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的速率》教案-新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能够应用速率常数和速率方程进行反应速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反应瓶、试管、烧杯、磁搅棒等。

2.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等。

3. 教学PPT。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

2.使用实验演示或视频展示反应速率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1.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2.讲解速率的计算方法,引入速率常数和速率方程的概念。

3.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2.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四、练习(15分钟)1.出示一些关于反应速率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五、总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性。

2.梳理速率常数和速率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够应用速率常数和速率方程进行反应速率的计算。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练习,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高中《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化学反应速率。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

2. 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2.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5. 练习:布置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案编写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认识。

4.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滴定管、秒表、化学试剂等。

2. 多媒体课件: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等。

3. 习题库:相关的练习题和测试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第二课时: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第三课时: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

4. 第四课时: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5. 第五课时:巩固所学知识,进行习题训练。

化学反应的速率(必修二)教案

化学反应的速率(必修二)教案

3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高一化学组 张敏【教学目的】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初步学会用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特征。

【教学过程】[引入] 判断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的方法有哪些?1、产生气体的快慢;2、固体质量的变化;3、温度的变化; 只能粗略的估计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定性角度)4、浑浊程度;5、颜色变化…… 准确的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一、 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是衡量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单位:mol ·(L·s )-1 或mol ·(L ·min) -1。

3、公式:tA c A ∆∆=)()(ν 诊断练习:在一密闭容器中装有N 2和H 2,反应开始时,N 2的浓度为2mol/L ;H 2的浓度为5mol/L ;反应开始2min 时,测得容器中N 2的浓度为1.8mol/L ,求这2min 内N 2、H 2、NH 3的平均速率各是多少?思考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既可以用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那么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否相同呢?其大小有什么关系呢?《世纪金榜》P32微思考?反应C (s )+H 2O (g )=CO (g )+H 2(g )中V (H 2)=0.1mol/(L ·s ),则V (H 2O )是多少? V (C )=0.1mol/(L·s )正确吗?小结:1、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所以需要指明具体物质,如V (CO)。

2、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计量数之比m A + n B == p C + q Dひ(A):ひ(B):ひ(C):ひ(D)== m :n : p :q3、一般不用固体物质表示(其浓度视为常数)4.化学反应速率实际上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新人教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案新人教版

必修2第二章第三、四节复习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2、计算公式: v =△C / t 单位: mol/(L•s )mol/(L•min)3、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练习如:2A(g)+3B (g)C(g)+4D(g)ν(A):ν(B):ν(C):ν(D)= 2:3:1:4【练习1】某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是2mol/L,经过两分钟的反应,它的浓度变成了1.6mol/L,求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练习2】在一定条件下N2 + 3H2 2NH3 的反应中,充入氮气和氢气,反应到2分钟时,测得 C(NH3 )为0.4mol/L.分别用N2 、 H2、 NH3 表示反应速率。

V(N2)= ;V(H2)=;V(NH3)=。

【练习3】某温度时,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开始至2min ,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决定。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外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其它因素。

(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反应速率。

注意:“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或“气体的浓度”;(2)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反应速率。

(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可以反应速率;减小压强,可以化学反应速率。

(4)催化剂: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可以成千上万倍的加快反应速率。

(5)表面积:【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B.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C.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既可以用反应物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也可以用生成物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D.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或加热或加压,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练习2】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在①锰、②二氧化锰、③高锰酸钾中,可以作催化剂的是() A.①②B.①②③C.②D.②③【练习3】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A.增大反应物的量B.增大压强C.适当升高温度D.降低反应物浓度【练习4】(多项)在日常生活中,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的做法是()A.用热水溶解蔗糖以加速溶解B.把块状煤碾成粉状再燃烧C.真空包装食品以延长保质期D.低温冷藏使食品延缓变质【练习5】节日里,小朋友们玩的荧光棒的发光原理是:化学物质相互反应过程中,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化学反应不同,化学反应的速率也不同。

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就是化学反应速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需要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加以控制。

如在一些合成反应中希望反应能快一些,而在食物的保鲜过程中则希望氧化过程越慢越好。

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各种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促进学生利用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指导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本单元共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介绍了如何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如何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则介绍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进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教学设计时,按“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猜想→实验探究验证→寻求理论依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

二、教材分析选修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除了对必修内容的适当深入外,还体现了如下特点:1.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介绍常见的测定速率的方法)2.关注化学科技发展,体现时代性(飞秒化学)3.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补充速率单位ml·s-1)4.适应学生志趣,注重学生发展(介绍过渡态理论)本单元教材结构体系的编排,从必修教材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到本单元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从实际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到理论解释,体现了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的螺旋式的编排方式。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本单元提出如下要求与建议:1.能定量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2.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3.通过对活化能的研究,运用相关理论(有效碰撞和过渡态理论)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各因素进行理论解释。

4.通过催化剂的实际应用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5.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反应的速率教案

化学反应的速率教案

化学反应的速率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下期普通班的同学。

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延续,在前面两节中,教材着重探讨化学能与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的转化,本节教材则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的限度的影响。

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2、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诸如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等,积累了一些化学反应及方程式,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技能。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不是在知识的深度上,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探究是本节课关键所在。

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外因。

过程与方法:能够设计简单实验方法测定并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通过实验的过程强化控制变量这一思想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思想在科学探究实验中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教师小结】MnO2粉末、KI粉末、K2Cr2O7粉末、CuCl2粉末都可以催化H2O2溶液的分解,并且催化作用不同。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优秀9篇】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优秀9篇】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优秀9篇】化学反应速率教案篇一教学过程:1.定义: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若浓度用物质的量(C)来表示,单位为:l/L,时间用t来表示,单位为:秒(s)或分(in)或小时(h)来表示,则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为:V == △C/ t 单位是:l/(Ls)或l/(Lin)或l/(Lh)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变化来表示,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其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例题】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l和3l的H2和N2,发生N2 + 3H2 2NH3 ,在2s 末时,测得容器中含有0.4l的NH3,求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解:N2 + 3H2 2NH3起始量(l):1 3 02s末量(l):1-0.2 3-0.6 0.4变化量(l):0.2 0.6 0.4则VN2==0.2/2×2==0.05 l/(Ls)VH2==0.6/2×2==0.15 l/(Ls)VNH3==0.4/2×2==0.1 l/(Ls)【明确】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

3.对于同一个反应来说,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不同,但每种物质都可以用来表示该反应的快慢。

4.在同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

即:VN2 :VH2 :VNH3 ==== 1 :3 :25.对于在一个容器中的一般反应aA + bB == cC + dD来说有:VA :VB :VC :VD === △CA :△CB :△CC :△CD === △nA :△nB :△nC :△nD==== a :b :c :d6.用化学反应速率来比较不同反应进行得快慢或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快慢时,应选择同一物质来比较。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设计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我们需要采用浅显通俗的方式进行讲解。

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实验、数据、图片和漫画等多种教学媒体,引发学生的思考,把抽象的知识适度地直观化。

在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时,可以与物理学中的速度作比较;在研究有效碰撞理论时,可以联系化学键的知识。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性、技能性和体验性研究目标。

其中,认知性研究目标包括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原因;技能性研究目标包括学会控制某一变量进行对比实验和初步学会利用有效碰撞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体验性研究目标包括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协作精神,以及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原因。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可以采用设疑激趣、实验引探、多媒体演示、启思诱导、小组讨论和归纳小结等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物体运动速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类比的方法,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发现问题或得出结论,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利用归纳演绎的方法来研究有效碰撞理论;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使理论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理解。

同时,利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探究一、实验探究二和温度为变量的实验设计。

教学媒体的应用可以包括直观图片来分析问题和动画来解释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变化。

整个教学过程可以采用设疑激趣、实验引探、多媒体演示、启思诱导、小组讨论和归纳小结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教师活动:1.利用德国石雕像60年来的变化,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探究 三:影 响化 学反 应速 率的 因素
【设疑】下列反应的速率受到哪些因素 的影响?
1、28℃时,新鲜牛奶约4个小时后变酸, 但在冰箱内,鲜奶48个小时后才变酸。2、加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比普通洗衣服 的要强得多。
3、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4、烧火做饭,为什么要将柴劈小? 【设疑】请同学大胆猜想影响化学反应 速率的可能因素
探究
气体之间的反应。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
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
化学
表示。
反应
(2)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
理解化学
知道化学反
速率
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取
反应的概
应速率的概
的定
正值)
念并对照
念和掌握简
量表
概念得出
单计算

(3)表达式:
计算表达
(4)常用单位:mol/(L·min)或mol/(L·s)
教学 难点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材 分析
该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
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着重探讨人类面对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 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影响。人类要利用 和控制化学反应,如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必须了解这些问题。本节内 容为前两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学习使学生对 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 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该节内 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控制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不同的化学反应其速率不同,了 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知道反应的快慢受浓度、 温度、 压强、催化剂等条件的影响。
2、认识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能够在猜想、探究、实 验中完成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提高观察和动手实验 以及语言表述的能力,逐步学会比较、归纳等 学习方法。2、通过有关知识的学习, 逐步熟悉由宏观到微观、由感性到理性、由 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
设计实验
通过自主探
过控制变量法,采取对照实验的方法。
方案,进行
究,培养学生
思考, 回答
大胆猜想
培养学生给
定条件下的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合理猜想能
【提出假设】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可能有:温度、催化剂、反应物的接触 面积、浓度等
【过渡】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的学科,那么现在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 证上面所得到的结论
【引导】一个实验的结果会受到很多因

素的影响为了实验具有说服力,可以通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程序
【多媒体展示】图片“爆炸、溶洞、变质
观察图片,
创设问题景,
创设
的牛奶、生锈的钢铁”
思考
提高学生的
情境
【引导发现】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进行
参与意识,形
的快,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慢?
成教学氛围。
【设疑】在日常生活中和化学实验过程
思考,
学会交流,学
问题
中,观察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的方法有
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 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求实精神。
2、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 生活实践的意识, 能够对与化学有关 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通过影响化学反应快慢规律的发现过程,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 态度和精神。
教学 重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本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由浅入深,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化
学现象和实验中抽象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
形成一个由宏观到微观、
教学
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本节课教学拟采用“指
设计
导发现与问题解决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体现化学
学科“生活—化学—社会”的教学思想,即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现象,抽
(2)就是定量描述
思考,交流
为下面的实 验探究现象 观察做铺垫
【过渡】运动的快慢可以用 “速度 ”来表
对照物理
学会进行学
示,物质变化的快慢该怎么表示呢?
学中速度
科知识迁移
一、 化学反应速率
的概念给
(1)概念: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
化学反应
程度的物理量
速率下定
问题
【引导】在工农业生产中多数是溶液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讨论】
①以N2、H2、NH3表示的反应速率各是 多少?
②根据①的计算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 论?
【结论】在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反应 速率的比值一定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在反应mA+nB=pC中,已知A的 反应速率为0.5mol/(L? s),B的反应速率 为1mol/(L ? s),C的反应速率为1. 5mol/(L ? s),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会用化学语
探究
哪些?
对原有知
言解决简单
一:化
【归纳】根据反应物的消耗或生成物的
识进行回
的问题
学反
产生快慢粗略比较。
忆总结,学
应速
如:冒气泡快慢;
会归纳
率的
颜色变化;
引导学生细
定性
固体量减少;
心观察生活
观察
浑浊程度;
中的化学反

温度变化;,,
应,回忆做过
【设疑对比】不同的反应进行的快慢千
的实验观察,
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以 上的判断方法都是定性地描述反应的快 慢。而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往往 需要定量地描述一个反应的快慢。 【设疑】什么是定性?什么是定量? 【举例】我们学过物理都知道 (1)光的传播速度是很快的 (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x108m/s(1)就是定性描述
象出化学理论或用化学原理去解释,回归生活并利用理论为社会服务。
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课件、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准备
实验准备:烧杯、试管、胶头滴管、砂纸、
镊子、5%H2O2、0.5%H2O2、
MnO2、FeCl3溶液、热水、冷水、3mol/L盐酸、0.5mol/L盐酸、镁
条、镁粉、铝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教师活动
式已经单
mol·L-1·min-1或mol·L-1·s-1

【小试牛刀】1、合成氨工业中发生如下
解答习题,
通过习题培
反应:N2+ 3H22NH3测得反应
进行10min时,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
巩固化学 反应速率 的的概念, 理解化学 反应速率 的表示方 法时应注 意的几个 问题。
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 也突破了本 节课的第一 个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