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面向未来征文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参观抗战纪念馆有感

标题:铭记历史,勇创未来——参观抗战纪念馆感悟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怀着庄严肃穆的心情参观了抗战纪念馆。
踏进馆内的一刹那,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炮火纷飞、民族危亡的年代。
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实物展品,无声地诉说着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所经历的苦难与坚韧。
那破旧的军服,锈迹斑斑的武器,无不揭示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分。
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出先辈们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付出的巨大牺牲,他们以无比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参观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所震撼,更为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舍生忘死、矢志不渝的精神所感动。
这段历史让我明白,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铭记历史,并非沉溺于过去,而是为了汲取教训,启迪未来。
我们这一代人,应当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将其转化为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
我们要将这份历史的厚重化为肩上的责任,勇挑重担,开拓创新,开创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总结这次参观,我深感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不仅要时刻铭记历史,更要积极面向未来,以实际行动传承抗战精神,让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先烈们的付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赋予,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牢记历史演讲稿4篇

牢记历史演讲稿4篇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牢记历史振兴中华曾记否,1936年12月12日,由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的忧患,策动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而挽救了民族危机,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曾记否,1937年12月13日,六朝古都南京沦陷后,遭受了日本军国主义惨绝人寰长达六周的大屠杀。
无论是老人、妇女还是小孩,无一幸免; 百人斩的比赛,万人坑的填埋,老百姓的头颅被侩子手拧在手中炫耀;凄凉的南京城,尸体成山,血流成河,染红了长江水。
大地在悲鸣,无辜死难的30多万同胞堆积的累累白骨,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痛。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是的,就是刚刚过去的两个日子,前天和昨天,他们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铭记于心的日子。
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在灾难的旧中国,有数不清的优秀儿女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挺身而出,献出了生命。
如杨靖宇、左权、张自忠、赵一曼正是这些英雄儿女们前赴后继,才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民族的耻辱!今天,我们虽然生长在和平年代,但我们要牢记历史,牢记五星红旗是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惟有以史为镜,牢记民族之耻,铭刻先烈们的铮铮铁骨,我们才能汲取无穷的动力。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的真正意义绝不是反复咀嚼这段血腥的历史,培养仇恨的情绪。
而是要时时警醒自己,永远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生存法则。
我们要通过沉痛的回忆和冷静的反思去寻求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和振兴的力量。
是的,纪念是一种手段,它所担当的角色只是推动器,而它真正所要推动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
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别林斯基所说:爱国不应消极地满足于现状,而应该是生气勃勃地希望改进现状,并尽自己的力量来促进这一点。
新中国的诞生给中华民族的新生带来了曙光,五十多年的发展也振奋人心,原子弹的成功引暴,神州飞船的上天,申办奥运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信心。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题目: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九一八,那个悲惨的时刻,我离开了故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
92年前的今天,我为新生的国家奉献心血,热血涌动沃中华。
正义与邪恶的对决中,中国军民为了正义付出了巨大代价,超过3500万人伤亡。
无数先烈用鲜血铸就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他们的牺牲与奉献,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卷上。
如今,庄严的残历碑静静矗立,刺耳的警报声回响天际。
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拒绝遗忘、铭记苦难的铮铮誓言,同时也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郑重宣言。
警报声为历史而鸣响,钟声为和平而回响。
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激荡着时空的涟漪: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和平必将战胜纷争!人民必将获得胜利!我们崇尚英雄,并同时要找到自我的定位。
历史需要被铭记,因为它不仅是过去的见证,更是我们未来前进的指路明灯。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九一八。
这一段不朽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的记忆,更是我们国家的底色。
让我们共同怀念为九一八事变献出生命的英雄们,让我们铭记历史,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奋斗!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从前辉煌灿烂的故乡,到被九一八事变撕裂的痛苦,我们终于迎来了今天,92年的时光在历史长河中荡漾。
这段悲壮的历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痛,更是中国民族的痛。
回首92年前的今天,我们看到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英勇的中国军民站在正义的一边,面对着邪恶的侵略者,他们流尽最后一滴热血,为国家、为民族保卫了尊严和自由。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整个国家陷入了动荡和黑暗,但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放弃,他们以骨肉之躯筑起了不屈的长城。
正义与邪恶在这场大决战中激烈交锋,中国军民为了守护家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3500多万人的伤亡,无数家庭的破碎,这一切都是为了抵御那肆虐的侵略,为了保卫中华大地的和平与繁荣。
他们的牺牲与奉献,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献上了最宝贵的一份礼物。
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看着那庄严的残历碑静静矗立,听着刺耳的警报声回响天际。
我们不会忘记过去,因为那是我们铭记苦难的誓言,是我们面向未来的郑重宣言。
不忘历史开创未来征文

不忘历史开创未来征文《不忘历史,开创未来》历史,是时间的沉淀,是岁月的见证,更是我们前行的灯塔。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不禁回首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既有辉煌的时刻,也有苦难的岁月。
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从秦汉到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我们铭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壮举,也铭记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决心;我们怀念唐代的盛世繁华,也怀念宋代的文明昌盛。
然而,历史并非只有光辉的一面。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八国联军侵华到抗日战争,每一次外敌入侵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但是,正是这些苦难,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抗争,铸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过去,也可以启迪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现实问题。
我们要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
历史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更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必须时刻铭记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然而,这些成就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而是几代人艰苦努力的结果。
我们必须倍加珍惜,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方面,我们要勇敢面对挑战。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的主动权。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
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和领域。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
不忘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要勇敢面对挑战、善于抓住机遇;要坚定信心、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我们携手共进、砥砺前行!在新的征程中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让中华民族的历史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让世界因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这就是我们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演讲稿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演讲稿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跟大家分享我对于“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一主题的思考。
首先,我想说的是,历史是一面镜子,它能够让我们看清自己的过去,理解现在,并为未来铺路。
在中国古代,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说法。
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更替,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实,把握未来。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在近代以来,却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困境。
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才走上了伟大复兴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些历史经验教训,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那么,如何“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呢?首先,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失去了根基。
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其次,我们要立足现实,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我们要通过学习历史,深入理解这些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实,指导未来。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参与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我们要面向未来,勇于创新。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前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为未来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最后,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基本看法,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是人们对民族、国家、文化的基本认识。
这些观念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梦建党建国征文

铭记历史,面向未来七十年前的八月十五那天,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沸腾了中国,沸腾了世界。
这标志着法西斯在亚洲的进攻计划崩溃。
时间如白驹过隙,七十年的时间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铭记着那句话: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抗战胜利了,但遭受磨难的中国满目疮痍,法西斯在中国的土地上留下了岁月无法磨灭的罪证。
我们会永远记得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三十万同胞,永远记得731部队在东北的细菌战基地,永远记得日本人在中国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永远记得我们的国耻。
我们要努力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计划,牢记“知识就是力量、落后就要挨打”,要走“强国路”。
我们不愿历史再次上演,不愿看到血腥与杀戮,现在的世界需要和平与发展,因此,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这个和平与发展的年代里,我们要正视历史,不能对历史加以遮掩,因为历史的进程是几十亿人有目共睹的,掩盖历史无异于掩耳盗铃,会被人所耻笑。
针对日本修改教学教材以遮羞的做法,我们只能说:中国的小孩都知道掩耳盗铃的办法有多愚蠢,你这样做只能是自欺欺人,害人害己!只有牢记历史才能吸取教训,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
历史无法改变,这就要求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向未来。
在过去的七十年间,我国在经济、军事、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谁能想到曾经钢铁产量远远落后于人的中国现如今工业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二;谁能想到曾经花高价买劣势洋枪洋炮的中国自主创造了原子弹氢弹;谁能想到曾经实行了两千多年封建帝王制度的中国现如今是共产主义社会国家的领头羊;谁能想到曾经缠足留辫的中国人也都经常在国际时尚秀的舞台上闪耀光辉。
事实证明,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我们积极面向未来,再惊人的奇迹也能在中国的国土上生花。
面向未来,我看到了睡狮觉醒了的中国;面向未来,我看到了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又一大极的诞生;面向未来,我看到我引以为傲的祖国蓬勃崛起;面向未来,我听到祖国母亲对我们热切召唤。
铭记历史担当未来征文

铭记历史担当未来征文以铭记历史、担当未来为主题,我们要反思历史,珍惜和平,为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衰败。
回首历史的长河,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感受到历史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
历史是我们的根,铭记历史是我们的责任。
铭记历史,首先是要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准确的回顾和评价。
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了自由、平等、正义而奋斗过的英雄和先烈,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和坚韧。
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黑暗的历史,那些曾经给人类带来深重伤痛的战争、屠杀和灾难。
只有通过正确认识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铭记历史,还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
历史是一部文化的积淀,是我们民族的宝库。
我们应当尊重历史、学习历史,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
只有通过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我们才能保持民族的血脉相连,使我们的民族更加团结和自信。
铭记历史,更需要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和平。
历史告诉我们,战争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和平才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目标。
我们要警惕战争的危险,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珍惜和平,我们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担当未来,是我们对历史的回应,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珍惜的具体行动。
面对未来,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中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担当未来,也需要我们勇于创新和超越。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我们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
只有拥抱未来,我们才能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铭记历史、担当未来,是我们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历史意识和责任感,用自己的行动去铭记历史,为未来担当。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牢记历史的教训,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演讲。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是我们汲取智慧、启迪思想的重要源泉。
在面对未来时,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以史为鉴,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以史为鉴,铭记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人类文明的兴衰荣辱。
从古至今,无数英雄豪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这些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智慧和价值观念。
我们要以史为鉴,铭记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首先,我们要了解历史。
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我们要学习历史知识,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深入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其次,我们要铭记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
我们要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先烈们,铭记那些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人们。
同时,我们还要反思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面向未来,勇于创新面向未来,我们要勇于创新。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路径。
首先,我们要树立创新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们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敢于挑战权威和既定规则,敢于探索新的领域和新的可能性。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创新实践,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其次,我们要创新发展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我们要创新发展路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例如,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我们还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七十年前的八月十五那天,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沸腾了中国,沸腾了世界。
这标志着法西斯在亚洲的进攻计划崩溃。
时间如白驹过隙,七十年的时间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铭记着那句话: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抗战胜利了,但遭受磨难的中国满目疮痍,法西斯在中国的土地上留下了岁月无法磨灭的罪证。
我们会永远记得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三十万同胞,永远记得731部队在东北的细菌战基地,永远记得日本人在中国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永远记得我们的国耻。
我们要努力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计划,牢记“知识就是力量、落后就要挨打”,要走“强国路”。
我们不愿历史再次上演,不愿看到血腥与杀戮,现在的世界需要和平与发展,因此,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这个和平与发展的年代里,我们要正视历史,不能对历史加以遮掩,因为历史的进程是几十亿人有目共睹的,掩盖历史无异于掩耳盗铃,会被人所耻笑。
针对日本修改教学教材以遮羞的做法,我们只能说:中国的小孩都知道掩耳盗铃的办法有多愚蠢,你这样做只能是自欺欺人,害人害己!只有牢记历史才能吸取教训,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
历史无法改变,这就要求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向未来。
在过去的七十年间,我国在经济、军事、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谁能想到曾经钢铁产量远远落后于人的中国现如今工业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二;谁能想到曾经花高价买劣势洋枪洋炮的中国自主创造了原子弹氢弹;谁能想到曾经实行了两千多年封建帝王制度的中国现
如今是共产主义社会国家的领头羊;谁能想到曾经缠足留辫的中国人也都经常在国际时尚秀的舞台上闪耀光辉。
事实证明,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我们积极面向未来,再惊人的奇迹也能在中国的国土上生花。
面向未来,我看到了睡狮觉醒了的中国;面向未来,我看到了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又一大极的诞生;面向未来,我看到我引以为傲的祖国蓬勃崛起;面向未来,我听到祖国母亲对我们热切召唤。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我感受到祖国会因我们一代代人的努力而雄起。
我坚信祖国将会越发富强,人们也能拥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