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网络形象的塑造
我国高校图书馆微博形象研究

我国高校图书馆微博形象研究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微博形象研究》,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从印象管理理论的视角将高校图书馆微博视为其表演的前台,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高校图书馆微博所扮演的角色形象特征,得出高校图书馆微博试图呈现的形象:优质信息服务形象、阅读文化倡导者形象、热爱校园文化形象、关注微博舆论形象、励志形象、乐于互动形象、亲切幽默形象。
文章认为高校图书馆微博形象继承了高校图书馆优质信息服务形象和阅读文化倡导者形象,其他的形象对其刻板印象有所突破,并为其形象增添了新的内容。
建设高校图书馆微博的良好形象,需要重新定位微博上高校图书馆与用户的关系。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微博形象高校图书馆微博高校图书馆形象高校图书馆印象管理l 前言高校图书馆在微博上塑造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吸引用户关注,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同时可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吸引优秀人才,获得政府、学校和社会的支持。
目前国内学者对高校图书馆形象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图书馆实体,只有少数文章探讨了网络形象,如《图书馆网络形象识别设计初探》、《运用CIS理论,塑造高校图书馆网络新形象》等。
目前没有专门研究高校图书馆微博形象的成果发表。
现有文章或仅涉及对微博传播高校图书馆形象功能的论述,如周燕妮认为高校图书馆微博主要有四大功能:信息发布、参考咨询、形象塑造和危机公关,但缺乏高校图书馆具体塑造了哪些形象的实证研究;或从页面设计角度提及塑造高校图书馆微博良好形象的策略,如翟春红等认为要注重形象标识的设计与运用,要简洁明了,突出图书馆的专业特色和服务内涵,还有研究提出微博界面上的各种信息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如头像、背景模板、标签等,但忽视了从微博内容角度提出形象运作建议。
鉴于实践和理论的需要,本文将从印象管理的视角研究高校图书馆微博形象呈现的特点,探求其角色形象对以往高校图书馆形象的继承和突破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为高校图书馆微博的形象运作提出建议,以期丰富高校图书馆形象内涵,促进高校图书馆微博良好形象的传播。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形象建设浅析

必 须 指 出 ,形 象 建 设 中要 素 之 间 、要 素 与 形 象 整 体 之 间 、形 象 整 体 与 环 境 之 间 都 存 在 密 切 联 系 。 它 们 互 相 制 约 、互 相 影 响 、不 可 分 割 。 因此 ,网络 环境 下 图书 馆 形 象 建 设 决 不 能 只顾 一 点 不 及 其 余 。
要组成部 分 ,涵盖 了信 息 收集 、存 储 、组织 、
传 递 等 信 息 交 流 的 各 个 环 节 ,在 很 大 的 程度 上
社会作 用又能增强图书馆的机能 ,它对 图书馆
的 作 用 是 整 体 的宏 观 的 。
制约着人类 信息交流 的空 间 ,因此 图书馆迈 向 网络 化 已经 是 必 然 趋 势 。事 实 上 ,当 今 网络 化 浪 潮对 传 统 的 图书 馆 已产 生 了 巨 大 而 深 远 的影
15
维普资讯
服 务 能 力 特 征 :它 包 括 数据 库 建 设 、网络
能 给 社 会 公 众 以深 刻 印 象 ,加 强公 众 记 忆 ,赢 得公众认 同。
建设 、设 备 建设 等 自动 化 建 设 工 程 。是 构成 图 书 馆形 象 的 各 类 要 素 中影 响 力最 强 的 。 它 能反
以 ,在 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的形象将包 括多项相
互 关 联 的 具 体 要 素 ,形 成 一 个 形 象 系 统 。人 们 较 多关 注 的一 些 方 面形 成 形 象 的不 同 侧 面 ,其 中 包 括 道 德 特 征 、服 务 能力 特 征 、 管 理 水 平 特 征 、外 貌 特 征 、人 员素 质 特征 等 。
响 ,从 根 本 上 改 变 着 图书 馆 的 方 方 面 面 ,在 这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形象的纪实影像塑造———基于纪录片的分析与启示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形象的纪实影像塑造基于纪录片的分析与启示陈㊀阳(广州图书馆,510623)摘㊀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对媒介生态的深入影响,大众媒介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影像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形态之一㊂通过全媒体宣传营销,多形式塑造㊁多载体呈现㊁多渠道传播自身形象,有助于图书馆持续提升社会影响力,助力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㊂文章通过分析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纪录片作品所塑造的图书馆综合形象及其表现形式,对图书馆在互联网环境下以纪实影像手段塑造行业形象㊁进而有效提升社会总体评价提出思考和建议㊂关键词:图书馆形象;纪实影像;形象塑造;图书馆营销引用本文格式:陈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形象的纪实影像塑造 基于纪录片的分析与启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4(2):71-76.Documentary Image Shaping of Library Image in Network Environment: 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Based on DocumentaryCHEN Yang(Guangzhou Library,Guangzhou㊀510623,China)Abstract:With the in-depth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on the media ecology,the development of mass media has shown a diversified trend,and video communi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main forms of communication.Through all-media publicity and marketing,multi-form shaping,multi-carrier presentation,and multi-channel dissemination of its own image will help libraries continue to enhance their social influence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By analyzing the comprehensive image and expression forms of libraries shaped by documentary works with the Internet as the main communication media,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use of documentary images to shape the industry image of libraries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social evaluation.Key words:library image;documentary image;image building;library marketing0㊀引言‘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的用户规模达10.40亿,网络视听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1]㊂这标志着在网络环境下,视听成为主流传播形态之一,对于各行业或机构的宣传推广而言,影像化表达成为互联网时代塑造自身形象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㊂伴随移动互联网兴起和公众文化需求的变化,近年来以网络为主要传播渠道㊁承载优质文化内容的网络纪录片蓬勃发展,凭借纪实影像美学的表现手法广泛传播㊂关注这类新兴传播媒介及文化载体中所呈现的行业整体形象,借鉴其表现方式,能够帮助图书馆更好地塑造并传播行业及从业者形象,提升自身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㊂图书馆形象即公众对图书馆综合评价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总体印象[2]㊂公众对于图书馆形象的感知,尤其是社会媒体的整体评价,能够展现图书馆社会形象的实际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形象建设提供依据[3]㊂国内关于图书馆形象感知的研究对象覆盖文学作品[4]㊁新闻报道[5-7]和影视作品[8],近年来拓展到网络新闻[9]和社交媒体[10-11],并开始关注运用新媒体塑造图书馆形象[12]㊂研究认为,影视作品能够使图书馆的视觉符号呈现出多元的艺术美感,丰富了公众对于图书馆的想象[13],但作品对叙事性的要求会造成图书馆信息与故事情节生硬结合[14],对图书馆的形象塑造依据其社会作用㊁象征意义以及人们的想象,具有2024年3月第42卷第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大学图书情报学刊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Mar,2024Vol.42No.2明显的模式化特征[15]㊂对图书馆员的外部形象塑造同样呈现模式化㊁固定化[16],对馆员内部形象中的知识素养则塑造不足[17],与现实中图书馆员的职业形象有较大差距[18]㊂总体而言,关于影视作品中图书馆形象的研究聚焦于情节虚构㊁注重艺术加工的电影和电视剧(并称 影视剧 ),忽略了纪录片等纪实影像作品,未区分不同作品类型在表现方法㊁叙事视角上的差异,造成图书馆媒介形象感知的片面和偏差,无法为图书馆形象的影像化塑造提供更广泛的借鉴㊂1㊀纪实影像中的图书馆形象1.1㊀纪录片与图书馆1.1.1㊀纪录片进入网络时代与影视剧艺术性㊁娱乐性㊁消费性并存的内容商品特质有所不同,纪录片的根本属性在于真实,对于事物的形象塑造并非为推动剧情发展服务,而是建立在客观记录与创造性呈现之上,使用影像语言 以索引方式记录社会现实并加以解读[19] ,从而避免了事物形象的固化甚至失真㊂随着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媒介生态的介入,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平台㊁受众互动性为特质[20]的网络纪录片悄然兴起,国内上线的网络纪录片数量呈整体上涨趋势(图1),纪录片生产已进入 网生时代 ,内容形态 网感化 ㊁受众群体年轻化[21]等特性尤为突出㊂作为一种通过新兴媒介传播的新型影视作品,网络纪录片依旧遵循真实性的基本原则,客观呈现行业㊁机构或个人的形象特质,同时视角更加平民化㊁叙事更加接地气,并能凭借即时互动的特性为观察某一主体的社会形象提供受众视角㊂(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图1㊀2019-2022年国内网络纪录片上线数量1.1.2㊀塑造图书馆形象的网络纪录片近年来,伴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㊁文化自信的增强,国内文化类纪录片的创作十分活跃㊂在新媒体语境下, 微纪录片 这类片长在12分钟以内[22]㊁适应受众碎片化需求的新兴样态应运而生,进一步丰富了文化纪录片的类型㊂作为重要的文化机构,图书馆备受纪录片创作者的青睐,在近年来广为传播的文化类网络纪录片中频繁出现图书馆和馆员的内容元素㊂本文通过网络检索及资料查找,搜集了以国内公共图书馆为主题或主要内容的网络纪录片7部共11集作为分析对象(表1)㊂通过观看分析,发现图书馆在这些纪录片中的形象呈现出以下特征:(1)创作主体多元,涵盖国家级媒体㊁新媒体平台和自媒体品牌;(2)主题以人文历史类特别是古籍题材纪录片为主;(3)内容包括图书馆馆史㊁建筑㊁特色馆藏,尤其注重对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关照㊂通过对网络纪录片中图书馆内容元素及其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可以直观地观察社会公众对于图书馆行业的定位及认知,为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以影像手段塑造自身形象提供借鉴㊂表1㊀样本网络纪录片基本情况片名分集名年份出品方时长(分钟/集)主题国家相册恋恋图书馆2017新华社7图书馆简史中国建筑新浪潮天津滨海图书馆2017一条视频3图书馆建筑古书复活记古籍医生匠情永传图档传奇2020央视影视剧纪录片中心25古籍修复炮火下的国宝平馆善本避难记‘四库全书“的抗战苦旅护书十四年2020央视影视剧纪录片中心48古籍抢救与保护但是还有书籍第2季我们的图书馆2022哔哩哔哩38图书馆员穿越时空的古籍我在国图修古籍2022西瓜视频15古籍修复上海市中心又添新地标2022一条视频5图书馆建筑陈㊀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形象的纪实影像塑造 基于纪录片的分析与启示1.2㊀图书馆形象的纪实影像塑造网络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和叙事语言更贴近互联网传播特性,具体表现在:主题细微化㊁内容碎片化,体量更加轻巧㊁选题贴近生活,节奏轻快㊁短小精悍,对于视听语言的使用更为灵活㊁丰富㊂基于这些特性,网络纪录片侧重于展现图书馆深厚的历史底蕴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敬业奉献的图书馆人,以真实㊁具体的人物和事例作为切入口,对图书馆行业所包含的理念形象㊁视觉形象㊁行为形象[23]进行鲜活㊁生动的塑造㊂1.2.1㊀以叙事表达诠释价值理念网络纪录片从公众关注㊁感兴趣的视角出发,深入挖掘图书馆与其所保存㊁守护的文化载体之间的深层关联,凸显图书馆员这一职业群体的作用和价值,将图书馆的理念与内涵融入叙事过程,以具象化的诠释替代平铺直叙的宣教㊂(1)赓续文脉的文化殿堂㊂图书馆在网络纪录片中常与 国宝 文脉 等词汇相关联,体现图书馆保存记忆㊁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和职责使命㊂ 恋恋图书馆 通过影像资料梳理了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沿革,片中指出 老子是我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揭示了图书馆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㊂‘炮火下的国宝“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多家图书馆为保护珍贵馆藏文献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其中 ‘四库全书“的抗战苦旅 一集记录了浙江省立图书馆护持文澜阁‘四库全书“避寇西迁的文化长征,这场由图书馆人发起的 文化保卫战 创造了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24]㊂纪录片通过场景搬演和三维动画等叙事手法,还原㊁重现了这段真实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图书馆为保存民族记忆㊁延续中华文脉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诠释了图书馆员忠诚的爱馆情结和高尚的爱国情操㊂(2)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㊂在网络纪录片中,图书馆的机构形象呈现出兼具历史底蕴及现代气息的时空交汇感,既是人类文明的传承之所,又能够与时俱进㊁为社会发展提供顺应时代需求的知识文化服务㊂‘古书复活记“之 图档传奇 介绍了国家图书馆馆藏的样式雷图档,为了让珍贵的 世界记忆遗产 为大众所用,图书馆员历时数年完成了图档的编目工作,汇编成册并陆续出版,为考古挖掘㊁学术研究及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文献支持,部分破损的图档原件经过专业馆员的修复,能够以展览的形式与公众见面,普及专业学科知识㊁推广优秀传统文化㊂这样具体的事例直观地诠释了图书馆 传承文明,服务社会 的价值与宗旨㊂1.2.2㊀以视觉符号丰富形象内涵将图书馆独特的建筑形态和现代化设施转化为视觉符号,使之被赋予更多元的美学价值㊁具备更强的视听传播属性,这些动态化的视觉元素能够直观展现图书馆开放㊁复合㊁多元的文化服务功能,共同拓展图书馆的基础形象特质㊂(1)定位:城市公共文化地标㊂网络纪录片对图书馆场景的呈现以建筑外观㊁内部空间㊁功能区域和现代化设备为主,并以此赋予图书馆更丰富的视觉形象内涵㊂‘天津滨海图书馆“呈现了该馆独特的 滨海之眼 和 书山 造型,传递 探索世界 书山有路勤为径 的理念㊂该片在哔哩哔哩网站累计获得18.8万播放量,评论上千条,与公众传统认知差异较大的图书馆建筑形态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网友对此设计的评价使用了震撼㊁壮观㊁惊艳㊁美感㊁艺术品㊁未来感㊁科幻色彩等词汇㊂互动性的传播方式拓展了公众关于图书馆的想象,让更多人认识到图书馆建筑在实用性的基础上能够并应当加入更多的美学表达,成为城市公共文化的标志性符号㊂(2)功能:现代化复合型文化空间㊂网络纪录片运用丰富的拍摄手法,结合丰富的运镜㊁转场等视觉效果,使用快节奏的剪辑和多种元素拼贴,通过视听语言的组合表达使图书馆的静态场景得以动态呈现,对图书馆空间及设施进行全方位㊁立体化的展示㊂‘上海市中心又添新地标“以航拍手法展现上海图书馆东馆的 玉石 外观,隐喻图书馆的育人职能,丰富了图书馆建筑符号的内涵㊂该片还以馆内功能区域设置作为切入口,将主题延展至图书馆意义与价值的探讨㊂片中展示了图书馆内部的巨大开放空间㊁多功能的文化活动区域和智能化㊁自动化的数字设备,由此传递复合型文化空间的图书馆定位,将图书馆功能形象定义为 城市的书房㊁工作室㊁客厅 [25]㊂1.2.3㊀以个体视角展现职业行为图书馆行为是实现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各种行为活动之总和[26]㊂网络纪录片对图书馆行为形象的展现,建立在以个体视角对图书馆员形象的个性化塑造基础之上,通过对知识技能和专业精神等职业能力要素[27]的展示,以真实㊁具体的行为事例映射出图书馆理念的不同侧面㊂(1)精益求精的专业技能㊂凭借纪实影像真实性㊁索引性的表现特征,网络纪录片以人文关怀选取个人视角,运用 长镜头+同期声 等多种纪实表现手法,结合作品主题更为深入㊁直接㊁生动地呈现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㊂在古籍主题的纪录片中,古籍修复技术成为大量珍稀文献得以延续生命的根本保障,‘古书复活记“将负责此类工作的图书馆员喻为 医术 精湛的古籍 医生 ㊁心灵手巧的古书 工总第202期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4年第2期匠 ㊂ 我在国图修古籍 介绍了国图古籍修复专家杜伟生自创的 掏补法 ㊁用洗衣机改装的纸浆补书机㊁用中药为古书染色等创造性的古籍修复 绝活 ,体现了图书馆员对于专业知识的不懈探索,也揭示了图书馆员专业技能对于民族文明载体延续与传承的重要价值㊂(2)爱书爱人的职业精神㊂纪实性的声画元素能够直观记录并生动展现人物的言谈举止,对人物个性的塑造更加真实㊁饱满㊂在 我们的图书馆 对南京图书馆版本目录学家沈燮元的描述中,展现了这位98岁的老人独自乘坐公交车上班㊁与忘年交友人聚餐闲谈等生活化场景,塑造了一个毕生潜精积思㊁苦心孤诣的学者,同时又是个性活泼㊁富有生命力的 老顽童 的立体形象㊂片中选取人物平实的语言,在通俗易懂地表达思想内核的同时营造亲切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如老人形容自己将图书馆员作为终生职业是 如鱼得水 ,一句 过好每一天 的感言更是引发了观众情感上的高度认同和强烈共鸣,复述这一 金句 的弹幕在一分钟内超过两千条,形成了 刷屏 的效果㊂该片另一位主人公是国家图书馆馆员顾晓军,片中不仅以影像如实记录了这位 国图NPC① 为读者查找资料㊁答疑解惑的日常工作场景,还展现了一名通晓十余种语言的图书馆 扫地僧 在声情并茂地诵读著作名篇时情感流露㊁难以自已的真实性情,将一个爱书懂书㊁博学敬业㊁乐于助人的图书馆员形象生动㊁鲜活㊁立体地呈现给观众㊂2㊀图书馆形象纪实表达存在的问题21世纪以来,国内多家图书馆以纪实影像为表现形式,以纪录片㊁宣传片为载体塑造并展现自身形象,凭借视听符号构建并更新公众对图书馆行业的认知,传播服务理念与文化内涵㊂这些纪实影像作品普遍采用内部视角对外进行宣传和推广,通常为迎接重要周年纪念节点而创作,如国家图书馆(1999)在建馆九十周年,南京图书馆(2007)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2012)㊁首都图书馆(2013)㊁安徽省图书馆(2013)在建馆百年之际,都曾自制或参与制作馆庆纪录片㊂北京师范大学(2010)㊁南京大学(2014)㊁复旦大学(2018)㊁兰州大学(2021)等高校图书馆也尝试以纪实影像介绍馆史㊁馆藏㊁馆舍和服务㊂图书馆还在纪实表达的手法㊁主题和样态上持续创新,国家图书馆的‘口述国图“(2019)㊁广州图书馆的‘风正帆悬 口述广图四十年“(2022)将自主采集的口述历史影像应用到纪录片创作中,重庆图书馆联合重庆电视台制作了图书馆行业国际交流题材的纪录片‘中俄书途“(2017),深圳图书馆自制了系列微纪录片‘揭秘图书馆“(2021)㊂伴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媒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传播特性的变化对影像作品的选题角度㊁叙事方式㊁视听语言运用及传播功能均提出了新的要求㊂在网络传播环境下,图书馆的纪实表达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制约了以影像作品塑造行业形象的效果㊂2.1㊀内涵挖掘不足图书馆的馆舍㊁馆藏和馆员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在图书馆纪实表达中,对三者的内涵挖掘仍不够充分㊂图书馆的基础形象大多为各类文化活动的场所背景,馆舍空间和各类设备仅作为图书馆履行各项职能的硬件基础,建筑及设施本身的文化内涵和传播价值未被充分挖掘㊂对馆藏文献的介绍以静态展示居多,缺少对文献实体本身及所承载文化内容的叙事性表达㊂对图书馆员的形象展现更多是围绕职业群体共性特征的群像素写和笼统描述,人物塑造的同质性远大于差异性,对图书馆员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展示深度不足,容易造成公众认知的模糊㊁固化㊂2.2㊀叙事语态空泛图书馆纪实表达的话语形态以主题先行的 形象化政论 为主,叙事语言大多表现为图书馆宏观㊁抽象理念的宣传教化,力求在有限的影像时长里以全知的视角㊁清晰的逻辑㊁准确的表述勾勒全貌㊁概括本质,传递传播主体的主观意愿㊂这样的叙事语态具有较强的宣传性㊁教育性㊁引导性甚至灌输性,在传播理念㊁阐述思想㊁教导受众等方面有突出的功能属性,但宏大的话语体系㊁枯燥的观念说教㊁直白的事实陈述也削弱了影像作品的艺术性㊂一些纪实影像作品侧重于追求文化和社会内涵的宏大叙事,却未能合理使用艺术化的叙事语言,导致抽象替代具体,空泛掩盖细节[28],难以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㊂2.3㊀视听语言单调图书馆早期的纪实表达普遍采用 画面+解说 的 格里尔逊模式 ,通过一系列纪实镜头的排列剪辑,配合行文严谨㊁逻辑缜密的解说词,辅以具有感染力的配乐,强化影像作品的宣传教化功能㊂后期逐渐有图书馆在纪实作品中加入访谈形式,但只是由受访者出镜完成内容讲述,语言形态则与解说词几无差异㊂作品使用的纪实镜头以馆内场景及馆藏文献的静态画面为主,运镜方式较为简单,画面同质性较高,长镜头运用不多,场景同期声的使用更是少之又少,剪辑节奏拖沓缓慢㊂单调的视听语言和表现手法使得图书馆纪实影像作品整体观赏性不足,艺术性不强,也难以适应网络环境快节奏㊁碎片化的时代传播特性㊂陈㊀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形象的纪实影像塑造 基于纪录片的分析与启示2.4㊀传播互动薄弱图书馆纪实表达互动性不足的情况较为普遍,具体表现为 用户视角 在两个层面上的缺失㊂(1)内容缺失㊂在图书馆各类纪实影像作品中鲜有对其服务对象 读者群体的角色设置㊁叙事线索和观点表达,缺少与读者主体情感或经历相关的内容,无法直观展现图书馆服务效果,缺少对图书馆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用户视角的揭示㊂(2)功能缺失㊂图书馆纪实影像作品的功能较为单一,以单向传播的宣传引导为主,无法以作品为媒介㊁通过传播渠道实现机构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沟通,难以建立更广泛的理解㊁更清晰的认知,进而获取更深刻的观念认同㊂这两种用户视角的缺失,导致图书馆的纪实表达缺少细节描述和交流感,减弱了影像作品的感染力㊂3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影像化表达策略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在网民整体中的占比达到96.5%[29],影像传播已经成为互联网环境下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㊂图书馆应注重自身影像资料的建设和积累,尝试更丰富的影像表现方式,适应网络传播特性,积极应用新兴媒介,以纪实影像手段直观㊁真实地塑造行业形象,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联系,更好地满足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0]㊂3.1㊀提炼文化内涵图书馆在影像化表达中应注重自身文化内涵的提炼与呈现,可从馆史㊁馆藏㊁馆员三个方向着手㊂(1)梳理馆史沿革及典故㊂选取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㊁深远影响的事件,以及为图书馆事业做出过重大㊁特殊贡献的人物,收集㊁保存相关文献资料和影像素材㊂(2)挖掘馆藏文献内容㊂深入研究特色馆藏资源,注重对传统文化㊁地方文化等相关内容的开发与再创作,尝试通过可视化手段促进文献资源的活化利用,让厚重的文字记载变得轻盈可触,与当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达成契合㊂(3)展现馆员职业形象㊂图书馆应注重展示馆员的个性和专业性,在突出人物个体特性的同时,传播图书馆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不断更新职业形象,加深公众对于图书馆员职业内涵的了解,提升图书馆员职业的社会认同㊂3.2㊀应用 网感 语态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影像化表达应使用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的表达方式㊂(1)细小切口㊂网络传播具有碎片化的特性,图书馆在纪实表达中不必一味追求 大而全 的叙事方式,可借鉴网络微纪录片体量轻小㊁单一主题㊁大众参与㊁关注当下[31]的特征,对功能区域㊁多元服务㊁特色馆藏㊁日常工作等某一特定主题进行微观呈现,力求清晰㊁精准的信息点传播㊂(2)平视视角㊂在网络空间对话中,相较全知全能的 上帝视角 ,具有更强代入感和交流感的 个人视角 更能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建立平等沟通的关系㊂近年来,多家图书馆以短视频为载体,以馆员的第一人称视角呈现日常工作细节或 沉浸式 体验图书馆服务,收获了良好的传播和互动效果,已成为一种积极㊁有效的营销方式㊂3.3㊀丰富表现形式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普及,影像表达的方式和手法越来越丰富㊂图书馆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应用创新的视听语言,提升影像作品的可看性㊁艺术性和现代感㊂(1)在创作实践中,竭力丰富影像作品的画面和声音元素,使用多种不同的运镜方式㊁拾取真实场景的同期声,同时在构图㊁画质㊁录音和打光等技术环节提升质量㊂(2)在表现方法上,可适当采用搬演和动画等视听手法,对真实事件进行场景还原与再现,增强影像表达的叙事性,并在后期制作中加入更丰富的字幕和特效元素㊂(3)在拍摄设备上,可尝试运用无人机航拍馆舍建筑空镜头,使用穿梭机对馆内场景和设施进行动态呈现,或通过运动相机捕捉第一人称视角画面,赋予图书馆视觉符号更具动感和现代化的形象内涵㊂3.4㊀关注用户视角互动性是网络传播的本质特性㊂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影像化表达应当注重用户视角,加强与读者的联系㊁互动㊂(1)从用户视角体现自身价值㊂图书馆应当从满足读者切身需求的角度出发,以读者视角阐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与作用,体现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和自身社会价值,使图书馆的形象组成更加丰富和完整㊂(2)加强与用户的互动㊂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互动性优势,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影像内容塑造形象㊁传播理念,使受众可通过弹幕㊁评论等方式参与互动㊁发表见解,在持续的沟通中增进了解㊁达成共识,既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也为观察和研究图书馆社会形象提供一种用户视角㊂4㊀结语达纳曾说,图书馆应当透过一切传播渠道,向社会公众作自我推销,在第一时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㊂公众对于图书馆的形象认知与情感认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多元的媒介载体及话语文本的建构与塑造㊂图书馆应与时俱进,对不同媒介类型的表达与传总第202期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4年第2期。
论高校图书馆形象的塑造

Ke y wo r d s : c o l l e g e nd a u n i v e r s i t y;l i b r a r y ;i ma g e b u l i in d g ;wa y ;me t h o d
wa r d n e w r e q u i r e me n t s t o he t i ma g e b u i l d i n g o f i l b r a r y .C o mp a r e d t h t h e e x t e na r l i ma g e.t he i n t e r n l a ma i ge b il u d -
目。教 师 的直 接引 导对 于那 些 盲 目苦 读 并未 进 入 正 常专业 学 习 轨道 的学 生 来 说 大 有 裨 益 , 可 以 帮 助 学 生 及 时掌 握 核 心且 具 有 时效 性 的知 识 信 息 , 提 高 阅 读 效率 。图书 馆 可 以引 导 学 生 的 阅 读 方 向 , 如 设 立 网络版 新 书推荐 栏 、 网上指 导 阅读 栏 、 网上 意 见 栏 和 在线 讨 论平 台等 , 为 每 位读 者 提供 自由发 言 的 机 会 和场 所 , 积 极针 对热 门的、 有 争议 的话 题让 读 者 各 抒
“
s o f t w a r e ” . Wi t h t h e p r o g r e s s o f s o c i a l i s t c u l t u r a l a n d e t h i c a l c o n s t r u c i t o n ,b o t h t h e s o c i e t y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p u t f o r -
高校图书馆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实践

wela r wig u tae i so g u d n n rp g t n l p o a ai . i o Ke wo d : n v ri i r r ; g u d n ; r p g t n sr tg y r s u ie s y l a i t b y ma e mo l i gp o a a i t e y o a
些看 法 。 1 文化 塑造
素。 馆训 既要 反 映学校 的定 位 , 要反 映 图书馆 的定 也 位与特 色 有 学者 提 出使用 L g oo图标方 式对 图书馆 进 行宣 传 .笔者 认 为这 种方 式 比较适 用 于公共 图书 馆, 而不 适用 于高 校 图书馆 高校 图书馆 作 为学校 的
研 究 , 发成 就” 深邃 隽永 、 熠 生辉 、 现深厚 文 激 等 熠 体 化 内涵 的馆训 。 图书馆 形象 的集 中体 现 是
本 文系 20 0 9年 河 南 省社 科 联 调 研 课 题 ( 目编 号 :K 一 0 9 项 S L 20
1 1 ) 1 成果 之 一 。 1 4 z- 3 ̄
【 中国分类号】 G 5 . 2 8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0 — 2 X 2 1)10 4 — 4 0 3 7 5 (0 00 — 0 10
On S r t g fI a e M o d n n Pr p g to n Un v r iy Li a y t a e y o m g ul i g a d o a a i n i i e st br r
CIC um b r:G25 n e 86
高校 图书馆 要在 高 校树 立起 文 献信 息 中心 的新 形 象 , 了加 强 图 书馆 内涵 建 设 、 化 资 源结 构 、 除 优 提
运用CIS理论,塑造高校图书馆网络新形象

象 、标识形象等
划企业 的个性 ,突出企业 的精 神,使 消费者产生深刻 的认 同感 ,从
理念识别是指一个企业经营理念 的定位 ,也是 C S的基本精神 I 所在 这是最高决策层 次,也是系统运行 的原 动力和实施基础 ,是 企业形象最基本且最重要的要素。它涵 盖了企业经 营方针 、经营宗 旨、行为准则和精神 口号 一个企 业的理念 识别 可分为企业 使命 、 经 营观念 、行为准则和活动领域 四个部分 ,旗 帜鲜 明地 突出企业个 性 ,明确具体 ,并富有人格化 、人情 味
维普资讯
2 0 年 4月 06
图 书馆 论 坛
Iir r iu e b a y Trb n
Ap , 2 0 r 06 Vo 6 No L2 .2
第 2 第 2期 6卷
运用 CI S理论 ,塑 同 图书馆 网络新形象 生古 校
12 行为 识 别 ( I B)
忠诚 度 ;有利于对 特定的读者 、用户 群体进 行市场 教育,开拓潜在
市场 ; 有利 于直接 而及时地面对读者 的反馈 ,提高服务效率 ;有利 于成为高校对外宣传的亮点 ,提高高校对外竞 争能 力。
3 Cl s在高校 图书 馆网络形象塑造 中的运用
的开放型转 化,高校图书馆要想在社会竞争中扩展 自己 ,就瞄须 有 效地影响公众 .在人们心 目中树立起 良好的形象。在网络环境下 的
今天,高校 图书馆 的网络形象 已成为竞 争的关键 。如何正确导 人风 靡世界的企业识别 系统 ( I ) C S 。树立高校图书馆的 网络新形 象 ,是 众多高校图书馆值得深思 的一个 问题 。
论高校图书馆的形象塑造

拥 有 丰 富 的文献 信 息 资源 是 图 书馆 开 展 各 项 服 务 活动的前 提条 件 。网络 环 境下 。 人们 不再 强 调实 有
馆 藏 的多少 .而更 注重 能 为读 者 提 供 和开 发 多 少 有
的一 种 无形 资源 。 提 高 图 书馆 的社 会 地位 . 动 图 对 推
随着 市 场经 济 的 发展 、 生存 竞争 的加剧 , 塑造 形 书 馆事 业 的健 康发 展 有 着重 要作 用 :良好 的 图 书馆 能够 使 馆 员 对 图 书馆 产 生依 赖 感 、 宿感 、 归 自 象 工程 、实 施 名牌 战 略 不仅 已成 为企业 界 立 于 不败 形 象 . 良好 的图 书馆 形 象 , 能够 以其 健 康 的图 书馆 精 之 地 、 取 更大 发 展 、 得 最佳 经 济效 益 和社 会效 益 豪 感 : 谋 取 的法宝 . 且也 给 图书 馆界 带来 了 冲击 与挑 战 。图 书 神 、 而 良好 的工 作 作 风 、 明 的 服务 态 度 去 影 响 读 者 , 文 馆 担 负着 为 地 区社 会 发 展 和两 个 文 明建设 提 供 服务 感 化读 者 。 因此 , 图书 馆 只有适 应 新 形势 , 力 树 立 努 的重 任 . 务 的 对 象 是社 会 各 阶层 、 领 域 的 读 者 。 服 各
图书馆的公共关系和形象塑造

图书馆的公共关系和形象塑造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文化机构,不仅仅是提供图书借阅和知识获取的场所,也承担着公共关系和形象塑造的重要责任。
图书馆的公共关系管理和形象塑造对于吸引读者、提升声誉和推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公共关系管理和形象塑造的角度,探讨如何打造图书馆的良好公共关系和积极形象。
一、积极推动公共关系的建立1.1 发挥媒体的力量图书馆可以通过与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推广图书馆的服务和活动。
可以通过新闻稿、专访、报道等形式,将图书馆的特色、成就以及服务内容传递给更多读者,提升公众对图书馆的认知度和信任感。
1.2 加强与社区的互动图书馆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社区居民建立密切联系。
可以定期组织读书分享、讲座和展览等活动,向社区居民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和文化服务,增进与社区居民的交流和互动。
1.3 做好用户服务图书馆的公共关系建立离不开良好的用户服务。
图书馆应当设立便利的开放时间,提供友善的服务环境,方便读者的阅读和查询需求。
同时,图书馆应加强对读者的培训和指导,提供专业的参考咨询,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二、形象塑造应注重科技与创新2.1 提供现代化的设施图书馆的形象塑造需要从硬件设施上着手,提供现代化的图书馆环境。
例如,配备先进的自助借阅系统、图书馆自习室的智能化设备,提供高速的无线网络等科技设施,提升读者体验和满意度。
2.2 推广数字化资源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电子图书和数据库等数字化资源,推广数字阅读服务。
可以通过建设图书馆网站、推出移动图书馆应用程序等方式,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图书馆的资源,提升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的形象。
2.3 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图书馆可以与科研院所合作,成立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图书馆的创新发展。
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培养图书馆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图书馆在图书馆学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者信息 素养 , 科学 、 有效地利用图书馆 资源 、 网络资源是 高
校 图 书馆 的 教育 职 能所 在 。 1 提 高社 会知 名度 , 引 更 多互联 网 用 户 . 4 吸 以网络为平台向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厂 泛 、 捷 、 快 个性 化 的服务 , 过 图书 馆 与用 户 的 双向互 动 来 传递 信 息 和服 务 , 通 来
1 高校 图书馆网络形象塑造 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的飞速发展 , 改变 了读者从 图书馆获取 、 利用 和交 流信 息的方式 , 者利 用网络平台获 读 取图书馆信 息和服务, 成为他们和图书馆交流的主要途径。高 校图书馆通过网络开展多层次 、 多元化的知识信息服务, 这样
网络时代更多的学术信息来源于网络 , 而高校图书馆拥
有大量 的可利用资 源 , 以为教学 、 可 科研提供直接 的知识 信
是一种具有个性风格和艺术特色 的视听传达方式 , 要反映图
书馆 人性 化 、 性 化 服 务 的 一 面 。给 读 者 的 应 该 是 一个 独 一 个 无 二 、 性 鲜 明 并且 易 于 辨别 的网 络视 觉 形 象 。 个
象、 网络视觉形象 、 网络行为形象网络学术形象等几个方面。
211 网络 理 念 形象 . .
图书馆的网络理念是网书馆 网络形象的灵魂 , 它是树立
高校图书馆 网络形象的关 键, 是办馆理念的一种体现。理念 的选择和形象的定位 , 应该遵循战略性和个性化的原则, 既要 立足现在 , 又要展望未来 , 选择最佳的定位 , 这样才能突出本
出 了塑造 图书馆 网络 形 象 的途 径和 方 法 , 后 指 出 了塑 造 高校 图书馆 网络 形 象 的意 义 。 最 【 关键 词 】 高校 图 书馆 网络 形 象 网络 环境 塑 造 【 类号 ]2 8 分 G 5. 6
高校 图 书 馆 网络 形 象 , 指 运 用 数 字化 的思 想 、 件 、 是 条 技
括 网络 理 念形 象 、 络行 为形 象 、 网 网络 视 觉 形象 等 , 图 书 馆 是
读者 的信赖 与支持 , 赢得 更多的社会 认可 , 而赢得 图书馆 进
更 大 的 社会 效 益 。
2 高校 图 书馆 网络 形 象 的 内涵 与特 征
2 1 内 涵 .
环境 、 精神面貌和服务在网络 的直接体。
个 性 的 图书 馆 网络 形 象 可 以给 浏 览 者 留下 直 观 、 体 、 刻 具 深
视觉形 象是指图书馆从 网络或 者与图书馆 网络有关 的 内容入手 , 表现高校 图书馆形象中最外在 、 最直观的部分 , 是 高校图书馆网络形象最 主要的展示窗 口。它呈现给用户最直
接 的 可 视 、 显 的 形 象 , 理 念 的 视 觉 形 式 , 括 网 站 的 标 外 是 包
塑 造 图 书 馆 的 网 络 形 象 , 成 强 大 的 凝 聚 力 , 得 更 多 社 会 形 赢
术、 手段开展高校 图书馆形象的策划 、 推广和管理 。简单地说
就是以网络作为平 台, 通过 ’ 算机和网络技术构建 网络识别 系统 , 以一种全新 的数字化的方式展现独特的图书馆形象 , 包
21 网络 行 为 形 象 .3 .
息服务 。图书馆有必要 以网络 为平 台 , 充分利用计算机 、 网
络 技 术 , 造 高 校 图 书馆 统 一 、 谐 的 网 络 形 象 , 高 校 的 塑 和 为
信息学术交流提供一个更广泛 、 更实用 、 值更高的服务平 价
台。 1 发 挥信 息导航 员职 能 , . 3 引导 用 户利 用 网络 资源
才 能让 用 户感 知 图书馆 的生 机 与活 力 , 才能 吸引 更 多 的用 户 , 提 高 网络 知名 度 , 是 高 校 图 书馆形 象 的 扩展 和延 伸 。 它
11 提 升 服 务层 次和服 务 水 平 , 造 图 书馆 品 牌形 象 . 创
网络 环 境 下 高校 图 书 馆 网 络 形 象 主要 包 含 网 络 理 念 形
图书馆学 刊
21 00年第 9期
TUSH U G U AN X UE K AN 0 . , N 9 20l 0
高 校 图 书 馆 网 络 形 象 的 塑 造
赵 翊君
( 河北建 筑工程学 院图书馆 , 河北 张家 口 0 5 2 ) 7 0 4
[ 要】 过 分析 塑造 高校 图 书馆 网络 形 象 的 必要 性 , 摘 通 总结 了 高校 图书 馆 网络 形 象的 内涵 和特 征 , 此 基础 上 提 在
的印象 , 使他们 对图书馆形成较高的认知和认可 , 从而建立 高校图书馆良好的网络形象, 否则就有可能流失大量的读者 。
1 创 造 高校 网络 学 习 、 . 2 学术 交 流 平 台
识 、 面设计 、 版 色彩处理 、 目设置 、 栏 字体设置 、 馆员的网络形
象 等 方 面 。 图书 馆 的 服务 理 念 、 性 化理 性 思维 表 现 出来 。 把 个
馆 的优 势 和特 色 , 浏 览 者 留下 深 刻 的 印象 , 高 知名 度 。既 给 提
要反映一个高校 的特色教育 , 又要体现一所高校 图书馆的办
馆 理 念 和服 务 水 平 。 21 网络 视 觉形 象 .2 .
网络环境下 , 高校图书馆必须对 自己的特色化馆藏 、 个性 化服务等进行充分 的宣传和推广 , 这样 才能提高图书馆的利 用率 , 与各类读者 、 同行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沟通 。而鲜明 、 有
理念必须通过具体的行为来体现。良好的网络形象必须 用实际的良好行 为来塑造和提升 。 行为形象包括图书馆的管 理 、 为规范 、 行 组织 制度等 , 通过馆 员 良好的职业形象 、 业务 形象 、 学术形 象 , 才能使 图书馆获得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通过 网络 开 展 信 息 导航 讲 座 、 文献 检 索 课 等 引 导 和 提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