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教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1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课程教学设计

第2单元课时1 从自然界获得铁和铜学习目标:1、认识自然界中铁、铜的存在形式,掌握高炉炼铁的化学原理,简单认识湿法炼铜的过程。
2、经过介绍我国悠长的铜、铁冶炼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领会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
3、经过介绍铁和铜的使用状况,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课要点与难点:工业炼铁的原料、原理、设施、工艺流程与产物设计思路:从学生熟习的铜、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着手,引起学生对“它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人类如何获得这些物质”的思虑,经过图片、课件等媒体帮助学生掌握铁和铜的冶炼的内容,同时让学生感觉化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
教课过程:【创建情境】多媒体演示美丽的流星雨。
(ppt2)【叙述】流星雨落下的有的是陨石,有的是陨铁。
【展现】新疆大陨铁(ppt3)【叙述】古代的人们就用陨铁制作工具,如栽种时所用的铁锹、镰刀、斧优等,这就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铁。
人类最早利用的铜,是来自于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少量单质铜。
可是,陨石是罕有之物,比黄金和钻石还罕有。
单质铜也很稀罕,是绝对知足不了人类对铁和铜的巨大需求的。
因此,简略的冶炼的方法也就慢慢地应运而生了。
我们先来看下自然界中存在的铁和铜的矿石。
【创建情形】展现自然界存在的各样铁、铜矿石的实物。
(ppt4、5)【发问】它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板书】一.铁、铜存在形式(ppt6)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设疑1】为何地球上只存在少许单质铜,而铁单质只存在于陨铁中?【设问】铁、铜是人类使用最早、应用最宽泛的两种金属,它们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宽泛,请同学举例常有的铁制品和铜制品有那些?铁和铜的用途有那些?【设疑2】1.你们知道如何将铁从化合态转变为游离态吗?(ppt7、8)2.采用哪些复原剂?【学生活动】:经过教材认识炼铜、炼铁的方法和工艺。
经过采集到的资料,小组沟通议论更多其余的炼铜、炼铁的方法。
【学生反应】从铁、铜的化合物中提取铁、铜的其余可能门路:制铁:Al2O3+2Fe2Al+Fe2O3 3H2+Fe2O32Fe+3H2O 制铜:H2+CuOCu+H2OCO+CuOCu+CO2Fe+CuCl2Cu+FeCl2【板书】二.铁铜的冶炼1、炼铁【展现】古代铁的冶炼图(ppt9)【展现】请同学们想想,古代炼铁方法中所包括的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响分别是什么呢?【过渡】即便科技水平发展到此刻,当前所用的冶炼方法基本仍是此法,只可是设施已先进很多,生产已形成规模化,冶炼的水平已大幅度提升,所冶炼出来的铁的纯度已提升,生产工艺也获得了改良,对空气的污染也已减少。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2铁、铜的获取及应用1-苏教版

《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设计*——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本文认为,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结果的改进、教学评价的设计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均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衡量准则,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源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基于真实情境、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有利于素养的内化,积极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教材简析本节课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3第二单元。
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材选取铁这种金属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过渡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研究方法。
本节课教材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传统模式,而是利用“你知道吗?”和“交流与讨论”两个栏目,从人们熟悉的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着手,引导学生复习铁的应用及其物理性质,回忆铁的化学性质,并着重从氧化还原角度学习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重难点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四、评价目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将评价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提问、实验探究、练习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解决真实情境下不同复杂程度化学问题的素养表现机会,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基于这些证据诊断学生的发展水平并做出反馈或进行指导。
《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诊断任务如下:➢通过对“燕麦片中是否含有铁粉”的实验探究和还原铁粉作用的判断与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铁的性质认识水平;➢通过对“Fe2+与Fe3+相互转化”条件探讨和实验方案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氧化还原反应认识结构化水平及科学探究水平;➢通过对“补铁剂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设计与操作,综合评价并巩固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2013-201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教案3.2.1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教案1

教学重点
高炉炼铁、湿法炼铜
教学难点
高炉炼铁、湿法炼铜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除铝外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什么?
1.铁、铜的用途及物理性质
[创设情景]
(1)教师引导:搜集身边与铁、铜有关的物品或资料,了解它们的用途。
(2)教师介绍自然界中铁、铜的发现和应用的故事。
(3)教师展示:抛光铁片、铜片、磁铁及各种铁、铜矿石。
[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只存在少量单质铜,而铁的单质只存在于陨石中?
[学生活动]
(1)搜集物品或资料,积极思考做答。
(2)你怎样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何?(2)思考、讨论故事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观察说出铁铜的物理性质。
[教师讲解]铁、铜在地球上主要已化合态的矿物形式存在,铁比铜活泼。
2.铁、铜的冶炼
[创设情景]
(1)教师介绍我国湿法炼铜的古代化学史。
(2)提供学生药品(铁粉、氯化铜溶液),模拟湿法炼铜。
[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一、铁、铜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二、高炉炼铁
1、设备
2、原料
3、反应原理
4、过程
三、湿法炼铜
原理
教学反思
(2)思考、讨论故事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观察说出铁铜的物理性质。
[教师讲解]铁、铜在地球上主要已化合态的矿物形式存在,铁比铜活泼。
2.铁、铜的冶炼
[创设情景]
(1)教师介绍我国湿法炼铜的古代化学史。
基于核心素养的“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教学设计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ꎬ进行原电池产生条件的探究.当探究任务完成之后ꎬ教师与学生共同就知识点加以总结ꎬ并安排课后作业ꎬ使学生对于超市中所售卖的 热敷袋 工作原理进行分析ꎬ课后时间ꎬ学生把热敷袋打开ꎬ发现里面的材料是铁屑㊁木屑㊁食盐等物质ꎬ学生意识到只要在轻轻揉搓之后ꎬ袋子便会放散出热量ꎬ而在此过程中铁粉变为铁锈.类似的实验探究性较强ꎬ对于化学基本原理的认知效果却非常好ꎬ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也非常接近.3.对分析总结的重视高中化学生态课堂能够很好地指向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固然不假ꎬ但是在此过程中ꎬ教师一定不能忽略课堂的整体性ꎬ这就像在自然生态环境中ꎬ各生态参与者处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样ꎬ课堂也是一个独立的单元ꎬ当这个单元完成之后ꎬ教师所做的分析总结ꎬ也应当成为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ꎬ也就是生态课堂的组成部分ꎬ以便最终对核心素养的完善保驾护航.比如在教学完成烃及烃的衍生物等项知识内容以后ꎬ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药品说明书中的分子结构ꎬ以分析总结的方式启迪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ꎬ像阿莫西林的分子结构式是什么样的?学生能够在分析之后了解到其分子中包括了苯环ꎬ同时苯环之上还连有羟基ꎬ所以能够大致推测出其可能拥有酚的基本化学性质ꎬ在此基础上用实验对推测进行验证.这种从现实生活中来的总结方式ꎬ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激活ꎬ由此满足核心素养各项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ꎬ在教学之后教师还可以用化学科学前沿发展成果做总结ꎬ比如在介绍到化学环境污染及保护内容时ꎬ适时插入一些居室污染和防护的议题ꎬ以便吸引大家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如上面所讲ꎬ因为核心素养培养的日益受到重视ꎬ高中化学生态课堂构建显然极有必要ꎬ所以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只有进行更加积极的探索ꎬ才能对生态课程加以不断完善ꎬ让化学课堂更具吸引力.㊀㊀参考文献:[1]田晓梅ꎬ康宁.加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ꎬ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2016年高考化学探究性试题的分析与启示[J].考试研究ꎬ2017(3):28-30.[2]任超文.构建高中化学生态课堂之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ꎬ2016(4):41-43.[3]王和.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ꎬ2016(10):23-25.[责任编辑:季春阳]基于核心素养的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教学设计王㊀健1㊀倪娇蓉2(1.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城峰中学㊀317300㊀2.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官路镇初中㊀317309)摘㊀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对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教学设计进行简析.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ꎬ体会化学的精神内涵.关键词:核心素养ꎻ铁ꎻ铜ꎻ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8)30-0092-02收稿日期:2018-04-15作者简介:王健(1975.1-)ꎬ男ꎬ浙江省台州人ꎬ本科ꎬ中学高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ꎬ高中生学习心理等研究.㊀㊀一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界铁㊁铜的存在形式和冶炼方法.体会铁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铜㊁铁的存在㊁发现和获取ꎬ提高学生比较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㊁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介绍及探究铁铜的获取ꎬ学会利用身边的化学资源ꎬ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㊀㊀二㊁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铁㊁铜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及人们的获取方式ꎻ冶炼铁㊁铜的方法和基本原理.2.难点高炉炼铁的基本原理及除杂反应原理.㊀㊀三㊁教学过程本小节以历史发展各阶段时期铁㊁铜的冶炼为线索ꎬ分析和探究铁㊁铜的价值和用途ꎬ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合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要的地位ꎬ虽然就教学内容来看本节对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含量要求不高ꎬ但是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科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1.教师活动:通过一段简短的视频向同学们阐述铁㊁铜在自然界中是如何被人类发现的.调动课堂气氛ꎬ提高29学生学习这一节的兴趣.2.学生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看完短片后对铁㊁铜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何认识ꎬ生活中常见的铁㊁铜有哪些.教学设想: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出问题:自然界中ꎬ天然存在的铁单质和铜单质多吗?铁和铜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呢?我国的铁矿和铜矿资源如何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3.教师活动:通过PPT展示石器时代㊁青铜器时代㊁铁器时代这三个历史时期ꎬ铁和铜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生活里.教学设想:感受古今中国的强盛ꎬ从国家的强盛引出课时中涉及的化学知识ꎬ使学生感受化学在不同阶段对于社会进步与生产力提高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提出问题:人类社会在4000多年前已进入铜器时代ꎬ在2000多年前已进入铁器时代.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你了解古代是怎样冶炼铁和钢的吗?4.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铁㊁铜在古代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哪些方便.教学设想:引发学生对生活中化学问题的思考和关注ꎬ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5.教师活动:PPT上投影出古代冶炼铁㊁铜的方法ꎬ引出现代铁㊁铜冶炼的基本原理.教学设想:让学生了解我国铜铁的冶炼史ꎬ知道铜铁冶炼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化学方程式.过渡语:同学们ꎬ请你们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ꎬ如何将化合态的铜和铁转化为游离态的铜和铁呢?6.学生活动:让同学们2~4人为一小组讨论古人冶炼铁㊁铜的方法ꎬ如何使铜㊁铁从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ꎬ所需的还原剂是什么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学生讨论: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Fe2O3+3H2 2Fe+3H2OꎻFe2O3+3CO 2Fe+3CO2ꎻFe3O4+4H2 3Fe+4H2OꎻFe3O4+4CO 3Fe+4CO2.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CuO+H2 Cu+H2OꎻCuO+C Cu+COꎻCuO+C Cu+CO2ꎻZn+CuSO4 Cu+ZnSO4.教学设想: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探索问题的精神.7.教师活动:PPT讲解高炉炼铁的原理和设备ꎬ如何才能选择合适的还原剂.在工业上我们选取的原料是铁矿石ꎬ我们都知道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都是熔点很高的物质ꎬ他们在电解的情况下可以分解吗?教学设想:课本与实际结合ꎬ让学生了解高炉炼铁的原理ꎬ感受到科技的不断创新.8.学生回答:不可以9.教师活动:常见的还原剂是哪些?有些同学用氢气做还原剂ꎬ是否合适?10.学生思考回答:活泼的金属单质.不合适ꎬ氢气的制取成本太高了.11.教师活动:一氧化碳可以用来做还原剂?怎么制取呢?12.学生回答:高温条件下和二氧化碳反应.13.教师活动:讲解高炉炼铁的化学方程式并介绍钢与铁的有关常识14.学生活动:了解高炉炼铁的主要原理ꎬ联系生活知道钢和铁的区别.15.教师活动:播放一段我国金属矿石介绍的短片ꎬ告诉同学们大自然资源有限ꎬ我们应该为保护金属矿石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16.学生活动:小组讨论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ꎬ有什么感想.教学设想:回顾本节知识ꎬ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ꎬ体会到化学科学的魅力所在ꎬ认识到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㊀㊀四㊁教学反思1.学习来源于生活教学内容应该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ꎬ这样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ꎬ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ꎬ教学素材从生活中获取ꎬ能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化学学科跟现实生活的紧密相关程度ꎬ用视频㊁图片等让课堂变得生动.2.知识是一个体系许多教师在化学学科上有很深的造诣ꎬ但学生的知识储备远达不到教师的程度ꎬ化学学习中环环相扣ꎬ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相关的原理ꎬ教师应该对这些知识进行回顾ꎬ让学生对知识点加深记忆ꎬ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高中化学教学体系了如指掌ꎬ也应对初中化学体系有充分的了解.这种衔接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上课内容ꎬ让化学知识形成一个体系.3.培养学生合作参与能力课堂中有多次让同学小组讨论的环节ꎬ不仅可以加强同学们相互交流合作ꎬ遇到不同意见和想法时小组内自己解决和探讨ꎬ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乐趣ꎬ相互交流中增长知识.4.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本节从生活中的化学作为切入点ꎬ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ꎬ以为社会服务ꎬ推动社会发展为最终目的ꎬ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的科学精神内涵所在ꎬ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ꎬ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㊀㊀参考文献:[1]赵喜平.从 铁和铜的发展史 中领悟化学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的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ꎬ2012(5):36-38.[2]梁瑜ꎬ孙清亚ꎬ莘赞梅.应用新技术研究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的产物[J].化学教育ꎬ2014(23):37-39.[责任编辑:季春阳]39。
苏教版化学必修1高中铁、铜的获取及应用word教案二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教材分析1、在人类认识的金属元素中,铁、铜是较早被人类认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两种金属。
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传统模式,而是从人们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对“它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人类如何获取这些物质?”的思考,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为了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化学在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2、在本单元有关铁、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应注意把实验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解决新问题,将探索引向深入。
在实验探索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确定实验目的,减少实验的盲目性,加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3、本单元的第一部分从铁、铜的存在和提取着手,介绍了它们的冶炼方法,回顾比较了铁、铜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之间的转化,使学生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更完整、更系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学会用图示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
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2+与Fe3+。
系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材的交流与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考、比较并回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根据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从实验中总结经验以获得自我探究乐趣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通过列表比较和图示联系的方式,在了解、掌握Fe2+、Fe3+的性质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
《铁、铜的获取》教案设计

《铁、铜的获取》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化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炼铁、炼铜的相关资料。
4、教师课准备:①准备有关铁、铜用途的图片。
②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课题Ⅰ、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铁铜的存在形式,掌握炼铁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和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2、知道工业炼铜的原理和方法。
Ⅱ、过程与方法:通过探讨铁铜的冶炼的制取原理及方法及对方法的评价,提高从化学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Ⅲ、情感、态度、价值观:1、介绍我国悠久的铁铜冶炼史,增强爱国主义意识,体会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介绍铁和铜使用情况,认识到化学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材分析《铁、铜的获取及应用》这一课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Ⅰ专题三第二单元的内容。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从自然界获取钠、镁、铝等活泼金属的方法,为铁铜获取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章知识的学习是进一步完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同时为下一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以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事先搜索我国古代炼铁术,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再搜索现代的炼铁技术,相互交流讨论高炉炼铁的知识,从而掌握这节课的重点。
【展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铁铜【交流讨论】1、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是什么形态的铁、铜?2、铁、铜在自然界以何种形态存在?我国纪念1996年钢铁产量超亿吨而发行的邮票【交流讨论】你知道哪些炼铜的方法? 【展示】火法炼铜,湿法炼铜,生物炼铜法。
高中化学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学案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化学《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学案苏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 了解铁、铜在自然界的要紧存在形式2.把握高炉炼铁的化学原理,简单了解湿法炼铜的进程。
[课前检测]一、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映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映的是()①Al②Al2O3③Al(OH)3④NaHCO3⑤NaAlO2⑥(NH4)2CO3⑦NH4HCO3⑧Mg⑨Fe2O3⑩NaHSO4A.全数 B. ①②③④⑥⑦⑧ C. ②③④⑥⑦⑧⑩ D.①②③④⑥⑦【问题导学】:一、铁铜是人类使用最先、应用最为普遍的两种金属,人类历史上就有铁器时期和青铜器时期。
人类第一发觉并应用的是铜而不是铁,你明白什么缘故吗?二、铁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你明白他们要紧以什么形态存在于自然界吗?3、你明白如何将铁、铜从化合态转化成游离态吗?请回忆学过的知识,尽可能多的写出实现上述转化的方程式。
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4、铁铜是重要的基础金属材料,工业上是怎样将化合态的铁铜转化为单质的?五、[知识拓展]金属的冶炼1.从矿石中提炼金属的一样步骤:①选矿(矿石的富集、除杂质,提高有效成份含量);②冶炼;③精炼提纯。
2.冶炼金属经常使用方式△(1)加热法——加热金属的氧化物和硫化物,使其分解出金属,例如Ag2O 2Ag+O2,适用于冶炼稳固金属。
(2)还原剂法——用还原剂把金属从化合物种还原出来。
常见的还原剂有H2、CO、C、Al等。
例如:Fe2O3+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O3+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r2O3+A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法——用电流使金属还原,适用于冶炼活泼金属。
K Ca Na Mg Al Mn Zn Cr Fe Ni Sn Pb H Cu Hg Ag Pt Au【课后练习】1.生物炼铜实际上是微生物帮忙咱们从矿石中提取铜.这些”吃岩石的细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将不溶性的CuS转化为可溶性的铜的化合物,该化合物是 ( )A.碳酸铜B.硝酸铜C.硫酸铜D.氢氧化铜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硬铝 B.黄铜 C.钢铁 D.金箔3.下列四种工业生产:①用海水为原料制镁;②冶炼生铁;③制漂白粉;④从海带中提取碘。
化学ⅰ苏教版3.2.1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教学设计

化学ⅰ苏教版3【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3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材要紧介绍了铁、铜在自然界的要紧存在形式,以及高炉炼铁的原理、设备、原料、反应过程与产物,最后简单介绍了几种工业炼铜的方法。
本节课编排在铝的学习之后,是对金属元素学习的延伸,同时继铝土矿中铝的提取之后,从铁、铜的存在和提取着手,介绍了它们的冶炼方法,能加深学习者对本专题的“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的明白得,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制备、性质等的探究,学生能进一步体验化学研究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在巩固铁、铜相关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建构。
其中铜的冶炼方法中初步涉及铜的冶炼方法,这为必修2中粗铜精炼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高炉炼铁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难点:对高炉炼铁流程的探究。
【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在初中差不多学习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判定铁、铜元素的爽朗性,同时差不多有了一定的铁、铜化合物如何转化为单质铁、铜的知识,在前一专题的学习中,学生刚接触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能判定要从化合态的铁、铜转化为游离态需要还原剂来还原,这些都有利于本节课自主探究学习的展开。
然而学习者是高一新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相对较弱,将已有知识框架与新知识结合起来的能力还不足。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设计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传统模式,而是从人们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着手,引发学生对“它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人类如何猎取这些物质?”的摸索,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合作、讨论、探究得出一定的结论,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探究引向深入。
如此编排有利于使学生在更宽敞的视野下,认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从而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和爱护中所起的作用,认识到化学学科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白自然界铁、铜的存在形式及常见的冶炼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2单元课时1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铁、铜的存在形式,掌握高炉炼铁的化学原理,简单了解湿法炼铜的过程。
(2)通过介绍我国悠久的铜、铁冶炼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会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
(3)通过介绍铁和铜的使用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工业炼铁的原料、原理、设备、工艺流程与产物
三、设计思路
从学生熟悉的铜、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对“它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人类如何获取这些物质”的思考,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帮助学生掌握铁和铜的冶炼的内容,同时让学生感受化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漂亮的流星雨。
(ppt2)
【讲述】流星雨落下的有的是陨石,有的是陨铁。
【展示】新疆大陨铁(ppt3)
【讲述】古代的人们就用陨铁制作工具,如种植时所用的铁锹、镰刀、斧头等,这就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铁。
人类最早利用的铜,是来自于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少量单质铜。
但是,陨石是稀有之物,比黄金和钻石还稀有。
单质铜也很稀少,是绝对满足不了人类对铁和铜的巨大需求的。
所以,简易的冶炼的方法也就慢慢地应运而生了。
我们先来看下自然界中存在的铁和铜的矿石。
【创设情景】展示自然界存在的各种铁、铜矿石的实物。
(ppt4、5)
【提问】它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
【板书】一.铁、铜存在形式(ppt6)
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设疑1】为什么地球上只存在少量单质铜,而铁单质只存在于陨铁中?
【设问】铁、铜是人类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两种金属,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请同学举例常见的铁制品和铜制品有那些?铁和铜的用途有那些?【设疑2】1.你们知道如何将铁从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吗?(ppt7)
2.选用哪些还原剂?
【学生活动】: 通过教材了解炼铜、炼铁的方法和工艺。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小组交流讨论更多其他的炼铜、炼铁的方法。
【学生反馈】从铁、铜的化合物中提取铁、铜的其他可能途径:
制铁:
Al 2O 3+2Fe
2Al+Fe 2O 3
3H 2+Fe 2O 3
2Fe+3H 2O
制铜:
H 2+CuO Cu+H 2O CO+CuO Cu+CO 2 Fe+CuCl 2Cu+FeCl 2 【板书】二.铁的冶炼
【展示】古代铁的冶炼图(ppt8)
【展示】请下面在座的同学们想一想,古代炼铁方法中所包含的化学原理和化学反应分别是什么呢?
【过渡】即使科技水平发展到现在,目前所用的冶炼方法基本还是此法,只不过设备已先进许多,生产已形成规模化,冶炼的水平已大幅度提高,所冶炼出来的铁的纯度已提高,生产工艺也得到了改进,对空气的污染也已减少。
【创设情景】播放视频:高炉炼铁(ppt9)
【设疑3】 根据炼铁中化学反应的原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CO 是怎样形成的?
(2)铁矿石是如何被还原的?
(3)石灰石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活动】看视频,然后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学习反馈】学生讨论。
【板书】(ppt10、11)
(1)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2)基本反应原理:3CO+ Fe 2O 3
2Fe+3CO 2
(3)设备:高炉
(4)炼铁的主要反应过程:
①产生还原剂: C+O 2 CO 2 CO 2+C 2CO
②还原铁矿石: Fe 2O 3+3CO 2Fe+3CO 2
③造渣(除脉石): CaCO 3 CO2+CaO
CaO+SiO 2 CaSiO 3
(5)炼铁产品:生铁
【情境】我国纪念1996年钢铁产量超亿吨而发行的邮票。
(ppt12)
【讲述】用热还原法冶炼出来的不是纯铁,是生铁。
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将生铁进一步炼制,降低其中杂质的含量,得到的物质含碳量在0.03%—2%之间,就是钢,钢的用途更广泛。
【过渡】那么人类又是如何从自然界获取铜?
【提问】1.“青铜时代”人类是怎样炼铜的?
【板书】(ppt13)
二.铜的冶炼
1.湿法炼铜:Fe+CuSO 4=FeSO 4+Cu
【提问】现在的冶炼方法?
【板书】
2.火法炼铜:
3、生物炼铜的原理是什么?
【提问】生物炼铜有什么优点?
【巩固练习】(ppt14)
1.铁和铜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工业上铁的冶炼是在炼铁高炉中进行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等。
冶炼的过程 将氧化铁还原为单质铁的方程式为:Fe 2O 3+3CO 2Fe+3CO 2 。
2.在高温下可还原氧化铁的化合物是 ( D )
A .焦炭
B .氢气
C .二氧化
碳 D .一氧化
【结束语】通过这节课,大家都对金属铁和铜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及冶炼方法有了一个较为详尽的了解。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新的技术、新的冶炼方法也会被逐渐地被发现。
【作业】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2.上网查资料
(99.95%~99.98%)
(99.5%~99.7%) 黄铜矿 粗铜 精铜 电解
①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炼铁方法是否已应运而生?新的炼铁方法的优势何在?
②我国细菌冶金的研究和应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