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给管理者的忠告

合集下载

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

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

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从管理学角度读《论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益于现代管理的智慧和原则。

尽管《论语》是古代儒家经典,但其关于道德、伦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教诲对于现代管理学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以下是从管理学角度解读《论语》的几个方面:一、仁爱之道仁是儒家伦理的核心,是孔子管理思想的基础。

《论语》中,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即管理者应具备仁爱之心,关心和关爱员工。

仁爱之道在现代管理中表现为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的需求、成长和发展。

管理者应尊重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和福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二、中庸之道中庸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原则,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中庸”的概念。

中庸之道强调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平衡和稳定,避免走向极端。

在现代管理中,中庸之道可以帮助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保持冷静和客观,充分权衡各种因素,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此外,中庸之道还体现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要求管理者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要保持公正和公平,遵循适度原则。

三、礼制管理礼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论语》中强调礼的作用,认为礼是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基石。

在管理中,礼制管理表现为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组织行为,保持组织秩序。

礼制管理要求管理者尊重传统和规范,注重礼仪和仪式,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氛围。

同时,礼制管理还强调领导者的示范作用,要求领导者以身作则,带头遵守规章制度。

四、德治思想德治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理念,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以德治国”,认为国家的治理需要依靠道德的力量。

在现代管理中,德治思想表现为强调道德领导,要求管理者具备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德治思想还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求组织注重培养员工的道德素养,形成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

五、人际交往在《论语》中,孔子教导人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这些教诲对于现代管理者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具有很大的启示。

孔子对管理学的贡献

孔子对管理学的贡献

在这个结果导向的年代,肯定有人会问,学了有用吗?我反对急功近利的学习。

其实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谆谆教导我们:“无欲速,欲速则不达。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各位:非常实用!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

有人也问过孔子同样的问题。

孔子作出了回答,套用德鲁克的一句话,“管理就是承诺”。

他说:“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责任或承诺。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可也,三年有成。

”(今译:假如有用我者,我一年就可以使国家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

)他还曾经对学生子路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今译:如有用我的人,我就可以再造一个东方的西周。

)孔子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没有呢?让我们看看孔子上任后的实绩吧!在《孔子家语》这部书中,记载了更多有关孔子实际领导力的事迹,我们这里在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孔子刚做官时,担任中都邑的邑宰。

他制定了使老百姓生有保障、死得安葬的制度,提倡按照年纪的长幼吃不同的食物,根据能力的大小承担不同的任务,男女走路各走一边,在道路上遗失的东西没人拾取据为己有,器物不求浮华雕饰。

这样的制度施行一年之后,西方各诸侯国都纷纷效法。

孔子大获成功后,有一天鲁定公对孔子说:“用您的施政方法来治理鲁国,您看怎么样?”孔子回答说:“用以治理天下都没有问题,更不用说治理好鲁国呢!”后来,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司空。

孔子根据土地的性质,把它们分为山林、川泽、丘陵、高地、沼泽五类,各种作物都种植在适宜的环境里,都得到了很好的生长。

之后,孔子又由司空升为鲁国的大司寇,他虽然设立了法律,却派不上用场,因为没有犯法的奸民。

我们来看一下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的作者杜兰特对他奉为世界第一的思想家——孔子的评价:“一个伟大的城市,中都,接纳了孔子,让他做了地方官。

此后,那里人们的行为举止发生了一次非凡的变革……没有犯罪,没有不忠和堕落,男人忠诚笃信,女人温顺贞洁。

”孔子之事功是个奇迹,要不是《孔子家语》的记载,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孔子语录 送领导

孔子语录 送领导

孔子语录送领导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理念和智慧也被后人传颂不衰。

在《论语》中,孔子留下了大量的言行录,这些语录不仅蕴含着他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道德指导和人生启示。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孔子的一些经典语录,希望能给领导们带来启迪与帮助。

一、格物致知孔子认为,要想实现知识的获取和修养,就必须注重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思考。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认真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才能使自己有所升华;要虚心接纳外来的意见和建议,才能与人共同成长;要心胸开阔,不以人未悉而轻视他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强调修身齐家,注重个人修养和家庭和睦,认为这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他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忠信,修己以治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为君子,必须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处事原则,遵守孝悌忠信等传统美德,修身以治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德者治人,有能者治事,使家庭和社会安定和谐。

三、温良恭俭让孔子强调言行要温和谦逊,不能傲慢自大,更不可贪图虚荣和享乐。

他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德不孤必有邻。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继续学习新知识,保持谦和态度,才能教育他人,获得信任和尊重;一个人要想得到他人的爱戴,就必须具备高尚的德行和人格魅力,与人相处要礼貌恭敬,宽容包容,不仅自己要做到,也要求他人如此。

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孔子重视民众的利益和民权,认为国家的根基在于人民,国君的权力是来自于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如果国君无法为民众谋福祉,就没有资格称为君子。

他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不行,是亦君子而已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不以权力为重,要为国家和社会的利益着想,以公正的态度处理国家政务,为百姓谋幸福。

管理者要谨言慎行

管理者要谨言慎行

《论语》为政第十八篇: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张是孔子的学生,姓颛孙,名师,比孔子小48岁,如果用现在的区域划分,是河南登封籍的年轻学生。

他虽然出身贫寒之家,还犯过罪,但在孔子的教育之下却成为名显于天下的著名教授。

孔子死后,他开始独立招收子弟进行教育活动,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在后世的儒家派别区分中,“子张之儒”被列在最前面,可见他这一派在后儒中影响力是相当之大,甚至与颜回、仲由、端木赐并称为孔子的“四友”之一,即亦徒亦友的关系。

子张性格外向,为人豪爽,被人称为“小子路”。

一般性格爽快的人,总是有大包大揽喜欢吹牛的性格特征,而且总是嘴比脑子快,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往往是“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然后喝酒的时候,还要拍着胸脯做保证,可最后却没有下文了。

这样的人,公关交际应该很不错,进入企业倒是个做市场的合适人眩可这个年轻人却不想向子贡那样做生意,他很率真地问了孔子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老师,我怎样才能当上官,拿旱涝保收的工资?”很多人认为,孔子办学的目的,是希望弟子们学仁学义,学习古人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甚至后世的儒生进一步把孔子神化,让孔子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

但实际上,孔子终其一生,就是在教他的学生们如何做官!实际上,古人的“学习”也有其现实的目的,如果孔子不是教给大家当官的方法,是没有人愿意过来向孔子学习的。

只不过孔子告诉大家,做官与做人的本质是一样的,先做人后做官。

他告诉学员的是做官的道理和方法,而不是做官的技巧。

所以,当面对子张的问题,孔子选择了因材施教。

在孔子看来,子张的性格不适合官场,所以告诉他要慎言慎行,多看多听,少动少说,说话干事都要留有余地。

这是针对子张的性格,叫他别冒冒失失。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样的人进了官场,会怎么样?——很可能成为“三拍干部”。

前些年国内出现了一批三拍干部,就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政府信誉损失——做决策时,没有经过详细论证,靠拍脑袋决定,此为一拍;在酒桌上,把胸脯拍的震天响,说着豪言壮语“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此为第二拍;等到出了大问题,捅了大篓子,赶快托人找关系,拍拍屁股走人,此为第三拍。

孔子五字箴言:教我们怎样与上级、平级、下级相处

孔子五字箴言:教我们怎样与上级、平级、下级相处

孔子五字箴言:教我们怎样与上级、平级、下级相处孔子对于人际关系管理有着系统的理论,比如,在《论语阳货篇》中,他老人家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闯荡天下,如果能做到五点,就可以称之为“仁”,这五字箴言是:“恭、宽、信、敏、惠”,老夫子还对这五个字做了具体的解释:“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对这五句话有多种诠释,多方面的解释,我从怎样处理好与上级、平级、下级关系的角度来解读。

恭则不侮。

你对人恭敬,就不会受到侮慢。

现实生活中,对于“恭”的理解,人们常常认为是对上级恭敬,其实,我们在职场上,不仅要对上级恭敬,对下级也要尊重,甚至恭敬,其实,层级越低的同仁,自尊心越容易受伤。

对上级不恭敬,固然会得到直接的、当面的侮辱、侮慢;而对下级不恭敬,虽然不会受到面对面的抵抗,然而,背后会被人骂、被人侮的。

所以,我对这句话的解读是:如果你不仅对上级恭敬,而且对下级都恭敬的话,你不但不会受到当面的侮慢,别人在背后都不会侮慢你。

宽则得众。

你宽厚待人,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

有些管理者不主张对下级宽厚,认为“慈不掌兵”,这里有一个误区,在战场上、流水线上,在一些非常谨慎的岗位,确实需要严格要求,但在和平年代、日常工作,平常的为人处事,如果太一板一眼了,太过严苛,“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别人就会对你敬而远之,就不跟你玩了,如果多一点宽容、厚道,多一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多一点慈悲心,你就会成为受欢迎的人,就会有很多粉丝、追随者。

在民主年代、普选社会,“得众”尤为重要。

信则人任焉。

你如果是一位诚信之人,你就会让人放心、被人信任。

中华文化“信任”一词就源于此。

如果仅仅这样理解,深度远远不够。

这里有两个知识点:1、“人”不是普通人,不是平级,更不是下级,在先秦时,“人”的词义是有位之人,相当于我们今天职场的领导;“民”才是普通民众,相当于我们今天职场的平级、下级。

2、“信”不能仅仅理解为诚信、言而有信、说话算数,还有一个重要含义是:忠诚、可靠。

论语中关于领导力古语

论语中关于领导力古语

论语中关于领导力古语
论语中关于领导力的古语有:
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解释:领导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年龄和经验积累才能成为真正
有能力的领导者,要有自律和自我认知的能力。

2.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论语·述而》)
解释:领导者必须具备优秀的品德,需要坚持正道,不为私
利而追求真、善、美。

3.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群情可与忠言逆之而不可使从也。

(《论语·述而》)
解释:领导者必须能够站在整个团队和组织的角度思考问题,遵循公正和真实的原则,以达到最大的功效。

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为政》)
解释:领导者应该心胸开阔、豁达,坚守正道,具备高尚的
品德和正直的行为。

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解释:领导者应当以义为先,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而不仅
仅追求个人利益。

6.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雍也》)
解释:领导者应该言行一致,要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
言行合一。

这些古语提供了对于领导者应当具备的品质和能力的有益引导,对于现代领导者仍然具有启示和借鉴的意义。

孔子关于管理的看法

孔子关于管理的看法

孔子的一位朋友要出任地方行政长官了,就跑来问孔子:“孔子啊孔子,你是一位智者啊,你说我这个地方行政长官该怎么当啊?”孔子说,老朋友啊,搞管理很容易,也很不容易,我呢只能告诉你九个字:“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什么叫先有司呢?先有司,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首先自己要做好表率。

我想啊,自己做好表率起码有两个意思:第一是自己要出色地、专业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是要在工作状态和职业精神上给下属带一个好的头。

这也是做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哪个下属会忠诚地追随一个不能胜任自己工作的上司呢?哪个下属会死心塌地地为一个不能为他们树立表率作用的领导效力呢?所以,孔子说的“先有司”,是做好管理工作的第一要义。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创业者和管理者,他们抱怨自己的同事和下属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或者无法完成任务,或者不能以最好的质量完成任务,或者在工作上无法做到全力以赴、精益求精。

但是,他们自己有没有想过:他们自己有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没有为他们的下属做好一个好榜样?从一定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下属,有什么样老板就有什么样的员工,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就有什么样的下属。

所以,如果你的管理工作遇到了问题,你首先要想一想:自己做的怎样?什么叫赦小过呢?孔子说的意思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选用人才要看大局,如果一个人总体上能够胜任你所给他安排的工作职位,那么在工作的非关键细节和其他方面,就应该宽容一些。

没有哪个人没有缺点,没有哪个管理者身上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

所以,管理人要做到张弛有度,该严的地方要严格,该宽松的地方要宽松。

很多管理者,特别是刚刚出道、本身学历又很高、做事情求完美的管理者,非常容易犯的管理错误就是对人比较挑剔,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甚至苛刻到完全以自己的行为标准和价值判断来要求自己的下属。

这样,容易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工作团队内部制造紧张管理,最后不能避免的影响到团队的战斗力,甚至使团队趋于解体。

我认识好几个曾经跟昔日好友共同合伙创业的年轻管理者,他们的合伙创业都遭到了失败,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他们团队当中的主要管理者不能做到“赦小过”,以致影响大家的关系,最后到了难以一起共事的程度,于是团队解体、创业失败。

孔子给管理者的三条忠告

孔子给管理者的三条忠告

孔子给管理者的三条忠告孔子的一位朋友要出任地方行政长官了,就跑来问孔子:“孔子啊孔子,你是一位智者啊,你说我这个地方行政长官该怎么当啊?”孔子说,老朋友啊,搞管理很容易,也很不容易,我呢只能告诉你九个字:“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什么叫先有司呢?先有司,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首先自己要做好表率。

我想啊,自己做好表率起码有两个意思:第一是自己要出色地、专业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是要在工作状态和职业精神上给下属带一个好的头。

这也是做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哪个下属会忠诚地追随一个不能胜任自己工作的上司呢?哪个下属会死心塌地地为一个不能为他们树立表率作用的领导效力呢?所以,孔子说的“先有司”,是做好管理工作的第一要义。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创业者和管理者,他们抱怨自己的同事和下属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或者无法完成任务,或者不能以最好的质量完成任务,或者在工作上无法做到全力以赴、精益求精。

但是,他们自己有没有想过:他们自己有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没有为他们的下属做好一个好榜样?从一定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下属,有什么样老板就有什么样的员工,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就有什么样的下属。

所以,如果你的管理工作遇到了问题,你首先要想一想:自己做的怎样?什么叫赦小过呢?孔子说的意思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选用人才要看大局,如果一个人总体上能够胜任你所给他安排的工作职位,那么在工作的非关键细节和其他方面,就应该宽容一些。

没有哪个人没有缺点,没有哪个管理者身上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

所以,管理人要做到张弛有度,该严的地方要严格,该宽松的地方要宽松。

很多管理者,特别是刚刚出道、本身学历又很高、做事情求完美的管理者,非常容易犯的管理错误就是对人比较挑剔,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甚至苛刻到完全以自己的行为标准和价值判断来要求自己的下属。

这样,容易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工作团队内部制造紧张管理,最后不能避免的影响到团队的战斗力,甚至使团队趋于解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给管理者的忠告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孔子的一位朋友要出任地方行政长官了,就跑来问孔子:“孔子啊孔子,你是一位智者,你说我这个地方行政长官该怎么当啊?”孔子说,老朋友啊,搞管理很容易,也很不容易,我呢只能告诉你九个字:“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什么叫先有司呢?先有司,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首先自己要做好表率。

我想啊,自己做好表率起码有两个意思:第一是自己要出色地、专业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是要在工作状态和职业精神上给下属带一个好的头。

这也是做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创业者和管理者,他们抱怨自己的同事和下属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或者无法完成任务,或者不能以最好的质量完成任务,或者在工作上无法做到全力以赴、精益求精。

但是,他们自己有没有想过:他们自己有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没有为他们的下属做好一个好榜样?
从一定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下属,有什么样老板就有什么样的员工,有什么样的管理者就有什么样的下属。

所以,如果你的管理工作遇到了问题,你首先要想一想:自己做的怎样?
什么叫赦小过呢?孔子说的意思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选用人才要看大局,如果一个人总体上能够胜任你所给他安排的工作职位,那么在工作的非关键细节和其他方面,就应该宽容一些。

没有哪个人没有缺点,没有哪个管理者身上没有可以挑剔的地方。

所以,管
理人要做到张弛有度,该严的地方要严格,该宽松的地方要宽松。

很多管理者,特别是刚刚出道、本身学历又很高、做事情求完美的管理者,非常容易犯的管理错误就是对人比较挑剔,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甚至苛刻到完全以自己的行为标准和价值判断来要求自己的下属。

这样,容易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工作团队内部制造紧张管理,最后不能避免的影响到团队的战斗力,甚至使团队趋于解体。

我认识好几个曾经跟昔日好友共同合伙创业的年轻管理者,他们的合伙创业都遭到了失败,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他们团队当中的主要管理者不能做到“赦小过”,以致影响大家的关系,最后到了难以一起共事的程度,于是团队解体、创业失败。

管理是一门平衡的艺术,谁不能宽容别人,也就不能管理别人和领导别人。

在重视人际关系和人情面子的中国,掌握这种平衡的艺术,尤为重要。

什么是举贤才?大家都很明白,就是要重用贤人。

按照现代管理学的说法,贤人至少应该有两个标准,第一是有能力,第二是有品德。

无德无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或者德胜于才、才胜于德,都不是最理想的人才类型。

真正的人才应该凝固做到所谓“德才兼备”,一方面能够具有胜任一个职位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另一方面能够具有相当的职业操守、能忠于自己的公司和团队、能给下属和同事发挥表率作用。

做企业、做管理,要求不断地发展经营的规模。

而经营规模的有效扩张,又以人才的选拔、任用和授权为前提。

兵不多、将不广,企
业家和总经理何以率领队伍征战沙场?如何做到战必克、攻必取?
有道是,一流的人才造就一流的公司,二流的人才造就二流的公司。

管理者遇到公司管理问题时,不妨先看看自己的左右:我们到底拥有什么样的人才?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孔子给管理者的三条忠告都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但历久而弥新,足为今日管理者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