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培优练习新人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教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知识与技能1.列表归纳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起止时间、建立者和末代国王、都城、导致灭亡的事件等内容,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西周更替的史实;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基本掌握)2.简单解释什么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家天下”;运用历史地图简单描述夏、商、西周的大致疆域。

(初步知道)3.知道夏朝与商朝文化的主要代表——二里头遗址和殷墟的考古成果。

(扩展了解) 过程与方法1.查找、整理有关夏朝二里头文化、殷墟及夏、商、西周建立与更替的资料。

2.认真阅读教材和资料,科学标记课文中的知识要点,归纳制作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基础知识表格。

3.思考、回答问题,认真、及时做好笔记:(1)为什么说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以此认识什么是“国家”。

(2)简述一下,夏、商、西周的灭亡有什么共同原因?以此理解、认识国家衰亡与统治者的关系。

4.模拟绘制一个图示,形象展现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严格的等级制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实和夏桀、商纣、周厉王等腐朽残暴的表现,认识国家兴亡与统治者的关系。

2.从夏、商、西周王朝“家天下”的统治观念、西周建立分封制并确立森严的等级制度,认识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其建立的意义。

3.与同学交流学习本课的体会和感受,找出自己在本课学习中最感兴趣、学习效果最好的内容或活动,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

重点归纳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实;简述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难点理解“家天下”的基本含义;明确贵族等级制度的层级关系。

同学们,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远古时代的历史。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不少远古人类,他们的智慧和艰苦创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

在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同步练习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同步练习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一、选择题1.标志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分析】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知道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据史料记载,夏朝筑有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由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夏朝初步建立起国家机构B.夏朝统治者实行暴政,欺压百姓C.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开始D.夏朝政局不稳,短命而亡【分析】本题以夏朝筑有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夏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标志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夏朝建立的有关内容。

3.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A.历史的倒退B.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C.生产力的下降D.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符合的【分析】本题以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的知识点。

【解答】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公天下”到“家天下”发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4.一个家族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

这种制度开始于()A.夏B.商C.西周 D.东周【分析】本题以一个家族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世袭制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据“一个家族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这是世袭制的体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复习知识点)

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朝起止时间: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禹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巩固统治: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机构,制定“夏历”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灭亡:夏桀实行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为汤所灭二、商汤灭夏商朝起止时间: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盘庚迁殷: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商朝日益强盛灭亡: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商朝灭亡三、西周的分封制起止时间: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建立者、都城:周武王镐京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灭亡: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周幽王是为犬戎所灭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成就: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商周时期: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g uǐ)成分:铜、锡、铅制作工艺高超,方法:泥范畴造法(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二、甲骨文记事定义:甲骨文是中国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内容:记载内容十分丰富地位: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意义: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农业: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手工业: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业等都有所发展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开设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广泛流通二、王室的衰微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渐瓦解表现: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不在听从王命,各自为政,诸侯不在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

七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七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12/8/2021
第五页,共十七页。
4.西周(Xī Zhōu)灭亡 (1)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2)西周灭亡:到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王 朝被犬戎族所灭。 (3)东周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12/8/2021
第四页,共十七页。
四、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fēn fēnɡ) 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 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特点: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 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夏朝的统治
(1)统治中心: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2)夏朝的文明:洛阳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 里头遗址。 5.夏桀的暴政:夏朝历经400多年,到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统治残暴,引起民
众的反抗。
12/8/2021
第三页,共十七页。
二、商汤灭夏 1.商汤灭夏:夏朝后期,商部落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伐 夏,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2.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3.盘庚迁殷: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4.商纣的暴政:商朝最后一个王商纣王对外征伐,耗费国力,修筑豪华宫殿,施 用酷刑,残害人民。 三、武王伐纣 1.周的兴起:商朝晚期,周部族以农业立国,发展迅速。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 公等人的辅佐,周部族日益强盛。 2.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juézhàn), 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3.西周建立: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点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2.中心地区: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二、商汤灭夏1.夏朝灭亡:夏朝后期,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夏王朝灭亡。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

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三、武王伐纣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周部落日益强盛。

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四、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3.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4.西周的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图。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知能演练提升新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知能演练提升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2.“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解释是( )A.夏朝人是禹的后代B.夏朝已经制定了刑法C.夏朝阶级矛盾尖锐D.《禹刑》极为残忍3.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

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 )A.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B.国君宫殿规模宏大C.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D.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4.电视剧《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镜头,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5.《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一史料反映西周的社会制度是(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6.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女娲补天B.涿鹿之战C.大禹治水D.牧野之战7.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8.“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A.实行世袭制B.实行分封制C.实行禅让制D.实行行省制二、读图简答题9.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1周天子宗亲和功臣(诸侯)图2(1)图1中①②处分别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是什么?(2)我国古代社会由世袭制代替图1中的①制度,有人认为这是历史的进步,也有人认为是历史的倒退,谈谈你的看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同学们,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远古时代的历史。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不少远古人类,他们的智慧和艰苦创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

在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

我国奴隶社会历时近1 600年,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四个时期。

今天,就让我们首先来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其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得到扩大。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多媒体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教师:夏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大致在今天的什么范围?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教师:阅读课本第20页正文部分内容,问:世袭制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教师出示材料史书上记载,禹建立了一支军队,征服南方三苗,还建立了官僚机构,有“六卿”等官职。

那时已有刑法,史书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优秀教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内容教材P18~P22,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情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学习本课叙述的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商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经过,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讨论,让学生初步了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使学生首先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又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

其次,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重点难点重点: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后继的商王朝和周王朝,国家地域更为扩大,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

夏、商、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西周时期建立了什么样的制度?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了解夏、商、周的历史变迁。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尧舜禹的“禅让”。

说的是尧年老时,把位置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

舜年老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而禹在位期间,我国的史前时期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1.根据课文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和地点公元前2070年、禹、阳城2. 材料研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问题:材料中“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的各指的是什么时期?反映了什么?其代表事件是什么?尧、舜、禹时期,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禹传子(启),家天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 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

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
下列哪一时期( )
A. 黄帝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2. 说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国家和地区主
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地区( )
A. 最早出现农业
B. 最早出现了私有财产
C. 最早建立奴隶制国家
D. 最早产生了文字
3. 如图是“烽火戏诸侯”的连环画图片,开始时诸侯被戏弄成
功与分封制的哪一内容有关( )
A. 诸侯向天子交纳贡品
B. 诸侯担负镇守疆土的职责
C. 战时带兵随同天子作战
D. 诸侯开发边远地区
4. 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

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图一 司母戊鼎
图二甲骨文
图三 殷墟宫殿复原图
A. 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B. 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 图三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
D. 上述三幅图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
二、材料题
在人类历史上,社会制度的不断演变,推动历史的不断进步。


材料一:相传,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他品德高尚,才干出众,勤劳简朴,爱


护百姓。

尧老了,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舜做为继承人。

舜年老时,也采用同样的方 式传位给禹。


——《中国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臣民分封给亲戚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 命令,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战时要带兵随周王征战。

《中国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秦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统治,建立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秦朝 的这套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周天子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完成材料三示意图空余部分。

秦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4)从社会制度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一、选择题 1.【答案】D
答案和解析


【解析】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历史上成为西周。

由“武王伐纣”的铭 文可知该青铜器可能铸造于西周。

故选 D。

本题以“武王伐纣”的铭文为依托,考查的是西 周建立的知识。

以“武王伐纣”的铭文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 理解能力。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 3500 年开始,非洲的埃及尼罗河两岸出 现了奴隶制小国,进入文明社会;公元前 3500 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 多奴隶制小国,进入文明社会;约公元前 2500 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了奴隶制的小国, 进入文明社会;中国在公元前 2070 年建立奴隶制国家夏朝,进入文明社会;公元前 6 世纪, 古代希腊的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所以,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 里特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地区最早建立奴隶制国家,奴 隶制社会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

故选 C。

3.【答案】C 【解析】题干给出的“烽火戏诸侯”反映了诸侯战时带兵随同天子作战。

为了巩固统治,西 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故选 C。

本题考查了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 用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商朝的相关知识。

图一是商朝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 大的青铜器;图二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图三是商朝 都城殷墟宫殿复原图;三幅图反映的内容均与殷墟(即河南安阳)有关,BCD 叙述正确,不 符合题意;A 项商朝还没有冶铁业,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 A。

二、材料题 【答案】 (1)禅让制 (2)分封制 (3)太尉 丞相 监察 郡/郡守 郡县制 (4)社会制度与社会状况应该相互适应;社会制度的变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

【解析】


(1)本题考查禅让制。

古代老的部落首领在自己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 举品行高尚的人做他的继承人,这种制度称为禅让制。

(2)本题考查分封制。

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建立分封制,根据血缘 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 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本题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朝规定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 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