断大脑和颅骨的疾病和损伤。

在进行颅脑CT扫描时,有一些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下面我们介绍一些相关知识。

首先,颅脑CT扫描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X射线来获取大脑和颅骨的横截面影像。

在进行颅脑CT扫描前,患者需要脱掉身上的金属饰品和服装,因为金属物品会对X射线的成像产生干扰,影响检查结果。

同时,患者需要告诉医生自己是否有过敏史,以及是否怀孕或有可能怀孕,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影响检查的进行。

在进行颅脑CT扫描时,患者需要躺在检查床上,头部被固定好,以确保扫描的准确性。

有时,医生还会给患者注射造影剂,以帮助更清晰地显示出大脑和颅骨的情况。

注射造影剂通常是通过静脉注射而来,患者需要在注射前告诉医生自己是否有对造影剂的过敏反应或者肾功能损害,以确保安全。

在操作颅脑CT扫描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扫描的参数,以获得更准确的影像。

通常来讲,医生会选择不同的层厚和层间距,以确定扫描的精细程度。

此外,扫描的速度和曝光剂量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型和病情来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在颅脑CT扫描进行中,患者需要保持安静,同时听从医生和技术人员的指挥,以确保扫描的准确性和顺利完成。

一般来说,整个扫描过程会持续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患者需要耐心等待,同时配合医生完成检查。

在颅脑CT扫描完成后,医生会对获得的影像进行分析,以帮助诊断患者的病情。

根据扫描结果,医生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以确定病情的具体情况和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也会根据扫描结果来告知患者自己的病情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总的来说,颅脑CT扫描是一种安全、快速、准确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

在进行颅脑CT扫描时,患者需要配合医生和技术人员的要求,同时注意一些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和准确性的影像获得。

一种新的颅内病变定位方法脑--CT定位贴

一种新的颅内病变定位方法脑--CT定位贴

一种新的颅内病变定位方法脑--CT定位贴
涂勇;王红
【期刊名称】《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6(11)4
【摘要】@@ 现以颅内血肿定位穿刺为例,将脑CT定位贴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179-179)
【作者】涂勇;王红
【作者单位】赣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大余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赣州,341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1
【相关文献】
1.简易颅内病变定位法在脑深部血肿穿刺引流中的应用 [J], 王建会
2.颅内病变简易CT头皮定位 [J], 杜春富;舒丽娟;吴建兵;曹毅;赵鹤翔;罗丽;张杰
3.依据头颅CT行颅内病变徒手体表定位体会 [J], 张建伟
4.CT结合脑立体定向仪定位切除颅内病灶 [J], 孙康健;谭启富;孙克华;华长春
5.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颅内病变定位环 [J], 陈广迪;梁海乾;吴莉;郑茂华;杨刚;徐吉光;文新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编辑 : 周小林 )
一种改良颅脑 CT 定位法
侯培玺 , 刘
1
军 , 郭 锋 ,费
2
2

2
(1 . 临沂市费县梁邱中心卫生院 , 山东 费县 273416; 2. 临 沂市人民 医院神经外 科 , 山
东 临沂 276000) [ 关键词 ] 脑内血肿 ; 定位 ; CT [ 中图分类号 ] R 651 ; R743. 34 [ 文献标识 码 ] B [ 文章编号 ] 1672 5042( 2007) 06 0441 02 引流管 , 复查 CT 示脑内血肿少量残留 ( 图 1d) 。
3 讨论
手术器械与内镜器械均属 于贵重物品 , 因此在使 用时应认 真清点、 检查完整性 , 防止碰撞、 摔落 , 及时擦 净血迹保持 清洁 , 取放器械时动作轻柔 , 防止人为原因致 手术器械 损坏。巡回护 士要严格执行操作规 程 , 熟练掌握内镜及 超声刀等仪 器的使用 方法和性能 , 熟悉手术步骤和配合 , 术中密切观 察病情变 化 , 在 手术过程中协助麻醉 医师 观察生 命体 征的变 化确 保手术 顺利 进行。正确有效操作仪器设备 , 确保病 人手术安 全。严格控制 人工气腹压力及每分钟进气量 , 防止出 现皮下气 肿。手术护士 要掌握各种器械、 内镜、 超声刀等仪 器的使用 方法和手术 步骤 , 术中积极、 主动、 默 契、 准确传 递手 术物品 , 有 效的 缩短了 手术 时间 , 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术前患者往往承受很大的 心理压力 , 尤其是临近 手术时心 理压力更大 , 所以 对 患者 的治 疗 和护 理不 仅 仅局 限在 生 理方 面 , 还应该对心理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们通过护 理活动与 病人建立起一种很 人性化 的、 信赖 的关系 ; 一 种关 怀和心 理暗 示 , 确保病人在护理上 的完整 性和 连续性 , 使 病人 对护士 建立 了相互信赖合作的 护患关 系 , 从而 保证了 手术 顺利 进行 , 确保 围手术期安全。 ( 编辑 : 朱志立 )
颅脑 CT 扫描是 常用的 脑内 血肿诊 断方 法 , 可以 确定病 灶 的性质、 大小、 部位和程度。采用颅 脑 CT 定位的介入性 血肿抽 吸术 , 具有定位准确、 损 伤轻 微、 操作 简便、 清 除积 血彻 底等 特 点 , 是目前治疗急 性脑 出血的 最佳 方法 之一 [ 1 2] 。本文 介绍 一 种改良颅脑 CT 定位方法 , 供同行参考。
2 护理配合
巡回护士在右侧上肢建立 静脉通道 , 协助麻醉医 生行全麻 气管插管及麻醉成 功后行 右颈 内静脉 穿刺 , 确 保术 中输液、 输 血的通畅。建立人工气腹时 , 注意压 力维持在 1. 6~ 1. 87 kP a , 以防止出现皮下气肿 。手术护 士要熟悉手术步 骤 , 掌 握各种器 械的使用方法 , 正确安 装超声 刀头 及生物 夹 , 在手 术中准 确传
[ 参考文献 ]
[ 1] 张志远 , 闫少琴 , 马 荣 . 急性脑出血的 CT 定位及介入性治疗的探 讨 ( 附 96例对比分析 ) [ J] . 中 国医学 影像技 术 , 1999, 15 ( 9) : 684 - 685 . [ 2] 涂 勇, 王 红 . 一种新的颅内 病变定位 方法脑 - CT 定 位贴 [ J ].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 2006, 11 ( 4) : 179.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 年第 16 卷第 6 期 J R eg iona l Anat& O pe rative Surg , 2007 , V o. l 16 , No . 6
441
理社会因素对患者疾病的转归 、 发生、 发展有直 接的影响 , 因此 了解患者住院期间的 心理变化 , 选择合适 的教育方法 可提高健 康教育的质量 , 保证患 者得到 及时 有效的 健康 教育 , 消除 患者 负性心理 , 提高患者对 疾病的 正确 认识 , 增强 患者 应对变 化的 信心和能力 , 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 3] 。
[ 1 2]
[ 参考文献 ]
[ 1] 王华静 . 浅谈护患关系 [ J] . 武汉大学学报 , 2005, 10( 26) : 113 . [ 2] 康慧鑫 , 彭丹丹 . 通过 QC 活动提高术前 健康教育质量 [ J] . 局解手 术学杂志 , 2006, 15( 5) : 357 . [ 3] 杨晓娟 , 王玉凤 , 商 敏 . 消化 性溃疡病 人的健康 教育 [ J ] . 齐齐哈 尔医学院学报 , 2007, 28( 3) : 382- 383.

由于病人缺乏消化性 溃疡的相关知识 , 加 上不良生活 方式及饮 食习惯、 自我保健知识的缺乏和服药依从 性差等原因 使得该病 复发率高。这提示我们采取综 合性健康教育方 式、 给 予全方位 的护理干预、 重视身心 健康 , 是降 低消 化性溃 疡发 病率和 复发 率的有效途径。消化性溃疡的 发生除与幽门螺 旋菌感染 , 药物 及饮食有关外 , 心理社会因素也是其重 要的因素。观 察发现心
1 . 2 手术方法
患者取截石位 , 作左 脐旁 切口 , 放 置气 腹针 , 建 立人 工气 腹。在腔镜 下用 5 mm 超 声刀分离 胃结肠韧带、 脾结 肠韧带及 粘连带 , 游离脾结肠韧 带 , 用 12 mm 生物 夹夹 闭大 的血管 , 在 胰腺上缘显露出脾动 脉及脾静脉 , 分别用 生物夹夹闭 并用超声 止血刀离断胰腺体尾部 , 用超声刀彻底止 血 ; 游 离脾肾韧 带、 脾 膈韧带 , 用 12 mm 生物夹 离断 脾动脉 、 脾 静脉 血管 , 直至 完整 游离切除脾脏。 3 例手术均顺利 , 无切口感染和肺部并发症 , 术 后 7~ 10 d出 院。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临床资料
2005 年 1 月 ~ 2006 年 6 月 , 颅 脑 CT 定 位清除 术治疗高 血 压脑出血患者 72 例 , 男 43 例 , 女 29 例 ; 年龄 42 ~ 84 岁 , 平 均 62. 5 岁。出血量根据田氏公式计算 , 20~ 30 m l 6 例 , 30~ 50 m l 32 例 , 50 m l以上 34 例。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口的老龄化、 社会竞争 的日趋激 烈 , 很 容易导致情绪不 稳定、 精 神压抑、 自 我控 制能力 下降 等。这些 可使生理机能的减退 , 并在体内各种机制 的作用下发 生消化性 溃疡。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发 病率逐步上升 , 主要以 男性十二 指肠溃疡增多为主 , 且发病率和病死率随年 龄增长而 增高
1 . 2 方法
以 1 例 49 岁女性 患者 为例 , 介 绍改 良颅 脑 CT 定位 方法。 该患者因突发昏迷 2. 5 h 入院 , 行颅脑 CT 检查示左外囊区出血 ( 图 1a) 。选出血肿面积最 大平面 , 利用 角尺测 量 , 在 患者头 皮 上简易定位 , 初步确定两个穿刺点 , 用电 极片标 记穿刺 点 , 再 次 行颅脑 CT, 根据 电极片和标记靶点的位置进一步确定两个穿刺 点的位置、 穿刺的角度、 方向和 深度 ( 图 1b) 。头皮消毒 , 穿刺点 浸润麻醉 , 手摇钻钻孔 , 用外径 4 mm 硅胶管按所 测定的深 度和 方向穿刺 , 达血肿腔后拔出穿刺针 芯 , 即 可抽出 陈旧性 出血 , 证 明穿刺成功 后 , 硅胶管留置于血肿腔内。 1 d 后复查 CT, 血肿量 明显减少 , 双引流管头端位于血 肿腔中 央 ( 图 1c) 。 3 d 后拔 除
[ 收稿日期 ] 2007 07 10 [ 修回日期 ] 2007 10 02
全组病例经上述治疗后 , 比较残 存血肿 量与原 始血肿量 以 计算血肿清除率。清 除率大 于 50% 的 61 例 , 清除 率在 30 % ~ 50% 的 8 例 , 3 例血肿完全消失。 72 例中 , 死亡 12 例 ( 16. 7% ), 其余患者 半 年 随诊 , 基 本痊 愈 7 例 ( 9 . 7% ), 显 著 改 善 25 例 ( 34 . 7% ) , 改善 7 例 ( 9. 7 % ), 恶化 1 例 ( 1. 3% ) 。 本文 作者改 良了颅 脑 CT 定 位方法 , 应用 双电极 片在头 颅 表面作为定位标志 行颅脑 CT 扫 描 , 根据电 极片 和标 记靶点 的 位置确定两个穿 刺点 的位 置、 穿刺 的角 度、 方向 和深 度。该 方
( 编辑 : 余汇洋 )
3例腔镜下胰体尾及脾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苟 丽 , 陈志美, 程富英, 曾 俊
(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手术室 , 重庆 400038)
[ 关键词 ] 脾肿瘤 ; 胰腺肿瘤 ; 内镜 ; 手术配合 [ 中图分类号 ] R 733 . 2; R735. 9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672 5042( 2007) 06 0442 01 递器械并协助手术 医生 进行 操作。用 腹腔镜 专用 标本袋 装切 下的脾脏及胰腺组 织 , 切开脐 水平 腋前 线点与 胰上 3 c m 点连 线的 T ro ca r穿刺点 , 从 切口取出脾脏及胰 腺组织。协助医生连 接冲洗器 , 用灭菌蒸馏水 1 000 m l冲洗腹腔 , 并退出各种 器械 , 安置粗乳胶引流管 1 根。清点器械及用物无误 后 , P ro lene线做 皮内志 2007 年第 16 卷第 6 期 J R eg iona lA nat& Operativ e Surg , 2007, V o . l 16, N o . 6
法穿刺准确、 直观 , 操作简单迅速 , 可在最 短时间 内进行 定位穿 刺 , 尽早解除血肿压迫 , 避免或减轻 脑水肿 的发生 , 防止 脑疝形 成 , 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
脾及胰腺 肿瘤 传统 手术 方法 需在 患者 腹部 切开 约 30 cm 长的切口 ,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创伤及相 应并发症 , 术后恢 复慢 , 影响美观。我院 2007 年 3 月至今为 3 位患者行 腔镜下 胰体尾 及脾切除术。现将手术配合体 会报告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