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基因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致弱研究_霍亚飞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2023年08期畜禽·水产·饲料·兽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杨齐(四川省绵阳农业学校,四川绵阳621002)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IB分布广泛,给养鸡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IBV血清型众多,且不断有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毒株出现,常导致免疫失败。
目前对于IB尚缺乏特效药物,通过使用对症治疗药物以缓解症状、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等,以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本文综述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措施等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研究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8-0102-04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能够导致不同日龄鸡感染,尤其是4周龄以下的雏鸡感染后症状较为严重[1]。
IB可造成鸡群生长受阻、饲料转化率降低、产蛋量及质量下降、死淘率增高,极大地影响集约化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IBV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血清型众多,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毒株和血清型,彼此之间没有交叉免疫性或交叉免疫性较弱,使其诊断和预防难度增大。
在规模化养鸡场IB常常继发细菌感染,加大了防治难度和经济损失。
因此,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对IB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1病原学IBV是IB的病原体,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2],大多呈球形,直径90~200nm,表面有囊膜,囊膜上有棒状纤突,状如皇冠。
IBV有核衣壳蛋白(N)、膜蛋白(M)、纤突蛋白(S)3种主要结构蛋白,及一些小分子蛋白[3]。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禽类呼吸系统传染病,主要感染家禽中的鸡。
此外,也有报道表明禽传染性支气管炎也可能感染鸭、鹅、火鸡等禽类。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会引起家禽的上呼吸道和肠道病变,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禽流感、呼吸系统并发症和产蛋减少等问题。
关键词:禽;传染性支气管炎;诊断;防治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韩秋月,霍亚飞,杨占江(吴桥县农业农村局河北沧州061800)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11.027收稿日期:2023-03-02作者简介:韩秋月(1990.5—),女,河北沧州人,研究生,中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兽医工作。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禽类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范围广,病原体易变异,对禽类养殖业造成了重大威胁。
该病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可以在家禽群中迅速传播,导致家禽死亡率高、产蛋量降低等影响。
科学的诊断和防治禽传染性支气管炎可以降低该病对家禽养殖业的危害,从而避免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1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实验室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多种方法。
1.1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禽传染性支气管炎在禽类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会导致家禽产蛋量降低、生长发育受阻,从而给养殖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较为典型,主要包括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两个方面。
呼吸道症状主要表现为禽类会出现喘息、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特别是在剧烈运动或夜间更加明显。
此外,感染禽类还可能出现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结膜充血、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消化道症状表现为禽类会出现食欲减退、口腔干燥、粪便异常等症状,尤其是在病情较为严重时,禽类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最终禽传染性支气管炎会导致家禽出现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羽毛不整等精神症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研究进展

I B V)引起 的一 种急性 的高度传 染性 的呼吸 系统疾病 ,该 疾
病的主要特征 为 :喘气 、咳嗽 、打喷嚏 、气 管哕音和流鼻 涕 ( B u t c h e r G D等 ,2 0 0 2 ) ” 。
1 . 1 I B N、J i l i n 、J A A S 、J 9等 疫苗 ,这些疫 苗 主要 是预防 肾致病 性I B V,在我 国地方 I B的防治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 H 。
鸡传染性 支气管炎是 禽类最主要 的疾病 之一 ,鸡 群感染
I B V后主要表 现为蛋鸡 的鸡 蛋产量减 少甚 至停止 、蛋 的质 量 下 降 ,出现软壳 蛋或者畸形蛋 ,肉鸡增 重缓慢等 。I B V感 染 后可能导致 支原体 、大肠杆 菌等病原微 生物的继发感染 .造 成 的经济损失尤为严重 。 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疫苗在 I B V的预防中起着重要 的作 用 。特别是用 本地 区 分离 株制备的活疫苗 、多价疫 苗是防制 I B V的更 为有效的方 法 。 目前 ,常用的疫苗 主要有灭活苗 和活疫苗两类 .它们都 含有 完整的 I B V颗粒 ,但是 ,基 因工程疫苗显示 了巨大的应 用前景 [ 2 1 。
毒株之 间具有较 小的 交叉保护 性甚 至无 交叉保 护性 .因此 .
异 ,且不 同血 清型之间交叉保护 力弱或没有 ,因而 ,采用不
I B仍是 危害世界 养禽业 的重要 疫病 之一。本文收集该病毒 分
子生物 学和免疫 学研 究进展 ,认 为基 因工程 疫苗将是 未来一
个 重要 的研 究 方 向 ,并 且会 有 广 阔的 应 用前 景
鸡传 染性 支气管 炎 ( A v i a n I n f e c t i o u s B r o n c h i t i s ,I B )是 南鸡传 染性 支气 管炎病毒 ( A v i a n I n f e c t i o u s B r o n c h i t i s V i r i i s ,
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分析

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分析作者:李玉杰盛媛魏秀丽徐恩民吴静刘娜马秀丽来源:《家禽科学》2021年第06期摘要:本研究测定了2020年以来本实验室从不同地区分离的44个IBV毒株的S1基因序列,并与参考株序列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发现分离的44个IBV毒株共占据5个分支。
其中:第一分支为QX型,包括25个分离株,QX型分离株又分为ClusterⅠ亚分支(7个)和ClusterⅡ亚分支(18个);第二分支为4/91型,包括12个分离株;第三分支为LDT3型,包括3个分离株;第四分支为Mass型,包括2个分离株;第五分支为TW型,包括2个分离株。
从毒株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可以看出,QX型仍是我国IBV流行的主要基因型。
关键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遗传变异;进化变异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1085(2021)6-0005-05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在国内流行甚广。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之一,其基因组为单股线状正链RNA,含有3种主要结构蛋白,即纤突蛋白S、膜蛋白M和核蛋白N。
S1基因是IBV 基因组中最易发生变异的部位,其编码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IBV特异的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S1蛋白在进化上比M蛋白和N蛋白都表现活跃,因此可不断导致IBV新的血清型、亚型和变异株的产生,致使IBV疫苗免疫失败,给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制带来新的困难。
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和变异株众多,各型之间无交叉反应或交叉反应差。
因此,对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首先需明确当地流行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血清型和变异株。
从分子水平揭示近年来IBV的变异情况以及不同毒株之间的进化关系,对我国今后开展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监测和综合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研究針对2020年以来从不同地区分离的44株IBV毒株进行S1基因序列测定,比较分析了分离毒株的遗传演化,明确流行的基因型与变异趋势,对疫苗选择和疾病防控具有参考价值。
浅谈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传 播 。饲 养密度 过 大 、过 热 、过 冷 、通 风 不 良等可诱 发 本病 。 2 流 行病 学
5 诊 断
在 一 般 情 况下 ,根 据 临 诊 病 史 、临 诊 症 状 和 病 理 变 化 可 做
本 病感 染 鸡 ,无 明 显 的品 种差 异 。各 种 日龄 的鸡都 易 感 ,但 成初步诊断 ,确诊需根据血清转阳或抗体滴度升高 、病毒分离鉴 5 周龄 内 的鸡症 状 较 明显 ,死亡 率 可到 1 5 —1 9 %。发病 季 节多 见 于 定 、直接 检 测 鸡传 染 性 支 气 管炎 病 毒 ( I B V)抗原 或 分 子生 物 学 秋 末至 次 年春 末 ,但 以冬季 最 为严 重 。 环境 因 素 主要是 冷 、热 、 法进 行检 测 。 拥 挤 、通 风不 良 ,特别 是强 烈 的应 激 作 用如 疫苗 接 种 、转 群 等可 6 防 治措施
浅谈鸡传染性 支气管炎 的防治
刘 广 飞 吴 飞
( 清丰县 畜牧兽 医服务 中心,河南濮 阳
摘 要 :鸡 传染 性 支气 管 炎 是 由传染 性 支气 管 炎病 毒 引起 的一种 3 . 3 肾病 变型
4 5 7 3 0 0 )
急 性传 染 病 ,是 养 禽业 主 要 的疫 病之 一 。本 文 主要 阐 述 了该 病 的 能 给该 病 的防控 提供 一定 的帮 助 。
诱发该病发生 。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此外 ,人员 、用 对该 病 的 预 防控 制 ,我 国一 直 采用 以疫苗 免 疫 为主 的手 段 , 具及饲料等也是传播媒介 。本病传播迅速 ,常在1 —2 d 内波及全 但 由 于本 病 的血 清 型多 ,有 时 免疫 效果 不 理 想 。另 外 ,该病 的发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X u m u s h o u y i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目前养鸡业较为常见的疾病,该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对鸡的产蛋量与质量均会产生严重影响,为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所以针对此病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保证养殖业的发展。
一、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因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属于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该病主要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属于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传染性极高,冬春换季季节是此病的高发期,以冬季最为显著,无明显的品种差异,雏鸡更易感染此病。
经调查雏鸡日龄越小,造成输卵管的损伤率越大,影响产量越严重。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在日常中也可通过饲料、饮水、养殖人员、养殖器具进行传播。
该病病因主要与气温有关,过冷、过热应激反应大都会引发此病,以及由于饲养密度过大,致使通风效果不佳,也易引起此病,该病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死亡率较低,但会影响产蛋量以蛋的质量,在出现肾型时,死亡率较高。
二、临床表现1、呼吸型①雏鸡呼吸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雏鸡患病时,前期无明显症状,发病时整体鸡群会出现同时发病的情况,早期临床表现为咳嗽、流鼻涕、流泪、喘气声大、张口喘气等症状,有时会出现鸡声音嘶哑,夜间嘶哑叫声最为显著。
随着病情加重,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饮水增多、缩头闭目等表现,死亡率较低,但如治疗不及时,也会出现死亡。
②产蛋鸡产蛋鸡的临床表现与雏鸡不同,表现的呼吸道症状较轻,一般只有轻微的呼吸困难、咳嗽、气促,在安静状态下会出现气管“呼噜声”,有部分鸡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粪便颜色改变的情况,但症状较轻,死亡率低。
但该病对产蛋鸡产蛋量有影响,起病后第二天起,产蛋量减少,7-14天最为显著,产蛋率明显下降,并出现质量问题,软蛋和畸形蛋,蛋清与蛋黄严重分离,严重影响蛋的孵化率,一般情况下,产蛋量回升与鸡的身体状况成正比,中龄鸡饲养得当可很快恢复,对于中龄母鸡产蛋量回升情况,老龄母鸡回升较慢,甚至有些老龄母鸡会很难恢复原有水平。
1株QX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S1基因序列分析及致病性研究

1株QX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S1基因序列分析及致病性研究穆晓惠;陈启稳;陈建;涂敏;孟婷【期刊名称】《畜牧与兽医》【年(卷),期】2022(54)4【摘要】为跟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及致病特性,2020年从安徽某蛋鸡场采集的发病鸡气管和肾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及致病性分析,确定该毒株为IBV,并命名为CK/CH/LAH/20-6。
分离毒株可引起鸡胚发育受阻,呈现侏儒胚、蜷缩胚等特征性病变;S1基因检测及遗传演化分析表明,S1基因大小为1 620 bp,属于QX型毒株,与华南地区CK/CH/SHD/GM17-1分离株S1基因同源性高达99.9%;14日龄SPF雏鸡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毒株可致雏鸡100%(20/20)发病,20%(4/20)死亡,同时可致气管和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排毒检测结果表明,攻毒鸡第3天气管及泄殖腔排毒检测率分别为95%(19/20)和85%(17/20),第21天排毒检测率仍达81.25%(13/16)和75%(12/16)。
本研究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流行病学数据,丰富了IBV的生物信息数据库。
【总页数】6页(P61-66)【作者】穆晓惠;陈启稳;陈建;涂敏;孟婷【作者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5【相关文献】1.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广东分离株s1基因的序列分析2.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S1基因的序列分析3.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QD株S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4.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S1基因的序列分析5.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合肥分离株S1基因序列及致病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参 考 文献 :
【 ] 甘 盂侯 寓流 感 【 ]北 京 : 京 农业 太 学 出版 社 , ̄ 5 3 0 1 M 北 J9 1 —8 . 【] 乔传玲. 2 于康 震 禽 渡感 病 毒 结构 蛋 白匣 其 免 在 厦 性 [ ] 预 防 兽 J
2 基因的表这
IV的 R A基因组具 有独 特的转录合成机制。其模 式为 B N 冠状病毒的先导 引物转 录机制 j 。在 感染细 胞 内, 病毒 R A N
首 先 被 转 录 成全 长 的 负 链 R , 后 再 转 录 出 一 套 6种 亚 基 NA 随 因 R A , mR N 即 NA1一 m A6, 6种 mR A 具 有 共 同 的 RN 这 N 3 _端 P tf 结构 , 5 。 oyA) 而 。端 结 构 则 长 短 不 一 , 而 形 成 套 从
2位苏氨酸的密码 A A突变 为编码 精氨酸的密码 子 A A, C G 就 会 由低致病力变为高致病力毒株 ; 而一旦 H 5亚型低 致病力 毒 株在编码 3位谷氨酸的密码子 G A点 突变为编码赖氨酸的密 A
码子 A A, 会 变 为 高 致 病 力 毒 株 。 A 也
[ ] 丁圣青. 4 丁铲 禽流感病毒致 病性 的分子基础 [ ]中国畜禽传染 】
的分子生物学 研究成为 热点, 展较快 。本 文就 IV 的分子 进 B 生物学方 面的研究进 展作一综述。
式结构。也就是说, 这一模式 中, 在 先导 R NA先独 立合成. 然 后从负链 R A模 板上解 离下 来. 与其 R A 聚合酶 保持 联 N 但 N 系。这种先导物 聚合酶复合体继续 向模 板下游移动 , 当遇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P100 致病性试验 1.4.1 实验鸡分组 3 日龄 SPF 鸡 60 只,随机分成 3 组,分别编 号 为 A、B 和 C 组 ,每 组 20 只 。A、 B 组分别采用 P100 和 SDZB0808 进行滴鼻点眼病毒 接 种 , 剂 量 均 为 105.0 EID50/ 只 。 C 组 用 0.01 mL 无 菌 0.01 M (pH7.2) PBS 缓冲液滴鼻点眼。各组实验 鸡分别于不同隔离器中饲养。每天观察实验鸡精 神、食欲情况(14 d),统计发病 死 亡 情 况 ,病 死 鸡 进行剖检。 1.4.2 实验鸡病毒接种后排毒检测 于病毒接种后 第 4 d、7 d、10 d 及 14 d 迫杀各组实验鸡各 3 只, 观察 病 理 变 化 ,将 气 管 和 肾 脏 置 于 10 %福 尔 马 林 中,以备制作组织切片,同时取气管、肺脏、肾 脏、法氏囊、腺胃、脾脏、肝脏、心脏、喉头和泄 殖腔棉拭进行病毒 RT-PCR 检测,每次 3 只。 1.5 P100 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按 TRIzol 试 剂 盒 说 明 方 法 提 取 病 毒 基 因 组 RNA, 反 转 录 制 备 cDNA。利 用 通 用 引 物 PCR 扩 增 后 经 1.2 % 琼 脂 糖 凝胶电泳鉴定。将鉴定正确的 cDNA 由上海生工生 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测序。采用分子生物 学软件 DNAStar 将 P100 各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拼接, 获得其全基因序列,并与 SDZB0808 基因防兽医学报
2015 年
鸡 传 染 性 支 气 管 炎 (Infectious bronchitis, IB) 是 由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引起的一类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V 基 因 组为单股正链 RNA,长约 27.6 kb,基因 组 5' 端 约 2.0 kb 为 复 制 酶 基 因 , 包 含 两 个 开 放 性 阅 读 框 (Opening reading frame,ORF) ORF 1a 和 1b,分别编 码 440 ku 和 300 ku 的多聚蛋白,并可以通过核糖体 移码作用产生 700 ku 的多聚蛋白 1ab。1a 和 1ab 多 聚蛋白可以水解生成 15 种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s,nsps),在 IBV 转录与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1-2]。 基 因 组 3' 端 编 码 4 种 结 构 蛋 白 - 纤 突 蛋 白 (Spike, S)、 膜 蛋 白 (Membrane, M)、 核 蛋 白 (Nucleocapsid, N)和囊膜蛋白(Envelope,E),此外还编码 4 种非结 构蛋白[1]。
鸡胚中连续传 100 代的子代病毒 P100 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 P100 对 3 日
龄 SPF 鸡无明显致病性,而亲本株 SDZB0808 对 3 日龄 SPF 鸡致死率为 40 %。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以亲本株
SDZB0808 为参考株,P100 基因组发生 3 个有义突变,导致 ORF 1a 编码的蛋白(I3 047L)、S 蛋白(N76Y)、E 蛋 白
第 37 卷 第 3 期 2015 年 3 月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Vol. 37,No.3 Mar. 2015
doi: 10.3969/j.issn.1008-0589.2015.03.04
QX 基因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致弱研究
2结果
2.1 P100 致病性试验结果 2.1.1 实 验 鸡 临 床 症 状 和 病 理 变 化 B 组 经 SDZB0808 攻毒后 2 d 个别鸡只出现食欲下降,精神 沉郁、缩颈、羽毛松乱和气管啰音等临床症状,于 3 d~10 d 病死 8 只,第 14 d 存活实验鸡精神、食 欲基本恢复正常。剖检显示病死鸡主要表现气管环 出血、肾脏肿大(花斑肾)。A 组实验鸡经 P100 攻毒 后在 14 d 观察期内精神、食欲均正常,与对照组(C 组)相比无明显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2.1.2 实验鸡病毒接种后排毒检测 于病毒接种后 不同时间点对实验鸡喉头和泄殖腔样品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A、B 组实验鸡喉头和泄殖腔样品在攻 毒后 4 d~14 d 均可以检测到病毒,正常对照组 检 测结果均为阴性(表 1)。
Key words: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deletion; attenu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收稿日期:2014-06-31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CARS-42-Z12) 作者简介:霍亚飞(1988-),女,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致病与免疫机理研究. * 通信作者:E-mail:hubeixia917@;zxm820410@
2.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associated in the attenuation of a QX-like genotype of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QX-IBV), the pathogenicity and genome sequence of the parental IBV SDZB0808 strain were compared with the attenuated strain of IBV P100 which was passed continuously in chicken embryonated eggs for 100 passagees. In the experimental infection test, no obvious clinical signs and death were found in chickens inoculated with the IBV P100 and chickens in control group, comparing with the 40% mortality in chickens inoculated with SDZB0808 strain. With SDZB0808 as reference strain, mutations were found in three sites of P100 genome which resulted in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in the ORF 1a (I3,047L), spike protein (N76Y) and envelope protein (L29I). In addition, a total of 30 continuous nucleotides were deleted in the genome (3,244 nt-3,273 nt) of P100 which resulted in 10 amino acids deletion in the ORF 1a (aa906-aa91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utations and deletions in the genome may have resulted in the attenuation of SDZB0808.
(L29I)发生了氨基酸替换;此外,P100 在第 3 244 nt~3 273 nt 位点连续性缺失 30 个核苷酸,导致 ORF 1a 编码的
蛋白在 906~915 位缺失 10 个氨基酸。本研究结果表明 QX-IBV 分离株 SDZB0808 毒力致弱可能与其基因组序列
突变和缺失有关。
关键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缺失;致弱
(1. Shandong Key Lab of Animal Disease Control and Breeding,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an 250100, China;
中图分类号:S8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89(2015)03-0177-04
Attenuation study of QX-like genotype of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strain
HUO Ya-fei1,2, XU Chuan-tian1, CUI Yan-shun2, YANG Shao-hua1, HUANG Qing-hua1, ZHANG Lin1, HUANG Yan-yan1, LI Jian-liang2, HU Bei-xia1*, ZHANG Xiu-mei1*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 毒 株 、 SPF 鸡 胚 及 实 验 动 物 SDZB0808 (KF853202)山东 IBV 分离株由本实验室分离并保存; P100 为 SDZB0808 株在 9~11 日龄 SPF 鸡胚连续传 100 代获得的子代病毒 ;SPF 鸡 胚 和 SPF 鸡 购 自 山 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 SPF 鸡研究中心。 1.2 主 要 试 剂 TRIzol Reagent RNA 抽 提 试 剂 、 One-Step RT-PCR 试剂盒 和 DNA Marker DL 2000 均 购自山东赛恩斯科技有限公司。 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参考 GenBank 中登录的 IBV 全基因组序列,设计 25 对引物用于扩增 P100 全基 因组(表略),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 限公司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